近代绅士及其分化研究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绅士及其分化研究综述

摘要:面对近代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清政府统治的日益腐败,以及废科举等政治体制的变革和社会结构的发展演变,近代绅士阶层发生了结构性社会流动,并最终出现了分化,直接导致清王朝专制统治的基础瓦解及清帝国的灭亡,同时也对农村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中国近代;近代绅士;分化;综述

绅士是伴随科举制度的实行而形成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集团。绅士集团既是科举制度的产物,也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产物。近代社会在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介乎于官民之间、位居四民之首,也是封建国家政权基础的绅士阶层最先发生分化,这种分化给近代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一)国内外关于中国近代绅士研究的整体情况

有关近代绅士研究的论著比较丰富。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华盛顿大学出版社,1955年版),这部著作首开中国近代绅士研究的先河。随后张仲礼先生在1962年又出版了《中国绅士的收入》(西雅图,1962年版),对近代绅士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补充。国外对于近代中国绅士研究的代表性著作还有:萧公权《中国乡村:19世纪帝国的控制》(西雅图,1960年版);罗伯特·马斯,《官员:中国精英的流动,1600——1900》(纽约,1961年版);何炳棣,《中华帝国的晋升之阶:1368——1911年》(纽约,1962年版);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斯图福,1962

年版);费正清,《美国与中国》(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孔斐力,《在晚清中国的叛乱及其敌人:军事化和社会结构,1769——1864》(坎布里奇,麻省,1980年版);兰钦《中国的精英活动与政治变迁——浙江省,1965——1911》(斯坦福,加州,1986年版);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等。

国内具有代表性著作有:吴晗、费孝通等,《皇权与绅权》(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这部著作是早在20世纪40年代的研究成果,它是国内研究近代绅士的滥觞。八十年代后关于近代绅士研究的著作开始大量涌现。陈志让,《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三联书店,1980年版);马敏、朱英,《传统与近代的二重变奏——晚清苏州商会个案研究》(巴蜀书社,1993年版);贺跃夫,《晚清士绅与近代社会变迁——兼与日本士族比较》(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巨变中的近代绅士》(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王先明,《近代绅士——一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等。此外,在一些著作中也包含有近代绅士的整体论述,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有:乔志强,《中国近代社会史》(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王先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王先明,《近代新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周积明、宋德金,《中国社会史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等。

二十多年来发表于各个学术刊物上的关于近代绅士研究的学术

论文有几百篇之多,涉及到近代绅士研究的各个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有:王先明,《论近代社会中的绅士集团》(史学月刊,1989.1);汪林茂,《江浙绅士与辛亥革命》(近代史研究,1993.1);贺跃夫,《晚清绅商群体的社会构成辨析》(中山大学学报,1994.4);沈葵,《近代中国绅士阶层及其地位》(光明日报,2001.11.13);阳信生,《近代绅士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3.7);李海滨,《近20年来中国绅士研究述论》(许昌学院学报,2004.6);赵利栋,《1905年前后的科举废止、学堂与绅士阶层》(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2);李巨澜,《略论民初中国乡村社会控制结构的失衡》(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5.11);刘春丽,《清末绅士与新式教育》(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6.8);李晓英,《从乡居到城居:晚清绅士阶层现代化的趋向》(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等。

(二)绅士的涵义、构成及特征研究

绅士的涵义

有关绅士的涵义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第一种,以张仲礼为代表,认为绅士是包括官员在内的拥有学衔和功名的集团;第二种,以马敏、王先明等人为代表。马敏认为绅士“应当是指以科举功名之士为主体的在野社会集团,同时也包括通过其他渠道(如通过捐纳、保举等),而获得身份和职衔者。”,王先明认为绅士“是一个处于封建官僚集团之下、平民之上的独特的社会阶层”;第三种,以任昉为代表,将绅士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式官员,主要包括卸任、

致仕甚至坐废的居乡官员,以及现任官员的居乡恩荫子弟;一类是候补官员,主要包括府州县学的生员,以及最高学府国子监的监生;第四种,以沈葵为代表,认为中国的乡绅阶层“主要由科举及第或落第士子、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乡或长期闲赋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一批在乡村社会有影响的任务构成”;第五种,以费正清、孙立平为代表,费正清认为,狭义的绅士是通过考试和捐纳取得功名的个人。广义的绅士则是“一群家族”,包括世家、世爵所有成员在内的地方精英势力。孙立平认为“从狭义的意义上说,绅士主要指秀才以及休假或离职回乡的官僚士大夫。从广义上说,它还包括那些具有较高社会地位,或是拥有较多财富但又没有正式官职的人。”【1】

概括的讲绅士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特定范围的封建等级社会中的特权等级阶层,具有秀才以上功名或一定职衔,介于官僚与平民之间,不同于官、又区别与民的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在野的特权等级阶层。有无功名或职衔、在朝或在野,是判断是否绅士的主要标准。【1】

绅士的构成

乔志强教授认为绅士的基本构成有以下四种:“第一种,具有举贡生员以上功名者;第二种,乡居的退职官员或具有官衔身份者;第三种,具有军功劳绩的乡居退职人员;第四种;具有武举功名出身者。”【2】(p170—171).此外,在清代一直未曾中断过的捐纳制度,尤其是在近代由于清政府财政危机而大肆卖官鬻爵,出现了大

量由捐纳而获得绅士身份者。这些都是绅士集团的基本构成。

绅士的特征

学者们对于近代绅士特征的认识基本上相同,他们认为近代绅士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①绅士的构成复杂,范围广泛。从对绅士涵义的不同认识当中,可以看出绅士的构成范围是广泛的。近代社会还出现了绅商、绅学等的交叉融合,更加扩延了绅士的范围。从一定意义上说,介于官和民之间的中等社会均属于绅士范畴。②绅士具有各种封建特权。在封建徭役方面绅士具有优免权;在社会地位方面绅士独立编户,以区别于平民和一般地主;在政治特权方面,绅士还享有各种法外特权;同时,封建地方官员还特别优礼绅士阶层。③绅士具有不同于民和一般地主的独特地位。“官退为绅,绅出为官”,绅士作为封建官僚的后备军与官场保持着各种关系,而且仍然还可以享受各种为官时的特权和殊荣,与平民和地主有着贵贱之别。④绅士同“官”、“民”之间的关系特殊。绅士是介于“官”和“民”之间的中介力量,既是“官”治“民”的工具,又可在特定情况下充当“民”对付“官”的代表。【3】“绅既借官势以欺民,官也恃绅力以施政;民既靠绅势以行事,绅也恃民力以拒官。”【2】(p176)

近代绅士的分化及其原因研究

(1)近代绅士分化的原因

关于近代绅士分化的原因,学者们的观点概括分析如下: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逐渐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