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公开课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桃花源记教案一等奖(模板8篇)

桃花源记教案一等奖(模板8篇)

桃花源记教案一等奖(模板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桃花源记教案一等奖(模板8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部编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优秀4篇

部编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优秀4篇

部编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优秀4篇部编《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对照书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查找有关作者资料及相关时代背景。

第一课时:一、整体感知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入:以“世外桃源”成语导入。

明确:世外桃源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争、没有剥削,和平安宁的理想之地,它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学生谈过去对“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的理解。

2、作者简介: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出身于没落官僚家庭。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

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后人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务农生活、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代表作有诗《饮酒》、《归园田居》,散文《归去来兮辞》等。

本文选自《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诗人的社会理想。

歌咏了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

学生先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3、诵读课文:①、听读,注意字音、断句及节奏;②、跟读;③、朗读,读准字音,掌握节奏;④、选部分学生在全班读,大家评。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个别点拨二、自主学习,收集、归纳、整理问题交流。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对照书下注解,小组合作翻译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自主合作学习,教师个别指导。

2将产生的问题汇总,在全班提出寻求帮助。

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点拨,板书要点。

3剩余时间自读课文。

自由朗读。

三、布置作业:1、尝试背诵课文。

2、整理文中词类活用现象。

3、归纳源自本文的成语。

板书:1、古今词义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味道)新鲜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女今义:指男方的配偶来此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桃花源记》优秀优质教案(通用5篇

《桃花源记》优秀优质教案(通用5篇

《桃花源记》优秀优质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桃花源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整体阅读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特点、语言特色进行分析;对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句子进行解析;对文章的文学背景、作者简介进行介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思想,了解陶渊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2. 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语言特色,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特点、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重要词汇和句子的解析、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桃花源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3. 课堂讲解:a. 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b.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c. 解析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句子,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置身于桃花源,描述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课后习题,进行详细讲解,指导学生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题思想:追求理想生活2. 写作特点:描绘优美景色,表达作者情感3. 语言特色:优美、朴实、生动4. 重要词汇、句子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桃花源的插图。

b. 仿写一篇以“我的理想生活”为主题的作文。

2. 答案:a. 插图:根据课文描述,展现桃花源的美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推荐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3篇)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3篇)

第1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旨思想。

2. 通过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中的文言现象,积累文言词语。

2. 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2. 使学生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陶渊明及其写作背景。

2.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及其写作背景。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它出自哪篇文章?这篇文章讲述了怎样的故事?3.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桃花源记》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1.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检查字词理解。

2.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指正读音和停顿。

3. 教师下发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词语和疑难句子的理解。

三、探究分析1.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叙事线索,理清故事脉络。

2. 教师提问:文章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文章通过描绘桃花源的自然美景和淳朴民风,展现了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

4. 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这是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5.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四、总结提升1. 教师总结文章的主旨思想,强调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2.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如对景物的描写、对人物的刻画等。

3. 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1. 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思想。

语文公开课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语文公开课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语文公开课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语文公开课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2、感知内容,理清文章思路;3、品读语言,欣赏桃源之美;4、探究主旨,领悟丰富意蕴。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欣赏桃源之美。

教学难点:探究主旨,领悟作者情怀。

教学创意:本课教学以语言品析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语言的诗意之美、韵律之美和意境之美。

同时,设计精巧的主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究文章的主旨,领悟陶渊明美好的理想和情怀。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齐读屏幕上的一段话,说说“他”是谁。

他从乱世红尘走来追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他向桃花深处山的那边走去将青山绿水男耕女织化作一首诗千年已过桃花依旧留给后人一个温暖而神秘的梦2.学生发言,交流陶渊明有关资料,老师适当补充。

二、课前热身。

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1、读准字音屋舍俨然()便舍船()阡陌交通()黄发垂髫()便要还家()邑人()诣太守()刘子骥()2、古今异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指运输事业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专指男子的配偶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不管3、一词多义舍:便舍船,从口入(舍弃)屋舍俨然(房子)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标记)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随即,不久)三、感知课文1、概述故事内容【出示课件】。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2、学生回答,明确:文章讲述了一个打渔人发现桃花林、探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后再次寻访而不得的故事。

四、品读课文(一)惊艳桃花林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

【出示课件】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作者描写桃花林的句子整齐,节奏鲜明,朗朗上口,请同学们画出节奏,自由诵读,读出韵律美。

3、这是一片怎样的桃林?请同学们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桃林美景。

桃花源记陶渊明教案设计

桃花源记陶渊明教案设计

桃花源记陶渊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桃花源记》全文;(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文学地位;(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现实生活,思考人生哲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追求美好理想、向往和谐生活的情感;(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珍惜现实生活,积极面对挑战;(3)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桃花源记》全文;2. 分析陶渊明创作背景,体会作者情感;3. 学习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词汇的理解与运用;2. 联系现实生活,深入剖析课文内涵;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观点;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总结要点;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4. 案例分析法:联系现实生活,深入剖析课文内涵。

五、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简介陶渊明及其作品《桃花源记》;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总结要点;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观点,体会作者情感;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联系现实生活,深入剖析课文内涵;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过程1. 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陶渊明及其作品《桃花源记》;(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韵味。

2. 教学环节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总结要点;(2)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教学环节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观点,体会作者情感;(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4. 教学环节四: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补充发言。

桃花源记教案(8篇)

桃花源记教案(8篇)

桃花源记教案(8篇)桃花源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理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感受桃源胜境,理解作者表达的社会理想。

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式学习。

2、导练结合,充分体现“练为主线”,培养思维和创新能力。

3、诵读法。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记”是古代一种文体,本文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就出自本文。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致内容,对学习中的疑问作出标记。

2、听课文范读,注意字音、断句,理清课文思路,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哪些情节?3、你能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桃花源在你心目中的整体印象吗?(美、乐、奇)(解说:这一环节的设计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在导语的铺垫和撩拨之下,学生带着兴趣进入课文,体现自主精神,教师可利用课件进行检测,如字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帮助学生在自读中理解大意,扫除障碍;通过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桃源作出初步评价。

)三、分步品味(一)想象桃源之“美”1、找出描写桃源外部环境美和内部环境美的句子,朗读并背诵。

2、桃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你能选一个景点用下面的句式描绘一下吗?句式:这里的------美,你看(听)------3、教师点拔,发现描述者对词句理解不正确的地方予以指正,对有创造性的予以肯定,注意以下字词:鲜美、开朗、交流。

4、小结:听了大家的描绘,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桃源是美丽的,它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风景秀丽,美在静谧祥和,更美在民风淳朴。

(解说:这一环节的设计着眼于想象力、表达力和培养、训练。

入情入境,展开丰富的想象,绘声绘色,进行创造性的描绘,并在课文内容的串联下,点拨字词。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深入探究课文的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理解桃源之“乐”1、桃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那么“乐”表现在什么地方?2、自读2、3段,以其中一类人的身份和口吻说说,那些人为什么乐?3、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对桃源内社会生活的描写,并调动历史知识,得出桃源之乐的根本原因。

语文公开课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优秀6篇)

语文公开课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优秀6篇)

语文公开课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优秀6篇)《桃花源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教学难点: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学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它就出自我们即将学习的课文《桃花源记》,这个成语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胸怀大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

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远离官场的隐居生活。

本文写于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的时候,他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三、感知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通过文中注释及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力求做到准确地朗读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边读边指出须注意的字词读音。

便舍(she3)船豁(huo4)然开朗屋舍(she4)俨(yan3)然阡陌(qian1mo4)衣着(zhuo2)黄发(fa4)垂髫(tiao2)怡(yi2)然要通邀读yao1意为邀请咸(xian2)间(jian4)隔魏(wei4)晋郡(jun4)下诣(yi4)刘子骥(ji4)3、学生自由朗读后分男女朗读。

4、学生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准备开展理解活动。

四、我译大家评1、一个同学翻译一个句子,其他同学听后做评论,看翻译得好不好,若发现不足或有不同意见,可以说出自己的意见。

2、复习翻译文言文的方法:A、通过加字换字的方法。

桃花源记优质课教案(3篇)

桃花源记优质课教案(3篇)

桃花源记优质课教案桃花源记优质课教案(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桃花源记优质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桃花源记优质课教案1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法。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法。

教学难点:1.透过文章内容,结合时代背景,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2.了解文言词语,尤其是本课中古今异义的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七年级时学过的《饮酒》这首诗歌吗?生:记得……师:那我们一起把这首诗歌背一遍。

师生齐背诗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师:好,那还记得这首诗歌的作者是谁吗?生:陶渊明……师:对,陶渊明,哪个朝代的人呢?生:东晋。

师: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是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诗人。

相传陶渊明在40多岁时在朋友的劝告和帮助下,曾第二次担任彭泽县令,在他上任81天时,刚好郡里的一个督邮下来视察工作,这个督邮是一个极度贪婪的家伙,他经常以视察作为借口,要下面的县令给他送礼,如果有谁不送或者送的不够的话,他就会栽赃陷害这个县令。

有属下对陶渊明建议要他“束带迎之”,也就是要穿戴的整整齐齐的,准备一份厚礼去参见这个督邮。

没想到陶渊明一听居然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说完就挂冠而去,辞职回家了,从此以后,他再没有出来做官,一边读书,一边耕作,过着清贫的日子。

人们都感慨于陶渊明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精神,尤其是后世的知识分子,更是将这种精神奉为道德行为的楷模,成为千古佳话。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他的散文名篇——《桃花源记》,请大家打开课文25课,把这篇课文齐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共3篇)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共3篇)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能够积累生字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积累生字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 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有关桃花源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2. 自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积累生字词。

3. 精读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

4. 课堂小结5. 课后延伸(1)背诵课文。

(2)收集有关桃花源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6. 板书设计桃花源记美好生活的向往合作意识、探究能力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桃花源记》是东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寓言故事,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桃花源。

本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对象本文面向的是具有一定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学生,他们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桃花源记教案(优秀6篇)

桃花源记教案(优秀6篇)

桃花源记教案(优秀6篇)桃花源记教案篇一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安排材料的方法。

2,作者塑造的“世外桃园”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文章的主题。

预习要求:1,给下列字注音:缘旷豁髫诣骥2,朗读并试背课文。

教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根据渔人的行踪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讨论课文1-2节的词语。

一,导入新课:1,根据《扬子晚报》的一则消息“云南发现“世外桃园””引入新课……2,板书课题: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强调:源:水的源头。

桃花源即,桃花溪的源头。

补充:陶渊明,名,潜别字,元亮东晋文学家。

指导:课后查找资料,了解陶渊明的其他情况。

二,检查预习:1,找学生朗诵课文。

2,给下列字注音:缘旷豁髫诣骥集体订正三,明确本课的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讨论课文的结构;重点学习1-2节的词语。

四,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并讨论就文章的结构设计问题:疏导:结构方面的问题,一般包含:线索,段落等问题。

可以结合课文阅读重点一考虑。

总结可以讨论问题: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来安排材料的?(只将阅读重点一开变一下)2,标出文中表现渔人行踪的词语。

3,据此划分课文的层次。

明确:1—2两个问题的设计可以参考课后思考题五。

五,学生再一次阅读全文,师生共同讨论完成1-3题:总结明确:1,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安排材料。

疏导:行踪可以理解为:地点的转移。

2,表示行踪变化的词句:板书:缘溪性忽逢桃花林复前行便得一山从口入复行数十步停数日既出及郡下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展开想象,品味桃源胜境。

3、联系背景,感悟作者思想。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

”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一些开心的东西。

《桃花源记》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

《桃花源记》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

《桃花源记》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安排: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开朗(hu)屋舍俨然(yn)阡陌交通(qinm)黄发垂髫(tio)便要还家(yo)刘子骥(j)诣太守(y)2.熟读课文,查字典,参考课文解释,试翻译课文。

二、正课(一)导语:同学们,阳光明媚、山花烂漫的春天即将过去,我们又将迎来骄阳似火的夏季。

谁还记得我们那次春游的情景?大自然中的景色美不胜收。

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桃花!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你能不能说一说你的感受?好!下面我们来欣赏两幅桃花开放的美景吧!(打出桃花图片)(打出伊拉克战争图片)同学们,看了这一幅图片,你又想到了什么?这幅图片提醒我们,现代世界里仍然存在着残酷的战争,很多人因此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生活在困苦之中。

(打出东晋末期图片)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

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

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元代诗人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一诗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以说,和平,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向往。

有一个成语就是这一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它就是————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

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安乐而美妙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打出文章题目:桃花源记)(二)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桃花源记》教案(精选14篇)

《桃花源记》教案(精选14篇)

《桃花源记》教案《桃花源记》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桃花源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桃花源记》教案篇1《桃花源记》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字词与基本内容。

3.对文章所写社会现实与社会生活有所了解。

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

2.提高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兴趣,在比较阅读中品鉴文言文。

3.理解作者寄托的理想生活。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深入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文章字词的理解是通过朗读及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2.学生对文章基本内容及主旨思想的分析主要通过课堂讨论来完成,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

3.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阅读基本方法的掌握主要通过教师讲授与课堂实践来完成,在实践中掌握与运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从《消失的地平线》中对香格里拉的描写,引导学生走进“世外桃源”。

2.引导学生说一说“你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样子”。

导语:英国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虚构”了一个叫“香格里拉”的东方城市,那里有着旖旎的风光、蔚蓝的天空和纯净的土地,是一个宁静、安逸、悠远、知足、明朗、和谐的理想归宿。

人们常常将自己理想中的居所成为“世外桃源”。

这个成语出自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桃花源是怎样一个地方呢?为什么说它在“世外”呢?让我们一起跟随陶渊明的脚步,探访那片神秘的土地。

桃花源记公开课教案(通用

桃花源记公开课教案(通用

桃花源记公开课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具体内容为《桃花源记》。

文章通过对武陵渔人偶然发现的世外桃源——桃花源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详细内容涉及文章的词语解释、句式分析、主题思想和文学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文学特色。

2.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桃花源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学习兴趣。

2. 词语解释: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如“豁然开朗”、“鸡犬相闻”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3. 句式分析:分析文章中的特殊句式,如“武陵渔人甚异之”等,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4. 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描绘的桃花源,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5. 文学特色: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如对比、象征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6. 例题讲解:结合文章内容,讲解一道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桃花源记2. 重点词语:豁然开朗、鸡犬相闻、武陵渔人、世外桃源等。

3. 句式分析:特殊句式举例。

4. 主题思想:向往美好生活,批判现实。

5. 文学特色:对比、象征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桃花源的理解。

答案要点:(1)描绘了一个美丽、和谐、宁静的世外桃源。

(2)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3)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桃花源的神秘和理想化。

《桃花源记》教案(优秀6篇)

《桃花源记》教案(优秀6篇)

《桃花源记》教案(优秀6篇)桃花源记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能对作者描写的理想社会进行正确的评价。

(2)掌握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的词语。

(3)能补出文中省略的内容,并对文章进行准确的翻译。

2.学法指导:(1)弄清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思想倾向和政治主张,有助于理解作者创作此文的原因。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试译全文,难点请教老师并积累重要的词语(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3)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正确评价“桃源式”理想社会的积极性与局限性。

(4)认识本文流传下来的成语,并会使用。

二、预习导引:1、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又名潜,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原籍江州浔阳柴桑(今九江市附近)人,东晋诗人。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士族,少年颇有壮志,博学善文。

他29岁开始做官,任江州祭酒,不久,解职回家。

35岁时,在江陵做桓玄幕僚,辅佐桓玄。

后因玄反迹暴露,乃离去。

40岁做镇军刘裕参军,第二年因叔父推荐,为彭泽令。

终因政治难图,又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便辞官离去,在官仅80余日。

作《归去来辞》以明其志。

此后,他一直过着隐居的田园生活,自食其力,再没有出仕。

63岁时,他为自己写了《统歌诗》、《臼祭文》,不久就逝世了。

隐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他的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

代表作有《归去来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著有《陶渊明集》。

2、背景资料《桃花源记》大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在此之前作者就不满黑暗现实,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而毅然辞官归隐。

即使这样,但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

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激起了陶渊明思想的波澜。

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

但他又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桃花源记》公开课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桃花源记》公开课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1 2
互动教学平台
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互动教学平台,实现师生实时 互动、在线答疑等功能,提高教学效率。
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为其推送个性化的学 习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
多媒体教学课件
制作精美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声音、图像、 动画等多种元素,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
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文言文基础 知识和阅读能力,以便因材施教

学生学习难点
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 难点,如生僻字词、句式结构等, 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学生兴趣点
分析学生对文言文和古代文学的兴 趣点,利用学生的兴趣点设计教学 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写作训练
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写作训练任务,如续写桃花源的故事、创作与桃 花源相关的诗歌等。
课外阅读
推荐与《桃花源记》相关的课外读物,如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中国古 代隐逸文化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与桃花源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寻访当地的桃花源景点、 了解当地的隐逸文化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文化体验。
学生自主学习资源推荐
01
网络学习资源
推荐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如古诗文网、中国文学网等,供学生自主学
习和拓展阅读。
02
图书馆资源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借阅与《桃花源记》相关的书籍和
资料进行深入学习。
03
学习小组与交流
鼓励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相互促进和提
高。同时,教师可提供线上交流平台,方便学生随时分享学习心得和体

桃花源记教案 《桃花源记》教案(最新5篇)

桃花源记教案 《桃花源记》教案(最新5篇)

桃花源记教案《桃花源记》教案(最新5篇)《桃花源记》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一)课文所处的地位及联系语文出版社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学语文教材七年级、八年级(上)对浅易文言文已有了一定量的编写。

通过三册的学习,学生对文言文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有必要让学生更深入地去学习、掌握文言文的其他样式。

文言散文在整个中学教育阶段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

在八年级(下)第七单元开始安排文言散文,三篇“记”篇幅相对前三册出现的文章来得长。

而《桃花源记》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它是我国千古散文中的奇葩,传诵千古而不衰。

这一课给学生印象好坏必将影响到以后学生对文言散文学习的兴趣。

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课进行时代的处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散文的兴趣。

本单元在文体上属于“记”一类的文字,四篇都被选入《古文观止》作为传诵千古的美文,学习、背诵这样的文章对培养、提高学生的文言语感很有帮助。

教学中应该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在学习现代游记类散文和其他记事散文中掌握的知识,形成能力来学习这几篇文言课文。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而作为文言文,在教学上,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字障碍,然后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主旨,并从现代的角度对文章的主旨作进一步思考,因此,本课共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了解作者,把握“记”文体特点,疏通文意并熟读第二课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析理解文章的主旨,并从现代文的角度对文章的主旨作进一步思考,这是第一课时。

(三)教学目的1、掌握“交通、问讯、绝境、间隔、无论、妻子”等词的古今异义,掌握“志、寻”等字的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运用。

2、初步了解“记”的一般特点。

3、疏通文章4、流利运用普通话朗读(四)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文的重点实词和部分虚词2、顺畅朗读并熟读成诵3、领会本文按渔人所经历的顺序记叙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且详略得当的写法。

二、教学方法1、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以存疑——质疑——解疑的模式解决字面上的翻译。

语文公开课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语文公开课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语文公开课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语文公开课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精选10篇)引导语: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公开课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公开课陶渊明《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篇1一、复习导入名家名篇大家谈。

(回顾七年级学过哪些文言文,接触了哪些作家作品。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大文豪──陶渊明,并且来学习他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桃花源记》。

二、检查预习1、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

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

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外祖父都做过官。

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

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

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2、识记生字词:豁(hu)然开朗俨(yǎn)然阡(qiān)陌垂髫(tiáo)诣(yì)太守刘子骥(jì)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对课文的感知,以朗读为切入点,又以朗读为重点。

)朗读的设计如下:一读: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二读: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此处提出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朱熹语)三读:请班上朗读课文好的同学有感情的读。

并请其他同学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几句话概括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教案【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4、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难点:理解陶渊明笔下的这个扑朔迷离的桃源胜景的目的,正确评价“桃源式”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教学方法】诵读、讨论和合作探究【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有一群人在秦朝时躲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那时候起,这群人就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直到东晋末年才被一个渔人发现。

这个隐匿了五六百年的神秘地方就是桃花源。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世界,去感受它的神奇吧!二、检查预习1、请同桌检查对方注音、解词等预习情况。

豁然开朗(huò)屋舍俨然(yǎn)阡陌交通(qiān mò)黄发垂髫(tiáo)便要还家(yāo)刘子骥(jì)诣太守(yì)2、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归纳总结。

)多媒体显示: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

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

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忧愤、饥寒、劳累……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

后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

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你能背诵我们学过的陶潜的诗吗?)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

他拒绝同刘裕的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桃花源记》。

三、诵读和复述1.课件展示[显示课题],配乐朗读。

2.请一位同学朗读,要求读出感情,咬准字音。

(读完后由同学做适当评价)(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时空连线。

[多媒体显示][各位同学,我向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今天我把远离我们1400多年曾到访桃源的渔人和桃源村里人请到了我们的课堂,现在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上台,也许我们有许多的问题等着他们来解答,现在请大家开怀畅“问”吧!把时间交给来到现场的42位好奇的孩子和来自远方的两位客人。

时间5分钟]众人为采访者,另指名二人为受访者(村里人,渔人).将课文内容展现出来。

(准备好渔人、村长的服装、道具及回答同学们的问题的答案)学前预设:渔人你是怎么进入桃花源的?桃花源的景色怎么样?里面的人生活习惯与我们有什么不同?……村里人你好,你们桃花源里有最高统治者吗?你们村民之间会有邻里不和打架斗殴偷窃的情况发生吗?你们为什么热情接待了渔人,又不让他告诉别的人?…… 好,感谢两位先生为我们作耐心细致的解答。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利用刚学过的口语交际“访谈”,让学生分别担任采访者和受访者(村里人,渔人),通过一问一答,来熟悉课文内容,这样避免了单调繁琐的串讲课文。

]4.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然后反复自由朗读。

四、疏通词句1.小组合作译文,请小组派代表上台译文,其他小组负责质疑,同时译文小组负责释疑,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请学生找出文章中难解的、注解中没提到的、应特别予以重视的字词。

3、掌握课文注释的词语。

(补充如下)为业:靠……谋生。

缘:沿。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

异:诧异。

穷:穷尽。

舍:舍弃,放弃。

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明亮。

平旷:平坦开阔。

属:类。

悉:全。

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

所从来:从哪儿来。

咸:都。

问讯:打听消息。

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人。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

焉:于之,从这里。

间隔:断绝了往来。

皆:都。

叹惋:感叹,惋惜。

延:请。

语告:告诉(他)说。

不足:不值得。

既:已经。

志:做记号。

诣:拜见。

如此:像这样。

遣:派。

欣然:高兴地。

(教师可适当给学生讲解词语古今异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等,但不宜细讲。

有些词语应尽可能联系以前所学知识及相关知识,展开联想、加深理解。

)①古今异义词:鲜美古义:鲜艳美丽(芳草鲜美)今义:(味道)新鲜交通古义:交错相通(阡陌交通)今义:交通运输妻子古义:妻子儿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今义:指男方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来此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魏晋)今义:不管(连词)缘古义:沿(缘溪行)今义:缘故,缘分延古义: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今义:延长、延伸津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

(后遂无问津者)今义:口液②一词多义舍:舍弃(便舍船) 房子(屋舍俨然)寻:寻找(寻向所志) 不久(寻病终)志:做标记(处处志之) 标记(寻向所志)向:以前(寻向所志) 对着(眈眈相向)3、请学生找出难译的语句讨论作答。

(此项活动意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敢于直面疑难、大胆探索的热情。

)4、学生合作完成全文通译(老师分任务到小组,再由小组上自由分配任务到个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背诵课文用你最擅长的方式把前面两个自然段的内容背诵下来,并做好展示准备。

六、拓展延伸由桃花源你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给桃源人写一封信,谈谈你对和平的认识。

第二课时一、导入[展示课件图片欣赏](云南风景名胜:文山文笔塔、丘北普者黑、富宁驼娘江、砚山裕仙湖、广南八宝田及世外桃源、麻栗坡老山、)欣赏完这一幅幅优美的图片,无不让人心生向往。

[展示课件]有一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

”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访桃花源。

二、指名配乐朗读(积极引导,充分评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勤读诗文的好习惯。

)听了这位同学的精彩朗读,更增添了我们对桃花源的无比向往之情,也许同学们还有更多问题需要解决呢!三、概括桃花源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多媒体显示](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点击课件显示:美丽、神秘、幸福1.桃花源美在何处?请以“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例:这里屋舍美,你看房屋整整齐齐。

)学前预设:略总结: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

——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

2.桃花源神秘在何处?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3.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①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②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③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桃花源幸福表现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检查了上节课翻译落实的情况,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从整体上把握了全文内容。

)五、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主题1.桃花源美在风景秀丽,美在民风淳朴,美在生活幸福,美在平等自由。

不过,请同学们想—想,在东晋时代,这么美的地方真的存在吗?2.有人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本环节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他们去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六、全文总结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那样一个战乱频仍,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黑暗社会里,深感痛苦和不满。

但是要想改变社会现状又根本不可能,于是他只好弃官归隐,沽身自好,安贫乐道。

他憧憬着那种没有君主、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劳动、风气淳朴、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本文正是这种理想的生动写照。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农民的意志和愿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疑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但是这种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否定,也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思想。

作者也明知这只是一种空想,无非借此寄托自己超然高举之思,开头、结尾的写法对此都有所暗示,桃源究在何处,没有具体点明,人们想再访也不可得。

七、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明。

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

岁月流逝,沧海桑田。

多少年过去了,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们不必去追求陶渊明笔下那可望不可及的桃花源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涌现了许多不是桃花园却胜似桃园的人间仙境。

八、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

完成书后思考练习。

2.写作练习《我心中的桃花源》字数不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