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专题复习课件2 唐宋时期的社会变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2.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1)隋唐:草书的代表人物有张旭、怀素等,楷书的代 表人物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 (2)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四 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3.古代士人绘画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1)国画的成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画”的艺术形 式逐渐成熟。 (2)分类:以题材的不同,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 科。在表现技法上,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 (3)山水画:中国画的精粹,通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4)文人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 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唐代诗人王维被后 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专题一
阶段 特征 政 治 表 现 经 济 文 化
唐宋时期的社会变革
阶段特征——划分阶段
总结特征
隋唐(581~907 年)和宋元(960~1368 年)中国古代文明 呈现出全面的成熟与繁荣 中央集权制在隋唐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 成熟的中枢权力体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科举制), 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加强 隋唐和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中国经济重心逐渐 转移到南方,海上和陆路的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 术的繁荣;宋元时期,知识分子地位的沧桑巨变以及商品 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13 新课标卷2)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二 《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 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 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一一详辩之 ……荆公不仅为 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自梁Biblioteka Baidu超《王荆公》(1908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 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9分)
印刷术
经由波斯传 播到西方
火药
在 12、13 世 纪,首先传入 阿拉伯国家, 然后传到欧 洲乃至世界 各地 在 12 世纪末 至 13 世纪初 由海路传入 阿拉伯,然后 再传入欧洲
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 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 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指南针
为明代郑和远航东非等 地提供了条件,为哥伦 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 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 技术保证
考向 2 文化现象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市民文化兴起
【典例】(2012 年全国新课标文综,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 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 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对宋代通俗艺术的理解分析能力。两个故 事本质上都反映了市民阶层反抗压迫,追求自由和公平,是对理学 和封建专制制度的反抗,因此,正确的答案为 D。 )
简化了税制,扩大了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赋负担相对公平。(9分)
三、唐宋时期的思想文化
(一)唐宋时期的思想 1、唐朝的儒学复兴运动 2.程朱理学 (1)形成: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了以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2)主张:“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强 调“存天理,灭人欲”。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 (3)地位:南宋以后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成为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陆九渊的心学:南宋的陆九渊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 理也”。“发明本心”是求理的方法。 4.影响: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3.宋元时期,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哪些文学艺术得到 了发展? 提示:绘画方面,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得到发展;文学 方面,婉约派作品深得民众青睐,元曲兴起;戏剧方面,南 戏兴起,元杂剧出现。 4.我国古代的商业政策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鼓励:商周时期执行鼓励商业发展的政策;抑商:秦 汉以后,各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松动:中唐以后,抑 商政策有所松动,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元代;严厉:明清 时期执行严厉的抑商政策。
核心整合——归纳知识
一、唐宋时期的政治变革 朝代 主要内容 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科举制形成
整合视角
特点 三省六部 制分割相 权,考试 选官取代 门第选官
影响 提高了办事效 率,有利于加强 皇权;考试选官 扩大了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的 统治基础
成 熟
隋 唐
中 央 发 展 北 宋 地 方
目的:弘扬历史上的改革精神;推进改革,挽救民族危亡。 (4分) 方法: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考订历史材料的真伪。(5分)
二、唐宋时期的社会经济
1.农业的发展 (1)土地制度和经营模式的发展变化:北魏至唐前期——均田制:是一 种土地国有制;中唐以后,土地私有制排挤土地国有制。宋代“不抑 兼并”,赋税征收呈现出市场化趋势的特征。 (2)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①唐朝出现了结构完备的曲辕犁。 ②隋唐五代时期,北方以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长江流域发明了 高转筒车。 ③宋朝出现了以水为动力的水转翻车。 2.手工业的发展 (1)唐代:制瓷工艺臻于成熟,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2)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并出现五大名窑。
4.文学艺术的发展 (1)唐朝:唐诗是唐朝文学的代表,代表人物有浪漫主 义诗人李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2)宋朝:宋代的文学以词为代表,豪放派词人有苏轼 和辛弃疾,婉约派词人有李清照,适应市民阶层丰富生 活的需要。
视角整合
1.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发展 的时代,请用史实论证其是一个“发展的时代”。 提示:政治上,民族融合趋势加强,为国家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出现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机构,为三省六部制奠定了基础。经济 上,北魏创立的均田制被隋唐沿用,经济重心南移。文化上,科技 (《齐民要术》)、书法、绘画等都有长足发展。 2.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推动这一文学艺术发展的原 因有哪些? 提示:政治上,重文轻武,士人群体扩大(创作)。经济上,商品经济 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读者)。 文化上,科举制的推动,印刷术的 发展(条件)。
3.商业的繁荣 (1)唐代 ①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十分兴隆。 ②“草市”逐渐演变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③出现了长安、洛阳、扬州、杭州、湖州等商业中心。 (2)宋元 ①海外商运发展迅速。 ②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③“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 直接监管。 ④都市商业繁盛。
知识归纳 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13 新课标卷2)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 “均田制 ” 。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 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 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 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 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 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 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 780 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 “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 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 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 ”。结果“赋不加敛而 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 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 更为准确,“天下便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
(二)唐宋时期的科技、文学和艺术
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及意义 科学技术 发明 (1)隋唐时期开始采用雕版 印刷 (2)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 字印刷术 (3)元代王祯创制了木活 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1)东晋葛洪的《抱朴 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 药” (2)唐末宋初的战争中,已 经开始使用火药箭和火炮 北宋时期指南针用于航海, 《武经总要》中提到了指南 鱼;沈括在《梦溪笔谈》中 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 作指南针的技术 传播 意义 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为 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 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 现准备了条件
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 构,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又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 分割宰相 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 的行政 权、军权和财权 权、军权 和财权, 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在 削弱地方 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 设置转运使
改变了藩镇割据 的分裂局面,强 化了中央集权。 造成 “三冗” “两 积”的局面
记忆诀窍
主题深化 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 (1)对中国 ①政治上,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范围,打破了士族垄断仕途的局 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②思想上,科举考试大都以儒学经典作为考查内容,巩固了儒学的 独尊地位,统一了士人的思想。 ③文化上,科举考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文学巨匠,这是 唐诗、宋词繁荣的重要原因。 (2)对世界:古代东亚的日本、朝鲜均曾效法中国举行科举。近代的 欧美文官制度也来自中国的科举制度。中国的科举制度在欧洲被称 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土地兼并严重,户口不实,贫富两极分化,国家财政紧张。(6分)
(13 新课标卷2)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 “均田制 ” 。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 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 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 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 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 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 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 780 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 “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 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 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 ”。结果“赋不加敛而 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 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 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 比有哪些积极作用。(9分)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趋势:①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 为公开考试。②人才选拔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③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僵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 束缚人才。
北宋中期的社会改革: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复习用书》P6
(13 新课标卷2)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 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 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 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 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 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 安石配飨神宗庙庭”。——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 由。(6分) 北宋褒扬王安石,认为王安石变法对朝廷有功; 南宋贬斥王安石,认为北宋灭亡根源于王安石变法。(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