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改经验交流 (1)
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化学1500字(精选7篇)
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化学1500字(7篇)下文是我为您细心整理的《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化学1500字(7篇)》,您浏览的《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化学1500字(7篇)》正文如下:新课改心得体会化学1通过学习《新课标》,把握新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原则是: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充分体现*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力量为重,“基本学问、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阅历”;精神和实践力量;信息处理力量;自主学习力量等。
1、《新课标》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老师是“教学中的主导”。
作为“教学中的主导”,老师要成为同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教材从叙述一些化学初步理论的同时,添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环境问题、人类健康、医药生产与化学等内容。
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好玩的问题情境,吸引同学的留意力,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这样使同学从生活阅历和客观事实动身,在争辩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学问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同学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欢快,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提高同学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不但重视学问与技能的传授,更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育,即培育同学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使同学生疏到化学在推动社会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我国资源现状和利用前景,初步生疏化学应用带来的两重性,形成运用化学学问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意识。
3、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学资源,增加同学实践的机会;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同学的学习空间。
鼓舞同学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要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老师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简单而系统的学习活动。
4、试验部分有增加也有删减,更留意科学方法,培育同学的科学探究力量。
培育同学的试验和实践力量、*自主力量和创新精神。
使同学在获得化学学问与技能的同时,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进展科学探究的力量。
初三化学经验交流2篇
初三化学经历交流2篇初三化学经历交流2篇初三化学经历交流1 学年我们学校九年级化学学科在中考中获得了较好成绩,这与学校领导的重视、学生的努力以及老师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为了进一步进步教学质量,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总结了几条经历。
一、认真研究新教材及各章节处理方法。
新教材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环境、生命安康等的交融与浸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消费、生活入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怎样做到安康饮水,膳食的合理搭配等等。
这份教材改变了传统的编排形式,表达了教材的开放性,留有一定的空间让老师们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鼓励老师施行个性化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办学条件施行个性化教学,对教材构造的再构建,表达教学效劳于学生开展的新观念。
对新教材理解和处理还应多参加教研活动,特别是区教研室举办的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中心活动组老师他们会讲解各单元如何处理比拟好,这样可以使我们受到一些启发,进步我们的业务程度。
二、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加强了对新课程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断转变教育理念,我们认真研究总结历届中考试题,细心研究考试说明,总结出今年的考试重点和热点贯穿于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同时测试的题型应表达中考题型。
三、扎扎实实打好根底。
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根本技能的教学,力求各单元过关,扎扎实实打好根底,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根底不同,老师还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第一轮复习要以根底为主,侧重双基,抓双基是进步才能的保证。
四、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
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
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才能。
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通用6篇)
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通用6篇)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通用6篇)在生活中,用到发言稿的地方越来越多,发言稿可以提高发言人的自信心,有助发言人更好地展现自己。
那么,怎么去写发言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1大家上午好!今天有机会代表衡水中学化学组和大家进行高中化学的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主要是把我们在日常备考中的做法和体会毫无保留的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也希望大家能够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咱们共同提高。
我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介绍:第一方面:谈我们对20xx高考化学试题的分析及对20xx年备考的思考第二方面:介绍我校化学教学安排,并主要介绍一下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以及高一二的教学的具体做法第三方面:介绍一下保证教学方法落实到位的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
3我首先谈第一方面:把握脉搏,明确方向为了更好地研究考纲,高三开学初,我们组专门组织有经验的老教师给我们进行考试说明解读,每个人都将近几年的高考题做完,并分析明确每个题的考点与考查方式。
以及在教材中的位置这样我们就能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握高考脉搏;选题时,便有章可循,既要注重基础性,又要具有综合性,力求由浅入深,触类旁通。
不难发现今年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命题注重基础、关注社会、紧扣大纲。
与去年相比稳中有变,变中有新意。
总体难度比去年略有增加。
更加贴近课改精神,明显注重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的体现。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立足基础,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灵活新颖,注重学习能力、创新思维。
3.稳中有变,青睐数据处理、贴近生活。
以今年的全国卷考题为例我们研究了每个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以及对应的章节,考查的角度。
发现(1)对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不动摇。
这一特点在新课标卷也有体现可见,高考试题仍然注重基础,考查内容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
考查了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2024年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参与新课程的培训,我深感收获颇丰,这使我在教育教学的领悟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此次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我国高中教育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显著变化;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材以及新的评价体系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标准。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人文社会科学核心的化学学科,对于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和文化素养,特别是人文素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正在进行的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高中新课程体系,为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融入新课程呢?首先,理论学习与观念转变是步入新课程的必要起点。
有些教师可能认为新课程理念过于抽象,与课堂教学实际相距甚远,但实际上这种观念是不全面的。
理念决定行动,教师的教育行为往往受其教育理念的引导。
因此,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与扎根课堂并不矛盾。
我们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刻理解新课程的内涵,以确保正确地实施新课程。
其次,研究新课标与新教材,提升把握新课程的能力。
这需要与旧大纲和旧教材进行对比研究,以便在实施新课程时能够明确哪些是更新的,哪些是保留的,哪些是舍弃的,从而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的方向。
再者,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过程。
新课程标准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凸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动机、知识积累、体验感受、能力培养、评价理解、概括总结和应用等多个环节。
最后,评价手段的多样化也是关键。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对象的多元化、评价目标和内容的多元化以及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以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评估。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教学理念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要求我们不断更新知识,关注教育研究动态,引入新观点以激发学生思维,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学校课改经验交流发言稿(精选6篇)
学校课改经历交流发言稿〔精选6篇〕学校课改经历交流发言稿〔精选6篇〕学校课改经历交流发言稿1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课改老师,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感谢,感谢大家对我们教学的肯定。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老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全过程中来”。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理论谈一下我的粗浅认识和做法:一、认真备稿是上好课的前提: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我们只有认真而充分的备课,在此根底上施行创新和生成,才会有更为精彩的课堂教学,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首先是研读教材。
弄清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掌握本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要点、重点、难点、疑点;结合学生情况,确定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心中有个通盘的打算。
接着是编排初稿。
每备一课,我都从网上下载有关本节的多篇导学稿,从中选出一个较好的为蓝本,其他的参考借鉴。
每一环节的设计,我都反复比拟他们的方案,优中选优,假如没有中意的,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自主设计,形成初稿。
初稿形成后,多问问自己:〔1〕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已能运用;设计的问题是否是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程度?〔2〕内容的设计是否有梯度,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是否顾及到了优、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4〕课堂的容量是否科学适中?学生能否容易承受,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做到堂堂清?备稿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我经常为了一个题应该放在导学稿的哪个局部、为了一个环节应该设计哪些问题而斟酌很长时间。
二、搞好小组建立是上好课的根底1、合理划分小组。
我班现有学生55人,人数多,在采取分组对坐的方式进展学习,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又征求全班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成绩,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大组〔每组8或10人〕。
分组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才能、兴趣、性别、性格等方面的因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那么,每个小组都有A、B、C、D四层学生,每层有2人,多者D层有3人。
初三化学经验交流(四篇)
初三化学经验交流今年我担任初三2、3两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化学是初三新开的学科,是学生跨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又是中考必考的学科,短短一年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能具备将来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灵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问题。
化学学科是新开的学科,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放在初三开设化学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引导得好能事半功倍,一旦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或者学习被动,或者存在畏难情绪,那么面临的困难也就大。
现在的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社会、家庭、自身因素,普遍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和依赖心理,面对每周三课时的安排,我们的教学任务相当艰巨,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们制定并在实际教学中即使根据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今年我校实行快乐教学法的教学,把学生分成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新旧知识衔接好;很重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
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时,我设计并实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提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变化?[猜想或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一 p96 实验二 p96[结论] 1、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2、设计实验探究“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变化”时,若装置是敞口的,则反应不能有气体参加或生成若选择的反应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则装置必须是密封的,[练习]1、下列说法符合“质守定律”的有()(1)1g红磷在2g氧气中燃烧生成了3g五氧化二磷。
(2)完全电解10g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质量之和仍是10g。
(3)镁条燃烧后增加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2024年化学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感想(三篇)
2024年化学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感想自____月____日至____日,为期三天的时间内,我们化学学科高三年级全体教师于柳州市进行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的学习。
此次培训有幸邀请到了来自课改先行区辽宁省的多所学校和教育局教研室的专家与教师,他们拥有丰富的课改经验及显著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本次新课改培训的核心议题聚焦于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框架下,开展高效复习,以提升复习质量。
我们认真聆听了来自教学前沿的教师的讲解,他们详尽阐述了复习过程中的关键知识点及注意事项,并就如何实施有效复习策略进行了深入指导。
一、坚持“以课本为本,以考纲为纲”的原则。
课本与教材是知识的根基,《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则是高考复习的指南针。
高考题目虽千变万化,但归根结底均源自课本,是对课本知识点与能力考查点的延伸与拓展。
因此,我们需深刻理解高考命题的根源,即课本与考纲,明确复习的重点与方向,避免偏离正轨,过度依赖教辅资料而忽视教材本身。
应加强对《考试大纲》的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命题趋势与要求,以提升复习的针对性与效率。
二、强化实验教学,提升实验能力。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其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及实验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学化学中的诸多基本概念、原理及物质性质均通过实验得以推导与验证。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培养自身的实验能力与探究精神。
三、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强化主干知识训练。
复习并非简单的知识重复,而是需要我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重新整合与提升。
正如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所言:“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
”因此,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我们应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知识的重新整合与梳理,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网络。
针对主干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与巩固,以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与解题技巧。
化学教学经验交流(精选多篇)
化学教学经验交流(精选多篇)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交流第二篇:初三化学教学经验交流第三篇:高2021届化学教学经验交流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正文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交流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些体会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经过两年的教学今天很荣幸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刚接触化学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会感到有意思。
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乏味。
如何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暂时的兴趣转变为持久的兴趣呢?首先要有好的教学设计。
比如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或者视频引入语言通俗易懂而且简洁并且可以适时的幽默一下。
其次要求教师的素质优秀。
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文化知识要能够有“讲得出、讲得好”的本领。
一名教师是否有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对其教学的肯定。
最后设计作业激发学生兴趣。
如果作业少但由浅入深紧扣知识点学生都能顺利的完成也能增加学习的兴趣;反之作业多又难度大学生就很难完成长期下去就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二、打好扎实的基础学生之间的智力和学习基础有差异对知识的接收能力就不同。
如果为了留更多的时间复习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从而使部分学生因跟不上对化学失去兴趣。
所以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三、抓好复习工作有效的复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
第一、抓好化学复习的三条线:一是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是化学用语的熟悉、掌握、运用;三是实验。
第二、设计综合专题进行复习。
根据中考常见题型设计综合专题进行复习提高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进行专项训练。
必须熟记元素符号及化合价并且反复听写在掌握了的基础上进行化学式的书写练习争取达到人人过关。
2024年教学改革经验范文(3篇)
2024年教学改革经验范文按照上级要求和学校实际,本学年我校全面实施学案教学,变课堂为学堂,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主要围绕“四环四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积极探索实践各学科各课型科学实用的教学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主要工作及成效:1.抓好备课关。
在学期初,我校制定了并修改了导学案的书写格式,形成了适合各学科、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导学案格式。
先后出台了学案书写管理办法、补充意见等,对教师的学案书写起到了一个引领作用。
五大学科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调整导学案设计的格式,使导学案更加科学化、实用化。
除规范新授课外,我们还将备课管理扩展到了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作文课等,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规范。
2.听好推门课。
校长及中层领导不定期的对一线教师进行推门听课,并进行依据课模和当堂效率的随堂评课。
每学期开始,学校领导根据学校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结合学校工作主题,都要进行一轮大范围的推门课听课活动,而且根据各组的教研活动计划,及时发现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和教师共同探讨,从另一方面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
3.抓好过关课。
我校在区“主体型高效”教学模式的指导下,积极研究实践以“阅读、体验、互动、巩固”为特点的“自主互动四环四型”课堂教学模式。
以教研组为单位,首先学习新的理念,领会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然后进行实践、研讨,开展课模过关课活动;最后形成具有本校特色、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
我校在完善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出台了练习课、讲评课、复习课等课型的操作程序,并且完善了四种课型的导学设计,出台了四种课型的评价标准,这样,基本形成了“四环模式”、“四种课型”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格局。
4.搞好研讨课。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激发教师主动探究、大胆实践课模的积极性,在学习实践中寻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组织了“四环四型”系列研讨课活动活动。
____月中旬,学校用两周时间,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一轮学习实践课堂教学模式研讨课活动。
化学课改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化学课改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化学课改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化学教育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我对化学课改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一、化学课改的背景与意义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化学课程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化学课改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点:1. 社会发展需求: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化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化学课改旨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化学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
2. 教育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化学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
3. 课程内容的改革:化学课改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减少了繁、难、偏、旧的知识点,增加了与生活、生产、科技发展相关的知识点,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4. 教学方法的改革:化学课改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化学课改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化学教育的质量:化学课改有助于提高化学教育的整体水平,培养更多优秀的化学人才。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化学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化学课改的实施策略1. 转变教育观念:教师是化学课改的实施者,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 优化课程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精选教学内容,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增加与生活、生产、科技发展相关的知识点。
3. 改革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加强教学评价: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九年级化学课改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我是九年级化学学科的负责人,今天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关于化学课改的一些想法和经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学科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此,我将结合我们学校化学学科的教学实践,谈谈关于九年级化学课改的一些思考。
一、课改背景与意义1. 课改背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始于2001年,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化学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改革也顺应了这一趋势。
九年级化学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化学知识。
2. 课改意义(1)有利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通过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使化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九年级化学课改的具体措施1. 优化课程内容(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2)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课程内容的设计,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拓展学科视野。
引入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
2. 改革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如实验探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融合。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 优化评价方式(1)注重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实验操作、课堂参与、小组合作等。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如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自我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2020 3篇(最新)
现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到进行着。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演员只管自己演出是否成功,而对观众能否接受理解演出内容并不关心。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观念必须改变,教师的角色必须改变,要由演员变为导演,让学生去做演员。
在教师的导演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和能力演好自己的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一代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
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
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必须随之改变,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教师角色为何需要发生变化人类已迈入21世纪,知识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未来社会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其结果必然是重视教育,重视人才。
新课程改革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和现有的学科教学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以问题为载体;注重调查。
研究性学习以研究问题为目的,没有教材和大纲,这给老师和学生留下了更多的创造空间。
2、呈开放性态势,注重实践。
从研究问题的提出,资料的获得,到研究结果的得出,都突破了原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
3、由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注重能力培养。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学习的内容,自由组合小组,制定实施计划,设计方案。
直至完成学习任务。
4、强调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注重研究过程。
可见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
它的出现改变以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他将同时成为学习者、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研究者、指导者、促进者。
二、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
初中化学学习经验交流(2篇)
初中化学学习经验交流一.教学指导思想本学期的化学教学将继续体现教学的基础性,提供给学生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化学角度逐步认识自然界,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问题,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继续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继续推行“高效课堂”策略,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试题方面注重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整合三维目标全面考查的基础上,注意试题的基础性,探究性、开放性、应用性、教育性和人文性。
二.教学目标1.认真学习研究《化学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教参。
做好学情分析、编写好学案,明确每一学段的知识,各单元中每一课题的知识在课堂中的具体要求,并联系中考会考要求及常见题型,把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归类整理、适度的拓展,以使学生能更加清晰地把握知识体系,更好地迎接中考。
2.统观教材、确定好重点和难点.(1)抓好常规教学、抓好基础知识的全面教学与复习(化学基础概念原理、准确使用化学用语及化学反应),熟练化学基本计算的步骤和书写格式,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
(2)抓好单元知识体系构建,做好知识复习与突破.(3)抓好考试内容的组织编排,加强综合训练。
三.学生分析1.学习态度。
大多数学生对化学都有一种共同的欲望——学好化学,且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态度较明确,可以顺利地学习和复习.2.学习情况。
由于学生学习了一学期的化学课,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合作学习意识较强,兴趣较浓厚,能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基矗但也有很多差异,如部分学生的学习情感、个性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不稳定,有待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意识不强,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形成,学习方法不科学等都有待于培养和指导。
课改经验交流发言稿化学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们学校在化学课程改革方面的经验。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课程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线化学教师,我深感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也积极参与其中。
以下是我校在化学课程改革方面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课程改革意识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想推进课程改革,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课程改革意识。
我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高度重视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课程改革培训,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树立起课程改革意识。
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1. 优化课程结构。
我校在化学课程设置上,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提高课程的整体性。
将基础化学、实验化学、应用化学等课程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化学课程体系。
2. 提高课程内容深度。
在课程内容上,我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将学科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提高课程内容的深度。
3.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我校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化学课程资源,如网络课程、实验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 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我校注重实验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3.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在评价方面,我校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我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 强化教师培训。
针对课程改革的需要,我校开展针对性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 营造良好的教师成长环境。
我校注重教师职业发展,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发展平台。
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1. 了解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个性化教学。
初三化学教学经验(精选5篇)
初三化学教学经验(精选5篇)初三化学教学经验篇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独立操作能力,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实验是实现化学教学的手段之一,加强化学教学就要加强实验教学。
因此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用简练的语言指导实验教学,如过滤作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要制取氢气时可以编成口决’’制取氢气要小心,贸然点火定伤人。
取支试管集满气,点燃之前先验纯。
实验开始先通氢,通氢以后再点灯,由黑变红先辙灯,试管冷却再停氢。
形象生动,加强基本操作,有较好的效果。
二、教师认真作好演示实验。
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学生实验的榜样,一定要规范操作,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好奇心强,对教师的操作格外注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力求使演示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铁在氧气中燃烧,酸碱中和试验等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我们在向学生做演示实验时,力求做到:装置正确,整洁美观,操作规范,讲解清楚。
结果准确,现象明显。
三、加强学生基本操作的训练。
具体作法: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走进实验室前了解实验的制度,实验结束时养成清洗、清点仪器的习惯,打扫实验室的卫生。
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2、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实验程序,严格要求学生,发现问题要立即纠正。
四、开设化学第二课堂,我们学校应该有专人负责实验室管理,让有兴趣的同学实验室为他开,实验管理员辅导和指点,让实验爱好者多作实验。
以带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
五、学校领导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在仪器的购置,教师的配制方面多想办法,得到合理的安排和触决。
总之,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要学好化学,就要学会用做实验,用实验探究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把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科研形的人才,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也是学校领导的责任。
初三化学教学经验篇2一、启蒙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
最新化学教学经验交流(精选多篇)
化学教学经验交流(精选多篇)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交流第二篇:初三化学教学经验交流第三篇:高2020届化学教学经验交流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正文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交流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些体会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经过两年的教学,今天很荣幸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刚接触化学,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会感到有意思。
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乏味。
如何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暂时的兴趣转变为持久的兴趣呢?首先,要有好的教学设计。
比如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或者视频引入,语言通俗易懂而且简洁,并且可以适时的幽默一下。
其次,要求教师的素质优秀。
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文化知识,要能够有“讲得出、讲得好”的本领。
一名教师是否有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对其教学的肯定。
最后,设计作业激发学生兴趣。
如果作业少但由浅入深,紧扣知识点,学生都能顺利的完成,也能增加学习的兴趣;反之,作业多又难度大,学生就很难完成,长期下去,就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二、打好扎实的基础学生之间的智力和学习基础有差异,对知识的接收能力就不同。
如果为了留更多的时间复习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从而使部分学生因跟不上对化学失去兴趣。
所以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三、抓好复习工作有效的复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
第一、抓好化学复习的三条线:一是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是化学用语的熟悉、掌握、运用;三是实验。
第二、设计综合专题进行复习。
根据中考常见题型设计综合专题进行复习,提高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新课改心得体会(精选3篇)
初中化学新课改心得体会(精选3篇)初中化学新课改篇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我校的九年级化学课也使用了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应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视图的设置上,都重视初中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了丰富的与青少年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以及开阔学生视野的“科学、技术、社会”等阅读内容,同时教材中添加了许多“活动与探究”。
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习活动的基础。
下面谈一谈在使用新教材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上好绪课言课,激发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绪。
” 绪课言课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接触的第一节课,许多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若能及时引导和启发,对学生将来学习化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可增加一些趣味实验,如用“玻璃棒沾少许浓硫酸和高锰酸钾晶体混合调成的湖状点燃酒精灯(魔棒点灯);用手帕在2份酒精(95﹪)和1份水混合均匀物中浸湿取出,点燃,待燃烧后,手帕依然完好无损(烧不坏的手帕)”……等趣味实验。
让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时就感到化学知识的神奇,趣味无穷,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巧妙设计问题,引入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强烈的学习动机是由学生高层次的学习需要和成就感激发的。
在教学目标的引入上,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内涵,巧妙设计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有助于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质疑。
问题设计要在“巧”上下功夫,要有中心,有重点,有启发性、挑战性和研究性。
如在学习化学反应时,针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探究性学习问题的设计是:面粉可以燃烧吗?面粉燃烧会引发爆炸吗?面粉的爆炸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等等。
做课改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们学校在课程改革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校在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课程改革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国政府提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
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启动课程改革工作。
二、课程改革目标1.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改革。
3.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4.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发挥学校优势,形成特色课程体系,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三、课程改革措施1. 加强课程顶层设计(1)制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确保改革工作有序进行。
(2)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主任、教研组长等为成员,负责课程改革的统筹协调。
2. 优化课程体系(1)调整课程结构:按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合理配置课程资源。
(2)开发校本课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3)推进课程整合:打破学科界限,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提高教学效果。
3. 改革教学方法(1)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优化评价方式(1)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课改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精选6篇)
课改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精选6篇)课改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精选6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需要使用发言稿的场合越来越多,发言稿的格式由称谓、开场白、主干、结尾等几部分组成。
那么你有了解过发言稿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改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改经验交流发言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能够参加这次新课改经验交流会,能够与大家一起分享新课改的成果,交流新课改的经验,我感到特别荣幸。
在县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结合自己班的实际,进行了大胆的课堂改革。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都有了很大的收获,大家都知道,课堂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实施课改以来,小组建设,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以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优缺点这三方面的情况说说我的做法和几点体会。
不当之处还望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一、小组建设我们班有24名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我按照学生们的性别差异,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和学习成绩,将全班学生合理搭配,组成6个学习小组,我采取民主选举制度,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一名纪律管理员,一名卫生管理员,和一名记分员。
做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在公平的基础上各负其责,每件事都能找到负责的同学,让孩子们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去管理自己的小组,尤其是小组长的选择,我觉得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一定要选择那种学习认真,自觉性比较高的同学,让他们在组内正真起到带头作用,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一个做事认真负责的小组长能带领这个小组积极向上。
我们班现在每天早晨检查课文背诵,检查作业质量都是由小组长来完成,课间由小组长提醒组员下一节上什么课,如果是语文课,组长就带领组员考生词或预习要学的课文。
俗话说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小组建设还应该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白,只有自己的团队整体优秀了,自己才是优秀的,以此来强化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帮组,我的语文课,每个学生每节课的表现都是由各组记分员给加分,我也设计好了记录表和评分标准,每两周对分数高的小组奖励一次,每个月对优秀组长和优秀组员奖励一次,通过这些措施,现在各小组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2024年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样本(五篇)
2024年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样本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导向旨在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严重脱节问题,以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这亦是评估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准则。
以下,我将分享一些从教学实践中获得的见解:1、构建情境,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从日常生活出发,创建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样,学生可以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和理解化学,同时将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初步建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激励赞赏,提升学习积极性。
教学中,我们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给予积极的反馈,广泛使用激励性语言。
例如:“你做得非常好!”“你的知识真丰富!”“你的想象力非常出色!”等。
这些做法能调动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设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学不应仅限于知识的传递,而应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多个方面。
单纯追求教学效果或培养少数高分学生的目标已不符合新课程的精神。
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生存的能力。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现象:教师讲解学生已熟知的内容,忽视高综合性和高思维价值问题的处理,替代学生应自我探索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甚至压制学生的独特见解和疑问。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构建研究的平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灵活运用和挖掘教材。
部分教师在新教材的使用上感到不适应,不知道如何将教材与实际相结合。
实际上,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能力和认知水平进行适当的增删、调整,使教材的有限内容得以无限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课改经验交流作者:王志胜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能与大家共同交流,感到非常高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志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目前,初一、初二年级已正式进入课改,虽然我们还没有参与课改,但教师都在积极地向课改靠拢,自觉进行某些项目或局部方面的改革实践,做到了老教材新教法。
下面我结合新教材及去年10月份参加山东省初中化学优质课评选活动,谈一谈我的一点粗浅体会。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常常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化学教师课讲得头头是道,例题也分析得十分透彻,但教学效果却不十分理想。
究其原因,是由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只注重教师的讲,而忽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信息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产生智能意义,才能变成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
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
要使化学课堂教学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应提供给学生一个“激情、对话、开放”的课堂。
一、营造一个“激情的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在进行的心灵接触。
”作为化学教师固然要具备对科学的兴趣、热爱,要掌握较多的知识,但更应懂得教学艺术。
教师不是“教书匠”,面对的是一个个复杂的有思想的头脑。
因此,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激情的课堂首先表现为上课要有亲切的教态。
亲切的教态容易感染和营造和谐、轻松的气氛,使学生从内心感到教师是和他们一起在学习、探讨问题,没有居高临下的压力感。
而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和蔼可亲的面容、落落大方的教姿融入学生主体,成为学生的朋友。
如一开始以最快的速度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主动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强化师生间的亲和力,以期学生主动道出自己的心声,愿意把学习上的“疑难杂症”、对某些问题的大胆猜想毫无保留地告诉老师。
如果发现有时学生提出的见解不合理,这时及时加以鼓励、宽容,善待他们的错误,还他们自主选择权利。
在这种气氛的感染下,学生就会带着一种高涨、轻松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激情的课堂还表现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不死板,善于创设各种情境,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例如,初三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内容比较平淡,几个性质显得单调、分散,学生听课容易厌倦,而且课后又不易掌握。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动画引入法:一个叫“阿王”的人带着一条叫“阿黄”的狗,走进一个名叫“死亡谷”的山谷。
不多久狗就死了,阿王很害怕,但他平安地出来了。
他说:“原来我是福大命大。
”他真的是运气好吗?使学生从常见的生活情境中了解生活中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然后引出要学习的二氧化碳,并启发学生据此情境说出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同时引导思考:能否用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接着继续播放动画:阿王很庆幸自己能活着,进了一家客栈后,说买了几瓶白酒来庆祝。
他喝多了一点,抽烟时不慎点燃酒精,烧了蚊帐。
他吓得叫救命,幸亏老板及时赶到,拿干冰灭火器很快灭了火。
惊魂初定,阿王问老板:究竟喷出的是什么,使火这么快就熄灭了!由此能知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否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组织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二氧化碳的上述性质。
再播放动画:阿王又问老板干冰灭器才那么大,怎么会有那么多气体?提问:干冰是什么?干冰有哪些性质,又有哪些用途?继续播放动画:阿王不敢再喝酒,就向老板要了一瓶可乐。
当他一开可乐瓶,瓶内突然冒出了很多气泡。
咦,怎么会这样?可乐瓶上写着“碳酸饮料”,问题“碳酸是什么呢?瓶子里本来没那么多气体,原来这些气体在哪里呢?跑出的是什么气体呢?”此时,再打开带来的可乐瓶盖,在瓶口塞上带导管的塞子,把导管另一端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轻晃可乐瓶,使瓶内的气体快速出来,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可乐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这时再问:碳酸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如何用实验验证?这样,通过调动学生的激情,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到零散的化学知识。
二、营造一个“对话的课堂”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倾听者,根本谈不上和谁去“对话”。
有的教师特别反感自己在讲课中有学生提出问题,惟恐自己的思绪被打断、打乱,从而影响自己的教学过程。
其实,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哪怕这些问题是很幼稚或者是钻牛角尖的,我们也不能泼冷水,更不能讽刺、嘲笑学生。
我们要放下架子,营造一种平等的气氛,提供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文化。
教学相长,有时候我们通过师生对话,学生的看法或许对教师的教学具有帮助作用。
例如:有一次,我在做“蜡烛的燃烧”实验时,按照教科书上的要求,主要要求学生学会如何有步骤、有目的地观察,我让学生按点燃前、燃烧时、熄灭后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对不能解释的现象试着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许多同学纷纷举手踊跃发言,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蜡烛燃烧后,到底生成了什么?”“吹熄烛火,烛芯上为什么会有一缕白烟上升,这白烟是什么?”坦率地说,我课前根本没有想到这些,我灵机一动,借此机会不是可以让学生掌握物质的检验方法吗?于是启发学生回忆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现象,管壁上有水滴,说明有水生成,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我们看不到,说明是气体,气体受热时,怎样运动呢?然后按照这个思路,同学们很容易就能想到在火焰上罩一干燥冷却的烧杯,看杯壁是否有水雾来检验是否生成了水,再换上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看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检验是否生成了二氧化碳。
对于第二个问题,建议同学们立即用火柴去点燃这缕“白烟”,白烟会迅速燃烧,此时还无法确定到底是蜡蒸气,还是一氧化碳,但是同学们都清楚地知道如果是蜡蒸气很容易凝固,于是鼓励同学们继续思考,怎样让其凝固,这样大家就很容易地想到了在白烟上罩一干燥冷却的试管,并在试管外壁用冷的湿毛巾捂住可检验出白烟是什么。
这本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实验,但同学们却能从中学到这么多知识,是学生的提问启发了我,也启发了同学。
所以,我们在授课过程中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提问、讨论,这比我们教师纯粹的满堂灌更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相互封闭会导致落后。
我们的课堂在确保课堂纪律的前提下,也可适当的开放。
这个开放不是指“放羊式”的教学方式,而是指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让学生来充分展示自己,自主地探究化学知识,形成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以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四年制化学教材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催化剂”为例,介绍我的探究式化学教学做法:在这一节中,教材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并要求对三个实验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催化剂的概念。
这种方法虽然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归纳总结能力,但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实验探索的过程中去,只能造成他们机械地记住了概念的定义,而没有真正理解其涵义,学生的理解不准确、不清晰,或者只是停留在一些字面的理解上。
为此,我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良好的问题情境易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
因此,上课伊始,首先演示“少量氯酸钾加热缓慢放出氧气”的实验和“加入加热二氧化锰后迅速放出氧气”的实验,接着让学生自己从实验条件、加热时间的长短、实验现象、反应物的状态、放出气体的速率等方面,对两个实验进行比较。
由于两个实验的实验条件、实验现象所形成的巨大反差,使学生“惊诧不已”,学生也进入了“口欲言而不能,心欲求而未得”的愤悱境地,从而激发了学生急于探究原因的心理需求,即形成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2、导猜想讨论,暴露思维过程在学生急于想知道为什么的前提下,教师及时提出启发性问题:为什么在加入二氧化锰前氯酸钾缓慢放出氧气,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能很快地放出氧气呢?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性有哪几种?课堂顿时“乱”了起来,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想互补充。
讨论后,由各小组说出本组的猜想,并投放在屏幕上,然后由各小组再经过激烈的辩论,最后经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以下几种假设:①只加热二氧化锰就能较快地放出氧气;②加热时,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共同反应放出氧气;③加热时,氯酸钾使二氧化锰较快地放出氧气;④加热时,二氧化锰使氯酸钾较快地放出氧气。
3、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提出假设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查阅课本等方式设计实验方案,因为实验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目的明确,所以他们根据给定的器材能很快设计出方案。
教师将各组的设计方案汇总并投影在屏幕上:方案一:只加热二氧化锰,看是否能较快地放出氧气。
在验证其他假设时,由于学生缺乏定量分析的基础,课堂上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此时教师及时提示:如果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共同反应放出氧气或者氯酸钾使二氧化锰放出氧气,那么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质量将怎样变化?学生又是一阵热烈的讨论并很快设计出实验方案。
方案二:称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加热,反应后将混合物分离并称重。
设计出实验方案后,引导学生写出实验操作提纲,经师生讨论后加以总结完善,投影在屏幕上,学生根据提供的器材进行分组实验。
实验中,学生之相互合作,相互提示,共同完成实验并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实验期间,教师可巡回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纠正。
4、进行科学归纳,获得结论实验结束,各小组代表简介本组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将实验结论投影在屏幕上:(1)较高温度下加热二氧化锰不放出氧气,说明假设①是不正确的;(2)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共同加热反应后,将混合物分离,二氧化锰质量不变,氯酸钾质量减少,说明氧气是氯酸钾放出的,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不放出氧气,所以假设②、③也是不正确的。
根据屏幕上的实验结论,各小组经过激烈辩论,最后得出:在较低温度下不会放出氧气的氯酸钾中,加入了加热时不易放出氧气的二氧化锰后,却能迅速放出氧气;在这个反应里,氯酸钾的质量有所减少,而二氧化锰的质量并没有改变,这说明放出的氧气来自氯酸钾,也就是说,二氧化锰具有使氯酸钾在较低温度下迅速放出氧气的本领。
由此,二氧化锰是一种“催化剂”的结论也就较易为学生所接受,自然而然地归纳出了“催化剂”的概念。
我觉得本节这样设计的最大的特点是学生自主活动较为充分,参与面广;教师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在群体思维停滞处给予语言点拨,让学生实践反思,并不直接牵引。
使学生在探究中学到了技能,获取了知识,更錘炼了思维,弘扬了个性,体现了引导学生“全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理念。
实际上,用探究法进行化学实验教学,重要的不是得到一种合理的甚至是唯一的方法,而是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自己来提出方法,自己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引发他们自己提出改进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