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完整版)

合集下载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高中政治必修四提纲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提纲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提纲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包括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
心要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和丰富内涵。

3. 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阐述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内涵和主要内容,以及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
纲领的历史演变和时代特征。

4.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探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战略部署,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战略部署,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

以上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的主要内容提纲的总结,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等方面的内容。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复习提纲思想政治必修四政治生活复习提纲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岀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2、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3、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岀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

必修四政治复习提纲

必修四政治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3)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二、规律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规律是普遍的(整个世界在其运动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③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1)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按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1、意识:意识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应2、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观创造性、自觉选择性3、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所用。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3)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是世界(4)正确的意识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反之,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二、真理1、特点①客观性(基本属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②具体的;③有条件的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②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上升的过程③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认识中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高中政治必修4复习提纲PDF.pdf

高中政治必修4复习提纲PDF.pdf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提纲

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提纲

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提纲政治必修四复习开始了,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提纲:第一单元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哲学派别一览表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政治必修四提纲

政治必修四提纲

政治必修四提纲辩证唯物主义部分(一)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一、基本原理部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主要是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唯物论的辩证关系意识能动作用原理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1、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即:自然界是客观的,具有物质性。

)【方法论】: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时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 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求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探索世界和把握规律

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探索世界和把握规律

统编版教材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探索世界和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一、追求智慧的学问1、起源: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思考2、哲学的本义:是热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

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3、产生:哲学是自己时代自己人民的产物。

4、内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第二课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含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物质和意识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2、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3、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的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思维和存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从哲学研究看:首先遇到且必须回答。

二.哲学的基本派别1、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2)局限性: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2)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不彻底性)(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最终版)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最终版)

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1、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2、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1)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多样性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技术支撑(2)文化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为人们提供了大批量的文化产品(3)文化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使人们能够更方便地获得文化产品3、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喜”的表现: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①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精神生活;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③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④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忧”的表现:①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②有些文化产品迎合低俗趣味;③有些媒体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炒作“新闻”。

“忧”的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4、应该如何看待大众传媒的发展应全面看待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一方面,大众传媒使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更好的传播,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

因此,必须对大众传媒进行管理,决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5、当前我国文化需求的特点及原因当前我国文化需求的基本特点:多层次、多样化。

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是不同的。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但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活动,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5、大众文化的含义“大众文化”指的是“为大众的”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精编)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精编)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精编)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的。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哲学的含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 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密切,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依存,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在于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在于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复习提纲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文化的内涵和功能1.文化的内涵:(1)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2)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注意: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3)经济和政治和文化的关系:A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不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不同时代的文化。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发展完全同步2.文化的功能和作用(1)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A文化引导人们认识*,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B 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文化服务社会,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D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为前提。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拓展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内容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

(1)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2)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图、见又勇为、孝老爱亲等:(3)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二、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特征(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完整版)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史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把不自觉、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3、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6、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7、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8、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者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9、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原因: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华,就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人物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10、哲学的作用:生活: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正确地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学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社会变革: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政治必修4提纲.doc

政治必修4提纲.doc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哲学基本理论(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3课)1、哲学的概念: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2、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3、哲学的基本派别一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划分标准: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4、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唯心主义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一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部分(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4-5课)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K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K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K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高二政治必修四月考复习提纲

高二政治必修四月考复习提纲

政治月考复习提纲第一单元:1.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2.哲学是一门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3.关于哲学的几个结论:①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④哲学不一定是科学的(体系可能是错误的,观点是发光的)4.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①何是本原【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②有没有同一性【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6.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本原。

7.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8.唯物主义观点:①荀子:“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王夫之:“气者,理之所存也(物质,意识所依赖的)。

③范缜:“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

”9.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意识是本原。

10.唯心主义两种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即被感知;我思故我在;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第二单元:1.客观存在:物质+他人意识;客观实在:仅指物质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3.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4.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5.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离不开运动。

6.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7.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8.只承认静止而否认相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不可知论)和鬼辩论。

如:克拉底鲁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只承认运动否认相对静止】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世界一切都在运动】芝诺说:“飞矢不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史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把不自觉、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3、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6、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7、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8、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者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9、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原因: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华,就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人物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10、哲学的作用:生活: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正确地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学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社会变革: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原因是: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其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是: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5、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6、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唯心主义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8、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好夸大唯一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9、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批判地吸取)]1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一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自然界物质性原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们改造自然的前提,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体现:人类社会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方法论:承认人类社会客观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认识和客观相结合。

3、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4、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5、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6、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辨证关系: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7、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按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③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客观规律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本质: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可以能动的认识世界、能动的改造世界。

3、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哲学依据:①物质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要求②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的要求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要求: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方式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两层基本含义: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3、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5、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6、真理的客观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只能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即真理只有一个。

7、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步,哪怕是同一个方向迈出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9、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互相转化10、认识的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发展也有一个过程。

11、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