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几何(1)教案

合集下载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数学教案教学内容:图形与几何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正方体特征。

2通过观察、列表、想象等活动经历“找规律”过程,获得“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体会分类、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

积累数学思维的活动经验。

3在相互交流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及时自我修正、自我反思,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从简单的情况找规律,解决复杂问题的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规律的归纳方法。

教学过程:小正方体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发问题1.复习正方体特征课件出示:棱长1厘米(1)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什么图形?(2)正方体有哪些特征?2.引出问题课件出示:(1)如果这个正方体是由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它是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2)如果把这个大正方体的表面涂上红色,需要涂几个面?(3)请你们想象一下,这些小正方体会有几个面被涂上红色?如果根据涂色的情况给这些小正方体分类,你想怎样分?(4)每一类小正方体有多少个呢?如果请你来数一数,你有什么感觉?(5)这个图形太复杂了,我们数起来不方便。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教师引导学生先研究简单的图形,发现规律后,再利用规律去解决复杂的图形。

(二)探索规律1.发现规律(1)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比较简单,我们容易找到答案?(2)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三个图形,看看有什么发现?(3)四人一组,小组合作探究①用正方体学具摆出相应的图形②观察每类小正方体都在什么位置③把结果填在记录表中④观察记录表中的数据,能否找到规律记录表如下:(4)汇报交流①适时提问:怎样计算没有涂色的块数?2.验证猜想(1)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你能猜想一下第④个,第⑤个大正方体的结果吗?3.总结归纳I)文字表示(1)三面涂色的在正方体顶点位置,因为正方体有8顶点,所以都有8个.(2)两面涂色的在正方体棱上除去两端的位置块数,因为正方体有12棱,所以有(每条棱上小正方体块数-2)×12个(3)一面涂色的在正方体每个面除去周边一圈的位置,因为正方体有6个面,所以有(每条棱上小正方体块数-2)2×6个(4)没有涂色的在正方体里面除去表面一层的位置,所以有(每条棱上小正方体块数-2)3个II)字母表示若用n表示大正方体每条棱上小正方体块数,则小正方体涂色规律为a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块数:8b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块数:(n-2)×12c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块数:(n-2)2×6d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块数:(n-2)34.应用规律解决开始遇到的问题(三)巩固迁移课件出示1.如果请你数一数这样的几何体,你打算怎样做?第一层:1个第二层:(1+2)个第三层:(1+2+3)个第四层:(1+2+3+4)个………第1个图形小正方体总数:1+(1+2)=4第2个图形小正方体总数:1+(1+2)+(1+2+3)=10第3个图形小正方体总数:1+(1+2)+(1+2+3)+(1+2+3+4)=202.如果把这几个几何体的表面涂上颜色,你能根据涂色的情况给这些小正方体分类吗?3.按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5个图形的结果是多少呢?(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分类的思想,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板书设计:若用n表示大正方体每条棱上小正方体块数,则小正方体涂色规律为a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块数:8b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块数:(n-2)×12c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块数:(n-2)2×6 d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块数:(n-2)3。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1)】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1)】

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课题图形与几何(1)课型复习课设计说明本节课复习有关“图形与几何”的学问,这部分包括观察物体、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

复习时,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对这几块学问进行梳理,构建学问网络,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中去;然后让学生依据复习的学问,结合具体的题目提出一些问题,并自主探究解题的过程,使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样子。

2.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有关学问,使学生会区分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并把握其内在的联系,能机敏运用。

3.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把简洁的图形旋转90°。

学习重点进一步把握图形的变换、表面积、体积、容积的学问,会利用这些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学前预备教具预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回顾整理,形成学问网络。

(18分钟)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回顾“图形与几何”学问。

“图形与几何”学问包括三个单元的内容,即第一、三、五单元。

请同学们先独自回忆,整理所学学问。

老师巡视帮忙有困难的学生。

2.先小组内交流,然后每个小组推举一位整理好的同学全班交流展示。

3.依据学生的汇报,老师板书整理。

(见教学板书)1.学生独自用文字、画图、表格等自己喜爱的形式进行学问整理。

2.全班汇报交流展示,互相补充。

3.在交流展示、老师板书的过程中,学生巩固概念,理解学问,培育空间观念。

1.观察右下图的图形,填一填。

(1)图形①绕O点方向旋转90°到图形所在的位置;(2)图形②绕O点方向旋转90°到图形所在的位置;(3)图形③绕O点方向旋转90°到图形所在的位置;(4)图形④绕O点方向旋转90°到二、重点练习,巩固提高。

(15分钟)1.完成教材第116页第2题。

2.完成教材第117页第3题。

3.完成教材第119页练习二十八第11、12题。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一)》教学设计学案、教案、集体备课、网课、反思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一)》教学设计学案、教案、集体备课、网课、反思
教与学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
一、活动导入:
每一名学生取出一张白纸,师提出:请各位同学凭借自己的记忆,绘制自己放学从学校回家的路线图,要求将路上遇见的比较有标志性的建筑物标记出来。
请几名学生上台将图投影给全班同学看,并讲解自己回家的路线。
二、复习回顾:
1、复习确定位置。
教材第93页“回顾与交流——图形与几何”第4题。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棱长³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4)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师总结:求不规则例如将其浸没在水中,我们只需要求出水面升高部分的体积或水满杯时溢出的水的体积就可以知道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
内容
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一)教材第93,96,97页内容
教材
分析
“图形的认识”围绕“长方体(一)”这一单元的内容,设计了2个问题,意在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进一步认识其特征。同时,通过判断正方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及动手实践能力。“图形与测量”围绕“长方体(二)”这一单元内容,设计了1个问题,意在帮助学生整理体积与容积的单位,举例说说这些单位的大小,感受这些单位的实际意义。“图形与位置”围绕“确定位置”这一单元内容,设计了1个问题,意在帮助学生理解方向、距离这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同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掌握长方体的相关知识,更好地掌握体积与容积单位的内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主要包括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以及正方形的性质。

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究材料,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初步知识,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这些图形的性质,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从而发现图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2.难点:发现并证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发现图形的性质。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卡片、课件等教学资源。

2.准备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实物模型。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停车场的设计、房间布置等,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并与平行四边形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性质的问题,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吗?”“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吗?”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操作验证。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更快地判断出给定图形的性质。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

2.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点、线、面、角2.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三角形、四边形、圆3.几何图形的相互关系:平行、垂直、相交4.几何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对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几何图形的相互关系及变换。

2.教学难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的证明,几何图形的变换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几何。

(2)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几何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授课(1)讲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点、线、面、角(2)讲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三角形、四边形、圆(3)讲解几何图形的相互关系:平行、垂直、相交(4)讲解几何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对称3.练习(1)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些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并标出相关性质和定理。

(2)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画图的经验和心得。

4.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

1.如何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如何判断两个几何图形是否相似?3.如何进行几何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变换?(1)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6.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以及几何图形的相互关系和变换。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巩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2.教学视频3.练习题库4.课后辅导资料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图形与几何(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1)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图形与几何(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1)
(2)组内讨论交流
(3)组间交流,生操作分享
2、小结:随着我们知识积累的越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会越来越多。
面对面进行组内和组间交流。通过数字教材向学生发送白板文件,学生可以借助文件进行辅助操作。通过传屏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交流。合理的借助信息化技术,加强课堂上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
借助微动画和几何画板,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变。
二、课堂上先对学生的笔记做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梳理图形之间关系的方法,并在交流中深化“转化”思想的运用。
三、通过提问,引发思考,建立长方形与三角形、梯形之间的转化关系,完善知识网络图。
四、思维拓展,从梯形出发,通过边的变化,发现五种平面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升思维含量。
五、课后自主学习任务设计,与课堂核心环节相呼应,引发学生课后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获得新的思考,鼓励学生及时的将猜想付诸实践,加以验证。
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教学设计一基本信息学校学科年级班级教师课题宝虹小学数学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学生数字教材使用时段请打课前课后其他信息技术如电子白板几何画板微信广播平台等请注明名称几何画板希沃白板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复习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通过系统地复习与整理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过程设计
(设计教学环节时适当关注课前、课中、课后的一体化;在活动过程中要说明各环节的任务要求、活动方式和评价方法;设计意图简要说明设计思考以及数字教材应用思考,指明数字教材应用水平与数字教材应用模式)
教学环节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 - 图形与几何 -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平面图形及其属性,如点、线、面、边、角等概念•学习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和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掌握图形的对称性及其性质•掌握推理方法,能运用所学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能力目标•发现和分析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观察和模拟的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团体合作和交流的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知识,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和体验数学的美和乐趣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完善平面图形及其属性的概念,学习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和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掌握图形的对称性及其性质•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2. 教学难点•对称性的概念及其应用•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1. 思维导入•讲师展示一个平面图形,让学生讨论该图形的概念和属性2. 知识讲解a. 平面图形及其属性•点:平面上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位置称为点。

•线:平面上连续排列的无限多个点,在两端延伸无限远,成为一条直线。

•面: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称为面。

•边:任意相邻的两条线段所形成的部分称为边。

•角:两条线共同形成的部分称为角。

b. 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和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正方形:四条相等的边构成,四个内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两组相对的边长度相等,四个内角都是直角。

•菱形:四条边相等构成,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互相平分。

•三角形:三条边和三个内角构成,三个内角和为180度。

c. 图形对称性及其性质•对称性:一图形能平移使其和自己重合的现象称为对称。

•轴对称:一条直线将图形分为左右两部分,使得两部分完全对称。

•中心对称:以图形中的一个点为中心,在任意一个方向上对称,两个方向上的分割线垂直平分对方。

3. 课程实践a. 练习题•讲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识别不同的图形及其属性•讲师出示几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哪一种图形,判断其属性b.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图形创造,要求创造出具有对称性的图形4. 教学总结•讲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回答讲师提出的问题•课堂互动,学生与讲师一起提出问题并进行回答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思维导入、知识讲解、课程实践和教学总结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五年级下数学说课稿-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说课稿-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说课稿-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图形的定义和名称;2.能够使用合适的工具画出正方形、长方形、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梯形等图形;3.能够将不同的图形进行比较,了解各种图形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4.能够推理和判断不同图形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生能够认清图形的基本特征,如边数、角度等;2.学生掌握如何画出正方形、长方形、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梯形等图形。

难点1.学生能否分类和比较不同的图形,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点;2.学生能否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探究图形之间的规律。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引入老师用屏幕或板书展示不同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梯形等,并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特征和名称,激发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兴趣。

2. 学习(1) 认识图形老师重点讲解不同图形的特征和定义,如正方形是四条边和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长方形是有两组平行的边且对角线长度相等的四边形等等。

让学生掌握不同图形的名称和定义。

(2) 画图老师让学生使用工具画出正方形、长方形、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梯形等图形。

在画图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对称性、边数、相邻角的关系等,培养学生观察和抓重点的能力。

(3) 比较老师指导学生将不同的图形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如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是矩形,而正三角形的边长都相等等。

让学生学会分类、归纳和总结的方法。

(4) 推理老师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在画出图形后,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

如用正方形、长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组成的长方形的对角线相等,等边三角形的高和底边相等等,让学生感受到图形和几何的美妙。

3. 总结老师简单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强调学生要牢记不同图形的名称和定义,掌握画出不同图形的技巧,并能将不同图形进行比较和推理。

同时,要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多去发现和利用图形和几何的特性。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老师通过不同的示例来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图形的特点和定义。

部编五下数学《几何图形》特色教案教学策划【一等奖】

部编五下数学《几何图形》特色教案教学策划【一等奖】

部编五下数学《几何图形》特色教案教学策划【一等奖】一、教学背景1.1 教材分析《几何图形》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分类及性质,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1.2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基础,但空间想象力不足,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

1.3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了解其性质和特征。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1. 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及其性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2 教学难点1. 对几何图形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策略3.1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几何图形。

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折纸、拼图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3. 问题驱动法:设计有层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利用课件展示几何图形的动态变化,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 教具:使用几何模型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几何图形。

3. 学生活动:设计丰富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主探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4.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5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4.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4.7 课后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五年级下数学教案,主题是图形与几何,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第三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具体内容包括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并能够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的多边形模型,学生们需要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步骤。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在计算多边形面积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公式理解不深刻,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

在课后,我会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多做一些类似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通过实际情景引入新知识的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利用PPT和模型等教具进行教学,能够直观地展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过程,有助于学生们的空间想象力。

再者,布置具有代表性的作业题目,既能够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对于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环节,通过个别辅导和额外练习,能够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我要详细说明的是实际情景引入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个农田的形状是三角形的例子,让学生们思考如何计算这个农田的面积。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理解图形的属性和分类,掌握图形的变换,能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基本概念:点、线、面、体及其关系。

2. 图形的分类: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及其子分类。

3. 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对称性、全等与相似、图形的度量(周长、面积、体积)。

4. 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变换。

5. 图形与几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和变换。

2. 教学难点:图形的变换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剪刀、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图形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和变换,结合实例进行演示和讲解。

3.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图形与几何:点、线、面、体2. 图形的分类:平面图形、立体图形3. 图形的性质:对称性、全等与相似、度量4. 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变换5. 图形与几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图形的分类、性质和变换。

2. 提高题: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拓展题:研究图形的创意设计。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教学过程是否顺畅。

2. 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是否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1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主要涉及以下三个图形和几何相关知识:1.矩形2.正方形3.平行四边形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1.理解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3.认识到图形和几何对于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2.1 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与特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通过对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特点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确这三个图形的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三个图形的定义。

2.2 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在于教授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这里,我们将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面积,并鼓励他们探索其中的规律和差异。

三、教学步骤与方法3.1 教学步骤1.上课前笔者讲解教学目标;2.介绍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3.分析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点;4.教授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5.引导学生完成小组练习;6.结合实例,让学生掌握应用技巧;7.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

3.2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

课堂上,笔者将提供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分析、讨论和比较它们的特点。

我们还会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面积,并让他们探索其中的规律和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会通过小组练习和实例演示,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

四、教学材料1.范围测量表2.活页纸3.彩色笔五、作业与评估方案5.1 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完成课后练习。

5.2 评估方案1.考察学生对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定义与特点的理解;2.考察学生对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3.考察学生应用技能的能力;4.采用百分制评估体系。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89页: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 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各种图形间的联系,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构建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网络。

2.复习所学的各种图形的特征,总结探索图形特征的方法,巩固所学的识图、画图等技能。

教学重、难点:1、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形成知识网络。

2、用网络图表示出各种图形间的关系。

养成教育训练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作业认真、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我来当裁判:图形王国要举行国王选举大会,各图形都争着要当王国,经过激烈的竞争,最后大家选举平面图形中的长方形为平面图形的首领;把长方体选为立体图形王国的首领,你们觉的这样的选举结果有道理吗?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理解,回顾一下:我们小学阶段学过哪些图形?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1、你们能用自己学过的整理方法,把学过的这些图形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吗?2、生各自整理。

3、展示交流:对学生展示的知识网进行评价4、完善自己的知识网。

结合知识网,进一步让学生找各部分知识间的包含关系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仔细观察,连一连。

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连线,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

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面在体上,面围成体2.完成书上的第2题。

(1)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3)师生总结3.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都运用了图形的哪些特征?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完成检测题。

(1)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3)自主评价2.课堂总结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菱形和梯形的定义,以及图形的对称性。

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理解,对图形的对称性的掌握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图形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菱形和梯形的定义。

2.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对称性,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矩形、菱形和梯形的定义3.图形的对称性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观察、思考、交流,从而理解和掌握图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模型和图片。

2.准备对称性相关的日常用品,如剪刀、胶带等。

3.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图形,如教室的窗户、学生的文具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梯形的定义,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找出这些图形的特征。

教师可适时给予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教师可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认识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菱形以及圆的概念。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总结,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工具画出直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以及菱形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美感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等图形的性质,掌握判断图形是否相等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工具来画出不同的图形。

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尺子、直尺、铅笔、橡皮等。

•学具准备:练习册、教材举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可用黑板上画出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并猜测是什么图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学习正方形•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内角都是直角。

然后给学生使用几何工具画出正方形,并标注边长。

3. 学习直角三角形•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认识直角三角形的特点: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然后给学生使用几何工具画出直角三角形,并标注直角边和斜边。

4. 学习平行四边形•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两对边平行,并且对边相等。

然后给学生使用几何工具画出平行四边形,并标注边长和对角线。

5. 学习长方形•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特点:两对边相等,并且对边平行。

然后给学生使用几何工具画出长方形,并标注边长和对角线。

6. 学习菱形•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认识菱形的特点:两对边相等,并且对角线相等。

然后给学生使用几何工具画出菱形,并标注边长和对角线。

7. 学习圆•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特点:没有边和顶点,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然后给学生使用几何工具画出圆,并标注半径和直径。

8.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教材上的习题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9. 总结归纳•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的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强化记忆。

最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教案

最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教案

最新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教案设计说明促进自主建构、优化认知结构是复习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节课是对第一单元、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其中观察物体,图形的旋转,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经历自主整理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结构。

学生整理知识可能是无条理的、有遗漏的,但通过对比、交流,进而修正完善,可以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归纳整理的活动经验。

然后让学生根据复习的知识提出一些问题,并自主探索解题的过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最后设置有梯度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回顾整理(一)请学生回忆本册教材中学习了哪些关于“图形与几何”方面的知识,先想一想,再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要求学生尽量详细地概括所学知识,鼓励学生用文字、画图、表格等形式表示)1.学生独立回忆、整理所学的知识。

2.教师巡视,有针对性地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汇报交流。

(二)先请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列举、表格、网络图等)把这些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再让每个小组推荐一位整理得最好的同学介绍整理方法。

1.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整理方法。

(1)尽量记录详细,避免漏掉内容。

(包括文字、举例等)(2)有意识地按照类别板书。

(如下)①观察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

②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单位:m3、dm3、cm3。

容积单位:L、mL。

③图形的变换:a.旋转的意义、性质和特征。

b.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2.展示比较好的整理方法。

(1)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整理的。

(2)学生进行互相评价。

(3)教师有意识地介绍几种比较普遍的整理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变换和长方体、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使学生会区分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并能灵活运用这部分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年级数学下册几何图形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几何图形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几何图形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包括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2. 能够识别和分类各种几何图形,并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让学生能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几何图形的认识教学内容:介绍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 第二课时:图形的分类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分类各种几何图形,并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 第三课时:图形的拼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拼组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第四课时:图形的面积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5. 第五课时:图形的应用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

2.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与同学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采用激励评价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几何图形的教具和学具,如三角形、四边形等。

2. 准备几何图形的相关题目和练习题。

3. 准备黑板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六、第六课时:图形的对称性教学内容:引入对称轴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对称轴是将图形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完全相同或镜像对称的轴。

五年级数学下册几何图形教案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几何图形教案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几何图形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多边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多边形的定义和特征。

2.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等。

3. 学生能够通过画图或剪纸等方式,创造多边形。

教学重点:1. 多边形的定义和特征。

2. 多边形的命名。

教学难点:1. 理解多边形的特征。

2. 熟练掌握多边形的命名。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多边形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多边形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名称。

2. 讲解:介绍多边形的定义和特征,讲解多边形的命名规则。

3.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命名给定的多边形,并进行剪纸或画图等活动。

第二章:认识圆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圆的定义和特征。

2.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圆。

3. 学生能够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教学重点:1. 圆的定义和特征。

2. 圆的命名。

教学难点:1. 理解圆的特征。

2. 熟练掌握用圆规和直尺画圆的方法。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圆的图片或实物。

3. 圆规和直尺。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圆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名称。

2. 讲解:介绍圆的定义和特征,讲解圆的命名。

3.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并进行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等活动。

第三章:三角形分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三角形的分类。

2.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3. 学生能够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教学重点:1. 三角形的分类。

2. 三角形的命名。

教学难点:1. 理解三角形的分类标准。

2. 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命名。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名称。

2. 讲解:介绍三角形的分类标准,讲解三角形的命名。

3.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判断给定的三角形属于哪种类型,并进行绘制三角形等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单元总复习
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的第2题,课本第119~120页的练习二十八第11~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一视图和三视图摆放小正方体,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进一步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并正确计算。

3.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摆一摆。

(1)只给一个正面看到的正方体小木块堆成的图形,怎样摆?有多种摆法?
(2)给出从正面、上面、左边看到的正方体小木块堆成的图形,怎样摆?有多种摆法吗?
2.长方体和正方体。

(1)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将学生的回答填在空格中。

①长方体有个面。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④长方体有条棱。

⑤哪些棱长度相等?
⑥长方体有个顶点。

⑦还有什么发现?
(2)表面积。

学生看图解答:
①上、下每个面是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②前、后每个面是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③左、右每个面是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④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⑤如果这个长方体箱子没有盖子,那么要扣除哪个面的面积?需要材料面积是多少?
⑥如果要在这个箱子的四周贴上一圈包装纸,包装纸的面积是多少?扣除哪些面的面积?
(3)体积。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以上面的图为例)
①这个箱子的容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求?
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4)体积单位。

①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②一般情况下升、毫升是用于什么单位?
③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16页第2题。

完成课本117页第3题。

1.完成课本第120页的第16题。

此题是图形变换的习题,练习时,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图一是怎样变换得到图二的。

2.完成课本第119页的第11题。

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再次说说表面积和体积的区别。

3.完成课本第119页的第12题。

(1)此题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1cm3,1dm3,1m3的大小及1L,1mL的水大约有多少?
(2)此题是有关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换算的题目。

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

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

4.完成课本第120页练习二十八的第14题。

此题是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实际应用的习题。

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通过分析,学生弄清
题意后,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评讲。

三、课堂作业
1.填一填。

2.算一算。

(1)一个长方体长0.8m,宽0.6m,高0.4m,求体积。

(2)一个正方体棱长6dm,求表面积。

(3)一个长方体长12cm,宽8cm,高6cm,求表面积。

(4)一个长方体底面积45dm2,高6dm,求体积。

(5)一个正方体棱长5dm,求棱长总和。

3.解决问题。

一个长方体水池,长4m,宽3m,深2m。

(1)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这个水池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3)这个水池能装水多少升?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1.摆一摆。

(1)只给正面看到的图形;
(2)给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图形。

2.长方体和正方体
(1)具体特征:六个面,十二条棱
(2)表面积
(3)体积:V=Sh
【教学反思】
本课时复习内容较多,包括“摆一摆”、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内容。

这两个单元的内容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再加上有前面的教学。

所以本课时复习时可采取知识回顾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意在进行知识回顾时应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可画图予以引导,最后师生要一起完成课本的习题,以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