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针刺加中药内服治疗面瘫疗效观察
针刺加中药内服治疗面瘫疗效观察韩星【摘要】目的观察对面瘫患者行针刺加中药内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0月期间确诊为面瘫的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经过联合治疗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0分>72分),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面瘫患者采用针刺联合中药内服的治疗方法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较之单纯的针刺治疗具有明显优势.【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7(032)003【总页数】2页(P404-405)【关键词】针刺疗法;面瘫;中医药疗法【作者】韩星【作者单位】河南省长垣县中医院针灸科长垣 453400【正文语种】中文面瘫又称面神经炎以及亨特综合症,俗称“歪嘴巴”“吊斜风”“歪嘴风”等[1]。
面瘫主要的症状是面部表情肌群发生功能障碍,临床上一般可根据发生损害的部位分为两种:中枢性和周围性的面神经炎,一般以周围性面神经炎病为主,俗称周围性面瘫,它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不受年龄的限制。
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大部分患者常常连基本面部表情都无法完成[2]。
面神经炎导致的的面瘫大部分呈现的是一侧性的,尤其右侧居多。
在我国面瘫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针刺,但常常存在严重的后遗症,极大的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2013年7月—2015年10月期间采用针刺加中药内服的方法后,取得了重大治疗进展。
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病例为2013年7月—2015年10月确诊为面瘫的患者14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0例。
对照组采用单一的常规针刺治疗,其中男43例,女27例,年龄23~68岁,平均为(45.5±3.2)岁。
针灸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疗 可 以取 得 比较 好 的 疗 效 。
中 国社 区医 师 ・ 医学专业 2 1 0 0年 第 3 6期 ( 2 总 第2 1 )1 5 第1 卷 6期 4
… 一 … ~ … … ~ ~ … 一 … … 一 … … 一 一 一 一
气 息被 漏 掉 而 浪 费 , 间 长 了耗 损 大 量 气 时 阴最 终 导 致 肺 肾阴 虚 , 声 唱 法 是不 利 于 气 发 生器 官 的 , 难 保 嗓 音 青 春 , 此 , 气 是 用 声 唱法 的 人 , 素 应 服 补 益 气 阴和 补 益 肺 平 肾的药 物辅助之 。以保持嗓音 的舌 润 , } 建 }
一
… … … 一 一 … … 一 一 一 … … 一
等病变 的产生 。有专 家 报道 , 带 小结 、 声 肥厚 、 肉等原 因 就是循 环 障碍 ¨ m, 息 ; 而非炎症 和肿 瘤。声带 小结 的 病 【至今 夫 j 尚不 清 楚 , 带 小 结 的 切 片 研 究 , 为 是 声 认
参 考 文 献
1 杜 奋 飞 , 爱 华 . 刺 治 疗 周 围 性 而耀 36 李 针 4
般资料 : . 本封 例, 均为住 院 患 者 , 疗 组 ( 2侈, 一 治 3 , 1 女 8例 ;
一
素 B族 、 巴唑 等药 物治疗。 地 疗效 判断标 准 : 治 愈 : 容 及 面肌 ① 面 运动 完全 恢复 , 中止 , 人 眼闭合正常 , 留 未 后 遗 症 ; 好 转 : 容 及 面 肌 运 动 较 以 前 ② 面 有 所 好 转 , 皱 额 、 目 、 腮 均 未 完 全 恢 但 闭 鼓 复 正 常 ; 无 效 : 2个 月 治 疗 后 其 症 状 ③ 经
针刺配合理疗治疗面神经炎103例疗效观察
12 纳入标准 .
①符合人 民卫生 出版社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首选疗法 , 经络辨证与阳明经 、 少阳经、 太阳经 、 手少阴 、 足厥 阴等
有关 , 故治疗上 以上述经 络穴 位为 主行针 刺 以达通络牵 正之 目 的。翳风穴位 于茎乳孔处 , 为面神 经出入之 道 , 且此 处也是 面神
率 9.%。 90
3 讨论
面神 经炎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 又称 B l麻痹 , 因茎乳孔 e l 是 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 的周 围性 面瘫 。该 病属 临床 上常见 病、 多发病 , 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可遗 留后遗 症。笔者采用 针刺配
合理疗治疗该疾病 , 取得满意疗效 , 现报道如下 :
例, 4 ; 女 5例 年龄最小 6岁 , 最大 7 ; 0岁 面瘫 病程最短 1 , d 最长 1 个月 ; 中伴有带状疱疹 4例 , 其 伴糖 尿病 1 , 7例 伴高血 压 2 1例 ,
同时伴有糖尿病和高血压 l 3例。所 有患者 均为单侧 面瘫 , 症见
面部表现肌瘫痪 、 口眼歪斜 , 角膜反射消退或消失 。
带、 滑膜、 肌腱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 肩关节是全身各关节 中活动度 最大 , 活动范围最广 、 活动频率最 高的关节 , 随年龄 增加 , 极易 发 生退变。由于肌腱 、 关节囊 的充血水肿渗 出 、 增厚等炎症 改变 得 不到有效治疗 , 久之则发生肩关节周 围软组织 粘连 , 关节活 动 肩 受 限, 功能丧失 。另外 肩关 节 的发生往 往与 颈椎病 是不 易分 离 的, 有时在临床上很难明确地加 以鉴别 。 本方法不仅具有行气活血 、 调和营卫 、 舒筋活络 、 滑利关节 的 作用 , 局部肌 肉松弛 , 管扩张 , 使 血 血液循环 加速 , 改善物 质代谢 和吸收 , 消除无菌性炎症反应 , 松解肌肉痉挛 和组织粘 连 , 达到 消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分析郭宇【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及优势.方法将92例面神经炎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n=46)采用神经营养代谢药物、改善微循环药物、扩张血管药及抗炎消肿药联合治疗,观察组(n=46)在上述西药的基础上给予中药银杏达莫注射液,同时于起病7d后增加针灸治疗.所有患者治疗4周后进行改良Portmann评分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2组改良Portmann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 01),观察组改良Portmann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8%(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面神经炎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西药治疗,能够有效快速缓解症状,促进患者康复.【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6(014)006【总页数】2页(P101-102)【关键词】面神经炎;银杏达莫;针灸;中西医结合疗法;面瘫【作者】郭宇【作者单位】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神经内科,开原112300【正文语种】中文面神经炎又称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
是神经科的常见疾病,也称为面神经麻痹或面瘫,临床表现为面部表情肌瘫痪,多急性发作,常在睡觉醒来时,出现口舌歪斜、闭眼困难等症状,中医将其归为“面瘫”、“口僻”、“口角歪斜”等范畴[1]。
中医以正虚邪中立论认识面神经炎,以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治疗时以祛风通络,疏调筋经为原则,可灵活采用各种方法,如内服中药、针灸、中药外敷、穴位埋线、及穴位注射等方法可供选择,还可综合运用,甚至和西医治疗相结合,临床试验显示治疗效果比较显著[2]。
西医主张给予皮质类固醇药物、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药物、神经营养代谢药物、血管扩张剂进行治疗,针灸、中药属于中国传统中医疗法,结合不同药物及治疗方法综合优势,目前临床上较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3]。
针药结合治疗面神经炎30例
两组 均 间隔 3d 进行 下 1 个疗程 治疗 , 治疗 2 疗程后 个
进行 疗效 评定 。 2 4 统 计学方 法 .
3 结果
采 用 检验 。
11 病 例选 择 .
12 一般 资料 .
6 o例患 者 均 符 合 《 实用 中 西 医结 合
6 例 患者 均为 20 0 0 8年 1 月 20 0 8年
作者简介 : 曲齐生 (94一)女 , 授 , 15 , 教 主任医师 , 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 方向: 针灸治疗神经 免疫及 内分泌系统疾病 。
面神 经炎为神 经 科 的 常见 病 , 切病 因至 今仍 未 确 明了, 面神经水肿 为早期 病理 主要表 现[ 面神 经受损 ¨,
程度取决 于 茎 乳 孔 内 急性 炎症 水 肿 的程 度 和持 续 时 间 , 肿时间愈 长 , 度愈重 , 水 程 面神经 受压 时 间愈长 , 面 神经 愈易变性 而难 以恢 复 【 因此 面 神经 炎 的形成 、 2。 2 J
鼓气 时 口角轻度漏 气 。好转 : 症状 和体 征改善 。无效 : 症状 无改 善 , 表情 肌功能 无恢 复。 32 治疗结果 .
组 别 痊愈 2 7
1 9
2 1 观察方法 .
全部病 例作 自身对 照 , 即治疗 前 与治
疗后测定观察指标 , 其值为治疗后对 照值。治疗 2 个 疗程后 观察症状 、 体征 变化 , 比较两 组及 不 同病 程 的疗
有 显著性 差异 ( 00 ) P< .5 。
4 讨 论
3 。对 照组 : 0例 给予 G 5 l S20m +双 黄 连 粉针 36g . + 地塞米松 1 g静滴 , 0m 西药 Vtl1、 1、i ; 用 l i 、6B2Vt 连 B 3 C 0
三联疗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40例应用分析
三联疗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40例应用分析目的:分析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有效方法。
方法: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早期激素疗法,并配合针刺(翳风,牵正,合谷,阳白,攒竹,丝竹空,太阳,颧髂,巨髂,地仓,下关,大迎)及中药方加味牵正散(制白附子15 g,僵蚕10 g,全蝎6 g,蜈蚣1条,当归10 g,川芎10 g,天麻10 g,钩藤10 g,络石藤15 g,鸡血藤15 g)治疗急性面神经炎40例。
结果: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治愈率为82.50%;总有效率为97.5%。
结论:三联综合疗法对急性面神经炎疗效显著,具有一定优越性。
标签:三联疗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应用面神经炎是由于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的周围性面瘫。
神经水肿及脱髓鞘为其早期病理改变,甚者出现轴索变性,以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部尤为显著。
传统治疗方法是在急性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等,以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
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均可发病,男性发病常多于女性,且以单侧面瘫常见,其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笔者自2010年6月~2011年9月搜集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加用激素口服并配合中药及针刺治疗急性面神经炎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0例病例均为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中医院脑病一科住院患者,符合《中西医结合神经病治疗学》[2]及中医《实用中医内科学》[3]口僻诊断标准,排除中枢性面神经炎、外伤、肿瘤、腮腺术后、带状疱疹等疾病所致面神经失用者。
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20~30岁共5例,31~40岁共23例,41~64岁共12例,面瘫发病部位均为单侧。
40例患者无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无糖尿病病史,均表现为突然起病,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歪向健侧,漱口外漏,咀嚼存食,患者不能抬眉、蹙额、露齿、鼓腮等动作,可伴有不同程度舌前2/3味觉及听觉障碍,耳后、乳突压痛阳性。
中西药结合针灸,放血疗法,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 ,提高 了健康教育质 量。
本组资料显示 , 实验组病人在掌握高血压相 关知识 ( 0 0 ) P< . 1 , 情绪稳定 ,认识态度与行为改变方面与对照组相 比效 果明显 , 两者相 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 <0 0 ) P . 5 ,有统计学意义 。 临床护理路径 的开展 , 融洽 了护患关系 , 提高 了老年高血
关键 词:面神 经麻痹 中图分类号 :R 5 . 252 中西 药配合针 灸放 血疗法 临床观察 文章编号:10 - 44(o 8 0 0 5 " 2 0 4 7 8 2 0 )1- 0 50 - 村 民,2 0 0 8年 4月 1 O日初诊 。患者 陈述 ,当天中午朋友过 生 日酒席 上饮之 后下小阵雨的情况下骑摩托车 3个多小时, 回家
护 理 杂志 ,2 0 , 3 () : 3 5 00 56 2.
压病人对护 理工作 的满意度 ,创造 了和谐 的医院环境 。表 2
中西药结合针灸,放血疗法,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韩 东赫 朴承洛 ( 1吉林和龙福 洞镇 卫生院 1 30 ) 358 ( 2吉林和龙龙水卫 生院 [ 摘 13 0 ) 352
认为 “口眼歪斜 ” “ 口僻 ”。多发于青壮年 。“ 因面部着凉 常
受风后,面神经管的骨膜发炎,使面神经肿胀受压而致麻痹 。
1 诊 断要 点
口眼歪斜 , 面部表情丧 失, 额纹消失 , 鼻屠沟变浅 。 闭眼力弱, 吹哨漏气 ,笑时 口角歪斜更 明显 。 切诊 ;脉浮 ,舌诊 ;舌苔薄 白. 血压:1 / 0 p 6 1K a 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风寒湿型) ( 治则;祛风散寒 ,活血通络 ,补虚益气. 方 药;中药:荆芥 1 ,防风 l O克 0克, 白附子 l 0克,白
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患者的效果
显效:治疗之后,患者正确的使用药物后,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有效: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存在部分异常心理。
无效: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减轻,甚至有所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本组实验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并将各组间的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通常情况下,药物最主要的功能便是调节人体机能,确保病人身体健康,在必要时刻,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这些都与人类生命健康、医疗水平以及医疗质量有直接联系。因此,合理使用药物显示的非常重要[5]。当前,在医院中,合理、有效的运用药物,能确保药物的合理。然而,基于抗菌药物的出现,药物在种类上更加的丰富,从而发生为达到治疗效果,胡乱运用药物的事件,让患者增加了药物依赖性。在临床病症中面瘫非常常见,如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力。在西医中,此病症都是四周面部神经受到损伤导致的,将乳突位置的神经受到感染,受到刺激之后,会出现水肿、加大压迫力度,从而造成血液循环阻碍。中医认为,此病是由于血气不足导致的,所以应疏通经络、去除体内的邪气来达到最终的治疗效果。其中推拿与针灸都是此病的主要方法,选用合谷、地仓以及阳白等穴位,可以有效调节体内的气血、疏通体内的经络。之后对开展展开针刺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达到化痰、祛风等方面。联合针刺上述穴位,能实现最终的治疗效果。对患者采取面部神经组织的推拿,便能加大肌肉的刺激感,从而疏通血液循环,提升神经应用,达到炎症的消退速度。
【关键词】:针灸推拿;中药;面瘫;临床效果
在临床中,面瘫是常见的疾病,主要的特点便是面部无表情肌,更为严重的是患者没有办法达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非常容易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随着对此病的不断研究、分析,发现中医针灸推拿的基础上,加上中药可以获得非常重要的效果。为了进与了解此疗法的应用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急性面神经炎临床观察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急性面神经炎临床观察【摘要】目的结合实例,对面神经炎患者治疗过程中所采用的针灸结合中药的疗法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笔者调取本院2007年8月到2008年9月收治的50例病例,根据患者病期的不同,取相应的穴位和药物进行治疗,把治疗工作落到实处。
结果50例病例中有46例得到治愈,有3例病情好转,1例治疗无效,治愈率为92%,总有效率为98%,治疗效果良好。
结论针灸结合中药的疗法以中医原理为依据,以患者病情为基础,给面神经炎的治疗工作带来良好的成效,能够较有效地解决面神经炎的各项治疗难点。
【关键词】针灸结合中药;面神经炎;中医原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2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25—01近几年来,面神经炎给国人的健康带来的影响愈来愈严重,如何更好地治疗面神经炎,让面神经炎的治疗工作落到实处,已经成为了现今医学界发展历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了。
中医是我国国学的精粹,在面神经炎的治疗方面,合理运用中医学的原理,可以有效地解决面神经炎治疗过程中的各项难点,使治疗工作落到实处。
1 病例资料笔者调取本院2007年8月到2008年9月收治的50例患有面神经炎并接受针灸结合中药的疗法进行治疗的患者病例进行研究:50例病例中有33例是男性患者,占总病例数66%,17例是女性患者,占总病例数的34%,男女比例比为1.94:1。
年龄均在3岁到83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4岁,其中以年龄在31岁到40岁范围内的患者病例最多,有31例,占总比例62%,其次是41岁到50岁范围内的患者病例,有12例,占总病例数的24%。
其余10岁以下的病例数有1例,11岁到20岁的病例数有2例,61岁到70岁的病例有3例,70岁以上病例为1例,无一患者在21岁到30岁年龄段内。
患者病例中包括了各行各业,以身份为农民和学生的人数最多,分别为22例和16例,两者相加占总比例数的76%。
针药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研究
一
早 期物理疗 法 键词 】物 理 疗法 关
穴 位 点刺放 血
面神经 炎
【 中图分 类号 】R 8 2 4 . 2
【 献标识 码】 A 文
【 文章编 号】 1 0 4— 7 8 (0 00 -0 — 1 0 4 42 1 )5 0 0 0 6
。
中 国保 健 营养 。
针 药结合治疗 面神经 炎的临床研 究
宋宏 发
【 要】 目的 观 察 物理 疗 法加 穴 位 点 刺放 血 早 期介 入 治疗 急 性 面神 经 炎 的 临床疗 效 。 方 法 将 90例 急性 面 神经 炎 患者 随机 摘 分 为 两组 , 治疗 组 45例 采 用在 药 物 治疗 的基础 上加 用物 理 疗法 穴 位 点刺 放血 治疗 , 照组 单纯 药物 治疗 。 结果 治疗 组 总有 对 效率 为 9 . 8 , 7 % 对照 组为 7 . 1 , 7 1 % 二者疗 效差异 有非 常显著 性( <0 ) 1 P 0 。结论 1 种 安全 方 便 , 疗效 显 著 , 患者 易于接 受 的治疗 方 法 。
(4 . 0)
治疗组 口服 强的松 3 rg q 天 , 0 , d X7 呋喃硫胺 5 mE t , 巴唑 a 0 i 地 d 1 mg t , 0 i 并加用 局部物理治 疗加穴位 点刺放血 t d 对照组除不用 理疗 与点刺放血 外 , 余 同治 疗组 。物理 疗法 : 用重庆 巴山仪器厂 生产 其 采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面神经炎100例
总之采 取筋 骨并 重 , 医患 结合 , 利用 针灸 疗法 配合
练功疗 法 , 增加 血液 循环 , 快新 陈 代谢 , 善 关节 的 加 改
针 灸 配 合 中药 治 疗 面 神 经 炎 10例 0
刘 新 明 陕 西 留坝 县 中 医 院 ( 坝 7 4 0 ) 留 2 10
王 先永 陕 西 中医学 院 附属 医院( 阳 7 2 0 ) 咸 10 0
花9, g 茯苓 1 g 泽 泻 1 g 全 蝎 9 , 5, 5, g 僵蚕 9 , g 蜈蚣 3条 , 金银 花 1 g 5 。本 人 在 临 床 上 将 此 病 分 为 以下 3型 : ①
寒盛 型 , 表现 为耳后 乳 突 部 疼 痛 , 肌 僵 硬 , 苔 薄 白 面 舌 等 , 浮或 紧 , 加 白芷 1 g 桂 枝 1 g 脉 可 2, 5 。② 风 盛 型 , 多 表 现为 面部 麻木 , 拘紧 , 多 浮缓 , 防风 1 g 羌 活 或 脉 加 5, 1g 5 。③ 湿盛 型 , 现 为 面 肌 松 弛 , 睑 浮 肿 , 表 眼 口干 , 脉 浮缓或 濡数 , 加藿香 1 g 佩 兰 1 g 可 5, 2。
d i 1 . 9 9 j i n 1 0 —9 4 2 1 . 5 0 5 o:0 3 6 /.s . 0 38 1 . 0 0 0 . 0 0 s 文章 编 号 : 0 3 8 1 ( 0 0 -50 2 —2 1 0 —9 4 2 1 )0 - 8 50
1 资 料 与 方 法
休 息 3~ 5天 , 般 患 者 2~3个 疗 程 就 有 明 显效 果 。 一
[3] 谢 利 民 , 涛 . 氏 推 拿 法 治疗 膝 关 节 软 骨 退 行 性 疾 病 的 临 床 疗 张 张 效 评 价 [ ] 中 医正 骨 ,00,2 4 :. J. 2 0 1 ( )9 作者简介 : 赵春 峰 (9 0 ) 男 , 17 一 , 主治 医师 , 事 临 床 针 推 疗 法 及 运 动 医 从
针刺联合加味牵正散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
针刺联合加味牵正散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
周丽莎;张衡才;肖小艳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24(43)4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面神经炎患者采取针刺联合加味牵正散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68例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34例观察组(针刺联合加味牵正散治疗);对比指标:(1)面肌功能评分;(2)临床治疗有效率;(3)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面肌功能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指标数值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指标数值经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指标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者指标数值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面神经炎患者采取针刺联合加味牵正散治疗方案,可有效促进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康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中医治疗法不易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较高。
【总页数】3页(P132-134)
【作者】周丽莎;张衡才;肖小艳
【作者单位】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5.12
【相关文献】
1.牵正散加味配合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2.加味牵正散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面神经炎44例疗效观察
3.针灸联合加味牵正散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4.神经节苷脂联合加味牵正散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研究
5.牵正散加味联合针灸治疗面神经炎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联合加味牵正散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患儿 的发病 较急 . 腹泻症 状明显 . 大 便 为 泡 沫 状 或 者 黄 绿 色 稀水 样 . 其 内含 有 奶 瓣 或 未 消 化 的食 物 . 一 些 患 儿 的 便 中 含 有黏液 。 大部分发病 1 ~ 2 d来 院就 诊 。 两 组 患 者 的基 本 组 患 者 采 用 口服参 苓 白术 散 加 上 针 刺
天枢 、 中脘 、 合 谷、 长强 , 进 针 手 法 力 度 为 强 刺 激 的快 速 进 针 , 不 留针 , 同时 I - I 服O R S补 液 2 J 。对 照 组 患 者 采 用 双 歧 杆 菌 四 联活菌片加 O R S补 液 进行 治疗 . 如 患 儿 有 严 重 的 脱水 现 象 要 立即进行静脉补液 . 尽 快 纠 正 电解 质 紊 乱 现 象 。 1 - 3 疗效判定 显效 : 经过 3 d的治 疗 . 每天排便< 2次 . 大 便
针药结合治疗面神经炎临床观察
寒甚者加荆 芥 、 白芷 各 1 0 g ; 肝 胆 湿热 者 加郁 金 、 柴 胡各 1 0 g ; 风热甚者加金银 花 、 连翘各 1 0 g 。每 日 1剂 , 水 煎服
分 2次服用 , 连服 2~3周。
3 疗 效 观 察
1 . 2 诊断标准 : 参 照《 针灸 治疗学》 …《 神 经病学》 中面 神经炎的相关 内容拟定 。( 1 ) 临床 表现 : 突然发病 , 数小 时
× 4 0 mm毫针 , 面部诸 穴刺 人 0 . 1— 0 . 2寸 , 余穴刺入 0 . 5—
1寸。均用平补平泻 捻转手法 , 得气后 留针 3 0 m i n , 每 日1
取得 了较好 的临床效 果 , 现报道如下 。
1 临床 资料
次, 7次为 1个疗程 , 休 息 2天 , 续治下 1个疗程 , 3个 疗程
或数天 内患侧 完全 麻痹 。患者 嘴角偏 向一侧 , 流涎; 体征
3 . 1 疗 效标 准 : 参照“ 周 围性 面神经麻 痹的 中西 医结合 评
定及疗效标准 ( 草案 ) ” 拟定 。痊愈 : 双侧额纹 、 鼻唇 沟恢
复对称 , 皱眉与闭眼正常 , 鼓腮 时 口角不漏 气 , 进 食时齿 颊
著性差异 ( P> 0 . 0 5 ) 。结论 : 针 药治疗 面神 经炎可以显著提 高愈显率 , 使 患者的康复程度 更好 。 关键词 : 面神经炎 ; 针刺 ; 中药 ; 中医药综合疗 法 中图分 类号 : 1 1 7 4 5 . 5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0— 7 1 5 6 ( 2 0 1 3 ) 0 4— 0 0 2 6— 0 2 自2 0 0 8年 2月至 2 0 1 2年 1 0月 , 笔 者采 用针刺加 服中 药治疗 面神经炎 4 9例 , 并与单纯针刺治疗的 4 9例作对照 ,
中医针灸治疗面神经炎病例分析专题报告1
中医针灸治疗面神经炎病例分析专题报告1凌**,女,55岁,住院号:438180,初诊日期:202* 年12月22日。
主诉:左侧口眼斜11天。
病史:患者于202*-12-09左右感冒后出现左耳后疼痛、咽痛,当时无明显口眼斜,就诊于天津医院,考虑咽炎,经相关治疗后治疗咽痛好转,202*-12-11晨起后出现左眼睑闭合不全、左口嘀就诊于天津医院,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考虑周围性面瘫,治以抗炎、减轻组织水肿、营养神经、抗病毒、改善脑代谢、控制血压等,予以泼尼松、甲钻胺分散片、维生素BL维生素C、泛昔洛韦胶囊、马栗种子提取物、鼠神经生长因子、长春西汀、参茸葡萄糖注射液、硝苯地平控释片等,经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今为进一步治疗收住我病区。
入院时:神清,精神可,语言流利清晰,左面部额纹消失、皱眉不能、眼裂增宽、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浅、鼓腮漏气、食留齿颊间、嘴角斜,左耳后隐痛,左耳内时有堵塞感,四肢活动可,食纳可,寐欠安、二便调。
查体及实验室检查(阳性指标):舌红,苔薄白,脉浮。
头颅CT (202*-12-ll,天津医院):未见明显异常。
肌电图(202*-12-16,天津医院):左侧三叉神经-脑干-面神经传导通路传出通路损伤(面神经)。
ECG (202*-12-22,本院):窦性心律,心肌缺血。
西医诊断:面神经麻痹中医诊断:面瘫病证候诊断:风寒阻络证治疗原则:疏风清热,通经活络。
针灸取穴:地仓(左)、迎香(左)、四白(左)、太阳(左)、额修(右)、下关(左)、颊车(左)、攒竹(左)、鱼腰(左),针刺翳风(左)、风池(左)、合谷(右),阳白刺向鱼腰、攒竹、丝竹空(左)。
治疗过程:浅刺地仓(左)、迎香(左)、四阳(左)、太阳(左)、颤髅(右)、下关(左)、颊车(左)、攒竹(左)、鱼腰(左),针刺翳风(双)、风池(左)、合谷(左),阳白向鱼腰、攒竹、丝竹空三个方向透刺。
症状缓解后加面颊局部毫针毛刺。
得气后留针半小时,每日1次。
电针加中药辨证治疗面神经炎临床疗效观察
电 针 加 中 药 辨 证 治 疗 面 神 经 炎 临 床 疗 效 观 察
李锦 呜
( 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 医院,云南 昆明 60 0 ) 5 1 1
摘
要 :日的 :比较 电针加中药 、电针和辨证应用 中药治疗面神经 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 10例 面神经 2
炎 患 者随 机 分 成 治 疗 组 、电 针 组 及 中 药 组 ,各 4 0例 ,各 组 患 者 均 辨 证 分 型 分 为 风 寒 袭 络 、风 热 灼 络 、风 痰 阻 络 、瘀 m阻 络 4型 ,治 疗 组 采用 电针 配 合 中 药治 疗 ; 电针 组 只 用 电针 治 疗 ;中 药 组 只 用 中药 治 疗 。结 果 :治疗
组。
巾医辨证 分 型 及 论 治参 照 《 经 内科 病 临 床 神
诊治》 中医治疗辨 证分型 ,分为 4型 : ( ) 风 寒 袭络 型 :起 病 突然 , 口眼 喁 斜 ,眼 】
睑 闭合不全 ,伴畏风恶 寒 ,或有 头痛鼻 塞 ,面肌发
紧 ,肌 肉关节 酸痛 ,舌 苔薄 白 ,脉浮 紧。 ( )风 热 灼 络 型 :起 病 骤 然 , 口眼 喁 斜 ,头 2 痛 面热 ,或 发热恶J ,心烦 口苦 ,耳后 疼痛 。舌红 x L 苔 薄黄 ,脉 浮数 。 ( )风 痰 阻 络 型 :发 病 急 骤 , 口眼 喁 斜 ,面 3 肌麻 木或抽 搐 ,颜 面作 胀 ,泪溢 痰 涎 ,头 重 身软 。 舌淡 红或舌 体胖大 ,苔 白腻 ,脉弦 滑 。 ( )瘀 血 阻络 型 :口眼 喁斜 , 日久不 愈 面肌 4
表 2 3组 患者 辨证 分 型 比较
性 6例 ,右侧 面瘫 3 5例 ,左 侧 5例 ,中药 组 :男 性2 5例 ,女性 1 5例 ,年 龄最 小者 1 7岁 ,最 大 5 8 岁 ,急性 3 5例 ,慢性 5例 ,右侧 面瘫 3 0例 ,左侧
扶正祛邪针刺法辅助牵正散加减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
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J u n.2023,V o l.31N o.12鼻鼽㊁哮病(阳虚饮停)㊂辨证分析:年老久病,肺气亏虚,久病及肾,肺肾虚寒,水津不布,聚而为饮,肺肾摄纳失常㊂治法:温阳益气,散寒化饮㊂予麻黄附子细辛汤㊁黄芪桂枝五物汤合茯苓杏仁甘草汤加减治疗㊂处方:蜜麻黄㊁桂枝㊁辛夷(包煎)各5g,炮附片(先煎)㊁细辛各3g,黄芪㊁茯苓各15g,炒白芍㊁苦杏仁(后下)㊁矮地茶各10g,甘草片3g,大枣5枚,7剂㊂每日1剂,水煎200m L,分早晚两次温服㊂1周后复诊:患者进服上方后,进入空调房间时背部及两胁已不怕冷,喷嚏㊁清涕明显减轻,咳嗽及胸闷基本缓解,原方再进7剂㊂按语: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是指同时发生临床或亚临床的上呼吸道过敏(过敏性鼻炎)和下呼吸道过敏(哮喘)症状,两者往往同时存在,中医诊断分属鼻鼽㊁哮病㊂肺主一身之表,开窍于鼻,换言之,鼻亦为肺之门户,两者生理相关,病理相应㊂ 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大多肺肾虚寒,而尤以肾阳不足为主,故风寒易侵,肺失宣肃,而咽痒㊁阵咳㊂‘诸病源候论“云: 夫津液涕唾 得冷则流溢,不能自收,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㊂ [13]‘秘传证治要诀“云: 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宜细辛乌附干姜之属㊂ [14]故治疗本案患者时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散寒㊁宣肺通窍;该患者素体寒,原非一蹴而就,温散之际尚须补益,以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固表兼和营卫,所谓 内生之寒,温必以补 [15];从其畏寒㊁苔腻㊁舌淡有齿痕诸症,可知阳气不足,水津不布,聚而为饮,留结胸中,阻滞气机,故再合‘金匮要略“之茯苓杏仁甘草汤以行气利水㊁开胸散结,进而获效㊂参考文献[1]张仲景.伤寒论[M].王叔和,撰次.钱超尘,郝万山,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8.[2]成无己.注解伤寒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176.[3]孙中堂.尤在泾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75.[4]吴谦,等.医宗金鉴上册[M].郑金生,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1.[5]彭红琼.探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疗效[J].中外医疗,2018,37(8):196-198.[6]钱潢.伤寒溯源集[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43.[7]孙洽熙.黄元御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6:986.[8]罗磊,廉晓博,孙苗苗,等.郭立中教授运用解表法经验初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1):68-70. [9]闫军堂,王雪茜,刘敏,等.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方证要义与临床应用[J].中医杂志,2015,56(13):1149-1153. [10]张介宾.景岳全书[M].李继明,王大淳,王小平,等,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5.[11]李斐,李高彪.理中汤联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虚寒性过敏性鼻炎临床研究[J].现代中医药,2022,42(2): 104-107.[12]赵晓华,顾成娟,朴春丽,等.态靶辨证在过敏性鼻炎风寒湿型的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鹅不食草㊁辛夷[J].辽宁中医杂志,2020,47(7):3-5.[13]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影印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103.[14]戴原礼.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13.[15]尤在泾.金匮翼[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36.(收稿日期:2022-12-22)通信作者:肖存利,E-m a i l:x i a o c l1972@126.c o m第一作者:陈奂君,E-m a i l:c h e n h u a n j@s o h u.c o m扶正祛邪针刺法辅助牵正散加减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杨睿康,肖存利(北京市西城区平安医院,北京100035)ʌ摘要ɔ目的:在牵正散加减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的基础上,观察扶正祛邪针刺法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㊂方法:选择33例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在牵正散加减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扶正祛邪针刺法治疗,针刺取双侧风池㊁合谷㊁天枢,患侧翳风,以及百会㊁风府㊁大椎㊁膻中㊁引气归元穴组(中脘㊁下脘㊁气海㊁关元),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治疗3周㊂观察患者针刺第5㊁15次后主要症状缓解情况[P o r t m a n n简易评分法(B P A)评分],记录患者面神经炎功能分级及评分(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评定疗效及安全性㊂结果:针刺5次后比治疗前㊁治疗15次后比治疗5次后,患者面神经功能分级㊁B P A评分㊁多伦多面神经评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n .2023,V o l .31N o .12定系统评分均明显改善(P <0.05)㊂治疗后,33例患者痊愈率为15.15%(5/33),好转率为84.85%(28/33)㊂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㊂结论:扶正祛邪针刺法辅助牵正散加减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好㊂ʌ关键词ɔ 急性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瘫;针刺;扶正祛邪;牵正散中图分类号:R 246.1文献标识码:A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1223面神经炎是以面部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证,又称为 周围性面瘫 ,多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㊂西医认为,本病源于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感染所致的炎症,继而导致水肿㊁神经缺血和受压[1],但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㊂临床治疗本病主要采用激素㊁神经营养及抗病毒药物等[2-3],但易遗留后遗症,且迁延难愈,给患者心理㊁生理等均造成一定损伤㊂中医认为,面神经炎属于 面瘫 范畴,是手太阳㊁手阳明㊁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使筋肉失于约束所致,针灸已成为面神经炎主要辅助治疗方式,疗效显著㊂由于传统针灸依据 经之所过,病证所在,主治所及 的取穴原则,主要选取分布于面部的经络腧穴如足阳明胃经的四白㊁地仓㊁颊车㊁下关等[4],但患者疼痛感强,还有部分患者担心遗留面部损伤,故治疗依从性较差㊂此外,目前针灸治疗面神经炎在穴位选取㊁针灸时长㊁针刺手法等方面有一定差异,导致不同研究的治疗效果不同,故需拓展思路,找到更有效㊁不良反应更少的操作方法[5]㊂鉴于面神经炎患者四诊合参示其存在正气虚损不足㊁外感风寒,笔者依据‘黄帝内经“中的 正气存内㊁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㊁其气必虚 ,建立了扶正祛邪针刺法,用于治疗面神经炎㊂本研究选择33例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分析扶正祛邪针刺法辅助牵正散加减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㊂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㊂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9月北京市西城区平安医院收治的接受针灸和中药联合治疗的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共34例,其中1例患者针灸治疗1次后脱落,故纳入33例患者进行分析㊂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18~65岁,平均(45.52ʃ12.31)岁;病程2~14d ,中位数病程为3(3,4)d ;面神经炎首次发病29例,复发4例;轻度功能障碍2例,中度功能障碍17例,中度严重功能障碍10例,严重功能障碍4例㊂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2022-科研-(02)号]㊂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参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中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患者为急性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一侧面部肌肉麻木㊁额纹消失㊁鼻唇沟变浅及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㊁闭目㊁露齿㊁鼓腮,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等[6]㊂②中医辨证标准参照‘针灸治疗学“中风寒型面瘫的标准:患者有受凉史,突然出现眼睑闭合不全,伴恶风寒,鼻流清涕,咳嗽㊁咳白痰㊁肢体拘紧,肌肉㊁关节酸痛,舌淡苔白㊁脉浮紧等[7]㊂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病程ɤ14d ;年龄18~65岁,男女均可;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㊂1.4 排除标准 继发于脑外伤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㊁手术损伤及腮腺病变等的周围性面瘫者;合并心㊁肝㊁肾等严重躯体障碍不宜接受针灸治疗者㊂2 治疗方法33例患者均采用牵正散加减联合扶正祛邪针刺法治疗㊂①牵正散加减治疗㊂牵正散组成:炮附片㊁僵蚕各10g,全蝎6g ㊂风寒较重,可加防风㊁桂枝各10g ;风热阻络,可加金银花㊁连翘各10g ;瘀血阻络,可加桃仁10g ,红花3g ㊂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两次,每次200m L ㊂每周服用5d ,共服用3周㊂由同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生给患者开具处方㊂②针灸治疗㊂穴位取双侧风池㊁合谷㊁天枢,患侧翳风,百会㊁风府㊁大椎㊁膻中㊁引气归元穴组(中脘㊁下脘㊁气海㊁关元)㊂选择0.25mmˑ25mm 一次性针灸针针刺天枢㊁百会㊁翳风㊁风府㊁合谷㊁中脘㊁下脘㊁气海㊁关元,选择0.25mmˑ40mm 针灸针针刺风池㊁膻中,选取0.35mmˑ50mm 针灸针针刺大椎,所有穴位均采用常规针刺,运用均匀的提插捻转手法给予中度刺激㊂得气后,于大椎加2c m 左右的艾炷行温针灸,施灸至局部潮红,约10m i n ,为避免烫伤,皮肤上放置锡纸片隔热㊂于合谷㊁翳风㊁风池㊁百会留针40m i n ,于风府㊁大椎留针10m i n ,于中脘㊁下脘㊁气海㊁关元留针30m i n ㊂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治疗3周㊂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J u n.2023,V o l.31N o.123疗效观察3.1观察指标①面神经功能分级:采用H o u s e-B r a c k m a n n(H-B)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8]进行评定㊂该系统共分为6级㊂Ⅰ级:正常;Ⅱ级:轻度功能障碍,面部运动功能轻度不对称,可有轻度联带运动;Ⅲ级:中度功能障碍,有明显的不对称及继发性缺陷,额部有运动;Ⅳ级:中度严重功能障碍,明显不对称,没有额部运动;Ⅴ级:严重功能障碍,面部仅有轻微运动,额部没有运动;Ⅵ级:完全麻痹,面部没有任何运动或肌张力消失㊂②症状严重程度:采用P o r t m a n n简易评分法(B P A)进行评定,包括闭眼㊁抬眉㊁张大鼻孔等6项(每项满分3分)及安静状态下面部状况评分(满分2分),总分为0~20分,分值越高则症状越轻㊂③面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T F G S)进行评定,总分0~100分,100分表示面神经正常,0分表示完全麻痹[9]㊂以上3项分别于治疗前㊁治疗5次后㊁治疗15次后对患者进行评定㊂④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㊂3.2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10]评定疗效㊂痊愈: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好转:症状体征改善,遗留不同程度的面肌功能障碍,如面部外观轻微不对称㊁眼睑闭合欠佳㊁大笑口角稍 斜等;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㊂3.3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2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㊂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描述,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采用t检验;B P A评分㊁T F G S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并进行事后两两比较(B o n f e r r o n i校正)㊂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3.4结果(1)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治疗5次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面神经功能分级明显改善(P<0.01)㊂治疗15次后与治疗5次后相比,面神经功能分级改善亦有统计学差异(P<0.01)㊂见表1㊂表133例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例)时间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Ⅵ级治疗前02171040治疗5次后0321540治疗15次后10194000(2)B P A评分比较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治疗后患者B P 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F=320.54, P<0.01)㊂两两比较显示,经B o n f e r r o n i校正后,治疗5次后与治疗前比较(t=14.01,P<0.05)㊁治疗15次后与治疗5次后比较(t=17.32,P<0.05),B P 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5次后症状即开始改善,治疗15次后效果优于治疗5次后㊂见表2㊂(3)T F G S评分比较治疗前患者T F G S评分为(48.30ʃ16.02)分,治疗5㊁15次后分别为(56.18ʃ15.08)分和(84.39ʃ12.57)分,患者T F G 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F=458.53,P<0.05)㊂两两比较,治疗5次后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评分明显改善(t= 13.07,P<0.01),治疗15次后与治疗5次后相比,评分也明显改善(t=19.51,P<0.05),即治疗5次后症状即开始改善,治疗15次后效果优于治疗5次后㊂(4)临床疗效33例患者治疗5次后,患者病情均出现好转,好转率为100%;治疗15次后,痊愈5例(15.15%),好转28例(84.85%)㊂(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例患者针灸治疗1次后因其他疾病无法来院而脱落㊂1例患者针灸出针时,单个穴位有出血1滴;1例患者针灸次日在针灸部位有直径1c m左右的淤青,数天后自行吸收;余无其他不良反应及严重不良反应㊂4讨论面神经炎的病因及其病理机制尚未明确㊂西医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病毒感染㊁免疫介导㊁微循环障碍等有关,病毒感染导致颜面部外周感觉神经所支配区域的可逆性神经损伤引发茎乳孔内的非特异性炎症,产生一系列相关炎性因子,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㊁缺血表233例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治疗前后P o r t m a n n简易评分法评分比较(分,xʃs)时间安静状态下面部状况评分闭眼评分抬眉评分动鼻翼评分吹口哨评分微笑评分鼓腮评分总分治疗前0.74ʃ0.261.55ʃ0.511.73ʃ0.631.97ʃ0.731.61ʃ0.611.33ʃ0.601.55ʃ0.5610.48ʃ3.23治疗5次后0.76ʃ0.21ә2.27ʃ0.57ә1.97ʃ0.64ә2.06ʃ0.66ә1.73ʃ0.52ә1.48ʃ0.57ә1.76ʃ0.44ә12.09ʃ3.07ә治疗15次后1.76ʃ0.50әһ2.64ʃ0.55әһ2.58ʃ0.56әһ2.76ʃ0.44әһ2.45ʃ0.56әһ2.09ʃ0.52әһ2.36ʃ0.60әһ16.73ʃ2.20әһ注:与治疗前比较,әP<0.05;与治疗5次后比较,һP<0.05㊂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n .2023,V o l .31N o .12缺氧等,损伤的面神经引起水肿,使局部神经受压导致肌肉运动障碍,其他影响因素还有遗传因素㊁类固醇激素影响㊁神经损伤性疾病等[11]㊂故现代医学治疗面神经炎以抗病毒㊁激素及营养神经为主,旨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放松神经压力,缓解面部神经水肿,但部分患者疗效欠佳,易遗留面部后遗症[11]㊂中医认为,面神经炎属于 面瘫 口僻 范畴,本病多因机体正气不足㊁卫外不固㊁风寒之邪外侵引起,治疗宜以扶正补虚㊁祛风散寒㊁温经通络为主㊂依据中医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原则,中药治疗面神经炎常用牵正散加减,其中附子祛风㊁解毒散结止痛,僵蚕息风止痉㊁祛风止痛,全蝎化痰祛风㊁活血通络[12-13]㊂中药治疗轻度面神经炎效果较好,中重度面神经炎常需结合针灸以达到温经通络的目的㊂‘灵枢㊃经筋“载: 足阳明之筋 其病 卒口僻,急者目不合㊂ 认为口僻是由于外邪侵袭经络,使经络瘀滞㊁气血不畅㊁阴阳失衡,面部经脉失养㊁肌肉弛缓不收而发㊂针灸治疗本病可祛除外邪㊁活血通络,使阴平阳秘[14]㊂面部为阳明经㊁少阳经循行所过,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天枢属足阳明胃经,风池属足少阳胆经,翳风属手少阳三焦经,针刺上述穴位,有活血通络㊁疏调经筋㊁祛邪作用㊂同时本研究选取了百会㊁风府㊁大椎及中脘㊁下脘㊁气海㊁关元㊁膻中等穴位,其中前3个穴位属于督脉,后5个穴位属于任脉㊂督脉为阳海,任脉为阴海,任督二脉统领全身气血,调理阴阳平衡,针刺上述穴位可达到阴平阳秘㊁精神乃治的目的㊂‘医学入门“云: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㊂ 本研究温针灸大椎,在通督脉的同时可起到解表散寒㊁理气活血㊁平衡阴阳㊁改善循环的作用[15]㊂腹针疗法是现代医家薄智云教授综合运用中医理㊁法㊁方㊁穴㊁术,通过针刺腹部腧穴,以达到扶正祛邪㊁调节脏腑经络辨证治疗疾病的针灸方法[16]㊂扶正祛邪针刺法参考了腹针疗法,在祛邪的基础上,强化了基于引气归原的扶正作用㊂在面瘫急性期进行针灸治疗可调节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舒缩功能,促进淋巴循环及微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促进受压面神经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改善缺血状况,促进水肿吸收[17]㊂面神经炎为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在此过程中肥大细胞及其释放的炎症介质发挥了重要调节作用,针刺可促进穴区局部肥大细胞激活和炎性反应,促进炎症物质的吸收和渗出[18],从而减轻病灶部位肥大细胞活性和炎性反应(祛邪)[19-20]㊂此外,针灸刺激传导至中枢,调控下丘脑㊁垂体释放β-内啡肽入血,与免疫细胞膜表面的阿片受体结合,促进免疫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等细胞因子,实现对免疫细胞因子和机体免疫的调节,减轻机体组织损伤及疼痛,发挥治疗和康复作用[21-22]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在牵正散加减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针刺阳明㊁少阳经络 祛邪 ,任督二脉 扶正 的针法,起效迅速,疗效较好㊂针刺5次后,患者好转率即为100%,患者面神经功能分级㊁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 F G S 评分明显提高,说明治疗后在动态㊁静态及随意活动状态下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均得到有效缓解㊂本研究结果与腹针疗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等研究的结果一致[23-24],说明在面神经炎急性期将局部疏通和整体调节相结合,通过调理下焦(气海㊁关元㊁天枢㊁下脘),并配合中脘㊁膻中分别调理中脘和上脘,以引气归原,同时调理任脉和督脉,能使全身气机畅通,体内正气充足,从而提高免疫功能,协调脏腑功能,促进气血的畅达,消除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改变,这也是本研究的创新点之处㊂治疗15次后较治疗5次时症状进一步改善,与既往传统针刺一般需要治疗30次相比起效更快[25]㊂此外,治疗过程中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依从性高㊂这可能与本针法未涉及面部穴位,消除了患者对针刺疼痛的恐惧感,从而能坚持治疗有关㊂综上所述,扶正祛邪针刺法辅助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起效快,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面部神经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㊂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样本例数较少,且为回顾性研究,下一步研究可扩大样本量,进行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该疗法的有效性,并结合基础研究手段如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探讨其治疗机制㊂参考文献[1]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 ].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89-390.[2]赵杨,冯国栋,高志强.贝尔面瘫诊断及非手术治疗进展[J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4,12(3):346-350.[3]李昕芮.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系统评价及M e t a 分析[D ].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J u n.2023,V o l.31N o.12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4]昌辉.温针灸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2,29(4):665-667.[5]唐嘉欢,徐华森,陆延芳.针灸治疗面神经炎临床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1):160-162.[6]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813.[7]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69-70.[8]H O U S EJW,B R A C K M A N NE.F a c i a l n e r v e g r a d i n g s y s t e m[J]. O t o l a r y n g o lH e a dN e c kS u r g,1985,93(2):146-147. [9]李健东.面神经评分标准[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5,29(6):73.[10]朱文锋.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7-118.[11]威廉㊃H㊃斯拉特里三世,巴巴卡㊃阿兹扎德.面神经学[M].高志强,主译.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 84-92.[12]姜德海,宗成翠.牵正散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11):901.[13]崔高亮.牵正散加味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8例[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z1):394.[14]刘琨,何新芳.从 陷下则灸之 论灸法治疗顽固性面瘫[J].吉林中医药,2017,37(4):406-408.[15]兰树华.针刺配合艾灸百会穴治疗老年性眩晕临床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5):477-478.[16]薄智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89-91.[17]丁志萍,吴煦东.穴位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机制及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9,25(10):176-179. [18]张大千.中国针灸大辞典[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8:536-538.[19]J A K A B L.T h e w a y o fs e l f-d e f e n c eo ft h eo r g a n i s m:i n-f l a mm a t i o n[J].O r vH e t i l,2013,154(32):1247-1255.[20]李记泉,李思佳,王列,等.针刺对肥大细胞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新中医,2022,54(20):156-160.[21]龙贤齐,姜会梨,任秀君,等.穴位配伍作用的神经体液及免疫机制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2015,40(4):314-318.[22]高洪泉,朱梅,王英.针刺老年大鼠 足三里 关元 穴对免疫影响的实验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5): 55-56.[23]张萍,刘云霞.面部浅刺配合腹针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的效果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8,34(3):40-43. [24]唐嘉欢,徐华森,陆延芳.针灸治疗面神经炎临床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1):160-162. [25]郑丽.针灸治疗急性外周性面神经炎疗效的观察[J].临床研究,2021,29(6):116-117.(收稿日期:2023-04-07)(上接第29页)发生戴阳证者,予通脉四逆汤通脉回阳;对于‘伤寒论“第366条之戴阳微证,可以考虑少少给予温补阳气,以抗邪外出或机体阳气渐增,正邪交争,必郁冒汗出而解;阳虚阴寒痼结四逆者,予大乌头煎补火助阳,破阴寒之痼结㊂‘金匮要略㊃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第29条属气虚湿阻阳郁之厥逆证,治以益气通阳㊁除湿通络㊁调和营卫,方选桂枝加黄芪汤㊂不论是阳虚水饮内停㊁阳虚寒湿凝滞㊁阳虚阴寒内盛之厥逆,还是气虚湿阻之厥逆,均以阳(气)虚为本,兼夹寒湿㊁痰饮或水邪,形成虚实夹杂之厥逆证㊂其治当以辨证论治为首务,遵循 虚则补之,实则邪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 的治疗原则,遣方用药㊂3小结厥证在临床中颇为多见,笔者认为‘伤寒杂病论“中厥证的病性不外虚㊁实㊁虚实夹杂三端㊂虚者可为阳虚㊁阳虚阴伤㊁血虚气弱厥,实者可为寒㊁热㊁寒热错杂㊁痰饮水湿㊁气滞厥,虚实夹杂可为阳(气)虚夹水饮㊁寒㊁湿之厥㊂厥证的病因病机复杂,要准确把握其病机,必须运用望㊁闻㊁问㊁切四诊合参,从整体出发,五脏一体,以八纲辨证为基础,以六经辨证为主线,兼顾脏腑辨证,综合分析,同时要知常达变,从动态变化中透过现象探求其本质,才能有效提高厥证的辨治水平,使遣方用药有的放矢,取得确切疗效㊂参考文献[1]黄元御.黄元御医集(三):伤寒悬解伤寒说意[M].麻瑞亭,孙洽熙,徐淑凤,等,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M].王庆国,李宇航,陈萌,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柯琴.伤寒来苏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59:123.[4]曹颖甫.曹颖甫医学三书㊃金匮发微[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102.(收稿日期:2022-05-10)。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临床效果观察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临床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8-04-15T16:13:57.73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3期作者:王维强[导读] 探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
(湖南省桑植县民族中医医院湖南桑植 427100)摘要:目的探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31例,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33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在针灸取穴上,分为额部取穴、面颊取穴、远端配穴;在中药治疗上,采取牵正散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并发症积分,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效果,并作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体征积分、并发症积分均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显效率为72.73%,大于对照组的41.94%,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可明显改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并发症,协同提高临床效果,对于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炎;针灸;中药;临床效果周围性面神经炎作为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
现代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病因较为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以抗炎和减轻水肿治疗为主,结合扩张血管、营养神经治疗,但疗效欠佳,差异性较大。
中医针灸、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已积极丰富的经验,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对于改善症状、体征、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1]。
中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神经炎的发病与正气亏虚、外邪侵袭,导致面部经络失和、经筋失养,引起面瘫。
针灸、中药作为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常规方式,具有濡养经筋、消除面瘫的功效。
对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4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31例,男患16例、女患15例;年龄2~46岁、平均(8.96±2.85)岁;病程1-7d,平均(4.7±1.4)d;病于左侧17例、右侧14例;观察组33例,男患17例、女患16例;年龄3~43岁、平均(8.45±2.93)岁;病程1-7d,平均(4.5±1.3)d;病于左侧15例、右侧18例;纳入标准[2]:符合中西医的诊断,病程在10gd内,知悉本研究的基本情况,自愿参加;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由于外伤、肿瘤、手术创伤引起的面瘫;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
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为了分析临床面瘫治疗的方法,开始探索中医针灸推拿联合中药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面瘫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中医针灸推拿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运用中药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面部功能评分以及中医症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面部功能评分以及中医症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临床上治疗面瘫这一疾病过程中,通过运用中医针灸推拿联合中药治疗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面部功能以及中医症候,并且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针灸推拿;中药治疗;面瘫;临床效果面瘫是一种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的面部神经类疾病。
面瘫的主要发病原因可能是面部神经受到物理损伤、病毒侵蚀。
面瘫的初期发病可能表现为面部神经发炎,但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出现面部症状主要是以口眼歪斜等现象为主。
如果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有可能出现关联性的后遗症。
本次我们就如何利用中药与针灸推拿展开联合治疗此种疾病的效果进行分析,详情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面瘫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其中全部患者当中包括男34例,女38例,平均年龄(47.5±2.5)岁,两组资料未有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我们为对照组采用了中医针灸与推拿方法展开治疗,主要的治疗过程是对患者进行面部消毒。
采用常规针灸对患者的发病部位展开对应治疗。
我们会根据患者面部穴位进行针灸。
并且针对患者病情发展的不同程度调整针灸治疗具体应用方式和不同的施治穴位。
如果患者的眼睛出现不能闭合的现象,就可以加上鱼腰与丝竹空穴等穴位。
如果患者出现味觉失常情况就可以对加上廉泉穴进行治疗。
治疗的整个过程主要是补平泻法进行针灸。
中药在治疗面神经麻痹中的应用研究
中药在治疗面神经麻痹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中药在治疗面神经麻痹方面的应用,通过理论研究与数据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揭示了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文章首先阐述了面神经麻痹的基本概念、病因及临床表现,随后详细介绍了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理论基础,包括中医理论、中药药理学原理以及中药组方原则。
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了两个数据统计分析,分别验证了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和安全性。
文章总结了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中药;面神经麻痹;治疗;应用研究;数据统计分析一、引言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
该病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和功能,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在治疗面神经麻痹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结合数据统计分析,探讨中药在治疗面神经麻痹中的应用。
二、面神经麻痹的基本概念及病因2.1 基本概念面神经麻痹是指由于面神经受损导致的面部肌肉运动功能障碍。
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多由脑血管病、肿瘤等引起,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则多由病毒感染、寒冷刺激、免疫反应等因素导致。
2.2 病因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免疫反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物理因素(如寒冷刺激)、化学因素(如药物中毒)以及遗传因素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面神经水肿、受压、断裂或变性,从而引发面神经麻痹。
三、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理论基础3.1 中医理论中医认为,面神经麻痹的发生与人体正气不足、风邪侵袭、气血瘀滞等因素密切相关。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基础,风邪侵袭是发病的重要诱因,而气血瘀滞则是病情发展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发表时间:2018-03-01T10:48:15.10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7期作者:彭宏
[导读]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中医对面神经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宁乡市中医院湖南宁乡 410600
【摘要】目的:对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
方法:于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之间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中随机抽取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6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对实验组患者予以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人数为64(98.46)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53(81.53)例,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Portmann评分无显著差异,进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Portmann评分为(17.7±2.1)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Portmann评分(12.5±1.9)分,组间对比P均<0.05,差异明显。
结论:对面神经炎患者采用针灸联合中药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改良Portmann评分,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和提高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针灸;中药;面神经炎;临床疗效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中医对面神经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
本次研究将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之间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中随机抽取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两组患者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将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之间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中随机抽取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面神经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且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采用抽签的方式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见下表1。
本次研究以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全部研究对象各方面基本资料P均>0.05,能够进行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
1.2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和实验组患者分别给予西医治疗和针灸联合中药治疗,方法如下:
1.2.1西医治疗
患者每日晨服用35mg泼尼松,每日服用1次,连续服用一周后,改为每日晨服用30g,每日服用1次;服用阿昔洛韦200mg,每日服用5次,连续服用一周;服用地巴唑,每日两次,每次10mg;服用甲钴胺,每日两次,每次0.5mg;使用红外线对患侧面部进行照射,每日1次,每次20分钟;引导患者进行皱眉、鼓腮等动作对面部功能进行恢复训练。
1.2.2针灸联合中药治疗
取患者患侧印堂、四白、阳白、地仓、颊车、迎香以及双侧合谷等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取30号1寸毫针为患者进行针灸;以浅刺、斜刺和透刺为主要手法,每日为患者针灸一次,每次留针30分;患者针灸后自觉局部出现放射性麻胀为正常现象;给予患者加味牵正散进行治疗,组方为:川芎12g、蜈蚣2条荆芥12g、蝉蜕6g、赤芍12g、僵蚕10g、白附子10g、防风15g、祛毒全蝎7g、甘草5g、,若患者由风寒导致发病,则加用羌活12g、苏叶10g;若患者由风热导致发病,则加用银花15g、柴胡10g、菊花12g;若患者由风痰阻络导致发病,则加用石菖蒲15g、胆南星7g,每日水煎一次,患者分为早晚两次温服。
1.3观察项目及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改良Portmann评分进行对比。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患者能够正常进行闭眼及皱眉、鼓腮时无口角漏气情况、进餐时齿颊间无食物残渣且面部鼻唇沟及额纹能够呈对称形态为痊愈;患者勉强能够进行闭眼及皱眉、鼓腮时无口角漏气情况、进餐时齿颊间无食物残渣且面部鼻唇沟及额纹基本呈对称形态为显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虽然存在但已发生明显好转为有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无显著好转甚至更加严重为无效[2]。
痊愈+显效+有效=总有效率。
改良Portmann评分标准:患者抬眉、闭眼、鼓腮、噘嘴、示齿、张大鼻孔6项面部运动,能够正常进行运动为3分,运动发生减弱为2分,运动显著减弱为1分,运动消失为0分;患者安静状态下面部情况正常为2分,轻度不对称为1分,重度不对称为0分。
满分为20分,患者得分越高,即情况越好[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治疗效果属于计数资料,应采用例(n)、率(%)进行表示并通过卡方(X2)进行检验,改良Portmann评分属于计量资料,应通过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达,并采用t检验,P<0.05时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由表2可知,实验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64(98.46)例,多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人数53(81.53)例,组间对比P<0.05,差异明显。
表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n(%)
3.讨论
面神经炎是目前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亦可称为“面瘫”,主要的发病原因为病毒感染,患者发病以后,能够出现面部表情肌群功能障碍,一般病情矫情的患者能够逐渐自愈,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临床上有多种方法能够进行治疗,但是如果治疗方法选择不当,则可能导致患者发生面肌痉挛、口角歪斜等一后遗症,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具有一定的影响[4]。
中医认为,面神经炎是正气不足所导致的血行不畅和经筋失养,所以进行治疗应以调节经气和疏通气血为主[5],本次研究中的中药组方均具有活血通络、祛风散邪的功效,在面神经炎的治疗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6]。
根据本次研究,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人数为64(98.46)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53(81.53)例,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Portmann评分无显著差异,进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Portmann评分为(17.7±2.1)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Portmann评分(12.5±1.9)分,组间对比P均<0.05,差异明显。
综上我们认为,对面神经炎患者采用针灸联合中药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改良Portmann评分,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和提高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锦鸣.电针加中药辨证治疗面神经炎临床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6):48-50.
[2]唐晓明,钟青青,徐贵龙,等.针灸与超短波结合治疗面神经炎7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71-172.
[3]文建忠.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面神经炎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1,(20):134-134.
[4]刘峰,高亚军.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5):61-63.
[5]曾繁华.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疗效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20):105-106.
[6]朱志红,唐基忠.面神经炎急性期针灸治疗的疗效观察[C].全国针灸特技演示及学术大会.200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