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合集下载

价值塑造、前沿引领、产教融合、团队协同的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培养新体系

价值塑造、前沿引领、产教融合、团队协同的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培养新体系

价值塑造、前沿引领、产教融合、团队协同的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培
养新体系
人工智能是当今快速发展的领域之一,其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

为了跟上这个领域的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个价值塑造、前沿引领、产教融合、团队协同的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培养新体系的建议:
1. 价值塑造:人工智能的应用涉及到伦理、法律、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培养高层次人才需要从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塑造其正确的人工智能理念,使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积极作用。

2. 前沿引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前沿的学术思想和创新能力。

因此,需要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紧跟学术前沿,不断开拓思路,提高创新能力。

3. 产教融合:人工智能的应用涉及到了各行各业,因此,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与实际产业需求相结合。

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将产业需求融入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产业前沿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为产业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持。

4. 团队协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团队协作和协作能力。

因此,需要注重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需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团队活动和项目,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

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注重价值塑造、前沿引领、产教融合、团队协同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方面的综合考虑和协调,可以构建出一个具有高质量和实用性的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培养新体系。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有关总体要求,明确描述专业培养目标与学校总体育人目标的对应,对接行业需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能力指标1.专业群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产业,精准服务惠州市2+1现代产业集群、惠州市一流城市建设需求,精准对接本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以职教集团为平台,以产教融合为途径,通过创新“产教融合,岗课衔接,课证融通、共享共赢”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共生、互生、再生、共享共赢”职教集团的新式生态系统,推动“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通过5年时间的建成广东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专业群。

高职院校专业数字化升级改造引领者,个人物联网产业学院先行者,到2035年,专业群标准体系对接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国内一流的标杆专业群。

目标1:创新“产教融合,岗课衔接,课证融通、多元育人”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目标2: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专业群课程资源库,校企联合共建课、岗、证、赛融通的专业群共享专业课程资源20个以上。

目标3:对接产业(链),发挥职教集团成员的关键作用,探索精准服务产业(链)跨专业的教学方法改革,建立新型立体化教材10门。

目标4:组建校企结合的教学创新团队。

目标5:建成共享型、集约化的共享实践基地5个。

目标6:组建“人工智能”研究院1个,继续推进教师工作室(校园企业)建设。

目标7:累计完成培训企业员工200人次。

目标8:建立促进“共生、互生、再生”校企合作生态系统的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和专业群统筹管理机制。

2.各专业培养目标(1)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高职)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面向人工智能产业及其应用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开发、系统运维、产品营销、技术支持等岗位从事人工智能应用产品开发与测试、数据处理、系统运维、产品营销、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基于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产教融合探索

基于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产教融合探索

基于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产教融合探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和深化,产教融合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和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走向融合,为企业和学校打开了全新的合作方式和模式。

本文将探讨基于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产教融合探索,探讨人工智能在产教融合中的作用和发展前景。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场景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涵盖了制造业、金融业、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

在制造业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智能化管理,包括生产排程、物流管理、质量监控等方面。

在金融业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风控模型、客户服务、投资决策等方面,提升金融机构的智能化水平。

在医疗健康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辅助诊断系统、个性化治疗等方面,提升医疗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不仅局限于以上几个领域,在消费品行业、交通运输、能源环保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些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和深化,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也十分丰富,包括智能教育系统、在线学习平台、个性化学习系统等方面。

智能教育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为其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在线学习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

个性化学习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为其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提升学习的针对性和效果。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教育机器人、智能教学工具、虚拟实验室等方面,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

这些应用场景的不断更新和优化,为教育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产教融合是指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共享资源、共同研发、人才培养等方式,促进产业和教育的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在产教融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学合作创新:企业和学校可以共同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产业和教育中的最佳实践,促进产学合作创新。

面向产教融合的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面向产教融合的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面向产教融合的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研究背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产教融合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政府和企业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关注和投入不断加大,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当前我国高校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课程设置滞后、实践教学薄弱、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我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将对面向产教融合的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我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产教融合的概念及意义产教融合(IndustryAcademia Integration,简称IAi)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将产业界的需求、资源和优势与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方法和技术相结合,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产教融合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深度合作,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无缝对接,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产教融合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实际项目和企业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产教融合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促进产业发展:产教融合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产教融合还有助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产教融合有助于整合教育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将企业的生产实践、科研资源等引入校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习资源。

提升国家竞争力:产教融合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产教融合对于提升国家整体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2.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产业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工智能技术经历了几轮的发展和变革,从符号主义、连接主义到深度学习等阶段。

智能会计人才生态系统:产教融合协同培育

智能会计人才生态系统:产教融合协同培育

智能会计人才生态系统:产教融合协同培育目录一、背景与现状 (2)1. 智能会计的兴起与发展趋势 (3)2. 智能会计人才需求与现状分析 (4)3.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 (6)二、建设目标 (7)1. 打造智能会计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8)2. 构建产教融合的智能会计人才生态系统 (9)3. 培养具备智能会计核心能力和复合型素养的优秀人才 (10)三、主要内容 (11)1. 产业需求与人才标准 (12)1.1 智能会计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 (13)1.2 智能会计协同工作模式下的岗位需求 (14)1.3 智能会计人才素质标准体系构建 (15)2. 产教融合机制与路径 (17)2.1 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搭建 (18)2.2 产学合作课程体系建设 (19)2.3 企业实践基地与实习制度优化 (20)3.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4. 智能会计人才生态建设 (22)四、合作与共建 (23)1. 政府支持与政策引导 (24)2. 高校承担培养职责,积极构建人才培育体系 (25)3. 企业提供实践基地和参与人才培养支持 (26)4. 行业协会建设人才标准,参与人才认证和评价 (28)五、展望与未来 (29)1. 智能会计人才生态系统发展展望 (30)2. 未来需关注的研究方向和问题破解 (32)一、背景与现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已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

会计行业作为传统行业的重要支柱,同样面临着智能化转型的挑战与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智能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而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产教融合协同培育,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渐成为推动会计行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

我国会计人才教育体系仍存在诸多不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导致部分高校和职教机构在智能会计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相对薄弱;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产教融合机制不完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与交流,也制约了智能会计人才的培养。

产教融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产教融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产教融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一、产教融合模式概述产教融合是指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通过深度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有机结合。

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提升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还能推动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快速发展,产教融合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1 产教融合的核心理念产教融合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的精准对接。

这种模式强调教育与产业的互动,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产教融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职场的需求。

1.2 产教融合的发展历程产教融合模式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职业教育。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职业教育逐渐从单一的技能培训转向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产教融合模式进一步发展,涵盖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多个领域。

当前,产教融合模式已经成为全球教育的重要趋势。

二、产教融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路径产教融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路径是多元化和多层次的。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驱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

以下是具体的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2.1 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模式下的重要路径之一。

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机会。

企业则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1.1 校企合作的实施方式校企合作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实习实训、订单式培养、联合研发等。

实习实训是最常见的合作方式,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了解企业文化,掌握专业技能。

订单式培养则是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联合研发则是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2.1.2 校企合作的挑战与对策校企合作虽然具有显著的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中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中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中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中职人工智能应用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人工智能应用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选派教师进入企业调研学习,并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成为学校的实践教学教师,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

此外,本文还建立了一个有趣、易上手的人工智能学习与应用平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最后,本文总结了该人才培养方案的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人工智能,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中职教育一、研究背景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人工智能应用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

据统计,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

《2022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创新指数近三年一直保持全球第二水平。

但是,目前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存量约为94.88万人,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应用开发、实用技能与高端技术等职能岗位的供需比均小于1。

因此,中职人工智能应用专业亟需转变教学模型,加强实践操作和项目实训,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理论学习和基础知识掌握,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对于具有人工智能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的需求远远超过当前的供给能力。

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实施新的教学模型,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和项目实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研究项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指的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内容,将企业的先进技术融入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建立“理论+实践”的教学体系,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产教融合的核心目的在于实现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同时也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在国外,产教融合发展模式起步较早,且各有千秋。

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推动,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而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更多更合格的职业人才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基于这一现状,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备受关注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分析,旨在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一、产教融合的理念与价值产教融合,即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旨在实现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赢机制。

通过将产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与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有机结合,实现从校园到企业的有效衔接,全面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水平。

产教融合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突破教育局限,更好地满足产业需求。

产教融合将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进行深度融合,突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性,更加贴合市场需求,培养出更合格的职业人才。

2. 拓展教育渠道,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生将有更多机会接触和参与真实的产业项目,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3. 强化教育资源整合,提高教育质量。

产教融合充分整合了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通过开展联合培训、共建实训基地等形式,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产教融合的理念与价值在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为培养更多更合格的职业人才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

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深度融合产业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教育,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赢,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人才。

这一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1. 产业需求调研与课程设置在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首先需要与企业进行深度调研,了解产业领域的实际需求情况。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摘要:职业教育是将操作性比较强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学生主要学习内容,以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态度的一种教育形式。

教学更贴近于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是其重要的教育特征。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和理念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关键词:教育模式;产教融合;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是基于职业教育与其他高等教育相比具有教育性和职业性两种特点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在现阶段的职业教育发展中,其初步显示出的成效得到了学生和企业的高度认可,故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也应与时俱进,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对新的培养模式不断探索,以此实质性提升职业教育的功能。

一、问题提出: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一)培育理念与产业需求相隔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理念,要从应用型的角度出发,并结合本校特色,来提炼人才培育的观点与思路,并将之应用于实践。

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理念会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不同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和特点不尽一致,其培育理念自然有所区别。

高职院校应该防止出现应用型人才培育理念与产业需求相隔离的状况。

当前,受传统独立性教育、学术性教育的长期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理念趋同,培育理念与产业的实际需求脱节,一些高职院校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真正的服务支持,地方也难以与这些高职院校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

(二)实践教学模式与社会需求不匹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目标定位的问题。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相对来说较为聚焦,但内容却与目标有所偏差,降低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是教学方法的问题。

实践教学的方法没有体现多元化教学方式的特点,没有很好地体现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特点,致使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收效不高。

三是合作机制的问题。

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产业、学习、研究的合作与科研成果的转化,如果高职院校不能实现合作平台的构建,那么对企业来说就会造成成本浪费,对学生来说则是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工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新工科教育理念的兴起,产教融合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产教融合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过程。

在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已经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模式之一。

本文将探讨新工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新工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1.1 产教融合的内涵与特点产教融合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过程。

产教融合的内涵包括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

产教融合的特点在于真正将教育和产业紧密结合,使学生接受更加实践性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1.2 新工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新工科教育理念强调产业需求导向、跨界融合和实践能力培养,与产教融合的理念不谋而合。

在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成为推进新工科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以工程教育为例,新工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不仅要求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还要求学校根据产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完善实习实训基地,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等。

二、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1 模式构建的目标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模式构建的关键在于促进学生接触真实的工程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产教合作为基础,以校企共建为支撑。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要求学校根据产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制定创新实践项目等;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产教合作为基础,要求学校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活动;以校企共建为支撑,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等。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综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综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综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前教育界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概念、意义及实践案例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读者带来一定的启发和收获。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概念产教融合是指由产业界、教育界和政府部门共同合作,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在教育过程中将实际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一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则是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共同培养人才,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发展的合作模式。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意义1. 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通过与产业界的合作,将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培养出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促进产业发展。

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校企合作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加速科技创新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产业发展。

4. 增加学校与企业的互动。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之间可以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推动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案例1. 清华大学与腾讯合作开设人工智能课程。

清华大学与腾讯共同开设了人工智能课程,由腾讯的研发人员担任讲师,将实际的项目经验带入教学课程中,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

2. 上海交通大学与阿里巴巴合作开设电商课程。

上海交通大学与阿里巴巴合作开设了电商课程,将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营销策略等实际案例引入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商行业的发展趋势。

3. 北京理工大学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合作开展航天科技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开展了多项航天科技研究项目,通过校企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航天科技的发展。

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挑战与对策1. 教师队伍素质需提升。

需要教师具备产业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适应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教学。

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引领,岗位实境”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引领,岗位实境”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引领,岗位实境”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机器人能够完成重复性高、精度要求高的工作,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培养专业的工业机器人人才成为了当前制造业发展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大学应该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探索出一种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引领,岗位实境”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产教深度融合我们来谈一谈什么是产教深度融合。

产教深度融合是指产业和教育的深度融合,旨在通过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结合,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增强其实践能力和工作技能。

在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人才培养中,产教深度融合将受到重视,从而保证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产教深度融合的关键在于建立起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学校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同时企业也能参与学生的教育培养。

这样一来,学校的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需求,学生毕业后更容易就业,满足市场需求。

在产教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可以探索出一种“应用引领,岗位实境”的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这一模式要求学校教学内容结合工业机器人应用,将真实的工作场景融入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应用引领应用引领是指以工业机器人的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和应用知识。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了解最新的工业机器人应用需求,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学校也可以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工业机器人,体验真实的工作场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岗位实境岗位实境是指将真实的工作场景融入到学生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学习和实践。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实际工作流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

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在数智化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发展大会上的致辞

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在数智化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发展大会上的致辞

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在数智化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发展大会上的致辞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高等教育学会,对承蒙各位领导的厚爱与大力支持,对广大会员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各位莅临本次数智化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发展大会,共同探讨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推动了社会的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数智化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数字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当前,各国都将数智化人才培养摆在重要位置,加强与企业、产业界的合作,不断推进产教融合发展。

数智化人才培养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全面改革与创新。

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要加强跨学科、跨专业的教育与合作,培养具有多学科综合素养的人才,以适应新时代的变革和发展需求。

产教融合是推进数智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高等教育学会将加强与产业界合作,优化产学研结合的机制,深化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构建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的良好生态。

通过产教融合,我们将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为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提供更好的机遇和平台。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上。

学会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推动数智化人才培养的深入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感谢大家!谢谢!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继续刚才的致辞,我想分享一些关于数智化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发展的观点和措施。

首先,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

当前,全球都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各行各业对数智化技术人才需求迫切。

高等教育不能落后于时代,应积极回应这一需求,加强对数智化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产教融合视角下的金融智能投顾人才培养研究

产教融合视角下的金融智能投顾人才培养研究

产教融合视角下的金融智能投顾人才培养研究为了响应新时代下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培养高素质金融智能投顾人才,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数字化技能和创新能力。

智能投顾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金融业现代化的趋势,为学生提供实践性的数字化创新课程和项目,让学生深入了解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和方向,学习先进的金融数字化技术和工具,掌握金融数字化创新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该研究旨在探讨如何优化智能投顾人才培养和产业协同发展,促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一产业需求与智能投顾人才培养的紧密联系人才培养需要将产业需求放在第一位,因此了解产业需求对智能投顾人才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智能投顾领域,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投资者对于智能化投资理财方式的需求越来越高,而这也对智能投顾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 行业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变化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手机等技术的快速普及,智能投顾在国内逐渐受到大众的关注。

同时,智能投顾行业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和智能化,对智能投顾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在进行智能投顾人才培养时,需要密切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的变化。

1.2 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智能投顾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既需要注重技术能力的提升,也需要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

因此,思政教育在智能投顾人才的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思政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并且在职业素养的培养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

1.3 培养人才的多元化方法为满足智能投顾行业的多元化发展要求,人才培养也需要采用多元化方法。

不仅需要注重理论课程的教授和实践课程的培养,更需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和综合实践项目的开展,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智能投顾行业的相关知识和实际情况,并且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发展。

二顶尖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智能投顾是一个前沿性的领域,顶尖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新工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快速进步,新工科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新工科教育以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对高端创新型人才需求为目标,强调产教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工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校期间获得更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新工科背景下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产学研合作的理念而产生的。

在新工科教育中,强调产学研合作,使得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更加顺畅。

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教育与产业、企业联系起来,实现了教学内容和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

这种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接触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市场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1.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真正掌握理论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促进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学生的实践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学校可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场所,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生产和管理的情况。

2. 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开设产学研合作课程:学校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产学研合作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实际的案例和问题,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开展高校人工智能师资培训的实践探索

产教融合背景下开展高校人工智能师资培训的实践探索

第 6 期2021 年 6 月 10 日计算机教育Computer Education中图分类号:G642110文章编号:1672-5913(2021)06-0110-05第一作者简介:罗丽,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与未来教育,****************。

产教融合背景下开展高校人工智能师资培训的 实践探索罗 丽1,涂 涛1,计湘婷2,李轩涯2(1.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2.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北京 100085)摘 要:分析高校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的现状,进一步从理性层面分析校企合作开展的人工智能师资培训,再从教学实践层面探讨校企如何联合开展人工智能师资培训,最后针对目前的师资培训情况给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人工智能;师资培训;校企合作;教师;高校0 引 言目前世界上部分国家已经将发展人工智能作为国家战略,并着手系统布局和全面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

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高校作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也在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高校师资水平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度,因此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1 高校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1.1 开课情况通过查阅教育局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可以发现,截至2020年,共有215所高校成功申报人工智能专业,可见,申报人工智能专业已经成为国内高校的主流趋势。

为了了解高校人工智能及深度学习相关课程的开设情况,以便更好地配合学校开展教学实践和师资培训,清华大学出版社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了调研,除了调研已备案的215所申报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还调研了其他219所高校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的开展情况,调研主要面向这些学校的人工智能、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师,调研情况如图1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其他专业(非人工智能、计算机专业)也在积极开展其专业与人工智能学科的跨专业课程,可见高校正在火热开展人工智能课程的建设,参与调研的大部分高校(91%)都已经开设或者正在建设人工智能课程。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综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综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综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指将产业界的需求与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相结合,共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这种模式在现代人才培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它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综述。

产教融合的核心理念是将教育与产业相结合。

这种模式鼓励以学校为中心,以企业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在校内开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够更加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就业和创新创业的要求。

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模式的基础。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教学资源和就业机会等支持,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发展相互融合。

校企合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也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双向互动。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项目,共同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知识产权的转化和科技成果的应用。

企业也可以从学校获得创新思路和科研成果,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通过双向互动,学校和企业能够更好地共享资源、互利共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大对“产教融合”模式的支持,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等手段,鼓励学校和企业开展合作。

学校需要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实践环节,并加强与企业合作的能力和意识。

企业需要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与学校共同培养和引进人才,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和机会。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充分结合了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业发展和创新。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将有助于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

校企合作生动实践: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的共赢之路

校企合作生动实践: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的共赢之路

校企合作生动实践: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的共赢之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与大学进行合作,以实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的共赢之路。

校企合作的优势明显,却也需要教育和企业双方的积极参与、深度合作和不断创新。

一、产教融合: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可以实现产教融合,通过教育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企业的真实需求和实际操作,更好的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在中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校企合作是成功的案例。

该校与明基电脑公司建立了设计与制造教育训练中心,共同研究发展未来工业技术。

该中心旨在将学校的顶级知识与企业的实践经验结合,共同研究并开发能够真正应用于商业中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学生的训练从学生从课程和实践中受到的知识开始,一直延续到为企业设计和制造产品,从而更好地准备他们面对未来的职业。

二、人才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多元化人才校企合作可以更有效地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对于企业来说,这样的人才拥有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和能力,同时也更加适应企业的文化理念和团队精神。

对于学生来说,这意味着更好的职业发展、更好的薪酬待遇和更好的就业前景。

举例来说,腾讯与清华紫光集团合作创立了清华-腾讯人工智能学院(AI九院)。

学院的宗旨是培养紧缺好用的 AI (人工智能)人才,为产业提供创新驱动力。

AI九院为学生提供了人工智能产业生产系统的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等多维度培训,从而培养更加优秀和适应市场的人才。

三、科研合作:共同开发前沿科技校企合作也可以促进双方的科研合作,企业可以获得学校先进技术的支持,学校可以获得企业研究资金和专业技术领域的协助。

这种共同科研的方式可以加速技术创新的进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格力电器合作建立了高性能电气产品国家工程实验室。

实验室主要针对会受到半导体、电力电子、机电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影响的电气产品。

工程实验室团队将与格力电器强强联手,开展5G、AI、机器人、物联网等领域的科技研究和项目推动,共同研究电气产品的发展趋势和进展。

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合作方案

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合作方案

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合作方案
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合作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产学研合作:建立产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和项目。

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获取实际问题和数据,提供理论指导和人力支持;企业则可以借助高校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资源,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实践教学:将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融入教学内容,通过真实案例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与人工智能企业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和岗位实习,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和需求。

3. 人才培养:根据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需求,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适应人工智能行业的专业人才。

可以引入行业专家和企业员工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开设相关的实训班和证书课程,提供实践培训和就业指导。

4. 资源共享:建立人工智能产业和教育资源的共享平台,供产学研三方互相交流和合作。

可以建立实验室、研究中心或联合实验室,共享设备和数据库;也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提供学习资料和学术论文的共享,促进产学研的交流与合作。

5. 创新创业支持: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者和创新团队提供支持和资源,包括项目孵化、投资对接、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

可以与孵化器、创投机构等合作,为创业者提供资金、场地和
导师服务,推动人工智能创新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以上是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合作的一些方案,通过产学研三方的互动和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教融合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提纲
1、背景介绍
2、信息学科的人才培养
3、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
4、面临的问题
5、人才培养的几点设想
信息时代五兄弟
1电子、微电子、光电子工程
2通信工程
3计算机科学和技术
4
控制科学与工程
5
智能科学
与技术
智能芯片智能计算
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智



通信与网络




人工智能
2、信息学科人才培养—— 本科专业
2、信息学科人才培养 —— 研究生专业
●实践创新
各类信息学科的课程设置是否能够满足产业和工程应用对人才的
基本需求?
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本科专业在基本专业栏目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自动控制、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等。

在特设专业栏目中:智能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等。

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生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网络空间安全、通信与信息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物联网工程,等等。

现状:没有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也没有人工智能一级学科
2017年获批:
智能科学与技术:19
机器人工程:60
数据科学与
大数据技术:250
2018.10,“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与科技莫干山论坛”-- 浙江德清
主题--“AI 赋能、教育先行;创新引领、产学协同”
郑南宁院士“面对人工智能挑战人才培养的下一步该如何走” 吴朝晖院士“交叉会聚推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吴飞教授等“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思考: 厘清内涵、促进交叉、赋能应用”
黄河燕教授“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的认识与思考

人才培养的趋势:
●强调原创理论、颠覆性创新技术
●突出学科交叉与融合,形成特色方向●深化“高校+企业”的合作模式
●拓宽各类、不同形式的国际合作
●开展本科生、硕士/博士的一体化培养
问题1:人才缺口巨大
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相关数据显示,未来3-5年,全国需要180万的人工智能人才,但目前,只有约30万人。

问题2:
顶尖人才与顶尖技术往往在企业,学校里学的知识与企业应用脱节
问题3:
企业与学校对待人才培养的诉求不同,形成了校企合作的壁垒








人才的类型与需求
●构建一个三元合作的模式国际合作:
●吸引国际人才(长期、短期)●借鉴国外精品课程
●联合培养学生
●建立高校合作联盟
学校教育:
●模块化、分层次的建设课程●加强工具平台、实践环节
●引入案例教学
●产学结合的模式
●校企合作建设实践性课程 ●邀请企业教师走进课堂 ●加强学生企业实习环节 ●合作建立创新创业基金
最后几句话…….
我们正面临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变革、机遇和挑战。

人才将是激烈竞争的核心。

在人才培养环节中,校企合作之路将会艰难漫长;惟愿寻求各种合作,不断探索……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