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治疗临床探析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治疗临床研究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35例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手术方案及治疗效果。
结果:35例患者中行单纯缝合修补术29例,病灶局部切除术2例,胃大部切除术4例。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溃疡治愈32例,复发3例,无切口感染发生,无死亡病例发生。
结论:当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生急性穿孔时,应以抢救患者生命为治疗基本原则,选择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的危险性,术后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急性穿孔(acute perforation)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严重并发症,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因其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等特点,常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临床工作中对此类疾病患者在短时间内确定手术方案,选取最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是治疗的关键。
2007年6月-2010年6月,本院共收治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35例,现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35例,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8~51岁,平均39岁;所有患者均有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病程1~22年;穿孔时间2~12 h,超出8 h者27例,8 h以内者8例。
35例患者中,剧烈腹痛28例,腹部压痛26例,反跳痛22例。
所有患者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无手术禁忌证。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通过临床表现结合X线检查,均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根据病情状况均选择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穿孔时间、一般状况、感染情况以及既往病史等情况,决定手術术式。
对于单纯缝合修补术和病灶局部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常规给予H2受体阻滞剂,或者H+-K+-ATP酶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及抗幽门螺杆菌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1],观察临床疗效,定期随访。
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并穿孔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应用B i n a r y L o g i s t i c  ̄ I 归分析 ,p . L P < o . 0 5 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见表 1 。 表 1 易感 因素B i n a r yL o g i s t i c  ̄ 归分析
③呼 吸道管理 。加强对患儿 的定 时翻身操作 ,掌握正确 的吸痰操作 , 吸痰管一次一 根 ,避免交叉感染 ,退 出时避免气管黏膜损 伤。呼吸机 的接头及管道每2 天更换一次 。
重症监 护室 呼吸机相关肺炎 患J L 3 3 例护理 体会[ J ] . 中国实 由表1 可知 ,Ⅵ 的易感 因素有患儿 的年龄 、机械通气 时间、定时 . [ 3 ] 程 玉兰. 用医药 , 2 0 1 1 , 6 ( 2 1 ) : 2 3 8 - 2 3 9 . 翻 身、原 发肺部疾病 、意 识障碍 、留置胃管 、深静 脉穿刺 置管。
参考 文献
【 l 】 李君 军重 症 监护 室呼吸机相 关肺炎患患儿 临床观察 [ J ] . 中国医药
指南, 2 0 1 2 , 1 0 ( 7 ) : 1 2 0 . 1 2 1 .
[ 2 ] 胡宇 红儿 童 重症 监护 室呼吸机相关 肺炎影 响因素及 护理分析 f J 1 .
健 康必读 . 下半月, 2 0 1 1 ( 1 0 ) : 1 6 8 . 1 6 8 .
儿 中,男3 8 例 ,女2 2 例 ,年龄1 个月~ l 岁3 4 例 ( 5 6 . 6 7 %) ,1 - 3 岁1 6 例
3 . 1易感 因素
①在P I C U的 发 生 VA P的 6 0 例 患 儿 中 ,年 龄 1 个 月~1 岁3 4 例 ( 5 6 6 7 %) , 1 ~ 3 岁1 6 例 ( 2 6 . 6 6 1 6 . 6 7 %) ,3 岁以上 1 O 例 ( 1 6 . 6 7 %)。显示年龄越小 ,患V A P 的风险越高 ,这 可能与患儿的机
外科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临床分析
在 3 . ℃ 一 79 4 75 3 . ℃ 3例 , 8 ≥3 ℃者 3 1例 , 前及术 后伴 术 休克者 2 例 。X线胸腹片发 现膈下 游离气体 6 1 6例 , 中 其
有 9例 经 胃管 注入 空气 后 发 现 , 膈 下 游 离 气 体 者 经 腹 部 无 C T检查 发 现 少 量 游 离 气 体 6例 。有 4 6例 曾行 腹 穿 , 性 阳 者3 8例 。
12 临床表现 .
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腹痛 , 突发上腹剧
痛4 3例 , 明显 板 状 腹 3 9例 , “ 有 胃病 史 ”5例 , 次 穿 孔 6 4 再 例 。 血常 规 白细 胞 计 数 >1 0×1 L5 0/ 2例 , 前 腋 测 体 温 术
及时反映机体炎 症 改变 , 表现 出症状体 征与病 情不 相符 ,
目的 : 讨 胃 一十 二指 肠 穿孔 的 外 科 治 疗 。方 法 : 探 回顾 性 分析 8 2例 老 年 人 胃 一十 二 指 肠 穿孔 的 治 疗
效 果 及 影 响预 后 的 因素 。 结 果 : 良性补 , 行 单 纯修 补 加 高选 择 性 迷 走 神 9例 经 切 断 术 , 例 行 穿孔 修 补 加 胃空 肠 吻合 , 行 毕 Ⅱ式 胃大 部 切 除 术 , 中有 3例 为 胃窦 部 恶性 溃 疡 穿孔 。本 5 6例 其
应激反应迟钝 的特点 , 导致病情 复杂 、 常 多变 , 休克及死 亡
的发 生 率 较 高 。我 院 自 19 0 20 0 98— 9~ 0 9— 3收 治 6 0岁 以
上 胃 一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经手术治疗的共 8 , 2例 现将 本 组 病 例 临 床 资 料 、 疗 效 果 及 影 响 预 后 的 因 素 分 析 如 治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临床分析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后 , 大量 的胃肠 内液进入腹腔产
生强烈的刺激致化学性肠膜炎 , 患者剧烈腹痛 , 出现休 可 克 。若未经 处理 ,6 h后可合并细菌感染,导致化脓性腹 膜炎,肠管充血 、水肿 。因此 ,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对减 少 胃肠液外溢 , 促进肠功能恢复, 防止感染有决定性意义 , 超过 1h 2 就诊者 , 腹腔感染严重,易出现 中毒性休 克、肠 粘连等并发症 ,甚 至死亡 。现将笔者经手术治疗的 8 2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临床 资料 、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性 溃 疡 的治 愈 率 , 但 溃 疡 本 身 的 反 复 活 动 、组 织 修 复 、
应避免为 了采用 毕 I 法而少切除 胃体 。 2 . 预 防吻合 口瘘 吻合 口瘘常发生 于胃肠 吻合 口与 -3 3 胃残端缝合 口交界 的三角 区。手术时在该处 增加一荷包 埋入缝合是必 不可少 的步骤 。吻合 口部张力大也 是引起 瘘的原 因之一 , 因而在手术 时应注 意使吻合 口部无张力, 若发现吻合 口张力过大 ,应将 十二指肠外侧 的腹膜切 开 使十二指肠 向中线移动 ,以减少吻合 口张力 。
发 率 高 达 2 %左 右 。但 切 除 35 以上 者 , 则 少 有 复 发 。 5 /
就诊 时间、年龄 、机体情况等综合 因素选择 治疗 方案。 胃大 部分切除术是 … 次手术 同时解 决穿孔和溃疡 两 个 问题 ,因此只要情况允许 ,尽量施予 胃大部分切 除术 。 通常认为 穿孔在 1h以内, 一 2 或 般不 超过 8 h可作为 胃大 部分切 除术 的适应症 ,而本组 3 0例穿孔超过 1h 2 ,经行 胃大部分切 除术 同样取得满 意的疗效 。故 我们 认为 :穿 孔时 间的长 短不能作为选择 术式的决定性依据 。需要根 据患者 的病 史、全身情况 、腹腔污染程度 、 胃十二指肠 炎症水肿情况及有 无合并症等 综合 因素而 决定术 式 。尽 管 当今 内科 治疗 溃疡病有突破 性进 展 ,明显提 高了活动
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探讨
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探讨目的了解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在近期临床上运用情况,总结联合使用腹腔镜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经验。
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医治的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108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4例。
实验组患者在腹腔镜探查下进行手术;对照组则使用常规开腹手术。
密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体会并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全过程所用的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时间、手术后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感染、并发肺部炎症、穿孔修补地方呈现瘘口、术后出现脑血管阻塞情况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临床上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
结论运用腹腔镜进行探查胃十二指肠穿孔,可以取得非常好的临床效果,能够较好的应用于临床实践。
标签: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胃十二指肠穿孔往往在胃十二指肠溃疡之后出现,通常与体内的酶类物质及胃酸等相联系,临床上称为消化性溃疡,以往在进行胃十二指肠修补手术时采取开腹的方式,如今,伴随着腹腔镜的问世,腹腔镜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学操作越来越广泛,现在大多数外科手术均需要借助腹腔镜的探查,以此提高手术的成功率[1]。
为了进一步研究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效果,本院从2011年4月~2013年6月选择近几年收治的患者108例对其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1年4月~2013年6月在本院此期间进行诊治的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患者中,选择了108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54例。
对照组中男35例,女19例,年龄在20~73岁,平均年龄为(43.2±3.1)岁;实验组中男37例,女17例,年龄在21~74岁,平均年龄为(46.2±4.1)岁。
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性别比、平均年龄、胃穿孔与十二指肠穿孔的比例、其他常见并发症等一般临床资料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外科手术治疗27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分析
e et fe prtr o ei npeaao [ .l hmA t, f co m ea e ns c t u p me rpr i J Ci C i ca tn ] n
2 0 , 3 1 ) 18 1 3 0 6 7 (— : 5 —6 . 3 2 [】 S gy ma , u ia A k w e a H p c l o s c , 2 u ia K g ma S y K, ia a M, 1 y o ho u i a t . r ad
ma r p a e p o u t i d c s e d h ilp p o i a d tsu c o h g r d c , n u e n o t e l a o t ss n is e a
f c o x e so i a t r e pr s i n-nvo v m e fm y- l e o i a e- e i t d l e nto - op r x d s ・ d a e e m
髓过氧化物酶能为A S C 患者提供长期的预后信息,独立有效地预测不良
心血管事件发生 , 指导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本 文通过 实验研 究发 现 ,稳 定性 心绞痛 患者 的MP 水 平没有 明 O 显的变 化 ,而MP 的检 测能 够在很 大程度 上反映 不稳 定型心绞 痛患 O 者发生心血管 不 良事件的危 险性 ,可以为临床提供有价值 的临床诊 断 依据。
质髓 过氧化物 酶,促进斑块形成 和不稳定的进展加快 ,从而导致许多
参考文献
【】 C a gP , ,u gC C e a. v lp n f nE IA fr 1 h n WuTL H n , 1 e met L S Y t De o oa o
m y eo r xi s n m ir plt lpe o da e o c o ae:No m a e e e cevaue n r lr f r n l s a d
探讨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治疗临床效果
探讨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在2009年3月~2013年3月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突发刀割样疼痛,迅速扩散,全腹压痛,以上腹部明显,肌紧张(可出现“板状腹”),伴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透视(腹部X片)41例出现膈下游离气体,16例腹腔穿刺阳性。
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4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其中4例并发切口感染,1例并发腹腔脓肿,经积极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
术后6个月复查胃镜未出现溃疡复发,术后随访1~3年,无复发病例。
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处理,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选择,术后规范的药物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9-0089-02溃疡性穿孔是引起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紊乱及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低龄化趋势,如不能及时治疗,可继发细菌性腹膜炎,严重者引起中毒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1-2]。
早期诊断,及时处理,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选择,可减少胃肠液外溢,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能有效降低术后腹腔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规范的药物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46例,其中男41例,女5例;年龄21~78岁,平均55.7岁;穿孔时间4~16h,平均7.2 h;穿孔部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21例,胃溃疡穿孔25例;既往有溃疡病史32例,无溃疡病史13例,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1例;合并症:高血压11例,糖尿病6例,慢性支气管炎1例;临床表现:上腹部突发刀割样疼痛,迅速扩散,全腹压痛,以上腹部明显,肌紧张(可出现“板状腹”),伴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透视(腹部X片)41例出现膈下游离气体,16例腹腔穿刺阳性。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并穿孔临床探析
2014.12临床经验107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在临床当中是一种常见疾病,其会引发各种合并症,当中穿孔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其指的是胃部和十二指肠在发展期间会对胃部以及十二指肠深部进行侵蚀,从粘膜层侵入到肌肉层,最后造成浆膜穿透进而引发穿孔。
其临床症状通常包括有腹痛、反酸以及嗳气[1],这种疾病会出现在任何年龄段,对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现如今,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有很多,可是临床治疗效果不尽相同,并不良反应较多。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120例患有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伴有穿孔的病人,全部符合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均具有可比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实验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
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为52.7岁。
对照男性36例,女性24例。
年龄在21-76岁,平均年龄为54.3。
1.2 临床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对病人实施药物治疗,采用甲硝唑结合环丙沙星共同治疗,病人在进行抗感染治疗期间,加入甲氰咪胍,采用静注方式,等到胃肠降压治疗以后,采取口服甲氰咪胍治疗[2]。
1.2.2 实验组治疗方法实验组对病人实施穿孔缝合手术,手术之前对病人采取静脉输液,同时全麻,病人穿孔之间<2厘米的时候,采取单一穿孔缝合手术,在临床手术期间把鼻肠导管置入到十二指肠悬肌韧带下端20厘米部位。
穿孔直径在2厘米以上的时候,对病人实施大网膜填塞联合胃部造口手术,临床手术期间把鼻肠导管置入到空肠部位。
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实施连续缝合修补手术,在局部位置采取蛋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并穿孔临床探析冯兴旺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医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 751410【摘 要】目的:研究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伴有穿孔采用临床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抽取患有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伴有穿孔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对病人采用药物治疗,实验组对病人实施临床手术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治疗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讨各种手术方式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58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38例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患者1例出现十二指肠残端瘘,67例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出现十二指肠残端瘘2例。
经临床对症处理后均治愈出院。
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无复发,53例行胃穿孔修补术患者中6例患者术后0.5~2.0年出现溃疡复发。
结论:胃大部切除术仍是治愈胃、十二指肠的最有效手段。
标签: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反流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其并发症中溃疡穿孔较为多发,手术是治疗穿孔的有效手段[1]。
为了寻找临床效果好的手术方式,我院于2002年1月~2009年12月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穿孔患者158例,现将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02年1月~2009年12月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穿孔患者158例,其中,男103例,女55例;年龄39~78岁,平均56.2岁。
所有患者均有突发剧烈腹痛,伴恶心139例,伴发热93例,患者发病时间2~43 h。
所有患者上腹均有压痛,伴反跳痛,肠鸣音减弱138例,肠鸣音消失20例。
患者原有明确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者125例。
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1.2 实验室检查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血、尿常规检查,腹部穿刺液实验室检查,腹平片检查以及B超检查。
腹平片、B超均提示腹腔脏器破裂,血常规提示145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升高,2例患者白细胞减少。
1.3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放置胃管、尿管,连续硬膜外麻醉成功后,进行手术治疗。
158例患者中53例患者进行胃穿孔修补术,38例患者进行毕Ⅰ式胃大部切除,结肠前顺蠕动胃全口空肠吻合术,67例患者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结肠前顺蠕动胃全口空肠吻合术。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疗效观察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单纯溃疡穿孔缝合修补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126例,分析临床疗效。
结果:两种手术方法都能使溃疡完全愈合,达到临床治愈,未出现近、远期并发症,无死亡病例。
结论:单纯溃疡缝合修补术与胃大部切除术两种术式疗效均较明显,酌情、合理地选择术式,明确病灶部位及病变程度,方法简单安全,利于患者康复,避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标签: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单纯溃疡穿孔缝合修补术;胃大部切除术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是一种常见外科急腹症,一旦有某种诱因存在,就可能急性发病,如情绪激动、劳累、暴饮暴食、创伤及X线钡餐透视等。
患者一般有长期胃十二指肠溃疡史,也有约10%的患者无溃疡史,突然发病。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酌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及时处理,一般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
也有部分患者因继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而引起中毒性休克导致死亡。
因此,本病不仅要迅速正确诊断,而且应当慎重合理地选择术式,进行彻底的治疗。
笔者所在科室2006年10月-2011年10月对12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126例确诊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其中男73例,女53例,年龄18~75岁,平均44.6岁。
发病时间1.5~10 h,平均6 h。
根据患者穿孔部位、大小、性质、穿孔时间、患者身体状况等确定手术方式。
其中行单纯穿孔缝合修补85例,行胃大部切除41例。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证实穿孔均是良性。
十二指肠球部穿孔58例,胃窦部41例,胃体部18例,幽门前部9例。
1.2手术方法1.2.1单纯穿孔缝合修补术手术前插入胃管,胃肠减压,沿上腹正中切口,探查并吸净腹腔内积液及胃内容物,充分暴露溃疡穿孔部位,沿穿孔处行与胃十二指肠纵轴平行的间断全层缝合,最好缝3针(分别是上、中、下),并将大网膜缝合,覆盖穿孔,用生理盐水将腹腔内冲洗干净,并在腹腔放入甲硝唑液。
胃, 十二指肠穿孔手术治疗76 例临床分析(1)
8收稿日期:!""!9"!9"%:(编辑:吴群)手术治疗。
如果术中发现穿孔,尽量放置鼻胆管或内支架引流,以减轻胆压和胆汁漏出;如术后发现则不重新作;<=>进行胆管引流,因为这样会加重穿孔,恶化病情。
术后胃肠减压,应用广谱抗生素和善得定。
?小时后胃管注入泛影葡胺常规行上消化道造影。
如无肠漏或=)检查末见积液继续非手术治疗;以后如发现局限脓肿可在@超或=)引导下经皮引流脓液。
穿孔一般在A 周左右愈合。
虽然$"B 的;<=>造成的十二指肠穿孔可经非手术治疗治愈8A:,但笔者对十二指肠穿孔造成的严重后果要有清醒的认识。
笔者体会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积极手术治疗:(A )观察中病情加重出现弥漫性腹膜炎;(!)上消化道造影显示大量造影剂外溢或膈下、腹膜后气体增多;(%)=)检查腹腔内或腹膜后大量积液;(?);<=>术中发现穿孔在十二指肠内外侧壁或内镜捅穿肠壁(往往穿孔较大)。
手术方法与创伤性十二指肠穿孔一致。
但;<=>造成的穿孔一般较小,腹腔污染轻一般可采用单纯修补、腹腔引流、)管引流即可。
有时穿孔很小术中难以发现,这时可采取向胃管内注入气体挤压胃肠看有无气泡涌出,或向胃管内注入美兰十二指肠壁着色处便是穿孔的部位。
穿孔如时间较长,腹腔污染严重,单纯修补易再会破裂,可采用幽门旷置术、十二指肠憩室化处理。
例%笔者采用幽门旷置术、胃空肠吻合、)管引流、腹膜后引流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A 吴阶平1裘法祖3黄家驷外科学3第六版3北京C 人民卫生出版社1!""!1D#"9D#!3!金沈3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和括约肌切开术后十二指肠穿孔的处理3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A1!EFGHC!E!3作者单位C%!%?"#松阳,浙江省松阳县古市医院胃、十二指肠穿孔为普通外科的常见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严重的急腹症,是继发性腹膜炎的主要病因之一。
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效果分析
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效果分析目的:探討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28例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照临床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
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采取腹腔镜修补术治疗。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复发情况、术后体温异常情况。
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8%,低于对照组的2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的术后体温异常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但手术时间较长。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
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是该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胃酸,食物残渣等进入腹腔,使得机体出现强烈的腹痛等,需积极治疗,减少严重后果的发生[1]。
临床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穿孔常采取手术治疗,腹腔镜修补术具有创口小,术中操作对胃肠干扰小,疼痛轻,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临床优势,是治疗该病症的有效措施。
现将本院应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优势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4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28例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胃肠外科学》中胃及十二指肠穿孔相关诊断标准[2]。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部分患者有发热、呕吐症状,有明显的腹部压痛、反跳痛,排除消化道恶性肿瘤等情况。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疗效分析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观察并探讨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的患者,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胃溃疡穿孔15例(近胃小弯处),十二指肠球部穿孔41例,其中前壁33例,侧壁8例,胃癌穿孔l例。
58例患者中,37例行穿孔修补术,20例行胃大部切除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l例行胃癌根治术。
结论: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治疗来说,采用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同时要及时进行,提高手术治疗的质量。
标签:消化性溃疡;穿孔;消化系统急性穿孔是一种严重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
胃溃疡穿孔的发病较急,变化较快,一定要及时处理,否则患者极易发生生命危险。
在临床治疗上,通过手术及时处理治疗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以下为我院2010年3月到2012年10月收治的5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資料:58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在28-77岁,平均年龄为48.2岁。
有既往节律性上腹痛及溃疡病史的患者50例,无明显溃疡病史的患者8例。
在入院治疗之前有48例患者经X线及胃内镜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
在所有患者中,发病时间最长的为72 h,最短的为l h。
58例患者在入院后,经过术前准备后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其中,行穿孔修补术37例,胃大部切除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20例,胃癌根治术1例。
穿孔部位最小的直径约0.3cm,最大的直径约为4cm。
1.2 临床症状:58例患者在手术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
对患者进行体检发现患者的腹肌紧张,其中呈板状腹23例,经X线检查膈下有游离气体的患者有40例,伴休克的患者有3例。
在58例患者中合并有高血压病5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3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
1.3 治疗方法:本组58例患者都行剖腹探查术,对穿孔时间不超过8h的患者行胃大部切除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20例,对穿孔时间比较长且身体状况比较差的37例患者行穿孔修补术,对确诊为胃癌的1例患者行胃癌根治术。
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的临床治疗分析
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的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98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临床资料,63例行单纯穿孔修复术,35例行胃大部切除术,观察所有患者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本组98例患者,治愈78例,显效16例,有效4例,无死亡病例,治愈率79.6%,治疗总有效率95.9%,且术后并发2例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及局限腹腔脓肿各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4.1%,经治疗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2-16d。
结论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治愈率,且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小,可加快患者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效果胃十二指肠穿孔是由继发性腹膜炎所致,属于临床常见病,急腹症为其临床主要表现,其病体部位多发于胃窦、十二指肠球[1]。
若患者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会发展至中毒休克,甚至死亡,临床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有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医生需针对穿孔的病因、部位及严重程度选取治疗方法。
为探讨手术治疗的效果,本研究以回顾性方式分析本院98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98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临床资料,均经X线及腹穿确诊。
其中男42例,女56例,年龄25-65岁,平均(35.6±5.4)岁,临床表现:上腹突发疼痛、嗳气、反酸,90例腹部透视伴有横隔下游离气体,21例腹腔穿刺呈阳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于硬膜外麻醉后,63例行单纯穿孔修复术,35例行胃大部切除术。
术前均予以胃肠减压处理,行静脉输液,纠正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按患者病情行输血、血浆处理,维持体内血容量。
术中发现穿孔部位,予以鼻胆管或内支架行引流操作,减少胆压及胆汁外漏。
若术后出现穿孔现象,则停止鼻胆管或内支架引流,以免加重穿孔,同时术后持续行胃肠减压处理,予以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4h对胃管注入泛影葡胺,行上消化道造影,若无肠漏或CT检查呈无显影剂,继续保守治疗,若发现局部脓肿,经B超或CT引导,对脓液行经皮引流。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探究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探究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
方法:参与本次临床研究的88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采取随机两组的方式,每组44例,分别命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44例患者给予腹腔镜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84.1%。
治疗组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术后感染率为2.2%,对照组术后有1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感染,术后感染率为8.8%。
结论: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且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确保患者术后得到良好的恢复。
标签:腹腔镜;穿孔修补术;胃十二指肠穿孔在临床上,胃十二指肠穿孔主要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对患者的危害较大,很多患者由于对胃十二指肠穿孔了解的不多,在发病初期没有引起重视,进而诱发危险,甚至是丧失生命。
而胃十二指肠穿孔的发病急、危害性大等特点更是要求在临床治疗方面能够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本次的临场研究中,针对于胃十二指肠穿孔主要采用的是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现将具体的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治疗组4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31岁到5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1士1.2岁。
对照组4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29岁到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2士1.3岁。
1.2 方法对治疗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在手术前,做好手术准备,包括对患者的全面检查,药品的准备,手术室的准备等等,待全面的了解到患者的病情之后,开始对患者进行手术,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利用腹腔镜找到具体的穿孔位置,建立鞘管。
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临床治疗研究
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临床治疗研究目的研究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2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病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中有24例患者治疗显效,6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中有19例患者治疗显效,5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7.42%,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利用手术治疗法对胃穿孔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胃十二指肠;手术治疗;临床疗效胃十二指肠穿孔在临床中非常常见,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为患者上腹部有反酸、疼痛感,极易反复发作,随病情发展,可出现腹胀,甚至中毒性休克[1]。
这类疾病的治疗难度非常大,现阶段,我国胃十二指肠患者数量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为缓解患者病情,必须找出最佳治疗方案[2]。
本文主要分析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2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病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在25~68岁,平均年龄(36.57±2.75)岁。
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在23~65岁,平均年龄(35.27±2.36)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方法患者入院后,需进行各项常规检查,主要包括尿检、血检等,并且实施腹部穿刺操作,行B超与腹平片检查,经检查得知有21例患者白细胞上升,5例患者白细胞数量减少。
1.3方法观察组:胃十二指肠采用手术治疗后,患者易出现并发症情况,对疾病造成影响,因此,在手术治疗前,需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可使患者各项指标得到有效改善,给予基础治疗后,再行手术治疗。
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并穿孔的手术规范治疗临床分析
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并穿孔的手术规范治疗临床分析目的:探讨手术规范治疗在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并穿孔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62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剖腹探查穿孔修补术规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100%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7.1%)(P<0.05);实验组100%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为(48.4±10.7min)、患者住院(5.2±0.8天)后治愈出院,患者手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为(2.5±0.3天),均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并穿孔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剖腹探查穿孔修补术规范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手术规范治疗;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并穿孔;临床效果胃十二指肠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胃十二指肠壁出现局部椭圆或圆形缺损,患者发病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嗳气等。
而穿孔胃十二指肠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它是由于患者疾病不断加强造成患者溃疡自粘膜处穿破,而产生穿孔。
目前,医学界对于这种疾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不同手术疗效不同[1]。
为了探讨手术规范治疗在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并穿孔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对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62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来我院诊治的62例患者病历资料等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有31例,其中男13例,女18例,患者年龄为14-80岁,平均年龄为69.3±1.2,病程在1-6h,平均病程为3.5±2.4h;对照组有31例,其中男14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20-86岁,平均年龄为76.7±0.8岁,病程在1.2-6.5h,平均病程为4.2±3.1h。
两组对其治疗方案等均完全知情权,实验均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外科手术治疗临床观察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外科手术治疗临床观察目的研究运用外科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
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诊治的156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将所选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的68例患者实施常规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的88例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出现并发症的几率。
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10~16个月的随访观察,大多数患者恢复良好,个别恢复效果不理想者再次实施治疗,恢复较好,未见有复发现象。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比对照组短,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运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恢复较快,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应推广使用。
标签: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外科手术;临床观察在消化性溃疡的多种并发症中,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比较严重的一种,在春秋两季为发病的高发期,主要患者为男性,一旦发病大多数患者均需实施手术治疗。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修补手术[1]。
最近几年,由于内科治疗手段的不断完善,临床上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患者并不多见,大多数患者经过积极的内科治疗均可痊愈。
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诊治的156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诊治的156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68例患者中,50例为男性,18例为女性;年龄在22~63岁,患病时间在1~2年;观察组的88例患者中,62例为男性,26例为女性;年龄在20~59岁,患病时间在10个月~2.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并穿孔的手术规范治疗临床分析
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并穿孔的手术规范治疗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对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病穿孔手术规范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方法:选择我院2012 年3 月-2014 年3 月间68 例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并穿孔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或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修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要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对照组有2 例吻合口瘘、1 例肠梗阻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8%;实验组有4 例感染、3 例吻合口瘘、3 例肠梗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9.4%,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一年疾病复发率为11.8%,对照组为32.4%,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在临床中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医师要对患者的病情充分分析,并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并穿孔;修补术;胃大部分切除【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135-02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十二指肠黏膜局限性椭圆形或圆形缺损,消化性溃疡可以分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此两种溃疡均能够导致胃、十二指肠出现急性。
本病在临床中通常采用手术治疗,仅有少数患者采用保守治疗。
我院在2012 年3 月-2014 年3 月间对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病穿孔手术规范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旨在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 年3 月-2014 年3 月间68 例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并穿孔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4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或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修补术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治疗临床探析
目的探析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对症治疗与支持治疗,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后开始进行手术。
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主要采用穿孔缝合术进行治疗,癌性胃穿孔则主要采用胃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33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治愈,所占比例为55.00%;24例患者为显效,所占比例为40.00%,总有效率为95.00%。
没有患者死亡。
结论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法对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予以治疗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出现,治疗有效率较高,安全有效。
标签:十二指肠;穿孔;溃疡;腹痛
胃十二指肠穿孔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指的是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溃疡于发生期由粘膜层逐渐向深部肌层侵蚀,致使浆膜被穿透进而导致穿孔[1]。
幽门附近的十二指肠前壁是该病的多发部位,具体表现为胃十二指肠壁出现局限性的椭圆形或者圆形缺损。
该病是溃疡晚期的常见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有反酸、嗳气以及上腹疼痛[2]。
胃十二指肠穿孔如果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可以减少胃肠液的外流,避免患者的大肠功能受到损害以及感染问题的出现。
但是如果患者在发病12h才就诊,就极有可能出现肠粘以及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基于此,对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寻找有效的诊治方法意义重大。
本文主要以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施行合适的手术方法,以探析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有32例,女性患者为28例。
年龄在24~67岁,平均年龄为(41.7±
2.5)岁。
其中,胃溃疡穿孔患者为18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为38例,癌性胃穿孔患者为4例。
病程在3~50h,平均病程为(21.2±
3.4)h。
以上患者均经过临床病史、腹腔穿刺以及X线检查最终确诊。
1.2方法
1.2.1基础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对症治疗与支持治疗,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确保常规治疗的顺利完成。
1.2.2手术治疗方法完成基础对症治疗以及支持治疗确保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都趋于稳定之后,即开始进行手术。
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主要采用穿孔缝合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如下:如果患者的穿孔直径小于2cm,则进行单纯穿孔缝合术,将鼻肠管放置在患者十二指肠悬肌韧带下方20cm左右的地方。
如果患者的
穿孔直径超过2cm,则应该采用大网膜填塞以及胃造口术进行治疗,手术时将鼻肠管放置在空肠处。
十二指肠溃疡则需要利用连续缝合修补的方法予以处理,局部还需要喷洒蛋白胶。
癌性胃穿孔主要采用胃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一般情况下切除患者胃的比例在60%左右,具体比例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确定。
吻合口的口径与空肠的口径比较接近,在3~4cm左右即可。
在确保吻合口没有张力的基础上,其到十二指肠悬肌韧带的距离不同的手术方式有一定差异,其中结肠前术式以8~10cm为佳,结肠后术式以6~8cm为佳。
1.3判定标准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并发症情况以及是否出现切口感染、术后出血和胃瘫等不良反应。
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为治愈;患者临床症状解基本消失,大部分指标恢复到正常范围,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部分指标恢复到正常范围,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各项指标均未发生较大变化,为无效。
以治愈以及显效患者所占比例计为总有效率。
2结果
经手术治疗6个月后,33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治愈,所占比例为55.00%;24例患者为显效,所占比例为40.00%,总有效率为95.00%。
治疗前,共有11例患者存在并发症,手术治疗之后,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具体为:感染患者2例,所占比例为3.33%;出血患者2例,所占比为3.33%;胃瘫患者1例,所占比例为1.66%。
继续治疗后情况明显好转,没有患者死亡,见表1。
3结论
有研究资料显示,胃十二指肠穿孔的发生与经常性空腹、饱食、长期精神紧张以及过度疲劳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3]。
主要是因为在以上情况下,胃泌素的分泌会受到刺激,分泌量会增加,并伴随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情况,致使患者胃粘膜缺血以及胃酸分泌过量[4],进而导致溃疡。
溃疡患者如果长期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造成胃十二指肠穿孔。
该病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方法予以治疗,具体包括胃大部切除术以及胃穿孔修补术。
本次研究中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采用了胃穿孔缝合术进行治疗,癌性胃穿孔患者则施行了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
在并发症方面,手术切口感染患者有2例,术中出血患者有2例,胃瘫患者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3%。
结果显示,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法对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予以治疗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出现,治疗有效率较高,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吴安定,金朝霞.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临床治疗探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07(20):667-668.
[2]马宝录,付强.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治疗临床探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09(25):119-121.
[3]赵吉华.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3,12(25):32.
[4]丁文庆.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治疗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06(15):95-96.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