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四个“维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四个“维度”
作者:谢榕平
来源:《师道》2014年第01期
美国心理学家A·班杜拉最早于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1997年出版了《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对自我效能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

他提出,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具有组织和执行达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

因此它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主观感受,而不是能力本身。

自我效能感主要通过影响人类的认知过程、动机过程、情感过程和选择过程来调节人类的活动。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一是自己的亲身经验,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而失败的经验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二是通过和榜样或者示范者比较获得的替代经验;三是他人的说服;四是情绪,过于强烈的情绪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而适度的情绪才能提高自我效能感。

(见A·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这四种因素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综合起来起作用。

对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到底起多大的影响,还是因人而异的,所以作为老师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能力去启迪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高中数学教学与自我效能感
高中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准确性,这些学科特点更容易受自我效能感影响。

一部分高中生特别是文科生,对数学有一些消极的看法,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数学很难,学习自信心严重不足。

考试做题时心情高度紧张,碰到一些困难就半途而废,导致本来能力能达到的题目都解决不了,下次再遇到同样的题看都不看了,这样就导致了恶性循环,成绩越来越差。

这些自身的失败经验深深地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还有,部分老师和家长不时地灌输“高中数学很难”之类的话语,其目的本来是想引起学生重视,而结果导致的却是这些替代性经验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我效能感。

在高中阶段,或者说是在整个学习阶段,数学成绩的好坏常常是作为评定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的标准,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很容易被认为思维能力低下,是后进生或者差生,这样直接导致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更低。

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显得尤其重要。

(见陈慧玲、严启平的《浅论自我效能感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建议
高中数学由于其学科关系,很多老师会比较注意教学生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实际上,如果能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将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有帮助,比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等,这都是自我效能感在数学学习中的体现。

要提高数学自我效能感,就必须让学生多积累在数学学习上的成功经验,为学生多创造一些机会。

(见张建玲《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途径》.数学教学.2008第6期)这里,笔者通过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四个因素给出如下的建议:
1. 亲身体验成功
对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的是个人的亲身经历。

成功的体验可以提升效能感,而失败却会削弱它,特别是在自我效能感还并不是很强大的时候。

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有合适的学习目标。

如果人们做的事情每次都很容易获得成功,那么他们就会急功近利,一旦出现挫折就会特别容易受到打击。

只有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克服困难来取得回报,才能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所以我们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情况,如果目标太低,学生达到了也没获得成就感。

但也不能要求过高,让学生够都够不着。

我们最好能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难度,让学生能“跳一跳够得着”,这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让他们能主动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掌握的技能去解决新问题,找到新的规律,能在学习当中找到乐趣,提高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2)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教学过程,亲身体会成功的经历。

第一,提出问题时要按梯度设置,尽量让学生特别是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参与进来,对于答对的当然要鼓励表扬,答错
的,也不要否定,而是从其他方面给予肯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课堂练习安排也要有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满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阵地上获得成功感,然后再往更高的阵地攀登。

第三,多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比如请学生板书演示、给同学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锻炼中提升自我。

第四,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不以成绩为唯一评价学生的标准。

(见姜开真《浅议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读与写杂志.2012年第5期)
2. 树立榜样示范作用
亲身体验成功固然能很好地提高自我效能感,这种经验来自于自己,而通过与他人的对比,从别人身上来了解自己的能力,也是评价自己的一种方式。

比如在数学学习中,如果某学生看到一个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能解决一道难题,那么就会觉得自己通过努力应该也能解决这个问题,从而间接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老师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度请不同水平的学生来解答或者演示,顺利解答的学生能获得直接的成功经验,如果不成功,老师稍加点拨,也能完成。

而没直接参与的同学,看到别人的示范,基础好点的会觉得是个督促;相当的学生会觉得是个榜样;成绩稍微差点的则会觉得是个追求的目标。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见高亮、邓鹏《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5月第30卷第3期)
3. 多用积极赏识的言语说服
高中生年龄和心理已经比较成熟了,对事情已经有很独立的见解和想法,但还是会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身边比较重要的人,如家长、老师和同学。

身边的人应该多鼓励多关注,学生如果现状比较理想,应该表扬鼓励,使其能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如果成绩暂时不太理想,应该多与其分析探讨,只有得到关心理解,才能激起学生的斗志和信心来改变现状。

特别是老师,哪怕是一个眼神,一句关心的话都能让学生深受鼓舞。

我们见过不少学生因为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关注而喜欢该门学科取得好成绩的例子。

所以老师应该对学生要不吝于付出关心和赞美的言语,长期以往,让学生能始终斗志昂扬,有良好的状态参与学习。

所以在亲身体验成功和榜样的作用下,能再结合言语说服,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就更事半功倍了。

(见张东升、杨文朋、高庆文、孟宪刚《高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策略》.世纪桥.2011年第13期)
4.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归因分析
将成败的原因归结到自身身上,比如成功是因为个人能力和努力的结果,失败是方法不对或没尽力,这样的人就愿意面对困难并解决困难。

把成败都归于外在因素,比如环境不好、难度太高等,这样的人就会逃避问题,怨天尤人,并且容易放弃。

所以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合理的归因分析。

老师在做分析时,要把成绩归因为学习策略、平时的努力,而不是投机取巧或者碰运气等外在因素,这样考得好的同学的自我效能感就会更加提升,知道自己的
努力是有回报的;而考得不理想的同学也会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加以改进,并有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信心,从而也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能感。

总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我效能感与数学成绩有直接的关系,自我效能感提升了,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数学成绩;而成绩提高后,自我效能感自然而然地也跟着提高。

不但在学习方面,包括在其他方面,学生都能更自信地应对,才能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杨仙逸中学)
责任编辑邹韵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