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策略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理论是动机理论中的一种,由班杜拉(Bandura)最早提出。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认为,传统学习理论的研究集中在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过程上,而传统动机理论的研究停留在提供什么强化(诱因)才能促进行为上。
但是,个体在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也知道了行为将会带来的结果之后,并不一定去从事某项活动或做出某种行为,因为它要受到自我效能感的调节。
同时,班杜拉也认为,除非学生真正地认为自己在获得知识和技能方面有能力且取得了进步,否则他们是不会感到有效能的,即使他们的行为得到奖励或行为结果优于他人。
研究表明,能取得好成绩固然是每个学生的理想所在,但力不从心之感会使人对学习望而生畏。
因此,在人们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确立了合理的学习目标之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
[1]在上面的案例中,小华有确定的目标,但在学习中却不能好好为这个目标努力,老师、家长的努力劝说似乎也不起作用。
在这里,其原因除了本身性格的慢热,自身缺点——懒惰,以及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依靠父母监督外力作用影响下学习的习惯外,主要原因就是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是否能够好好学习,取得理想成绩,达到目标缺乏信心,并且试图为自己找借口。
根据自我效能感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习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学生的直接经验对其自我效能信念的建立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成功的学习经验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相反,失败的学习经验则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不过,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还要取决于个体对成败的归因方式。
如果个体把成功归因为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反之,如把失败归因为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降低效能感。
(2)替代性经验。
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当学生看见替代者(与自己相似的人)成功时,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相反,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年简答题真题和参考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年简答题真题和参考答案2021年上半年简答题:1.简述小学劳动教育的基本目标。
解析:(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2)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3)注意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2.简述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解析:(1)体验成功经验。
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感的影响是最大的。
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
(2)树立适当榜样,获得替代经验。
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
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3)言语说服。
这是试图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方法。
(4)情绪唤起。
良好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
3.简述教育叙事研究的一般步骤。
解析:(1)确定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2)进入研究现场获得经验文本;(3)分析研究经验文本;(4)形成叙事文本。
2020年下半年简答题:1.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论,教育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提供活动。
(1)教师既应给学生创设大量的物理活动,也应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心理活动机会。
(2)在形式运算前,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从现实物体和事件中学习的机会。
2.创设最佳难度。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并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3.关注儿童的思维过程。
在教学中认识到儿童思考问题的方式与成人不同,并根据儿童当前的认知机能水平提供适宜的学习活动。
4.认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有限性。
教师应该遵循儿童认知发展顺序来设计课程。
5.让儿童多参与社会活动。
皮亚杰认为环境教育重于知识教育,随着儿童参与的社会活动的增多,他们逐渐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与自己的不同。
2.简述小学班主任对学优生的教育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小学数学课堂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杨春礼【摘 要】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帮助各类学生提升数学能力的要求,也就是要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问题,帮助他们提升数学成绩。
教师可以从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出发,提升其数学成绩。
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实际为基础,提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帮助学困生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自我效能感;教学策略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学困生,由于教师的忽视和不理想的数学成绩,导致学生逐渐丧失数学学习自信,进而导致学困生陷入学习的恶性循环。
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提升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一、以“趣”引学,营造氛围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成绩分层情况很大程度上不是受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的影响,小学生处在刚接触数学的阶段,其数学思维差距不大,造成小学生数学成绩分层问题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不同,而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生因生病请假,而错过一段知识的学习,进而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下降,通过一个月就会导致学生成为学困生,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成绩只会越来越差。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以兴趣为引导,以辅导为辅助,让学生主动去学,帮助学生弥补落下的课程,从而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比如我班上曾经有一位同学因病住院一个月,落下了很多数学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很多知识都不理解,导致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困难,学生也缺失学习自信心。
为了帮助学生快速消除负面心理,我会在课下给学生补课,也会让其他学生积极与他交流,帮助学生快速走出落后的学习状态,消除其负面心理。
此外,我也会在课堂上开展一系列的“趣味引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我在讲解《图形的移动》时,会从一个小故事讲起,先用生动的故事吸引学生,然后带领学生去探索图形移动的相关数学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课题研究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课题研究报告篇一: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小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研究”研究报告本课题于20XX年12月申报,20XX年3月市教科所批准立项为市级教科研课题。
经过了一年多的系统观察和实验研究,课题组完成了课题实验中的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
下面就课题实验的基本情况作综合报告。
课题负责人:陈文平课题组成员:徐晖曹毅孙世武一问题的提出:1、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主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通过知识学习的过程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能力;2、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3、“自主学习”作为新课程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探究;而且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4、当前绝大多数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不好,“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已成为新课程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的重大障碍。
因此,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5、“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必须以“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前提,没有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可能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试图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具体措施。
二、选题的意义及研究价值自主学习精神是国内外许多教育家,学习理论专家所积极倡导的,也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和主要思想。
对于学生的学习品质的培养一直以来就受到国内外教育专家的关注,也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
但是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缺乏分层面的细致指导与相关指导策略,而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2021年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21年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目的就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才能,使人的各项能力得到自然的进步与均衡发展,其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文化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2.“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能够阻断代际传递,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生态功能D.人口功能3.格赛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表明,儿童有效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前提条件是()。
A.遗传素质B.学习训练C.指导学习D.成熟程度4.三(2)班的一些学生只要作业稍微难一点就望而却步,还有一些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经常叫苦叫累,对此班主任需要在班级加强学生()。
A.情绪情感的教育B.意志品质的培养C.人际交往的教育D.思维品质的培养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
①学会生存②学会认知③学会做事④学会创造⑤学会共同生活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6.班主任的影响力除表现职权影响力外,更重要的表现力为()。
A.年龄影响力B.性别影响力C.人格影响力D.知识影响力7.眼保健操是预防小学生近视的一种保健方法,包括()。
①挤按晴明穴②揉按四百穴③揉按太阳穴和闭目轮刮眼眶④揉按涌泉穴⑤按揉风池穴⑥闭目干洗脸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⑥C.①②③④⑥D.②③④⑤⑥8.教师在课堂上一边讲授一边板书,同时留意学生反应,这种品质属于()。
A.注意广度B.注意转移C.注意分配D.注意稳定性9.小军因喜欢班主任王老师,所以喜欢她的课和她组织的各种活动。
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泛化B.强化C.分化D.消退10.在许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静的学生也往往会参与其中。
这种行为是()。
A.服从B.模仿C.以众D.顺从11.小勇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自己不够聪明,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这属于()。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数学教学的合作与交流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数学教学的合作与交流摘要:本文是我对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谈了几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我认为,激发兴趣、创造机会,让学生想交流、会交流、交流好,这样必将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标准性、灵活性、逻辑性,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要学生能熟练地解题,就以为达到了教学目的,却忽视了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训练,最后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思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呢?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浅谈一下个人的教学实践。
一、培养自信,激发学生数学交流的兴趣1.及时评价,让学生乐于交流。
自尊与自信是孩子发展的力量源泉。
师生之间民主、愉悦、激励的氛围,以及生生之间合作、融洽与平等的关系是讨论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数学交流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有亲历成功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既可以看到自己的长处,又可以发现自己的潜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便会增强,从而会更加努力、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给予价值取向的指导,使学生从老师的信任和赞赏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潜力,产生学习的自信,从而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思考、发现、疑问,充分地激发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兴趣。
2.允许出错,正确引导,让学生敢于交流。
"让每一个站起来发言的学生都能够体面地坐下来"应作为课堂教学原则来恪守。
课堂应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场所。
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教师不要急于评判、急于给一个标准答案。
教师要做的是给学生"二次成功"的机会,给弱势群体充分思维的时间,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多给学生一些类似于"你能够举手发言已经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了""你再深入的想一想,一定会找到答案"的鼓励性语言,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从而产生"要交流"的兴趣,"敢交流"的自信,达到"会交流"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和期望,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更容易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平面几何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生活中的几何知识,如建筑、服装设计等,让学生感受到几何的美妙和实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平面几何的兴趣。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认知特点,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其次,教师要调整教学策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互相学习,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难以理解。
教师要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教授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手绘制图形,通过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在教授计量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元认知开发:元数学意识的自然启蒙——兼谈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
化。
【 关键词 】 元数学 元认知 自我效能感 学 习策略
元 数 学 是 一 种 将 数 学 作 为 人 类 意 识 和 文 化 客 体 的 科 学 思 维 或 知 识 。更 进 一 步 来 说 , 元 数 学 是 一 种 用 来 研
验。 二、 开发 元 认 知 监 控 策 略 , 优 化 行 为成 就 。 提 升 数 学 学 习 自我 成 功 感
行 为联 系起来 。才会 在一 项认 知活动 之前 计划各 种活
动、 预计 结果 、 选择策略、 想 象 出 各 种 解 决 问 题 的 方 法 并 预估其 有效性 。
我们有意识地借鉴元数学 和元认 知的理 论 . 积极思 考, 尝试探索 , 结合近年来研究 团队的教学实践和探索 ,
来 分 析 和 说 明教 师 应 如 何 帮 助 学 生 开 发 数 学 元 认 知 . 启 蒙元数学思想意识 , 优 化 提 升 学 生 数 学 学 习 自我 效 能 感
的有 效 策 略 ,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 最终会学 。
1 . 将 学 生 置 于 角 色 圈
数学 学习元 认知的监控策 略是指 在认 知过程 中 , 根 据认知 目标及 时检查 、 评价认知活动 。如检查 学习 内容
是 否被领会 、 知识 的预备度 或熟 练度是 否不足 、 策 略 的
选 择是否 有效 、 目标 设 定 是 否 过 高 或 过 低 等 。 把 偏 差 找 出来 , 有 监控 然 后 才有 调 节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这 种 数 学 方 法 与 思 想凝 练 就 是 元 认 知 与元 数 学 的 内外 链 接 点 、 融 通点 , 因此 。 这 方 面 的 自我 效 能 感 的 策 略 优 化 极 有 价 值。 学生 在数学学习的认知活动 中 , 成 功 的 行 为 成 就 感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龙华小学校刘丽 610000新课标中要求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小组合作学习正适合了现代教学的发展要求,以学生“合作、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代替了传统教学中老师的“一言堂”,学生个性得到了发挥,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促进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也紧跟步伐,在自己的数学教学中积极探索和思考,努力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但在具体实施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小组内的“话语霸权”;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或是出现“两极分化”;课堂评价方式单一等,针对问题,现就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思考。
一、转变观念,大胆放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作为一名新老师,特别是一名低段的数学老师,初次接触小组合作时心里矛盾过,怀疑过:一年级的小孩子年龄小,而且语言表达能力都较弱,他们能合作吗?平时上课能认认真真听讲15分钟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成了“主角”,长久下来孩子们的学习收效不明显。
以至于我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叹:“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却始终没有感动过。
”总结: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假如老师一味的“保护”会阻碍孩子的成长,放手是一种幸福,这时,老师应培养学生与同伴交流合作、善于倾听同伴的发言、有礼貌地帮助同伴等良好习惯,放手让孩子们去大胆的尝试。
二、课堂上运用多元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上,我努力寻求多元评价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具体如下:1、转师评为他评: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由老师根据小组的合作情况给予评价,这样做有不足的地方,一方面老师看见的只是合作后的汇报结果,或者是在巡视时看见某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在给予评价时比较片面;另一方面,老师的“权威评价”使得一部分“有想法”的孩子不敢发表看法,长期下去,很多孩子就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自我调节能力的探析
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自我调节能力的探析摘要:文章强调小学低年级学生应该实行数学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培养,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小学数学的学科优势,提出培养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自我调节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终身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
无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还是《数学课程标准》,都极力倡导学生自我调节学习。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局限,很多教师怀疑培养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现实性。
因此,探究和掌握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显得尤为必要。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具有逻辑的严谨性、数学的抽象性以及运用的广泛性,同时还有生活性、体验性和现实性等学科优势。
由于小学数学具有这些特性,加上低年级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小学数学学习表现出了一系列的独特性。
1.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小学生在自己生活实践中得到经验和启示,比如,形成几何形体和数量的概念是小学生在日常的玩耍和游戏中获得的。
尽管这些概念大多是零散的、模糊不清的,但是不可否认,正是日常中形成的这些概念,为他们上学之后学习数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种认知事物的过程,这种认知是以自身经验为基础,加上对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
2.以直观化形象思维为主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抽象能力尚未发展完善,因此,具体的、形象的思维方式是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思维的直观化。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将两种思维进行结合,即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数学概念以及数学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这种思考过程。
二、小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1.自我调节能力欠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大部分介于7到9岁之间,有较为明显的依赖心理,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也不够高。
因此,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数学学习方面能力较低,几乎没有控制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小学生自我效能感 学业情绪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某高中学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 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8份。问卷包括三个部分: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学 业情绪量表和学业成绩。通过统计分析,探究三者的关系。
三、研究结果
1、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 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他们的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 这意味着,学生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学业任务的信心越强,他们的学业成绩也越 好。这可能是因为学业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遇到 困难时也能积极应对,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3、给予及时反馈:教育者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进 展和存在的问题。这有助于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4、培养学习兴趣:教育者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和素材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例如,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数学谜题等 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心理健康:教育者和家长应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 的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调 整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研究结果还显示,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他们的积极学业情绪呈显著正 相关,而与消极学业情绪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学业任务 有信心的学生,更容易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如快乐、满足;反之,对自己学业 任务完成能力缺乏信心的学生,则更容易体验到消极的学习情绪,如焦虑、沮丧。
四、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 密切的关系。因此,学校和教育者应采取以下措施以提高高中生的学业成绩:
1、培养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教育者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提供具有挑战 性的学习任务,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同时,教育者还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 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他们在遇到困难时积极应对,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业自我效能 感。
论文: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效能感的培养与提高研究
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效能感的培养与提高研究一、研究意义、目的及文献综述(一)研究意义学困生问题,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大问题。
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构建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的一个重要内涵,素质教育观要求,以优化和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
因此,应该优化人的知识结构,提高人的能力水平。
而全面倡导素质教育,就必须正视和解决学困生问题,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好,素质教育才能得到落实。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在这个理念指导下,关注学困生、转变学困生学习状况已经成为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各学科教师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就数学学科而言,一方面,由于其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因此,现代教育中,世界各国都把它放在核心学科的地位;一方面,在我国以往的应试教育中,数学学科作为“筛子”的功能得到了过分的强化,其主导方向是应试和高分,不但使数学学科的魅力大打折扣,而且人为地制造出许多学困生。
在现实教育中看,小学教育阶段的两门主要学科语文与数学进行对照,数学学科常常存在比较多的学困生,调查现实,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困生所占的比例,在县城为22%,乡镇为29.7%,而且这些学生与班级整体水平的差距显得更悬殊。
[1]因此对数学学困生的研究也是数学教育中的非常棘手的大问题。
在学困生问题的研究中,国内外很多优秀教师和专家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进行了探索。
共和国首批特级教师霍懋征提出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的口号,并且在她几十年的教育经理中践行她的“激励、赏识、参与、期待”教育观。
[2]钟启泉在《差生心理与教育(修订版)》一书中从“反思”与“行动”两个方向入手,引述大量的案例进行分析,对差生问题进行理论层面的本质研究和实践层面的行为探讨。
[3]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在对传统的行为主义理论精华的继承和对其“无人之境”的批判过程中形成并提出的一个概念。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
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成绩的关系的研究毕业论文_开题报告
Joum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3,75(6),848—856.
在确定课题研究方向之前检索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于其中研究的比较多比较透彻的并且已经没有研究意义的相关课题进行了筛选选出一些比较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和方法从而进一步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运城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题目
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成绩的关系的研究
完成论文(设计)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1)条件:1.在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的图书、报刊、杂志等。
2.登陆互联网搜索相关的文献资料。
方法:1.文献研究法:在确定课题研究方向之前检索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于其中研究的比较多、比较透彻的并且已经没有研究意义的相关课题进行了筛选,选出一些比较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和方法,从而进一步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量表简介: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面对环境中的挑战能否采取适应性的行为的知觉或信念。一个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事情的人,在生活中会更积极、更主动。这种“能做什么”的认知反映了一种个体对环境的控制感。因此自我效能感是以自信的理论看待个体处理生活中各种压力的能力。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一些描述,每个描述后有四个选项,请根据真实情况,在最符合您情况的一项上打√。
学生姓名
陈婷
系、专业
教育与心理科学系、小学教育
指导教师
杨慧琴
选题目的、价值和意义:自A.Bandura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理论后,它很快就从临床研究进入到教育心理研究,并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1、2】A.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其能否实施某一行为的能力的推测与判断,它主要通过个体研究、代替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四个信息源形成的;自我效能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个体对任务的选择、付出的努力以及在困难条件下对活动的坚持性。因为自我效能具有这些动机效应,所以,学生学业方面的自我效能应该与其学业成绩相关,尤其是数学这门被人们认为与动机相关尤为紧密的课程。然而,以往对该问题的研究得出了一系列不一致的结果。【3—7】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者:陆莹婷来源:《家长·下》2023年第10期“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繁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提高课堂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这一政策要求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新课题。
随着数学学科的学习要求增加和学习内容的复杂性增强,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培养策略,以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目标。
一、“双减”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一)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当前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减负是“双减”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然而,减轻负担并非完全不布置作业任务。
若学生仅依赖老师和家长的教导,不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将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个人能力的需求。
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主动参与课上学习和课后学习,让学习回归到学习本身。
当前,数学教育改革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资源、实施学习活动,并根据教师反馈来调整学习策略。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概念和原理,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数学教育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与同伴进行合作探究。
这样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更新换代,仅仅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已经远远不够。
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要需求之一。
数学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摭探
2019年2月·第4期(总第596期)成才之路【育才方略研究】数学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摭探孙小祥(江苏省高邮市卸甲小学,江苏高邮225644)摘要:学困生在学习上表现为自我效能感的缺失,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因而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
数学教师要加强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优化师生关系,挖掘学困生的学习潜能;创造成功体验,提高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指导错题梳理,让学困生掌握学习方法。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困生;自我效能感;成功体验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4-0098-01作者简介:孙小祥(1976-),男,江苏扬州人,一级教师,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身是否具备完成某一行为能力的推测判断。
学困生是学习活动当中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显著特征是缺少学习动力,不具备较强的学习信心,同时自我效能感处于较低水平。
而自我效能感不足又会对学困生的学习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让他们的学习质量进一步降低,也让他们的自信显著下降。
数学课堂中的学困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如果缺少自我效能感,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
对此,数学教师要改进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有效改善学困生的学习状态,让他们收获成功的学习体验。
一、优化师生关系,挖掘学习潜能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比较落后,同时也不具备扎实的学习基础,这会让他们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丧失学习自信心与自我效能感,从而不愿意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互动,甚至出现自我封闭的情况,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改善学困生的这一学习状况,让他们能够用轻松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提高自我效能感,教师需要从优化师生关系着手,给予学生自信心和信赖感,让学困生可以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关爱与帮助,让他们重拾信心。
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往往注重自身的权威性,缺少与学生的交流,而且常常会忽视学困生这一群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困生得不到应有的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策略作者:方秀娟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14期摘要: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策略为题,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的重要性浅析为切入点,就其教学策略进一步探究与剖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感培养教学策略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实质性掌握,同时应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及知识提取运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应以数感的培养为基础和前提,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多元化教学理念的开发与创设。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的重要性浅析其一,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大量的教学案例表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的客观事物比较感兴趣,同时很容易通过具体意象形成数感,并透过一些具体的数据关系发现和自主探究数量关系间的关联。
[1]其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知识提取以及运用能力提高——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数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产、生活,同时也应有效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捷。
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数感,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充分感受数量关系知识学习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2]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有效策略探究1.创设生活情境,启蒙数感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
从中提高学生对数的敏锐程度,形成对数的良好直觉,启蒙学生的数感。
例如在一年级“认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学们还记得在幼儿园上活动课时的情景吗?大家一起去滑梯,去荡秋千……”于是,小学生们开始兴趣盎然地数数:1架滑梯,2个秋千……从而经历了一个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了数的意义。
数学六三二教学方法(精选)
数学六三二教学方法(精选)数学六三二教学方法数学六三二教学方法是一种强调“精讲多练”和“层次教学”的教学方式,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以下几点:1.教学内容要精选,突出重点。
教师需要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针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注重实效。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探究、实验等,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3.教学过程要层次分明,循序渐进。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设计好教学层次,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4.教学时间要合理分配,讲求效益。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和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5.教学评估要及时准确,促进提高。
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作业、测试、考试等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补救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数学六三二教学方法是一种注重实效、循序渐进、讲求效益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二年级数学改进教学方法二年级数学改进教学方法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根据学生和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以下是一些建议:1.注重基础:二年级学生需要打好基础,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例如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等。
可以通过练习题、课堂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注重应用: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数学知识,例如购物、测量、时间等。
3.注重互动:数学学习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4.注重创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通过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培养自我调节学习策略 提高自我调节学习能力
培养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提高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培养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提高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新课程理念认为: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为此,我们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有西方学者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
_89年,齐默尔曼给自我调节学习下的定义就是: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
为此,我们适时提出“在数学中培养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升学习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研究者发现:自我调节学习者能主动去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不是依赖教师、家长或其它教育机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与学生成就的高低有密切的联系,高成就组学生在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运用、策略运用的频率以及坚持性上都显著高于低成就组学生。
自我调节学习强调学习者为达到学习目标,依据自我效能感灵活运用某些特殊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
学生能够积极激励自己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其核心是“自我”。
自我调节学习是偏向于非智力因素的心理调适,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情感的、行为的、生理的等诸多因素参与,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与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理论指引下,我们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并收获了点滴的心得感悟。
现总结如下:一、引导培养“五心”,实现自我调节学习心态。
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小学生较难克服的第一大毛病就是走神和好动。
有些孩子尤如能灵魂出窍的孙悟空,人在教室,心思早在九霄云外了!为此我特别强调课前1分钟的静息和课堂参与的专注,并进行比赛:看谁能有较强的自控力,由课间的“动若狡兔”一下子切换到“静若止水”和“专心致志”。
这种心理调节的要求,对于促进学生成为自主独立的学习者,是相当重要的。
小学低段数学小讲师的培养策略
小学低段数学小讲师的培养策略摘要: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传统观念下的教师普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迫学习状态。
这种情况下学生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潜力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教师应转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出符合新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教会学生学习,重视结果的同时更应注重教学过程。
关键词:小讲师;低段数学;自主学习引言: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这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
对比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自我主动学习,能够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技能并建立良好的心理状况,有效的挖掘学生的潜力以及自信。
因此在课堂上实行小组式小讲师教学模式,不仅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扩展,更是对学生个人基本能力的锻炼。
以往的数学教学过多的关注了知识的传授和方法的指导,而大大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改变这一状态,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了寻求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高效运转,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1]一、传统数学课堂分析在传统观念下的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首先是自身对学科存在误解,认为其枯燥乏味难懂,本着学不会的态度去学习,老师教什么学什么,不会自主深入扩展学习,学生的潜力未得到充分的挖掘。
教师认为学生的身心不适宜过多的自我学习,以简单的灌输为主;课堂以教师为主体;课后以作业为主体,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占据着主动性;教师与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
二、培养对策1.自我效能感,给予学生自信通过言语劝说或情绪唤醒的运用及梳理,让学生相信自身具有潜力,可以胜任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调节个体情绪状况,解压小讲师的紧张负面情绪,使个体起到改变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2]学生直接确立正确学习活动的动力,增强自身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在心理上消除紧张焦虑。
2.设置问题,情境的启发式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策略
摘要: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对任务的选择以及对任务的坚持和努力的程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既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学科魅力,进而使小学生不断产生良好的学习动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我效能感;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其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高度重视。
由于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基础学科,因此,小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时,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
但当前国内小学数学教师较为偏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把数学成绩当做评价学生数学能力及学业成就的主要指标,从而忽视了小学生其心理因素对数学能力的影响,使得大部分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积极性,以消极态度对待这一学科。
学生的数学成绩受到很多因素的共同影响,除了智力之外,成绩的高低也与学生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而他们努力学习的原始动力则是自我效能感。
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提出“自我效能感”一词,他认为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
美国社会学家Collins曾发现在同等水平的儿童中,自我效能高的儿童比自我效能低的儿童所能解决的问题要
更多,由此可以看出,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表现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自我效能感”高的小学生可以自信地完成学习数学中的任务,而
“自我效能感”低下的小学生则有可能在面对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时
失去信心,消极对待这一学科。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
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行培养,既能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又能提升
他们的学习效率,进而使学生持续地产生良好的学习动力。
自我效能
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个体亲历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
言语说服、生理和情绪状态等等。
根据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
本文提出了一些针对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具体策略。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增加学生学习成功的经验
从各影响因素来看,个体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影响最大。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的成功体验能够提升自我效能感,而反复的失败体验则会导致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评价下降,从而降低自
我效能感。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剥洋葱”法,
即把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当做一个洋葱,对其进行拆分,把重难点看作
是洋葱芯,外面一层层的结构就是小学生掌握的重难点需要达成的每
一个小知识点,从外向内剥洋葱的过程,也就是小学生掌握整个知识
点的过程。
比如,在教学“计算环形的面积”时,很多学生觉得这一
重点知识太难,学习信心不足,那教师就可以把这一难点分解为多个
小知识点,环形面积S=圆周率×(大半径平方-小半径平方),学生首先应掌握圆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再在圆形纸板画上两个一大一
小的同心圆并剪下较小的圆形向学生展示,最后再列出公式环形面积
S=外圆面积-内圆面积,并对公式进行简化。
学生通过掌握每一步的
知识点就能完全理解这一重点知识。
这样的生动的“小目标”教学可
以让学生比较愉快且轻松地学习抽象且复杂的数学知识,从而增加其成功的经验。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习同伴的榜样作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征,同伴的影响甚大。
小学生许多时候自我效能感多来源于他人的替代经验,即通过观察同伴成功和失败的经历增强自己的信心。
当学生们看到与他们成绩水平相近的同学取得了成功,在某种程度上会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也有能力完成类似的任务。
反之,如果看到一个和自己实力相当的同伴,在付出了努力的情况下仍然失败,那么,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下降。
小学生可以在同伴的经历中进行学习,进而模仿他们的成功行为,从而增加自己成功体验的机会。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班级中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
例如,在课堂上,提供表现优异的学生的表现平台,增加表现机会,并在课堂上适当地进行称赞或奖励,以促使学生个体替换经验的产生,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合理的归因方式
根据Weiner的归因理论,若小学生在任务中获得成功并把它归因为自己能力——这一这种稳定的、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学生就会感到自豪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若将这一成功归因为自己运气好或者任务难度低——这种不稳定的、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学生就会感到自卑从而自我效能感就会降低,所以错误的归因也是造成某些学生自我效能感低的重要原因。
比如,许多小学生对初学的圆柱的体积公式掌握得不好,在做练习题时总是有出现错误。
作为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有关计算圆柱体积的题目总是做错的部分原因是学生对
圆的面积公式没理解好,导致计算圆柱体积时总是出错,并不是自己智力低下或者学习能力不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培养积极的归因方式,即在学习上取得的好成绩主要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在学习中遭受的失败主要归因于努力不够等。
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言语赏识和积极反馈教育
在小学生面临困难并努力尝试解决问题时,如果教师及时地对他们表示信任或给予正面的评价,那么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得到增强。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教师对其学习的评价尤为关注,当小学生听教师的认同以及对自己的进步的积极反馈时,他们就会把自我怀疑转化为自我效能。
许多教学实践也已经表明言语赏识和积极反馈教育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自我效能感的发展。
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小学生进行言语赏识和正面反馈教育。
比如,可以在课堂中,多多使用如“你能够做到!”、“在完成这个任务的第一步中,你做得非常好!”等鼓励言语,促使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小学生内心的想法转化为“我一定能够做到!”或“我能够试一试!”这类体现高自我效能感的信念。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课程的教学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结合学科性质培养学生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小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