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型课外体育活动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合集下载

初中体育活动“俱乐部形式”的实践探究

初中体育活动“俱乐部形式”的实践探究

初中体育活动“俱乐部形式”的实践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初中体育活动逐渐向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传统的体育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潜能,一些学校开始尝试在课外开展体育俱乐部活动。

体育俱乐部形式的引入,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体育活动空间和更丰富的体育锻炼选择,也为学校体育教育赋予更多活力和活力。

在很多学校中,体育俱乐部已经成为丰富学生体育生活的一种方式,各种俱乐部如篮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等应运而生。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俱乐部参加,通过定期的训练和比赛,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俱乐部形式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机会,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俱乐部的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

体育俱乐部形式的引入在初中体育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体育活动中采用俱乐部形式的实践效果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俱乐部形式在初中体育活动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取得的成效和收获。

2. 研究俱乐部形式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探讨其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增强体育锻炼兴趣和坚持锻炼的作用。

3. 探讨俱乐部形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效果,包括社交能力、团队合作意识、领导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

4. 分析俱乐部形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讨其如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师生情感和校园凝聚力。

5. 提出俱乐部形式在初中体育活动中的实施策略,包括组织管理、活动内容设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通过深入研究以上内容,旨在进一步推动俱乐部形式在初中体育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3 意义在今天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体育活动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民办高职院校筹建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筹建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筹建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体育俱乐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建立的体育组织, 是为了丰富学生课余体育活动, 创造的一种课余体育环境, 除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体质外, 把人的情绪、态度、理想、意识价值也作为教育价值取向。

标签:民办高职院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可行性课外体育俱乐部是体育教学部的延伸,为进一步增进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娱乐需求服务,并负责组织各类体育比赛,籌划举办一年一度的体育文化节,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服务。

1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实践原则及发展前景1.1 满足需要, 发展个性原则俱乐部式课外体育活动, 可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选择运动项目的需求, 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它有着良好的凝聚功能, 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1.2主体论的转变原则强调以教师为主导, 旨在意味着“体育技术、技能中心”向“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转移, 意味着“教师中心型”向自我教育的“环境活用型”转变, 体现教育过程由权威式传递知识向指导学习者自己学习的方向转化, 实现体育教育的现代化、自身化、终身化、开放化。

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 重视认识和情感体验, 提倡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增强体验意识, 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促进身体全面发展的教学过程。

1.3 课内外一体化原则以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宗旨的大学生余暇体育正在蓬勃兴起, 实施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模式可以使课内与课外达到完美的结合,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内应以传授健康理论知识, 掌握运动练习技能和健身技能为主, 在课外则参与俱乐部和各单项协会举办的训练和比赛, 把学生高等体育教育的过程延伸到终身体育锻炼的全过程, 这是“终身体育”所追求的目1.4 健康的自我原则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精神生活领域不断拓宽, 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越练越浓, 对利用体育活动减轻专业学习的压力, 调节心理平衡的愿望变的日趋强烈,对反映时代特征的社会体育的热门项目, 如网球、瑜伽、体育舞蹈等俱乐部型的课外活动, 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初中体育活动“俱乐部形式”的实践探究

初中体育活动“俱乐部形式”的实践探究

初中体育活动“俱乐部形式”的实践探究一、引言近年来,体育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纷纷开设各类体育俱乐部,提供更多的体育活动选择,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活动以其灵活性和针对性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

本文将针对初中体育活动“俱乐部形式”的实践探究展开讨论,探索其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和教育意义。

二、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活动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活动是指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按照兴趣、能力和需求不同,设立各种体育活动俱乐部,由学生自主选择并参与。

与传统体育课相比,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活动更加灵活多样,更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

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活动通常由专业教师或资深运动员担任指导教师,负责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相关体育活动。

活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各种体育项目。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俱乐部,参与其中并且得到专业指导,提高技能水平。

三、俱乐部形式的实践探究1.俱乐部形式的设计在初中体育活动中,俱乐部形式的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也需要充分考虑教师的指导和俱乐部活动的安排。

学校可以设立不同的体育俱乐部,比如篮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等。

每个俱乐部需有专业指导教师负责,保障俱乐部活动的质量。

专业的指导对于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活动至关重要。

俱乐部指导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巧妙地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各类体育活动。

俱乐部指导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引导学生克服困难、提高技术水平,同时也要注意保障学生的安全。

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活动在初中阶段能够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俱乐部形式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

俱乐部形式的活动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滨州学院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可行性调查分析

滨州学院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可行性调查分析

滨州学院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可行性调查分析一、引言二、目的和意义1. 实现公共体育课的个性化在传统的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下,由于班级人数众多,课程安排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实现个性化教学。

而通过设立俱乐部,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开设相应的课程,实现个性化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健身需求。

2. 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通过俱乐部制教学,可以吸引更多对体育运动感兴趣的学生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和积极性。

体育运动不仅有益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丰富校园体育教学内容俱乐部制教学可以丰富校园体育教学的内容,开设更多类型的体育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运动需求。

通过俱乐部制教学,可以开设足球俱乐部、篮球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等多种俱乐部,提供更多选择给学生。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向滨州学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的认知程度、对俱乐部制教学的接受程度以及对俱乐部制教学的期望。

四、调查结果1. 学生对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的认知程度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还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

部分学生对俱乐部制教学的定义不清晰,以及其与传统公共体育课的区别还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

这说明学校在推广俱乐部制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做好相关宣传和解释工作,提高学生对俱乐部制教学的认知度。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俱乐部制教学持积极态度,认为俱乐部制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体育运动需求,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表示愿意参与学校推行的俱乐部制教学,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对俱乐部制教学的期望和建议,如希望能开设更多类型的俱乐部,提供更多的体育运动选择。

五、分析与建议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个建议:(1)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学生对俱乐部制教学的认知度。

关于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研究

关于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研究

关于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研究近年来,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意愿越来越高,体育俱乐部已经成为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

而通过对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他们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提供指导和建议。

1. 兴趣爱好:体育俱乐部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满足学生对于特定体育项目的兴趣,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等。

当学生对某一特定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参与这个项目,学习相应的技巧和规则,提高自己的水平。

2. 锻炼身体: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

随着学习的加重和课业压力的增大,中学生面临着长时间坐姿学习的困扰。

参与体育俱乐部可以使他们得到锻炼,缓解身体疲劳,保持身体健康。

3. 拓展社交圈子:参与体育俱乐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还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

在体育俱乐部中,学生可以与来自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同学一起活动、一起训练,交流技巧和经验。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中学生可以增强与人相处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 培养兴趣爱好: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俱乐部,中学生有机会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形成长期的爱好。

在俱乐部中,学生可以不断尝试和探索不同的体育项目,发现自己擅长和喜欢的项目,并逐渐深入学习和研究。

1. 家庭支持: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决定往往受到家庭的支持和鼓励的影响。

家庭成员对体育运动的态度和对中学生参与的态度能够对他们的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

2. 学校环境:学校对于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提供支持程度也会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

学校可以提供必要的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

3. 同伴影响:同伴关系在中学生的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他们的同伴参与体育俱乐部,并且对此持有积极的态度时,会对中学生的决策产生积极影响,增加他们参与的可能性。

4. 个人因素:中学生自身的兴趣、学习能力、自我意识等个人因素也会影响他们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意愿。

初中体育活动“俱乐部形式”的实践探究

初中体育活动“俱乐部形式”的实践探究

初中体育活动“俱乐部形式”的实践探究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体育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在中学阶段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往往存在着局限性,学生们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动力和参与度。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一些学校开始尝试以“俱乐部形式”开展体育活动,以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本文将对初中体育活动“俱乐部形式”的实践进行探究,分析其特点和优势,并探讨其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俱乐部形式”体育活动的特点和优势1.1 特点“俱乐部形式”体育活动是指在学校内开设各种体育俱乐部,如篮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等,由专业老师或对口老师负责指导,学生自愿参与。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主体性强。

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活动是由学生自愿参与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感兴趣的俱乐部参加,从而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教学内容灵活多样。

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活动不同于传统的体育课,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如技术训练、比赛集训、健身训练等,更加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在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活动中,学生们需要和俱乐部成员一起训练、合作比赛,从而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和精神。

1.2 优势“俱乐部形式”体育活动相比传统的体育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

在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高技术水平,还能培养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等综合素养。

2.1 实践背景某初中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素养,决定采用“俱乐部形式”进行体育活动教学,开设了篮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等。

由专业老师负责组织指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感兴趣的俱乐部进行参加。

2.2 实施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究:第一,俱乐部设置。

关于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研究

关于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研究

关于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表明,中学生时期是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适度参与体育活动可以促进他们身体素质的提高,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课外体育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领导能力、自律意识等能力,对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意识不强,学校和家庭对此的重视不足,导致很多学生缺乏机会参与体育俱乐部活动。

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提高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积极性,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情况,分析其中的益处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俱乐部对中学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可以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本研究旨在为提高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建议提供依据,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通过深入研究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重要性和意义,可以为教育部门和学校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中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研究对社会、学术界和实践中的影响和意义。

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研究意义在于探讨如何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研究还可以为学校和社会提供相关政策建议,促进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生活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可以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指导,帮助中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本研究对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和指导。

2. 正文2.1 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可以从多个方面来阐述。

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帮助中学生保持身体健康。

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可行性研究

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可行性研究

各 界 帮助 其 子 女树 立 科 学安 排 课 余 时 间
的观 念 。学 校 一 旦 建 立 课 外 体 育 活 动 俱 乐 部 ,就 会 使 学 生 有 事 可 做 且 使 他 们 身
我 们 都可 以很 好地 借 鉴 过 来 。 3 学 生 课 余 体 育 活 动 兴趣 浓 厚 。 资 .
的 价值
1 与全 民健 身 计划 一致 ,是 学 生 身 .
心 发展 的 需要 。 《 民健 康 计划 纲 要》指 全 出 ,全 民健 身 主 体 是青 少 年 ,而 中 学 生
课 外体 育 活 动 俱 乐 部是 与 全 民健 身计 划 技 能 的 训练 ,将 促 进 学 校 体育 的整 体 发 相 一 致 的。 中 学 生 正处 于 第 二 次 发育 高 展 , 并 使学 校 真 正 成 为培 养 运 动 人 才 的
锻 炼 的 最 强 有 力 的 内在 动 机 之 一 。这 种
兴 趣 爱 好 是 在 长 期 的 体 育 实 践 中 形 成
的。
二 、 中学 课 外 体 育 活动 俱 乐部 形 式
的 可 行性 分 析 1 理论 依 据 。 .
4师资 方 面 有充 足 保 障 。统 计表 明 : . 从 20 0 3年 开 始 , 每 年 河 南 省 高 校 体 育
尽 如 人 意 。 早操 和 课 间 操 是课 外 体育 活
动 的 重 要 组织 形 式 。两 操 的情 况调 查 结
l 峪
果 显 示 : 高 中 学 校 开 展 早 操 活 动 占 以课 外 体 育 活动 俱 乐 部 的模 式开 展 8 % ,初 中只 占 2 % ,且 组 织 形式 大 部 6 2 体 育 教 学 , 是进 一 步 推 动 学校 体 育 新 课 分是 全校 集 体 进 行 。 全校 集 中进 行 早 操

“俱乐部”型课外体育活动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俱乐部”型课外体育活动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俱乐部”型课外体育活动模式的可行性研究摘要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以班级为组织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由于统的过死、活动内容单调,引不起学生的活动兴趣。

本文以文献法借鉴大学体育俱乐部的经验,结合本校开展体育俱乐部的情况,从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制的价值、理论依据、我校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制的开展情况来分析,探索如何在中学开展体育俱乐部。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活动模式可行性一、问题的提出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体育课中获得的知识技术技能的巩固,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身体素质的保持和提高,都离不开课外体育活动。

但是课外活动往往缺乏组织性,基本上是各班分散活动,经常只是少数人在进行活动,大部分学生是旁观者,场地不够的学校还存在着各班争场地和器材的现象,有时甚至发生冲突!而即使有教师进行组织,也只是被看作是体育课简单的延伸,其组织形式脱离不了体育课的影子,学生缺乏自主选择权,活动内容单一,形式机械,难以调动学生活动的激情。

因此一项调查结果表明90%的学生宁愿课外活动没有体育教师的指导,去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

二、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价值1.有利于终身体育观念的养成。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发展观是高中新课程标准设计理念之一。

班级体育活动是行政安排的被动活动,而体育俱乐部是学生参与组织的主动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并把这种习惯延伸到工作以后,实现学校体育向终生体育的过渡。

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不仅满足了自己的爱好,掌握了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组织活动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也保障了学生在毕业以后,可以继续坚持锻炼,并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地形成和加深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观念。

2.使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成为了可能。

《全民健康计划纲要》明确指出,全民健身的主体是青少年,也就是我国各级学校的在校学生。

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水平呈增长趋势。

体育俱乐部可行性研究报告

体育俱乐部可行性研究报告

体育俱乐部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体育俱乐部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组织形式,在各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欢迎。

它通过开展多种体育活动,提供各种健身培训和竞技比赛等服务,促进了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广大体育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和比赛的平台。

在大城市尤其是一些体育设备和场馆较为齐全的地区,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

二、项目意义体育俱乐部在社会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体育俱乐部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和服务,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健康、积极的娱乐方式。

其次,体育俱乐部可以为相关行业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体育用品、体育培训等。

最后,体育俱乐部活动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交流。

三、项目内容体育俱乐部主要面向广大体育爱好者,为他们提供各种体育活动和服务。

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健身训练、体育比赛、体育训练、体育培训、体育娱乐等。

四、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体育锻炼和健身的需求不断增加。

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的人群非常迫切地需要一个可以释放压力、锻炼身体的场所。

因此体育俱乐部的市场需求是非常大的。

2.市场竞争: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不少体育俱乐部,竞争较为激烈。

但是根据不同区域和市场定位的不同,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资源支持:一家成功的体育俱乐部需要有一定的场地和设施支持,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体育名师和教练支持,这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

4.政策环境:政策对于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至关重要,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相关政策和法规,以确保项目合法、合规。

五、营销策略1.产品定位: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我们可以在产品、价格、渠道、宣传等方面作出差异化的定位。

2.俱乐部宣传: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俱乐部的健身项目、活动安排、优惠政策等,并结合文化活动、俱乐部开放日等形式加强宣传。

3.会员服务:为会员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包括健身指导、优质设施、健身器材等,以留住现有会员,同时吸引更多新会员的加入。

初中体育活动“俱乐部形式”的实践探究

初中体育活动“俱乐部形式”的实践探究

初中体育活动“俱乐部形式”的实践探究【摘要】初中体育活动中采用俱乐部形式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本文旨在探究俱乐部形式在初中体育活动中的实践。

在文章的背景介绍了俱乐部形式的起源和概念,研究目的是分析其在初中体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意义在于探讨俱乐部形式对学生的影响。

正文部分分别从俱乐部形式的运用、影响、实施方式、管理和运作、评价和展望等方面展开讨论。

结论部分总结了俱乐部形式对初中体育活动的推动作用,评价了其效果和不足,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俱乐部形式在初中体育活动中的实践情况,为促进学生体育锻炼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活动、俱乐部形式、实践探究、影响、实施方式、管理、运作、评价、展望、推动作用、效果、不足、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体育活动“俱乐部形式”的实践探究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加深。

体育活动作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传统的初中体育活动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缺乏个性化的培养方式、活动内容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为了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许多初中学校开始尝试引入俱乐部形式进行体育活动。

俱乐部形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

本文将围绕初中体育活动中的俱乐部形式展开探讨,分析其在实践中的运用效果以及对学生的影响,探讨俱乐部形式的实施方式、管理和运作,进而评价俱乐部形式的优势和不足,并展望未来俱乐部形式在初中体育活动中的发展前景。

通过对俱乐部形式的实践探究,为初中体育活动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初中体育活动中采用俱乐部形式的实践效果和运作方式,以及分析俱乐部形式对学生的影响。

通过对俱乐部形式的实施方式、管理和运作情况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俱乐部形式在初中体育活动中的推广提供参考和借鉴。

初中体育活动“俱乐部形式”的实践探究

初中体育活动“俱乐部形式”的实践探究

初中体育活动“俱乐部形式”的实践探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体育锻炼,希望孩子们在课余时间能够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

而在学校中,一些老师也开始关注如何更好地推进学生体育锻炼。

在这种背景下,初中体育活动“俱乐部形式”的实践成为了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究。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初中体育俱乐部的形式、内容和实施效果。

一、俱乐部形式的初中体育活动俱乐部形式的初中体育活动,是指学校在规定的课余时间内,组织学生自愿参加的、以兴趣为导向的、关注个性化需求的体育活动。

这种活动形式通常由学校的体育老师或者其他专业教练来指导,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体育竞赛、身心健康教育、运动技能培训等。

俱乐部形式的初中体育活动通常以小班制的形式进行,每个俱乐部的学生人数不会太多,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和个性化指导。

二、俱乐部项目内容的设计在设计俱乐部项目内容时,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制定专项俱乐部,比如篮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等。

也可以设置一些综合性的俱乐部,比如健身俱乐部、体操俱乐部等。

俱乐部的活动内容也可以包括一些身心健康教育课程,比如心理辅导、饮食健康等。

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他们在体育锻炼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俱乐部形式的实施效果在实施俱乐部形式的初中体育活动中,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评价其效果。

首先是对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影响。

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活动更注重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因此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更愿意参与体育锻炼。

其次是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

俱乐部形式的活动通常是以小班教学为主,这样能够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

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通过团队合作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活动也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东莞中学对课外体育活动试行俱乐部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东莞中学对课外体育活动试行俱乐部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东莞中学对课外体育活动试行俱乐部模式的可行性研究东莞中学朱浩林摘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新课程改革在普通高中带来很大的冲击,尝试以俱乐部的模式开展体育教学,是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俱乐部模式就是根据学校育人为目标,结合学生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一两项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技能和方法为目标,发挥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以俱乐部模式组织教学和开展课外活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一种教育模式。

关键词:课外活动俱乐部模式可行性有效性1.前言为全面贯彻“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推动学校体育改革上一个台阶,在普通高中课外活动中尝试实施学校体育俱乐部制模式,旨在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区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东莞中学高一、二学生:共536人;2.2研究方法2.2.1 文献资料法:查阅各种相关资料,为课题提供背景依据和资料。

2.2.2 问卷调查法:对东莞中学高一、二级学生发放问卷536份,回收率100%。

2.2.3 个别访问法:对部分学生,教师进行了访谈,并对结果进行了归纳、分析。

2.2.4 观察法:结合俱乐部学生的表现和观察并进行交谈。

3.结合调查意问卷进行分析3.1 实施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具有多面性,既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健康第一”的思想已被越来越多人们所接受。

在课外活动中尝试实施学校体育俱乐部制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选择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普通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中期或晚期,身体的发育水平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同时,高中阶段仍然是一个塑造强健身体的重要时期,所以,在这个重要阶段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

从(表1)可以得出,随机访问的学生、教师对实施俱乐部的支持百分比分别为82.60%、90.90%,由此可见,赞成实施学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在学生中占的人数比例较大,说明开展俱乐部是符合学生对课外活动的需求;同时,也得到教师的普遍支持。

滨州学院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可行性调查分析

滨州学院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可行性调查分析

滨州学院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可行性调查分析滨州学院是一所综合性的高等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身体健康水平,学校开设了公共体育课。

为了更好地发展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学院打算引入俱乐部制。

本文将针对滨州学院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的教学可行性进行调查分析,包括教学需求、资源保障、学生参与度和学生评价等方面。

调查结果有助于学院制定合理的俱乐部制教学方案。

一、教学需求调查针对滨州学院学生的教学需求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的态度和期望。

调查结果可以反映学生对俱乐部制的认可度和参与意愿。

二、资源保障调查俱乐部制需要足够的场地、设备、教练和财政等支持。

通过调查学院的资源状况,包括场地分配、设备提供、教练安排和财政投入等方面,评估俱乐部制教学所需资源是否能够得到保障。

三、学生参与度调查通过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学生对于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的参与程度。

包括学生是否愿意参加俱乐部制、参与的活动种类和频率等方面,评估俱乐部制的实施可行性。

四、学生评价调查在俱乐部制实施期间或结束后,进行学生评价调查,了解学生对俱乐部制的评价。

包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对俱乐部制活动的满意度和对教学效果的评估等方面,从学生的角度评估俱乐部制的有效性。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调查结果,可以得出滨州学院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的可行性。

如果调查结果显示教学需求强烈、资源保障到位、学生参与度高且学生评价好,那么可以认为俱乐部制教学是可行的并推动其在学院内的推广和应用。

如果调查结果显示教学需求不强烈、资源保障不到位、学生参与度低且学生评价差,那么可以考虑调整俱乐部制教学方案或放弃俱乐部制教学。

河南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可行性研究

河南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可行性研究
2 1 0O7
体 育 世界 . 术 学
河南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可行性研究
任 春 生
摘 要 : 文 献 法借 鉴 大 学体 育俱 乐部 的 经验 , 合 闯 卷调 查的 分瘫 结 构 以 及 调 研 的 结 果 , 课 外 体 育 以 结 从 活动 俱 乐 部 以 形 式 的 价值 、 外 体 育 活动 课 俱乐部 形j 的可 行 性 因 素来 分 析0 索 河 南省 中学课 外 体 育 活 动 戈 探
俱 永部 彤 式确 可 行牲
关 键 词 : 外 体 育 活 动 : 乐模式开展体 育教学 , 是进一步推 动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 。俱乐部模 式就是根据学校 育人为 目标 。 结合 学生 的需 求 , 以培养学 生终身体 育意识 与能 力 ,使学生 掌握一两项长 期从事体 育锻炼 的技能 和方法 为 目 标 , 挥 学生对体 育的兴趣 与爱好 , 发 以俱 乐 部 模 式 组 织 教 学 和 开展课外活动 ,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的一种教育模式。 1建 立 中学课 外体 育活 动 俱 乐 部 的价 值 11 . 与全 民健身计划一致 , 是学生身心 发展 的需要 《 民健 康计 划纲 要 》 出 , 民健 身主体是青少 年 , 中 全 指 全 而 学生课 外体 育活动俱乐部是与全民健身计 划相 一致 … 。中学 生 正处于第 2次发 育高峰期 , 逐渐 认识到体 育重要性 , 对体 育活 动具有较强 的参与意识[] 但是 由于很多不 良因素造成 中学生 2。 对体 育学习兴趣 单一 , 体育综 合能力较弱。课外体 育活动俱乐 部顺应 了学生的身心 发展 , 学生 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方式 。 1 合 终 身体 育 发 展 的 需 要 2符 陶行 知 说 过 :“ 么 是 教 育 ? 简 单 一 句 话 就 是 养 成 习惯 ”。 什 《 民健身计划纲要 》 全 的贯彻实施 , 终身体育观念逐 渐普及 , 学 生在未来发展 中的运动 , 都取决于 习惯 的培 养。这些 习惯 的培 养不仅在体育课堂上 的重复练 习, 而更重要 的是在课外更 多时 间 的学 习、 训练 , 建立 中学课 外体育活 动俱乐部 符合 这方面 的 要求。 13延 伸体 育课 堂 , 服 学校 体 育 的不 足 . 克 于富有竞争性的项 目, 男性倾 向于对抗性 、 竞争性 的项 目, 性 女 则倾向于塑形健美 的体 育活动项 目;锻炼形式的选 择也有 明显 的年龄特征 , 年青教师注重身心 的愉悦和社会交往 的增进 , 中年 教 师注 重 同 子 女 的交 流 , 年 教 师则 注 重 街 坊 邻里 关系 的 和 谐 。 老 413南通航运 职业技术学 院教 师选择体育健 身活动的场 .. 所呈现就简 、 近 、 就 方便 的空间特征 , 少到经 营性体育场( 很 馆) 进行健身消费 ,除非是从 事对技术 或场地 要求较高 的健 身项 目: 有时间 、 没 家务繁忙 等是制约 南通市高校 教 师进 行健 身锻 炼 的主 要 因素 。

滨州学院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可行性调查分析

滨州学院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可行性调查分析

滨州学院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可行性调查分析一、引言滨州学院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是指通过组建各类体育俱乐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活动,以提高学生体质和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篇调查分析旨在探讨滨州学院开设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的可行性,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师生参与态度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滨州学院的学生对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持积极态度。

有89%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并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增加体育课的趣味性和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

约67%的学生认为体育俱乐部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体育特长,提高体质水平。

教师方面,83%的教师表示支持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并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2. 学生和教师需求调查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希望体育俱乐部活动能丰富多样,包括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项目。

他们希望能够有专业的教练指导,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他们也希望能够参加校际比赛和社团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方面,他们对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希望是可以在课堂之外锻炼学生的体能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领导才能。

与此教师也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培训机会,提高自己的指导水平。

3. 教育资源和场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滨州学院目前已有足够的教育资源来支持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

学校已配备了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等室内外运动场地。

学校也有一定数量的体育器材和设备,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求。

4. 管理机制和教师培训调查调查发现,滨州学院目前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管理机制,明确了学生和教师的权责。

教师参与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前需要接受一定的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也有相关的管理人员负责协调和组织体育俱乐部活动。

三、可行性分析1. 学生和教师支持度高:大部分学生和教师对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持支持态度,愿意积极参与和投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俱乐部”型课外体育活动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
环节,传统的以班级为组织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由于统的过死、活动内容单调,引不起学生的活动兴趣。

本文以文献法借鉴大学体育俱乐部的经验,结合本校开展体育俱乐部的情况,从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制的价值、理论依据、我校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制的开展情况来分析,探索如何在中学开展体育俱乐部。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活动模式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0127-02
一、问题的提出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体育课中获得的知识技术技能的巩固,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身体素质的保持和提高,都离不开课外体育活动。

但是课外活动往往缺乏组织性,基本上是各班分散活动,经常只是少数人在进行活动,大部分学生是旁观者,场地不够的学校还存在着各班争场地和器材的现象,有时甚至发生冲突!而即使有教师进行组织,也只是被看作是体育课简单的延伸,其组织形式脱离不了体育课的影子,学生缺乏自主选择权,活动内容单一,形式机械,难以调动学生活动的激情。

因此一项调查结果表明90%的学生宁愿课外活动没有体育教师的指导,去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

二、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价值
1.有利于终身体育观念的养成。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发展观是高中新课程标准设计理念之一。

班级体育活动是行政安排的被动活动,而体育俱乐部是学生参与组织的主动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并把这种习惯延伸到工作以后,实现学校体育向终生体育的过渡。

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不仅满足了自己的爱好,掌握了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组织活动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也保障了学生在毕业以后,可以继续坚持锻炼,并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地形成和加深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观念。

2.使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成为了可能。

《全民健康计划纲要》明确指出,全民健身的主体是青少年,也就是我国各级学校的在校学生。

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水平呈增长趋势。

反映速度、力量的素质指标有所提高,营养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但校园缺乏体育文化氛围,学生耐力素质、肺活量指标长期持续下降,肥胖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多,近视眼发病率居高不下,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高达75%以上。

此外,不少学生心理素质不高、抗挫折能力差,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学校体育仍处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

建立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弥补学生正常上课期间活动时间不足,使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成为了可能。

3.搭建了新的教育平台,促进了学生身心发展
(1)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移。

体育俱乐部是以学生为
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的力量组织起来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由学生自己确定。

使原先的“要我锻炼”变为了“我要锻炼”。

(2)角色的变化提高了学生的才干。

在体育俱乐部中,学生在活动、竞赛中担任了组织、服务、裁判等不同的角色,在角色的转移中增加了自我学习和自我锻炼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才干有很大的作用。

(3)团体环境的优化,产生了巨大的教育功能。

传统的班级体育锻炼以教学班为单位,这种按年龄和文化课水平为根据的班级划分并不是体育学习的最佳组织形式。

以专项为根据形成的团体打乱了班级和年级的界限,不同性别和专项水平组合的异质团体有利于互相影响、互相帮助。

体育俱乐部的建立从总体上优化了团体的内部环境,使团体功能产生良性循环。

4.是对减负的积极响应,减轻家长的精神负担。

学校一旦建立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就会使学生们课余时间有事可做且使他们身心等方面都得到良好地发展,家长们不需要在子女身上花太多时间,他们可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工作,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是对减负的积极响应,它减轻了家长的精神负担。

5.促进学校体育整体协调发展,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

建立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各种体育技能的训练,同时还有利培养”一技之长”。

在班、年级和学生各个层次上都有条件普遍建立各自的运动代表队,推动学校各种运动竞赛的广泛开展。

三、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制的理论依据
1.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2.隐性课程理论。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通过体育课(显性课程)学会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而且还将从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和所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隐性课程)中培养体育兴趣和能力,养成体育运动习惯。

3.其他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发展的借鉴。

日本学校体育俱乐部有两类:一类是必修俱乐部,由学校统一安排课表,要求学生从艺术科学教育中选择一项活动。

另一类是自由俱乐部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建立的,教师起帮助作用。

自由俱乐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组织能力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学校中的部分俱乐部是社会俱乐部的组成部分。

德国学校俱乐部与社会体育俱乐部的形式融为一体的,具有自由的成员资格,以运动专项作为一个俱乐部的组织基础。

欧美的校内外课余体育均以单项体育组织为基础。

目前我国高校组建体育俱乐部大致有三种形式:即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高校单项体育俱乐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

4.学生对课余体育活动有浓厚的兴趣。

体育运动所具有的趣味性、技艺性、对抗性及竞争结果的即时不确定性,很容易诱发学生
对其产生直接兴趣,而这种兴趣是引导学生投身锻炼的最佳“向导”。

学生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又会逐渐对体育的健身价值、健美价值、娱乐价值、教育价值等产生初步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培养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自控能力。

5.场地器材无须另行投资。

教育部于1996年6月10日下发了“关于假期、公休日学校体育场地向学生开放的通知”。

通知指出:“自1999年暑假始,各级各类学校在寒暑假和公休日期间,体育场地设施向学生开放。

”学校场地设施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可改变以往学生要玩无处玩、能玩不让玩、活动没场地的局面。

加之义务教育双高”普九”的要求,目前许多中学均有一片较宽的体育场地和一定量的体育器材,因此必要的物质条件得到了保证,无须在这方面投资了。

同时它的活动时间与体育课不相矛盾,反而提高了场地、器材的利用率,符合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的需要。

四、我校体育俱乐部的具体实施办法
1.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由学校主管领导,体育教研组讨论决定因地制宜分门别类,以各种小群体为基础建立各种运动项目的俱乐部,建立健全俱乐部的各项制度,指定有专长的教师担任俱乐部的指导工作。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女足、田径等俱乐部。

规定凡在校学生一律是俱乐部会员。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运动习惯和身体素质情况,选择俱乐部(每班限定人数),一个学期不得更改,每个学生需要拿到18个学时即1个学分。

3.每周一、三下午为初一学生俱乐部活动日;二、四下午为初二学生俱乐部活动日;周五下午为初三学生俱乐部活动日。

4.俱乐部设立负责人(每个俱乐部一人),负责保管器材和学生考勤,由指导教师负责指导俱乐部的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开展运动技术的学习,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并在学习运动技术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确定自我锻炼的目标,学会自我锻炼、自我监督、自我调控、自我保健以及自我评价能力。

5.俱乐部指导教师必须有系统的计划和进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记入学生体育成绩,每周情况纳入班级体育红旗考核
6.充分重视利用俱乐部中运动技术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的核心
作用,发挥他们的专长,将其他学生带动起来,鼓励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将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指导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王杰生,徐健.对建立假日体育兴趣小组可行性探讨[j].中国学校体育,2001.02.
(责任编辑刘凌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