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问题解决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中职数学教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中职学生普遍对学习数学没有什么兴趣,学习情绪不高,效率低下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使数学教学更有效率成为中职教师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对问题解决教学方法进行了简单探讨,并提出了运用问题解决教学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问题解决数学教学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3-9795(2013)01(b)-0104-01
现存的中职数学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多弊端,通常是老师一问的在课堂上面讲,学生只是一味的在下面听,按章做事。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他们究竟为什么要这么做、怎么来做、要达到什么目的以及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实际上并没有清醒的认识。

这种不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充其量只是使学生获得了一些表面的陈述性知识,学生在课堂学习后并没有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而这里要讨论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强调并能够落实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问题解决过程中来,从而确实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1 关于问题解决的理论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例如,中职数学学习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解决的过程。

数学学习中
的等式和不等式问题构成了问题解决的情境,而要证明结果,必须应用学到的数学方法进行一系列的求证、验证。

验证成功,问题得以解决。

问题解决包括四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2 通过问题创新激发学生兴趣
在中职数学的教学课堂上,不是所有问题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只有在对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产生困惑时才能产生创造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关键是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进入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

富有情趣和吸引力的教学问题,会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所以在设计教学时要努力创设适合学生发现、创造新知识的问题情境,重视知识的分化点、生长点和交叉点。

好的教学问题除了要包含三个要素,即未知事物(目的)、思维动机(如何达到)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觉察到问题),遵循二个原则,即最近发展区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外,还应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1)发散性或开放性:存在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2)实证性:以求证为主的方式证实或推翻假设,更好地体现数学学科特点,且最好与实际生活中的事情相关联。

(3)挑战性: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解决,避免简单再现。

(4)新颖性:能体现与中职数学教学有关的新内容,新方法或新思想的问题。

(5)关联性: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相联系。

因此,在中职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
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深刻性,提升他们感悟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计问题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置身一个实际的情境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从该问题中学到了科学调查的方法,可以说对学生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提高。

3 通过提出问题提升探究能力
“提出问题,实施探究”是数学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关键。

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问题信息的组织、加工,便能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这时老师应应势利导,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讨论交流等方式,验证问题的正确性。

在此过程中,老师应该适时地将问题分解,设计成若干个梯进式的小问题,为学生解决问题巧设铺垫,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启发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发展他们的智力,提升他们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函数章节的过程中,首先提出函数概念这个问题,然后提出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然同学们用函数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最后由同学们自己应用函数来解决问题。

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让学生热情高涨,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迁移能力和综合能力:甚至把思维活动延伸到课后,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空间去寻觅去探究,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而且拓展和巩固了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了他们的思维活动,提升了他们的能力。

4 问题解决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根据问题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应是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

这一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产生问题情境、分析问题情境、解决问题的一般模式,其操作程序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因材施教。

问题的提出即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又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即“很想弄懂但还无法弄懂、很想说清但还无法说清”的心理状态。

把学生原有的认知现实化,而且在新情境中运用它们。

(2)形成新的概念和新的操作方式。

这是本模式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形成意识。

(3)形成技能和技巧。

主要是通过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应用所学的新知识。

5 结语
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数学计算、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而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际操作的训练,致使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强,创造能力较弱。

学生往往不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了解不多。

学生机械地模拟一些常见数学问题解法的能力较强,而当面临一种新的问题时却办法不多,对于诸如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猜想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了解不够。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解决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
式,为克服上述问题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应当看到,在解决来自实际和数学内部的数学问题中,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是基本相同的。

不仅如此,这种过程和方法与解决一般的、其他学科中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有很多共同之处。

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可以迁移到其他学科的问题解决过程中。

因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可以较快地教给学生一般的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的来说,在中职数学教学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用不同的问题解决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戴再平.中学数学问题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奚定华.数学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于琛.数学问题的解决[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