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兴东治疗胃脘痛的经验

合集下载

胃脘痛的临床心得.

胃脘痛的临床心得.

胃脘痛的临床心得.云鹤胃痛是由于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导致的以上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证。

总结起来,一是胃络阻滞,不通则痛,一是胃失所养,不荣则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

本病在脾胃肠病证中最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中药治疗效果颇佳。

古书中对胃脘痛的描述,多称之心中疼,心痛. 民间也有称心气痛。

病因病机:胃痛的病因主要为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遂,脾胃虚弱等。

此外,若气滞日久,血行瘀滞,或久痛人络,胃络受阻,或胃出血后,离经之血未除,以致瘀血内停,胃络阻滞不通,均可引起瘀血胃痛。

《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早已有关于这种病机的论述:“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

”若脾阳不足,失于健运,湿邪内生,聚湿成痰成饮,蓄留胃脘,又可致痰饮胃痛。

本病病因,初则多由外邪、饮食、情志不遂所致,病因多单一,病机也单纯,常见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脾胃湿热等证候,表现为实证;久则常见由实转虚,如寒邪日久损伤脾阳,热邪日久耗伤胃阴,多见脾胃虚寒、胃阴不足等证候,则属虚证。

因实致虚,或因虚致实,皆可形成虚实并见证,如胃热兼有阴虚,脾胃阳虚兼见内寒,以及兼夹瘀、食、气滞、痰饮等。

本病的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也与胆肾有关。

基本病机为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

我觉得临床遇到的病人,因为多数病程较长,并屡经医治。

寒热虚实错杂者居多。

审明病因,了解病机,抓住重点。

逐个击破,是治疗的要点。

在治疗胃脘痛,不能面面俱到。

杂药妄投。

否则不能收到很好疗效。

临床症状:胃痛的部位在上腹部胃脘处,俗称心窝部。

其疼痛的性质表现为胀痛、隐痛、刺痛、灼痛、闷痛、绞痛等,常因病因病机的不同而异,其中尤以胀痛、隐痛、刺痛常见。

可有压痛,按之其痛或增或减,但无反跳痛。

其痛有呈持续性者,也有时作时止者。

其痛常因寒暖失宜,饮食失节,情志不舒,劳累等诱因而发作或加重。

本病证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症状。

牛兴东教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验方解析

牛兴东教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验方解析

牛兴东教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验方解析作者:任国华牛兴东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第32期【关键词】牛兴东教授;良性前列腺增生;验方解析【中图分类号】R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2..02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属于中医学“癃闭”的范畴。

是中老年男性的多发病和慢性病,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前列腺增生症40岁以前发病率很低,50岁后发病率占40%,80岁以后发病率接近90%,到90岁时若进行前列腺组织学检查,发现几乎100%前列腺增生[1]。

《内经》不但首次记录了“癃闭”的病名,并且较为详细地提出了鉴别诊断、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

《素问·宣明五气篇》谓:“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灵枢·本输》:“三焦者,……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

”《素问·五常政大论》:“其病癃闭,邪伤肾也。

”《灵枢·五味》言“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

《素问·奇病论》曰:“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

”《素问·热病篇》曰:癃,取之阴跷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

”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说“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阐述了本病肾虚邪实的基本病机。

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小便不通》中将本病分为气虚、血虚、有痰、风闭、实热类型,并列出了相应方剂。

明代张景岳认为“或以败精,或以槁血,阻塞水道而不通”是本病的病因。

清代李用粹十分重视宣肺在治疗本病中的应用,认为“肺气不能宣布者居多,宜清金降气为主”的病机。

牛兴东老师认为本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 年过半百,肾中精气日渐亏虚,肾之阴阳不足,推动无力,气化无权,而致痰浊、瘀血阻络,久而则浊瘀凝结,阻于下焦。

受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情绪刺激、外邪侵袭等外因影响而发病。

中医治疗胃脘痛

中医治疗胃脘痛

中医治疗胃脘痛胃脘痛即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的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因此,常有人称心疼、心口窝疼。

其发作多与饮食、情绪、酗酒及季节变化等密切相关,是临床常见病症。

胃脘痛既是中医病名又是临床症状表现,如急慢性胃炎、溃疡病、胃神经症等表现有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时均可按祖国医学之“胃脘痛”进行相应的辨证施治及遣方用药。

常可伴见其他症状,如烧心、胸骨后热感、反酸、口中酸腐、口疮、腹胀、进食后堵塞感、食欲减退或欲进食但食后胃脘部不适、或腹中冷喜温敷,也可伴有大便的异常,或便秘或腹泻等。

一治疗方法1.肝气犯胃证主证:胃脘胀痛,胀甚于痛,或以胀为主,引及两胁、胸背、腹部,痛无定形,时作时止,攻窜移动,每因情绪变化诱发或加剧。

胸闷、叹息、嗳气,或有返酸、嘈杂、心烦易怒,口干口苦。

舌苔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方药:四逆散合香苏散加减。

柴胡10g,枳壳10g,白芍10~15g,川芎10克,香附10g,青陈皮各6g,苏梗10g,生甘草3~6g。

加减:引及脐腹作痛者,加乌药、木香;引及两胁者,加郁金、佛手;引及胸背者,加瓜蒌、薤白;有痰滞、食积者,加半夏、神曲;兼火郁口苦吞酸、嘈杂不舒,舌红者,加姜汁炒山栀、黄连;兼寒湿呕吐清稀者,加吴萸、干姜、姜半夏;疼痛较剧者,加延胡索、川楝子。

2.肝胃郁热证主证:胃脘灼热,疼痛急迫,泛酸嘈杂,呕吐酸苦,心烦易怒,口干舌燥,大便秘结,小便黄。

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肝利胆,和胃止痛。

方药:大柴胡汤合左金丸加减。

柴胡10g,黄芩9g,黄连6g,炒山栀6~10g,吴萸2~3g,丹皮10g,白芍10~15g,金钱草15g,连翘10g,枳实9g,生大黄6g。

加减:痰热互结者,表现为脘痞阻塞,喜长吸气,局部按之疼痛,不按不痛,可伴见呕吐、食欲不振,知饥但不欲食,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或滑,脉弦滑者加法半夏,全瓜蒌;泛酸嘈杂、口黏口苦者,加乌贼骨、蒲公英;胸脘痞胀疼痛,时引两胁,加木香、郁金。

胃脘痛辨治心得

胃脘痛辨治心得

胃脘痛辨治心得
魏昌伟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2(014)001
【摘要】@@ 胃脘痛系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而言,脘者即上腹部近心窝处上下左右是也.盖贲门为上脘,幽门为下脘,上下脘之间为中脘,此三脘部通称为胃脘.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当胃脘充盈之时其3/4位于左季肋下,而1/4位于上腹部及偏右肋下.若以内脏投影在体表相应位置而言,则其范围更大.故前人根据病因病位不同,而立"九种心痛"之说,泛指上腹痛症,其实皆指痛在胃脘之部位而言.但<内经>之真心痛、厥心痛乃仲景所云之胸痹心痛,与胃脘痛绝非一症.
【总页数】1页(P207)
【作者】魏昌伟
【作者单位】741612,甘肃秦安县魏店中心卫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胃脘痛辨治心得
2.苗发启辨治胃脘痛经验
3.胃脘痛辨治心得
4.刘持年辨治胃脘痛验案3则
5.江医家龚廷贤辨治胃脘痛特色探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脘痛的临证治疗经验

胃脘痛的临证治疗经验

胃脘痛的临证治疗经验胃脘痛是临床上常见而难治的病证。

前贤均以行气下泄为治疗大法。

《医学真传•心腹痛》曰:“所痛之部,有气血阴阳之不同,若既以行气消导为治,漫云通者不痛,夫通者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

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用权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

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

”笔者治胃脘痛,多以通降和胃为主临证用药,配伍灵活,收效颇佳。

现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 柴胡郁金配玄胡川芎调气和血柴胡能条达肝气而疏肝解郁,郁金能疏肝行气以解郁,并能活血祛瘀以上痛。

玄胡既能活血又能行气,以治胃脘当心痛见长。

川芎既能活血又能行气开郁而止痛,为血中之气药。

实具通达气血之功效。

四药配伍共奏疏肝解郁,和血上痛,用治胃脘痛以气郁血滞证。

2 丹参泽兰配佛手檀香活血行气丹参能行血脉,功擅活血祛瘀,对血热瘀滞者较为相宜。

泽兰辛散温通,不寒不燥,性较温和,行而不峻,能行肝气经脉,具有祛瘀散结而不伤正气的特点。

佛手气清香而烈,性温和而不峻,既能疏肝理脾胃气滞,又可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檀香性温祛寒,辛散行气,芳香醒脾,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宽胸利膈。

用治胃痛之血瘀络阻证。

3 法夏陈皮配赭石旋复花和胃降逆半夏既能燥湿以化痰,又能降逆以和胃,陈皮芳香性温,能行能降,具有理气运脾,调中快膈之功。

赫石《医学衷中参西录》谓:“能生血兼能凉血,其质重坠,又善镇逆气,降痰涎,止呕吐,通燥结,用之得当,能建奇效。

”旋复花消痰行水,降逆止呕,共奏温胃降逆,散寒止痛,燥湿消痞。

用治寒邪伤胃证。

王女,32岁,胃脘痛已3天。

症见疼痛暴作,畏寒喜暖,得温则减,恶心呕吐,口渴喜热饮,苔白脉弦紧。

证属寒邪伤胃。

药用法夏、赫石各20g,陈皮、旋复花、苏梗、高良姜各15g,干姜、吴茱萸各10g,甘草5g。

服2剂后疼痛缓解,呕吐已止,饮食渐进,加竹茹、生姜各10g,再服2剂调理而愈。

4 葛根天花粉配枳实木香清胃散结葛根能升发清阳,鼓午脾胃清阳之气上行,又能生津止渴。

牛兴东教授应用心胃同治法治疗脾胃病经验

牛兴东教授应用心胃同治法治疗脾胃病经验

牛兴东教授应用心胃同治法治疗脾胃病经验摘要]牛兴东教授在多年临床工作中总结经验,发现诸多脾胃疾病同时伴发心系病症,通过文献挖掘及临床观察,发现心与脾胃在位置、经络循行、五行归属、生理功能等方面密切相关,具有共同的致病基础,因此提出“心胃同治”,在临床诊疗中重视心胃同治理论且收效明显。

[关键词]心胃同治;老中医经验总结;牛兴东项目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经验继承项目(CZ000207)牛兴东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是首批内蒙古自治区名中医,在脾胃疾病治疗方面造诣颇深。

何为“心胃同病”?在《灵枢.厥病》有谓:“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这是对“心胃同病”较早的认识及典型症状的描述。

“心胃同病”是指心病以及胃病反映在胃脘部位的同种症状。

疼痛是个复杂的神经病理现象,可在多种疾病中发生。

因疼痛的发生是主观感受,因此其部位很难界定,故在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

牛老师在近50年的临证中,发现诸多脾胃疾病同时伴发心系病症,临床诊治常以心胃同治收效良多。

笔者有幸跟师牛兴东教授,受益匪浅,现总结牛老师应用心胃同治法治疗脾胃病经验,以飨同道。

1 心胃同治理论探析1.1 位置毗近心与脾胃生理解剖位置邻近,常互相影响。

心居膈上,为君主之官,胃居膈下,为水谷之海,二者仅一膜之膈,如郑寿全在《医法圆通》中指出“心居膈膜之上,下一寸即胃口,胃口离心不远”。

沈金鏊在《杂病源流犀烛》指出:“脾也者,心君储精待用之府也……为胃行精液,故其位即在广明之下,与心紧切相承”。

1.2 经络相系心、脾、胃经络相系,经气联通而互为影响。

《灵枢·经脉第十》曰:“脾足太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灵枢·经别第十一》指出:“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

脾脉、胃脉的别支皆通于心,为脾胃与心发生联系提供路径。

就脉络的体表分布而言,两者的经络都通过咽喉部、心前区等部位,此又为脾胃与心共同为病提供基础。

牛兴东主任医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

牛兴东主任医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

牛兴东主任医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
郭增元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4(033)025
【摘要】牛兴东主任医师是第四、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年,拥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尤擅长脾胃及心脑疾病的治疗。

本人随老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就老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对反流性食管炎中医病名的认识反流性食管炎是多种因素作用导致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典型和常见的症状为烧心和反流,其他少见或不典型的相关症状有上腹痛、胸痛、嗳气、腹胀、上腹不适、咽部异物感、咽痛、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郭增元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01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
【相关文献】
1.牛兴东主任医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经验
2.牛兴东教授“调气化水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经验
3.牛兴东基于"肝胃同治"治疗脾胃病经验
4.牛兴东扶正化积法治疗胃息肉经验
5.牛兴东治疗大肠息肉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牛兴东中药治疗急性腹泻经验总结

牛兴东中药治疗急性腹泻经验总结
2 1 年第 1 期 00 3
7 1
牛 兴 东 中药治 疗 急 性 腹 泻经 验 总结
苏 和
关键 词 : 牛兴 东; 急性腹 泻 ; 中药治 疗 ; 中 医经验 总 结 老
中图 分类 号 : 2 9 文献 标识 码 : R 4 A 文章 编号 :0 6 0 7 (0 0 1 — 0 1 0 10 - 9 9 2 1 ) 3 0 7 — 1
三仁 汤 临床 应 用 举偶
叶永 华 ’
关键 词 : 三仁 汤 ; 临床 应 用 中图分 类 号 : 2 95 文 献标 识码 : R 8. B
文 章编 号 :0 6 0 7 ( 0 0)3 0 7 — 2 10— 99 2 1 1— 0 10
三仁 汤 出 自《 病 条辨 》 温 是吴 鞠 通治 疗 时 令 温病 兼 湿 的主 要 3 ( 服 ) g冲 藿香 、 香薷 各 6 , 夏 、 石 、 花 、 连 各 9 , 剂 水 煎 g半 滑 二 黄 g3 方剂 , 者 在 多年 的临 床 实 践 中 , 以此 方 治 疗 内科 疾 病 屡 次 获 取 汁频 频 服 之 , 药 3剂 后 体 温 正 常 , 以 此方 载 , 医对 症 治 笔 曾 服 后 西 良效 , 摘 录数 例 验案 于 后 。 现 疗 ,0日后 治 愈 出 院。 1
牛兴 东 教 授从 事 中 医 临床 工 作 4 年 ,临 证经 验 丰 富 , 0余 在 湿 , 毒 。 药 : 根芩 连 汤加 。 根 2 g炙 甘 草 、 芩 9 、 解 方 葛 葛 4、 黄 g
运 用 中医 药治 疗 消化 系 统 疾病 方 面 尤 为擅 长 。牛老 师 应 用 中 医 黄 连 9 。加 水 煎 煮 , 汁 , 3 服 。 g 取 分 次 药 治疗 急 性腹 泻 经验 丰 富 ,总结 整 理 了北 方 地 区常 见 急 性腹 泻 取 其 解 表 清里 , 清 止泻 的作 用 。葛 根 解 肌 清 热 , 用 且 能 升 煨

浅谈脾胃病(胃脘痛)的治疗

浅谈脾胃病(胃脘痛)的治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治疗脾胃病(胃脘痛)的十一法分析
1.1 健脾和胃。对于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失常,症见胃脘隐痛 或饱胀,不思饮食,乏力,大便溏,舌淡苔白者,常用香砂六 君子汤(木香、砂仁、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 姜半夏、生姜、大枣)。腹胀较重者也可用香砂养胃丸或加枳 术丸。 1.2 消食和胃。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或偏食,损伤脾胃,胃 失和降, 而症见胃脘胀痛, 呕吐酸腐, 大便或溏而臭秽, 或便干, 或有不消化之食物残渣, 舌红苔厚, 保和丸主之 (六神曲、 焦山楂、 炒麦芽、陈皮、姜半夏、云苓、炒莱菔子、连翘),以消食导滞, 和胃开胃 [1]。 1.3 疏肝和胃。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症见胃脘胁 肋胀痛或窜痛, 善太息, 舌红苔白或黄, 柴胡疏肝散主之 (柴胡、 陈皮、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炙甘草)。此类患者多有情 绪异常,以女性居多,治疗时要注意睡眠和月经是否正常! 1.4 清胃和胃。胃脘隐痛,或有烧心反酸,幽门螺旋杆菌阳性, 伴心烦,舌红苔黄者,自拟“清胃和胃汤”主之(黄连、姜半夏、 公英、龙胆草、党参、炒苍术、香橼、五灵脂、木香、海螵蛸、
参考文献
[1] 邹冰爽 . 口内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安氏Ⅲ类错 (牙合) 的临床研究 [J].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2, 19(4) :189-194. [2] 张贺佳, 孙晓菊, 张辉等 . 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骨性Ⅲ类错 (牙合) 畸形的临床研究 [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5, 26(2) :109111. [3] 方欣, 冯贻苗 . 支架式前方牵引器矫治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 (牙 合) 的临床应用 [J]. 浙江临床医学, 2015, 17(1) :82-83. [4] 郑巍, 王石 . 压膜式前方牵引器的临床应用 [J]. 口腔医学, 2012, 32 (1) :22-24.

牛兴东辨证论治返流性食管炎经验

牛兴东辨证论治返流性食管炎经验
加川楝 子 , 醋郁 金 ; 反酸 明显 者 加乌 贼骨 、 贝 、 大 白及 研末 饭前 卧 主升 , 胃气 主 降来 维持 正 常 的 生理 功 能 , 成 纳 、 、 、 完 化 运 布新 陈
位 冲服 , 便干 燥者 加 黄芩 、 黄 。牛老 师强 调对 火 、 的辨 证 , 代谢 。当饮 食 不 节 ( )寒 温 不适 或 过 食 辛 辣烟 酒 时则 损 伤 脾 大 大 气 洁 、 同 时要重视 以胃镜 的望 诊 , 用好 护膜 药 即乌 贼骨 、 贝 、 大 自及 、 三 胃 , 致脾 胃升 降失 司 , 气不 升 , 而 脾 胃气 不 降 , 出现 了反 流 物损 伤
为泛酸、 嗳气 、 心 、 杂 的病 理机 制为 肝 胃不 和 , 郁 化热 为 管镜 提示 : 管 黏膜 内镜 下正 常 。浅表 性 胃炎 ( 度 )H 烧 嘈 肝 食 轻 , P阴性 。 酸, 胃气 上 逆 , 于咽 喉 胸膈 , 阻 而生 诸 证 , 宜 疏肝 理 气 、 胃降 3 脾虚 气滞 型 治 和 逆, 主方 以柴胡 疏 肝散 合旋 复 代赫汤 , 金 丸加 减 。若胸 胁 痛甚 左 牛 老 师认 为 , 居 中焦 , 旋 四周 , 升降 之枢 纽 , 过 脾气 脾 斡 足 通
七粉 的服用 和服 法 。
食 管 的 临 床证 候 , 现 为 烧 心 、 酸 、 表 反 嗳气 、 胃脘 胀 满 、 痛 、 隐 纳 差 、 溏、 便 乏力 、 苔 薄 白或 腻舌 质 淡有 齿痕 脉沉 细 , 法 为健 脾 舌 治
反 流性食 管炎 ( E 是 指 胃或肠 内容 物反 流入 食 管 , 长期 、 酸为 主左 以疏 肝清 热 ,主 方选 用 左金 丸合 化 肝 煎旋 复代 赫 汤加 R) 经
反复 的刺激 而引起食 管与 食管外损 害 的综合 征 。缶 I床表 现以 胃脘 减 , 黄 连 苦寒 降 泄 , 折 其 肝 火 上炎 之 势 , 佐吴 萸 辛 通 降逆 f 用 直 少 部灼 热 、 泛酸 、 骨后 烧灼样 疼 痛 为主 , 有 暖气 、 间平 卧 时 开郁 结 。 胸 或伴 夜 配化 肝 煎旋 复 代赫 汤 清肝 泄 热 , 胃降逆 , 乌贼 骨 、 和 再用 呛咳、 咽部不适 等症状 。 多数患 者可 与 胃炎 或十 二指肠球 炎 、 十二 大贝 、 白及 制酸 护膜 。对 肝 郁 胃热 型用 之 可获 良效 。 指肠 溃疡 等病并 存 。若 反流 长期 存在 食 管最 终 将形 成 瘢痕 和狭 病 例 2徐 某某 , ,4 ,0 7 1 月 2 、 女 3 岁 20 年 O 2日初 诊 。 窄 , 可导致 Br t食管 、 癌等严 重并 发症 , 可 归属 中 甚至 ae rt 食管 本病 主诉 : 心反 酸 1 伴有 胸脘 灼 痛 。 院查 胃镜 提示 为 反流 烧 年 本 医的 “ 酸 、 吞 嘈杂 ”“ 嗝”“ 、噎 、胃脘 痛” “ 痹 ” 、胸 等范畴 。中华 中医药 性 食 管炎 I , 表性 胃炎 伴 糜烂 , P 一 。食 管 内镜 见下 段 黏 级 浅 H () 学会脾 胃病 分会 副主任 委员 , 4批全 国老 中 医药 专家 学术经 验 膜 成 条索 状充 血 、 肿 。胃体 及 胃窦 黏膜 散在 出血 。就诊 时每 天 第 水 继承指 导老 师 , 内蒙 古 自治 区名 中医 , 内蒙古 中蒙 医 医 院牛兴 东 上 午烧 心 、 酸 、 反 胸脘 灼 痛 , 口干 口苦欲 饮水 , 食一 般 大便 偏 干 纳 主任 医师从 事脾 胃病 4 余 年 ,治 疗 R O E积 累了丰富 的临床经 验 , 2 3日 1 , ~ 次 小便 偏 黄 , 寐可 。 苔 薄黄舌 质偏 红 脉滑 , 证属 肝 舌 辨 取 得满 意疗 效 , 笔者 有 幸随 师学 习 , 受益 匪 浅 , 总结 如下 。 现 郁 胃热 、 胃失 和降 。 法疏 肝 和 胃 , 热 降逆 。 方 : 紫胡 1g 治 清 处 醋 2、

浅谈胃脘痛治疗八法

浅谈胃脘痛治疗八法

浅谈胃脘痛治疗八法
杨祥刚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1(017)008
【摘要】@@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病,其致病原因也比较多(如七情所伤、饮食不当、饥饱失常、过食生冷,以及感受外邪和人体本身脏腑功能失调等).以下兹将笔者在临床治疗多例的经验体会,归纳为胃脘痛论治八法.rn1消导和胃法rn症见胃脘胀闷疼痛,嗳腐吞酸,不思饮食,苔腻脉滑.治宜消导化滞,理气和胃.保和丸加味:焦元曲、焦山楂、莱菔子各1 2g,佛手6g,沉香10g,炒麦芽30g.若兼外感寒邪加紫苏叶、制香附、枳实各10g,川朴6g;伤于肉食者加鸡内金10g,重用焦山楂;伤于米面食积,重用焦麦芽、焦元曲;吃鱼鳝而致病者再加苏叶10g.以上使有形食滞消除,胃腑气降而痛自止.【总页数】1页(P43)
【作者】杨祥刚
【作者单位】重庆南川市卫生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
【相关文献】
1.浅谈仲景治疗黄疸八法 [J], 徐毅君;朱凤琴;牟慧琴
2.浅谈咳喘证治疗八法 [J], 王秀英;刘宪峰
3.浅谈王肯堂脑系病治疗八法 [J], 孙伯青
4.邱明义运用《伤寒论》八法治疗胃脘痛经验 [J], 马莹;陶春晖
5.仿叶天士“胃脘痛辨治八法”治疗慢性胃炎65例 [J], 陈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胃脘痛辨证论治十六法

浅谈胃脘痛辨证论治十六法

浅谈胃脘痛辨证论治十六法
陈良金
【期刊名称】《中华中医药学刊》
【年(卷),期】1993(0)3
【摘要】胃脘痛是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证的一类疾病,常见于消化性溃疡、急曼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现各其常见辨治方法归纳为十六法。

一、理气和胃法适用于胃气阻滞之证。

胃气以通降下行为顺,胃气阻滞、升降失常,则证见胃脘胀满疼痛、不思饮食、食则胀甚、嗳气、矢气频作、苔白腻、脉沉有力。

其代表方为木香顺气丸加减,常用药物如木香、陈皮、枳壳、砂仁、苏梗、炒莱菔子、厚朴、乌药等。

二、散寒暖胃法适用于寒邪犯胃、寒凝气滞之正。

证见胃脘冷痛、喜温喜暖、痛势较剧,伴呕吐清水、全身畏寒、手足发凉、舌苔白润、脉象沉迟而紧。

其代表方为厚朴温中汤、良附丸加减,药用厚朴、草豆蔻、陈皮、決苓、高良姜、苏梗、香附、半夏、
【总页数】2页(P37-38)
【关键词】胃脘痛/中医药疗法;理气;和胃;祛寒
【作者】陈良金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医学专科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浅谈胃脘痛辨治十六法 [J], 陈良金
2.浅谈胃脘痛辨证论治 [J], 严佩璋
3.从肝胃关系浅谈胃脘痛的辨证论治 [J], 隋雨言; 张庆祥
4.治胃六法在胃脘痛中的临证运用 [J], 高翔
5.浅谈胃脘痛的辨证论治 [J], 梅和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牛兴东辨证论治返流性食管炎经验

牛兴东辨证论治返流性食管炎经验

万方数据
2010年第2l期
滞血瘀,故治法宜活血祛瘀,疏肝理气.代表方为血府逐瘀汤加 减。 病例4、患者孙某某,男,59岁,2008年10月30日初诊。 主诉:胃脘烧心,反酸,嗳气30年。加重2年。伴有胸痛,咽 部不适。口干欲饮水,饮食尚可,二便正常。舌苔薄黄白舌质胖 黯,脉沉弦。曾服用奥美拉唑2年而不愈。2008年7月24口某三 甲医院胃镜检查提示:REII级,出血糜烂性全胃炎HP阴性。食管 内镜提示食管中下段黏膜见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非全周性融 合。辨证属气滞血瘀,胃失和降,治法理气活血,和胃降逆。处方: 醋柴胡lOs、炒枳壳159、沉香2包(冲)(颗粒剂)、旋覆花159 (另)、代赭石309(先)、姜半夏159、赤芍159、三七粉69(冲)、白及 159、大贝69(冲)、黄连129、党参159、生甘草69、丹参159,水煎服 每日1剂,随症加减,连服8周诸症基本消除,于2009年1月30 日复查胃镜食管镜提示:CSG食管黏膜内镜下正常,HP阴性。 5气郁痰热证 牛老师认为肝郁气滞,湿热从生,蕴结成痰,痰气痞阻胸隔, 成为气郁痰热证。正如《四明心法・吞酸》所云:“凡为吞酸尽属 木,曲直作酸也。河间主热,东垣主寒,毕竟东垣是言其因,河间 言其化也。盖寒则阳气不舒,气不舒则郁而为热,热则酸也;然也 有不因寒而酸者,尽是本气郁甚,薰蒸湿土而成也,或吞或吐也。 又有饮食太过,胃脘膜塞,脾气不运而酸者。是佛郁之极,湿热蒸 变,如酒缸太热甚则有酸也。”指出了本病的病理属性,病变机理 和病变脏腑。 病例5、患者王某某,女,50岁,2010年1月5日初诊。 主诉:胃脘胀满,嗳气,反酸6个月。伴有咽部及胸骨后不
・包头市青山区呼七社区卫生服务站(014030)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014030) 20lO年9月29日收稿

胃脘痛中西医治疗最佳经验369方

胃脘痛中西医治疗最佳经验369方
胃脘痛的治疗应以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为主,药物为辅。
及时就医
如胃脘痛持续加重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胃脘痛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 官能症等。
胃脘痛的分类
胃脘痛的中医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机的不同,胃脘痛可分为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瘀血停 滞、脾胃虚寒、胃阴不足等证型。
胃脘痛的西医分类
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病因,胃脘痛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大类。器质性病变包括 胃炎、胃溃疡、胃癌等,而功能性病变则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等 。
胃脘痛中西医治疗最佳经验 369方
2023-11-04
目录
• 胃脘痛的一般概述 • 中医治疗胃脘痛的最佳经验 • 西医治疗胃脘痛的最佳经验 • 胃脘痛的预防与保健
01
胃脘痛的一般概述
胃脘痛的定义
胃脘痛定义
胃脘痛是指发生在上腹部、剑突下、胸骨下段胃脘部的疼痛,是临床常见的 一种症状。
胃脘痛对应的西医疾病
抗酸药
如氢氧化铝、碳酸钙等,可以中和 胃酸,缓解疼痛。
抑酸药
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 ,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 胃黏膜的刺激。
胃黏膜保护剂
如硫糖铝、米索前列醇等,可以保 护胃黏膜,减少胃酸和消化酶对胃 黏膜的损伤。
抗感染药
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可以消 除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和治疗胃 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
胃脘痛的症状与体征
胃脘痛的症状
胃脘痛的症状多样,包括疼痛、胀满、嗳气、恶心、呕吐、 泛酸等。疼痛可呈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性质可表现为隐痛 、胀痛、刺痛、灼痛等。
胃脘痛的体征
胃脘痛的体征主要包括剑突下轻压不适、腹部胀满、食欲不 振等。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还可能出现体重减轻、贫血等全 身症状。

牛兴东治疗肝胆疑难病经验

牛兴东治疗肝胆疑难病经验
( P 8.gL 白 蛋 白 ( L ) 1 gL, 蛋 白 4 .gL 白 蛋 白, 生存 , T )67/ , A B 4. / 球 4 53 / , 注重 延 长 生存 期 和提 高 生 活 质量 。但 因患 者经 济 条 件 差 ,
球 蛋 白 ( / 09 , 白 蛋 白 百 分 比 4 ., A G).1 67 B球 蛋 白 百 分 比 不能 坚 持 按 疗 程 服 药 , 服 药 20天 , 一 疗 程 间断 时 间 过 长 , 仅 0 每
0 g每次 5 , . , 3 粒 日服 4次 , 酒 为 引 )0 日为 1 程 , 断 性 地 黄 4 疗 间
患 者 : 某 某 , ,2 , 民 , 魏 男 5岁 农 内蒙 古 乌 兰察 布 市 。 诊 时 服用 5 疗 程 。 初 个 随访 1 月 , 情 稳 定 , 床 疗效 满 意 。 力 、 5个 病 临 乏 消 间 :08年 3 2 20 月 81 3。主诉 : 力 、 瘦 半 年 。现 病 史 : 乏 消 患者 因 瘦 均 有 好 转 ,饮 食 二便 睡 眠正 常 。直 到 2 0 09年 6 2 1 查 月 4 1复 5 肝 O lc 并 患慢 性 乙 型 肝 炎 长 期 未 得 到 治 愈 , 直 处 于 表 面 抗 原 、 抗 原 、 C 一 e T时 , 左 叶 肿 瘤增 大 为 lx Om, 有腹 膜 后 淋 巴结 转 移 。 核心 抗 体 ( BA BA 、 B A )阳 性 状 态 ( 动 期 或 潜 延 H s gH e g H c b 活 期 ) 自觉 乏 力 、 瘦 , 胀 , 。 消 腹 口干 口苦 口咸 , 水 不 多 , 食 一 饮 饮
5m, 晒 再 如 次 另 年 , 长 治疗 消化 系 统 疑难 重 症 , 验丰 富 , 效显 著 。 擅 经 疗 现将 跟 师 加 米 醋 20 l浓 煎 , 干 , 加 醋 熬 , 此 3 晒 干 , 用 麝 香 诊治 肝胆 疑难 病 经验 介 绍 如下 。

胃脘痛辨治心得

胃脘痛辨治心得

热 , 以疏肝和 胃 , 治 清泄湿热。拟方 : 胡 柴
1 g 白芍 1 g 枳壳 1g 郁 金 1g 大 黄 5, 5, 5, 5, 1 g 后 入 ) 芒 硝 1g 后 冲 ) 甘草 lg 5( , 5( , O。 水煎服 , 药 1 服 剂泄下 3次 , 痛大减 , 疼 日 夜进 2剂 , 痛再 减 , 日原方 去芒 硝服 1 翌 剂 , 痛消失 , 饥 而不 敢饮 食 。续 服 2 疼 但 剂去大黄 , 诸症 消失 , 随访 半年未再复发 。 Βιβλιοθήκη 究颇多 , 效果显著 。
肾康注射液是 由大黄 、 黄芪 、 丹参 、 红
花组成 的复 方 中药 注射 液 , 有 降 逆泄 具 浊、 益气活血 、 通腑利湿之功效 , 赵宗江等 研究表 明肾康注射液减 轻 5 6 X大 鼠肾 /N 脏病理损害 ]改 善 肾功 能 , , 降低 尿蛋 白
参, 症系脾 胃虚寒 , 夹饮夹瘀 , 治以健脾和 胃, 化饮导滞 。拟方 : 党参 1 g 白术 1 g 5, 5, 陈皮 lg 降香 1g 丁香 6 , 半夏 lg O, 5, g姜 O, 茯苓 1g 甘 草 l g 姜枣 为 引 。水 煎服 。 5, o, 服药 6剂 , 胃脘 痛大减 , 空腹 时偶有 不 仅
疗效判断标 准 J() : 显效 : 临床症 1 ① 状积分减少 I6 % ; C R增加 i2 % ; > 0  ̄e F >0 ③血 肌酐 降 低 ≥2 % 。以上 ① 项 必 备 , 0
慢性 肾功能不 全是 由各 种原 因造成
的慢性进行性 肾实质 损害 的一组 临床综 合征 。随着疾病 的进 展最终 发展 为尿毒
如能遵循《 内经》 “ 淡虚无 , :恬 真气从 之” ,
“ 饮食有节 , 适其寒温” 旨, 胃脘痛的防 之 对

分享牛兴东先生用黄连治疗脾胃病经验

分享牛兴东先生用黄连治疗脾胃病经验

分享牛兴东先生用黄连治疗脾胃病经验(一)脾胃病使用苦寒药的原理李东垣提出阴火论,为后世关注。

其根源在于脾胃虚弱,元气不足,水湿之邪产生,湿邪阻滞中焦是脾胃病缠绵难愈的根本原因。

治以甘温益气升阳,这虽然重要,但是脾胃湿热不除,疾病也难根除,因此东垣常常少佐黄连等以清泻湿中之热。

临床中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常常表现出寒热虚实夹杂的证候,其中胃脘灼热、泛酸嘈杂、口苦苔腻等,正是中焦湿热之象。

因此,治疗脾胃疾病的重要环节是祛除中焦湿热,化湿用苦味,清热用寒凉,湿去热清,脾胃之病得愈。

黄连可能是通过清胃中之热,除中焦之湿,以达解胃之困、调中健胃之目的。

(二)黄连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中,黄连被列为药中上品,其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黄连在临床中具有较强的泻火解毒,清热燥湿作用。

连的功效可归纳为清热燥湿、清热泻火、清热解毒和苦寒健胃四大功效。

清热燥湿、清热泻火、清热解毒为直接功效,苦寒健胃乃间接功效。

(三)黄连的配伍黄连苦寒,有抑阳、损胃、伤脾的副作用,单用或用量过大,往往引起胃脘饱胀,消化不良、厌食或腹痛等症状,所以就需要配伍性微温的药物来协调它,以减缓其苦寒太过,使之变得中和,既有利于治疗,又可避免不良反应。

1.黄连配木香黄连,味苦能燥湿,性寒能清热,对湿热泄泻、痢疾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但为了防止它苦寒伤胃的一面,所以配伍辛苦微温的木香,性温以醒脾和胃,味辛香以行气化滞,这样就使黄连得木香寒而不滞,木香得黄连温而不燥,二药组对,一寒一温,一下一散,调其升降寒热,共奏清热燥湿,行气化滞,厚肠止痢之效。

临床用于治疗湿热痢疾、脓血相间等症。

二者协同,作用加强,从而收到更好的疗效。

2.黄连配吴茱萸此配伍就是名方“左金丸”。

其适应症为:胁痛,吞酸,吐酸,口苦等。

中医理论认为:这些症状是由肝郁化火,克脾伤胃而出现的肝胃不和,因而需要平肝和胃。

用黄连配伍吴茱萸,其分量黄连六份为主药,吴茱萸一份为辅药,合奏辛开苦降以泄心火,兼调肝气。

中医不是慢郎中,胃脘灼痛,中医用《伤寒论...

中医不是慢郎中,胃脘灼痛,中医用《伤寒论...

中医不是慢郎中,胃脘灼痛,中医用《伤寒论...
中医不是慢郎中,胃脘灼痛,中医用《伤寒论》中一经典方剂,7剂而愈。

胃脘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因情志失调或饮食失节,或脾胃素虚所致。

各种病因可相互影响,如饮食直伤脾胃,可导致正气内虚;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失其疏泄,脾胃更易受损,终至脾胃不和;或脾胃素虚,又过食生冷,耗伤脾阳而成虚寒之证。

本病初起多属气滞,一般多为实证或实中夹虚之证,日久可入络,多见虚证或虚中夹实,虚实互见。

其病位在胃,而与肝脾关系密切。

之前有一位女性患者。

胃脘灼痛一月余,纳食减少,喜冷饮,口干,头目眩晕,周身乏力,舌红,苔黄少津,脉弦数。

证属胃热壅盛,气津不足。

治以清热泻火,补气养阴。

处方:生地,丹参,郁金,石膏,知母,西洋参,山药,甘草,焦三仙。

患者服此方7剂而愈。

患者胃脘灼痛,舌红,喜冷饮,苔黄,脉弦数可诊为胃热壅盛所致;口干,头目眩晕,周身乏力,舌苔少津为气津两伤的表现。

本病患者症状虽未及白虎加人参汤证症状严重,但病机与其相同,故也可用白虎加人参汤来治疗。

上方中以石膏、知母清热;生地滋阴;丹参、郁金凉血;西洋参、山药补气兼以养阴;焦三仙促进纳食;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清热泻火,补气养阴之效。

药准证对,故可7剂而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 而行 , 肝气 郁 滞 , 均可 导致 血行 不畅 而 生 血瘀 。且 胃脘 痛 常反 吴 茱萸 、 肉桂 、 香 、 姜 、 甘 草 。 恶心 者 加 姜半 夏 ; 檀 生 炙 兼 暖气 纳 呆
复发作 , 病程 日久 , 内生。正如《 瘀血 脾胃论》 所言 :脾 胃不 足皆 者 加枳 实 、 内金 、 三仙 。 “ 鸡 焦 4温 适 症 喜 为 血病 ”《I证 指南 医案 ・ ,l 缶 胃脘 痛 》 言 :初 病 在 经 , 病 人 络 , 4 也 “ 久 . 中健脾 法 : 用 于脾 胃虚 寒 证 , 见 胃脘 隐 痛 , 暖 喜按 ,
偏寒 偏 热 , 停 食积 , 水 皆与 真气 相 搏 而通 。 吾 师 认 为脾 胃虚 弱是 或加重 , ” 嘈杂吞酸 , 不思饮食 , 大便不爽 。舌质淡 , 苔薄白, 脉弦。 胃脘 痛 起 病 之基 础 , 贯 穿于 疾病 的 整个 过 程 。 又 因此健 脾 养 胃是 治 以疏 肝 理 气 , 胃止 痛 , 以柴 胡 疏 肝散 加减 。常 用 药物 有 醋 和 常
脘 痛 时 强 调应 用 养 血 、 活血 、 瘀 之 品 , 别 是 久痛 患 者 。 时结 炙 黄芪 、 山药 、 白术 、 枝 、 化 特 同 炒 炒 桂 白芍 、 姜 、 生 大枣 、 甘 草 。 炙 泛吐 清
合 胃镜 检 查 , 于 胃镜 检查 提 示有 充 血 、 对 水肿 、 糜烂 、 疡 、 血 、 水 者加 姜 半 夏 、 皮 、 苓 ; 杂泛 酸 者 加 乌 贼 骨 、 瓦 楞 子 、 溃 出 陈 茯 嘈 煅 吴 腰 晨 肉 吴 煨 息肉、 结节 、 凸不 平 , 理提 示 为不 典 型增 生 及肠 化 , 师均 认 茱 萸 ; 膝酸 软 , 起 即泻 者 加补 骨 脂 、 豆蔻 、 茱萸 、 乌 梅 。 凹 病 吾 为此 为 瘀 血 之征 , 疗必 用 活 血化 瘀 之 品 。 治
十二 法 ” 提 纲 挈领 。 尤 擅 长脾 胃病 的诊 治 。多 年 的临 床工 作 形 成 了 自己独 到 的 学术 4 “ 思想 : 疾病 , 证结合 ; 诊 病 治未 病 , 胃先 行 ; 胃病 , 调 气 血 。 脾 脾 重 吾 师 在 长期 临证 工 作 中 , 结 出治 疗 胃脘 痛 十 二法 。 总
也; 虚者助之使通 , 寒者温之使通 , 无非通之之法也 。 脾升胃降 , 者 加柴 胡 、 壳 ; 酸 者加 乌 药 、 ” 枳 泛 白芨 ; 嗳气 者 加旋 覆 花 、 柿蒂 等 。
气 机通 畅 ,通则 不 痛 ” “ 。
2 瘀血 。 久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安 和
43 胃散寒 法 : 用 于寒 邪 犯 胃证 , 见 受凉 后 胃脘 冷 痛 , 寒 -温 适 症 恶 喜 暖 , 温痛 减 , 寒 加重 , 得 遇 口淡 不 渴 , 纳呆 , 便 稀 溏 。舌 质 淡 , 大
指导: 兴东 牛
牛 兴 东 主 任 医 师是 第 四批 全 国名 老 中 医学 术 经 验 继 承 工 外袭 内侵 , 邪气 而不 伤 脾 胃 。脾 胃健 旺 , 脾 气 得 升 , 驱 则 胃能 润 作 指 导 老师 、 内蒙 古 名 中医 。 医 四十余 载 , 于 治疗 内科疾 病 , 降 , 从 长 清升 浊 降 , 出入有 序 , 胃则 安 和 。
的致病 因素。 正如《 杂病源流犀烛 ・ 胃痛》 篇所云“ 胃痛 , 邪干 胃脘 4 . 肝 和 胃法 : 用 于肝 气 犯 胃 、 胃不 和 证 , 见 胃脘 胀 痛 , 6疏 适 肝 症
病 也 。 胃禀 冲和 之 气 , 多气 多 血 , 壮者 邪 不 能干 , 则着 而 为 病 , 痛 及两 胁 , 胁 胀 满 , 虚 胸 嗳气 或 矢 气 后 痛 减 , 志 不 遂则 诸 症 发作 情
治疗 胃脘 痛 的 固本 之法 , 贯 穿于 胃脘痛 治 疗 的全 过 程 。 应 无论 胃 柴胡、 炒枳壳 、 白芍 、 炒 醋香附、 川芎 、 陈皮 、 醋郁金 、 白术 、 炒 炙甘 脘 痛偏 实 偏 虚 , 论 病程 暂 久 , 应 顾 护 脾 胃 , 脾 胃以杜 邪 气 草、 无 均 健 川楝子 、 醋元胡。 暖气呃逆者加旋覆花 、 代赭石、 沉香 , 泛酸者 加 乌贼 骨 、 贝 , 胁 满 闷 者 加 苏 梗 、 白 , 大 胸 薤 口干 1苦 者 加丹 皮 、 : 3 内蒙- 自治 区中蒙医 医院 (100 ? r 0 O2 )
旺 盛 者 加茵 陈 、 胆 草 , 酸 明 显者 加 乌 贼 骨 , 龙 泛 胃脘 灼 热 疼 痛 明 蒲 公英 、 知母 , 兼有 胃脘胀 痛 者加 厚 朴 花 、 玫瑰 花 , 胃脘 嘈杂 泛 酸
3 脾胃。 治痛 之 本
4 . 食 导滞 法 : 用 于 饮 食 停 滞 证 , 见 胃脘疼 痛 , 腹胀 满 , 5消 适 症 脘 按 之痛 甚 , 腐 酸臭 , 嗳 恶心 欲 吐 , 后痛 减 , 饮 食 , 便 不 爽 , 吐 不思 大
《 内经 》 出 “ 以 胃气 为本 ” 《 匮要 略》 “ 指 人 ,金 有 四季 脾 旺不 受 便 后则 舒 。 苔厚 腻 , 弦 滑 。 以 消食 导滞 , 胃止痛 , 以枳 舌 脉 治 和 常 邪 ” 脾 之运 化 , 。 胃之 受纳 , 之 升 清 , 脾 胃之 降 浊 , 胃气 血 之 生化 实 导 滞 丸 合 保 和 丸加 减 。常 用 药 物 有枳 实 、 脾 陈皮 、 莱 菔 子 、 炒 大 皆有 赖 于 脾 胃之 气 的健 旺 。 胃为 易 受邪 之 地 , 胃一 虚 则 易受 黄 、 脾 脾 白术、 姜半夏 、 内金 、 鸡 苍术 、 藿香 、 焦三仙。腹胀明显者加厚 七情 、 淫之侵害 , 六 内生痰 湿 、 血 、 毒 等 病 理 产 物 , 成 为 新 朴 、 瘀 热 并 槟榔 、 仁 , 砂 嗳腐 酸臭 、 恶 呃逆 者 加生 姜 、 覆花 等 。 呕 旋
药物有丹皮、 栀子、 醋柴胡 、 青陈皮 、 炒枳壳 、 白芍 、 贝、 炒 大 黄连 、 汤 合芍 药 甘 草 汤加 减 。常 用 药物 有 太子 参 、 参 、 沙 麦冬 、 玉竹 、 生 白芍 、 斛 、 梅 、 石 乌 白术 、 合 、 橼 、 手 等 。 百 香 佛 阴虚 胃热重 者 加 吴 茱萸 、 白术 、 楝 子 、 元 胡 、 甘草 。 便 干燥 者 加大 黄 , 火 地 、 川 醋 生 大 肝
2 1 年第 l 期 0 1 3
牛 兴 东治 疗 胃脘 痛 的 经验
郭增元 关 键 词 : 兴 东: 牛 胃脘 痛 ; 中药 治疗 ; 中 医经验 总 结 老
中图分 类号 : 2 6 2 文献 标识 码 : R 5. 3 B
文 章编 号 :0 6 0 7 ( 0 1 1 — 0 1 O 1 0 — 9 9 2 1 )3 0 0 一 2
2 1 年 6月 5日收稿 0t
山栀 、 芩 等 。 黄

内蒙古中医药
4 . 肝清 胃法 : 用 于 肝 胃郁 热证 , 7泻 适 症见 胃脘灼 痛 或 胀 痛 , 胁 41 阴益 胃法 : 用 于 胃阴 不 足证 , 见 胃脘 灼痛 , 痛 , 杂 两 . 0养 适 症 隐 嘈 胀满 , 烧心 泛 酸 , 口干 口苦 欲 饮 。 质红 , 薄 黄 , 弦数 或 滑数 。 痞 满 , 舌 苔 脉 口干不 欲 饮 , 少纳 呆 , 足 心热 , 瘦 乏力 , 食 手 形 大便 干 燥 。 舌 治 以疏 肝 清 热 , 理气 和 胃止 痛 , 以化 肝 煎合 左金 丸 加 减 。常 用 质 红 , 苔或 无 苔 , 细数 。治 以养 阴 益 胃 , 胃止 痛 , 以益 胃 常 少 脉 和 常
遇 空腹 痛 甚 , 痛 减 , 得食 食少 纳 呆 , 力倦 怠 , 乏 以经主气 , 络主血 , 则可知其治气治血之当然也 。 凡气既久病 , 血 得 温痛 减 , 寒 加重 , 亦应 病 , 行 之 脉络 自 , 香 理气 , 柔 和 血 之 法 , 为对 待 手 足 不 温 , 便 稀 溏 。舌 体 胖 , 有 齿痕 , 质淡 , 薄 白 , 沉 循 痹 而辛 辛 实 大 边 舌 苔 脉 必 然之 理 ” “ ; 胃病久 而 屡 发 , 必有 凝痰 聚 瘀 。因 此 吾师 在 治疗 胃 细 。 以温 中健 脾 , 胃止痛 , 以黄芪 建 中汤 加 减 。 用药 物 有 ” 治 和 常 常
脾 主 升清 。 胃主 降 浊 ,脾 宜升 则 健 , “ 胃宜 降 则 和 ” 。肝 主疏 泻 , 调 陈皮 、 制半夏 、 炒白芍 、 生姜、 大枣、 炙甘草。气虚重者加炙黄芪 ; 畅 气 机 , 主一 身 之气 。无论 外 感邪 气 、 志 不 畅 、 肺 情 饮食 不 节 、 脾 食 后 痞 满 者 加 木香 、 仁 ; 砂 大便 干燥 者 改 炒 白术 为生 白术 , 肉 加 胃虚 弱 , 是 内生 痰 湿 、 血 、 毒 , 可 导 致 脾 胃升 降 失 司 , 还 瘀 热 均 气 苁 蓉 ; 眠者 加 茯 神 、 失 百合 、 枣 仁 等 。 炒 机 不通 ,不 通则 痛 。 因此吾 师 认 为调 理 气 机是 治 疗 胃脘 痛 的关 42 脾 行 气 法 : 用 于脾 虚 气 滞 证 , 见 胃脘 隐 痛 , 满 嘈 杂 , .健 适 症 痞 喜 按 喜 揉 , 少 减 少 , 饱 , 力 倦 怠 , 便 不 爽 。舌 质 淡 , 薄 食 早 乏 大 苔 键 。调 畅 气 机既 包 括健 脾 气 、 肝气 、 胃气 、 疏 和 宣肺 气 , 包 括散 也 实邪、 痰湿、 化 活瘀 血 、 滞 、 热毒 等 。正如 《 学真 传 ・ 腹 白 , 细 。 以健 脾行 气 , 胃止 痛 , 以厚 朴生 姜半 夏 甘草人 参 消食 解 医 心 脉 治 和 常 痛 》 言 :夫通 者 不痛 , 也 , 通之 之 法 , 有 不 同 。调 气 以 和 汤 加减 。常 用药 物 有厚 朴 、 姜 、 半 夏 、 所 “ 理 但 各 生 制 党参 、 白术 、 苓 、 炒 云 陈 血 , 血 以和 气 , 也 ; 调 通 下逆 者 使 之 上 行 , 中结 者 使 之 旁 达 , 通 皮 、 亦 木香 、 仁 、 白芍 、 内金 、 三仙 、 砂 炒 鸡 焦 炙甘 草 。胀 满 连 及 两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