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案赏析

合集下载

国医大师李佃贵活血化瘀法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国医大师李佃贵活血化瘀法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国医大师李佃贵活血化瘀法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刘岩生;白米楠;胡贺;王志成;王思月;娄莹莹
【期刊名称】《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24(19)2
【摘要】文中总结了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的临床经验。

李佃贵教授提出浊毒致瘀论,认为CAG发病的关键在于机体气血不畅,瘀阻胃络,新血不生,胃体失于濡养,日久导致腺体组织减少、萎缩甚则出现肠上皮化生等病变。

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根本大法,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施以行气、凉血、滋阴、止血、消癥、益气、消补并用等方法,标本兼治,内外合参。

旨在化瘀不伤正,活血以治本。

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总页数】5页(P261-265)
【作者】刘岩生;白米楠;胡贺;王志成;王思月;娄莹莹
【作者单位】河北中医药大学;河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北省中西医结合胃肠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3
【相关文献】
1.国医大师李佃贵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撷英
2.国医大师李佃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常用药对经验总结
3.国医大师李佃贵应用五虫五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总结
4.
国医大师李佃贵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经验5.国医大师李佃贵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撷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中医院名家

北京中医院名家

广安门医院李振华2010-10-13 17:31:56 出处: 作者:李振华,男,汉族,1924年11月出生,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李振华:脾胃病国手李振华(前左二)在临床带教◆他幼承家训, 23岁悬壶豫西乡里,为父老乡亲察病疗疾,德医双馨◆他善治内科杂病,又在救治急性热性传染病中脱颖而出◆他临床尤重脾胃,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脾胃学说,为当今卓有建树的脾胃病大家医路漫漫从一名乡医成长为国医大师在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国医堂的入口,迎面墙壁上一个大大的红木横匾上题写着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古老的医德规范与遒劲古朴的字体和谐统一,书写者正是一生“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自称“八十五叟”的国医大师李振华。

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李振华,身材高大,面色朗润,慈眉善目。

在国医堂的李振华教授工作室,李老朴实亲切的话语,让一个初诊的抑郁症病人破涕为笑,围坐着的徒弟、学生在他和缓而抑扬顿挫的讲解中,若有所思,频频颔首。

这位在中医药教学、临床、科研上辛勤劳作60多年的老人,仍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学风坚守在中医药传承的一线。

医路漫漫从一名乡医成长为国医大师他幼承家训,白天帮父亲拯危济厄,夜晚点灯苦读经典;23岁悬壶乡里,盛名一方;在中医师进修班学习、任教中他显露才华;60多年来,他脚踏实地从一名乡医成为国医大师李振华1924年出生于河南省西部的洛宁县。

这里是“河洛文化”的发源地,悠久的文化积淀孕育出不少名贤名医。

他父亲李景唐为豫西名医,善治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

李振华闻着药香味长大,他边读私塾边在父亲的“广济堂”帮父抓药,父亲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让他钦佩并铭刻于心。

1940年豫西大旱,饿殍遍野,霍乱流行。

正在读高中的李振华,遵从父命辍学回家学医。

父亲教导李振华要“真善为本,济世成德”,并在每日诊余,尤其晚间对他有计划地讲授中医经典,医文并重。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案赏析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案赏析

致 。黄干初I等认 为本病 多 由慢性 胃炎 发展 而来 ,究其 5 ] 病因 ,多为饮食不节 ,损伤脾 胃,或素体脾 胃虚弱 ,运 化失司 ,寒湿痰浊 内生 ,久郁化热 ;或外邪入侵 ,邪 毒 交结 ,化热入里 ,热寒错杂 ,痞 阻中焦 ,升 降失常;或
治 或误 治转化而成 ,少数萎缩 性 胃炎可演变 为胃癌 。据 报道 ,我 国萎缩性 胃炎 的癌变率为 25%。 . 5 慢性 萎缩性 胃炎以病情迁延 , 长期 消化不 良为特 征。 主要表现为腹胀 ,稍微多食则腹胀更 明显 ,口淡无味 , 胃脘部隐痛不适 ,疲乏 ,消瘦 ,纳差 ,贫血等 ,属 中医 学 “ 痞满 ” 胃脘痛 ”等得范 畴。 、“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 ,熟谙 四大经典 ,精通 中医理 论 ,勤求 古训,博采众方 ,在用 中医药 治疗各种疑难顽 症方面积 累了丰富经验 ,特 别是在 治疗慢性萎缩性 胃炎 方面 疗效卓著 。现结合一些医家对本病 因机证 治的认识 和李 老治疗本病验案的赏析,冀 以弘扬 李老 学术思想 ,
能清 胃火而 生津液 ,又能防止滋 阴之品助湿 碍 胃,是一 剂 比较理想 的滋养 胃阴的方剂 ;马彩兰[ 认为 ,本病 的
2 治 则 探 幽
对于本病的病 因病机 ,董璐璐u 】 为是脾 胃虚弱、 等认 健运失司 、转输失常 的病理基础及气滞 、痰凝 、寒热互 结病 理因素和病理改变 。 白家温【等认 为本病 多是因外 】 邪犯 胃,饮食不节、进食粗糙或刺激性食物、嗜好烟酒 , 情志不遂 、素体虚弱 、劳倦 内伤 、用药不 当、久病体虚 等原 因,使脾 胃气滞 ,升 降功 能失常。其病位在 胃。与 肝脾有密切 关系。本病初起在气 ,久病 则由气及血 ,渐 致气虚血瘀 ,胃络痹 阻 。刘翠霞【等认为本病病变在 脾 。 胃,但与 肾密切相 关,。 肾为先天之本,脾阳有赖 于肾阳 的温煦与激化 ,肾阴又有濡润脾 胃阴液的功能。因此, 本病 多伴有 肾气虚衰 。吴东 昆[ 为本病 多因素体虚弱 , 认 气血瘀 结,饮食劳倦 ,外邪等 因素 ,使脾 胃升 降失常所

验方化一煎治疗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医案一则

验方化一煎治疗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医案一则

验方化一煎治疗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医案一则【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肠化生更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延缓或终止其发展十分重要,现有化一煎治疗萎缩性胃炎并肠化生医案一则,效果良好,可进行借鉴。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痞满化一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上皮遭遇反复侵害致使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1]。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睡眠不规律、生活工作压力繁重,发病率逐渐增高,是胃癌癌前病变的提示。

缓解或改善肠化生病变,延缓或终止其发展为癌症越发引起关注。

因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西医治疗较为单一,分享一则化一煎治疗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医案。

1.典型医案患者黄某,女,73岁,于2020年6月20日首诊,因“胃脘痞闷不适2+月,加重2天”就诊我院消化科门诊。

2+月前,患者因由于近日家庭突逢变故,经济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出现胃脘痞闷不适,饥而不欲食,于贵州医科大附属医院行胃肠镜检查示:慢性萎缩性胃炎(C2)伴肠化、糜烂;病理检查报告:胃角胃粘膜轻度慢性炎症,重度肠上皮化生。

胃窦胃粘膜重度慢性化生性萎缩性胃炎,重度肠上皮化生,局灶可见低级别腺上皮异型增生。

胃体胃底腺息肉。

自诉每遇发病常口服雷贝拉唑肠溶片以及多潘立酮片,效果欠佳。

2+天前,因情绪抑郁、精神紧张,诱发胃脘痞闷不适,伴有隐痛。

刻下症:胃脘痞闷不适,伴有隐痛,饥不欲食,食后感腹胀,伴有口干口苦,精神睡眠欠佳,夜间易醒,小便可,大便干燥难行,2-3日/行,舌质红少苔,初步诊断: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断:痞满(阴虚蕴热证)。

患者诉因工作原因经常饮食不规律,偶有胃脘部隐痛发作也不甚在意,此次情志失调,脾胃损伤、运化失司,升降失常,胃气壅塞而见胃脘痞闷不适、食后腹胀;胃中虚火灼伤阴液而胃脘隐痛,津液不能上乘,故口干口苦; 胃阴亏虚,受纳失司而饥而不欲食。

胃中虚火上侵于心,致心神不宁而寐差、夜间易醒,久则精神欠佳。

名中医治萎缩性胃炎(胃脘痛)七个秘方

名中医治萎缩性胃炎(胃脘痛)七个秘方

名中医治萎缩性胃炎(胃脘痛)七个秘方六一、治萎缩性胃炎(胃脘痛)秘方(7首)61.1 滋胃饮【来源】周仲瑛,《名医治验良方》【组成】乌梅肉6克,炒白芍、北沙参、大麦冬、金钗石斛、丹参、生麦芽各10克,炙鸡内金5克,玫瑰花、炙甘草各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滋养胃阴,舒肝柔肝。

【方解】方中乌梅肉、白芍味酸敛津生津,养肝柔肝;北沙参、麦冬,石斛等益胃滋阴,一敛一滋,两济其阴,阴亏则失濡润,胃气失于和降。

故少佐理气而不伤阴玫瑰花,生麦芽和胃调肝,助胃运药、且能防单纯阴柔呆滞之弊。

炙鸡内金健脾消食。

久病入络,营虚血滞,故配以养营和血之丹参,且和血畅血。

有瘀能化、无瘀防生,寓“治未病”之意。

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酸甘化阴、养胃生津之功。

本方适用于胃阴亏虚证,对证投用,每获卓效。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久而不愈,胃酸缺乏者。

临床以胃脘隐隐作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食少、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为主症。

其病机为:胃痛日久不愈,或气郁化火、迫灼胃阴,下汲肾水,而致胃液枯槁。

【加减】口渴甚、阴虚重者,加大生地10克;伴郁火,脘中烧灼热辣疼痛,痛势急迫,心中懊恼,口苦而燥,加黑山栀6克,黄连5克;舌苔厚腻而黄、呕恶频作,湿热留滞者,加黄连、厚朴、佛手各3克;津虚不能化气或气虚不能生津,津气两虚,兼见神疲气短,头昏、肢软、大便不畅或便溏者,加太子参、淮山药各10克。

【疗效】屡用效著,一般服3~5剂即见效,继服可愈。

61.2加味黄连温胆汤【来源】谢昌仁,《名医治验良方》【组成】黄连2克,陈皮6克,姜半夏10克,茯苓12克,甘草3克,枳实6克,竹茹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苦降辛通,化滞和中。

【方解】胃为阳土、多气多血,其致病者,中焦积滞壅遏,不能受纳腐熟使然,以实证为多。

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及胃窦炎,临床主症为痛、胀、嘈、热,故病机多责之痰热中困、胃失和降。

国医大师李佃贵应用五虫五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总结

国医大师李佃贵应用五虫五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总结

国医大师李佃贵应用五虫五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总结国医大师李佃贵应用五虫五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常表现为胃黏膜的变薄、萎缩和功能减退。

由于其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往往不重视,错失了早期治疗的机会。

而国医大师李佃贵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许多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应用五虫五草的中草药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下面将对他的经验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五虫五草的组方。

五虫指的是蚯蚓、蝼蛄、蝎子、蜈蚣和螃蟹,五草指的是半枝莲、山楂、苍术、黄柏和陈皮。

这个组方中的每一味药物都有特定的药理作用,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有一定的独特性。

蚯蚓具有温中益气、消食化滞的功效,能够调节胃肠蠕动功能,改善胃肠道的排空功能。

蝼蛄具有温中消食、化痰止咳的作用,对胃炎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蝎子则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对于慢性胃炎引起的胃痛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至于蜈蚣和螃蟹,它们可以消肿散结、祛湿化痰,对于胃黏膜的炎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半枝莲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健胃消食、清热解毒的功效。

山楂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并且还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苍术则具有健胃止痛、理气和湿的功效,对于胃炎引起的胃痛、腹胀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黄柏可以清热燥湿、止血生肌,对于慢性胃炎合并有溃疡及出血倾向的病人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陈皮则能健脾理气、消食导滞,有助于改善胃肠道的功能。

在治疗过程中,李佃贵注重患者的整体调理,提倡合理饮食,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同时建议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此外,他还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特点和病情轻重,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经过多年的实践,李佃贵发现,应用五虫五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在他的治疗下,许多患者的胃疼、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明显减轻,胃黏膜的萎缩程度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李郑生主任中医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李郑生主任中医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李郑生主任中医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王园满;徐永利
【期刊名称】《中医研究》
【年(卷),期】2014(027)012
【摘要】李郑生主任中医师是河南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也是国医大师李振华的学术继承人,从事中医内科医、教、研工作30余年,擅长治疗内科杂病,尤其对
脾胃病的治疗具有独到的见解.李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强调审查病机、治病求本、辨证诊治,除了药物治疗外,更应注重饮食及生活调护.
【总页数】3页(P41-43)
【作者】王园满;徐永利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46;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3+2
【相关文献】
1.李郑生主任医师运用健脾疏肝法治疗崩漏经验 [J], 王玉玲;刘亚楠;宋雪莉;石晓茹;李郑生
2.李郑生主任医师采用健脾疏肝和胃法治疗便秘经验 [J], 宋雪莉;石晓如;王玉玲;
刘亚楠
3.李郑生主任医师运用健脾疏肝法治疗缺乳经验 [J], 宋雪莉;张昊;石晓如;刘亚楠
4.李郑生主任医师运用健脾疏肝法治疗脏躁经验 [J], 石晓如; 宋雪莉; 刘亚楠; 王玉

5.李郑生主任医师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乳癖经验 [J], 石晓如;宋雪莉;张昊;李郑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首届国医大师李振华脾胃系列病症——胃痛诊治验方及病案

首届国医大师李振华脾胃系列病症——胃痛诊治验方及病案

⾸届国医⼤师李振华脾胃系列病症——胃痛诊治验⽅及病案胃痛王某,男,52岁,⼲部,2005年3⽉21⽇初诊主诉:间断性胃脘痛10余年。

病史:患者⾃述于10年前因饮⾷不节,过⾷⽣冷、油腻之品致胃脘隐痛,虽长期服⽤多种中西药物进⾏治疗,但病情仍时轻时重,反复发作。

且每因饮⾷不调或情志不遂⽽使病症加重。

2005年1⽉因情志不畅加之饮酒病情加重,经洛阳市某医院胃镜、胃黏膜组织活检诊断为浅表——萎缩性胃炎。

来诊时症见胃脘疼痛连及两胁,腹胀,⾷后胀甚,暖⽓频作,少⾷,⽇进⾷半⽄(250g)许,⼤便溏薄 ,每⽇1-2次,⾝倦乏⼒。

望之⾯⾊萎黄,呈慢性病容,形体消瘦。

按压上腹部感轻微疼痛。

⾆质淡、体胖⼤、苔⽩腻,脉弦滑。

中医诊断:胃痛(脾虚肝郁)。

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

治法:健脾益⽓,疏肝和胃。

⽅药:⾹砂六君⼦汤加减。

党参10g,⽩术10g,茯苓15g,陈⽪10g,半夏10g,⽊⾹6g,砂仁8g、厚朴10g,枳壳10g,郁⾦10g,元胡10g,乌药10g,焦三仙各12g,⽢草3g,⽣姜3⽚⼤枣3枚。

15剂,⽔煎服,每⽇1剂。

医嘱:忌⾷⾟辣、⽣冷、油腻之品,调畅情志,勿劳累过度。

⼆诊:2005年4⽉7⽇。

药后胃脘疼痛连及两胁,腹胀、⾷后胀甚、嗳⽓频作等症减轻,纳⾷较前增加,⽇进⾷7两(350g)左右,⾃感⾝体较前有⼒,但仍⼤便溏薄,每⽇⾏1-2次。

⾆质淡、体胖⼤、苔⽩稍腻,脉弦。

⼆诊辨证论治:药后胃脘胀痛等症⼤减,纳⾷、体⼒较前好转,为脾胃之⽓渐复、肝⽓趋于条达之象;仍见⼤便溏薄,为脾胃虚弱⽇久,⾮短时可使运化之职恢复正常,原⽅加炒薏苡仁30g,以健脾祛湿,分清泌浊。

25剂,⽔煎服。

三诊:205年5⽉8⽇。

诸症消失,精神、体⼒、纳⾷、⼤便均正常,⾯⾊趋于红润,体重较前增加2kg。

但每遇情绪不畅或进⾷⽣冷之品,感胃中胀闷不适,⾆质淡红、体胖⼤、苔薄⽩,脉沉细。

三诊辨证论治:脾胃运化功能继续恢复,⼟不壅则⽊不郁,肝脾协调,纳化渐正常,故诸症消失,病情好转。

李合国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李合国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师教诲 ,受益颇多 ,现将其辨治 CAG经验介绍如下 。
可损 伤脾 胃,脾 胃气虚 ,胃失所养 ,而致 胃腺体 萎缩 ,
1 谨 守病 因病 机
李 师认为 胃病 日久 ,累及脾脏 ,脾 气受损 ,运化 失职 ,
《素问 ·五常政大论》 日 : “备化之纪 ……其病痞 ” 清 气不 升 ,浊气 不 降 ,中焦气 机不利 ,故 作 胃痞 ,故
第 l6卷第 l0期 .总第 282期 20 1 8年 5月 .下 半 月 刊
李合 国治 疗 慢性 萎缩 性 胃炎经 验
史省伟 李合 国
(1 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16级,河南 郑州 450000; 2 河 南 中医药 大学 第 一附属 医院脾 胃肝 胆 病科 ,河 南 郑 州 450000)
慢性 萎缩 性 胃炎 (chronic atrophic castritis,CAG) 不 足为 主 ,实者 主要 有肝郁 、湿 热 ,久 病人 络 , 胃络
是 以 胃腺体 萎缩 、胃黏膜变 薄 、黏膜 肌层增 厚 等为 主 瘀 阻是CAG的重要重要病机翻。
要病 理改变 的慢性炎 症疾病 ,可 伴有肠 上皮 化生 、异 1.1脾 胃气虚 为本 《普济方 ·虚劳心腹 痞满》: “夫 虚
Zhengzhou 450000,China)
Abstract: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Li Heguo in treating CAG was introduced.Professor Li Heguo has been engaged in the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 research for many years.His rich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CAG plays th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He considers the main pathogenseis of CAG is qi def 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of spleen and stomach.Focusing on the comprehensive nurse in the aspect of treatment showed a signif icant clinical effect. Keywords:chronic atrophic gastr itis;Li Heguo;clinical exper ience;distention and fullness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验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验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验张莹;王开成;翟凤娟;任继新【摘要】以国内近几年发表的文献为依据,对当代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名老中医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并加以继承和发扬.【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年(卷),期】2016(047)002【总页数】3页(P78-80)【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老中医;临床经验;理论讨论【作者】张莹;王开成;翟凤娟;任继新【作者单位】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河北唐山 064000;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河北唐山 064000;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河北唐山 064000;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河北唐山 0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2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胃腺体萎缩,分泌胃酸减少而产生的一种疾病。

具有病程长,不易治愈的特点。

随着病程的延长,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会发生肠上皮化生,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前状态[1]。

经临床验证,中医药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疗效。

现将我国当代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曹志群认为脾胃虚弱、气阴两亏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致病之本,气滞、血瘀、食积、湿热毒瘀结是本病的基本病因[2]。

曾升海认为本病病机涉及虚、湿、毒、瘀四方面,而以脾胃虚弱为关键。

六淫之邪、精神因素、饮食不节、劳逸不均、虫毒及病理产物均可导致脾胃损伤。

脾胃有病,可波及五脏。

病之初期实多虚少,实证为主,后期以虚为主,虚实夹杂,寒热错杂[3]。

周春祥主张阴火论,认为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劳逸失度、七情失调均可引起脾胃损伤,脾胃受损,气衰不能充养少火,而使之转为壮火;同时七情失调导致君不主令,不能主导相火,君火、相火失调,相火妄动,而成阴火,脾胃气虚,火邪炽旺,故发本病[4]。

李振华认为本病多以脾胃虚寒、肝气犯胃、气滞血瘀、饮食停滞为常见病因,但多是由于病久迁延不愈,或温热病伤阴以及药物的副作用耗伤胃阴所致[5]。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天津中医药大学 2012级研究生彭京丽[摘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或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

慢性萎缩性胃炎被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而在其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则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

中医认为其病机多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胃气虚或脾胃阴虚,标实多为气滞、血瘀、痰湿( 浊) 为患。

中医治疗本病无论在临床还是在实验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积累了大量有效的经验。

目前, 现代科学对本病虽然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但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新药物, 仍以定期随访、密切观察其变化为主, 主张对手术持慎重态度, 只有当中度以上异型增生, 胃镜不出现明显肉眼病变时, 才考虑手术治疗。

大量的文献报道认为中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癌前病变; 中医治疗目前,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居第一位。

胃癌是很少直接从正常胃黏膜上皮化生,而大多发生在原有病理变化基础上,即癌前变化。

癌前变化又分为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1】。

癌前状态是指一些发生胃癌危险性明显增高的临床情况,包括萎缩性胃炎(伴或不伴有肠化和恶性贫血)、慢性胃溃疡、残胃、胃息肉、胃黏膜巨大皱襞症等。

癌前病变是指一类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即胃黏膜的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

据国内统计,胃癌有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者达72.7%,多数报道CAG 随访10~15 年胃癌发生率约为10%。

胃癌而有胃炎的病例,常有5 年以上的胃病史,其中10 年以上者占1/3【2】。

由此可以认为,CAG 发生在先,胃癌在后,CAG 是胃癌的起始条件。

本文仅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癌前病变。

多数研究者赞同由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演变模式,特别是萎缩性胃炎伴有中度以上肠化生及异型增生更具有癌变的危险性【3】。

国医大师李玉奇治脾胃秘诀

国医大师李玉奇治脾胃秘诀

国医大师李玉奇治脾胃秘诀导读:国医大师李玉奇教授是著名脾胃病专家,从医60载,专研脾胃病30余年,在脾胃病的诊治上颇有造诣,曾提出了著名的“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学说。

他经过不断积累,刻苦钻研,反复临证,总结出一套“观舌识病”及“以脉测症”的理论。

我在近一年时间里有幸随侍李老身旁,获益良多,现将师翁诊治脾胃病之体会与大家共享。

1.观舌识病舌象学概括起来包括舌体、舌质、舌苔的改变。

李老在多年来治疗萎缩性胃炎的过程中发现,舌象能准确地反映出萎缩性胃炎发展的不同阶段、轻重险恶及恢复程度等。

这不仅是凭借临床经验,还有临床各项检查为依据。

从舌象学可以初步诊断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脱垂、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和溃疡、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变前期。

这都经过胃内窥镜活检得到病理证实,符合率达到95%左右。

望舌体临床常见以下四种类型:板状舌体:此种舌体平直宛若木板,伸缩自如,舌尖椭圆,系脾胃虚弱之象。

临床多见于浅表性胃炎及浅表萎缩性胃炎。

香蕉舌体:舌体圆细而长,状若香蕉,尖细根粗,体窄而厚,舌体伸出向下微弯,形若香蕉。

舌体表面不平,附着颗粒状物,如谷粒撒于舌面。

此种舌体为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乃脾气大伤胃阴耗损之象。

胖鱼舌体:此种舌体临床多见,舌体宽大肥厚,膨胀满口,其状愚笨。

其病机为湿浊内蕴,日久化热,湿热郁蒸而成。

此种舌体多伴见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萎缩性胃炎进展期。

锯齿舌体:舌体偏薄偏长,边有齿痕,齿形清晰。

此形舌体为气阴两虚,内有虚火所致。

糜烂性胃炎、溃疡病、疣状胃炎、胃粘膜脱垂等疾患常见此舌。

舌质的变化可以概括为如下五点:红绛亮带舌:舌质红绛兼紫,舌体两边颜色稍浅,表面有津液敷布,望之反光,形成周边约0.5cm的亮带圈,老师将此亮带圈命名为“舌周边瘀血带”。

此亮带舌为重度萎缩性胃炎的典型舌象,胃腑的其他疾患少有此舌。

猪腰舌:舌质色深紫,无苔,舌面有津液敷布,光滑如镜,状若猪肾切面。

舌之根神俱无,常有舌痛或灼热感,此为瘀血明征。

首届国医大师李振华脾胃系列病症——胃痞诊治验方及医案

首届国医大师李振华脾胃系列病症——胃痞诊治验方及医案

首届国医大师李振华脾胃系列病症——胃痞诊治验方及医案展开全文医易同源中医药研究院(二) 胃痞王某,女,77岁,干部,2005年6月18日初诊。

主诉:胃不适感已6年。

病史:1999年夏季因工作繁忙,饮食不规律,始感胃部胀满不适,食欲下降,食量减少,当时未予重视。

次年病情有加重趋势,乃自购“胃必治”“健胃消食片”等药服用约2个月,病有好转。

停服后病情时轻时重,影响活动及生活。

2002年9月,经市级医院诊治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按常规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

2004年4月底,省人民医院用电子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口服胶体次枸橼酸铋、阿莫西林、胃蛋白酶,病情有所好转。

依照医嘱停服后月余,病情再次加重,继服上药效果不显。

2005年9月再次复查胃镜,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

现胃脘痞满怕凉、不能进凉食,纳差,不思饮食,周身乏力,大便干结、劳累、心情不舒或饮食稍有不慎则病症加重。

望之面色少华,神情倦怠,舌质淡、体稍胖大,舌边有齿痕,舌苔稍白腻;脉沉细弦。

中医诊断:胃痞(肝郁脾虚,胃失和降,中阳不振)。

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温中,通降和胃。

方药:香砂温中汤加味。

白术10g,茯苓12g,陈皮10g,旱半夏10g,香附10g,木香6g,厚朴10g,乌药10g,积壳10g,沉香3g,郁金10g,刘寄奴15g,桂枝5g,白芍10g,西茴10g,砂仁6g 焦,三仙各12g,甘草3g。

20剂,水煎服。

医嘱:保持情志舒畅,饮食及生活规律,忌食油腻辛辣,勿过劳。

二诊:2005年7月5日。

大便每日1次、质软排便通畅、胃脘胀满及食欲好转,口干。

舌质淡、体稍胖大,舌边有齿痕、苔稍黄腻,脉沉细弦。

二诊辨证论治:排便通畅,胃脘胀满及食欲好转,脾胃有健运之象、积滞渐化,大肠传导之职复常,口干、苔稍黄表明方药稍嫌温燥,上方加知母明12g,滋阴润燥,以防阴伤;萝卜籽15g下气宽中,加强消痞除胀之力。

三诊:2005年8月9日胃脘胀满感、口干消失,食欲增强。

专治胃病,效验方——香砂温中汤(国医大师李振华)

专治胃病,效验方——香砂温中汤(国医大师李振华)

专治胃病,效验方——香砂温中汤(国医大师李振华)香砂温中汤【组成】党参12克白朮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木香6克砂仁8克厚朴10克干姜10克川芎10克丁香5克炙甘草3克【主治】适用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返流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等病。

症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遇冷加重、腹胀纳差、暧气泛吐清水、大便溏薄、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气虚、阳虚者。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

【加减】(1)兼肝郁甚者,加香附10克、乌药10克。

(2)兼血瘀,加丹参15克、元胡10克。

(3)湿盛泄泻者,加薏仁30克、泽泻10克、桂枝5克。

(4)湿阻呕恶者,加苍朮10克、藿香15克。

(5)食滞不化者,加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2克。

(6)阳虚甚者,加制附子10克。

(7)气虚甚者,加黄芪15~30克。

【方解】慢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痞”等证范畴,临床多因饮食不节,嗜食生冷,损伤脾胃,中焦虚寒,以致脾不运化,胃失和降,气机郁滞而形成。

《景岳全书》指出“胃脘痛证,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然因食因寒,亦无不皆关于气,盖食停则气滞,寒留则气凝。

所以治痛之要,……当以理气为主。

”故治疗脾胃阳虚证,不仅要温中健脾,还要注意疏肝、理气、和胃,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香砂温中汤即是在上述原则指导下,根据《时方歌括》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而成。

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厚朴理气和胃;干姜、丁香温中和胃,助脾运化;配合川芎以行气活血。

诸药合用,虚实兼顾,升降相协,顺脾胃之性,恰中病机。

【验案举例】刘某,男,48岁,公司老板,2019年8月11日初诊。

患者自述8年前因饮食不当又找了点急致胃脘疼痛,8年来虽经多方治疗,病情时轻时重,每因饮食失当、情志不遂则症状加重。

2019年7月经胃镜检查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人害怕癌变,慕名前来求诊于我。

中医证型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中医证型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中医证型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者:杨新来源:《科学之友》2024年第06期中医证型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以其独特的辨证施治方法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更有效地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辨证施治以中医理论为依据,通过辨别患者体内的阴阳失衡、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等情况,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為不同的证型。

针对不同证型的患者,中医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比如,对于气虚证型的患者,中医会采用补气益胃、健脾和胃的方药,以调整体内气血平衡,增强胃部功能。

对于阴虚火旺证型的患者,则会采用滋阴清热的中草药,平衡体内阴阳,减轻炎症反应。

这种基于中医辨证的治疗方法能够更精准地把握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的针对性。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还强调患者的饮食调理。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中医证型需要遵循不同的饮食原则。

例如,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中医建议他们多食用易消化、温和的食物,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伤及脾胃。

这种因证制宜的饮食调理有助于加强治疗效果,避免不适宜的食物对患者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中医治疗还强调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心理健康。

通过调整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患者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从而更好地抵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侵袭。

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和舌脉等多方面信息,中医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划分为不同的证型,每一种证型都有其特征。

气虚证型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见证型之一。

这类患者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脘腹胀闷、神疲乏力等症状。

舌头淡白、苔薄是其典型的舌象,脉搏虚弱无力。

中医认为,这种证型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气血不足,治疗时会以益气健脾的中草药为主。

湿热蕴结证型也是常见的一种中医证型。

患者常感到脘腹灼热、口苦口干。

舌脉表现为舌头偏红、苔黄而厚,脉搏滑数。

中医认为这类患者胃中湿热蕴结,导致消化功能受损,治疗时侧重清热利湿以及胃肠调理。

阴虚火旺证型也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这类患者常伴有上腹灼热感、口干口苦、烦躁易怒等症状。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辨治溃疡性结肠炎验案赏析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辨治溃疡性结肠炎验案赏析

国学功底 深厚 , 熟谙 中医 经典 , 通 中医理 论 , 精 医德 人
作者单位: 南省濮阳市中医院 ( 阳 450 ) 河 濮 7 0 0
认 为“ ” 正邪 斗 争 中的 阴 阳偏 盛 。有 的认 为 “ ” 本 为 本
并 不矛 盾 , 分辨标 本 中得 出的本 比较 全面 。 从 笔者 同意 正 虚为本 , 实 为标 的观点。如 《 邪 素 问 ・ 热论 》 “ 评 : 邪之 所凑 , 气必 虚 ” 其 。说 明 了正 气 先
归上 , 是 以正气 为 主 , 正 虚为 本 , 实为 标 。但疾 也 故 邪
病是动 态 变 化 的 , 以又 有 “ 则 治 其 标 , 则 治其 所 急 缓
本” 的说法 , 以适 应变 动 的情 况 。一般 来 说 , 本 则 标 治
足者 , 于虚也 ; 本 但察 其 因何 而起 , 病之 因便 是 本 ” 起 。 有认为 “ ” 本 为表里寒 热虚 实 六者 , 以虚实 二字 尤 为 但 紧要 , 以虚本乎 元气 , 者 由乎 邪 气 , 实 可 以统 率表 实 虚

14 ‘ 5 0
光 明 中医 2 1 年 8月 第 2 01 6卷 第 8期
C G C A gs2 1. o 2 8 JM M uut 0 1V l 6

【 医大 师 典 型 验 案 赏 析 】 国
编 者 按 为了传承 国医大师高超之临床技艺和学术经验 , 本刊特设本栏 目, 欢迎广大作者参考本期文稿格式
难 》 临 床 有 急 慢 性 之 分 。慢 性 者 缠 绵 难 愈 , 复 发 , 反
作, 甚至 多年不 愈 , 亦称久 泻 。 故 ) 国医大师 李振华 教 授 , 者读 大 学 期 间 即是 笔者 笔 的恩师 , 来笔 者攻读 硕士研 究 生又是 我 的导 师之 一 , 后 有 幸经 常聆 听 恩师 教诲 , 获益 匪 浅 。恩 师 李振 华 教 授

香砂温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0例

香砂温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0例

香砂温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0例郭淑云;李郑生;徐江雁;杨国红;赵文霞;李合国;李墨航【期刊名称】《中医研究》【年(卷),期】2016(29)7【摘要】目的:观察香砂温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河南中医学院第一、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开放对照法分为李振华治疗组、李振华徒弟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李振华治疗组由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亲自治疗,李振华徒弟治疗组则由李老徒弟治疗,均采用李振华教授的治疗方案,治宜健脾益气、疏肝和胃,给予香砂温中汤加减(白术、茯苓、枳壳、半夏、木香、砂仁、香附、乌药、桂枝、甘草等);对照组采用其他中医方案辨证论治.各组均治疗6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李振华治疗组痊愈36例,显效11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00%;李振华徒弟治疗组痊愈27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00%.李振华治疗组与李振华徒弟治疗组、对照组对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振华徒弟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和病理学疗效方面,李振华治疗组痊愈37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4.00%;李振华徒弟治疗组痊愈26例,显效2例,有效6例,无效16例,有效率为68.00%;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22例,有效率为56.00%.李振华治疗组与李振华徒弟治疗组、对照组对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振华徒弟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李振华治疗组疗效最好,无论是在改善患者的病症还是在改善胃镜及病理学方面均有较好疗效.【总页数】3页(P5-7)【作者】郭淑云;李郑生;徐江雁;杨国红;赵文霞;李合国;李墨航【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8;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46;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3+2【相关文献】1.香砂温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8例2.香砂温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3.香砂温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4.香砂门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体会5.香砂温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32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卷第11期·总第139期2012年6月·上半月刊4按语:为了弘扬国医大师名医文化,学习国医大师高尚医德,传承国医大师临床技艺,特设此栏目。

请广大作者参照本期文稿之模板撰写论文。

凡此类论文,均将列入“北京21世纪环球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No:21C125TCM001)”中统一管理,欢迎来稿!本刊编辑部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案赏析※高尚社(河南省460-01医院,中牟451460)关键词:胃脘痛;痞满;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国医大师;李振华;萎缩性胃炎;验案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2.11.002 文章编号:1672-2779(2012)-11-0004-03慢性萎缩性胃炎也称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导致的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黏膜肌层常见增厚的病理改变。

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黏膜有不用程度的变薄,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及不典型增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浅表性胃炎失治或误治转化而成,少数萎缩性胃炎可演变为胃癌。

据报道,我国萎缩性胃炎的癌变率为2.55%。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病情迁延,长期消化不良为特征。

主要表现为腹胀,稍微多食则腹胀更明显,口淡无味,胃脘部隐痛不适,疲乏,消瘦,纳差,贫血等,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得范畴。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熟谙四大经典,精通中医理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用中医药治疗各种疑难顽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疗效卓著。

现结合一些医家对本病因机证治的认识和李老治疗本病验案的赏析,冀以弘扬李老学术思想,传承仁术。

1 病机阐微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董璐璐[1]等认为是脾胃虚弱、健运失司、转输失常的病理基础及气滞、痰凝、寒热互结病理因素和病理改变。

白家温[2]等认为本病多是因外邪犯胃,饮食不节、进食粗糙或刺激性食物、嗜好烟酒,情志不遂、素体虚弱、劳倦内伤、用药不当、久病体虚等原因,使脾胃气滞,升降功能失常。

其病位在胃。

与肝脾有密切关系。

本病初起在气,久病则由气及血,渐致气虚血瘀,胃络痹阻。

刘翠霞[3]等认为本病病变在脾胃,但与肾密切相关,肾为先天之本,脾阳有赖于肾阳的温煦与激化,肾阴又有濡润脾胃阴液的功能。

因此,本病多伴有肾气虚衰。

吴东昆[4]认为本病多因素体虚弱,气血瘀结,饮食劳倦,外邪等因素,使脾胃升降失常所※基金项目:北京21世纪环球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No:21C125TCM001] 致。

黄干初[5]等认为本病多由慢性胃炎发展而来,究其病因,多为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寒湿痰浊内生,久郁化热;或外邪入侵,邪毒交结,化热入里,热寒错杂,痞阻中焦,升降失常;或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木郁克土,肝胃不和,气机阻滞,血行不畅,瘀阻胃络,凝结日久为本病。

田泽民[6]也认为本病病位在脾胃,与肝脏关系密切,多为本虚标实。

而李老认为,本病虽以脾胃虚寒,肝气犯胃、气滞血瘀,饮食停滞为常见病因,但多是由于为病久延不愈,或温热病伤阴及药物的副作用耗伤胃阴而致。

2 治则探幽对于本病的治疗,石爱伟[7]宜用疏肝和胃、健脾和胃、补肾和胃三法来治疗。

祁丽杰[8]针对本病的病理基础,认为主要应以活血理气、温中养胃为主。

陈建雄[9]等认为治疗宜重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姚杰良[10]认为治疗宜针对不同病因,分别采取疏肝和胃、健脾益胃,清肝和胃、活血化瘀等法;丁家祥[11]等认为根据“肾为胃之关”理论,治疗本病宜从肾治胃,通过滋肾阳而养胃阴。

因为肾中所藏之真阴,乃诸阴液之本,亦为脾胃阴液生化之源。

任世玉[12]认为治疗本病宜用补气升阳、甘寒濡润、辛开苦降之法;文明峰[13]针对本病的病机特点和临床特征,认为宜采用养阴益胃为主,佐以益气健脾治疗。

而李老认为,本病多见于胃病后期,多为气阴衰败居多,治宜从益气补阴入手,以酸甘化阴,益气和胃为法。

3 方药撷萃对于本病的选方用药,吕文亮[14]认为应运用方证对应原则来治疗,在临床分为藿香正气散方证、干姜泻心汤方证、香砂六君子汤方证、连枝饮方证、沙参麦冬汤方证等;王玉得[15]认为宜用叶天士“养胃汤”(沙参、麦冬、玉竹、桑叶、石斛、白扁豆、甘草)治疗。

本方既能清胃火而生津液,又能防止滋阴之品助湿碍胃,是一剂比较理想的滋养胃阴的方剂;马彩兰[16]认为,本病的第10卷第11期·总第139期 2012年6月·上半月刊5病机特点为气阴两虚,胃脉瘀阻。

治疗关键在活血益气化痰。

常用自拟验方胃复丹治疗,方中红参、香茶菜具有行气活血清热解毒作用,能改善胃黏膜病变部位血液循环,消除炎症,修复胃浅表黏膜,促进黏膜再生的作用。

而枳壳功能理气化痰,消积除痞,既可防滋补之气之弊,又有加强活血散瘀之功。

任丽霞[17]认为,治疗本病选方用药意在顺其升降之性,通常有升举、升清、升提得意思,常用药有:升麻、天麻、黄芪、人参、桔梗等;降有肃降、降泄、下气、下瘀、降气、降逆、降痰等.常用药有川牛膝、沉香、枳壳、陈皮、厚朴、旋复花、苏子、半夏、槟榔等;周来兴[18]认为,治疗本病用药特点要针对脏腑特性和病机特点,宜燥润同用、升降同施、寒温并治、补通结合,同时宜注意升之勿亢,降之勿陷,燥之勿刚,润之勿腻,温之勿燥,清之勿寒,以达“中和之道”及“度”字,即阴阳平衡之理。

郭楠[19]认为,治本病宜用和胃化瘀汤,药用党参、炙甘草、佛手片、当归、焦山楂各10g ,丹参、白花蛇舌草、白芍各15g ,血竭末2g ,炙甘草5g 。

赵琳[20]等认为可用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30g ,桂枝20g ,白芍15g ,党参15g ,茯苓15g ,白术15g ,丹参10g ,木香10g ,砂仁10g ,生姜10g ,大枣10g ,甘草10g )。

柳中全[21]在临床上常用参芩化瘀汤,药用:党参、白芍各15g ,茯苓、白术各12g ,甘草4g ,陈皮、蒲黄、五灵脂、刺猬皮各10g 。

伊书红[22]等在临床多喜用半夏泻心汤收功。

罗桂香[23]等通过实验研究证明,半夏泻心汤主要是通过其有效成分黄芩来降低机体的TNF-a 的含量,从而提高机体的抗感染、抗炎作用,这也是半夏泻心汤治疗本病的机制之一。

4 验案欣赏王某,女,58岁,退休工人。

1990年5月18日初诊。

患者自述有5年的胃病史,3年前外院经胃镜确诊“萎缩性胃炎”,各医院多方治疗,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近日加重,遂来中医科就诊要求服中药,患者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胃腕痞满不舒,有时隐痛,饥不欲食,勉强食后胃脘胀满益甚,伴有口干舌燥,倦怠乏力,心慌气短,舌质红光无苔,脉细数。

辨证属胃阴虚,胃失濡润和降,治宜酸甘化阴,益气和胃。

处方:太子参15g ,麦冬10g ,五味子10g ,白术15g ,石斛15g ,沙参15g ,杭芍药15g ,乌梅10g ,山药15g ,枸杞子10g ,谷芽15g ,竹茹10g ,甘草10g 。

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9剂,胃脘痞满、隐痛、饥不欲食、口干舌燥明显好转,精神好,欲思食,自觉病减去大半,继服上方1个月,诸症消失,食欲增加,活动较前有力,舌质转红润已生薄白苔,为巩固疗效,将上方化裁改配丸剂,又服2个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食欲正常,体重增加2公斤,5个月随访无复发[24]。

5 大师心法5.1 治病求本 益气养阴 从李老调治本验案可以看出,脉证合参,当为胃病日久,气阴双方。

因病位在脾胃二脏,宗“太阴脾土,得阳始运;阳明胃土,得阴自安;脾喜则燥,胃喜柔润”。

之旨。

结合本证病机,当从益气养阴并举,太阴阳明同调。

故李老在方中首先选用了气阴双补的各方生脉饮。

方中太子参、麦冬、五味子三药各有特性,太子参补气养阴生津、麦冬三药各有侧重,相得益彰。

一补一清一敛,共奏益气养阴,和胃生津之功。

脾气健胃阴复则病因得降。

5.2 胃阴枯竭 酸甘化阴 本验案为胃阴枯竭重症。

胃为水谷之海,胃喜润而恶燥。

本证虽为气阴两虚,但胃津耗伤太重,从而使胃失濡润和降而出现胃阴虚的一系列症状。

故李老在益气养阴的同时,又配伍了乌梅、北沙参、石斛这三味药。

中医认为,苦寒相合则清热泻大,甘寒相合则滋水养阴,酸甘相合则生津化阴。

乌梅味酸微涩性温,既与沙参、石斛共担酸目化阴之任;同时本验案又有心慌气短等心肺阴亏,阴不敛阳,心气浮越之证,而乌梅酸甘化阴的同时,又能收敛心肺之气。

故《本草经疏》曰:“乌梅味酸,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故主下气,除热烦满及安心也”。

而沙参甘寒微苦,守而不走,能入胃清热生津而强阴,退热保胃以生气,为养胃阴、退虚热、生胃气之要药;石斛又是救胃生津之上品,徐究人曰:“石斛功能清胃生津,胃肾虚热者最宜。

夫肺胃为温热之邪必犯之地,热邪灼津,胃液本易被劫。

如欲清胃救津,自非用石斛之甘滋轻灵不为功”。

胃阴得复,则津血丰盈,脉络畅利,诸症自消。

5.3 久病及肾 脾肾双补 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脾胃气阴亏虚,日久穷必及肾。

故李老在补益脾胃气阴的同时,又根据先天和后天相互滋生、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方中配用了白术、山药、枸杞子以脾胃同调。

白术可健脾胃助其化源,山药一药而具补脾养胃、益肺固肾、养阴生津之功。

《本草正》曰:“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

而配用枸杞子,寓意更深,本品味甘气平,质地滋润,能补肝血、益肾精、扶阳气、壮筋骨、润五脏,为养血补精之要药,固肾强脾之上品。

故《本草经疏》曰:“枸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肾。

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

《本草正》也曰:“枸杞,味重而纯,故能补阴,阴中有阳,故能补气,所以滋阴而不致阴衰,助阳而能使阳旺”。

脾肾得补,胃气自复,阴津自固。

气阴复,胃络充,则诸症自消、 5.4 不荣则痛 和里缓急 中医认为,疼痛的原因,大多责之于“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但也有阴血亏虚,筋脉失濡,不荣则痛。

从本验案方证可知,很显然之疼痛当属气阴亏虚,气虚则脉络失煦;阴虚则筋脉失濡而致。

故李老用仲景《伤寒论》各方芍药甘草汤以治之,本方是治疗气血不和之腹痛、筋脉挛急效果很好的方子。

方中白芍味酸性寒,能补能泻,补肝血、敛肝阳、疏脾土、调肝血以缓挛急,可健脾柔肝,缓急止痛;甘草可补益脾胃,和中缓急。

二药合用,共奏酸甘化阴,敛阴和血,解痞止痛之功。

5.5 顺其升降 养胃和中 由于脾胃位于中焦,职司升降。

脾胃气阴亏虚,常可致升降失司。

故李老针对脾气以升为和,胃气以降为和之脏腑特性,在方中配用了竹第10卷第11期·总第139期 2012年6月·上半月刊6茹、谷芽这两味药物。

竹茹体轻微寒,味苦而甘,清胃泻胆而不伤中,开郁降气而不伐脾,去实邪不伤正,清邪热不化燥,为和降胃气之良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