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家的起源

合集下载

[最新]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

[最新]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

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一国家起源一直是历史学研究中的棘手问题。

实际上,我们几乎没有可靠的证据,以真正重现世界上任何地方政治权威的中央集权化和固定结构的源起。

文字书写要晚於国家的出现,然而,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只有文字固定了以后,才能提供历史学赖以依据的基础。

文字的晚出使得历史记载的年代总是太晚。

从部落组织发展到政治组织的过程也就必然笼罩在相对黑暗之中,只有凭藉考古学或人类学上的推测才有可能稍示端倪。

在这种情况下,可信程度参差不一的假说也就连翩而起了。

在近期的研究论著中,人口增长、商业机会、司法发展乃至精神上的个人化,都被提出来充作解决国家起源问题的万能钥匙。

不过,历史唯物主义仍然是最具想像力、影响力的解释范式。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国家起源於原始社会分化为阶级;而这种源自劳动日渐复杂的社会分工的分化本身,乃是以生产力的技术(或组织)进步为基础的。

这种解释的关键概念是对剩余产品的看法。

也就是说,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者认为,正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超过了生活的基本必需,导致了占有这些剩余产品的剥削阶级的出现,从而损害了绝大多数生产者的利益。

正如恩格斯所说,这种论点的核心就是在文明开始的时候,社会中剩余产品还太少,不敷进行平均分配,倘若跨过了这道门槛,剩余产品足够丰富了,但却又集中在一小部分人手里,那么人类历史和文化就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

一旦生产力达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少数人与多数人之间就出现了残暴的分裂,以此为基础就出现了包括城市、文字、国家在内的一系列发展。

这种对国家起源的古典看法至今仍然有其力量。

但是,长期以来大家一直注意到,马克思的范式有一个根本性的逻辑弱点,即社会剩余产品的分配无疑是国家出现的必要条件,然而,它是不是充分条件呢?剩余产品也许会诱使潜在的剥削者对之加以垄断,那么,是甚么保证他们如愿以偿呢?大多数联合起来的生产者为甚么不断然拒绝这种企图,从他们那里将自己辛苦劳作的成果没收回来呢?平均分配日益增长的社会产品不会引致统治阶级独占闲暇和权力这样的文明进步,然而,却显然会回应庞大人口的立即需要,至少在同样产出的情况下,适度地缩短劳动时间。

斯特雷耶谈现代国家的起源

斯特雷耶谈现代国家的起源

斯特雷耶谈现代国家的起源作者:黄楚泽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04期摘要:《现代国家的起源》是研究国家起源尤其是现代欧洲国家早期历史的学术著作。

约瑟夫·R·斯特雷耶精彩地刻画了自中世纪起,现代国家的兴起和发展轨迹。

集中分析了法国和英国的国家制度,他认为那些一直持续到我们现代的第一批欧洲国家制度,就是在1100-1600年期间英国和法国形成的,而其他欧洲国家,都非常强烈地受到这些先行国家的影响。

正是这些制度的发展,才使得欧洲国家能够拥有用于组织、控制大规模人群的强有力的国家机器。

关键词:现代国家;国家起源;斯特雷耶中图分类号:G4 ; ; 文献标识码:A ; ; ;doi:10.19311/ki.1672-3198.2020.04.078美国中世纪研究领域早年的领军人物约瑟夫·R·斯特雷耶(Joseph R. Strayer),作为哈佛大学中古史先驱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的弟子,称得上研究欧洲中世纪史的巨擘。

《现代国家的起源》(On the Medieval Origins of the Modern State)一书就是这位美国著名的史学家根据自己的演讲稿和论文修订出来的。

该书自1970年出版以来,作为世界知名学府的历史和政治课程的必读书之一,在学术界影响力很大。

2011年,由华佳、王夏、宗福常翻译的《现代国家的起源》中文版于上海人民出版社与读者见面。

《现代国家的起源》篇幅不长,全书正文部分共三章,另加中译序、中文版普林斯顿经典版序、前言、注释以及译后记,共计约七万五千字,是了解欧洲国家形成必不可少的重要著作。

此书从欧洲国家中世纪的历史事实出发,以官僚机构的常态化、专业化为线索,讲述了欧洲国家从中世纪封建王国向权力集中、资源利用高效的近代国家转变的过程。

1200年,欧洲还没有什么秩序可言。

它自身分裂为数百个政治单位,面积占到三分之一的南欧,从经济和政治上仍是归属于穆斯林世界,东欧地区与中亚大草原维持着更为密切的联系,中欧地区还生活在罗马帝国的残躯上,这些欧洲的主要部分有着数十个边缘或者间隙地带。

现代国家的起源

现代国家的起源

内容摘要
该书还着重探讨了现代国家形成的内在逻辑和机制。作者认为,现代国家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如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迁、政治制度演变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推动了国家形态的转 型和发展。同时,作者也指出了现代国家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权力集中、官僚腐败、社会 不公等,这些问题需要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以解决和克服。 该书对于我们理解当前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了解现代国家 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当今世界各国政治体制的优劣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推动 全球治理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现代国家的起源》是一本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通过阅读该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 国家的本质和发展历程,深入认识当今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该书 也为我们思考未来国家发展方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这段话突出了政治领袖和社会精英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政治领袖和社会精 英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对于国家的未来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政治领袖和社会精英的培养和发展,以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 展。
《现代国家的起源》这本书的精彩摘录揭示了现代国家起源和演进的规律和 动力。通过这些摘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而为国家 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现代国家的起源》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从目录的内容来看,作者在书中对现代国家的起源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例 如,作者探讨了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对国家形 成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国家发展的动力和基础。通过这些分 析,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国家的起源是一个多元且复杂的过程,单一因素无法解释 其全部。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读后感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读后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读后感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读后感(一)墓石《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的作者是去年刚刚去世的美国汉学家孔飞力。

孔氏不是那种著作等身的学者,在三十年间,总共才出版了《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中国帝制晚期的叛乱及其敌对力量》、《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三部著作。

但是,部部经典,堪称史学大家。

这些经典以问题意识为出发,采取以小见大的特有写法来阐释"全国性问题",比如《叫魂》单单以一种社会基层的文化现象入手,重点分析在皇帝、官僚系统与平民阶层的诠释,从而揭示表面上处于"乾隆盛世"的中国社会景象及其背后潜藏的危机。

又如在《中国帝制晚期的叛乱及其敌对力量》以民兵组织演变以及地方军事化发展的探讨为切入点,深入地解析中国帝制晚期农村社会的结构变化。

在这些著作中,他并没有令学者印象深刻的"研究范式",也没有时髦的学术理论,但他的问题意识、他的现实关怀以及他的思想,足以让他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并展露历史叙事的意义之所在。

孔飞力在《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中写道,"一个有着根本性关怀的思想家,其才华之所在,应在于他既能够将自己所属社会群体的经验和抱负上升到一般性的层面,又能够赋予他自己特定的世界观以普世性的意义",而这句话同样可以用来形容他自己!如何使深奥的学术理论"深入浅出",如何让人参透"意义终究会老去,而事实永远不会老去"这句哲理,注定是一位思想家的才华与价值所在。

关于《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这部著作,孔氏不是在讲现代中国的如何形成,而是在讲现代国家所蕴含的各种性质是怎样一步步被中国具有的。

诚如他讲道,"中国文化是统一的,但不是单一同质的",同理亦可认为,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社会制度,这些都有着多种形式的存在,同样也有各种替代性选择。

第四章 国家

第四章 国家

国家的阶级性(国家的本质) 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 出现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阶级— —国家产生
国家的阶级性(国家的本质)
恩格斯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 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 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 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 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 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 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 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 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 是国家。”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国家的社会性(从国家起源考察)
恩格斯说:社会产生着它不可缺少的 某些共同职能,被指定去执行这些职能的 人,就形成社会内部分工新的部分,他们 就获得了和授权给他们的人相对立的特殊 利益,他们在对这些人的关系上成为独立 的人,于是就出现了国家。
马克思主义指出: 国家是不同于原始社会公共权力的一 种“特殊”的公共权力组织。
五、国家形态
国家形态指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因国家 与社会互动形成治理结构以及由此治理结 构而产生的政治过程和治理绩效。 1.失败国家 2.依附国家以及相关国家形态 3.自主性国家
1.失败国家
美国智库和平基金会的定义 失去对其领土的控制,又或未能维持其于领 土内对正当的武力使用的垄断; 正当的做出集体决定的权力受到侵蚀; 未能提供公共产品; 未能以享有国际社会成员的身份与其他国家 交往。 除以上特点外,失败国家还有普遍的贪污和 犯罪情况,出现难民等非自愿人口迁移以及严重 经济下滑。

随着韩战的结束,韩国政府面临着严重的合 法性危机并直接面临着北韩的制度与军事竞争, 为了延续统治,取得合法性,南韩政府就必须竭 力取得制度竞争优势。近代以来的殖民悲情,二 战后民族主义的复兴,激发了韩国人强烈的民族 主义和国家主义情感,这些与传统儒家文化中的 集体主义意识形态相结合,形成一种强大的价值 观软约束,对小团体与个人机会主义行为形成强 大的内在制约,保证了现代化过程中政府的高效 与廉洁,形成另一种强政府模式。

国家起源理论的评述

国家起源理论的评述

国家起源理论的评述国家起源理论是指关于国家形成的理论,其探讨的是国家的起源、发展和本质。

在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之中,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争论从未停止,各种学派莫衷一是,展现出了丰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国家起源理论的发展历程中,一些重要的学说和观点不断涌现,对人们对国家起源的认识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早的国家起源理论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古典时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就对国家起源进行了探讨。

柏拉图认为国家是由英雄时代演变而来的,是无为(宇宙)和王(神)的结合,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国家的起源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互相帮助。

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社会契约论和国家起源的理论开始得到更为系统的发展。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了人们在原始状态下通过社会契约形成国家的观点,认为国家是由一些自由的个人通过契约形成的,国家权力的来源是人民的自愿委托,这一观点对后来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19世纪,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和卡尔·马克思提出了关于国家起源的新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压迫的产物,国家的出现是为了保护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

马克思主义将国家的起源和社会的阶级斗争联系起来,认为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和机构。

在20世纪,社会学家们也对国家起源进行了探讨。

马克斯·韦伯通过对国家的分析,提出了理性化和官僚化的概念,并将其应用到了对国家起源的研究中。

他认为国家是通过对暴力的垄断来形成的,对暴力的垄断是国家存在的根本。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对于国家起源的理论研究也不断地在不同的学科和领域中展开。

一方面,一些理论观点得到了丰富的深化和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争论和挑战。

在当代,对国家起源的理论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政治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传统领域,而是涉及到了更为广泛的学科范畴。

比如在文化人类学中,人们开始通过对不同文化形态和习俗的研究,来探讨国家起源的文化基础和形成机制;在科学技术史研究中,人们通过对古代社会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考察,来分析国家起源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等等。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类社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人类还处于采集狩猎的生存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开始建立定居点,进行农业生产,形成了农耕社会。

在农耕社会中,家庭、私有制和国家逐渐形成。

首先,家庭是人类社会组织的最基本单位。

在远古时期,采集狩猎的部落生活中,家庭可以视为一个生产单位。

人们在家庭中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食宿等生活问题。

随着农业的出现,人们开始居住在固定的土地上,家庭成为了生产和传承财产的单位。

在家庭中,父亲往往是家庭的掌管者和决策者,妻子和子女则负责家务劳动。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也比较稳定,形成了家庭生产、家族传承等一系列文化现象。

其次,私有制的出现是与农业生产的出现密不可分。

人们开始在稳定的土地上进行农业生产,对土地的占有和使用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这时,私有制这个概念就出现了。

私有制是指个人对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的物质生产资料的占有和支配。

在农业社会中,土地、牲畜和农具等生产资料都可以成为个人私有财产。

私有制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发展,有利于刺激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私有制的出现,也促进了财富的累积,逐渐形成了富人和穷人的阶层。

最后,国家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转变。

国家是一个由政治权力、人口、领土组成的有机整体。

国家的出现意味着个人权力受到规范,全体人民的利益开始受到保护。

国家在农业社会中开始兴起,并因此而发展成为现代文明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有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体系,具有一定的统治性和纪律性。

总之,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家庭作为基本的社会单位,为社会提供了物质和文化的支持;私有制推动了生产工具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国家则是整个社会系统的灵魂和核心,它维护了社会的政治秩序,保障了人个自由和公正。

三者合谋,共同致力于推进人类社会的文明演进。

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背诵

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背诵

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背诵政治知识是我们作为中小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之一,而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更是需要我们背诵的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将会为大家详细介绍八年级上册政治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第一章怎样了解政治政治是指人们之间在社会、国家、区域和国际等各种领域内的权力关系、利益关系、意识形态关系以及通过各种手段来管理和调节这些关系的活动。

了解政治是我们作为一个公民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首先,我们要了解政治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政治的本质及其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关系;最后,我们需要了解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章现代国家的起源现代国家是指以国家为基础,主权属于人民,通过宪法规范国家行为和社会发展的一种政治实践。

现代国家起源于欧洲的近代,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演化和发展。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现代国家。

了解现代国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对我们深入了解国际关系、国家政治及其制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政治制度是指政治组织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的表现形式。

政治制度对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政治文化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等形成的一种理念体系。

了解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对我们加深对国家的认识和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章中国政治中国政治是指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下,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和维持政治秩序的活动。

中国政治涉及到中国的政治制度、国家机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中国政治对我们对中国的理解和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五章国际政治国际政治是指国际组织、国际法律、国际关系以及国家间的交往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国际政治对我们对国际局势、国际法律、国际经济关系等方面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章综合题综合题是指结合课本内容,从综合的角度出发,考察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综合题的类型包括智能题、创新题和拓展题等。

国家的起源及本质

国家的起源及本质

国家理论(终极)一、国家的起源与本质国家起源问题是各类国家学说分歧的焦点所在,更是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对立的根本点。

对于国家起源问题的解释,决定了对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命运等一系列问题的判断。

马克思主义在国家起源问题上有两个基本论断:第一,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第二,国家的出现,是社会部发展的结果。

它是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原因问题。

国家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问题的基本论断是:氏族制度的解体是社会部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都是人类社会部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国家起源于社会部基本矛盾的运动。

在原始社会后期,人类生产能力的发展,促进了分工和交换的出现。

在经历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特别是商业的独立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分工和交换已经达到相当普遍的程度,经济活动一跃而成为人类生活的主要容,经济利益也上升为决定人际关系的根本因素。

分工、交换、利益分化这些因素的出现,使经济因素逐渐取代血缘因素成为决定人类社会制度的主要因素。

随着群婚制度向“一夫一妻制”的被迫过渡,个体家庭逐渐取代氏族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生产分工日益细化,商品交换日益频繁,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

原始的氏族组织和道德力量已经无力应付这一变化,于是就需要有一个第三种力量,它似乎站在相互斗争的各阶级之上,压制它们的公开冲突,至多允许阶级斗争在经济领域以合法的形式进行。

于是,氏族制度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分裂为阶级所炸毁,被新的机关——国家所代替了。

恩格斯关于国家起源的论断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围以;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同社会日益相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孔飞力与《现代国家的起源》

孔飞力与《现代国家的起源》
说起来,那已是 2002 年的事了。当时,陈兼和刘昶合译的《叫 魂——1768 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一书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不久,并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孔飞力的名字和著述,过去在国内只是少数专治 清史的学者才知晓,但自从此书中译本问世后,越来越为国内各方读 者所了解。
在美国和西方的中国史学者中,孔飞力长久以来便被视为“大家”, 这也是为什么 1977 年费正清(John K. Fairbank)教授从哈佛大学 荣退后,当时四十多岁、正值盛年的孔飞力从任教十多年的芝加哥大 学被请回哈佛,接替费正清出任历史暨东亚语言文化研究希根森讲座 教授(Francis Lee Higginson Professor of History and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在美国和西方中国学界,这是一
2
个属于“旗手”性质的重要职位。然而,孔飞力的历史著述并不以“快” 著称,他本人更不属于“著作等身”之辈。他于 1978 年重回哈佛到 2007 年退休的三十年间,共出了三本书。第一本,是 1990 年出版的 《叫魂——1768 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以下简称“《叫魂》”), 此时,距他的第一本书《中国帝制晚期的叛乱及其敌对力量》的出版 已有二十年了。第二本,即我们现在译为中文的《中国现代国家的起 源》(以下简称“《起源》”)。这其实并不是一本专著,而是以孔 飞力 1994 年在法兰西学院所作的系列讲座为基础经修订编辑而成的 一本论文集,由法兰西学院魏丕信(Pierre-琀椀攀渀渀攀 Will)教 授撰写了长篇前言,于 1999 年出了法文版;然后,斯坦福大学出版 社又于 2002 年推出了英文版。孔飞力的第三本书,是 2008 年出版的 《生活在他者世界的华人:现代的人口迁徙》(Chinese Among Others: Emigration in Modern Time),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中译本。

从自然状态到公民社会——康德现代国家观起源的演绎逻辑及其意义

从自然状态到公民社会——康德现代国家观起源的演绎逻辑及其意义
权 威 机 构 , 个 人 只 是 将 自 己 的 部 分 权 利 让 渡 出
来 ,交 给 对 方 — — 主 权 者 ,根 据 契 约 的 平 等 原
则 ,对 方 也 必 须 让 渡 出 部 分 权 利 , 意 味 着 作 为 主 权 者 的 国 家 是 有 限 政 府 。 对 于 卢 梭 来 说 ,人 们 共 同签 订 契 约 ,将 自己 的 所 有 权 利 都 转 让 出 去 ,交
康 德 国家 学 说 的 特 点 是 国 家 的合 法 性 根 据 在 于 人 的 自由权 利 的绝 对 性 。 当人 作 为 自由存 在
者 ,放 弃 自己 由先 天 自由 而 获 得 的权 利 ,并 将 权 利 交 予 一 个 公 共 的 权 利 机 构 — — 国 家 时 ,人 们 就 由 此 进 入 国 家 之 中 。鉴 于 国 家 权 利 来 自人 民 的 赋 予 , 因 此 ,国 家 的 首 要 任 务 就 是 维 护 和 保 障 人 民 自 由权 利 ,这 也 就 意 味 着 ,人 将 在 国家 中 重 新 获
就 是 要 保 证 每 个 人 的 自 由意 志 能 够 与 其 他 人 的 自
由 意 志 相 和 谐 。其 中 ,从 自然 状 态 过 渡 到 公 民 社 会 的文 明状 态是 国家形 成 的必然环 节 。

给 主 权 者 ( 一 点 同 霍 布 斯 相 似 ),人 们 对 主 权 这
布 斯 眼 中 ,缔 约 的 双 方 是 人 与 人 ,人 们 将 自 己 的 全 部 权 利 都 让 渡 出来 , 交 给 第 三 方 ,第 三 方 接 受
了 这 些 权 利 ,成 为 主 权 者 ,它 通 过 制 定 法 律 维 护
和 保 障 全 体 人 民 的 安 全 等 各 种 权 利 ,人 民 必 须 也 只 能 全 部 服 从 这 个 主 权 者 — — 国 家 。这 样 的 国家 是 专 制 独 裁 的 。在 洛 克 那 里 ,缔 约 双 方 是 个 人 与

《政治学概论》第五章 国 家

《政治学概论》第五章 国  家

• 四、以政治治理形式为标准的划分 • 以政治治理形式或权力集中的程度,可将国家划 分为集权主义和分权主义国家。 • 1、集权主义国家(20世纪影响较大的集权主义是 法西斯主义和威权主义) • ⑴法西斯主义国家:又称极权主义、全权主义国 家,根本特征是国家对社会的全面控制。实行极 端的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党政治;秘密警 察统治;国家垄断经济、文化和信息机构。—— 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
• 2、绝对主义国家: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过渡 时期。疆界划定,主权出现,国王成为主权代理 人,法律成为全民规范,军事力量扩张,常备军 制度建立,中央的赋税制度,为控制社会提供了 可资借用的体系。典型的有英国的都铎王朝(下 图分别为亨利七世、亨利八世和伊利莎白一世) 和法国波旁王朝等
• 3、现代民族国家 • 从绝对主义国家继承了疆界和主权。工业 化提供了物质资源和技术,行政力量扩大, 国家对社会的监视力加强。——国家将社 会的空间大大压缩。 • 综上,吉登斯实际以欧洲历史为基础勾画 出了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型过程。
• 3、自主性国家 • 自主性国家是与依附性国家相对应的一个 概念,也源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 新马克思主义对自主性概念又有发展,如 希腊学者普兰查斯。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并 非永远依照资产阶级的利益行动,有时会 采取与资产阶级利益相抵触的政策。
• 2、文化性的民族观 • 特点:强调族群概念和大融合 • 族群(ethnic group)侧重文化上的归属、 淡化政治利益。 • “某种群体由于体质类型、文化的相似, 或者由于迁移中的共同记忆,面对他们共 同的世系抱有一种主观的信念,这种信念 对于非亲属社区关系的延续相当重要,这 个群体就被成为族群”——马克斯· 韦伯

03-现代国家的中世纪起源

03-现代国家的中世纪起源
却又因其不完善促进了政治形态的发展 • 西欧封建不是唯一的政治组织形式,却因
其灵活性和对下属忠诚的强调促使西欧各 国最早走向现代国家
19
对“国家”的基本观点
• 国家是一种组织,它能够最好地利用人力、 物力资源
• 国家是政治劳动分工的产物 • 国家建设是政治管理机构(政府)的专业
化、完备化的过程 • 国家建设是中央集权加强的过程
– 作者的问题:“国家”这个词是否已经被其现 代形式的意涵所污染,以致于使用它会扭曲 和误导我们对中世纪社会及权力关系的理解?
6
支持意见 (1)
• 对中世纪历史的尊重
– 过去,研究中世纪历史的模型过于简化:封 建无政府状态、没有有效的公共权力、人际 纽带是唯一的治理手段、“universal”的政 治组织、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主权(尤其是对 强制权力的垄断)
10
反对意见 (3):其他
• 韦伯的定义 • 帕森斯的定义 • Steven Hindle的定义 • 批判主义的说法
11
反对意见 (4):概念的专制
• 我们在从现代国家的视角重写过去
– 用现代的概念体系去解释一个这些概念并不 适用的世界
– 用目的论的方式解释过去 – 关于state-formation的构建常常支配了历
现代国家的中世纪起源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王娟、卢露
报告内容
• 《“中世纪国家”是一个概念的专制吗?》 —— Rees Davis (2003)
• 《现代国家的中世纪起源》 ——Joseph R. Strayer (1970)
• 《西欧的区域生产方式与国家形成模式》 ——M. Hechter & W. Brustein (1980)
• 连续的、生成性的历史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原文加解析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原文加解析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家庭私有制的起源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家庭私有制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巩固的。

家庭私有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从原始采集社会向农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

1. 原始采集社会在原始采集社会阶段,人类通过采集、捕猎、捕捉野生动物等方式谋生。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生产力与自然资源的分配相对均衡,个人财产较为少见,整体上存在一种共享的状态。

人们生活在小型氏族中,个体间不存在明显的经济差异,也不会形成家庭私有制。

2. 农业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开始种植农作物,开展农业生产。

农业的发展使得个人能够占有并直接依赖土地来谋生,这种情况下,家庭私有制逐渐形成。

在农业社会中,家庭私有制主要表现为家庭拥有的生产资料和产权,如田地、牲畜等。

这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生产与生活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3. 家庭私有制的意义家庭私有制的形成,不仅为家庭成员提供了生产资料,也为社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动力。

家庭私有制的出现,使得生产关系更趋于稳定,为后续国家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国家的起源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其起源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长期演变过程。

1. 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在原始社会阶段,人类社会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以氏族和部落形式为主。

人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简单的社会组织。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的出现,原始社会逐渐演变成为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是以奴隶制度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形态,国家的出现标志着奴隶主与奴隶、地主与农奴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一个权力机构来维持社会秩序。

2. 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中,国家就是以封建贵族掌握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为基础的统治机构。

国家权力逐渐脱离家庭私有制的束缚,真正走上了独立的发展道路。

3. 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标志着国家这一政治形态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国家逐渐成为资本家统治下的政治权力机构,贯彻着现代法制和宪政的原则。

国家起源理论的评述

国家起源理论的评述

国家起源理论的评述国家起源理论是指对国家形成的原因和过程进行解释和探讨的理论。

这一理论不仅是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了解国家发展历程和国家制度形成的重要基础。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有许多不同的国家起源理论被提出,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种国家起源理论认为,国家是由自然进化而来的。

这种理论认为,国家的形成是由于原始社会向复杂社会的演变而产生的结果。

在这种观点下,国家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和不可避免的过程,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历史发展的需要有关。

在这个视角下,国家的兴起是社会组织发展的必然结果,与生产力、社会关系的不断变化和政治制度的变革有关。

另一种国家起源理论认为,国家是由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政治力量形成的。

这种观点认为,国家的形成是由于特定的历史事件、政治力量和人们的意识形态等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

在这种观点下,国家的兴起是社会利益和政治权力的争夺,是政治制度和国家组织形式的结果。

除了上述两种国家起源的理论观点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国家起源理论,如合同理论、社会契约论等。

这些理论认为,国家是由于社会成员间相互协商和达成共识而形成的结果。

在这些理论观点下,国家的兴起是由社会成员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的而组织起来的结果,是一种社会契约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不同的国家起源理论有不同的观点和解释,但都试图回答一个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这一问题涉及到政治制度的起源和发展、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的演变以及个体和集体利益的关系等一系列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对国家起源理论的评述和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和启发意义的话题。

在现代社会,国家起源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国家起源理论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国家的本质和特征。

对国家起源理论的评述可以促使我们对国家的本质和价值观念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对国家起源理论的评述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国家制度的演变和政治力量的变化,为我们更好地推动和改革国家制度提供理论支持和思想指导。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起源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起源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起源的论述摘要:马克思在吸收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国家不是先验存在的而是在社会自身内部发展起来的,并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探寻国家从社会起源的奥秘:国家是伴随着物质生产实践的提高,在原始氏族社会瓦解的基础上演化和产生发展的。

此后,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国家起源作了比较理论化的阐述,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产物的观点。

关键词:国家起源生产实践氏族社会阶级矛盾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起源的基础马克思吸收了摩尔根著作的精华,探寻出国家从社会自身内部发展的物质动因,从而以彻底的唯物主义阐明了国家起源于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观点。

(一)两种生产理论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对国家的产生根源于社会物质生产资料生产的观点进行了明确的阐述。

“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

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所必须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

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到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到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

劳动越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社会的财富越受限制,社会制度就越在较大程度上受血族关系的支配。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决定性因素根本上是社会生产活动。

(二)社会意识对国家起源的促进作用从社会的物质生活揭示国家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坚持的唯物主义历史研究法;但是在关注物质动因的同时,马克思也在关注着社会精神和文化对国家起源的促进作用。

共同的宗教仪式和共同语言促进同一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宗教与国家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

在马克思所说的”自然形成的共同体的脐带”的氏族和部落社会制度中,即随着文明的发展,首领们越来越横暴,越来越要求人们更加尊敬他们,人们关于权力和威仪的概念大大升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国家起源的理论

国家起源的理论

国家起源的理论作者:罗伯特·L·卡内罗来源:《南方文物》2007年第01期罗伯特·L·卡内罗/著陈虹陈洪波/译陈淳/校在人类存在初期的两百万年里,人们是以游群或村落形式生活的,就我们所知是完全自治的。

可能到公元前5000年,村落开始聚集为较大的政治单位。

但是,一旦这种聚集过程开始,它的步伐就会加速,并且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导致了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形成(在谈到国家时,我指的是一个自治的政治单位,在其疆域内包含许多社群,拥有一个集中的政府,政府有权征税,为劳役或战争招募人力,以及颁布并执行法律)。

尽管可以确定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政治发展的终极阶段,但是对国家的起源仍所知甚微。

的确,目前还没有一个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是令人完全满意的。

它们都因或这或那的原因令人失望。

然而,我坚信有一个理论的确为国家的兴起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解释。

我曾经提到过这个理论{1},在此我将做更充分的阐述。

但是在此之前,似乎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几种传统的理论。

明确的国家起源理论出现的相当晚。

古典作家如亚里士多德,因不熟悉其它形式的政治结构而认为国家是“自然的”,因此不需要加以解释。

然而,探险时代使欧洲人明白,世界上很多人并不生活在国家中,而是生活在独立的村庄或部落中,这使得国家看起来并不那么“自然”,因此需要加以阐释。

在迄今提出的众多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中,我们只考察其中几种。

例如,那些建立在种族主义基础上的理论现在已经完全不可信,在这里就无需赘述。

我们也摒弃这样的看法,即认为国家是人类“创造力”的表现{2},或认为国家的形成是“历史的偶然”。

这些观点使国家看起来像是某种神秘或偶发事件,将其置于科学认识之外。

依我之见,国家的起源既不神秘也非偶然。

它并非“天才”的创造或机会的产物,而是有规律的、明确的文化进程的结果。

而且,它并非一种独特的事件,而是一种反复出现的现象:国家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代独立形成。

七年级上册政史地生所有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政史地生所有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政史地生所有知识点作为初中生的你,现在正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的政史地生课程。

这个学期的课程内容相当丰富,包括政治、历史、地理和生命科学四个领域的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依次介绍七年级上册政史地生所有知识点。

政治政治是一门研究如何管理国家和公共事务的学科。

在七年级的政治课程中,你将学习以下内容:1. 国家的基本概念和属性国家是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政治组织,包括人民、领土、政府和主权。

学生需要了解国家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国家与其他政治组织的区别。

2. 国家的组织形式和基本制度在这个知识点中,在七年级上学期,你将学习什么是君主制、共和制,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

你也会学习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作用和地位。

3. 现代国家的起源和发展在这个知识点中,你将学习现代国家的起源和发展史,以及现代国家的特征和基本类型。

历史历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学科。

在七年级的历史课程中,你将学习以下内容:1. 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转变在这个知识点中,你将学习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转变,以及石器文化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2. 农业革命在这个知识点中,你将学习什么是农业革命,以及农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3. 古代文明在这个知识点中,你将学习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古代文明的代表性城市和文化。

地理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学科。

在七年级的地理课程中,你将学习以下内容:1. 世界地图和地球的形态在这个知识点中,你将学习如何绘制世界地图,以及地球的形态和基本特征。

2. 中国地图与区域地理在这个知识点中,你将学习中国地图的制作,以及中国的自然环境、经济区域和文化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3. 世界自然环境在这个知识点中,你将学习世界各大洲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植被和动物等。

生命科学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学科。

在七年级的生命科学课程中,你将学习以下内容:1. 细胞在这个知识点中,你将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国家的起源》读书报告
2018101678 孙立宇
1.现代国家应满足的特征:
(1)时间的持续和空间的固定。

临时性的、因某种共同利益而团结在一起的组织难以构成国家。

只有在时间上持续不断的,逐渐成为永久性的联合才能成为国家。

同时,在地理上需要有一个核心区域,即便边界可能发生变动,只要民族中一定数量的人群居在固定的区域内,人们可以在那里建立起稳固的政治体系,才有可能形成国家。

(2)具有永久性的、非人格化的政治制度。

即便是最原始的社会,也需要一定的程序来处理内部的争端,以及为了对外斗争需要而组建武装团体。

然而,一个团体组织如果要在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固定地生活在某个区域,它就需要对差异化的资源和人力进行更有效的利用,由此导致了专业化的制度要求。

这一制度要经受得住历史的变迁和人群的更新换代,与本团体组织一样永续存在,并且能够提高效率;更重要的在于加强团体中的政治身份感。

(3)忠诚从家庭、地方团体、宗教转向国家,人民一致同意需要一个权威来做出最终裁决,且效忠于该权威的观点被广泛接受。

大部分参与政治的人都承认了对最终权威的需要,人民普遍接受国家利益至上的观点,而维护国家是最高的社会宗旨。

作者根据现代国家的以上三个特征,从1100年到1600年间西欧的历史出发,探寻现代国家的出现。

因此,本书主要探寻的是在时间上持续和空间上固定的政治单元的出现、持久且非人格化的制度的发展、对需要做最终裁决的权威的认同以及这一权威获得其臣民最基本的忠诚。

2. 在时间上持续和空间上固定的政治单元的出现:
基于对个人的忠诚而建立的政治组织缺少稳定性,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决定了当时的王国的特征,有些王国寿命很短,以致只能用统治者的名字来命名;一个在时间上持续高就的王国,其边界可能不断地的发生大幅度的变化。

在这样的国家,一个稳固的政治体系无法建立起来。

但是在公元10世纪之后,欧洲的格局逐渐变得稳定,结束了长期的迁徙、入侵和战争。

某些民族,占有了特定的地区,在同样的政治团体里保持了几个世纪,那些持续了很久的王国或公国的统治者有机会去发展出永久的制度。

3. 持久且非人格化的制度的发展:
在动荡和暴力的年代,大部分人首先追求安全与和平,弱小的政府总是充满自我增强的动力,以抵抗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威胁。

任何一个存在一定持续性和稳定性的政治单元都需要建立法律制度和财政制度,以适应内部和外部的需要。

欧洲的政治系统在地方上过于薄弱和分化,税收制度的缺失导致国王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他自己的土地,那些希望保持自己定位并将其传给后人的国王必须要在分散的地区形成连续性的政治单元,其关键在于提高地产管理的能力。

因此,第一个永久的官职就是地产管理者,他们肩负国王的使命,征收土地上的收入,并使它们为国王所用。

由于当时对大多数错误行为的惩罚通常是以罚金的形式存在的,因此在地方上主持正义也是地产管理者的职责之一,而主持正义的收入占据了地方收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同时,统治者意识到维护正义不仅仅可以增加收入,也是保持权威和提高国王权力的一种途径。

在当时,针对一些严重的犯罪行为(如谋杀)和某些民事案件,可以设置一些特殊程序。

这种特殊程序允许诉讼人越过地方法庭而直接请求皇家法庭。

这些程序是基于保护和平与保护财产的考虑,由首领介入并制定法庭规则来保持或恢复原状。

这样一来,更低一级的领主可以避免他们的直接封君的干预。

同时,某一级法庭的判决可以由上一级法庭进行评诉,而国王的法庭总是居于该体系的最高位。

因此,国王便有责任在最基层的地方主持正义,由男爵管理的地区和国王直接管理的地区间的差异逐渐缩小。

4. 对需要做最终裁决的权威的认同以及这一权威获得其臣民最基本的忠诚:
随着司法的发展,国王在财政上的能力也不断扩张,国王最终获得了两项权威,一是没有来自国王法庭的令状,涉及土地拥有的案件不能开庭,二是国王可以对整个国家直接征税。

政治版图不再是分散、相互隔离的状态,而是产生了统一的领土,在那里一个统治者拥有最终的权威。

5.贵族会议:
中央集权的程度不断加深,但地方封建主、教士、自治城镇始终是不愿意国王权力无限制增强的,而随着国家机器的扩张,他们发现了另一条道路。

在12、13世纪,统治者通过建立有能力和荣誉的法庭来解决争端,而有产阶级也一样可以摒弃武装斗争,通过法律途径来违抗政府。

他们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要求,而由于交通和通讯的困难,法庭想要做出公正的裁决,就不得不行动缓慢。

政府没有时间和人力来处理所有的反对抗议,因此,妥协是更加可以接受的,政府在财务上减少要求或授予一些免责和特权。

通过官方机器来限制政府的特殊例子就是贵族会议的发展。

妥协贯穿了这一过程,国王允许贵族参与国家的政治过程,他必须与贵族们协商来决定税收或其他重大事件;而贵族则
必须承认国王作为最高领袖的权威和地位。

但是最终,政治代表制与诸如“影响全体人的事件必须得到全体人的同意”等等原则结合起来,并且这些原则成为公众舆论的一部分,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6.官僚与政策制定者:
政策制定的程序主要集中在贵族会议,但是有一部分贵族并不是职业的行政工作人员,他们缺乏必须的信息和技能,以至于那些非全职工作的贵族会议成员逐渐失去了影响力。

然而,那些围绕在国王身边的御前大臣却逐渐专业化,同时他们也需要支持自己的官员队伍、信息提供者以及相应的机构。

于是,事务部门逐渐发展,它往往是由贵族会议内部最专业化、通常是最有权力的成员组成。

然而,新的官僚与旧有的贵族之间逐渐产出矛盾。

贵族们包括国王总是希望保留有一部分的特权,并且不希望新的官僚涉足传统上是统治者个人裁决的领域,例如战争、外交和国内安全,毕竟在旧的理念中,官员的本职工作仅限于在司法中给出最终裁决。

但是,统治者对专业官僚的需求总是上升的,尤其是外交事务方面需要更快的信息专递以及更专业的人员队伍,而外交事务上的处理方法也逐渐辐射到了对国内的处理,欧洲国家就这样慢慢地建立起了各种关键的政府部门,这些部门最终为永续的官僚制度铺平了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