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的论文
历史与制度:我国大学制度变迁研究综述
历史与制度:我国大学制度变迁研究综述张侃【摘要】大学制度研究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与焦点问题.国内大学制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静态的大学制度理论研究和动态的大学制度变迁研究两部分.关于大学制度变迁的研究主要包括两部分:历史分析视角的研究和制度主义分析视角的研究.从这两部分出发,对国内大学制度变迁研究的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介绍与评析,以期对我国大学制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所启示.【期刊名称】《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33)004【总页数】7页(P44-50)【关键词】大学;历史分析;制度分析;制度变迁【作者】张侃【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9.2关于大学制度的研究近年来逐步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与焦点问题。
其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95年哈尔滨科技大学丛长福发表在《中国高教研究》上的文章《现代大学制度的办学原则和管理模式》[1]。
之后相关的研究逐步增多。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其中专有一节论述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这一方面说明大学制度建设已经得到了中央政府的认可,上升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另一方面也让大学制度研究的热潮达到了顶峰,研究成果呈井喷式增长。
目前,关于大学制度的研究大致上可以从宏观上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静态的大学制度研究,其内容主要集中在大学制度的内涵、大学制度的理论基础、大学制度的结构与特性、大学制度的构建等问题上;另一部分则是动态的大学制度研究,其内容主要集中在大学制度的变迁、大学制度的历史演变、大学制度未来的发展路径等方面。
由于我国大学制度研究近年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焦点,相关的成果很多,与此相伴,关于对大学制度研究的文献综述也比较多。
*参见:彭江.“自由与秩序”是现代大学制度的主线——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研究和实践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6);宋旭红.“现代大学制度”概念综述[J].江苏高教,2005(3);彭江.国内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综述[J].现代大学教育,2005(2);张继明.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研究述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赵俊芳,姜帆.我国大学制度研究热点、趋势及理论基础的知识图谱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4(9);赵凤娟.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2009(6);吉明明.三十年来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大学制度”再认识
“大学制度”再认识大学制度,是指在一定的规则下,大学内部的管理制度和学生生活的安排等。
它是大学内部管理的基本准则和规范。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大学制度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今天,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大学制度,探讨其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大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管理和教学都需要一套科学的制度来规范。
大学制度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加强学校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一个良好的大学制度,能够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大学制度对学校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学是一个庞大的组织,需要一套科学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来保证其正常的运转。
大学制度通过规范学校的组织结构、权力运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规定,为学校的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框架。
每个大学都有其独特的制度安排,以适应其特定的发展需求。
这些制度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质量评估、学术研究等方面的规定,能够有效地引导学校的管理工作,推动学校的发展。
大学制度对学生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大学生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对学校的形象和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学制度通过规定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规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道德观念。
大学的学术规范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学生奖惩制度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道德品质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
大学制度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教学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学生的成长。
大学制度通过规定教学管理、教学评估、教师激励等方面的规定,为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教学评估制度来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指导教学工作;通过建立课程设置制度来丰富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等,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大学制度建设研究——以权力结构与组织结构为视角
学校的校长全面负责本校的教学、 科研和其他行政管
理工 作 。实 际工作 中 , 大学 需要 通 过科 学制 定 内部 的 议 事决 策 制 度对 党 委 与 校长 的责 任 和权 限做 进 一 步 划分 。同时 , 学校 改革 发 展 的重大 问题 应 当更 多地 由 党领 导班 子共 同研 究 、 体 决策 。圈 集
5科研管理体制 。 . 在科研组织 、 科研项 目承接、 管 理等方面都必须注重将大学学科综合优势与国家的 地方 产业发展 、 社会需求相结合 , 充分吸纳校 内外 的 科技力量 , 组建管 理机制灵活 、 全方位开放 的综合性
则体系 , 以大学 的学术性本质为依据、 是 确定大学生 存与发展 的规则体系。 大学制度建设包括两个层面的 含义 : 一 , 第 大学 的外 部制 度 建设 : 政府 对 大学 的管 指 理制度和社会 的参与制度的建设和实施 。第二 , 大学 的内部制度建设 ; 大学 自身通过制度构建符合大学发
21 0 0年 1 月 第2 6卷 第 1 期
北京科技 大学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J u n l f ie s yo i c dT c n l yB in o r a v ri S e e n e h o g e ig o Un t fcn a o j
M a .2 0 r 01
置、 运作 都应该 与 此相衔 接 。3 当对 行政 权力 与学 术 [ 】 应 权 力 进 行划 分 , 政 权 力不 得 干 预 学术 权 力 , 术 领 行 学
域 相对 独立 和 自治 。要坚 持 学术 本位 的原 则 , 建立 健
设, 制度供给主体是大学 自 , 身 通过大学 自身 的制度 构建促使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 。 一般意义上 的大学制
学德还是学美——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选择过程
活水 平 比在 德 国要 高得 多 。尽 管 一个 美国 百万富翁 的儿 子 因一个德 国大学教授 的生 活简单 , 水准较低 , 可能会 怀疑 在 这样 一个 大 学里教 育的价值 。然而我
学规律 与 办学方 式深表 赞 同。
蔡 元培 以提 出兼 容并 包与 思想 自由获得 了极 大
起来 , 尤其要 注意 性别 等 级 与 阶级 及 其他 等 级 的交 叉 。研 究妇 女这一 性 别 群体 教 育 史 时 , 不 能 忽略 绝 对其进 行 阶级与社 会 等 级 的分 析 , 须 注意 和 展示 必 她们 在生 活状况 、 社会地 位 、 庭地位 及行为 观念等 家
各方 面 的区别 , 两 性平 等 和 群体 差 异 中展 现 妇女 在
应将 性别 压迫 和妇女 群体 内的 阶级差异 和矛盾结 合
教 育的全 貌 。
・
5 ・ 8
教 育 科 学文 摘
21 0 0年第 5 期
教 育史
也代 表 了 当时 中国大学的 最 高水平 。北 大所进行 的
一
生学哲 学者应 去 德 国, 学政 治 的应 去 美 国。辜 鸿铭
就 曾 对 德 美文 明 作 了 比 较 评 论 : 活 水 平 不 是 评 价 生
界 的 开明之 士提 出要 学 当时大学教 育最为发 达的德 国, 于是 美国政府 派 出了近 万名 学生去德 国留 学, 这
些 留学生有很 多是 教 授 或 是 大 学的 管理 者 , 们 到 他
德 国学 习 , 一方 面是德 国 大 学的 文化 制 度 让他 们 着
迷, 另一 方面他们 也 是 为 了学 习德 国 大 学的 办 学模
式, 也就 是 大学制 度 的 外在 逻 辑 。如 果说 大学制 度
大学学科制度发展史简议
大学学科制度发展史简议常文磊(清华大学 北京 100084)[摘 要] 从知识和知识者的视角,我们把大学学科制度的发展演化史分为四个阶段:中世纪大学时期、传统古典大学时期、近代大学时期和现代大学时期,然后分别考察了四个时期知识(学科)、知识者(主要是教师)和学科制度的发展变化情况。
我们发现,大学学科制度历经了萌芽、发展和完善的三个阶段。
[关键词] 知识;知识者;大学学科制度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09)02-0054-07Brief Analysis about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the Discipline Institution of UniversityCHANG Wen-lei(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and intellectuals, the author divides the history of the discipline institution of university into four periods: the Medieval, the classic, the neoteric and the modern. Then the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knowledge (discipline in particular) and the intellectuals (faculty in particular) is given with profound analysis followed. We found that the discipline institoution of university had gone through three periods of budding, developing and improvement.Key Words: knowledge, intellectuals, and the discipline institution of university大学学科是高深知识与其从事者沟通的桥梁,是规范与控制高深知识生产与传播活动的制度性架构。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范文(二篇)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范文一、引言学校制度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学校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师资培训、学生评价四个方面,探讨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目的在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校课程设置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首先要关注学校课程设置。
学校应该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全面、均衡且有针对性的教育。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可以引入跨学科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学校还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管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另一个关键方面是教学管理。
学校应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学校可以制定教师评估制度,定期对教师进行评估和培训,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此外,学校还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学校还应注重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师资培训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师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班和研讨会,学习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此外,学校还应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师资培训,可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推动学校的发展。
五、学生评价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最后一个方面是学生评价。
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机制,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情况。
学校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测验、作业、实验、口头答辩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
此外,学校还应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的评价,鼓励学生多样化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结语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大学发展战略
国现代 大学制度建设 面 临的诸 种挑战 需要战略规划 ,现代大 学制度 建设 的复 杂性和动态性为 大学发展战略规划
提供 了可能。 坚守现代 大学精 神 ,确定 大 学的双 重组织属性 ,理顺和 落实不 同发展 阶段各 利益 主体 间的关 系,
加强和深化对 中国高 等教 育国情的分析 和研 究 ,是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战略方 向。 [ 关键词 ] 现代 大学制度 ;大学制度建设 ;大学发展 战略 [ 中图分类号 ] G 5 2 1 [ 文 献标 识码 ] A
一
功能和特定 目标社会组织的一系列规范 体系。一
般 来说 , 有 某 种 社会 组 织就 会 有 相应 的 制度 。伴 随 着 高 等 教 育 组 织 机 构 的 出 现 也 就有 了 高 等教 育 制 度, 这 里 我们 统 称 大学 制度 。封 建社 会是 自给 自足
、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的基本 含义
关 于“ 现代 大 学 制 度 ” 有 两种 基 本 理解 : 从 时 间
概念来说 , “ 现代 ” 与古 代 、 近代 相 区别 , 英 文 用
mo d e m t i me s ; t h e c o n t e mp o r a r y a g e ( e r a ) 表示 。 指
育 形 态 。1 8 4 0年 中 国 国 门随 着 英 国殖 民者 的轰 隆 炮 声被 迫 打 开 , 中国进 入半 封建 半 奴 隶制 社 会 , “ 洋 为 中用 ” 、 “ 师 夷 长 技 以制 夷 ” , 中 国通 过 仿 效 西 方 学 制 开 启 了近 代 中国 高等 教育 制 度 由古 典 书 院 向 新 式 大学 堂 转 变 的历 程 。新 中国成 立 以后 到 2 0 世 纪8 O 年 代 之 前我 国 的大 学 制度 是 与 计 划 经济 体 制
从太学、书院与大学三者关系看我国现代大学的起源
第31卷第1期2014年3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SHANGHAI SECOND POLYTECHNIC UNIVERSITYV ol.31No.1Mar.2014文章编号:1001-4543(2014)01-0089-06从太学、书院与大学三者关系看我国现代大学的起源周益斌(上海市教育评估院,上海200031)摘要:学界对我国现代大学的起源存在着争议,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我国现代大学主要起源于古代的“太学”;一种认为应该以清末引入的西方大学堂作为我国现代大学的源头;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以西方大学堂与我国传统书院作为我国现代大学的双重起源。
为了全面认识我国的“太学”、“大学”和“书院”,文中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尝试对我国现代大学的源头给出一个客观、准确的回答。
关键词:我国现代大学;太学;书院;起源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志码:B0引言众所周知,大学有着三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工作;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
随着大学功能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大学逐渐从远离社会的“象牙塔”变成社会的“轴心机构”[1]。
但是,我们对大学自身历史的研究,特别是对我国大学起源的研究显得十分单薄,即使有些零星研究,也存在着诸多分歧。
为了更为准确、清晰和客观地审视我国大学的源头,很有必要对我国大学的起源做一番探讨。
本文主要从我国现代大学、古代太学、古代书院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来探讨我国现代大学的真正起源。
1对我国大学源头的争议1.1我国现代大学起源之争大学在我国的起源存在着争议,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我国大学主要起源于古代的“太学”;一种认为应该以清末引入的西方大学堂作为我国大学的源头;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应以西方大学堂与我国传统书院作为我国大学的双重起源,湖南大学甚至为此做过努力,曾经向教育部申请将岳麓书院作为自己的历史起源。
国内相关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综述
20 09年 7月
湖北第二 师范学院学报
J u a fHu e U iest fE u ain o r lo b i nv ri o d c t n y o
J 12 O u. 0 9
Vo _ 6 No 7 l2 .
第2 6卷第 7期
国 内相关 现 代大 学 制 度 研 究 综 述
美 国学 者弗莱 克斯纳的《 大学 : 国 、 国、 国》 美 英 德 一书 , 他将 大学
视 为“ 时代的一种表 现 , 并对 当时 和将来 都产生 影响 ” 。在我 国 , 有 学者认 为 , 现代大学是与现代社 会相适应 的大学 , “ 即与当今 时 代发展相适应 的大学 ” 。上 海交 通大 学 高教所 赵文 华教 授认 为 :
中国高等 教 育 界关 于 “ 现代 大学 制 度 ” 究 的关 注 肇 始 于 研
19 9 9年_2 0 - O 0年 左 右 , 者 通 过 “ 国 知 网 ” 索 , 19 笔 中 检 从 9 9至 20 0 8年 1 月 , 1 发表 的关于现代 制度的论 文 大学 制度” 的评论 和调 研报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贤斌认为 : 中国国 内对 “ 现代 大学 ”
大学 ; 梅贻 琦时期主持的清华大学 以及部分私立 大学和教会 大
学 ) 作为现代 大学 制度初步建立进 行分 析。 ( ) 向社 会 中心 3走 的大学制度 。这一观点 以克 拉克 ・ 尔 《 克 大学 的功用 》 理论 支 为 撑: 现代大学 是一种 多元 的机 构一 在若 干意义 上 的多元 : 干 个 若 目标 , 干个 权力 中心 , 若 为若 干种顾 客服务 , 这种 服务 于多元化 巨 型大学的制度 即是现代大学 制度。 2 现代 社会与现代 大学 制 度。这 一观点 在 国外 可以追 溯 到 .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困境及其出路
社 会依 法 自主办 学 . 民主管 理 . 面落 实 大学作 为法人 实 全
体 和办 学 主 体所 应 具 有 的权 力 和 责任 的一 种 管理 制 度 总体 来说 .现代 大学 制度 可 归纳 为外 部制 度 和 内部制 度 两 个方 向 其 中 . 部制 度主要 是政 府 与大学 关 系 的制度 、 外 体系. 办学 自主权 是我 国建 立现 代 大学 制度 的 核心 问题 . 内部 制 度是 大学 内部治 理 ( 管理 ) 的制 度体 系 由丁我 国大 学 办学 环境 有别 于 西方 国家 .所 以要建 立 的现代 大 学制 度 也不 同于 美 国 、德 国等西 方 发达 国家 的大学制度 我们应 该建立起 符合我 国大学 所承担 的现实 使命 的 大学 制度. 以解 决我 国大 学多 年积 累起 来 的问题 2 现代 大学 制度 的 由来 、 演变 及探 索 从 世 界各 国大 学发 展历 史来 看 .现 代大 学理 念 是建 立 现代 大学 制度 的 基础 大 学模 式 先后 出现 过 中世 纪大
3 建 设 中 国 特 色 现 代 大 学 制 度 的 困 境 西 方 发 达 国 家 不 仅 经 历 _ 现 代 大 学 制 度 化 的 成 熟 阶 r 段 . 且 还 在 原 来 的 基 础 上 改 革 创 新 相 比 之 下 . 闷 的 而 我 大 学 制 度 化 进 程 就 显 得 步 履 维 艰 管 2 、尽 0世 纪 9 0年 代
学 模式 、 国大学 模 式 、 国大 学 模 式 和 美 国大 学模 式 . 英 德 .
以来 , 随着市 场 经济 体制 转 型 . 国许 多高校 在 内部 管 伴 我 理 制度 的改 革方 面做 了许多 积极 的探 索 .但是 大 学改 革 仍 受到 多种 因素 的影 响 .我 国 高校 内部 管理制 度 仍然 没
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起源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现代教育体系是中国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深入人心。
而中国现代教育得以得到今天的成就,也离不开历史上中国教育改革的脚步和种种制度改革的推动。
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以下将就此展开探讨。
一、中国现代教育制度起源的背景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逐渐深入中国,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结构被彻底瓦解。
然而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教育仍然停留在古代的文人教育和儒家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
因此,从19世纪末开始,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
慈禧太后便破例批准了人参加留学团,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把现代教育引入中国大陆,但它在中国大陆传播的进程也并非一帆风顺。
二、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1.学堂制度的推广中国自1895年战败后经过百余年的奋斗,终于走上了一个充满希望的道路。
在清政府改革拜师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学讲堂”、“私塾”和“师范学堂”等学校逐渐成为普及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渠道。
1901年,清政府决定设置高等学堂,这是中国系统研究西方现代科学知识,掌握先进技术的历史性进步,然而,此一轮改革因教育经费不足和政治压制而未能最终落实。
2.实施新教育1949年后,中国政府开创了新的教育改革道路,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取消了旧的教育制度,着力改造高等教育,建立大学和科研机构,确立了高等教育的主要方针和纲领。
三、现代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建设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和支持,从政治、经济、总体规划、教育政策等各个层面进行多方面的改革。
在新世纪的今天,中国现代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教育系统,拥有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机构、人才培养体系和科研活动等。
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各界人士共同研究。
总之,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是一场科学知识和人力资源向现代化的转型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意识和努力。
现代大学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正在不断发展和优化,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大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地方,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教育。
现代大学注重实践教学,提倡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社会活动。
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并实践所学。
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更加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
另外,现代大学也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
大学开设了各种各样的心理辅导和个人发展课程,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升自信,健康成长。
同时,学校也提供各种各样的社团和活动,让学生有更多选择,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总的来说,现代大学制度正在朝着更加人性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在这样的大学里,学生可以得到更全面的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为未来的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德还是学美——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选择过程
( 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 厦 福建 厦门 3 10 ) 6 0 5
摘
要: 中国现代大学制度 的选择 , 经历 了一个 曲折 的过 程。到底是学 德还 是学美 , 了中国大 学的一个两难 成
选择 。德 国大学制 度代表着现代大学制度 的形成 , 而美 国大学制度则是发展并完善 了现代大学 制度。中国大学制 度 的选择 要结 合 自己的 国情 , 正视本 国的教 育状 况 , 从而选择 出一 种适 合本 国大学存 在与发展 的制 度。
21 0 0年 3月
陕西 教育 学 院学 报
J al fS a n iIsi t fE ua in  ̄n a h a x n tu eo d c t o t o
M a .2 1 r 00
第2 6卷第 1 期
V0 . 6 No 1 12 .
学 德 还 是 学 美
中 国现 代 大 学制 度 的选 择 过 程
关 键 词 : 学 制 度 ; 国 ; 国 ; 国 大 德 美 中 中 图分 类 号 : 4 2 G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5 8 2 1 )1 0 9—0 10 9X(0 0 0 —0 0 6
从历史 的角度 上讲 , 中国大 学制度 的 选择是 根 据其所 处 的社 会环 境来决 定 的。晚 清 以降 , 强 的坚 船利 列 炮 敲开 了腐朽 中国 的大 门 , 天朝 上 国的迷 梦被 打碎 。但是 清 政府 是否有 过反 省 , 到底是 在什 么地 方败 给 了西
作者简介 : (95 , , 荆州人 , 门大学教育研究 院硕士研究生 , 曾华 18 一)男 湖北 厦 主要从事 高等教育理论及高 等教育史研究 。
・
9 ・
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清朝末年推行的一项改革运动,旨在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教育体制。
洋务运动为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起源奠定了基础。
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开始了对西方先进教育制度的学习和改革。
当时引进的最有代表性的是日本的教育制度。
日本明治维新后陆续引进西方教育制度,成为亚洲地区最早拥有现代教育制度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洋务运动派遣了大量留学生赴日本学习,其中包括一些教育家和教育改革者。
他们带着对日本现代教育制度的理解和认可回到中国,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0世纪初,中国开始逐步推行西方教育体系。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教育改革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
作为辛亥革命的产物,民主和科学成为了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当时正处于大规模变革的中国教育开始迈向现代化。
然而,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在20世纪初期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困惑。
西方教育的引进与中国传统教育形成了一种矛盾。
其中最重要的矛盾之一就是西方教育的个人主义与中国传统教育的集体主义之间的冲突。
中国的传统教育注重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观念,而西方教育重视个人发展和竞争。
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同时,吸收西方教育的先进理念成为了中国教育思想者们思考的难题。
20世纪30年代,中国教育面临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进行了长时间的战争,学校、大学和教育机构都遭到了破坏。
中国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停滞状态。
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教育才重新恢复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成为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的教育改革重点放在普及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方面。
1950年代,中国实施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政策,普及了乡村教育,免除了农村儿童的学杂费。
1950年代和1960年代,中国实行了大规模的义务教育和中学教育扩招,使得广大农村和城市的学生都能够接受到教育。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教育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现代大学发展
现代大学发展历程摘要: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从其开始创立到发展完善,再到大学教育的普及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从历史的发展潮流和当代教育的角度来看,国家、教育家都为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而过去的努力对现在,尤其是中国的大学发展也有着相当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现代大学、发展历程、中国的大学、借鉴发展现代大学的发展起源要追溯到11世纪西欧著名的中世纪大学,此后,在近代,尤其是在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大学发展得到了突破性进展。
一系列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都在这一时期形成。
教育是国之大计,民之根本。
可以说,西方国家的发达离不开西方现代大学的蓬勃发展。
中国教育体系尚不成熟,尤其是高等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
对于中国,研究现代大学发展历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重大意义。
一.现代大学发展历程概述(一).西欧中世纪大学1.中世纪大学产生背景经过500多年的缓慢发展,到11世纪时西欧经济开始复苏;商品生产和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兴起;阿拉伯文化由于各种原因传入到西欧。
11世纪,阿拉伯人的数学、天文学都达到较高水平,并且他们保存了古代希腊文化。
西欧人经过阿拉伯人认识了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医学、哲学,从而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同时,经院哲学也深深影响了中世纪大学的形成。
2.著名的中世纪大学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被德国皇帝承认为是一所专门从事医学教育和研究的大学;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是由各地来这里学习法律的学生自行组织起来的正式大学,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管理;法国的巴黎大学是在巴黎圣母院的附属神学院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由教师管理,是科目最为齐全的一所大学。
3.中世纪大学的特点大学组织形式:学生组织、教师组织大学行政制度: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大学学制:入学无限制;4—7年,学习“七艺”,取得学士学位4—7年,经过考试和论文答辩,完成学业,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二)新教大学(向现代大学的过渡)1.新教大学的产生背景13世纪末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冲破了经院主义神学的壁垒,兴起了人文主义教育的热潮,促进了欧洲大学的发展,并为大学带来了文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化。
现代大学的起源
现代大学的起源(一)1大学最初是什么的组合体A。
图书馆B。
土地C。
建筑物D。
人正确答案:D2现代大学是以1810年的哪所大学为开端的?A。
柏林大学B。
哈佛大学C。
京师大学堂D。
剑桥大学正确答案:A3大学是在公元多少世纪,西欧社会产生的特殊的教育机构?A。
十一世纪B。
十二世纪C。
十三世纪D。
十四世纪正确答案:B4新兴城市的出现原因不包括?A。
国家的资源向老百姓开放B。
新兴农业取代传统旧农业C。
十字军东征带来的聚居人口D。
社会处于比较安定的时刻正确答案:C5最早的大学是哪所大学?A。
英国皇家大学B。
美国哈佛大学C。
中国万里书院D。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正确答案:D6现代大学与之前的高等教育机构最大的区别是A。
教学内容B。
教师水平C。
制度化的支持D。
教育场所正确答案:C答案不一致?欢迎扫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获取最新的答案,或者直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慕课之家。
其他各科慕课答案也能找到,更有期末必过秘籍等着你7大学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A。
公元前12世纪左右B。
公元12世纪左右C。
公元前2世纪左右D。
公元2世纪左右正确答案:B8现代大学以哪一个大学为开端A。
1810年的柏林大学B。
1200年的巴黎大学C。
1088年的博洛尼亚大学D。
1088年的波隆纳大学正确答案:A9人类高等教育的历史有数千年正确答案:√10在古埃及。
古印度。
古中国都具有发达的高等教育。
正确答案:√11古代的高等教育机构可以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正确答案:×12古代的高等教育机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正确答案:×现代大学的起源(二)1中世纪期间,对大学影响最大的一点是A。
宗教改革B。
文艺复兴C。
学生行会D。
教师行会正确答案:A2下面那一项不是七艺的内容A。
文法B。
天文C。
地理D。
算术正确答案:C3文艺复兴时期,什么精神开始进入大学。
A。
经验哲学精神B。
科学精神C。
神学精神D。
人文主义精神正确答案:D4对中世纪欧洲大学影响最大的事件是?A。
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新探
制度 的形成 , 才是大学 制度 的完整 体系 。这 ~ 发展过 程 同
时证 明, 宏观层面和微观层 面大学制 度的有机结合 , 才是 现
特 的运行管 理制度作为支撑 , 这套 制度就是我们所说 的“ 现
代 大学 制度” 。那么现 代大学 制度 究竟有 什 么特 征 呢?特
3 它是各 国在 竞争 中立 于不 败之地 的重要 保 障。众 .
所周 知 , 现在 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 而人 才的
培养 关键 在教育 , 高级人才 的培养主要在大学 进行 , 培养 要 出高素质 的人 才就要求有科 学合理 的机构 , 而现 代大学 正
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理 想场所 。 4 它 是改革 现行 大学制 度的弊端 , . 适应高 等教育系 统 中大学制 度以外的因素 的变 革 的需要。随着社 会 的发展 , 大学理念 、 大学职能不 断变革 、 高等教 育改革 不断 深化 , 现
新形势下中 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新探
杨 孝 , 康敏 昌2
( . 宁学 院 教 育 学院 , 1咸 湖北 咸 宁 470 3 10;
2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长沙 4 00 ) 湖南 106
摘 要: 面对世 界经济全球一体化 、 知识 经济时代 形成 、 文化 多元化 发展 、 息技 术 网络化 的新形 势, 学的发展 信 大
1 .它是培养 “ 地球 公 民” 提高整个 人类 素质 , , 发展现 代高精尖科学技术 的重要措 施。尽管 现在各 国公 民“ 国 家 意识 ” 观念 比较 浓重 , 有把 自己看成是 地球村 的一员 , 没 但
是随着 国际化程度 的提升 , 国际理解 , 全人类关怀意识 的提
现代大学学位制度的起源—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制度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薛长刚现代大学学位制度的起源—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制度摘要:学位制度是现代大学的重要特色,现代大学的学位制度起源于中世纪的学位制度。
中世纪时学位最初的含义是“任教许可”或“教师资格认证”,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演变,“学位”逐渐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逐渐形成了现代大学的学位制度,中世纪大学对学位制度的贡献是确定了学位的具体名称,标准以及等级层次的规定,是现代大学学位制度的雏形。
关键词:中世纪大学;学位制度;现代大学;教师资格学位制度是现代大学的重要特色,是高等教育与其他教育相区别的标志之一。
现代大学学位制度起源于中世纪,由中世纪的学位制度演化形成今天的制度。
中世纪时期,学位的最初的原意是“任教许可”或“教师资格认证”,学生在大学毕业后经考试合格,可以获得“硕士”、“博士”或“教授”的学位或头衔,作为出任教师的资格认证。
所以,在当时,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并不是单纯的学历,而是一种职业资格和职业等级的标志。
中世纪大学对学位制度的贡献是,她确定了学位的具体名称,标准以及等级层次的规定,为现代大学的学位制度所继承。
中世纪时期,学位制度分为两个等级,第一级学位是学士学位,相当于当时行会制度中的学徒学习期满(出师);第二级学位是硕士或博士学位,相当于行会中的师傅。
早期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并没有太多程度上的差别,细微的差别只是在于:硕士考试不公开,合格者发给许可证书,取得教学资格,并被接纳到教师行会中;博士考试则公开举行,有隆重仪式。
凡取得硕士或博士者,统称为教授(professor),而博士或教授更多意味着一种荣誉称号。
学位的高低级别形成后,一些学生并不满足于学士水平,仍然继续深造,以获得更高一级的学位。
因为学位逐渐被社会各行各业所认可,获得学位的人普遍被认为能力较强,更容易获得工作的机会。
同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获得学位的目的是成为一名教师,有些人无意于献身教学工作,同时大学也不需要这么多教师。
刍议人才培养视角下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刍议人才培养视角下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摘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大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必须以人才培养为出发点,解决人才培养的体制性障碍。
本文从现代大学制度内涵的分析入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人才培养视角下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大学:现代大学制度:人才培养一、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分析现代大学制度起源于1810年德国洪堡在创建柏林大学时提出的“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办学思想,其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演进而不断更新。
目前,我国在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中,对“现代大学制度”概念的界定尚未达成一致。
笔者认为,现代大学制度就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大学建立起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顺应社会发展方向、符合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能有效规范大学各种行为活动的完整的制度体系。
其核心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
现代大学制度包括外在制度和内在制度两个基本方面。
本文重点研究和探讨现代大学制度中内部管理制度建设。
大学的特点主要是以人才培养为主线将其他活动(如:科研、社会服务等)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大学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障大学活动的正常进行,现代大学制度应根据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发展战略和运行机制建立起以人才培养体制为主体的内部管理制度,着力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学术与行政之间的关系。
行政化问题已成为制约大学发展的瓶颈,学术管理中行政导向过重的现象对大学的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等产生不良的影响。
大学应通过合理的制度建立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协调的运行机制,使它们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各司其职,让教授、专家、学者真正参与管理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学位授予以及招生、教学检查与评估及学术标准的制定等学术方面的事务,彰显学术权力,尊重学术自由。
二是大学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做好教师选聘与激励工作,是大学提高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环节。
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选择述论
国第一 个 留美 的学 生容 闳在 归 国之 后就 大肆宣 扬美 国 的教 育如何 厉 害 , 也促 成 了后来 清 政府 分批 派 这 出 留美 幼童 , 虽然 结果无 疾而 终 , 也表 明 了清 政府 但 对 美 国教育 的肯 定 态 度 。不可 否 认 , 政府 对 本 国 清
的强力意 志 ; 另一 方 面 是 因 为德 国的教 育 程 度 较 而 高 , 国的哈勒 大学 的建立 , 德 抛弃 了以往 牛津 剑桥 的
究 竟是 学欧还 是学美 , 这原 本不是 一个 问题 , 因
为第一 批在 外游学 的人 , 括 政府 官 员 与学 者 去 的 包
迂腐 之气 , 开启 近 代 大学 之 先 河 。而 随后 最 为 重要
的办学 态度 , 多少受 到本 国知识 分子 的影 响 , 至是 甚 最 为 主要 的影 响 , 为那 时 候 中 国还 没 有一 个 完 整 因
的 国民教 育体 系 , 而很 多 知识 分 子 对 美利 坚 或 是 英
国的 了解 也仅 仅是通 过 书本 或 游学 的渠道获 得 。但
是 容 闳归 国后 极 力 促 成 清 政 府 派 出大 量 幼 童 去 美
此时 欧洲 大陆及英 国的高等教 育依 然有着 很 高的地 位, 但是从世 界 高等教 育 的发 展趋 势来看 , 国的大 美
学 模 式 已经 深 入 人 心 。
控 制相对 较少 。这一 方 面是 因为德 国的统一 更倾 向 于使 用军 队 , 们 的信仰更 倾 向于武 力征服 , 他 如尼 采
地方, 比起 隔着 英 吉利海 峡 的大英帝 国 , 它受 教会 的
的京师 同文馆 是我 国近代 第 一 所 高等 教 育 机构 , 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大学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的论文
人
古人云:“因才施教”。
那么当我们讨论大学制度的合适与否时,我们是否应该先看看这些制度的遵守者——当代大学生呢?
当今时代,以应试教育为尺度选拔人才进入大学深造。
诚然,就目前中国的整体形势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应试教育才是当前最切合中国国情的选拔方式,但应试教育的弊端也是很显然的(尽管我们对此束手无策)。
如是乎,一群本可以逍遥自在、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年就背负起事关自己“远大前程”的重担,抛弃了兴趣爱好,被迫全身心投入了知识的海洋。
尽管说提倡素质教育,但终究是一纸空文而已,受到了学校与家长的双方面抵制。
我很喜欢吃牛肉拉面,但让我一日三餐地吃,吃上一周,我也腻了。
可这些青少年面对数理化等科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着,仅中学阶段就学了313周,哪怕开始时有的一丝兴趣也早就给反反复复的习题抹去了。
更何况与网络游戏等事物相比,学习要枯燥的多。
在学校家长的双重压迫下,在自己内心叛逆心理的作用下,一部分人走上了极端,成为无业游民,反过来引诱在校的学生。
一部分人合理或不完全合理的调配了时间,终于迈进了梦想的国度——大学。
然而,对这些即将进入大学的一部分人而言,进入大学也就意味着摆脱了父母天罗地网式的束缚,他们好似脱了笼的鸟一般,再无拘束,因此在一接触到社会花红酒绿的冰山一角后,也就极有可能会辜负自己十年寒窗的辛苦而走上了纸醉金迷的不归路。
但同时,这也是考验培养他们的自制力与眼光的时候了,真正有自制力、眼光长远的大学生是能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作为大学生的主要监督者与管理者,学校又应当制订怎样的管理制度,才能在引导大学生回归大学生活的前提下,培养他们的自制能力,并促使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呢?究竟是传统的严格管理有效,还是当今流行的“宽松式”管理更能成功呢?
势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形势日新月异,我们在思考现代大学的管理制度时,是否应该先认清当今时代的社会形势呢?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一系列政策的施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上的空虚也暴露了出来。
由于社会法制的不健全,
西方的一些过于开放的思潮在中国未能得到有效的学习和吸收,倒是其中的一些新奇的理念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从而拜金主义盛行,更重要的是那些西方理念对未成年人的冲击,使得他们在身心都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就耳濡目染了这个世界太多的灯红酒绿,结果生理上过早成熟,叛逆心理过强,性子过激等等,并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崇洋媚外。
他们往往自以为思虑周密,实则想法幼稚可笑,他们渴望被人们尊重,却又不尊重别人。
简言之,畸形生长。
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大量包括青少年在内的空虚的人提供了无限制的信息索取,如今的大学制度正是伫立在诸多因素错综交织的社会中,究竟怎样的制度才能抵制外界思想流毒与物质的诱惑,使大学生踏上正轨呢?
正文
和很多大学一样,我们学校的管理制度也存在着一些矛盾。
一方面,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很严,,除了一些常规要求外,还要检查学生的早操、晚自习、内务和到课率的情况,其中的每一项都与学生在校所进行的各项评选活动息息相关,违纪严重者则将视情节严重程度分别受到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查看、开除五种处分,每一项处分都将记入学生档案,而值得留意的是记过就意味着学位证书的失去。
就此而言,我们学校的管理制度是较严格的。
同时,我们学校的管理制度又很能培养学生的主动能力。
校学生会有校园文明督察队、成长成才训练营、学术与文化部、共管会与体育部五个部门。
校园文明督察队主要负责维护校园治安;成长成才训练营则负责培养学生教官给下一届新生军训;学术与文化部查晚自习;公管会查内务;体育部查早操。
一切管理由学生自主动手,对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有极大帮助。
但问题也从此产生。
一切由学生来实施学校的管理制度,由成年人管,尚且有包庇现象,更何况是学生!学生管学生,管的人缺乏有效的威慑力,被管的人也会不服,而抹不开情面包庇的现象也是常有。
大学生知识面广,又好强,好面子。
在学生会工作时,个别人也有假公济私,借公事了私仇的情况。
还有些人为了竞选,而耍小手段的情况更让我们这个小社会接近大社会了。
这就是目前学校管理的最大问题。
大学的教学目的是什么?是让大学生在学到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
而学校的管理制度则是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目前一部分大学针对这种问题采取了学生管理,老师监督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并非完美,但却是目前所能想到的最好措施。
正如应试教育一样,虽然有很多问题,但它确实是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所能
采取的最佳选拔人才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