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安徽省立图书馆

合集下载

旧影中飘来阵阵书香

旧影中飘来阵阵书香

旧影中飘来阵阵书香作者:刘东来源:《中国收藏》2018年第04期安徽省立图书馆,民国二年(1913年)创立于当时的安徽省城安庆小南门内文昌宫旧址。

随后几经停办、迁址,于民国十年(1921年)移址旧藩署清代布政使司衙门,从此稳定下来。

一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馆址再未变动。

安徽博物院珍藏有一组上世纪30年代拍摄的安徽省立图书馆老照片,其史料价值颇高。

藩署旧址古色古香民国十年,安徽省长聂宪藩以“图书馆为全省文化枢纽,非适中地点不足以壮观瞻,遂令以旧藩署正中新盖楼房及天柱阁花园等处”划为安徽省立图书馆馆址。

幸有聂省长对于文化的重视,使得安徽省立图书馆获得了省城中心的办馆位置。

馆舍正屋前后一共四进。

第一进中间为图书馆正门,门内有一石碑当庭而立,碑书“图书馆”三篆字,为方丹石先生所书。

第一进是新式的楼房,楼下设有传达室、发券处、行政展览室等,楼上5大间曾作为“历史文化陈列室”使用过两年(1933年11月至1935年底),展出安徽各地出土的一些文物。

第二进为紫薇堂,是安徽布政使司内原有大堂,创于元代,同治七年(1868年)重修。

紫薇堂东厢辟为儿童阅览室,内有座位80个,西厢为中学生阅览室。

第三进东为普通阅览室,西为杂志阅览室。

第四进是藏书楼,建成于民国十年,至今这座老建筑依然矗立于安庆一中校园内。

在二三进之间以及三四进之间,各有一条甬道可通往西边的敬义斋,其原为布政使司内的花厅,1934年后改建成著名的寿县楚王墓出土古物陈列室,1936年更名历史博物部。

省内最早博物馆雏形安徽省立图书馆的藏书,最初是以接收清末敬敷书院、高等学堂以及前清各衙署移存书籍为主。

随后又通过添购、接受捐赠和交换等方式增加了大批图书。

据统计,至1932年底,图书馆已有種类藏书13096种,86165册。

至1935年7月,有中日文图书15263种,74105册;西文书397种,397册;儿童读物1385种,3785册;合订本杂志1506种,4759册;合订本报纸50种,721册;共计17657种,94515册。

安徽省图书馆民国文献收藏与缩微再生性保护工作述略

安徽省图书馆民国文献收藏与缩微再生性保护工作述略

DIGITAL&MICROGRAPHIC IMAGING数"与缩读妥"#献./012保护工作述8王永光安徽省图书馆安徽合肥230001摘要:通过对民国文献收藏现状与成因的分析,介绍安徽省图书馆长期利用缩微拍摄技术抢救民国文献的工作#馆藏民国文献缩卜胶片资源库的建*,成为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石。

关键词:安徽省图书馆;民国文献;缩微:.生性保护本文中的民国文献一词是民国时期纸质文献的简称,特指!9!!年至!91"6中789I拍摄的纸质文献,通常包括民国时期出版的普通图书和报刊,民国时期刊刻和抄写的古旧线装书,民国时期老照片和民间契约文书等等。

民国文献是距今最近的历史文献,全面记载了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振兴的光辉历史,记载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和领导革命■的史,记载了中国近的,了■的文遗产,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教育的,民国文献出的是近中国人民最、■最、■最■的年,中西方思,是中国历史■中常独特的时期。

■时期产生的文献、,历史文献U 1审徽省图书馆藏民国f期文献的*源、藏h与价值图书■民国时期文献约!8昭牛,幽^数・。

其中,■民国时期的中文文献包括民国图书25665种57!56册、中文报纸624种2706册、日文报纸2种合!、中文期刊3937种!6729,76592。

民国时期古旧线装书约I0.0■!0^^,国西#期刊、等,共■%]书民国时期的中文文献中国立^^|古^^的立图书书^《学风》所刊史载,吴天植■介绍情时称:“全年阅者3*人中西文献档案收!杂志余.报纸70余种u"1935年有馆藏杂志书库,“期刊所456以来三十余年出版的期刊ol余i皆为装,刊新杂志所有也在六七百以上,包括■方杂志■国闻周报■《教育杂志等名贵杂志都创刊号起,汇刊录便览u专设报收室“*I o种”。

期刊在当时是作为当代文献来收的,・^以民■■教育内图书收藏书目、民国时期印出版的型丛书、淮水文资料、红■^命文献等鲜明的地方文献特■□b贵的史料民国时期的西文文献来待考证U o]3版图书志h■文献资的发展情况记述混乱,焉,对于“文报刊仅■J—句话的记“以主.文文次他视情况适当选购u西文采购与弱■f中2021.2___________数"与缩DIGrTAL&MICROGRAPHIC IMAGING国成立后,我馆有两大宗西文文献入藏,都是发生在文革之后的!980年,其一是美国约翰•威利父子出版公司、美国时代出版社千余种图书展出后,万余册外文原版书捐赠入藏;其二是省情报所撤并机构之时,省政府将其存藏外文原版书5117册划拨本馆。

陈东原和安徽省立图书馆

陈东原和安徽省立图书馆
览。
长至 1 3 9 4年 任 职 期 满 , 努 力 筹 划 馆 务 并 奋 发 工 作 . 对省 馆各 方 面建 设作 出了 重 要 贡献 。



九三 0年 之 前 的 安徽 省 立 图 书馆
安 徽 省立 图书馆 的 前 身 , 为 省学 务 公所 主办 的 藏 书搂 。1 0 年 清 政府 下 诏 改 书 院 为 学 堂 ,每 省 建 立 藏 91 书搂 。第 二年 ( 9 2 10 )安 徽 省 的 新 学 堂 —— 求 是 学 堂 便在 安 庆 梓章 阁 书院 旧址 成 立 . 同 时在 拐角 的敬 敷 书 院啄址 ,成 立 了省 学 务 公 所 藏 书 楼 ,这 便 是 安 徽 省 立 图书馆 的 前身 。 辛亥 革命 之 后 的 混 乱 局 面 ,使 剐 剐 成 立 不 久 的学 务 公 所藏 书楼 和安庆 各 新 建 的 学 堂 藏 书 大量 散 失 ,流 落坊 问 。 1 1 孙 毓筠 任 安 徽 省 督 .他命 部 下 姚 盂 振 9 2年
l2 9 3年 ,桐 城 文化 名人 昊 汝 伦 接任 馆 长 ,昊 热 心 皖 省 图书 馆事 业 ,早 在 光 绪 2 9年 ( 9 3年 ) 10 .他 在 家 乡创 办 桐城 中学 图 书 馆 ,这 是 安徽 省 内 第一 所 近 代 图 书 馆 。吴 到 任 后 ,将 省 立 图书 馆通 俗 部 划 出,单 独 成 立 安 徽省 通 俗 馆 。 1 2 9 6年 .高 世读 任 安 徽 省 长 .欲 将 旧 藩署 收 回 作 省 长 公 署 ,此 事 遭 各 界 人 士 的 强 烈 反 对 。 国 民革 命北 伐 胜 利 后 ,省教 育 厅 先 委胡 翼 谋 任 馆 长 ,胡 拟订 省 立 图 书馆 规 程 3 l条 ,努 力 谋 求 馆 务 发

五四至抗战前安徽出版机构

五四至抗战前安徽出版机构

第三节 “五四”至抗战前安徽出版机构 “五四”至抗战前,安徽出版机构有较大发展。

据民国24年(1935年)国民党安徽省党务特派员办事处工作报称:本省有报馆58家,在62个县尚有23个县没有办报,但安庆就有7家报馆,芜湖有3家。

据《安徽省图书馆馆藏解放前中文期刊目录》和史料的不完全统计,截至民国27年,全省期刊杂志有80多种。

在省会安庆就有66种。

其中属于国民党党政机关主办的有30种,属于学校办的21种,师生组成的文学社办的14种,教会办的1种。

从期刊内容方面看,党政机关办的期刊有些是法西斯专政式的,如《反省月刊》;文艺期刊尽受国民党“文化围剿”而短寿;学校以《抗日半月刊》最具有民族革命性。

冠以“民众”二字的期刊,内容皆为以平民为对象,有反映工农联盟的“新锄头舞歌”、《凤阳花鼓》等,对平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和民主革命的思想教育。

安徽省教育厅曾出版《安徽普及教育》一书,交流大江南北平民教育经验。

全省学校用书,皆由上海进货。

这一时期中西古今各种文化空前传播,尽管当局对马列主义和进步书刊采取禁售和镇压政策,进步的书商仍以半公开或隐蔽方式销售进步书刊。

一、芜湖学社芜湖学社于民国10年(1921年)4月由芜湖教育、文化界知名人士及进步青年组成,社员15人。

社刊为《芜湖》半月刊。

主要活动是讨论研究社会问题,声援安徽教育革新运动和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

二、安徽驻沪劳工总会民国11年(1922年),王亚樵以维护在沪的皖籍工人权益为号召,在上海成立这一组织。

加入的达万人。

其职员由王亚樵的部下和“学生”担任,并在沪东设立劳工会办事处,编辑、发行《安徽劳工》周刊。

三、安庆中华青年社安庆中华青年社系国家主义派在安庆的组织,民国15年(1926年)春成立,主要人物为第一女子师范教员杨定宇、刘著良。

并创办刊物《青年之声》,仿效“醒狮派”的伎俩,造谣诬蔑,反苏。

共青团安庆地方执行委员会联合进步学生进行反击,揭露和批判国家主义派的反动主张,削弱其影响,使其失去群众基础。

安徽省博物馆事业溯源

安徽省博物馆事业溯源

诱 奏 - 2 0 1 : 1 - 5


1 67 -









徽省博物馆的前身。 目。兵 器有 刀剑 戈矛 兜盔矢 镞 。杂器 中 为三代庙 堂 之 历 史 文 化 陈 列 室 位 于省 馆 东 南 角 第 一进 大 楼 二 器 , 均是 世所 罕见 。 以其数 量众多 , 价值 巨大 , 安 徽省 立 楼, 展室 共五 大 问 。陈 列有 当涂 合肥各 县 出土 文物 , 汉 图书馆 特设 寿县古 物室 陈列珍藏 。 代毛笔 , 洛 阳 出土 的魏 晋 隋唐 陶俑 , 秦汉 泉 币 , 清 代 文 安 徽省立 图书馆 开展 文物对 外交 流活动 。1 9 3 4年 武 官 员 朝服 , 精 钞 精椠 宋元 善本 古籍 , 桐城 姚 鼐 、 黟 县 1 0月 , 国 民政府 行政 院决定 选送 我 国文 物艺术 精 品参 黄竹瑞 手写稿 本 , 梵文 藏经 , 明清 应制 用具 、 试卷 , 清 代 加 1 9 3 5年在 英 国伦敦 中国艺术 国际展 览 , 这是 我 国文 诰命文书, 以及金石玉器拓片, 古代建筑、 雕刻照片 , 还 物第 一次 对外 展 出 。1 1 月, 唐 兰和容 庚来 馆 挑选 楚 王 有安徽先贤遗像数十余幅, 价值昂贵不可计数。 含肯钝鼎、 盘云纹笸 、 十字纹俎 、 环梁方盘文物四件 , 和 故宫博物院、 中央研究院 、 国立北平图书馆 、 河南省立 二、安徽省 立图书馆 寿县古物 室近似于专 博 物馆藏 品 一 同参 加伦 敦 中国艺 术 国际展 览会 ,充分 显 示安徽 省立 图书馆 馆藏文 物 的地 位 。 为 营造声 势 , 这 门博 物 馆 批 展 品出 国前 先期 在 沪预展 四周 , 预展 期 间 , 十字 纹俎 安 徽 寿县 为 战 国末 年 楚 国“ 郢都” 故址 。1 9 3 2年 , 最 为名 贵 。 在英 国展 览 四个 月 寿 县 所 属朱 家集 李 三孤 堆 楚 王墓 葬被 当地 居 民盗 掘 , 被 英 国专 家谓 此物仅 见 , 我国参展文物引起轰动效应 , 观众达 4 2 万人次。 展 出土青铜礼器不下千余件。 各地商估闻讯云集朱家集 , 问, 览 结束 回国后 , 这批 文 物又在 南 京汇报 展 出j周 , 观 众 地 方 官绅 强取 豪 夺 , 文物 流失 严重 。此事 经 1 9 3 3年 7 寿县文 物盛名 为天下 所知 。 月 5日《 皖北 时报 》 等报 章披露 后 , 海 内喧腾 。 寿县政 府 踊跃 ,

安徽省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全宗名册

安徽省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全宗名册
1912-1949
L050
资源委员会华中矿务局马鞍山分矿、
皖南电厂全宗汇集
344
1942-1949
L051
国民党安徽省党部全宗汇集
1097
1927-1948
L052
三青团安徽省支团部全宗汇集
1055
1939-1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9
L053
安徽警察系统全宗汇集
956
1938-1949
L054
军统安徽站中统安徽组织全宗汇集
284
1909-1949
L015
东流县全宗汇集
737
1936-1949
L016
贵池县全宗汇集
2800
1930-1949
L017
铜陵县全宗汇集
132
1928-1949
L018
泾县全宗汇集
1181
1927-1949
L019
庐江县全宗汇集
179
1927-1949
L020
芜湖县全宗汇集
2313
1927-1949
考试院安徽、江西考铨处全宗汇集
460
1924-1949
L060
二史馆档案复制件(党、政、军、特材料)
617
1919-1973
L061
安徽省清档办
343
1959-1973
政治通讯录
1240
安徽省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全宗名册
信息来源:字体:大中小2009-4-1阅读:290次[关闭]纠错打印本页
安徽省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全宗名册
全宗号
全宗名称
档案
数量
文件起
止年度
L001
民国安徽省政府

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一、读者证种类 1.图书借阅证:馆内阅览,中文图书外借。 2.书刊借阅证:馆内阅览,中文图书、中文期刊、外文期刊外借。 3.参考借阅证:馆内阅览,中文图书、中文期刊、外文期刊、外文图书外借。 4.少儿借阅证(6岁-14岁):少儿阅览室图书阅览、外借。 5.少儿残疾人借阅证(6岁-14岁):少儿阅览室图书阅览、外借。 6.残疾人借阅证:馆内阅览,中文图书、中文期刊、外文期刊外借。 7.老年人借阅证:馆内阅览,中文图书、中文期刊、外文期刊外借。 注:*少儿年满14周岁,归还所借图书后,到办证处免费转换成人借阅证。 *外借册数及期限详见各阅览室借阅规则。 ......
借书证类型一览表 阅览须知 1、请着装整洁,勿穿背心、拖鞋进馆。 2、除文具用品,请将随身物品存放在楼层免费存包柜内,勿携带进入阅览室。 3、楼区内严禁烟火,请勿在馆区吸烟,勿携带易燃、易爆品入馆。 4、不得任意触摸、按动消防设施。 5、爱护阅览公共设施、室内花木,损坏公物按原价赔偿。 6、爱护书籍,请勿涂写、损坏图书报刊。 7、在阅览区,请将移动通讯工具处于静音状态。 8、请勿携带食品进入阅览区。 9、楼区内请勿大声喧哗、吵闹......
馆藏实力
馆藏资源
支撑保障
截 至 2 0 1 8 年 4 月 , 馆 藏 文 献 4 4 7 万 余 册 , 包 括 古 籍 线 装 书 4 3 5 11 部 3 5 1 6 9 2 册 。 其 中 善 本 3 2 0 9 部 3 2 6 8 2 册 , 126部珍贵古籍入选前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馆藏中,还建有章伯钧等安徽名人专藏。数字资源总量达 155.52TB。
2017年,安徽省图书馆荣获“第十一届安徽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7年,安徽省图书馆荣获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2016-2017年度“数据监督阵地”荣誉称号。

安徽省图书馆百年人物之陈东原

安徽省图书馆百年人物之陈东原
随即改造东 门为 图书馆正 门, 委托 书法 家书写“ 安徽
加, 读者活动丰富活跃 , 学术研究气氛浓郁 , 各项馆务
均大有起 色。敢为人 先 , 治馆 有方 的陈 东原 先生 , 上
省立 图书馆 ” 匾额 挂 出 。然 后 , 陈又 报 告省 政府 , 以
图书馆读者 日益增 多 , 读书需要 更 幽静 环境 为 由, 提
育职能有真知灼 见 , 认 为 良好 的学校教 育 , 毕业 有定 期, 而图书馆则 无 时间 限制 , 无 论老 少 , 均 可终身 倚 为 良朋 。学校 教育 人数 有 限额 , 而 图 书馆则 到 馆便 可阅读 , 图书馆 的大量 书刊 , 是个 人 的财力和物 力所 不及的 。1 9 3 5年 , 陈东原在 谈 到办 理 图书 馆的 三大
登介绍 , 以飨读 者。
供给社会读者之 方便 , 而不是使 图 书馆成为藏 书楼 ;
第三, 通 过图书馆 的完 善和便利 的 阅读 服务 , 引导社
会 上更 多 的人 到馆 利用 图 书 , 从 而培 养 良好 的社 会
陈东原 ( 1 9 0 2年一1 9 7 8年) , 1 9 0 2年 1月 出生 于 合 肥。1 9 3 0年 2月至 1 9 3 5年 7 月, 担 任安 徽省 立 图 书馆馆 长。上 任后 , 陈东原对 于馆 务大 加整 顿 , 修建 馆舍、 增加设备 、 添购 图书、 编 印书 目、 出版刊物 、 聘请 专业人员 , 从事 文献 古物 的征集 和研究 , 又 先后 成立 巡回书库及 临 江分馆 。这 期间 , 馆 舍环 境大 为改 善 , 购书经 费逐 年充 裕 , 文献整 理有 序 , 读 者人 数显 著增
资策励 。 ” 由于陈东 原 呕心 沥血 、 擘 划经 营 , 安徽 省立 图书馆获得 了长 足的进 步 , 短短 5年半 , 即 由旧式藏

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概述

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概述

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概述【摘要】在民国时期,徽州地区的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为当地人民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和知识交流平台。

徽州地区图书馆的兴起源于当地知识分子的倡导和支持,逐渐形成了以家族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为主体的格局。

这些图书馆多集中在县城和乡镇,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场所。

徽州地区图书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馆藏丰富多样、门类齐全,以及注重保护和传承本地文化的特色。

这些图书馆对当地文化生态和知识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当地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发展状况和意义方面,徽州地区图书馆在民国时期不断壮大,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促进了地方文化的繁荣发展。

这些图书馆的兴起也为地方经济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性、影响和特点不可忽视,对当地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徽州地区、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兴起、特点、影响、发展状况、发展意义、重要性、结论、影响、特点。

1. 引言1.1 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概述在民国时期,徽州地区的图书馆事业逐渐兴起,并逐步发展壮大。

徽州地区作为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民国时期,徽州地区的图书馆事业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不仅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质,也促进了地区的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对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兴起、特点、影响、发展状况和发展意义进行全面概述,以展现出这一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性和特点,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在当时的地位和作用提供参考。

通过对这一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民国时期徽州地区的文化发展和教育进步,同时也能够为当下的图书馆建设和文化传承提供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徽州地区图书馆的兴起徽州地区图书馆的兴起始于民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徽州地区陆续建立了多家图书馆,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和学习机会。

胡适《复陈东原书》与民国安徽文献之整理

胡适《复陈东原书》与民国安徽文献之整理

胡适《复陈东原书》与民国安徽文献之整理江贻隆(安庆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学院,安徽安庆246011)【作者简介】江贻隆(1965-),男,安徽怀宁人,安庆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历史文献学。

【摘要】胡适《复陈东原书》反映了胡适对整理家乡安徽文献的关切,标志着由陈东原和胡适首倡的“安徽文献”一词从概念固化为整理安徽文献的实践,并由此信可以管窥整理安徽文献的全貌。

安徽省立图书馆、安徽通志馆和安徽文献委员会在整理安徽文献方面取得了各自成就。

【关键词】整理安徽文献;陈东原;胡适;复陈东原书;安徽通志馆【中图分类号】I21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36(2017)04-0174-02胡适《复陈东原书》是民国安徽两大学人胡适和陈东原之间往来书信唯一保留于世的。

这封复信写于1930年4月23日,因登载在安徽省立图书馆馆刊《学风》杂志创刊号而幸存。

这封不足千言的书信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反映了胡适对整理家乡安徽文献的关切,它是胡适的学术代表作之一,不仅见证了胡适和陈东原的学术情谊和治学风范,而且对于整理安徽文献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标志着由胡适和陈东原首次提出的“安徽文献”一词从概念固化为整理安徽文献的成功实践,由此信可以管窥民国安徽文献整理的全貌。

在整理安徽文献过程中,安徽学界前辈冯煦、许承尧导夫先路,胡适、陈东原和江暐继踵而起,程演生、蒋元卿和常恒芳等一大批学者黾勉勤力。

他们在安徽文献搜集、整理、研究和出版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弘扬安徽优秀文化,繁荣安徽文献事业做出了贡献。

一、整理安徽文献之缘起整理安徽文献的发端当追溯到清末安徽巡抚冯煦。

光绪三十三年(1907),皖抚冯煦上《采访皖省遗书以存国粹折》,他以前瞻性眼光倡导:“采访皖省遗书以存国粹,兼备异日图书馆之用。

”明确提到安徽文献的优势:“皖省襟江带淮,包络潜霍,夙为人文渊薮。

国朝右文,皖才尤盛,性理若宣城施闰章、婺源汪黻,考据若婺源江永、休宁戴震、歙金榜、凌廷堪,绩溪胡培翚、歙俞正燮、当涂徐文靖,词章若桐城方苞、姚鼐、泾朱珔、包世臣,算术若宣城梅文鼎暨其孙梅瑴成,歙汪耒,或综贯遗经,或阐明绝学。

弹指一挥间旧貌换新颜——安徽省图书馆发展记略

弹指一挥间旧貌换新颜——安徽省图书馆发展记略

弹指一挥间旧貌换新颜——安徽省图书馆发展记略
阚华;吴光龙
【期刊名称】《江淮文史》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 安徽省图书馆前身是民国初年位于当时省会安庆的安徽省立图书馆,创建于1913年2月.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4月在原皖北区合肥图书馆的基础上正式建立安徽省图书馆,馆址在合肥逍遥津公园西侧,1962年12月迁至合肥市包河公园西侧.新中国成立初期,尽管当时社会经济极为落后,但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安徽省图书馆还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总页数】15页(P45-59)
【作者】阚华;吴光龙
【作者单位】安徽省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扬风帆谋发展——山西省代县白峪里矿山冶炼有限公司转型发展记略 [J], 李九龙
2.强筋壮骨开拓市场加快发展——广西柳州物探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发展记略 [J], 金宜;杨娟
3.在改革创新中实现发展——重庆晨报十三年发展记略 [J], 房天林
4.在改革创新中实现发展——重庆晨报十三年发展记略 [J], 房天林
5.半世纪历程,广播电视大发展五十年巨变,声屏旧貌换新颜——记玉林市广播电视50年改革发展 [J], 杨腾彪;邹林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安徽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安徽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安徽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百年历史的安徽省图书馆在政策引导下迎来了古籍修复工作的大发展。

文章回顾了省馆史上修复工作的传承和恢复发展历程,以及近些年来为复兴修复事业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由此展望未来图书馆古籍修复事业发展的方向。

标签:古籍修复传习所修复项目一、安徽省图书馆古籍修复的发展沿革据出版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的《安徽省立图书馆概況》记载,当年在编藏股下设有装订课,专事文献修复之职,可见设置包括古籍修复在内的馆藏文献修理装订岗位当早于1933 年。

[1]上世纪八十年代,安徽省图书馆各项业务有了新发展,先后两次派员参加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古籍图书修复训练班”。

2008年,派员参加了国家图书馆举办的“第二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学成后积极推进馆古籍修复室的建立,包括采购设备材料、制定规章制度等,馆藏古籍修复工作得以全面恢复。

二、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安徽传习所挂牌成立2011年8月起安徽省图书馆积极筹建省古籍修复中心并进一步打造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2014年4月,积极申报文献保护与修复人才培訓基地。

按照申报要求增加了修复师人员数量,先后公开招考5名专职古籍修复人员,扩大了修复室的面积,添加了纸张纤维测试仪、切纸机、无管通风橱等硬件设备,同时聘请了国图的修复专家张平和南图修复专家周苏阳作为特聘专家定期到馆进行古籍修复工作的指导和验收,并与南京金陵科技学院签署了实习基地协议。

2016年10月,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安徽传习所正式挂牌成立,委派当代古籍修复大师潘美娣先生担任导师。

在潘老师的言传身教之下,安徽传习所的修复水准和管理水平同步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安徽传习所的成立对安徽省古籍修复事业发展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培养修复人才、提高修复技艺、产生修复成果等均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安徽省图书馆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秉承“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原则,先后派出职工6人参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修复技术培训班共17期。

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概述

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概述

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概述摘要:文章概述了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概况,总结了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的特征及借鉴意义。

关键词:民国时期;徽州;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史民国时期徽州地区下辖有绩溪、休宁、祁门、黟县、歙县、婺源六县。

徽州自宋元时期就是全国重要的区域刻书中心,繁荣的印刷业、徽商的兴盛推动了徽州的藏书文化发展,其中私人藏书最为著名,誉满学林[1]。

清末民初,西方图书馆思想传入中国,徽州地区图书馆开始萌芽,在民国动荡时局的影响下,徽州图书馆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发展历程。

1民国时期徽州图书馆事业发展概况1.1民国初期徽州图书馆萌芽(1911—1927)民国初期,由于时局动荡,政权更迭,安徽省的图书馆事业受其影响,发展缓慢。

在此大环境下,徽州地区图书馆零星出现,但规模较小。

徽州地区的第一所县立公共图书馆出现在绩溪县。

1913年,绩溪县教育会为方便民众阅报设公阅善书处[2],1919年县教育会开办“新新阅报社”,并在扬溪、旺川等8地设立了通俗阅报处。

1926年,在胡适、汪孟邹等人倡导下绩溪县立图书馆成立。

1923年,休宁籍著名学者戴震后裔戴祖荫建成徽州地区第一家图书馆——“戴氏私立东原图书馆”。

1924年,徽州地区第一所县级图书馆祁门县私立图书馆成立,不久因种种原因馆务即陷于停顿。

1.2民国中期徽州图书馆兴盛(1927—1937)1.3民国后期徽州图书馆衰落(1937—1949)随着抗日战争爆发,徽州图书馆事业受到毁灭性打击,各图书馆基本停顿。

一些图书馆的图书得到及时转移、隐藏及时,战后得以保存;而有一些图书馆却惨遭炮火侵袭,图书损失惨重,徽州中学藏书楼就被日寇的飞机炸毁,几万册图书尽毁,其中包括不少明清善本古籍。

1945年后,虽然民国政府恢复整修各地图书馆,但重创之后短时间内收效甚微。

2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典型图书馆专述2.1公共图书馆2.1.2绩溪县立图书馆。

其创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10月,由胡适、汪孟邹等倡建,得洪范五指导,馆址在绩溪城西文昌殿旧址,初藏书3,000余册,当时上海亚东图书馆、商务印书馆每出版新书都赠予1部。

安徽省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的现状及保护对策探析

安徽省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的现状及保护对策探析

民国时期文献的缩微复制和数字化进程 ; 推进原
民国文献 的抢救保护工作 , 避免文献历史出现“ 断 层” 。周和平关于“ 全面开展民国文献的抢救和保 护工作” 的议案一经提出即引起 国家文化主管部
门的高度重视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 1 年 5 1 —1 01 月 6 7日, 为进一步做好抢救、
值得一提的是 , 我馆较完整地保存了 13 ~ 90 13 年由安徽省图书馆主办的刊物《 97 学风》 这是 ,

份三 十年代 享 有盛 名 的图 书馆 杂 志 , 安徽 省 立
图书馆馆刊《 学风》 围绕整理中国文化 、 , 阐发安徽 文献、 培养民族意识、 倡导 良好学风 的宗 旨, 刊发 大量的高品质的学术文章, 有较高 的学术价值和
1 馆 藏 民 国文 献概 况 .
文献是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载体和社会巨变的原 始记录, 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 馆藏民国图书以社会科学为主, 其中, 以综合 类、 政治、 法律、 历史、 文学等种类数量为多 , 占全 部民国图书种类的 8 %。民国期刊报纸 , 3 本地发 行的报刊占总收藏量的 1 %左右 , 0 本地刊物总量 虽然小 , 但文献价值较高。民国时期 的地方刊物 往往发行面窄 , 且时间短 , 能够收藏保存下来非常 不易。地域性文献真实地反映 了当地社会 的政 治、 经济 、 文化发 展状况 , 客观地 记载 了社会 发展 、 自 然环境的事实型数据型资料 , 史料性与资料性 很强 , 因而 愈显珍 贵 。
他各 收藏机 构 的 民国文 献 的老化破损 程度也 大体 相似 , 献 酸 化 已经 到 了 非 常严 重 的地 步 , 中 文 其 7 %受损 相 当严 重 。相 当数 量 的文献 已经 不能或 0 难 以提供 阅览 , 的已经完全 失去 机械强 度 , 有 一触

抗战初期赵筱梅转运安徽省立图书馆藏书事考述

抗战初期赵筱梅转运安徽省立图书馆藏书事考述

M緣文.史JIANGHUAIWENSHI抗战初期赵筱梅转运安徽省立图书馆藏书事考述#石梅1 q44年2月,安徽省立图书馆在I V六安立煌县(今金寨县)复馆,蒋元卿受命担任馆长。

据蒋老 馆长1965年所撰《解放前的安徽省 立图书馆》回忆:抗日军兴起以后,首将馆 藏善本书及线装古籍三万余册,由馆员张丹九运往桐城罗家岭庋藏。

嗣又将普通图书四万余册,由馆员赵筱梅运往六安。

赵筱梅到六安后,不辞而 去。

伪教育厅遂拨给第一临时中学使用。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六月间,敌机轰炸流波石童,学校被炸,散毁殆 尽,残余部分又运至黄栗杪,由霍立联中保管,后亦全部散 失。

至于馆藏报纸、杂志合订 本,本省教育档案,历年搜集的碑帖拓本、字画及图书等,仍庋藏在书库内,陷入敌手,片纸无存。

总之,由于馆长李辛白的惊皇失措,急于逃命,尤其是伪教育厅的仓皇逃往六安,置图书馆于不问,遂造成文化遗产上不可估计的严重损失,十余万册图书,绝大部分化为乌有了!蒋老馆长认为张丹九负责的罗 家岭藏书、赵筱梅转移的六安立煌 藏书以及留存旧馆书库未及抢运的 图档资料,或被敌机轰炸烧毁,或 被弃散失,或陷敌手无存,省立图 书馆历经30年苦心经营之全部馆藏 10余万册图书几乎尽失!在其后的 安徽文史研究中,关于省立图书馆 民国期间藏书源流之记,如2013年 安徽美术出版社《安徽省图书馆 志》等,多引征蒋老此文所述,后 人痛心兵火书厄之余,对馆员赵筱 梅当年不辞而去之举,虽以女流难 济之情由,仍存怨怼。

其果如是,则对于抢运馆藏图书档册的散失负 有不可推脱之责,实有负众托。

100_往事漫忆然而,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蒋老此文所述细节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从省图书馆的古籍馆藏和人事档案所见,其一是当年10万册馆藏文献并未尽数散失归零。

1945年8月,省立图书馆迁至合肥重新开馆,4个月后,隐匿在立煌屠氏茶行的张丹九得到消息,立刻带 着他守护了 8年的69只藏书木箱启 程,将4万册线装古籍善本尽数运 抵合肥。

文献渊府安徽省立图书馆

文献渊府安徽省立图书馆

文献渊府安徽省立图书馆
江贻隆;计裕人
【期刊名称】《新世纪图书馆》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安徽省立图书馆在创建过程中,以读者需求为中心,以藏书建设为核心,加强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形成富有特色的馆藏.古本旧籍、本省名家文集、安徽方志、金石文献和新书报刊充盈庑间,是文献的渊府.安徽省立图书馆还立足学术,引导学风,造就了一批知名的学者,是学术的渊薮.
【总页数】3页(P83-85)
【作者】江贻隆;计裕人
【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学院,246011;安庆师范学院,246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
【相关文献】
1.我国公共图书馆缩微文献利用探讨——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例 [J], 林少芳
2.安徽省立图书馆馆刊《学风》的文献价值 [J], 江贻隆
3.基于文献计量的安徽省高校校史研究——以"省立安徽大学"与"国立安徽大学"研究为例 [J], 张蓓
4.省立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处置工作细则制定的思考与探索
——以山西省图书馆为例 [J], 马小先
5.公共图书馆灰色文献资源建设探索与研究——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例 [J], 占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9 0 9 年 一1 9 1 1 年) , 吴传 绮私设 图 书馆 于孝肃 路南 大 弓箭巷 , 免费对外借 阅 , 此为安徽 私立 图书馆 之先
声 。但不久 , 即 以辛 亥革 命 而停 办 , “ 皖垣 书坊冷 肆
概况 》 记述, “ 安徽之 有图书馆 , 实以清光 绪二 十八年 ( 1 9 0 2年) 学 务 公 所 所 主办 之 藏 书楼 为 嚆 矢 。先 是
2 2年后 , 光绪元 年( 1 8 7 5年) , 安徽 布政 使孙 衣 言 , 倡
捐 书籍数百种 , 存 于安 庆 试 院 , 以便住 院学 生诵 习 。
这些 倡捐书籍后存于敬敷 书院 。省学 务公所 建藏 书
楼后, 陈独 秀、 潘瑁华 、 房 秩五 、 丁 同宣 等 , 在 藏书楼
王 中丞公 呈》 中, 要求 “ 约 集 同志 , 创 办 书楼 ; 多储 经 史, 以培根 本 ; 广 置 图籍 , 以 拓心胸 ; 旁及 各 报 , 以广
藏书 楼发起 爱 国演说 会 , 反 对清 政府 与 俄 国签 订新 约 。丁同宣因此被捕 , 藏书楼 被封停办 。 光绪三 十年( 1 9 0 4年 ) , 清廷颁 诏 书改 新教 育系
论古今 中外 , 均须 随 时增 购 , 以供 众览 , 庶 备讲 求 实 学、 转移风气 之用 。 ” 服 务方 针 则 宣称 : “ 本 以公 益 为 主, 但使有志学 问之士 , 无 论何 省籍 贯 , 均 许来 楼 阅 抄。 ” 藏书楼筹 建之 初 , 安 徽 官方 的《 汇报》 先后 刊发
安 庆敬 敷 书 院 原 有 大 量 藏 书 , 但 清 咸 丰 三 年 ( 1 8 5 3年) 太 平军 攻 占安庆 城 , 整 个藏 书毁 于一 旦 。

安徽 省立 图书馆前 身 ( 2 O 世纪初 一1 9 1 3 年)
安徽 省立 图书馆前 身 可 追溯 到 2 0世 纪初 。清 朝末 年 , 受“ 西学东渐 ” 和教育维新 思潮 的影响 , 清廷
( 1 9 0 1 年) , 清 廷下诏改全 国书 院为学 堂 , 次年遂移求
是于梓 檀阁老 书 院遗 址 , 而 改 为 大学 堂 。复 就安 庆
拐角头敬 敷书 院之原 址设 立 藏 书楼 , 以保 存 敬敷 书
邓绳 侯 ( 著名 书法 家 邓 石 如 曾孙 ) 在 安 徽 各 学 校讲
课 。他重视教育 , 担 心典籍 沦亡 , 创 议设 置图书馆来 保存 这些典籍 , 并在风节井 街租赁 两间房 屋 , 把此前
见 闻” 。准 拟 《 皖省藏 书楼 开办大 略章程 》 ( 计 1 2 条) 。章程 中规定藏 书原则 : “ 凡属有 益经世 之学 , 无
内附设 书 报社 , 供 人 阅览 , 并公开讲演, 宣 传 革命 。
1 9 0 2年春 与 1 9 0 3年 5月 1 7日, 陈 独 秀等人 两次在
兴学校 、 废科 举 , 公共藏 书观念逐 渐传人 。清康熙 六 年( 1 6 6 7年 ) 安 徽设省, 省 会 安 庆 。光 绪 二 十七 年
( 1 9 0 1 年) , 安徽 各界人 士 议设 藏 书楼 。安 庆 绅士何 熙年 约集 地方 好学 人士 在《 皖省 绅士 开办 藏 书楼 上
光绪二 十四年 ( 1 8 9 8年 ) 省城 设求 是学 堂 , 为安徽 有 新式学 校之始 , 但 书院 尚存 在 如故 。光绪 二 十七 年
中, 时有精椠 书籍及 旧拓牌板 出售 。 ” L 1 辛亥革命后 的混 乱局 面 , 使学 务公 所 藏 书楼 和
安 庆各新建 的学堂 藏书大量散 失 , 流 落坊 间。清末 ,
《 皖省藏书楼 启 》 等文 , 在社 会 上 引起 很 大影 响 。之
后, 安 庆太守方 连珍 、 绅 士何 熙 年 、 怀宁 县令 姚 锡光 等人集 资 , 在敬 敷学 院原 址 创办 了私 立 皖省 公共 藏 书楼 。何熙年并 于其 中附设 正谊书局 。
据 1 9 3 3 年安徽 省立 图书馆编《 安徽 省立 图书馆

图书馆 工 作 ・
2 0 1 3年 第 4期
民 国 时期 的安 徽 省 立 图 书馆
张 海 政
( 安徽 省 图书馆 安 徽 合 肥 2 3 0 0 0 1 )
安徽省 图书馆创建 于 1 9 1 3年 2月 , 前身 为安徽 省立 图书馆 , 是 中国创 办较 早 的省级 公共 图书 馆之

院之藏 书。是 为本 馆前 身。 ” 据此, 安 徽 省立 图书馆
的前身 , 为省 学务公 所 主办 的藏 书 楼 。光 绪 二 十七 年( 1 9 0 1 年) , 清政府下诏 改书院为学 堂 , 各省建立藏 书楼 。光绪二 十八 年 ( 1 9 0 2年 ) , 安徽 省 的新 学堂 一 求是 学堂便在 安庆 梓植 阁 书院 旧址 成立 , 同 时在 北

Hale Waihona Puke 从公共藏 书楼 建立 到新 式 图 书馆 萌芽 , 从 最初
艰难 发展到创 立安 徽省 立 图 书馆 , 从 崭 露头 角 中兴 辉煌 到屡经劫 难数 次损 毁 , 民 国时期 的 安徽 省立 图 书馆 经历 了艰难 曲折 的发展 阶段 。

门拐角头 的敬 敷书 院原 址 , 成 立 了省 学务 公 所藏 书 楼, 并 保存 了敬敷书 院的藏 书 。
《 广藏 书说 》 《 皖 省 藏 书楼 同人 广 告 本 省 宦 绅 公 告 》
统, 大学堂改 称高 等学 堂 , 数 所 高校 纷 纷 置备 新籍 ,
但并未 顾 及 社 会 大 众 阅 览 。光 绪 三 十 三 年 ( 1 9 0 7 年) , 安徽巡抚冯煦 奏采访皖省遗 书 , 拟 建“ 皖省图书 馆” , 后 因清政府被 推翻 , 此事 搁置 。宣统元 年 ( 1 9 0 9 年) , 清政府 学部提 出倡办图 书馆 的奏议 ; 次年, 清政 府颁布《 京师 图书馆及 各省 图 书馆 通行 章 程 》 , 第 一 次明 确 了 “ 图书馆” 名 称 的 法 定 地 位 。宣 统 年 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