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银行学课程论文(一)

关于中国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状况的分

析研究

指导老师:郑晓玲

姓名:徐昊白

学号:1210404103

班级:12会计

2014.10.22

关于中国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状况的分析研究

摘要: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在曲折中前行。1993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中国利率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如今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已走过近20年,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现状、不足及展望,全面展现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就。

关键字:利率市场化现状对策

一、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二、中国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在经济发展早期,为更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本存量、我国政府采取了包括压低资金成本在内的一系列金融抑制的手段。通过行政干预,有限的存量资本能够被最大程度的用于扩大再生产;同时,也导致了产能的无序扩张、资金配置的效率低下等。利率市场化是解决传统简单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良好手段,属于金融自由化的范畴,最终目的是减少政府干预,通过市场化机制使得资金得到最为有效的配置。

二、中国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1.1993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中国利率改革的长远目标;

2.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3.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放开;

4.1998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进行了市场化发债;

5.1999年10月,国债发行也开始采用市场招标形式;

6.1998年,人民银行改革了贴现利率生成机制,再贴现利率成为中央银行一项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服务于货币政策需要;

7.1998年、1999年人民银行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

8.2000年9月,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含300万)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仍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

9.2002年3月,人民银行统一了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

10.2004年1月1日,人民银行再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11.2004年10月,贷款上浮取消封顶;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还没有完全放开,允许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可以下浮,下不设底;

12.2006年8月,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浮动范围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85倍;

13.2012年,中国央行进一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

14.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三、中国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

从目前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来看,从1993年开始,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而且中国近20年来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政府管制的利率已经少之又少,除了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管制之

外,其他利率基本上已经放开。比如,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包括同业拆借、回购、国债、金融债、企业债的利率都已经完全放开;外币存贷款利率已经市场化;从银行信贷市场的情况来看,随着2013年7月贷款利率下限全部放开后,央行管制的利率只是存款利率的上限。

不过,这些渐进式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看上去增强了市场对利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但实际效果并未如预期的那样好,市场价格机制扭曲和资源配置无效率仍然是十分普遍的情形。也就是说,看上去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实际上,这20多年来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并没能完全理顺扭曲了的利率价格,未让金融市场有效的利率价格机制逐渐形成,也没有明显提升国内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反之,本应受惠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农村经济、民间经济、中小企业等弱势经济,却在这一过程中受到更多挤压。

首先,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各种金融创新(市场、机构、产品、工具等各方面),并未全部服务于提升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而是成了金融机构规避监管,以及资金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谋取利润的工具。比如,最近比较火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本质上就是一种金融资源在体系内循环的方式。这种循环,对突破政府利率管制及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有利的,但对实体经济的作用则是十分有限的。

其次,我们应该看到,当前的不少金融创新,并未真正起到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而是通过进一步拉长资金投放的链条进行过度信用扩张,导致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率严重下降,增加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比如,银行信贷过度扩张、“金融脱媒”严重、影子银行盛行、“钱荒”事件频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泛滥、融资结构不合理、互联网金融突然风生水起、房地产泡沫严重、利率双轨制长期存在等现象,都与国内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扭曲、利率市场化改革滞后有关。

四、中国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面临的不足

首先,国内央行宏观调控的利率与成熟市场国家央行宏观调控的利率完全不是一样。欧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央行调控的基准利率往往货币市场隔夜拆借利率或国债市场的回购利率,而且该基准利率作为一种金融市场的均衡价格,它是一个宏观变量,是通过标准化的宏观变量模式计算或预测的结果,比如泰勒规则等。而且在欧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央行调控的基准利率有法定的基准利率及市场化的基准利率。尽管两种基准利率依据不同,但它们都作为金融市场均衡价格都间接地引导整个金融市场价格变化,整个金融市场价格的基准。

但是中国的基准利率是一年期银行存贷款利率,它不是一个市场的的宏观概念,而只是对银行体系的一种直接微观定价。由于这种微观的定价是整个金融市场的定价基准,其他金融市场的价格都得建立在这种定价基准上,而不是其他金融市场定价影响这种基准定价。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市场均衡价格是无从谈起的。

可见,当前国内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并非仅仅存款利率放开的问题,而最为核心问题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起新的基准利率体系替代一年期存款利率的基准性。或新的基准利率体系全面转型。新的基准利率体系不确立将严重阻碍存款利率市场改革的步伐。也让中国存款利率放开成了一道严重屏障。二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逐步放开存款利率管制上限。只有这样最后才能加快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否则,存款利率市场化可以成为利益博弈无法解开的死结。三是尽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及建立起金融机构破产退出机制等。这些都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五、中国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展望

利率市场化完成并不是以完全放开利率管制为标志,而是要看是否建立了的能反映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代表性的目标利率。要不然,央行将无法实施利率政策,金融市场也缺乏基准利率。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一般以短期的金融市场利率为目标利率。从金融十二五规划来看,SHIBOR有望成为我国未来的目标利率,从而取代一年期存款利率成为金融市场新的基准利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