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民居

合集下载

苗族民居建筑

苗族民居建筑

苗族民居建筑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

他们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这种风格融合了苗族人民的文化习俗和环境需求。

本文将介绍苗族民居建筑的特点和魅力。

一、苗族民居的外观苗族民居一般采用木质结构,展现出极高的技艺水平。

它们以简洁的线条和大胆的颜色为特征,通常有两到三层。

建筑上方常有飞檐和上翘的屋脊。

苗族民居的外墙采用粉刷的方砖和彩色木板进行装饰,给人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感。

二、苗族民居的布局苗族民居的布局非常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一般来说,整个建筑群分为正房、偏房和田房。

正房是主要的居住空间,有客厅、卧室等。

偏房用于存储和加工粮食、器具等物品。

田房则是用来存放粮食和农具的地方。

三、苗族民居的内部设计苗族民居的内部设计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室内通常采用竹子、木材等天然材料,给人一种朴实自然的感觉。

墙壁和天花板上常常有绘制苗族图案的壁画,寓意吉祥。

家具也以木质为主,制作精良,富有民族特色。

四、苗族民居的特殊构造苗族民居在建筑构造上有其独特之处。

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三通四进”结构。

也就是说,一进为正房和客厅,二进为内室,三进为后院。

苗族民居还常常设置“耳房”,这是一道小巷,用来分隔不同家庭或者房间,既方便通行又能保护隐私。

五、苗族民居的生态特色苗族民居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方面也表现出色。

他们善于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建造房屋。

比如,他们通常在房屋下方建设一个池塘或者水井,用来存放雨水,解决居民的生活用水问题。

总结:苗族民居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它体现了苗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对文化的传承。

苗族民居不仅是一种住房形式,更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欣赏和研究苗族民居建筑,不仅可以了解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还能认识到不同民族的多样性和富饶性。

苗族民居建筑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应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民居介绍

中国传统民居介绍

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民居:
1.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其基本特点是四面房屋围合成一个院子,院子的入口设在南面或东南面。

北京的四合院是四合院的典型代表,分为单进或多进式,布局规整,中轴对称。

2.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福建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福建土楼以圆形、方形等形状的土楼建筑为代表,一般由多户人家聚居而成,其建筑风格独特,防风、防火、防盗等方面的功能非常出色。

3. 窑洞:窑洞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

窑洞主要建在黄土高原的崖壁上,有靠崖窑和地坑窑两种形式。

窑洞内部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

4. 吊脚楼:吊脚楼是中国南方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其特点是房屋悬于山腰或坡地,采用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5. 江南水乡民居:江南水乡民居是中国南方水乡地区的传统民居,其特点是房屋沿水而建,粉墙黛瓦,绿树掩映,给人以清新、幽静的感觉。

以上是中国传统民居中的一些主要类型,它们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之少数民族特色建筑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之少数民族特色建筑

补充:汉族客家土楼
土楼为客家建筑,主要
分布在我国闽min(福 建)、粤yue(广州)、 赣gan(江西)3省交界 地区。
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
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 形、半圆形、五角形等。 大、群居、易守难攻。
毡房(哈萨克族)
毡房为哈萨克族建筑。
毡房(哈萨克族)
毡房为哈萨克族建筑。 毡房的骨架由红柳木做
成,墙围用芨芨草编成。 其他的地方用牛皮绳固 定,门框和门用松树制 作,房子不需要用钉子。
毡房(哈萨克族)
毡房为哈萨克族建筑。 毡房的骨架由红柳木做
成,墙围用芨芨草编成。 其他的地方用牛皮绳固 定,门框和门用松树制 作,房子不需要用钉子。
中国少数民族建筑
风格及特点 东方红小学298班李俊希
蒙古包
蒙古包为我国蒙古族
游牧民居建筑。
蒙古包
蒙古包为我国蒙古族
游牧民居建筑。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
有小,大者,可纳20 多人 。
蒙古包
蒙古包为我国蒙古族游
牧民居建筑。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
小,大者,可纳20多人
休息。
蒙古包最大优点就是拆
哈萨克族的住房可以归
纳为两类:一类是春季、 夏季、秋季住的毡房, 另一类是冬天住的土房 或木房(俗称“冬窝
藏族
西藏布达拉宫
布依族石板房
布依族石板房
贵州的镇宁、安顺
等布依族地区盛产 优质石料,而且还 有可一层层揭开的 薄厚基本均匀的平 整的大石板。当地 布依族就地取材, 用石料建造出一幢 幢石板房。除檩条、 椽子是木料外,其 余全是石料,甚至 家庭日常用的桌、 凳、灶、钵都是石 头凿的。
补充:汉族客家土楼

中国三个典型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

中国三个典型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

中国三个典型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摘要:建筑是人类基本实践活动之一,也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不尽相同。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民居——这是人类最早的建筑物,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生活的需要利用固体材料为自己建造的,能遮风避雨,抵抗自然灾害的侵袭,适合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一个小空间。

它使人“确立了人在自然界的一种空间秩序”也获得了“心理上的安全感”。

因此它必然是各民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科学技术,物质条件和艺术审美观察的综合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文化特色。

关键字:历史、傣族竹楼、哈尼族蘑菇房、藏族碉房、地域分布、文化内涵一、傣族竹楼独特优美的造型,古朴自然的风格,多样的实用功能以及其所体现出的“人居合一”的思想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竹楼是傣族历史、文化、宗教、习俗的载体。

它反映着傣族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建筑艺术。

傣族人民中流传着有关竹楼建造的各种传说,还有叙事的歌谣《造房歌》、《抬木头歌》、《洗房柱歌》和《斗楼梯歌》等。

在远古时,傣族的先民们多为穴居或栖于树上,这适于游居采撷植物和渔猎。

随着对动植物的家养和农耕的开始,人们便有盖造住房的需求。

傣族传说中的一位智者帕雅桑木底对于住房的设计与建造就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产生的。

傣族人住竹楼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

顾名思义,竹楼是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

西双版纳是有名的竹乡,大龙竹、金竹、凤尾竹、毛竹多达数十种,都是筑楼的天然材料。

传统竹楼,全部用竹子和茅草筑成。

竹楼为干栏式建筑,以粗竹或木头为柱椿,分上下两层。

下层四周无遮栏,专用于饲养牲畜家禽,堆放柴禾和杂物。

上层由竖柱支撑,与地面距离约5 公尺左右。

铺设竹板,极富弹性。

楼室四周围有竹篱,有的竹篱编成各种花纹并涂上桐油。

中华民风民俗中的民居风格

中华民风民俗中的民居风格

中华民风民俗中的民居风格丰富多样,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居风格:
1. 徽派建筑: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西等地区,以砖木结构为主,外观典雅大方,多采用深宅大院的形式,有马头墙、小青瓦等特色元素。

2.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建造时多采用夯土或土坯建造,具有就地取材、保暖隔热等特点。

3. 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具有冬暖夏凉、节能环保的优点,是中国北方地区传统的民居形式之一。

4. 傣族竹楼:傣族竹楼是一种干阑式民居,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屋顶呈人字形,通风透气,适合热带雨林气候。

5. 藏族碉房:藏族碉房是一种石木结构的建筑形式,具有厚重的墙体、高矮错落的屋顶等特点,是藏族传统民居的主要形式之一。

6. 苗族吊脚楼:苗族吊脚楼是一种干阑式民居,以木结构为主,悬于山腰或坡地,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民族特色。

7. 客家土楼:客家土楼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建造时多采用夯土或土坯建造,具有防御功能和聚族而居的特点。

这些民居风格各具特色,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也是中华民风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独特的民居建筑

苗族独特的民居建筑

苗族独特的民居建筑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独特的民居建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苗族民居不仅体现了苗族人民独特的建筑风格,还彰显了他们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介绍苗族民居的特点和魅力。

苗族民居被称为“吊脚楼”,这是由于建筑的支撑柱子很高,使得整个建筑仿佛漂浮在空中。

苗族民居常常建在山坡上,以便利水、通风和防守,同时也为了躲避洪水和野兽的侵袭。

吊脚楼的木质结构非常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才能建造。

苗族人民对于吊脚楼的建造非常讲究,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

苗族民居通常由三层或四层组成,每层都有特定的用途。

底层是用来养动物和储物的地方,二层是起居的空间,三层是用于睡觉和存放粮食的地方。

有些富裕的苗族家庭还会有四层,第四层通常是用来储存家族的重要物品和纪念品。

各层之间有楼梯和走廊相连接,方便人们在不同楼层之间移动。

苗族民居的外观也非常独特。

建筑的外墙常常漆成鲜艳的彩色,用来表示家庭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苗族人民喜欢在民居的门口悬挂装饰物,如鸟笼、风铃等,寓意着吉祥和幸福。

同时,苗族民居的屋顶通常是用瓦片盖起来,以防止雨水渗透。

屋顶的形状顶多将筒子状,这是因为苗族人民崇尚自然,希望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除了外观特点,苗族民居的内部布局也非常注重细节。

民居内部的装饰主要以木雕、壁画和刺绣为主,展示了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艺术才能。

同时,苗族民居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是火塘。

火塘是苗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中心,人们在火塘旁边进行烹饪、取暖和家庭聚会。

火塘被视为家庭的象征,代表着家庭的和睦与温暖。

苗族民居不仅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苗族人民重要的精神寄托和生活方式的象征。

作为苗族传统建筑的代表,吊脚楼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建筑技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当今的现代社会,苗族人民依然保持着对于传统建筑的热爱和传承。

苗族独特的民居建筑无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苗族人民自豪的象征。

总结起来,苗族独特的民居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繁复的结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少数民族民居(最新整理)

少数民族民居(最新整理)

少数民族民居维吾尔族民居维吾尔族维吾尔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门忌朝西开。

房屋呈方形,有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树,打扫得十分洁净。

室内砌土炕,墙上挂壁毯,开壁龛,并饰以多种花卉图案。

傣族竹楼鄂伦春族仙人柱鄂伦春族的住宅叫“仙人柱”,意为“木杆屋子”。

它是一种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长的木杆和兽皮或桦树皮搭盖而成的简陋的圆锥形房屋。

仙人柱的搭建是先用几根顶端带枝杈、能相互咬合的木杆支成一个斜度为60度的圆锥形架子,然后将其他木杆均匀地搭在这几根主架之间,使之形成一个伞状的骨架。

上面再覆盖上狍皮或桦树皮,这样,夏天可防雨、冬天能御寒的“仙人柱”就建成了。

仙人柱的顶端要留有空隙,以便里面生火时透风出烟,又可采光。

南侧或东南还要留出一个让人进出的门。

仙人柱上的覆盖物要根据季节的更迭而变换。

冬天气候寒冷,多用狍皮覆盖。

到了春天,天气渐暖,就可以换桦树皮了。

仙人柱的结构简单,拆盖很容易,它是鄂伦春族游猎生活的产物。

土家族吊脚楼土家族大都居住在山坡陡岭,由于这地势关系,住房多采用吊脚楼形式。

在住宅两端立四根木柱,沿着山坡的走向搭成木架,在以正屋地面平齐的高度上搭横木,盖上木板,三面装半装台的板壁或木走廊,以草或杉皮作天盖,楼下四面皆空,可用作堆积肥料,也可以临时拴牲口,楼上一般是闺女儿做鞋、绣花或家里人吃饭乘凉的地方。

吊脚楼通风防潮,阳光充足,土家人十分喜爱,是土家地区建筑上的具有重要特色的建筑之一。

如今清江两岸的高山或半高山上,吊脚楼仍在沿用,在凤凰古城内后者上百座吊脚楼;在长阳县城、五峰县城现在所建的高楼大厦也采用吊脚楼形式,只是建材应用钢筋混凝土了。

客家民居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密切相关。

中国十大特色当地民居(中国各地特色民居)

中国十大特色当地民居(中国各地特色民居)

中国十大特色当地民居(中国各地特色民居)一、中国十大特色民居中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值得欣赏的民俗文化,而民俗建筑又各具特色,欣赏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1、福建土楼: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开平碉楼:广东开平碉楼交错,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

碉楼中西合璧,融会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精髓。

开平境内最多的时候共有3000多座碉楼,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开平15个镇、办事处。

这些碉楼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

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堪称世界最大的“碉楼博物馆”。

3、王家大院: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

建筑规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

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

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 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

4、乔家大院: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

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中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

中国特色民居 8个,加介绍

中国特色民居 8个,加介绍

中国特色民居8个,加介绍中国特色民居8个,介绍如下:1、福建土楼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

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2、开平碉楼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中西合璧的民居,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多种风格。

碉楼分布的并不密集,反而到处都是,呈现连绵不断的景象。

这里可以说是十分特色的民居,甚至可以说是特别的博物馆,因为它见证了历史的变革,还折射出更多的东西来,是十分带有艺术美感的。

3、湘西吊脚楼湘西吊脚楼,属于古代干阑式建筑的范畴。

这种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地区,以及山区。

因这些地域多水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由于干阑式建筑是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

土家族大都居住在山坡陡岭,由于这地势关系,住房多采用吊脚楼形式。

在住宅两端立四根木柱,沿着山坡的走向搭成木架,在与正屋地面平齐的高度上搭横木,盖上木板,三面装半装台的板壁或木走廊,以草或杉皮作天盖,楼下四面皆空,可用作堆积肥料,也可以临时拴牲口,楼上一般是闺女儿做鞋、绣花或乘凉的地方。

4、北京四合院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一般都是按照中国审美来建筑的,比如对称,还有四四方方的外形。

四合院一般建立自明朝,外形古朴,十分具有价值,不仅可以住更是可以收藏。

5、乔家大院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

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中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

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中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少数民族传统民居

少数民族传统民居

风雨桥
在侗乡能和鼓楼媲美的, 是侗寨的风雨桥,俗称 花桥。凡侗族人聚居地 区,有河必有桥,桥梁 全都建筑在村前寨后的 交通要道上。大部分为 木桥,还有石拱桥石板 桥竹筏桥等,宽四五米。 青石作墩,杉木铺桥面, 上面是瓦顶长廊。长廊 两旁设栏杆长凳,形如 游廊,可供行人躲避风 雨,观赏休憩。
风雨桥结构以桥墩、 桥身为主的两部分。 墩底用生松木铺垫, 用油灰沾合料石砌 成菱形墩座,上铺 放数层并排巨杉圆 木,再铺木板作桥 面,桥面上盖起瓦 顶长廊桥身。桥身 为四柱抬楼式建筑, 桥顶建造数个高出 桥身的瓦顶数层飞 檐翅起角楼亭、美 丽、壮观。
3.白族
民族概况: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 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 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 建筑风格:大理白族民居是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的建筑瑰宝,其造型独特、格 调素雅、装饰精美,功能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审美韵味和 研究价值。
民居
大理石头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大理 民间有"大理 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点。 石头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 壁 ,也用于门窗头的横梁。这种用材的特征沿袭 的是南诏时的建筑方式。据记载,南诏的民居 建筑就是"巷陌皆垒石为之,高 丈余,连延数里不断"。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 "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
白塔
曼飞龙白塔,傣族又叫 “塔糯”(笋塔)。结 构主塔和几个小塔同建 在一个塔基上。塔基状 呈八角形须弥座,人称 这种塔式为金刚宝座塔。 这座塔的建筑风格,反 映了传自缅甸、泰国的 小乘佛教的艺术特点, 也说明了傣族人民悠久 的文化和较高的艺术水 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 色。

中国各民族的住房建筑特色

中国各民族的住房建筑特色

中国各民族的住房建筑特色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和建筑传统。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住房建筑特色,通过不同的建筑风格、结构和材料展现出各自的民族特色。

本文将对中国各民族的住房建筑特色进行探讨和介绍。

一、汉族传统住宅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群体,其住宅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建筑风格。

在古代,汉族住宅多以庭院式建筑为主,以四合院为代表。

四合院围绕中心庭院布局,有前后左右四个翼房,整体构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四合院注重空间布局和庭院景观的形成,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二、藏族传统住宅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其传统住宅被称为“藏式建筑”。

藏式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适应高原气候和地理条件。

藏式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墙体采用石块等材料砌筑而成,具有很强的隔热保温性能。

在外观上,藏式建筑多采用白墙红柱的颜色搭配,装饰着精美的图案和彩绘,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维吾尔族传统住宅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新疆地区,其传统住宅被称为“乌孜别克式建筑”。

乌孜别克式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外墙多采用夯土墙,屋顶采用瓦片覆盖。

乌孜别克式建筑的特点是风格独特、造型奇特、装饰精美。

建筑物通常由多个独立的房间组成,每个房间都有单独的出入口,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

四、壮族传统住宅壮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传统住宅以“木楼”为代表。

木楼多为三层或四层,采用木结构,楼层之间通过楼梯相连。

木楼的外墙多用竹瓦或木瓦覆盖,窗户和门窗装饰精美。

木楼的设计注重通风和采光,同时还能抵御台风和雨水的侵袭。

壮族木楼不仅是居住的场所,也是壮族文化和艺术的展示。

五、哈尼族传统住宅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云南地区,其传统住宅是著名的“土楼”。

土楼是由土坯砌筑而成的多层建筑物,外墙斜坡状,上层较大,下层较小。

土楼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自然界,形状独特,结构稳固。

土楼内部分为不同的房间,可供多户人家居住。

土楼是哈尼族世居千年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瑰宝。

你一定知道56个民族,但你知道他们最具特色的建筑特色是什么吗

你一定知道56个民族,但你知道他们最具特色的建筑特色是什么吗

你一定知道56个民族,但你知道他们最具特色的建筑特色是什么吗中国56个民族分别是汉族、满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侗族、瑶族、白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水族、土族、蒙古族、布依族、土家族、哈尼族、傈僳族、高山族、拉祜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达斡尔族、柯尔克孜族。

羌族、怒族、京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仫佬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朝鲜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独龙族、基诺族、塔吉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塔塔尔族、鄂伦春族、乌孜别克族。

汉族:汉族传统居房建筑的民族形式为斗拱挑檐的木结构,俗称“大屋顶”。

这种民族形式的住房建筑,最早萌芽于半坡遗址草泥木柱网结构和河姆渡遗址干栏式榫卯结构的房屋。

满族:满族早期多依山傍水而居,以方便和适应他们的生产生活习惯。

满族农村房屋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坐北朝南便于采光,均在东端南边开门,形如口袋,俗称“口袋房”,便于聚暖。

东西各有厢房,配以门房,这便构成通常所说的四合院。

房屋多为起脊砖瓦房,俗称“海青房”。

回族:回族的房子讲究工艺和装潢,颇具民族特色;如宁夏同心县的有些回民盖小高楼式的房子,门窗全是拱形,大门楼采用绿色的大圆顶式,显得肃穆典雅,格外别致。

藏族:藏式传统建筑美丽、神秘,给人以古朴、粗犷、神奇的美感。

它那十分独特和优美的建筑形式与风格,与雪域高原壮丽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有时候,某个地域的建筑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风貌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西藏建筑给人一个很深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窗。

窗是建筑立面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西藏传统建筑窗的排列十分有意思。

窗的大小不一,非常随意,而窗在墙面的位置,又高高低低,窗的排列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看似随意,反而有一种不规划美。

苗族:苗族建筑是就地取材的典范。

石材运用极为普遍,村中的道路是石板台阶,坪场是石块铺就,房屋是石头筑基、石块垒墙、石片做瓦,似乎他们自从盘古开天地,就同石头生活在一起……这些厚薄不等、切面整齐的建筑,构成美丽苗寨别样的风景。

少数民族特色建筑

少数民族特色建筑

02
“斜仁柱”正对门的铺位叫“玛路”,是供神的地方,只许男性客人和男主 人坐卧。儿子、儿媳住左侧铺位,父母住右侧铺位。中间有火塘,上吊一铁锅, 也有用三角架支锅的。“奥伦”是一种搭盖在森林中的高脚仓房,存放暂时不用 的衣着、肉干、干菜、粮食等
03
鄂伦春族
地处东北,冬天降雪量大,如果房顶坡度小, 积雪会把房顶压塌。尖尖的房顶可使积雪顺利滑 掉,减小房顶的压力。
12
初极狭,才通人,而 后豁然开朗。不知留园的 主人是不是向往桃花仙境 ,以此为灵感,所以设计 了从狭小的走廊进入,在 走廊一直走,忽然看见一 个出口,走出去你便看到 大开的无限风光,这种感 受便像是寻到了人间仙境 。留园的冠云峰,是江南 园林中的湖石之最。太湖 石“瘦、漏、透、皱”的 奇美,在其身上体现的淋
18
03
02
3、金柱大门 这是一种门扉 安装在金柱(俗称老檐柱) 间的大门,称为“金柱大门”, 04 这种大门同广亮大门一样, 也占据一个开间,一般它的 规制与广亮大门很接近,门 口也较宽大,虽不及广亮大 门深邃庄严,仍不失官宦门 第的气派,是广亮大门的一 种演变形式。
19
04
03
02
4、蛮子门 门扉安装在外 檐柱间,门扇槛握的形式 仍采取广亮大门的形式, 北京人把这种门称为“蛮 子门”,它是广亮大门和 金往大门进一步演变出来 的又一种形式。
7
04
03
02
8
苏 州 园 林
苏州园林,在汉族建 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 就的古典园林建筑。苏州 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 以私家园林为主。苏州园 林是一种隐逸文化的代表, 当你走进那些私家园林的 时候,感觉到的是这些园 林的主人,都在用诗意的 方式去热爱生活。

各族民居特点

各族民居特点

土家民居土家族民间建筑。

传统住房分木架屋和茅草屋二种。

富有人家的木架屋常构成庭院式,多雕梁画柱,板壁砖墙,房顶盖瓦。

在正屋边配上吊脚楼,楼台腾空,楼上一般做“姑娘楼”,是姑娘们的活动场所,也是主人陪客人聊天的地方。

茅草屋以编竹为墙,茅草盖顶,正屋中设有祖先、土王神位,侧屋为卧室。

史书记载:“穴居多在高处,土层较厚,多在北方;巢居多在低处,地面湿润,多在南方。

”巢居是干栏建筑的早期形态,多现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河姆渡等原始文明中。

由于湘西气候湿热,森林植被资源丰富,居住在这里的土家族先民们为了防湿热和避开野兽虫蛇,选择了干栏式建筑作栖居之巢。

白族民居白族民居是大理喜州、海东一带有的民居建筑还有泥塑,造塑多为龙凤、古瓶、花卉。

照壁即瓦顶飞檐的粉墙,是建筑中艺术装点最集中的地方,多用凸花青砖组合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各组中心再作粉画,或镶嵌自然山水图案的大理石。

有的在两边塑鱼,以示稳固。

照壁脚下常砌花坛,花香四溢,怡静幽雅。

照壁与正房和两侧楼房构成三房一照壁的格局。

此外,更高级的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套院建筑,其木雕、石刻、粉画就更为集中突出。

侗寨鼓楼侗寨鼓楼,雄伟壮观,结构严谨,工艺精湛,是侗族建筑技艺的集中体现。

外形像个多面体的宝塔。

一般高20多米,从1层至顶,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撑。

楼心宽阔平整,约10平方米见方,中间用石条砌有大火塘,四周有木栏杆,设有长条木凳,供歇息使用。

楼的尖顶处,筑有宝葫芦或千年鹤,象征寨子吉祥平安。

楼檐角突出翘起,给人以玲珑雅致,如飞似跃之感。

鼓楼是侗寨团结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齐心的表现。

因此,有侗寨即有鼓楼,或以房族修建,或几个姓氏合建。

全县共有鼓楼321座。

肇兴侗寨的五座鼓楼,最为集中,人们称之为“侗寨鼓楼群”。

羌族碉楼羌语称碉楼为“邓笼”。

羌族民居为石片砌成的平顶房,呈方形,多数为3层,每层高3米余。

房顶平台的最下面是木板或石板,伸出墙外成屋檐。

木板或石板上密覆树丫或竹枝,再压盖黄土和鸡粪夯实,厚约035米,有洞槽引水,不漏雨雪,冬暖夏凉。

盘点中国少数民族的民居建筑特点

盘点中国少数民族的民居建筑特点

盘点中国少数民族的民居建筑特点中国疆域辽阔,每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独具特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住宅建筑形式,也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拥有55个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各地区,居住上呈现着小聚居和大杂居的特点,也诞生了各自发展又相互影响的少数民族建筑文化,构成了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部分。

本期我们来盘点一下中国少数民族的特色民居建筑,都有什么特点?侗族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献中被称为“黔首”,对于侗族的历史源流,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

一般认为侗族是从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

侗族居住的村寨一般具有依山傍水的特点,侗寨一般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寨边梯田层层,寨脚溪河长流,寨头村尾树木参天。

大的侗寨六七百户,小的二三十家。

藏族西藏地区是中国传统藏族聚居地,是一个政教合一、民族文化特点鲜明、地域文化独特、神秘的“圣地”,其建筑及装饰设计,有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形式多样,富于变化,内容丰富。

在高海拔地区与雪域高原壮丽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给人以古朴、神奇、粗犷的整体美感,有着独特和优美的建筑形式与风格特点。

蒙古族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蒙古”意为“永恒之火”。

在古代蒙古语中,是“质朴”的意思。

也有人认为它的原意是“天族”。

“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

作为游牧民族智慧的结晶,蒙古包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也是牧人的归属。

伴随着草原上的世世代代走过了漫长岁月,以其不可替代的观赏、实用性得以延续和保留。

布依族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

布依族在历史上发展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发展至今已经形成成熟的木或木石结构两种形制,其中黔南、黔西南、黔西地区的布依族山区仍然以传统的木制干栏为主,而黔中地区的布依族则以石制干栏为盛行。

羌族羌族源于古羌,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自称“尔玛”或“尔咩”,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

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第一篇: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广东围龙屋、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被称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广东围龙屋粤东一带客家人常见的传统民居,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客家人选择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客家人聚族而居,以围屋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建好一座完整的围龙屋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围屋有殿堂式、围龙式两种,布局严谨,讲究坐向、主次、对称,外观均衡、堂皇,格调典雅、庄重,表现了儒家正统文化的审美旨趣和高度的建筑水平。

北京四合院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

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房架子檩、柱、梁(柁)、槛、椽以及门窗、隔昆扇等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围则以砖砌墙。

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陕北窑洞最早应该始于周代,半地穴式。

秦汉后发展为全地穴式,就是现在的土窑。

明朝中叶,开始用石块做窑面墙。

清末民初,当地人仿土窑模式建起了石砌窑洞。

现在也有用彩色瓷砖添窑面和分割厅室及上下两层楼房式的新窑洞,住着更加舒适宜人。

大体分四种:土窑石窑砖窑接口窑。

土窑是靠山挖的黄土窑洞。

石窑砖窑是在平地上用石块和砖块砌成的窑洞。

接口窑是在土窑洞口,再从底到顶用一层石块或砖箍窑面的窑洞。

这种窑洞看起来整洁,结实。

陕北窑洞大多依山而筑,占地少,建造成本低廉。

现在一般农户花2000元左右就能建一孔很象样的石窑。

窑洞隔音,隔热,保温,冬暖夏凉,素有“神仙洞”的美誉,是居家的首选。

广西的“杆栏式”广西地处亚热带,高温多雨,地方潮湿。

民间多用竹木建居,一般都是一楼一底、四榀三间的木结构楼房。

屋面覆盖小青瓦,四周安装木板壁,或者垒砌土坯墙。

中国某少数民族民居特色解读

中国某少数民族民居特色解读

中国某少数民族民居特色解读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其中少数民族的民居更是具有浓厚的特色。

本文将以中国某少数民族的民居为例,探讨其特色和文化内涵。

中国的少数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居风格。

以壮族为例,壮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的民居以“三间两堂”为主要形式,即由三间房屋和两个天井组成。

这种建筑形式体现了壮族人民的家庭观念和社会关系。

三间房屋分别用于起居、睡眠和储物,而两个天井则用于家庭活动和社交聚会。

壮族的民居通常采用木结构,外墙以石灰涂料装饰,屋顶则采用瓦片覆盖。

这种建筑风格简洁而实用,与壮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

另一个例子是藏族的民居。

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四川、青海等地。

藏族的民居以“堆秀”为主要形式,即由多层建筑组成的独特结构。

这种建筑形式既适应了高原地区的气候特点,又体现了藏族人民的信仰和生活方式。

藏族的民居通常采用土木结构,外墙以石灰涂料装饰,屋顶则采用石板覆盖。

建筑的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比如底层用于养牲畜,中层用于居住,顶层用于储藏。

此外,藏族的民居还常常装饰有各种图案和彩绘,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祝愿。

除了壮族和藏族,中国的其他少数民族的民居也各具特色。

例如,哈萨克族的民居以“毡房”为主要形式,即由毡子和木材构成的圆顶结构。

这种建筑形式既适应了哈萨克族人民的游牧生活,又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依赖。

毡房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音效果,能够抵御严寒和风沙。

此外,毡房还常常装饰有哈萨克族的传统图案和绣花,展示了他们丰富的文化内涵。

少数民族的民居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它们融合了民族的历史、信仰、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展示了中国多元文化的魅力。

这些民居不仅给人们提供了居住的场所,更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之地。

通过了解和研究这些民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楼群落外观
哈尼族蘑菇房

哈尼族的蘑菇房状
如蘑菇,由土基墙、 竹木架和茅草顶构 成。 屋顶为四个斜坡面。 房子分层:底层关 牛马堆放家具等; 中层用木板铺设, 隔成左、中、右三 间,中间设有一个 常年烟火不断的方 形火塘;顶层则用 泥土覆盖,既有防 火,又可堆放物品。
蘑菇房玲珑美
房顶又是晒场。有的
大梁架在木柱上,担 上垫木,铺茅草或稻 草,草上覆盖稀泥, 再放细土捶实而成。 多为平房,部分为二 屋或三层。
土掌房屋頂 云南楚雄
地区的土掌房,是土墙、 土顶、外墙和底层无窗 的两层楼房。有的內院 也盖屋頂, 称“无內 院式”。设天窗采光, 屋頂还能当晒台。整個 村落沿山坡而建,巷道 很窄,远远望去,你家 的屋頂是他家的院子, 只要上了一家屋頂,就 能靠活动的木梯自由往 來。
傣族竹楼是一种干
栏式住宅。
粗竹子做骨架,竹编篾子做
墙体,楼板或用竹篾,或用 木板,屋顶铺草,主柱有24 条。所以竹楼用料简单,施 工方便而且迅速。
竹楼的平面呈方形,底层架
空多不用墙壁,供饲养牲畜 和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杂物,楼上有堂屋和 卧室,堂屋设火塘,是烧茶 做饭和家人团聚的地方
傣族竹楼
竹楼内部
藏族碉房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
居是碉房。碉房多为 石木结构,外形端庄 稳固,风格古朴粗犷; 外墙向上收缩,依山 而建者,内坡仍为垂 直。主要特征是平屋 顶,石块砌成,墙面 上有很小的门洞和窗 洞。
碉房一般分两层,
以柱计算房间数。 底层为牧畜圈和 贮藏室,层高较 低;二层为居住 层,大间作堂屋、 卧室、厨房、小 间为储藏室或楼 梯间。若有第三 层,则多作经堂 和晒台之用。
其他特色民族民居欣赏
壮族吊脚楼
白族建筑
大理白族建筑
佤族民居
景颇族民居
丽江摩梭人民居
丽江摩梭人民居入口
观,独具一格。 即使是寒气袭 人的严冬,屋 里也是暖融融 的;而赤日炎 炎的夏天,屋 里却十分凉爽


彝族土掌房
彝族土掌房是一种
彝族民房建筑。多 建于斜坡上。以石 为墙基,用土坯砌 墙或用土筑墙,墙 上架梁,梁上铺木 板、木条或竹子, 上面再铺一层土, 经洒水抿捶,形成 平台房顶,不漏雨 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