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分子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合集下载

蛋白质分子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蛋白质分子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蛋白质分子量测定方法的比较梁永达(复旦大学药学院,上海)摘要:分子量是蛋白质主要的特征参数之一,近年来其测试方法发展十分迅速。

该文概述了目前蛋白质分子量测定中最常用的几种方法,包括粘度法、凝胶过滤层析法、凝胶渗透色谱法、SDS-凝胶电泳法、渗透压法、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技术、光散射法、超速离心沉降法,并比较了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蛋白质分子量粘度法凝胶过滤层析法凝胶渗透色谱法SDS-凝胶电泳法渗透压法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技术光散射法超速离心沉降法Comparison of the methods of molecular weightdetermination of proteinsLiangYongda(School of Pharmacy in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Abstract: Molecular weigh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proteins,which leads the methods to determine protein molecular weight to develope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paper,the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are briefly overviewed for the most widely used technologies including viscosity method,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SDS-gel electrophoresis, osmotic pressure method,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light scattering, ultracentrifugation sedimentation. Plus, we compare these methods’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Key words:molecular weight determination of proteins, viscosity method,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SDS-gel electrophoresis, osmotic pressure method,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light scattering, ultracentrifugation sedimentation分子量是蛋白质的主要特征参数之一,当发现一种新的蛋白质时,首先应准确测定其分子量。

蛋白质分子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蛋白质分子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蛋白质分子量测定方法的比较蛋白质分子量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所包含的氨基酸数量和分子量之和。

确定蛋白质分子量对于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多种蛋白质分子量测定方法。

本文将比较常用的几种方法:紫外吸收光谱法、凝胶电泳法、质谱法和核磁共振法。

1. 紫外吸收光谱法:该方法基于蛋白质中芳香族氨基酸(如酪氨酸、苯丙氨酸)吸收紫外光的特性,通过测量蛋白质在280nm处的吸光度来估计蛋白质的分子量。

该方法简单、快速,不需要额外的标准物质,适用于大多数蛋白质的分子量估计。

然而,该方法对蛋白质中其他吸光物质的影响较大,且误差较大,无法提供高精度的分子量测定结果。

2.凝胶电泳法:凝胶电泳法是常用的分离和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方法,主要包括SDS-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使用表面活性剂SDS使蛋白质在电场中具有相同的负电荷,根据蛋白质迁移速度的不同来估计其分子量。

通过聚丙烯酰胺分子筛效应,使蛋白质根据其分子量大小迁移至不同位置。

凝胶电泳法可以提供较高的分辨率和较准确的分子量测定结果,但需要标准物质来建立标准曲线。

3.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分子在质谱仪中形成的离子质量和丰度信息来分析蛋白质分子量的方法。

常见的质谱技术包括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源质谱(LC-ESI-MS)。

质谱法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分辨率和准确性,可以同时测定多个蛋白质的分子量,并且还可以提供蛋白质的部分序列信息。

然而,质谱法设备昂贵,操作复杂,通常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数据解析。

4.核磁共振法:核磁共振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核自旋来分析分子结构和构象的方法。

对于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核磁共振法通常使用质子核磁共振(^1H-NMR)或碳核磁共振(^13C-NMR)。

这些方法可以直接测量蛋白质中的原子数量,并通过相应的核磁共振谱图来确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核磁共振法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和分辨率,但对于大多数蛋白质来说,需要大量的纯化样品,并且数据分析相对复杂。

蛋白质测定方法比较与研究进展

蛋白质测定方法比较与研究进展

蛋白质测定方法比较与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重要承担者,其准确测定对于理解生物体的生理功能和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蛋白质测定方法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

本文旨在对现有的蛋白质测定方法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并探讨最新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推动蛋白质科学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将首先简要介绍蛋白质测定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然后重点比较各种常用的蛋白质测定方法,包括比色法、紫外吸收法、荧光法、电泳法、质谱法等。

接着,文章将对这些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可重复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限制和挑战。

文章将探讨蛋白质测定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新型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及蛋白质组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力。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为蛋白质测定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蛋白质测定方法概述蛋白质测定方法在生物学、医学、食品科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蛋白质测定的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优化。

这些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化学法和物理法。

化学法主要依赖于蛋白质与特定化学试剂的反应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其中,比色法、双缩脲法和凯氏定氮法是常用的化学方法。

比色法通过蛋白质与染料结合产生的颜色变化来测定蛋白质含量,操作简单,但精度相对较低。

双缩脲法则利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的反应产生紫色化合物,通过比色测定蛋白质含量,此方法相对准确,但操作较复杂。

凯氏定氮法则是通过测定蛋白质中的氮含量来推算蛋白质含量,准确性较高,但操作繁琐,耗时较长。

物理法则主要依赖于蛋白质的物理性质进行测定,包括光谱法、电泳法和色谱法等。

光谱法通过测定蛋白质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推算蛋白质含量,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电泳法则是利用蛋白质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度差异进行分离和测定,对于蛋白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重要价值。

色谱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色谱法等,通过色谱柱对蛋白质的分离和检测,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比较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比较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比较一、分光光度法1、测定原理:食品中的蛋白质在催化加热条件下被分解,分解产生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在pH 4.8 的乙酸钠-乙酸缓冲溶液中与乙酰丙酮和甲醛反应生成黄色的3,5-二乙酰-2,6-二甲基-1,4-二氢化吡啶化合物。

在波长400 nm 下测定吸光度值,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结果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2、测定步骤:①试样消解:称取经粉碎混匀过40目筛的固体试样0.1g~0.5g(精确0.001g)、半固体试样0.2g~1g(精确至0.001g)或液体试样1g~5g(精确0.001g),移入干燥的100 mL 或250 mL 定氮瓶中,加入0.1 g硫酸铜、1 g 硫酸钾及5 mL 硫酸,摇匀后于瓶口放一小漏斗,将定氮瓶以45°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

缓慢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后,加强火力,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液体呈蓝绿色澄清透明后,再继续加热半小时。

取下放冷,慢慢加入20 mL 水,放冷后移入50 mL 或100 mL容量瓶中,并用少量水洗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②试样溶液的制备:吸取2.00 mL~5.00 mL 试样或试剂空白消化液于50 mL 或100 mL 容量瓶内,加1 滴~2 滴对硝基苯酚指示剂溶液,摇匀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黄色,再滴加乙酸溶液至溶液无色,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③标准曲线的绘制:吸取0.00 mL、0.05 mL、0.10 mL、0.20 mL、0.40 mL、0.60 mL、0.80 mL 和1.00 mL 氨氮标准使用溶液(相当于0.00μg、5.00μg、10.0μg 、20.0μg、40.0μg、60.0μg、80.0μg 和100.0μg 氮),分别置于10 mL 比色管中。

加4.0 mL 乙酸钠-乙酸缓冲溶液及4.0 mL 显色剂,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蛋白质各种定量方法的优缺点的比较

蛋白质各种定量方法的优缺点的比较

蛋白质各种定量方法的优缺点的比较(总6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蛋白质各种定量方法的优缺点的比较1.蛋白质的常规检测方法1.1 凯氏(Kjeldahl)定氮法一种最经典的蛋白质检测方法。

原理:样品中含氮有机化合物与浓硫酸在催化剂作用下共热消化,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铵。

然后加碱蒸馏放出氨,氨用过量的硼酸溶液吸收,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求出总氮量换算为蛋白质含量。

优点:范围广泛、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缺点:操作复杂费时、试剂消耗量大1.2 双缩脲法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检测。

原理:双缩脲(NH3CONHCONH3)是 3 分子的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1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

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硫酸铜形成紫色络合物(肽键中的氮原子和铜离子配价结合),称为双缩脲反应。

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测定范围:1~10mg(有的文献记载为1~20mg)优点:较快速,干扰物质少,不同蛋白质产生的颜色深浅相近缺点:①灵敏度差;②③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一些氨基酸和EDTA等会干扰该反应。

1.3 Folin-酚试剂法原理:Folin-酚法的原理与双缩脲法大体相同,利用蛋白质中的肽键与铜结合产生双缩脲反应。

同时也由于Folin-酚试剂中的磷钼酸-磷钨酸试剂被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残基还原,产生深蓝色的钼蓝和钨蓝的混合物。

在一定的条件下,蓝色深度与蛋白的量成正比,由此可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测定范围:20~250ug优点:灵敏度高,对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很有效缺点:①费时,要精确控制操作时间;②Folin -酚法试剂的配制比较繁琐,且酚类和柠檬酸、硫酸铵、Tris缓冲液、甘氨酸、糖类、甘油、还原剂(二硫代苏糖醇、巯基乙醇)、EDTA和脲素均会干扰反应。

两种测定蛋白质含量方法的比较(精)

两种测定蛋白质含量方法的比较(精)
V
其中,Y为标准曲线查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白质得浓度(mg/mL),N为稀释倍数, V为血清样品所取的体积(mL),c为样品原浓度(mg/mL)。
注意事项
(1)须于显色后30min内比色测定。各管由显色到比色的 时间应尽可能一致。 (2)有大量脂肪性物质同时存在时,会产生浑浊的反应混 合物,这时可用乙醇或石油醚使溶液澄清后离心,取上清液 再测定。 (3)由于各种蛋白质含有不同量的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显 色的深浅往往随不同的蛋白质而变化。因而本测定法通常只 适用于测定蛋白质的相对浓度(相对于标准蛋白质)。此外 蛋白溶液中存在核酸或核苷酸时也会影响紫外吸收法测定蛋 白质含量的准确性。
• 试剂:
双缩脲试剂:
试剂和器材
• 材料
1. 标准蛋白溶液 两种浓度的结晶牛血清白蛋白
溶液(BSA)。
2. 待测蛋白质溶液 人血清(稀释适当倍数,使其浓 度在标准曲线测试范围内。)
操作方法
一、制作标准曲线 二、样品测定
三、计算 取两组测定的平均值计算:
YxN 血清样品蛋白质含量(mg/100mL)=
紫外线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优点是迅速,简便,不消耗样品, 低浓度盐类不干扰测定。因此,广泛应用在柱层析分离中蛋白质洗 脱情况的检测。
此法的缺点是:(1)对于测定那些与标准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色 氨酸含量差异较大的蛋白质,有一定的误差;(2)若样品中核酸 等吸收紫外线的物质,会出现较大的干扰。
不同的蛋白质和核酸的紫外线吸收是不同的,即使经过校正,测 定结果也还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可作为初步定量的依据。该法可 测定蛋白范围应在0.1~1.0mg /mL。
思考题
1.干扰双缩脲实验的因素有哪些? 2.若样品中含有核酸类杂质,应该如何校正实验结

生化综合实验报告--测定蛋白质含量的三种方法及其比较

生化综合实验报告--测定蛋白质含量的三种方法及其比较
器材:
①容量瓶②试管及试管架
③恒温水浴槽④吸量管
⑤分光光度计⑥电热套
⑦锥形瓶⑧比色皿
(3)紫外吸收法
试剂:
样品蛋白溶液:准确称样品蛋白质,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器材:
①紫外分光光度计②容量瓶
③试管、试管架④吸量管
⑤锥形瓶⑥比色皿
4.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双缩脲法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12支试管分成两组,按下表平行操作,绘制标准曲线。
实验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简单,要想做好一个实验,容不得半点马虎。综合实验正是这培养了我们的耐心、恒心和信心,让我们的思维和创造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让我们的科学素养有了很大的飞越。真真正正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不管实验成功或是失败,我们都能从中获得很多从其它地方得不到的知识,让我们获益匪浅!
若样品中含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物质,会出现较大的干扰。
5.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双缩脲法


0
1
2
3
4
5
样品1
样品2
O.D540
0
0.021
0.052
0.160
0.316
0.345
0.08
0.029
标准蛋白质浓度(mg/ml)
0
1
2
3
4
5
X
Y
考马斯亮蓝染色法


0
1
2
3
4
5
样品1
样品2
蛋白质浓度(ug/ml)
样品测定:
①制备样品的蛋白质提取液。
②取出两份1.0 ml样品液。操作同标准曲线,测定样品的OD值,平行两份
计算:

4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4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是生物化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分析之一。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Biuret)、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

其中Bradford 法灵敏度最高,比紫外吸收法灵敏10~20 倍,比Biuret法灵敏100 倍以上。

凯氏定氮法虽然比较复杂,但较准确,往往以定氮法测定的蛋白质作为其他方法的标准蛋白质。

这4种方法并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蛋白质,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在选择方法时应考虑:⑴实验对测定所要求的灵敏度和精确度;⑵蛋白质的性质;⑶溶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⑷测定所要花费的时间。

1 凯氏定氮法1. 1 原理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分为样品消化、蒸馏、吸收和滴定4 个过程。

其原理是样品中含氮有机化合物与浓硫酸在催化剂作用下共热消化,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铵。

然后加碱蒸馏放出氨, 氨用过量的硼酸溶液吸收,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求出总氮量换算为蛋白质含量。

1. 2 特点凯氏定氮法是目前分析有机化合物含氮量常用的方法,是测定试样中总有机氮最准确和最简单的方法之一,被国际国内作为法定的标准检验方法。

凯氏定氮法样品的最佳消化条件为硫酸铜2.50 g, 硫酸钾0.10 g,浓硫酸4.00 mL;硫酸铜的用量为影响消化时间的主要因素,硫酸钾和浓硫酸用量为第二和第三主要因素;用此最佳条件做实验, 消化时间仅为12 min;与其他硫酸铜、硫酸钾、浓硫酸用量方法对比,该法所需消化时间最短,试剂用量减少,可降低实验成本,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凯氏定氮法适用范围广泛,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但操作复杂费时,试剂消耗量大。

若采用模块式消化炉代替传统的消化装置, 可同时测定几份样品,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适用于批量蛋白质的测定,具有准确、快速、简便、低耗、稳定的优点。

2 双缩脲法(Biuret )2. 1 原理双缩脲(NH3CONHCONH3)是两个分子脲经180 ℃左右加热,放出1 个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

几种测定生物大分子分子量方法的比较

几种测定生物大分子分子量方法的比较

几种测定生物大分子分子量方法的比较摘要:生物大分子是指核酸(多核苷酸)、蛋白质(多肽)、碳水化合物(葡聚糖或多糖)和脂类等。

因为分子量小于500的单体可以通过聚合作用形成的大分子。

测定生物大分子分子量方法是生物研究的核心之一,分子量是多肽、蛋白质、核酸、酶、多糖以及脂类等鉴定中的首要参数。

当前医学,药学及生物科学学科之间交叉渗透为测定生物大分子分子量提供了更多的契机,本文对测定生物大分子分子量的方法:生物质谱法,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凝胶渗透色谱法等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进行综述。

关键字:生物大分子分子量测定蛋白质多肽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随着人类基因组,水稻基因组等的测序基本完成,蛋白质和结构基因组研究也迅速发展。

负责生命活动的是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命活动的基础,因此,测定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深入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是掌握生命活动的关键。

生物大分子是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也是研究生命现象中的物质基础.生物体内的分子组成如何?哪些分子才算生物大分子?这些大分子有没有分子量的下限?怎么去测定生物大分子分子量?要想知道这些答案,需要多方位,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1.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可对蛋白质的组分进行分离,并可精确测得蛋白质的分子量,常用的方法为SDS—PAGE不连续系统。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聚丙烯酰胺是由丙烯酰胺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经共聚合而成,此聚合过程是由四甲基乙二胺和过硫酸胺激发的,被激活的单体和未被激活的单体开始了多聚链的延伸,正在延伸的多聚链也可以随机地接上双丙烯酰胺,使得多聚链交叉互连成为网状立体结构,最终多聚链聚合成凝胶状。

在一定条件下,蛋白质,多肽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核酸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其分子量与电泳迁移率符合的关系。

在精确测定与计算相对迁移率时,要求分别测定样品区带中心及指标剂染料区带中心(通常插入铜丝作为标记)与凝胶顶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或点样孔(琼脂糖凝胶电泳)间的距离。

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

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

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
相对分子量(Mw)是衡量蛋白质大小和形式,用来契合蛋白质之间的比较。

它可以被定义为某种蛋白质的分子重量除以其他某种蛋白质的分子重量的比例。

相对分子量的测定是有效的方法来确定蛋白分子的特定结构,因为它可以帮助有效地比较和分析多种蛋白分子之间的量,分子形式和结构。

蛋白质相对分子量的测定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
一是电泳分析技术。

所谓电泳,就是将带有指定电荷的蛋白质投入到一种凝胶中,然后在电场作用下移动,和分割不同W,相对分子量的蛋白质。

这是一种简单快捷的方式来测量蛋白质相对分子量。

二是分光光度法。

这是一种利用飞行时间质谱来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量的先进技术,利用一种称为非相对质谱的先进仪器,以固态的质谱图显示和确定不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

三是双向电泳。

这是一种用于测量蛋白质相对分子量的灵活的技术,利用双向凝胶中的使用双向电场来分离不同的蛋白质。

它利用不同的电场,可以准确地测定蛋白质之间的区别,并准确确定相对分子量。

最后,细胞分解技术也可以用来测量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测量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而且还可以用来测量已有的蛋白质的完整性和数量,以用来研究特定的蛋白质性质。

通过以上所提及的几种方法,来测量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使科学家们能够有效地了解蛋白质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蛋白质的研究。

它们也有助于确定新的蛋白质结构降解途径和深入研究该领域者关心的各种问题。

四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四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四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蛋白质是生物体内的重要成分,其含量的测定对于生物学、医学、食品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四种,包括生物素-亲和法、BCA法、Lowry法和Bradford法。

下面将对这四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一、生物素-亲和法生物素-亲和法是一种基于亲和层析原理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生物素与亲和基团之间的非共价作用,将生物素标记的探针与目标蛋白质结合,通过洗脱和检测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重复性等优点,但需要使用生物素标记的试剂,成本较高。

二、BCA法BCA法是一种基于铜离子还原能力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蛋白质与铜离子的络合作用,还原离子中的铜离子,生成紫色络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广、操作简便等优点,但受到还原剂和蛋白质成分的影响,结果易受到误差。

三、Lowry法Lowry法是一种基于蛋白质与酸性铜离子的还原反应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蛋白质与酸性铜离子的还原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广、重复性好等优点,但需要多个试剂的配制和操作,较为繁琐。

四、Bradford法Bradford法是一种基于染料结合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染料与蛋白质之间的非共价作用,形成蓝色复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用于多种蛋白质的测定等优点,但受到盐离子和其他成分的影响,结果易受到误差。

综上所述,四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实验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蛋白质定量方法对比

蛋白质定量方法对比

蛋白质定量方法对比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有机分子,负责着细胞结构的建立和维持以及体内新陈代谢的进行。

因此,研究蛋白质的定量方法对于生命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比较几种常见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包括BCA法、Lowry法、Bradford法和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首先,BCA法是一种基于铜蛋白络合物比色反应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广泛线性范围,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蛋白质样本。

然而,BCA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包括受到干扰物质的影响、反应条件较为复杂等。

与BCA法相比,Lowry法是一种较为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该方法利用费里酚蓝与蛋白质中的酚类物质在碱性条件下形成的复合物来定量蛋白质含量。

Lowry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但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和较大的标准曲线范围。

另一种常见的蛋白质定量方法是Bradford法,该方法利用共价结合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残基与染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定量蛋白质。

与前两种方法相比,Bradford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的特点,但对于具有不同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可能存在测定误差。

最后,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是一种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蛋白质定量的方法。

通过测定蛋白质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计算蛋白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速度快,但对于含有其他物质的样品可能存在测定误差。

综上所述,不同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各有优劣,研究人员在选择适合的方法时应该根据具体需求和样品特性来进行选择。

在进行蛋白质定量时,应根据实验要求和条件选择最适合的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的比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各种蛋白质定量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二篇示例: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准确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对于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几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几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几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是生物化学【摘要】: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分析之一。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Biuret)、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Folin—酚试剂法(Lowry)杜马斯燃烧法。

其中Bradford 法灵敏度颇高,比紫外吸收法灵敏10~20 倍,比Biuret法灵敏100 倍以上。

凯氏定氮法虽然比较复杂,但较准确,往往以定氮法测定的蛋白质作为其他方法的标准蛋白质。

过去Folin—酚试剂法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由于其试剂乙的配制较为困难(现在已可以在本公司订购),近年来逐渐被考马斯亮兰法所取代。

测定农产品中全氮的凯氏定氮法在许多国家已被杜马斯然烧定氮法所代替,杜马斯燃烧法是基于在高温下(大约900 ℃),通过控制进氧量、氧化消解样品的原理而进行氮测定的。

这6种方法并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蛋白质,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在选择方法时应考虑:⑴实验对测定所要求的灵敏度和精确度;⑵蛋白质的性质;⑶溶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⑷测定所要花费的时间【关键词】: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Folin—酚试剂法杜马斯燃烧法一、凯氏定氮法原理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分为样品消化、蒸馏、吸收和滴定4 个过程。

其原理是样品中含氮有机化合物与浓硫酸在催化剂作用下共热消化,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铵。

然后加碱蒸馏放出氨, 氨用过量的硼酸溶液吸收,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求出总氮量换算为蛋白质含量。

特点凯氏定氮法是目前分析有机化合物含氮量常用的方法,是测定试样中总有机氮最准确和最简单的方法之一,被国际国内作为法定的标准检验方法。

凯氏定氮法样品的最佳消化条件为硫酸铜2.50 g, 硫酸钾0.10 g,浓硫酸mL;硫酸铜的用量为影响消化时间的主要因素,硫酸钾和浓硫酸用量为第二和第三主要因素;用此最佳条件做实验, 消化时间仅为12 min;与其他硫酸铜、硫酸钾、浓硫酸用量方法对比,该法所需消化时间最短,试剂用量减少,可降低实验成本,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

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

常用蛋白质分子量测定方法概述摘要:分子量是生物大分子的的基本属性之一,目前有许多方法可以对蛋白质分子量其进行测定。

本文主要对较为常用的凝胶过滤层析法、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粘度法和生物质谱法进行介绍并总结每种测定方法的优劣。

关键词:蛋白质,分子量,测定Abstract:Molecular weight is one basic parameter of biomacromolecules. Today there is handful of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proteins. This review will introduce four most widely-used methods: gel-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gel electrophoresis, viscometric method and the biological mass spectrometry technology, of which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will be briefly summarized.Key words: protein, molecular weight, determination引言测量目标蛋白质的分子量是许多领域在实验、科研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掌握常用蛋白质分子量测定方法,熟悉各个方法的优缺点和使用条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就四种常用蛋白质分子量测定途径进行总结和评价。

一、凝胶过滤法凝胶过滤法又称凝胶排阻层析或分子筛层析,是上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液相柱层色谱技术。

利用某些化学惰性的多孔网状结构的物质(凝胶)为填料,通过洗脱液的连续洗脱,使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按其分子大小不同得到分离。

分子量打的物质由于直径大于凝胶网孔,被完全排阻在孔外,只能在凝胶颗粒外的空间向下流动,因此流程较短,移动速度快,故最先流出;而分子量较小的物质纸巾小于凝胶网孔,可以完全渗透进入凝胶颗粒的网孔,流程长,速率慢,所以最后流出。

各种蛋白质测定方法比较

各种蛋白质测定方法比较

各种蛋白质测定方法比较蛋白质(protein)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蛋白质测定便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对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

目前测定蛋白质的方法较多,此报告主要介绍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紫外吸收法、酚试剂法、考马斯亮蓝法。

凯氏定氮法(Kjeldahl determination)原理: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蛋白质与浓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

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并换算成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含量=含氮量/16%。

优势: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缺点:操作复杂费时,试剂消耗量大。

应用范围:适用于0.2~1.0mg氮,误差为2%。

双缩脲法(Biuret method)原理:双缩脲是两个分子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一个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

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二价铜离子发生双缩脲反应,形成紫色络合物。

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而与蛋白质分子量及氨基酸成分无关,故可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优势:较快速,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以及干扰物质少。

缺点:灵敏度差,不适合微量蛋白的测定。

应用范围:适用于1~20mg氮。

紫外吸收法(UV spectrography)原理:蛋白质分子中,络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使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

不同浓度的标准蛋白质溶液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反应生成的颜色产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28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将测得的值对蛋白浓度作图,得标准曲线。

未知样品做同样处理后,根据测得吸光度值在标准曲线上直接查得未知样品的蛋白浓度。

优势:特异性、精密度好;呈色稳定性好,试剂单一,操作简便;不消耗样品,可以回收。

缺点:准确度差,干扰物质多。

应用范围:适用于50~100mg蛋白质。

蛋白质定量方法的比较与优缺点分析

蛋白质定量方法的比较与优缺点分析

蛋白质定量方法的比较与优缺点分析蛋白质定量是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通过定量分析蛋白质,可以揭示许多生物学问题和生物化学反应机理。

但是,不同的蛋白定量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选择适合的蛋白质定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蛋白质定量的几种常见方法,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1. Bradford法Bradford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它是通过将一种特殊的染色剂Bradford与蛋白质结合,然后利用比色法来定量蛋白的含量。

Bradford法使用简单,快速,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但是,这种方法对于蛋白质的种类和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在使用Bradford法进行蛋白质定量之前,需要进行标准曲线的制备和检测。

同时,Bradford法不太适用于含有一些干扰物质的样品。

2. BCA法BCA法是通过还原剂将蛋白质上的铜离子还原成铜离子,并在还原过程中与一种染色剂Bicinchoninic Acid(BCA)发生反应,然后根据比色法进行测定蛋白质含量的一种常见方法。

BCA法有较高的灵敏度,适用于不同种类的蛋白质。

但是,这种方法对于蛋白质的样品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进行标准曲线的制备和测定。

3. Lowry法Lowry法是一种蛋白质定量的经典方法。

这种方法首先将蛋白质与碱式铜离子形成蛋白质和铜络合物,然后使用Folin-Ciocalteu试剂进行比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Lowry法在测定种类和样品方面都非常广泛。

但是,这种方法操作步骤较多,比较繁琐,同时与其他方法比较,这种方法的灵敏度较低。

4. UV-Vis吸收光谱定量法UV-Vis吸收光谱定量法是通过测定蛋白质在波长280nm处的吸收光谱,从而进行蛋白质定量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较高,且对蛋白质的种类没有特殊要求的特点。

但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含有色氨酸或苯丙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的蛋白质。

在比较以上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选择适合的蛋白质定量方法需要我们综合考虑所测蛋白质的种类和质量,实验室设备,操作步骤等因素。

四种蛋白质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四种蛋白质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四种蛋白质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蛋白质测定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基本步骤,对于理解生物体的生理功能和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众多蛋白质测定方法中,Bradford法、Lowry法、Bicinchoninic Acid (BCA)法和Kjeldahl法是常用的几种。

本文旨在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各自的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为科研工作者在选择合适的蛋白质测定方法时提供参考。

本文将简要介绍每种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Bradford法基于蛋白质与考马斯亮蓝G250染料的结合反应Lowry法基于蛋白质与FolinCiocalteu试剂的反应,以及后续的铜离子参与的反应BCA法则是基于蛋白质与Cu2在碱性条件下与BCA形成复合物的原理而Kjeldahl法则是一种经典的有机物氮含量测定方法,通过测定蛋白质中的氮含量来计算蛋白质浓度。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例如,Bradford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但易受某些氨基酸的影响Lowry法准确度较高,但操作复杂、耗时较长BCA法准确度和灵敏度均较高,适用范围广泛,但试剂成本较高Kjeldahl法则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测定,但前处理复杂,且无法区分不同类型的蛋白质。

本文将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讨论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例如,在实验室规模的研究中,Bradford法和BCA法因其操作简便、灵敏度高而受到青睐而在需要高准确度的研究中,Lowry法则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对于大批量样品的测定,Kjeldahl法则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通过对四种常见蛋白质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旨在为科研工作者在选择合适的蛋白质测定方法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蛋白质测定的四种主要方法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浓度的测定在生物化学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有多种方法可用于蛋白质的定量分析,但本文将重点介绍四种最常用且被广泛认可的方法:比色法、Bradford法、Biuret法以及Kjeldahl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分子量测定方法的比较梁永达(复旦大学药学院,上海)摘要:分子量是蛋白质主要的特征参数之一,近年来其测试方法发展十分迅速。

该文概述了目前蛋白质分子量测定中最常用的几种方法,包括粘度法、凝胶过滤层析法、凝胶渗透色谱法、SDS-凝胶电泳法、渗透压法、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技术、光散射法、超速离心沉降法,并比较了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蛋白质分子量粘度法凝胶过滤层析法凝胶渗透色谱法SDS-凝胶电泳法渗透压法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技术光散射法超速离心沉降法Comparison of the methods of molecular weightdetermination of proteinsLiangYongda(School of Pharmacy in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Abstract: Molecular weigh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proteins,which leads the methods to determine protein molecular weight to develope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paper,the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are briefly overviewed for the most widely used technologies including viscosity method,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SDS-gel electrophoresis, osmotic pressure method,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light scattering, ultracentrifugation sedimentation. Plus, we compare these methods’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Key words:molecular weight determination of proteins, viscosity method,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SDS-gel electrophoresis, osmotic pressure method,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light scattering, ultracentrifugation sedimentation分子量是蛋白质的主要特征参数之一,当发现一种新的蛋白质时,首先应准确测定其分子量。

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方法有多种,以下将对实验室最常用的几种方法进行介绍:1.粘度法一定温度条件下,高聚物稀溶液的粘度与其分子量之间呈正相关性,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增大。

通过测定高聚物稀溶液粘度随浓度的变化,即可计算出其平均分子量(粘均分子量)。

如果高聚物分子的分子量愈大,则它与溶剂间的接触表面也愈大,摩擦就大,表现出的特性粘度也大。

特性粘度和分子量之间的经验关系式为:式中,M 为粘均分子量;K为比例常数;α是与分子形状有关的经验参数。

K和α值与温度、聚合物、溶剂性质有关,也和分子量大小有关。

K 值受温度的影响较明显,而α值主要取决于高分子线团在某温度下,某溶剂中舒展的程度,其数值解在0.5~1 之间。

K 与α的数值可通过其他绝对方法确定,例如渗透压法、光散射法等,从粘度法只能测定[η]。

在无限稀释条件下获得[η]的方法有二种:一种是以ηsp/C 对C 作图,外推到C →0的截距值;另一种是以lnηr/C 对C 作图,也外推到C →0 的截距,两根线会合于一点。

方程为:①优缺点:该方法操作简单、设备价格较低,通常不需要标准样品,但无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

2. 凝胶过滤层析法对同一类型的化合物,洗脱特性与组分的分子量有关,流过凝胶柱时,按分子量大小顺序流出,分子量大的走在前面。

Ve 与分子量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V e=K1—K2logMrK1与K2为常数,Mr 为分子量,Ve 也可用Ve —V o (分离体积),Ve/V o (相对保留体积),Ve/Vt (简化的洗脱体积,它受柱的填充情况的影响较小)或Kav 代替,与分子量的关系同上式,只是常数不同。

凝胶层析主要决定于溶质分子的大小,每一类型的化合物如球蛋白类,右旋糖酐类等都有它自己的特殊的选择曲线,可用以测定未知物的分子量,测定时以使用曲线的直线部分为宜。

②优缺点:凝胶层析技术操作方便,设备简单,样品用量少,周期短,重复性能好,条件温和,一般不引起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而且有时不需要纯物质,用一粗制品即可,目前已得到相当广泛的应用。

凝胶层析法测定分子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pH6—8的范围内,线性关系比较好,但在极端pH 时,一般蛋白质有可能因变性而偏离。

糖蛋白在含糖量超过5%时,测得分子量比真实的要大,铁蛋白则与此相反,测得的分子量比真实的要小。

3. 凝胶渗透色谱法分子量的多分散性是高聚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聚合物的性能与其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密切相关。

SEC 法是按分子尺寸大小分离的,即淋出体积与分子线团体积有关,利用Flory 的粘度公式:[]3'R M ηφ= []'3M R ηφ= R 为分子线团等效球体半径。

[η]M 是体积量纲,称为流体力学体积。

众多的实验中得出[η]M 的对数与Ve 有线性关系。

这种关系对绝大多数的高聚物具有普适性。

普适校准曲线为''log[]e M A BV η=-因为在相同的淋洗体积时,有[η]1M1=[η]2M2式中下标1和2分别代表标样和试样。

它们的Mark -Houwink 方程分别为1111[]K M αη=2222[]K M αη=因此可得12211111212K M M K ααα+++⎛⎫=⨯ ⎪⎝⎭ 或 112122211log log log 11K M M K ααα+=+++将(5)式代入,即得待测试样的标准曲线方程11121222111log log 111ee K M A BV A B V K ααααα++''=+-=-+++K1、K2、α1、α2可以从手册查到,从而由第一种聚合物的M-Ve 校正曲线,换算成第二种聚合物的M-Ve 曲线,即从聚苯乙稀标样作出的M-Ve 校正曲线,可以换算成各种聚合物的校正曲线。

③优缺点:凝胶渗透色谱法分离速度快、分析时间短、重现性好,进样量少、自动化程度高。

但设备投入较大,价格较高。

4. SDS-凝胶电泳法SDS 是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简称,它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到电泳系统中能使蛋白质的氢键和疏水键打开,并结合到蛋白质分子上(在一定条件下,大多数蛋白质与SDS 的结合比为1.4gSDS/1g 蛋白质),使各种蛋白质-SDS 复合物都带上相同密度的负电荷,其数量远远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从而使其电泳迁移率只取决于分子大小这一因素,根据标准蛋白质分子量的对数和迁移率所作的标准曲线,可求得未知物的分子量。

④优缺点:实验成本较低,仪器设备也相对很简单,一套电泳装置即可。

但是精确程度相对较低,好的电泳图谱需要一定的技术。

5. 渗透压法在一种理想溶液中,渗透压与溶质浓度成正比。

但是实际上蛋白质溶液与理想溶液有较大的偏差。

在溶质浓度不大时,它们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当c 趋向于0时,RTKc 趋向于0,但π/c 不趋向于0,而是趋向于一定值。

测定几个不同浓度下的渗透压,以π/c 对c 作图,并外推至c 为0时的π/c ,再代入上式求得Mr 。

⑤优缺点:操作简单、快捷,实验成本低,但准确度较差,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大,且要准确配置蛋白质溶液。

RTKc cRT M r -=πc RT M c r π0lim →=6. 超速离心沉降法利用超速离心沉降法测蛋白质的分子量是在较低离心转速下进行的(8000~20000r/min ),离心开始时,分子颗粒发生沉降,一段时间以后,沉降的结果造成了浓度梯度,因而产生了蛋白质分子反向扩散运动,当反向扩散与离心沉降达到平衡时,浓度梯度就固定不变了。

式中M r 是蛋白质的分子量,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f 为摩擦系数,R 为气体常数,T 为绝对温度,D 为扩散系数。

此式称为Svedberg 方程,代入各种数据可计算出蛋白质的分子量。

蛋白质的约为0.74 cm3/g ⑥ 优缺点:实验成本低,仪器设备相对简单。

但受外界影响较大,式中的扩散系数、介质密度、偏微分比容等都要通过实验或其他路径获得,操作比较麻烦。

7. 光散射法主要基于染料阴离子在蛋白质等电点前与肽链上带正电荷的基团上的结合作用.。

此时生色团聚集于蛋白质分子上引起共振散射光增强,它与核酸不同的是生色团必须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光散射计算的基本公式:___2222221cos 181sin 22sin 92KC h A C R M θθπθθλ⎛⎫+ ⎪⋅=++⋅⋅⋅+ ⎪ ⎪⎝⎭- 式中222404n K n N C πλ∂⎛⎫= ⎪∂⎝⎭ (N 为阿佛加德罗常数,n 为溶液折光指数,C 为溶质浓度),R θ为瑞利比,θ为散射角,___2h 为均方末端距,A2第二维利系数。

具有多分散体系的高分子溶液的光散射,在极限情况下(即θ→0及C →0)可写成以下两种形式: 2201cos 122sin w KC A C R M θθθθ→⎛⎫+⋅=+ ⎪⎝⎭-22___22201cos 181sin 2sin 92w Z C KC h R M θθπθθλ→⎡⎤⎛⎫⎛⎫+⋅=+⎢⎥ ⎪ ⎪⎢⎥⎝⎭⎝⎭⎣⎦)1(ρv D s RT M r -=v如果以21cos 2sin KC R θθθ+⋅对2sin 2KC θ+作图,外推至C →0,θ→0,可以得到两条直线,显然这两条直线具有相同的截距,截距值为1w M ,因而可以求出高聚物的重均分子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