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合集下载

铁路沉降观测方案

铁路沉降观测方案

铁路沉降观测方案
背景
为了保证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营和保护环境,需要进行铁路沉降观测。

本方案旨在规范铁路沉降观测的程序和方法,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方法
铁路沉降观测的方法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

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采用现场直接观测的方法,包括放线和测量两个步骤。

在放线阶段,需要在观测点周围的固定点上放置测量标志和接收器,确定观测点相对于这些固定点的位置;在测量阶段,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对测量标志和接收器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各观测点的高程。

间接测量法
间接测量法采用无线测量和卫星测量两种方法,具有测量范围大、强度高、测量精度高等优点。

其中无线测量利用微波测距仪进行操作,卫星测量采用高精度卫星定位进行测量。

观测周期和结果的处理
铁路沉降观测周期一般为每年一次,具体时间由铁路管理部门组织确定。

观测数据应当及时处理和分析,形成观测报告,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安全防范
在进行铁路沉降观测时,应当加强安全防范,严格遵守相关管理规定,确保观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避免观测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

结论
本方案规范了铁路沉降观测的程序和方法,保证了观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3、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1-4、监测方法及要求-6-5、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7-6、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8-7、路基工程沉降评估-11-8、过渡段工程沉降评估-12-9、本施工段沉降观测范围-13-附表-14-路基沉降观测方案1、编制依据(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3)《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8号);(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5)《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6)娄底至邵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设计文件;(7)铁道部有关规定。

2、工程概况3、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3.1观测断面设置原则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

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一般情况下沿线路方向每间距50m设置一个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软土及松软土和岩溶及采空区地基地段沿线纵向每30m左右一个沉降观测断面;桥路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的地段应适当加密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及路堑可放宽到100m。

3.2观测点设置原则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偏差不超过土5cm。

沉降监测桩:采用C15混凝土圆桩(直径80mm)。

其中埋设直径16mm钢筋一根,桩长0.8m~l.0m,埋入一定深度,确保稳固和测量的需要。

完成埋设后采用水平仪按二级测量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新建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新建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新建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编制:复核:审核: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铁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部二○一年月目录一、总则 (3)二、精度及频次要求 (3)三、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布置要求 (6)四、元器件的埋设 (8)五、测量工作的基本要求 (8)六.数据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 (9)七、附: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布置示意图及断面统计表 (20)新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总则根据施工图纸要求,路基工程需进行沉降观测及边桩位移观测。

现结合《新建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和铁路路基工点施工图纸,制定以下方案。

二、精度及频次要求1、路基变形测量精度要求路基变形测量包括路堤、路堑变形测量,路基沉降观测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及观测点频次要求如下:(1)本线沉降变形测量按三等规定执行,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

(2)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可采用三角形网、导线网、GPS 网和视准轴线等形(当采用视准轴线时,轴线上或轴线两端应设立校核点)。

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相互转换。

本线水平位移监测按三等规定执行,对于软土地基等设计有特别技术要求的复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3)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的建立应符合下列规定: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用分级布网等精度观测逐级控制的方法布设。

a、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状或附合水准路线等形式。

b、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变形区以外的基岩或原状土层上,亦可利用稳固的建筑物、构筑物设立墙上水准点。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4)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

新建铁路沉降观测技术方案.doc

新建铁路沉降观测技术方案.doc

新建铁路沉降观测技术方案沉降观测方案1.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1.1工程概况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LLZQ-8标段起点位于山南地区加查县冷达乡,经陇南乡、仲达镇、沿S306省道前行,于林芝地区朗镇终止。

线路穿越雅鲁藏布峡谷地带,四跨雅鲁藏布江。

起讫里程为D3K230+703~DK263+844.62,正线长度32.23km;其中隧道7座16.613km,占正线长度51.5;桥梁10座9616.1延长米,占正线长度29.9;路基5919.37m/12段,其中区间路基4719.37m/11段,站场路基1200m/1段冲康站占正线长度18.4;涵洞337.5横延米/21座,其中盖板涵98.4横延米/3座,框架涵239.1横延米/18座;车站2座(热当车站、冲康车站),DK33500~DK437100段永临结合工程。

1.2线路主要技术标准拉林铁路主要技术标准表序号主要技术标准推荐意见 1 铁路等级Ⅰ级 2 正线数目单线3 设计行车速度160km/h 4 限制坡度12‰ 5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2000m、困难1600m 6 牵引种类电力7 机车类型货机HXD2,客机HXD1D 8 牵引质量3000t 9 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预留850m)10 闭塞类型自动站间闭塞2.编制依据 2.1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093.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5.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6.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7.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隧道施工设计相关文件;8.客运专线铁路观测评估技术手册;9.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9]141号);10.拉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关于做好路基沉降观测工作的通知。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评估方案编制:复核:审批: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目录一、编制依据 (3)二、观测范围及主要内容 (3)三、沉降观测的组织及设备配备 (14)3.1成立沉降观测专题小组 (14)3.2主要设备配备 (14)四、沉降观测频次 (14)五、技术方案的实施 (15)5.1沉降监测网布设 (15)5.2沉降变形观测方法和基本要求 (16)5.3沉降观测基本要求 (17)六、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 (17)七、综合评估与资料整理 (18)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1TB10101-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1.2《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1.3《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1.4TZ212-2005《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1.5JGJ/T 8-9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1.6GB 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1.7GB 12897-9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1.8GB/T 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二、观测范围及主要内容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规定:沉降观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应大于50m,地势乎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

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路基填方的分布范围及设置计划见表1:表1填方的分布范围及设置计划3 / 18总计需要设置651个路基面沉降观测断面。

路基基底沉降观测等级为国家二等水准(工程测量规范中垂直位移监测网二等),沉降观测的观测精度为W±1mm,读数取位至0.01mm,仪器选择满足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使用DS03精度的精密电子水准仪,配套电子水准仪配编码水准尺。

路基两侧边桩位移观测等级为建筑变形测量二级。

沉降观测测点的设置见图1:13 / 18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路肩观测桩路基观测桩路基观测桩三、沉降观测的组织及设备配备3.1成立沉降观测专题小组沉降观测专题小组由12人组成,组长1人,副组长2人。

铁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铁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铁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铁路沉降观测是指对铁路线路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沉降变形的监测和分析,以保证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营。

本实施方案旨在规范铁路沉降观测的实施流程、技术要求和数据处理,确保观测结果准确可靠,为铁路安全运营提供技术支持。

一、观测方案确定。

1. 观测目的,根据铁路线路的特点和使用情况,确定观测的具体目的,包括但不限于监测铁路路基和桥梁的沉降情况,评估铁路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观测范围,确定观测的具体范围,包括铁路线路及其周围环境,重点关注可能出现沉降问题的区域。

3. 观测周期,根据铁路线路的使用情况和环境变化,确定观测的周期,一般为每年或每季度进行一次定期观测,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临时观测。

二、观测方案实施。

1. 观测点布设,根据观测范围确定观测点的布设位置,合理选择观测点,保证观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 观测方法选择,根据观测点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GPS测量、水准测量、测斜仪监测等,同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观测方法。

3. 观测数据采集,按照规定的观测周期和方法,进行观测数据的采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观测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沉降变形的情况和趋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观测结果应用。

1. 结果评估分析,根据观测结果对铁路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估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 结果报告汇总,将观测结果进行汇总整理,编制观测报告,包括观测方法、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结果分析及建议等内容。

3. 结果应用指导,根据观测报告的结果和建议,指导铁路管理部门进行相关的维护和修复工作,保障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营。

四、观测方案管理。

1. 观测方案修订,根据实际情况和技术发展,及时修订观测方案,确保观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观测方案培训,对观测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观测技术和数据处理能力,确保观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城际铁路沉降观测方案

城际铁路沉降观测方案

城际铁路沉降观测方案一、引言城际铁路建设是现代化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际铁路的沉降观测则是保证铁路运营安全和维护铁路工程的重要手段之一、城际铁路沉降观测方案是指在铁路工程建设或运营过程中,对沉降进行监测和观测的一套技术方案和操作规范。

本文将重点介绍城际铁路沉降观测方案的制定内容和各种观测方法的应用。

二、城际铁路沉降观测方案的制定内容1.观测目的和要求在制定城际铁路沉降观测方案时,首先要明确观测的目的和要求。

通常情况下,城际铁路沉降观测的目的是为了掌握铁路工程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铁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运营安全。

观测的要求包括观测时间、观测频次、观测精度等,这些要求必须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2.观测范围和布点方式城际铁路沉降观测的范围应包括线路、道岔、车站、桥梁、隧道等重要部位。

观测点的布置要合理,既能全面反映铁路工程的沉降情况,又能满足观测要求。

布点方式可以采用等间距布点、等距布点或者特殊区域重点布点等方式,具体布点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3.观测设备和仪器选型城际铁路沉降观测需要选用先进的沉降观测仪器设备,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设备包括沉降管、测量点标志、定位器等。

观测仪器包括全站仪、测量仪、GPS等。

在选型时,要考虑到设备的精度、稳定性、操作便捷性和售后服务等因素。

4.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城际铁路沉降观测通常采用非接触式观测方法,如全站仪法、GPS法等。

观测数据的处理要进行精确计算,包括沉降量的计算、变形速率的计算等。

同时,还要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价,对观测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和判断,确定是否达到观测要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观测报告和沉降监测管理三、城际铁路沉降观测方法的应用1.全站仪法全站仪法是一种精密测量仪器,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

其原理是通过测量目标点的水平、垂直角度和斜距,计算出目标点的坐标位置。

在城际铁路沉降观测中,全站仪法可以用于测量观测点的高程和平面坐标,从而判断其沉降量和变形情况。

新建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新建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新建玉磨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中铁十五局一公司2010年12月5日中铁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分部路基沉降观测方案编制:复核:审核: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79-2006)3、《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4、《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5、《新建xxxxxx线设计文件》6、《新建xxxxxxxx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二、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1、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应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

2、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1)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对地势平坦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填方高度小于5m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

(2)对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加密断面,一般间距不大于25m,在变化点附近应设观测断面,以确保能够反映真实差异沉降。

(3)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4)对地形横向坡度大于1:5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

3、观测点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1)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

(2)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各2m处;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

(3)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观测断面一般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

铁路路堤沉降观测的技术与要求

铁路路堤沉降观测的技术与要求

铁路路堤沉降观测的技术与要求一、铁路路堤沉降观测是啥?哎呀,小伙伴们,咱们来聊聊铁路路堤沉降观测这个事儿哈。

你看那铁路,是不是觉得它就那么稳稳地在那,火车跑得可欢快了呢?其实呀,这路堤的沉降观测可重要啦。

这就好比咱们盖房子要看看地基稳不稳一样,铁路路堤的沉降要是不弄清楚,那火车跑着跑着出问题可咋整呀。

这沉降观测呢,就是看看路堤有没有慢慢下沉或者变形。

为啥要这么做呢?因为铁路要安全呀,要是路堤沉降得太厉害,那铁轨就不平了,火车就容易出事故呢。

二、沉降观测的技术有哪些?1. 水准仪测量这水准仪可是个很厉害的家伙呢。

就像是一个超级精确的眼睛,能看出路堤高度的微小变化。

咱们把水准仪架好,然后在路堤上找一些固定的点,通过测量这些点的高度变化来知道路堤是不是在沉降。

这就要求我们测量的时候得特别仔细,稍微有点偏差,那数据可能就不准啦。

2. 全站仪测量全站仪就更高级一点啦。

它不仅能测量高度,还能测量角度啥的。

用全站仪来观测路堤沉降的时候,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获取路堤的信息。

就像给路堤做一个全方位的体检一样。

不过呢,这全站仪操作起来可能有点复杂,得好好学一学才行。

3. 测量频率这沉降观测可不是测一次就完事儿的。

得有一定的频率呢。

比如说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要测的勤一点,因为这个时候路堤可能变化比较大。

随着时间推移,如果路堤比较稳定了,那测量的间隔就可以稍微长一点。

就像照顾小婴儿一样,刚开始要时刻盯着,大一点了就不用那么紧张啦。

三、沉降观测的要求又有啥?1. 测量精度这精度可是重中之重呀。

我们测量出来的数据必须得很精确才行。

要是误差太大,那我们就不能准确判断路堤的沉降情况啦。

所以呢,不管是仪器的选择,还是测量的方法,都得保证精度。

2. 测量人员的素质测量人员可得是专业的呢。

他们得懂得怎么操作那些仪器,还得知道怎么处理数据。

而且呀,要有耐心和责任心。

不能随随便便测一测就完事儿了。

就像我们做数学题一样,得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

铁路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路基、桥梁、涵洞)

铁路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路基、桥梁、涵洞)

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土建工程MHTJ-14标三工区路堤沉降施工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蒙华铁路MHTJ-14标三工区目录一、编制依据 (3)二、观测范围及主要内容 (3)三、沉降观测的组织及设备配备 (4)3.1 成立沉降观测专题小组 (4)3.2 主要设备配备 (4)四、沉降观测频次 (4)五、技术方案的实施 (5)5.1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5)5.2观测点的布设 (5)5.3元器件的制作与埋设 (6)5.4测量工作的基本要求 (9)5.5沉降变形观测方法 (10)5.6观测技术要求 (11)6、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 (11)中铁七局蒙华铁路MHTJ-14标三工区路堤沉降施工监控量测实施方案一、编制依据:1.1 TB10101-2009《铁路工程测量规范》;1.2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1.3 JGJ/T 8-9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1.4 GB 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1.5 GB 12897-9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1.6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设计图纸要求;二、观测范围及主要内容:根据《蒙华浩三施路通-54图纸》规定:有砟轨道沉降观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为顺线路方向每100m设置观测断面1处;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

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14标段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分布范围及设置计划见下表:总计需要设置16个路基面沉降观测断面。

路基基底沉降观测等级为国家二等水准,沉降观测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仪器选择满足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使用DINI03精度的精密电子水准仪,配套电子水准仪配编码水准尺。

三、沉降观测的组织及设备配备3.1 成立沉降观测专题小组沉降观测专题小组由4人组成,组长1人,组员3人。

3.2 主要设备配备徕卡全站仪:1台;DINI03级高精度数字水准仪:1台;四、沉降观测频次本段观测断面共计11处,测点共55个。

铁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铁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铁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铁路线路的沉降观测是指通过对于铁路路基、桥梁、隧道等结构变形进行定量观测,以及分析、评估结构变形导致的安全隐患和对列车运行的影响。

这对于保证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营、提高铁路线路运输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铁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十分必要。

二、观测目的1.确定铁路线路沉降的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解决安全隐患;2.分析铁路沉降对列车运行的影响,为运输计划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3.评估铁路线路的安全状况,确保安全运营。

三、观测内容1.铁路线路各关键区段的路基、桥梁、隧道等结构的水平和垂直位移观测;2.铁路线路沉降监测点的选择和布设;3.按照观测点布设,进行观测设备的安装调试;4.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5.观测数据的分析、评估和报告编制。

四、观测方法1.设计观测点:依据铁路线路的特点和重要区段,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观测点应覆盖不同类型的结构,如路基、桥梁、隧道等。

观测点的数量要充分体现观测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2.观测设备的选择和布设:根据观测内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观测设备。

观测设备应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好等特点。

观测设备的布设应考虑到易于安装、调试和维护。

3.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按照观测周期进行定期的观测数据采集。

观测数据采集的频率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通常可以选择每月或每季度进行观测。

观测数据采集后,应及时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关键指标,如沉降速率、变化趋势等。

4.观测数据的分析、评估和报告编制: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结果,编制相应的报告。

报告应包括观测结果的说明、结论和建议等内容,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五、观测质量控制1.观测设备的校准和维护:观测设备在安装前需要进行校准,保证其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观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要定期进行,确保其正常工作。

2.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控制:观测数据采集应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方法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数据的处理要科学合理,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铁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铁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目录1、概述 (1)2、编制依据 (1)3、沉降观测职责 (2)4、沉降变形观测人员、仪器配置 (2)5、沉降变形观测的重要性和管理制度 (3)5.1、沉降观测的重要性 (3)5.2、沉降变形观测管理制度 (4)6、工作流程 (4)7、沉降变形测量 (5)7.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5)7.2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6)7.3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8)7.4 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9)7.5 测量工作具体要求 (11)8、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内容及控制要求 (13)8.1、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内容 (13)8.2、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控制要求 (14)9、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14)9.1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 (14)9.2 桥涵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 (22)9.3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 (34)10、沉降变形观测资料的提交与数据管理 (38)10.2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 (40)11、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计划和时间 (40)12、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40)12.1、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安全保证措施 (40)12.2、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质量保证措施 (41)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1、概述本标段为站前工程施工XZZQSG-2标段,位于川滇两省交界的边远山区,施工起讫里程:DK194+516.98~DK230+910,正线线路全长36.393km。

铁路建设等级为I级,正线为单线,设计时速为120公里/小时。

主要工程数量:隧道29.6986km /8座、桥梁4.15km/14座、正线路基长2.5444km,车站3座(高峰寺会让站、马家坝中间站、下坪会让站)。

重点工程:长岭隧道(DK203+077.5),长度7775m,本标段施工整个隧道;斑竹林隧道(DK228+611),长度12758m,本标段施工进口段8678m。

2、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 号;(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5)《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6)《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09);(7)《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8)《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9)《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10)《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11)《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1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13) 铁道部有关规定。

最新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最新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最新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目录1、编制依据 01.1 施工规范、标准 01.2设计文件 01.3相关文件 02、工程概况 02.1线路概况 02.2主要技术标准 (3)2.3工程特点 (3)3、工程重难点分析 (4)4、沉降变形观测 (6)4.1工艺流程 (7)4.2施工准备 (8)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8) (9) (10)4.3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元件布设 (12)及点的设置 (12)及点的设置 (16)观测元件的选取、埋设 (30)观测元件的选取、埋设 (32)4.4观测桩观测要求及频次 (35) (35) (37) (40)观测要求及频次 (42) (42)4.5变形监测数据采集与整理 (44) (44) (45) (47)4.6 综合评估与资料整理 (47)5、观测点元件的保护 (48)6、沉降观测设备和人员组织 (49)6.1沉降观测设备 (49)6.2人员组织分工及职责 (49)相关人员资质证书和仪器设备检定证书见附件。

(50)6.3测量人员岗位职责 (50)7、其他保证措施 (51)7.1仪器管理 (51)7.2监控量测内业工作技术要求 (53)7.3资料分析过程及质量控制制度 (53)7.4监控量测审核和审定制度 (53)7.5质量控制制度和检查措施 (54)7.6现场测试技术质量控制制度 (56)7.7资料分析过程质量控制制度 (57)7.8安全风险信息处理的管理控制措施 (57)7.9安全风险预警的管理控制措施 (57)7.10监控量测信息报送与反馈制度 (58)8、安全保证制度 (58)9、附件 (60)9.1测量主要人员资质证书 (60)9.2仪器设备检定证书 (60)1、编制依据1.1 施工规范、标准(1)《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2-2015)(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2-2009)(5)《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7)《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8)《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9) 高速铁路施工技术《施工测量分册》1.2设计文件(1)《个别路基设计图》(第一册)(2)《个别路基设计图》(第十三册)(3)新香坊北站路基横断面图(4)桥涵变形观测及观测标安装图(哈牡桥通-Ⅴ-02)1.3相关文件(1)新建XXX至XXX铁路客运专线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招标编号:JS2015-015;(2)本公司积累的施工经验,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3)现场调查获得的有关资料、数据以及现场实际情况。

新建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设计

新建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设计

新建玉磨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中铁十五局一公司2010年12月5日中铁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分部路基沉降观测方案编制:复核:审核: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79-2006)3、《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4、《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5、《新建xxxxxx线设计文件》6、《新建xxxxxxxx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二、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1、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应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

2、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1)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对地势平坦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填方高度小于5m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

(2)对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加密断面,一般间距不大于25m,在变化点附近应设观测断面,以确保能够反映真实差异沉降。

(3)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4)对地形横向坡度大于1:5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

3、观测点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1)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

(2)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各2m处;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

(3)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观测断面一般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一、引言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是对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或运营过程中路基沉降、变形等问题进行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手段,能够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为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针对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1.沉降观测点布设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位置。

通常情况下,观测点要覆盖整个路基范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观测。

观测点要均匀分布,覆盖各种地质条件和工程环境。

2.观测点标志设置在观测点处设置具有固定位置的标志物,如地脚螺栓等,确保观测点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标志物要固定可靠,不受外力影响。

3.观测设备选择根据观测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沉降观测设备。

常用的观测设备有测水管、水准仪、全站仪等。

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测量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进行校准和养护。

4.观测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常用的观测方法有静态观测、动态观测、连续观测等。

观测方法要与设备配套,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观测频率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监测的需要,确定观测的频率。

通常情况下,初期观测频率要高,随着工程的进行,观测频率可以逐渐降低,但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1.观测点布设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变形观测点的布设位置。

观测点要能够反映工程变形的情况,覆盖整个工程范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观测。

2.观测点标志设置在观测点处设置具有固定位置的标志物,确保观测点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标志物要固定可靠,不受外力影响。

3.观测设备选择根据观测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变形观测设备。

常用的观测设备有测距仪、全站仪、测角仪等。

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测量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进行校准和养护。

4.观测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常用的观测方法有静态观测、动态观测、连续观测等。

观测方法要与设备配套,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观测频率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监测的需要,确定观测的频率。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实行方案一、总则根据玉铁施工图纸规定,需进行路基沉降观测及边桩位移观测。

现结合《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和玉铁施工图纸,制定如下方案。

二、精度及频次规定1、路基变形测量精度规定路基变形测量包括路堤、路堑变形测量、滑坡监测和裂缝监测,路基沉降观测控制网旳精度规定及观测点频次规定如下:(1)根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旳规定,变形观测等级及精度应符合表2.1旳规定。

表2.1 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规定(2)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可采用三角形网、导线网、GPS 网和视准轴线等形。

当采用视准轴线时,轴线上或轴线两端应设置校核点。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旳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表2.2 旳规定(3)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旳建立应符合下列规定:a、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状或附合水准路线等形式。

b、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变形区以外旳基岩或原状土层上,亦可利用稳固旳建筑物、构筑物设置墙上水准点。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旳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表2.3旳规定:(4)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水准观测旳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表2.4旳规定。

(5) 滑坡监测旳精度, 不应超过表2.5 旳规定(6)裂缝监测可采用游标卡尺进行量测,量测应精确至0.1mm。

(7) 沉降观测外业测量按四等水准规定进行测量,测量时读数至0.1毫米,计算高差取位至0.1毫米,沉降量精确到1毫米。

位移观测旳控制原则为边桩水平位移5毫米/天,竖向位移10毫米/天,路基中心沉降板沉降量10毫米/天。

其工后沉降量不能不小于50毫米。

在填筑过程中出现沉降速率不小于以上值时,则规定施工单位停止填筑,同步加大观测频次,观测其沉降量。

若沉降量急剧增长,则需同设计单位联络,对此处地质进行复核。

2、观测频次规定在路堤填筑期间,应每天观测一次(松土及松软土早晚一次),多种原因临时停工期间,前2天每天观测一次,后来每三天观测一次。

施工完毕后,前15天内每3天观测一次,第15-30天每星期观测一次,第30-90天每15天观测一次,后来每月观测一次。

高铁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高铁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高铁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1. 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高铁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帮助工程人员进行高铁路基沉降观测的相关施工工作。

该方案包括设备准备、施工流程、质量控制等内容。

2. 设备准备在进行高铁路基沉降观测施工之前,需要准备以下设备:•沉降观测仪:选择一种精度高、可靠性强的沉降观测仪器,用于测量路基沉降情况。

•测量工具:包括测量尺、水平仪、经纬仪等,用于辅助沉降观测仪的安装和调整。

•电源设备:确保观测仪器能够正常工作,需要准备充足的电源设备。

•通信设备:为了实时传输观测数据,需要准备稳定的通信设备,如手机、无线网络等。

•安全设备: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人员的安全,包括安全帽、安全绳等。

3. 施工流程以下为高铁路基沉降观测的基本施工流程:3.1 设备安装首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观测点,并进行必要的测量。

然后,按照观测点的位置和要求,安装沉降观测仪器。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使用测量工具进行调整,确保观测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2 数据采集安装完成后,开启沉降观测仪器,开始采集数据。

观测仪器应能够自动记录数据,并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确保观测仪器的正常运行,并对数据进行监测和校准。

3.3 数据分析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后,进行数据分析。

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绘制出相应的沉降曲线和统计图表。

同时,还需要进行数据的质量控制,排除异常值和噪声干扰。

3.4 结果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编制高铁路基沉降观测报告。

报告应包括观测点位置、观测数据、数据分析结果以及相关结论。

报告需以清晰简洁的方式呈现,便于工程人员和相关方面进行参考和决策。

4. 质量控制为了确保高铁路基沉降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质量控制措施:•规范操作:在施工过程中,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执行,避免操作不当引起误差。

•定期校准:定期对观测仪器进行校准,保证其测量准确性。

•数据监测:实时监测观测数据,排除异常值和噪声干扰。

最新新建铁路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最新新建铁路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1.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1.1工程概况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LLZQ-8标段起点位于山南地区加查县冷达乡,经陇南乡、仲达镇、沿S306省道前行,于林芝地区朗镇终止。

线路穿越雅鲁藏布峡谷地带,四跨雅鲁藏布江。

起讫里程为D3K230+703~DK263+844.62,正线长度32.23km;其中隧道7座16.613km,占正线长度51.5%;桥梁10座9616.1延长米,占正线长度29.9%;路基5919.37m/12段,其中区间路基4719.37m/11段,站场路基1200m/1段(冲康站) 占正线长度18.4%;涵洞337.5横延米/21座,其中盖板涵98.4横延米/3座,框架涵239.1横延米/18座;车站2座(热当车站、冲康车站),DK33+500~DK437+100段永临结合工程。

1.2线路主要技术标准拉林铁路主要技术标准表2.编制依据2.1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09)3.《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5.《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6.《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7.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隧道施工设计相关文件;8.客运专线铁路观测评估技术手册;9.《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9]141号);10.拉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关于做好路基沉降观测工作的通知。

3. 沉降观测的要求3.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3.2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1、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三类,其布设按下列要求:(1)基准点。

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基准点使用全线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CPI、CPII和二等水准点,增设时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执行。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1. 简介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是指对铁路路基沉降情况进行定期观测和监测,以保证铁路线路的稳定和安全。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是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铁路路基沉降而制定的一系列操作指南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观测目的、观测方法、观测频率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2. 观测目的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监测铁路路基沉降情况,及时发现路基沉降问题;•分析沉降变化规律,评估沉降对铁路线路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指导路基维护和修复工作。

通过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路基沉降问题,确保铁路线路的稳定和安全运营。

3. 观测方法铁路路基沉降观测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野外观测:在路基上布设观测点,定期测量观测点的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选择应考虑路基的主要特征和潜在的沉降风险。

观测点的布设应均匀分布于路基上,覆盖整个路段。

•高精度测量仪器:采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对观测点进行测量,以实现对路基沉降的精确观测。

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水准仪等。

•数据记录与上传:观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和上传至中心数据库,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4. 观测频率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应定期进行,观测频率主要根据以下几个因素确定:•路基类型:不同类型的路基沉降速率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观测频率。

•路段状况:路段的使用情况和周围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路基的沉降情况,需要根据路段状况进行调整。

•紧急情况:在发生紧急情况(如地震、洪水等)时,需要增加观测频率,及时监测和评估路基的变化情况。

一般情况下,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频率为每年一次,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5. 数据处理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数据整理: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管理,包括数据的归档、统计和存档等工作。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沉降速率的计算、沉降趋势的分析等。

•结果评估: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评估路基的沉降情况和对铁路线路的影响,判断是否需要采取修复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玉磨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中铁十五局一公司2010年12月5日中铁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分部路基沉降观测方案编制:复核:审核: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TB10601-2009)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12879-2006)3、《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4、《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5、《新建xxxxxx线设计文件》6、《新建xxxxxxxx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二、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1、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应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

2、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1)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对地势平坦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填方高度小于5m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

(2)对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段应加密断面,一般间距不大于25m,在变化点附近应设观测断面,以确保能够反映真实差异沉降。

(3)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4)对地形横向坡度大于1:5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

3、观测点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1)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

(2)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各2m处;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

(3)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观测断面一般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

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两侧各2m处,沉降板位于双线路基中心,位移观测边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角外2m、10m处,并与沉降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上。

松软土地段观测断面布置图(4)沉降板设置应严格按设计文件要求执行,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①对路堤填高小于3m且压缩层厚度小于5m地段,设置断面间距为200m;②对压缩层厚度大于20m地段,设置断面间距为50m;③其余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断面间距为50~100m;④地面横坡或压缩层底横坡大于1:5时,横断面布置两处沉降板,一处位于路基中心,另外一处根据具体地形地质情况布置。

(5)预压地段,预压期因基床表层尚未施工,路基顶面沉降观测应在预压土方底部(基床底层顶面)布置沉降元件进行,即在基床底层顶面临时布置沉降板,位移观测以及基底沉降观测布置与无预压段完全一致,预压土方卸除时临时沉降板随之拆除,基床表层施工后,于路基面上设置正式沉降观测桩。

(6)路堑地段观测断面分别于路基中心,左右中心线以外2m的路基面处各设1根沉降观测桩,观测路基面的沉降。

(7)深厚层地基分层沉降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土层地段、软土地段的桥路过渡段及不同地层结构附近设置。

采用机动钻孔(Φ108mm)引孔埋设PVC管(Φ49mm)和沉降磁环,利用电磁式深层沉降仪进行观测。

分层设置,厚度大于3m时,每3m增设一组,地层界面和加固底面设置磁环。

具体布置断面和布置位置按设计文件要求执行。

(8)路堤基底设置剖面沉降管、单点沉降仪或沉降磁环进行全断面沉降观测时,严格按设计文件要求执行。

4、路基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三、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技术要求1、沉降观测桩:选择Φ20mm钢筋,顶部磨圆,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在观测断面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0.3m,桩周0.15m用C15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路基沉降观测桩埋设布置图2、沉降板: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埋设,一般情况如下:由底板、金属测杆(φ40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φ75 PVC管)组成。

钢筋混凝土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3cm或钢底板尺寸为30*30cm,厚0.8cm。

路基沉降板埋设布置图①沉降板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底板的水平与垂直度,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

②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

③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0.5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

金属测杆用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PVC管外接头连接。

④接长套管时应确保垂直,避免机械施工等因素导致套管倾斜。

3、位移边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m×15cm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5m。

并在桩顶预埋Φ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

①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0m,桩顶露出地面不应大于10cm。

②埋置方法采用铲或开挖埋设,桩周以C15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

完成埋设后采用全站仪测量边桩标高及距基桩的距离作为初始读数。

4、剖面沉降管:采用专用塑料硬管,其抗弯刚度应适应被测土体的竖向位移要求,导管十字导槽应顺直,管端接口密合。

剖面沉降测量是将剖面沉降仪探头预埋在剖面沉降管十字导槽,从一端按一定间距依次读数。

路基剖面沉降管埋设布置图①路基基底剖面沉降管在地基加固施工完毕后,填土至0.6m 高度碾压密实后开槽埋设,开槽宽度20~30cm,开槽深度至地基加固表层顶面,槽底回填0.2m厚的中粗砂,在槽敷设沉降管(沉降管穿入用于拉动测头的镀锌钢丝绳),其上夯填中粗砂至与碾压面平齐。

沉降管埋设位置挡土墙处应预留孔洞。

沉降管敷设完成后,两头应砌筑观测坑,并加设盖板,以方便观测及对孔口进行长期保护,并做好坑及其周围的排水。

并于一侧管口处设置观测桩,观测桩采用C15素混凝土灌注,断面采用0.5 m×0.5 m ×1.0m。

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观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

②采用横剖仪和水准仪进行横剖面沉降观测。

每次观测时,首先用水准仪测出横剖面管一侧的观测桩顶高程,再把横剖仪放置于观测桩顶测量初值,然后用横剖仪测量各测点。

区间每2.0m 测量一点。

5、单点沉降计:采用钻孔引孔埋设,钻孔孔径Ф108或Ф127,钻孔垂直,孔深应达到硬质稳定层(最好为基岩),并与沉降仪总长一致。

孔口应平整密实。

安装前先在孔底灌浆,以便固定底端锚板,安装时锚杆朝下,法兰沉降板朝上,注意要用拉绳保护以防止元件自行掉落,采用合适方法将底端锚板压至设计深度。

每个测试断面埋设完成后,位移计引出导线用钢丝波纹管进行保护,并挖槽集中从一侧引出路基,引入坡脚观测箱。

一般埋设完成后3~5天待缩孔完成后测试零点。

观测路堑换填基底沉降或隆起变形埋设在换填基底面,表面应平整密实;观测路基本体变形按设计断面图埋设。

四、观测技术要求1、路堤地段从路基填土开始进行沉降观测;路堑地段从级配碎石顶面施工完成开始观测。

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

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2、沉降观测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

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

3、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路堤中心沉降观测点的沉降与边桩的位移量,当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10mm/天或边桩水平位移大于5mm/天、竖向位移大于10mm/天时,应及时通知项目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

4、观测精度要求: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mm,读数取位至0.01mm;剖面沉降观测的精度应不低于4mm/30m;位移观测测距误差±3mm;方向观测水平角误差为±2.5″5、观测频次要求: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下表的规定实际工作进行时,观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

当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当出现沉降突变、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次。

路基施工各节点时间(包括路基堆载预压土前后、卸载预压土前后、运梁车架桥机通过前后、基床表层施工、轨道板底座施工、铺板、轨道板精调以及铺轨时间)应具有沉降观测数据。

观测应持续到工程验收交由运营管理部门继续观测。

五、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设置原则过渡段应考虑线路纵向平顺性和不同结构物差异沉降的观测和评估,桥涵两端的过渡段、路隧过渡段及堑堤过渡段均需进行沉降观测。

不同结构物距起点1m处、10m、30m处分别设置观测断面。

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各设置一个观测断面,沿涵洞轴线设路基观测断面。

每个观测断面观测点设置参照路堤。

路堤和路堑分界处设置观测断面,观测点设置参照路堤。

横向结构物顶面埋设一根剖面沉降管,具体要求详见设计文件。

剖面沉降管基层表层基层底层路堤本体级配碎石掺3%~5%水泥桥台桥头搭板1:2纵断面示意图桥头搭板路堤剖面沉降管平面示意图2、测量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参考路堤设置3、观测技术要求沉降精度与频次等技术要求同路基要求。

六、元器件保护要求1、架子队成立专门小组,进行元器件的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元件埋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

3、沉降板附近一米围应采用人工摊平配合小型夯机夯实,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

4、各施工队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

元器件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识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

路堤填筑过程中,派专人负责监督观测断面的填筑。

七、过渡段沉降变形观测1、控制标准路桥或路隧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或隧道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

2、一般规定(1)桥涵两端的过渡段及堑堤过渡段均需进行沉降观测。

(2)过渡段工后沉降的分析评估应沿线路方向考虑各观测断面和各种结构物之间的关系综合进行。

(3)对线路不同下部基础结构物之间,以及不同地基条件或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之间形成的各种过渡段,应重点分析评估其差异沉降。

3、观测技术要求(1)过渡段应考虑线路纵向平顺性和不同结构物差异沉降的观测和评估,不同结构物起点处、距起点5~10m、20~30m处分别设置观测断面;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各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