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概论考点式笔记

合集下载

西方文化概论考点汇总

西方文化概论考点汇总

西方文化概论一、爱琴文明:是指发源于克里特岛的米诺斯王国,在公元前17-15世纪达到鼎盛。

文化学家与历史学家们通常把克里特文明以及后来出现的迈锡尼文明统称为爱琴文明。

二、荷马史诗:是指古希腊时期荷马创作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两部作品,作品将英雄传说与神界故事糅杂在一起,向后人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

它表现了从氏族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初期古希腊的社会生活以及古希腊人的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幸福在人间的入世精神、肯定人的力量和尊严的人文精神。

三: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精神?四、希腊悲剧:它反映的文化精神是一种人文精神,其核心是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

而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特点典型地体现在对人的自然形体和现世生活的肯定和赞美之中,这是一种幸福在人间的入世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人定胜天)。

肉体和与精神的原始和谐使整个希腊文化呈现出一种田园诗般纯净悠扬的意境。

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祭典仪式。

它基本上取材于神话与传说,以古代的英雄故事作为主要内容。

悲剧的主题反映的是悲剧主人公的个人意志与不可抗拒的客观必然性(“命运”)的紧张关系。

代表作家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德斯。

十三、如何从罗马兵制的变化认识罗马盛衰的历程?罗马帝国衰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军队性质的蜕变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

早期:公民兵制,即成年公民在战时即士兵,非战时即解甲归田。

这种兵制所构成的连队是非职业化的,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因为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荣誉而战。

中期:公元前二世纪末,实行募兵制,罗马军团成为与生产相脱离的职业军队,士兵参军是为了财产而非国家和荣誉,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将领联系在一起。

这种兵制动摇了共和国的根基。

后期,雇佣兵制,罗马帝国时期,士兵的构成是外族人和奴隶。

这种士兵主要为了统治罗马人而雇佣的,他们掠夺是罗马人自己,罗马人从战争受惠者变成战争的受害者。

这种兵制导致了罗马军队战斗力的锐减。

五、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具有什么深刻寓意?“命运”是指某种不可抗拒的客观必然性。

中西文化复习要点finalfinal

中西文化复习要点finalfinal

中西文化复习要点finalfinal《中西文化专题》课程复习要点After taking this course, you should be able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cultural topics in English:1. Concepts(观念) of culture(文化), 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 and collectivism(集体主义)2. Confucianism, Christianity, Buddhism and Islam, and social effects of religions3. Features of one Chinese festival, Lantern festival, Qingming festival, Dragon boat festival, OR mid-autumn festival4. Major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education and Western educationOR suggestions for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form5. Key features of Chinese tea culture, OR major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food and western food6. Features of one cl othing style you like7.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language and English language, for example, idioms, color words, OR numbers?8. Your advice about how to build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people9. Features of one famous tourist site you like in China10. Business etiquettes, greeting etiquette, OR wedding ceremony11. Major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love poetry and Western love poetry12. One Chinese mythology or Greek mythology story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story on Chinese or western life/culture13. Features of one house/architecture style you like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时间为第17周星期一1-2节(8:00am-9:40am),考试时长为100分钟。

中西方文化概论 复习

中西方文化概论 复习

文艺复兴的特点
人性的苏醒; 以感性的人性代替抽象的神性; 以现世生活反对枯燥的天国理想; 以人的感官享乐代替禁欲主义
宗教改革对文化的影响
人们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 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动摇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进 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 展。
古希腊文化形成因素及特征
地理条件:多岛,海岸线长,有很多优良港湾— —适合从事海洋贸易
政治态度:分离主义 自由平等的民主政治 生活信念:自由主义 强调个人价值
古希腊文化特征:理想主义 人文主义
希腊人信仰德尔菲阿波罗神庙的神谕。
长期的共同生活,使他们形成共同的民族性
格和民族心理:
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
经学优先并笼罩一切文化领域。
上古时代:
中国文化的发 生
秦汉: 一统帝 国和文 化统一
魏晋南 北朝: 乱世中 的文化 多元走 向
元:蒙 古、契 丹等游 牧民族 与汉族 的对峙
明清: 沉暮与 开新 辽宋夏金: 游牧民族 与农耕文 化的冲突 和融合
近 代
春秋战国: 中国文化的 轴心时代 佛教西 来
的宗族观念为社会秩序的基础。
古希腊人本主义:
民主、法治、 命运与自由、 乐观、理性
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人文主义: 日耳曼文化 知识分子向
拉丁文化圈 里的阳春白 雪的思想解 放 圈中的下里 巴人的思想 解放运动和 社会变革运 动。 大众普及新 价值观、政 治制度、理 性精神、科 学成果
特征:家天下的延续 ;封国制度不断 ; 家国同构;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二、君主专制制度
中国统治者凭借武力,比较顺利的夺取并强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一、古希腊罗马文化(一)爱琴文明1克里特爱琴海世界在文化方面表现出普遍的相似性、同源性。

优良的海洋环境、贫瘠的土地资源使克里特居民更热衷于航海业、商业,吸收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化成果。

自公元前三千纪末开始,受西亚野蛮民族、北部印欧语诸游牧部落侵犯,开始文化交融。

米诺斯文明于约公元前2500年出现于克诺索斯地区,前17世纪“前15世纪达到鼎盛时期,确立了海上霸权,宫殿建筑、艺术创造空前繁盛(尤其是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宫),物产精美,于前15世纪左右迅速衰亡。

2.迈锡尼迈锡尼文明是北方游牧文化与克里特文明融合的结果,是爱琴文明的苟延残喘的孑遗,位于伯罗奔尼撒平原东北角,由阿开亚人(印欧语系民族)建立,于前16世纪成为希腊和爱琴海地区的文明中心。

文化成就较克里特大为逊色,以修建巨石城堡、狮子门著称,开始崇拜奥林波斯神族诸神,阿开亚人对爱琴海地区的征服活动构成希腊英雄传说的历史原型。

前12世纪末被多利亚人(来自北方的印欧语系民族)摧毁,爱琴海地区陷入长达三个世纪的“黑暗时代”(“英雄时代”),文明湮灭在蛮族愚昧的习俗和暴戾的野性之中,野蛮粗犷的多利亚人在爱琴文明的亡灵感召下逐渐步入文明时代。

3.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克里特神话优雅精巧、扑朔迷离。

印欧语游牧者从亚欧大陆进入希腊半岛时只带来一些零散的神祇传说。

阿开亚人很早就崇拜奥林波斯诸神,迈锡尼时期出现了粗犷勇武的英雄传说。

多利亚人崇拜赫拉克勒斯。

希腊神话的系统化改造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黑暗时代”末期的游吟诗人。

希腊神话传说包含了埃及、巴比伦、赫梯等神话的神秘主义,爱琴海世界的古朴,北方印欧入侵者的粗犷勇武。

奥林波斯神话的内容是战争与享乐,人神同形同性。

希腊神话从扑朔迷离、源流繁杂到彼此贯通、融为一体的演化过程是对迈锡尼时期和“黑暗时代”希腊民族大融合的观念形态反映。

不同神族的战斗揭示了印欧游牧者对爱琴海世界血与火的征服活动。

4.赫西俄德的《神谱》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反映了朴素的宇宙起源论和自然演化观,构成了哲学和科学产生前人们唯一的世界观。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整理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整理

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小说之父;阿普列尤斯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哲学之父:泰勒斯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欧洲绘画之父:乔托摇滚之父:比尔·海利摇滚音乐之王:猫王希腊化时期典型特点:加尔文教核心思想:神学思想的核心是预定论, 它突出强调上帝的绝对主权,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存在与变化皆为上帝的意志。

它认为信徒在日常一切行动中都对上帝负有责任和义务,必须努力做好尘世的工作,完善自身道德,才能展示上帝的大能与恩典。

而且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也是他被上帝预定为选民的外在标志。

名词解释教父学:早期基督教的理论基础是教父学,也就是神学,它是以后的经院哲学的前身。

教父学的基本观点是一神(上帝是唯一的神)、一主(上帝是唯一的造物主)、一信(信仰上帝才是唯一正确的信仰),上帝是三位(圣父、圣子、圣灵)一体的。

教父学体系中的主要神学思想要点:一切言行都要以《圣经》为准绳,对《圣经》不能有丝毫怀疑。

教父学的代表人物有德尔图良和奥古斯丁。

浪漫主义文学:城邦: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联合周围农村,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实行公民集体专政,也称城市国家,简称城邦。

骑士精神:骑士精神是指“对个人的人格的爱护和尊重;为被压迫者和被迫者牺牲全部力量乃至生命的慷慨勇敢精神它构成了西欧民族中所谓的“绅士精神”形成了现代欧洲人对于个人身份和荣誉的注重,对于风度。

礼节和外表举止的讲究;对于崇尚精神理想和尊崇妇女的浪漫气质的向往;以及恪守公开竞赛,公平竞争的精神品质。

实证主义:一种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的西方哲学流派。

提出人物:孔德。

解构主义:20实际上半最常使用爱分析语言文化与社会的方法。

弥赛亚运动:“弥赛亚”一词源自希伯来文,希腊文译作基督,本意为受膏者或受上帝祝福的人。

在犹太人中弥赛亚与君主、救世主同义,每当犹太人受到本族或异族的统治者的压迫和欺凌,生活痛苦无法忍受时,就会有一位犹太人宣布自己就是众所期待的弥赛亚,而生活的痛苦也使民众相信,这就是世界末日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救世主马上就要降临了,但该运动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

(完整word版)西方文化概论名词解释(必考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西方文化概论名词解释(必考知识点),推荐文档

名词解释:宗教裁判所13~19世纪天主教会侦察和审判异端的机构。

旨在镇压一切反教会、反封建的异端,以及有异端思想或同情异端的人。

人文主义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也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

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0、阿维农之囚A、公元1305-1377年,法国国王使用武力把天主教廷从罗马移至法国的飞地阿维农,从此开始了长达70年之久的教廷被囚阿维农的历史。

B、阿维农之囚是罗马教会与世俗王权斗争中所经历的一次奇耻大辱,它标志着中世纪教会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的绝对权威开始发生动摇,民族国家开始崛起。

城邦: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联合周围农村,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实行公民集体专政,也称城市国家,简称城邦。

命运:A、命运是希腊悲剧的基本主题,它是潜藏在悲剧主人公的自由行动背后的一种决定论力量,最典型的命运悲剧如《俄底浦斯王》等(3分);B、希腊悲剧中的命运在稍后的希腊哲学中发展为决定现象的本质,其实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或社会规律布匿战争:A、布匿战争是罗马人对外扩张的第一场战争,其对手是地中海南岸的迦太基,该战争共打了三次,以罗马的最终胜利和迦太基的灭亡而告终(3分);B、布匿战争加速了罗马对外扩张的步伐,成为罗马称霸地中海世界的序幕(2分)。

自然法它萌发于古希腊哲学,通常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为一切制定法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

罗马法罗马法是一个历史名词,包括两种含义,一是指所有罗马人通过的法典。

二是指罗马民法。

修道运动:随着基督教的国教化,到了4世纪末,基督徒已经在罗马人口中占有多数。

主教们开始为它的纯洁而忧虑。

修道运动的最初是真诚的基督徒面对罗马世界中普遍的堕落现象而采取的一种洁身自好的应战状态,它的本义是为了维护基督教道德的严谨性和纯洁性。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西方文化概论笔记西方文化是指欧洲及其后裔国家(包括北美、澳大利亚等)所形成的文化体系。

它源远流长,承载着古希腊、古罗马以及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在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为其奠定了基础,它们重视人的自由、理性和美感,并在政治、哲学、艺术等各个领域有突出贡献。

在政治方面,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为西方国家的政治体系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人追求公平、公正和人权,他们主张人人平等,并通过各种手段保障人民的权利。

这在后来的罗马共和时代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对现代民主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哲学方面,西方文化以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如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等。

这些思想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方面对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方的哲学思辨精神更注重个体的自由和人的智慧,强调理性思考和自由讨论。

在艺术方面,西方文化以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艺术形式为基础,如雕塑、绘画、建筑等。

古希腊的雕塑作品追求人体的完美和自然美感,罗马的建筑艺术注重实用性和壮丽。

这些艺术形式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再次发展,并成为现代艺术的重要参考。

此外,基督教文化也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基督教教义强调爱与仁慈,信奉者视人类生命为神圣,追求公义和道德高尚。

这种价值观念在西方国家的法律、道德规范以及教育体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西方文化的发展还受到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罗马帝国的衰落和中世纪的黑暗时期使得西方文化遭受了一定的破坏和停滞。

但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西方文化得到了复兴和发展,人文主义、科学革命等思潮在思想、文化和艺术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而言之,西方文化是一个多元而丰富的文化体系,它的发展源远流长,承载着古希腊、古罗马和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它以民主、自由、理性、美感等核心价值观念为基石,影响着西方世界的政治、哲学、艺术等方面。

了解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对于我们加深对西方文明的理解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文化概论复习汇总知识点

西方文化概论复习汇总知识点

西方文化概论复习资料2、希腊神话中的三代神王分别是乌兰诺斯、克洛诺斯、宙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是雅典娜,美神是阿佛洛狄忒,酒神是狄俄尼索斯。

3、关于希腊神话与传说的最著名的史诗是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而对众神的源流谱系进行系统性梳理的则是赫西俄德的神谱。

4、在希腊神话中,真正具有形而上学意义的决定性力量是潜藏在诸神背后的命运。

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典型地表现在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悲剧故事中。

5、希腊宗教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直观的自然崇拜和明朗的感觉主义,而整个希腊文化的个性特征就是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

6、与奥林匹斯神话相对立的希腊民间神秘祭叫做酒神节。

7、西方的历史之父是希罗多德,悲剧之父是埃斯库罗斯,哲学之父是泰勒斯。

8、在希腊城邦时期因其思想的超越性而殉道、并且成为后来整个西方文化的“圣人”的是苏格拉底;希腊最杰出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柏拉图,他的哲学体系通常被称作理念论;希腊哲学和科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亚里士多德。

9、在罗马的早期扩张中罗马与它在地中海地区的头号劲敌迦太基进行了三次艰苦的战争,这些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

10、罗马共和国末期,骑士集团结成了反对罗马元老院的“前三头同盟”,该同盟的缔结者是克拉苏、庞培和凯撒;罗马历史上的“后三头同盟”是指屋大维,安东尼,雷必达之间的同盟。

11、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了《米兰敕令》,标志着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中取得了合法地位。

325年,在他的主持下召开了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会议,即尼西亚公会议。

12、基督教虽然脱胎于犹太教,但是二者在文化特点上却迥然而异,一般说来,犹太教拘泥于外在的律法,而基督教更侧重内在的信仰。

13、从弥赛亚运动的末世论到救赎说的发展,是基督教最终摆脱犹太教而成为一种世界性宗教的重要标志。

14、《圣经》中的“旧约”是指梅瑟在西乃山上代表全体犹太人与上帝所订立的和约;“新约”则是指耶稣在十字架上代表全人类与上帝所订立的和约。

中西文化比较笔记

中西文化比较笔记

讲堂文化:讲课心态和听课心态文化:人格投射人格:文化结晶(积淀)文化与人格互根互动互补互构互用人格与文化核心:道德康德说:可敬可畏者,一是头上灿烂的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法则讲课心态:1、学术良知;2、应机说法;3、学问与思想(创见)联姻:中西课堂风格:孔子:述而不作——黑格尔与叔本华:做而少述(或述而为作)商汤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不要照本宣科。

听课心态:空杯(听课时将自己的知识首先倒空,接受老师的知识)、和尚(世界上的真理很多,要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宽容(要有一个包容宽容的心态,虚心聆听老师的观点,心态一旦平和,处处皆可得)、南腔北调人(有身份的人说话都是南腔北调的)可以不同意,不可以不知道但没有听懂就不同意,不是正确的听课心态鼓励提问,学问与提问。

《论语》与《柏拉图对话录》都是从疑问中提出的。

课程目的:1、修心除烦与中国人格的重新发现2、中国文化建设:知彼更要知己3、知彼知己的方法:比较:鉴别的前提(中国人闻不出中国人味但能够闻出西方人味,反之亦然)。

(建设中国文化之前,要考察中国文化到底缺什么,缺什么才补什么)4、世界文化发展的出路。

(中国人要有世界眼光,有天下胸怀)教材1、《中西文化比较导论》(北大版)2、《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清华版)3、《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清华版)考试:目的;方法:客观题为主+主观题为辅4、互补性课程:西方学术精华概论(英文讲授)1教307,时间:周三下午6:40。

课程整体框架引导理论:人类文化演进的九大规律中西文化演进七大律中西哲学文化比较第一讲:人类文化演进的九大定律1、生态环境横向决定律(地形、气候、资源)传统环境决定论的局限性环境横向决定性影响环境纵向递减影响环境影响与历史发展进程呈反比关键: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各自环境的产物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合理的,都是一种环境的产物2、语言、文字纵向诱导暗示律语言文字的稳定性导致其影响的长期性(语言可以直接影响人一辈子)长期性的特点导致其纵向因素较强语言的暗示、指导作用语言——思维——行动——文化(人与自然的互动创造出文化;人类的思维结构受到其语言结构的影响最深)(语言的发音就可以帮助塑造整体文化的语言精神)(自言自语:人不是语言的主人,人类的语言是对人的意识起着控制作用的;催眠指示:语言是可以接受指令的,是可以被催眠的)3、科技、工具媒介横向催变律技术:技术社会:正面作用与负面作用(早期正大于负,晚期负大于正,科学可以被利用)媒介:新闻媒介:电视、电台、报刊(媒体不应该将丑恶的现实过于逼真的反映出来)出版机构:书、音像出版物、报刊、互联网媒介篡权:从编辑作用看公仆作用向皇权的转移;权威与非权威4、物(食)欲原动力律马克思主义——是否经济决定论(资本论)这是抓住了人最关键的欲望,就是人的食欲,由人的食欲向物欲发展,各种学科逐渐产生。

中西文化概论 复习资料

中西文化概论 复习资料

1,《周易》文化一词出自《说苑》2,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原始文化》第二个ppt郡县制时代公元前221年,秦正式确立郡县制为全国统一的行政区划,直至东汉末年,相继沿革400余年。

郡、县作为行政区划单位,均出现于春秋时期,县早而郡晚,县小而郡大,县近而郡远,县重而郡轻。

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区域。

郡、县不同于封地,它们是国君直接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郡守和县令由国君任免,一般不得世袭,其职责拥有对其辖境的治民、征赋、征兵、赏罚的权力,直接对国君负责,地方行政权力开始集中于国君之手,这标志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萌生。

但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仍是占主体的政治体制,全国还未能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郡县制的产生只是其补充和改革。

州制时代东汉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州由监察体制转变为行政区实体,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直至隋代,长达四百余年,我国古代行政区划由郡(国)县二级制演变为州、郡(国)、县三级制。

东汉政府改州刺史为州牧,凡重要者由中央九卿(朝廷重臣)充任州牧,直接掌握一州军事、行政、民政等大权,位于郡守之上,非九卿所领之州仍称州刺史。

道路制时代由于南北朝州、郡滥置,导致州制行政区划的衰落,尽管隋初着力整顿,结束了州、郡滥置的现象,但已难挽救其衰败。

唐代与隋相似,州、郡两名称曾迭相改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唐朝最高行政机构不是州或郡,而是“道”。

唐朝初年,道仅是一种监察区划,至唐玄宗时,才发展为行政区划,成为凌驾于州县之上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从而使唐代地方行政体制由州、县两级制转变为道、州、县三级制。

宋代沿袭唐制,仅将“道”改名为“路”,这表明我国唐宋时代的地方行政区划进入道路制时代,先后长达600年左右。

省制时代自元代开始,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进入省制时代,省作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历经元、明、清三代,直至当今。

元代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制。

明代地方行政区划仍采取省制,但也有变化,即取消宋代始置的路一级行政机构,实行省、府、州、县四级制和省、府、县三级制,而以前者为主。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精选3篇)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精选3篇)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精选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西方文化概论笔记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篇一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第一节: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一、克里特与迈锡尼西方文明最初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位于爱琴海南端入口处的克里特岛。

文化学家和历史学家们通常把克里特文明以及后来出现的迈锡尼文明一起统称为爱琴文明。

二、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荷马史诗中所歌颂的正是阿卡亚人的那些以征服和宴饮而著称的神与英雄。

它是征服者的神话。

三、赫西俄德的《神谱》将逐渐黯淡的克里特、迈锡尼神话传说传给希腊人的主要是赫西俄德的《神谱》和荷马的两部史诗。

在希腊人眼里,神与神的后裔是神,而神与人的后裔则是英雄,这些英雄往往又被当作王者的始祖。

四、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这两部史诗所记载的故事都是对迈锡尼时期曾经发生过的战争和航海活动的一种神话化的渲染,是对阿卡亚人已往的英雄业迹的赞美讴歌。

“系统叙事诗”是古希腊史诗之一,以神话和英雄传说为内容,盛行于荷马和赫西俄德之后的时期第二节:希腊城邦文化一、希腊城邦制度的早期发展从公元前8世纪到前6世纪的二百年间,城邦国家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

这种分离主义的政治态度和自由主义的生活信念构成了希腊城邦社会的重要特征。

大多数希腊城邦都在公元前8-6世纪之间完成了从君主政治向民主政治或僭主政治的转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雅典。

二、斯巴达与雅典斯巴达维持着一种强有力的寡头统治形式。

斯巴达社会分为三个阶层,居统治地位的是斯巴达人(Spartans);柏里伊赛人(Perioikoi),即边民或邻人;希洛人(helots),即在斯巴达人的征服活动中沦为奴隶的土著民族。

雅典是一个开放文明的城邦,开明贵族德拉古在公元前621年制定了第一部成文法典,此后梭伦,,僭主庇西特拉图和民主派领袖克利斯梯尼又先后进行了政治改革,到了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民主制使其成为希腊诸城邦中最繁盛和最强大的城邦。

西方文化概论复习汇总知识点汇总

西方文化概论复习汇总知识点汇总

西方文化概论复习汇总知识点汇总西方文化概论复习汇总:知识点梳理与解析引言西方文化概论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起源、演变和发展。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了解西方文化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课程内容,对西方文化概论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解析。

主题词汇总在西方文化概论课程中,涉及众多主题词,以下是对部分关键词的汇总:1、古希腊文明:包括神话、哲学、艺术、政治制度等方面。

2、古罗马文明:包括建筑、法律、文学、宗教等方面。

3、中世纪文明:包括基督教文化、封建制度、骑士精神等方面。

4、文艺复兴:包括人文主义、艺术风格、科学进步等方面。

5、启蒙运动:包括理性主义、自由主义、科学思想等方面。

6、现代主义:包括文化、艺术、文学、建筑等方面。

7、后现代主义:包括解构主义、消费文化、多元文化等方面。

核心思想分析每个主题词都代表着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它们的核心思想也是理解课程内容的重点。

以下是对部分关键词核心思想的解析:1、古希腊文明:强调人类智慧和自由,倡导民主和人的尊严。

2、古罗马文明:注重秩序和法律,强调国家意识和公共利益。

3、中世纪文明:强调信仰和神秘主义,重视教会和封建等级制度。

4、文艺复兴:推崇人文主义和古典文化,倡导自由和创新。

5、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和自由主义,推动科学和进步。

6、现代主义:追求创新和个性化,关注科技和工业发展。

7、后现代主义:批判现代主义的局限性,倡导多元文化和反讽。

历史渊源了解每个主题词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过程是理解西方文化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对部分关键词历史渊源的梳理:1、古希腊文明:起源于公元前8世纪,繁荣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之间,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古罗马文明: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文明,从公元前753年罗马建城开始,经历了共和国和帝国时期,形成了独特的罗马文化。

3、中世纪文明:从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灭亡开始,经历了黑暗时期、封建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了独特的基督教文化。

中西文化比较笔记

中西文化比较笔记

一第九定律---万物五相(五行、五向)选择律1神秘的五:五指、五行、五德、五蕴、五运六气、五音、五味、五方、五肢……2五音:有人说七音,其中有两个是借音,只要还是五音:do re mi sol la(si fa是借音) 3五这个数字是非常神秘的,似乎达到了美学的平衡,往往事物从五个方面发展的概率比较高,很多事情在宏观发展上,不知不觉地趋向于五阶段。

4经济体制:私有制、公有制、公私并行制,小私大公制、小公大私制5社会“五阶段”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6五行的属性归类:7人类文化演进原因系统论:人类文化这种演进,它是由内在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有主根、副根、尽根、远根、纵向、横向、初始因、后发因、多因论、单因论。

8百年之谜以千年之悟:现代人看政治问题,往往是你与近代百年来的政治纠结、价值观、习惯认识,所以容易片面;但是如果是以千年为单位来看,比方来说以至少三千年的历史来看,有时你就看的比较清楚。

9解释文化的三把主要钥匙:环境、语文、社会。

10中西文化演进的七大律:互根律、互构律、互补律、互彰律、互抗律、互证律、阴阳循环互进律科学有个很大的功能:它具有预测性,假如你可以预测,那么说明这类知识你掌握了。

预言也是具有阻碍预言实现的作用,但它只是一时的阻碍,不会永远的阻碍下去11中西文化互根互构互补互彰互抗互证阴阳循环互进论12中西文化发展的出路:合而不融——因时选择——循坏取用——阴阳互泽——二元标准——此生彼克13世界文化:东西文化拼合互补论中西文化拼合互补论二、中西地理与文化关系比较从若干的地理环境入手,来找出跟文化息息相关的因素1环境三要素:地形、气候、资源(主要的三大因素,还有其他因素)2环境三要素的影响:循环与生灭-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样在经历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它不断地生,不断地灭挑战与迎战-环境如果是太残酷了,它给出的挑战因素非常的严峻,那么人类要适应它,就得把自己迎战方面的因素也得提高到能够匹配这种挑战因素的这种程度开放与封闭、邪恶与善良、率真与温婉、宏大与玲珑、朴拙与精巧、好战与厌战3人类文化发展至少有九大因素4宇宙天体循环运行与地球气候循环地球自循环(地球自转1周)○昼夜(24小时)温差变化太极模式当旋转的速度到了每秒钟24圈的时候,太极图就出来了,它就是个非常规则的太极图。

中西方文化概括知识点总结

中西方文化概括知识点总结

中西方文化概括知识点总结中西方文化是指中国文化和西方国家的文化。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家,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自古以来就以礼仪、孝道、忠诚、信义、和谐、道德、礼仪等社会价值观念闻名于世。

西方国家以欧洲为主要地域,其文化主要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等,以个人主义、人权、自由、民主、平等等价值观念为主要特征。

中西方文化之比较:一、宗教信仰方面:中国传统宗教主要是儒教、道教、佛教,其中儒、道两教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是深远广泛的,但是中华文明的传统信仰不是一种宗教的教条式的宗教信仰,而是一种哲学性的精神信仰,一个方式德性和思维。

西方主要宗教是基督教,除此之外,还有天主教、东正教等,基督教的大上帝观和救赎观的理念,深深影响了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文化艺术创作及个人精神生活。

二、社会制度方面: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传统,至今没有彻底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变革与制度转型,晚清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民族耻辱感”。

而西方尤其是欧洲社会制度的变革,起源于人文主义思潮的复兴运动,推动了文艺复兴和法国大革命,从一种宗教政权到政教分离,从地主封建制度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构变革。

西方社会在自由权利、平等机会和法治民主等制度上取得了重大进步。

三、价值观念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道德理念及礼仪观念,强调敬老尊贤、重亲宗尊师德,强调良知、孝道、忠义、礼仪、礼仪、博爱等价值观念。

而西方文化更强调的是个人主义、人权、自由、民主、平等等价值观念,尊重个体的独立尊严,提倡追求个人利益。

西方文化是一个高度个性化的文化,建立在个人力量的基础之上,强调个人的独立自由和权利。

西方文化是一种相对性文化,是一种相对灵活而自由的人生观。

四、审美观念方面:中国文化是以“情义几何”的审美理念得到的尊重,强调内心的启蒙和灵魂的觉醒,提倡向心灵深处探索。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第一部分《中国文化概论》考点整理绪论事关人文以化为天下第一节第一节文化的概念、分类、结构与功能一、一、文化的含义??“文”:各色交叠的纹理??“化”:事物动态的变化过程??“文化”氰化钠,载于《极易?贲卦》??对文化三个层次的认知:1.1.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2.2.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3.3.以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居多的艺术文化??马克思指出:1.1.文化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2.2.文化就是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文化产生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二、二、分类与结构(一)(一)物质生产文化(二)(二)制度行为文化(三)(三)精神心理文化三、三、功能(一)(一)记录功能(二)(二)认知功能(三)(三)传播功能:言语、文字、实物等各种传播手段(四)(四)教化功能(五)(五)凝聚功能: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伟大的爱国主义。

(六)(六)调控功能:手段有――巫术图腾、道德宗法、法律暴力第二节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与理想人格一、一、三元会通的中国文化由中国传统文化、马列主义文化、西方文化三元荟一二、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与人生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人生理想境界学说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对人生的爱好中国传统文化人生理想境界论的突出特点是重视人生并落实于人生。

在儒家认为,人生理想境界就是“与天地合其德”,核心内容就是仁。

第一章第一章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的总体概貌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血缘宗法伦理制度第一节第一节中国传统社会特征之一:农业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的一种经济模式,与以互换为目的,以营利为宗旨的商品经济相对立。

自然经济的基础和特点: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

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占统治地位的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交换价值。

发展: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原始农业的开端)-------夏末至商代(由完整氏族公社变成奴隶主贵族庄园)------周代初期(土地分封制)-------秦时期封建制度国家构成(自然经济起至同意促进作用)封建经济的基础:分散的个体生产。

西方文化概论复习笔记

西方文化概论复习笔记

1.文化的概念及构成内容概念:,文化是人类社会具有独立特性的综合体系,它主要包括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态和精神组织形态三个大的层次。

这三个大的层次是互相关联的。

它也就必然是人类的行为与精神活动的总体。

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文化总体性构成的观念。

文化体系的构成:1、各国与各民族人民的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及其风俗习惯。

2、社会生产类型,指文化类型的主要生产方式,即是工业文化、农业文化、渔猎文化等。

3、国家政治机制,包括国家政体与国体、国家法律制度、政府机构等。

4、语言文字、科学技术等。

5、文化的精神取向,主要是宗教信仰、思想观念、文化逻辑与民族精神、道德评价等。

2.斯巴达城邦与雅典城邦在政治、经济及文化方面的比较斯巴达政治(1)王权统治时期较长,以后则以贵族寡头政治为主,对外实行军事扩张(2)议事会:包括国王在内的30人,主要是贵族掌权,向大会提出建议并宣布休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全体公民都有权利参加,仅有表决权(3)实行三等级制:公民(斯巴达人)、奴隶(希洛人)、商人(皮里啊西人)(4)实行严格的军事制度,力量强大,基本控制了伯罗奔尼撒半岛经济(1)以农业经济为主,重农抑商,规定斯巴达人不得经商(2)农业经济为主、物产丰富,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3)实行土地与奴隶国有制文化(1)文化落后,在哲学、诗歌、戏剧与艺术领域都没有重要贡献,与同时期是我雅典城邦不可同日而语(2)生活简朴,英勇善战,在战争中从不恐惧,视死如归雅典政治(1)制定法律划分阶层:贵族、农民、手工业者。

只有贵族可以从政,充当官职(2)奴隶与异邦人地位低下(3)维护民主,英勇善战经济(1)雅典一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但工商业极为发达,是地中海地区的货物运转中心(2)公民生活简朴,贫富差距不大文化(1)雅典人热爱艺术,在建筑与雕塑方面的建树十分突出(2)社会思想活跃,产生了一大批哲学家与思想家(3)并不意味着雅典人堕落或懦弱,而是勇气惊人3.罗马的建立过程,经历了那些时代及灭亡的直接与更本原因建立:公元前8世纪,希腊人来到亚平宁半岛开拓殖民,建立了大量城邦,统称为“新城”,所以城邦中罗马城邦最为强大,后来发展成为罗马帝国,接续了古希腊文化,与希腊一起成为西方文明的起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文化概论笔记一、诗经文化 (2)二、琴瑟文化 (3)三、婚礼文化 (5)四、文与化 (5)五、汉服文化 (6)六、西方服饰文化 (6)七、神话文化 (6)八、数字文化 (8)九、中国的宗教文化(P书99页) (8)十、儒家文化P书92 (8)十一、道家文化 (9)十二、佛教文化P书102 (10)十三、基督教文化P181 (10)十四、书画文化 (11)十五、戏曲文化 (11)十六、园林文化 (12)十七、饮食文化 (12)一、诗经文化1.《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奠基之作,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有311篇。

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作者佚名,其作品一部分是贵族文人所做,另一部分则是采自民间经乐官加工而成,采诗说可信,由孔子编订,《诗经》记述社会生活与历史现实,合乐而歌。

2.孔子“兴观群怨说”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

《阳货》篇记载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指诗歌具体安排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愤,可以使人从诗歌鉴赏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观,是指诗歌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群,则是认为诗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感情,加强团结的作用;怨,是指文学作品有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对后来的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和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

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是诗乐合一、可以演唱的“乐歌”3.诗与诗三百《诗经》共305篇,成书于春秋时期,先秦时通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4.风、雅、颂《诗经》在当时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根据音乐曲调的不同,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各诸侯国地方色彩的乐歌,其中大部分是民歌,是《诗经》的精华。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共160篇。

雅,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雅是朝廷正声,即周朝京畿地区的乐歌,大雅中多为朝廷燕享时的乐歌,其中五篇周民族的史诗,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小雅则多为下层官吏的怨刺之作,也有一部分是民歌颂,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颂是王室宗庙祭祀用的舞曲乐歌,内容多褒美失实,可以说是庙堂文学之祖,5.赋比兴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在《诗经》中,赋是最基本、使用频率最高的表现手法,用于叙述写景,则铺叙直陈,用于抒情,则直抒胸臆。

如《豳风七月》铺叙了农夫一年到头劳动和生活的情况,抒发了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不满。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比的手法可以使作品的形象鲜明生动,如《魏风硕鼠》以“硕鼠”比喻重敛于民的奴隶主,可以使读者想象出他“贪而畏人”的丑。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兴的手法一般用于全诗的开头或某一章的开头,可以起寓意、联想、象征、烘托气氛等作用如《周南关雎》、《周南逃夭》6.关雎(爱情、赏析)《关雎》选自《诗经周南》江汉一带的南方乐曲,《诗经》的第一篇。

《诗序》说是歌颂“后妃之德”有认为是庆祝新婚的乐章,现认为是一位青年对一位美貌女子的爱慕与追求,是我国最早的爱情诗,反映人伦关系,夫妇关系《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求之不得,孔子在《论语》中评价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快乐不是没有节制,悲伤却不至于过于悲伤)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起兴诗人看到河边洲上的雎鸠鸟成双成对,鸣声互和,因而触景生情,想到下面两句爱恋求偶的诗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7.诗经特色有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有现实主义精神,基本特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直率表达思想。

有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四言为主,重章跌句,回环复沓二、琴瑟文化1.古琴(古琴之形)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

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

中国古琴文化历史悠久,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世上的声响有五音。

在诸多琴学文献记载都认为,琴是由伏羲、神农、黄帝、唐尧、虞顺等圣贤所创制。

传说炎帝在沁源景凤羊头山下“黍定黄钟”,发现了音乐,炎帝神农氏又“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了最初的琴。

古籍记载琴的创制与中华文明之初的帝王有关,《琴操》载:"伏羲作琴。

" 《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

" 至五帝时,始改为八尺六寸。

虞舜改为五弦,文王武王改为七弦。

"岳山、雁足、龙池、凤沼、微位2古瑟瑟,中国传统拨弦乐器。

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

每弦瑟有一柱。

按五声音阶定弦。

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

另指古水名,指今河南省罗山县的小黄河。

瑟又有含义指洁净鲜明的样子。

3.古琴谱(神奇秘谱)现存最早的大型古琴曲集:明初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1425)。

4.古琴的演变西周时的钟仪是现存记载中最早的一位专业琴人。

战国时期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精典千古传诵。

儒学创始人孔子对琴十分推崇蔡邕所著《琴操》是现存介绍早期琴曲最为丰富而详尽的专注,又传他曾用灶余焦木制成著名的"焦尾琴"。

由于士族门阀制度对文人的限制,使得很多文人愤世嫉俗以琴书自娱。

期间出现了最早的文字谱,南朝隐士丘明有文字谱《碣石调·幽兰》。

四川雷氏家族所斫的"九霄环佩"为传世名琴,唐琴在历代都被视为稀世之宝。

唐代减字谱逐渐成熟,成为了记录琴音乐主要谱式。

宋代是唐以后制琴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官方甚至设局制琴,即所谓"官琴"。

明清时期,流派纷呈,大量刊印琴谱,现存第一部减字谱《神奇秘谱》保存了众多古曲1920年代在苏州、上海一带成立的今虞琴社以及编印的《今虞》琴刊是当时惟一的盛事。

5.知名琴瑟之音广陵散,高山流水(唐后分为《高山》和《流水》二曲),平沙落雁,渔樵问答,阳春白雪,阳关三叠,梅花三弄,醉渔唱晚,关山月,离骚,凤求凰,秋江夜泊6.古琴古瑟与成语琴瑟合鸣、以琴会友、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之7.斫琴师斫琴师:在制作古琴方面有较深造诣的人。

其中"斫"字是用刀、斧砍的意思。

一个优秀的斫琴师在琴学研究以及传统文化方面都应该有一定的造诣。

据传最早的斫琴者、古琴的创始人为神农氏,舜也参与了斫琴的研究。

唐代的斫琴师中以雷、郭、张、沈四家最为有名。

以雷、张两家最为突出。

四家中"雷"指雷氏。

雷氏有三代共九位斫琴大家,号称"蜀中九雷"。

雷家世代造琴,其中以雷威最为著名,《琅寰记》记载:"雷威斫琴不必皆桐,每于大风雪中独往峨嵋,择松杉之优者伐而斫琴,妙过于桐。

"雷氏对于古琴选材已不拘泥于桐木,而喜欢用杉木。

雷氏用杉木斫琴之后,至今斫琴师们仍然喜欢用杉木。

现故宫博物院藏有唐代雷琴"九霄环佩"、"大圣遗音"等。

中国古代有"四大名琴"之说,分别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

8.古琴的分类传世名琴唐代九霄环佩琴·伏羲式,春雷琴·伏羲式,大圣遗音琴·伏羲式,大圣遗音琴·灵机式,太古遗音琴·师旷式9.无弦琴没有弦的琴。

出自南朝梁萧统《陶靖节传》陶渊明不解音律,却放置了一张无弦的不加装饰的琴,每逢饮酒聚会,便抚弄一番来表达其中情趣。

后用以为典,有闲适归隐之意。

10.琴瑟文化与《诗经》关于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周朝时,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也盛兴于民间,《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琴瑟文化从《诗经》发端,有着广泛的审美功能和丰富的内涵,从国家政治到生活起居,从宗庙祭祀到抒情咏歌从儒家乐教到娱乐享乐,琴瑟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据记载,伏羲发明琴瑟,琴与瑟均由梧桐树制成,带有空腔,丝绳为弦,琴初为五弦,后为七弦,瑟25弦,古人发明和使用琴瑟的目的是顺阴阳之气和纯洁人心三、婚礼文化1.中国古代的及荓礼及笄,汉语词语。

亦作"既笄"。

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2.中国古代的行冠礼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

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

左思《咏友》诗:"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冠礼,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

冠礼表示男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

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华夏族的成年礼,为男子冠礼,女子笄礼。

3.中国古代婚姻六礼婚姻六礼,中国传统嫁娶的礼仪。

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起源于周代。

纳采:男家请媒人向女方提亲,问名:女方答应议婚后男方请媒人问女子名字、生辰等,并卜于祖庙以定凶吉。

纳吉:卜得吉兆后即与女方订婚。

纳征:又称纳币,男方送聘礼到女方家。

请期:男方携礼至女方家商定婚期,迎亲: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至家。

纳征迎亲最重要4.婚礼文化与《诗经》《诗经》中有许多婚恋诗《郑风》“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四、文与化1.文化的定义及引深文化的定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