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临床症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干燥环境中7天以内仍有繁殖能力。低温 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60℃到-13℃下可 存活数月,0℃可存活3周。离体后的麻风 杆菌,在夏季日光照射2~3小时即丧失其繁 殖力,在60℃处理一小时或紫外线照射两 小时,可丧失其活力。一般应用煮沸、高 压蒸气、紫外线照射等处理即可杀死。
麻风病的流行概况
丘疹
三、斑块
为高出皮面的实质性损害
结核样型斑块色鲜红或暗红,境界清楚,数量少,表面 干燥有细小鳞屑,一般有麻木,查菌阴性。 界线类偏结核样或中间界线类的斑块多为不规则形,表 面不平,黄红色或棕褐色,有柔软多汁样外观,有“卫星 状”损害或“打洞区”,内缘清楚,高出皮面,外缘向外 倾斜呈坡状而逐渐模糊不清,呈倒碟状。在免疫区一般查 菌阴性或很少,而外围查菌阳性。 界线类偏瘤型的斑块多发生在弥漫性浸润的基础上,表 面光滑,大小不一,数量多,以面部、四肢和臀部多见, 感觉障碍不明显,查菌强阳性。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
患者背部有多块淡色斑疹,边界不清楚,表面光滑,早期感觉存 在,皮损查菌阳性。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来自患者面部有弥慢性浸润,眉毛脱落不对称,面部皮损查菌阳性。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
患者背部有较多斑丘疹,表面光滑,感觉存在,皮损查菌阳性。
瘤型麻风(LL)
患者面部浸润,有结节和斑块,两 眉脱落,眼球结膜充血炎症,面部 皮损查菌强阳性。
深度弥漫性浸润:病变部位深达皮下组织, 常由浅弥漫性浸润发展而来,有广泛麻木 ,查菌强阳性,多见中晚期的瘤型和偏瘤 型患者。 面部的损害因浸润致鼻唇肥厚,加上结节 损害呈凹凸不平,形成狮面外观。 四肢和臀部的深弥漫性浸润呈皮肤肥厚, 加上大的皮下斑块结节,质硬,暗褐色或 棕褐色,使表面高低不平,皮肤很难捏起。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麻风防治取得了巨 大成绩,全国麻风流行区域缩小,患病率 和发现率(发病率)均下降了95%以上,并在 1998年以省为单位,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 “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 我国麻风病人的诊断延迟期长和较高的畸 残率。目前我国新发病人WHO 2级畸残率在 20%以上,是全球4%的5倍以上,部分低流 行省份甚至高达40%-50%,表明我国麻风早 期诊断水平仍需提高。
八、萎缩
为皮肤皱缩变薄的表现。 多为各型麻风皮损消退后的表现。 结核样型麻风多为斑片状萎缩,境界清楚,闭 汗,毳毛脱落,麻木,有轻微有色素减退改变。 瘤型麻风皮损部位则呈广泛对称萎缩,如老年 人样或羊皮纸样萎缩,并有闭汗和麻木。
麻风病的皮肤附件症状
1、毛发脱落
毛发脱落的原因 麻风肉芽肿炎症破坏或压迫毛囊,造成毛 乳头破坏或缺血而脱发。 真皮内神经小分支破坏导致血管舒缩功能 紊乱以及毛囊营养不良所致。 瘤型麻风因内分泌腺体如性腺受到破坏与 毛发脱落也有关系。
组织样麻风瘤
组织样麻风瘤
巩膜麻风瘤
五、弥漫性浸润
为一种广泛的以真皮内炎症浸润为主的损害,皮 下组织也可受累。由于浸润程度广泛,在皮肤外 观上一般很难看出异常变化。
浅弥漫性浸润 深度弥漫性浸润
浅弥漫性浸润:病变主要在真皮,发生 于疾病较早阶段。 面部的表现为皮肤光滑发亮,淡红,球 结膜有轻度充血,看上去似酒后微醉样 外观,眉毛稀疏,病人可觉得面部有蚁 行感。 发生在躯干、肢体的轻度弥漫性浸润, 常只表现为皮肤轻度肿胀,光滑,淡红, 一般无感觉障碍。如及时治疗,可消退 不留痕迹或轻度皮肤萎缩。
毛发脱落
麻风毛发脱落特点: 结核样型麻风一般在只在皮损部位出现毛发 脱落。 瘤型麻风毛发脱落的最引人之处是眉毛。早 期在眉外1/3处开始脱眉。先稀疏脱落,渐 全部脱光。睫毛也可同时脱落。瘤型麻风的 头发脱落最早在颈后后发际部位,中晚期的 瘤型麻风患者胡须、腋毛和阴毛也有脱落。
2、闭汗
(四)神经疼痛
大部分粗大的神经都有神经痛,轻的时 候有酸、麻、胀痛和触电感,不在意碰到 神经或按压神经时触痛明显。 重的时候有自发痛,可放射到该神经支配 区,影响关节活动,在夜间常影响睡眠, 患者可以为是关节炎而找医生就诊。
( 五 )神经功能障碍
1、感觉障碍
浅感觉障碍,浅感觉障碍之前可表现为感觉 异常,如面部的蚁行感。皮损各种感觉丧失 的顺序一般是温、痛、触觉。
患者右手背有斑块,边界不清, 表面光滑,麻木,局部皮损查菌 强阳性。
瘤型麻风(LL)
面部有弥漫性浸润,结节和斑块,两眼球结膜充血炎症,两眉脱光, 面部皮损查菌强阳性。
(二)神经纤维变性
见于晚期或经过治疗消退后的各 型麻风病人中。神经纤维因充血,水 肿、细胞浸润,使变性破坏,神经组 织被纤维组织细胞增生而替代,造成 神经干质地变硬,周径变细,此时功 能障碍不会恢复。
(三)神经脓疡与钙化
为神经干内因炎症反应剧烈产生组织液化 坏死,形成结节或梭形肿大 发生脓疡的神经以尺神经、腓总神经或耳 大神经多见,并常见结核样型麻风。 脓疡内含干酪样物质或黄色浆液。有的脓 疡可穿破皮肤,脓液流到远端皮下,穿破 皮肤,形成难愈瘘管。
由于汗腺被麻风肉芽肿破坏或真皮内植 物神经破坏导致出汗功能障碍。各型麻 风皮损都可出现闭汗,与感觉障碍同时 存在。 临床上观察时,患者正常皮肤处因出汗 有尘土附着,而闭汗部位常无尘土,显 得皮肤表面较干净。 中晚期的瘤型或偏瘤型麻风,由于广泛 闭汗,使皮肤干燥。在炎热的夏天,病 人腋下、腹股沟等处代偿性大汗。
Ⅱ型麻风反应(结节性红斑)
Ⅱ型麻风反应虹膜睫状体炎
麻风病的神经症状
(一)神经粗大
神经粗大为麻风特异症状之一。由于神经内的炎症 反应和结缔组织增生,使神经干肿胀、粗大。 可均匀粗大或呈节段性粗大,也可呈梭形或念珠状 粗大,粗大可是原来的几倍或十几倍。 结核样型麻风的神经粗大发生早,质地硬,粗大明 显,不对称。 瘤型麻风的神经粗大发生迟。 皮神经也可粗大,紧靠皮损,连成“网球拍”状, 可触及。
患者颈部有多个淡色斑疹,皮损边界尚清楚,感觉减退,皮损刮取 组织液查抗酸杆菌阳性。
中间界线类麻风(BB)
手部见红斑,有空白区,边界清 楚,爪形手,皮损查菌阳性。
患者腹部有多个红斑,边界清楚,皮损 中间有空白区,感觉减退,皮损查菌阳 性。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
患者胸部为浸润性红斑,边界不清楚,表面光滑,早期感觉存在, 皮损查菌阳性。
斑块
斑块
不规则样斑块
卫星样斑块
带有免疫区的斑块
四、结节
为圆形或椭圆型半球状突起,可分为真皮和皮下结节
结节主要见于瘤型和界线类麻风,有鲜红、 暗红、棕褐色、黑色等。大小自黄豆至核桃或 更大。数量不等。表面光亮,犹如传染性软疣, 有的继发于弥漫性浸润的皮损上,有融合呈斑 块的倾向。
结节
结节
2010年卫生部已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消 除麻风危害行动计划(2011-2020)》,着 重强调了麻风病的早期发现和提高麻风服 务质量。该规划的内容与WHO的要求相一致, 即将新发现病人中的II级畸残率作为控制 麻风的重要指标。
莱阳市麻风病流行情况
莱阳市麻风防治工作开始于1955年,于1993 年经山东省卫生厅验收合格,成为麻风防治 工作达标市。至2015年底,我市累计发现麻 风病例518例,其中男408例,女110例。除 死亡、外迁和其他原因减少外,现存活94人, 分布86个自然村中。目前仍有4例现症病人, 其中3例为治疗结束暂未判愈患者, 1例在接 受MDT方案治疗。存活病人中Ⅰ级畸残者46 例,Ⅱ级畸残者28例。
结核样型麻风(TT)
患者右肩部位只有一块6X3厘米淡红斑块,表面干燥,边界清楚,感觉 丧失。皮损查菌阴性。
结核样型麻风(TT)
患者右腰部位只有一块5X8厘米红色斑块,表面干燥, 边界清楚,感觉丧失。皮损查菌阴性。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
患者右大腿伸侧有多块红斑,干燥,边界清楚,麻木,在大皮损旁 边有多个小皮损(卫星状皮损),局部查菌阴性。
闭汗
麻风反应性皮损
麻风反应的定义 在麻风病疗前,疗中或疗后,突然出现急 性麻风病症状和体征,临床上有皮损红肿 触痛,神经肿痛,严重者有发热,淋巴结 肿大,常伴神经功能丧失。 I型反应,属于细胞介导的迟发性超敏反应 II型反应,属于抗原抗体反应。 混合反应
Ⅰ型麻风反应
Ⅰ型麻风反应
麻风病的皮肤症状
一、斑疹
直径小于1~2厘米为斑疹,超过2厘米称为斑片。 浅色斑:局部颜色的变浅。有原发性和继发 性浅色斑两种。见于各型麻风。 红斑:局部颜色的变红。见于各型麻风 色素沉着斑:局部皮肤色素增多的斑疹,见 于界线类麻风。 徽章样斑:为红斑与白斑镶嵌成靶状的斑, 多见于界线类麻风患者。
浅色斑
白斑
红斑
色素沉着斑
二、丘疹
为高出皮面的丘状隆起,顶端尖或扁平。因真皮乳 头层局限性炎症突起所致。
结核样型丘疹位于四肢伸侧和躯干部位,呈集簇状 或不规则环状排列,常有麻木。 瘤型丘疹位于面部、四肢和躯干,为弥漫型浸润皮 损上出现粟粒状小丘疹,表面光亮,实质上是小的 结节,不治疗很快发展为大的结节。
浅弥漫性浸润
浅弥漫性浸润
深弥漫性浸润
深弥漫性浸润
六、疱疹
为隆起皮面内含液体的腔隙损害。主要发生于皮损 处或麻木区,有时为麻风病人的主诉症状。好发于 肢端。
从事体力劳动的病人因工具摩擦,病人食 指和中指夹烟部以及热水洗脚或肌肤用热 水袋取暖时局部出现水疱。 麻风I型或II型反应时,有的因组织剧烈反 应可出现局部疱疹。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
患者右侧耳大神经明显粗大。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
患者右小腿后侧有一块较大的红斑,边界清楚,表面干燥,麻 木,患者其他部位还有类似皮损,局部查菌阴性。
中间界线类麻风(BB)
患者臀部有多个红斑,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感觉减退, 皮损查菌阳性。
中间界线类麻风(BB)
麻风病(Leprosy)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最古 老的疾病之一,印度记载公元前600-556年;中 国公元前1066年和公元前403年。 1873年挪威科学家Hansen发现了该病的病原菌, 又称韩森病(Hansen’s disease)。 医学界曾将麻风、梅毒、结核并列为世界三大慢 性传染病,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
结核样型 稳定型
不
稳
定
型
麻风主要的临床分型
各类麻风病的早期阶段为未定类麻风(I)。 1、结核样型麻风(TT) 2、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 3、中间界线类麻风(BB) 4、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 5、瘤型麻风(LL)
未定类麻风(I)
患者右膝盖部位见一块1X3厘米的淡红斑,感觉减退,局部皮损查菌阴性。
角膜溃疡
2、运动障碍 四肢远端和面部的肌肉迟缓性瘫痪,日 久伴有肌萎缩。往往发生继于感觉障碍的 部位。累及四肢近端肌肉少,不影响腱反 射。
爪形指
猿掌
垂腕
垂足
双侧兔眼
麻风病临床分类
麻风病的发生与分类
麻风杆菌侵入机体
亚临床感染
不发病
未定类麻风
自愈
瘤型 稳定型
界线类偏瘤型
中间界线类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
麻风病的诊断
莱阳市
麻风病的定义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 性传染病,主要是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 神经的损害往往导致不可逆性畸残,从 而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
麻风分枝杆菌
是一种抗酸杆菌,具有很强的嗜神经性。 麻风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与结核分枝杆 菌相似。细长、略带弯曲,常呈束状排列。 抗酸染色为红色,革兰氏染色为阳性。。 麻风菌的世代时间为11-13天,麻风菌在 体内的繁殖是很慢的。在适宜的温度和湿 度下可存活数天到数周。
七、溃疡
超过表皮基底层以下组织缺损的炎症呈为 溃疡,愈合后会出现疤痕。
原发性溃疡,由于麻风斑块、结节或浸润 性损害因炎症剧烈发生组织缺血坏死。分 泌物中可含有大量麻风杆菌。严重的麻风 结节型红斑和皮肤I型反应也可引起皮肤 坏死溃疡。经过适当治疗可迅速愈合,留 下萎缩性疤痕。 营养性溃疡,好发于足底、手指等部位, 局部神经和血管受累加上外伤引起。初为 损伤部出现红斑和水疱,不久水疱破裂, 出现糜烂面,继发感染,出现溃疡,且久 治不愈,持续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