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F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知识点总结
1、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VF 数据库操作
2、数据与程序设计
3、SQL 语句
4、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表单、报表、菜单
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VF 数据库操作
(第1、2、3、4、6章)
一、数据库系统基本理论
1、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几个基本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 数据库(D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应用系统(DBAS )和数据库系统(DBS )
2、掌握实体之间的联系,可以判断出实际问题中属于那种联系 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3、弄清三大数据模型的结构形式: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我们现在所用到的数据库都是关系数据库
(a )
(b )
(c )
4、理解关系术语
关系(就是二维表,记录的集合);元组(行、记录);属性(列、字段);
域(一个字段的取值范围);关键字(关键的字段,唯一能标志一个元组的字段或字段的组合);外部关键字(不是本表的关键字,但是是其他表的关键字;用来建立表间的联系)5、关系运算
理解传统的集合运算(并、交、差、笛卡尔积)和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包括等值连接和自然连接)
二、数据表操作
1、了解表操作的一些命令,尤其以下几条:
LIST显示记录:LIST | DISPLAY [FIELDS <字段名表>][<范围>] [FOR<条件表达式>]
限定条件用FOR短语
LOCATE条件定位:LOCATE FOR<条件表达式>
本命令定位在满足条件的第一条记录,若想定为满足条件的下一条记录,必须用CONTINUE
用FOUND()函数为T判断是否有满足条件的记录(也可用EOF()为F)
APPEND为追加记录;INSERT为插入记录
REPLACE修改记录:REPLACE <字段名1> WITH <表达式1> [FOR <条件表达式>]
2、删除操作分两步走:DELETE与PACK
DELETE是逻辑删除,也就是添加删除标记,PACK才是真正物理删除;逻辑删除的记录还可以恢复(RECALL)
3、理解工作区的概念
系统提供了32767个工作区,可以在不同的工作区同时打开多个表,使用工作区用其编号1~32767,或者别名,前十个工作区有别名:A~J
SELECT 0表示使用最小未用过的工作区
4、建立表之间的临时关联
一个为主表,一个为子表,使用SET RELATION TO …INTO…语句
要求两个表必须在不同的工作区打开
可以使用SET RELATION TO解除关联
三、数据库操作
1、理解数据库文件
它并不真正的存储数据,只是对存储数据的文件进行统一的管理
建立数据库后,形成三个同名文件.dbc .dct .dcx
2、理解自由表与数据库表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可以看一下“表设计器”
自由表不能设置长表名、长字段名、标题、输入掩码、字段有效性规则、默认值、注释等内容
自由表不能设置主索引
自由表可以添加到数据库中形成数据库表(ADD TABLE…);数据库表可以移出形成自由表,相应的设置丢失,主索引变为候选索引(REMOVE TABLE…)
3、掌握索引的概念
索引就是排序,但它是逻辑排序,排列的不是实际记录,而是记录指针,排序的结果存放在
索引文件中
建立索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查询速度(在有序的集合中查询某个个体很显然比无序中查询快得多)
A、建立索引可以通过命令实现:INDEX ON <索引关键字表达式> TO <独立索引文件名> | TAG <标识名> [ASCE | DESC][UNIQUE] [CANDICATE]
可以建普通索引(命令中不需表示)、候选索引(CANDICATE)、唯一索引(UNIQUE)B、可以以在表设计器中建立索引
索引不是真正排序,表的排序命令为SORT,是对记录的排序,结果形成新的表文件.dbf 4、区别索引文件的类型
索引文件分为独立索引文件(.idx 存放一条索引结果)和复合索引文件(.cdx 存放多条索引结果)
复合索引文件又分为结构复合索引文件(与表同名)和非结构复合索引文件
结构复合索引文件因其与表同名,随着表的打开而打开,表的关闭而关闭,在表被修改时自动同步修改,现在是主要应用的索引文件
5、区别索引的类型
主索引和候选索引意义相似,建立主索引和候选索引都要求关键字表达式的值唯一,没有重复。

它们的区别是:候选索引可以多个,主索引只能一个;主索引只能在数据库表中建立;主索引只能在表设计器中建立
普通索引和唯一索引允许出现重复值,不同的是,唯一索引值存储重复值之中的一个。

注意此处“唯一索引”中唯一的意义不同于上述“唯一”
6、理解三种数据完整性(结合操作,理解概念)
A、实体完整性:保证表中记录唯一的特性,(实体与记录是不同范畴的同意义概念),通过主关键字(索引)和候选关键字(索引)实现。

B、域完整性:域就是范围的意思,也就是限定字段的取值范围,为了尽量保证取值正确,通过设置字段的有效性规则实现,参照前面的图,“规则”框中设置条件,也就是字段允许取值的范围,是一逻辑表达式;“信息”框中设置出错后的提示信息,是一字符串;“默认值”框中可以填字段默认的取值。

C、参照完整性:在修改一个表时,参照与之有关系的另一个表的内容进行,也是为了避免有错误的操作。

首先建立永久联系,两个表要求必须在同一数据库中,而且之前先对同样的字段建立索引,一对一:主表建主索引,子表建候选索引;一对多:主表建主索引,子表建普通索引
理解每种参照规则。

7、查询和视图(结合操作,理解概念)
相似之处:都是从一个或多个表中“导出”(SELECT语句实现)部分数据,注意并不真正存储导出的数据
各自特点:
查询形成一个查询文件(.qpr ),该文件中并不真正存储导出的数据,而是存储导出的方式,也就是一个SELECT语句,在使用时,运行查询(DO XX.QPR),可以以多种方式查看结果,但是查询只能查看结果,不能修改原来表中的数据。

视图是一个“虚表”,它并不真正存储导出的数据,而是一个查看原表数据的“窗口”,它不是一个文件,因为是“虚表”,所以必须放在数据库中依赖于原来的表而存在。

除了不真正存放数据这一点,其他的都与表相同,可以浏览数据、可以修改原来的数据、可以与表建立联接,可以根据视图再“导出数据”(也就是建立查询和视图)
四、理解项目管理器
在开发一个应用系统时,会涉及到很多不同类型的文件,为了对它们进行统一的管理,可以建一个“项目”,使用项目管理器就是为了对多种文件进行管理。

数据与程序设计 (第7章)
一、数据
1、掌握数据类型与表示数据类型的大写字母 字符型(C )、数值型(N )、整型(I )、日期型(D )、日期时间(T )、逻辑型(L ) 在表中还有两类特殊类型:备注型(存放长字符串)与通用型(存放声音、图片等特殊数据)
2、数据形式有四种:常量、变量、表达式和函数 常量就是具体的数据,使用常量时注意格式: 数值型常量(2.7,-13)、字符型常量要加定界符(”abv ”,’计算机’,[张三])、日期型常量({^2011-2-24},连接符可以是短线、斜杠、句点)、逻辑型常量(.T.)
3、变量就是不确定的数据,变量分为内存变量和字段变量,内存变量又分为一般内存变量(内存变量)和数组内存变量(数组)
A 、内存变量:系统在内存中开辟的一个存储空间,用来存放用户使用到的数据,为了使用
这个空间进行存取数据,给它命名,这就是变量名。

内存变量可直接使用。

B 、数组变量:内存中一块连续的空间,用来存放一组数据
x
a(1)a(2)a(3)
x(1,1)x(1,2)x(1,3)
x(1) x(2) x(3) x(4) x(5) x(6) DIMENSION a(3)
DIMENSION x(2,3)
数组有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

一组空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a),叫数组名,可以通过数组名引用整个数组,也可以通过数组名加下标使用其中的一个数据元素,每个数据元素相当于简单内存变量。

不可以出现同名的内存变量和数组变量。

数组使用前要先申请(dimension,declare),申请后,每个空间存放了初始数据.f.。

二维数组也可以象一维数组一样引用。

C、字段变量:表中一个字段的值有多个,所以把字段看作一个变量,字段名就是变量名,
若内存变量与字段变量同名,则引用时要加前缀“M.”或“M->”(M->姓名)。

4、表达式
表达式是由常量、变量和函数通过运算符连接起来的计算公式。

要掌握各种表达式的运算符。

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数值计算的运算符(+、-、*、/、……)
对于不常用的要着重去记
字符串运算符+、-表示两个字符串相连接,+:直接连接;-:连接后,前串尾部空格转到新串船尾部。

日期运算也是这两个符号:+、-,日期加(减)数值代表此日期若干天之后(前)的日期。

两日期相减代表两日期之间相差的天数。

时间运算类似。

比较运算符主要有>、<、>=、<=、=、!=
经常考到的是字符串比较运算,要记住:
$:字串包含测试,前串是后串的子串,结果为真
==:全等运算,两串完全相等结果为真
=:与set exact 的设置有关
ON状态时,在不考虑尾部空格时,两串相同,为真
OFF状态时,后串是前串的前一部分,结果为真
(在具体题中去记)
逻辑运算符(AND、OR、NOT)
5、函数
函数也是一种操作,有函数名和参数两部分组成,格式为函数名(参数),函数名代表要进行的操作,参数代表对那些数据操作。

每个函数都是有返回值的,也就是操作的结果(即函数名(参数)本身代表一个值)。

参数可以是一个(比如取整函数INT(2.45)),也可以是多个(比如取子串函数SUBSTR(“计算机考试系统”,7,8)),也可以是0个(比如系统日期函数DATE())。

要记住及灵活使用一些常用函数,我们在题里具体去讲。

二、程序设计
此部分笔试试卷考的一般是阅读程序。

阅读程序就像做英语文章的阅读理解一样,要想读懂一个程序,应基本做到两方面:一是懂得每条命令语句的意思;二是弄清程序结构。

程序中基本的单语句只有三种:
输入语句:INPUT/ACCEPT TO <变量>
赋值语句:<变量>=<值>
STORE <值> TO <变量>
输出语句:?<表达式>
此处的<值>就包括了我们前面所提到的所有数据形式,常量(每种格式)、变量(三种,名称多样)、表达式(多种运算符)、函数(很多种)
因此最复杂的是赋值语句。

程序中基本结构也有三种:
顺序结构。

选择结构(IF和CASE):
IF <条件>
<语句序列1 >
ELSE
<语句序列2>
ENDIF
DO CASE
CASE 条件1
语句序列1
CASE 条件2
语句序列2
…..
ENDCASE
循环结构:(WHILE、FOR和SCAN)
DO WHILE <条件表达式>
<语句序列>
ENDDO
FOR <循环变量>=<循环初值> TO <循环终值> [STEP<步长>]
<循环体>
ENDFOR | NEXT
SCAN[<范围>][FOR<条件1>][WHILE<条件2>]
<循环体>
ENDSCAN
就是这三种基本结构和三条基本语句形成的程序就会千变万化,及其繁复。

我们只能尽量多见识各种程序,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三、程序模块及其调用
1、模块调用
DO <过程名> WITH <参数>
<过程名>(<参数>) 为两种调用语句,当主模块执行到调用语句时自动转向执行子模块,子模块执行完后,返回主模块继续执行下面的语句,返回时可能会带有值。

2、参数传递
在调用的过程中有时会传递参数,调用语句中的参数为实参,子模块中PARAMETERS <参数>语句中说明的参数叫形参,形参的类型和顺序必须与实参一致,调用时,系统会自动把实参传递给形参。

形参的数目不能少于实参,若多的话,多出来的形参自动取逻辑值.f.
参数传递有两种方式:按值传递和引用传递
采用第一种调用语句(DO <过程名> WITH <参数>)时,若参数是常量或表达式,则为按值传递;若参数是变量,为引用传递。

采用第二种调用语句(<过程名>(<参数>))时,默认都是按值传递,但是若参数是变量,有一条设置语句可以改变传递方式(SET UDFPARMS TO V ALUE|REFRENCE)
用小括号括起来的变量不论什么情况下都是按值传递。

按值传递传的是实际的数据,形参的改变不会影响到实参;引用传递传的是地址,形参的改变也就是实参的改变。

3、变量的作用域
当涉及到多个模块有调用关系时,变量的作用域的概念就会被提出。

变量的作用域有如下三种:
公共变量(用PUBLIC说明),作用范围为所有模块。

私有变量(不需说明,直接使用),作用范围为建立它的模块和下属模块。

局部变量(用LOCAL说明),作用范围为本模块,调用它的模块和被它调用的模块均没有效。

隐藏变量(用PRIV A TE说明),目的是为了隐藏上层模块的同名变量,不让它在本模块及下属模块中起作用,而使用新的变量
SQL命令语句
(第5章)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是基于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广泛应用于包括VFP在内的数据库开发软件。

它在VFP中的主要应用语句有如下三类:
⏹查询语句——SELECT
⏹记录操作
•插入语句——INSERT
•更新语句——UPDA TE
•删除语句——DELETE
⏹表的操作
•创建表——CREATE TABLE
•修改表——ALTER TABLE
•删除表——DROP TABLE
一、查询语句——SELECT
命令基本格式为:
SELECT [ALL|DISTINCT] [TOP nExpr [PERCENT]]
[Alias.]Select_Item [AS Column_name] [,[Alias.]Select_Item [AS Column_name]…] FROM [DataName!]TableName [[AS] Local_Alias] [,
[DataName!]TableName [[AS] Local_Alias] …]
[INNER|LEFT [OUTER]|RIGHT [OUTER]|FULL [OUTER] JOIN
[DataName!]TableName [[AS] Local_Alias]
[ON JoinCondition] …]
[WHERE JoinCondition [AND JoinCondition]
[AND FilterCondition [AND|OR FilterCondition …]]]
[ORDER BY Order_Item [ASC|DESC][, Order_Item [ASC|DESC] …]]
[GROUP BY GroupColu mn [,GroupColumn …]
[HA VING FilterCondition]]
[TO SCREEN|FILE FileName [ADDITIVE]|PRINTER [PROMPT]]
[INTO TABLE TableName|CURSOR CursorName|ARRAY ArrayName]
此命令功能丰富,使用灵活,看似复杂,实际上只要你把几个基本短语搞清楚,掌握它的用法,也并不太难。

1、SELECT短语
设置要查什么,查询项一般是表中的字段名,依次列举出来,若是所有字段则用“*”,从多个表中查询时,别忘了给字段名前加表名,比如(学生.学号)。

若是查询结果项不在表中,但可以由表中内容生成,则可以设置表达式,比如(YEAR(DATE())-YEAR(出生日期) AS年龄)AS可以省略。

若查询的结果可能有重复值,可以加DISTINCT去掉重复值。

若想查询前几项或前百分之几,要加TOP短语,比如TOP 3或TOP 50 PERCENT(此短语一定和ORDER BY短语结合使用)
2、FROM短语
后面跟表名,用于指定从哪个(或哪几个表中查询)。

一个表比较简单,若是多个表需要建立联接。

3、建立联接
表之间的联接分为内部联接和外部联接(也称超链接),我们一般建立的是内联接,有两种方式:
A、通过JOIN短语建立(在ON短语中设置连接条件):
比如FROM 学生INNER JOIN 成绩ON学生.学号=成绩.学号
INNER经常省略。

B、直接列举表名,在WHERE设置连接条件:
比如FROM 学生,成绩WHERE 学生.学号=成绩.学号
内部联接是指两个表中只有满足连接条件的记录才会出现在结果中,外部联接则不同,不满足连接条件的记录也会出现在结果中,因此又有左联接、右联接和全联接,使用的是第一种建立方式,把INNER JOIN换成LEFT [OUTER]|RIGHT [OUTER]|FULL [OUTER]JOIN 4、WHERE短语
除了前面的作用,WHERE短语还用来设置筛选条件。

也就是我们反复讲的<字段名> 比较运算符<值> 这种形式的条件。

A、比较运算符
除了以前用的传统比较运算符(<,>,<=,>=,=,=!,==,$)外,SQL语句还提供几种特殊形式的运算符:
BETWEEN…AND…:用于判断其值是否满足于一个区间,比如工资BETWEEN 1500 AND 2000(使用时注意小值在前大值在后)
LIKE:模糊比较,后面提供的值是一个模糊字符串,比如姓名LIKE “王%” (只能与字符串比较,%代表多个字符,_代表一个字符,注意与传统VFP中的通配符是不一样的)
IN:后面提供的是多个值,用于判断是否是其中的一个,后面通常是子查询,看下例。

IS:只是用来判断某字段是否为空,比如入学成绩IS NULL。

B、值
有时候题中明确给出了条件的具体值,这比较简单,比如我们经常写的性别=”男”,工资=2000等等。

有时候题里没有明确给出值,需要我们先把它查出来,这是就用到查询的嵌套。

比如“查询与王芳同一个系的学生信息”,王芳是什么系的,不知道,就要用子查询查出来,SELECT * FROM 学生WHERE 系名=( SELECT系名FROM 学生WHERE 姓名=”王芳”)
这就叫嵌套查询,就是一个SELECT语句中还嵌入了一个SELECT语句。

若子查询会查出多个值,这里就不能用=,而用前面提到的IN。

5、ORDER BY短语
用于指定按某关键字排序。

多个排序项用逗号隔开,可以分别指定其排序方式升序还是降序,默认为升序。

比如ORDER BY 成绩DESC,学号
排序项可以是字段名,生成结果(如前面的年龄),查询项的序号,但不能是表达式。

6、GROUP BY短语
用于在分组汇总时指定分组项。

一般什么时候用到分组呢,读题时若有“每个”什么,或“各个”什么,及类似的意思,就要进行分组,比如查询“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每个人的平均成绩”,“每个仓库的职工数”、“每个职工的订单数”等等。

“每个”后面修饰的主语就是我们的分组项。

分组一般结合汇总,汇总方式常用的有计数(COUNT)、平均值(A VG)、总和(SUM)等。

GROUP BY短语中可能会带有一个HA VING短语,用来对分组进行限制,后面也.是跟筛选条件,比如查询“在3个人以上的选课人数”,“订单多于5个的职工的姓名及订单数”。

7、TO短语
制定查询输出目标。

查询的默认输出为浏览窗口。

TO SCREEN|FILE FileName [ADDITIVE]|PRINTER [PROMPT]
SCREEN:输出到屏幕,即VFP主窗口。

FILE FileName [ADDITIVE]:输出到文本文件,若选用ADDITIVE,则查询结果将追加到原文件尾部;否则覆盖原文件。

PRINTER [PROMPT]:输出到打印机,若选用PROMPT,则在开始打印之前,打开打印机设置对话框。

比如要求输出到文本文件aa,TO FILE aa
8、INTO短语
INTO TABLE TableName|CURSOR CursorName|ARRAY ArrayName
TABLE TableName:保存到独立的表文件。

CURSOR CursorName:保存到临时表文件。

ARRAY ArrayName:保存到数组。

此短语在上机操作中用的较多。

9、几个特殊项
A、量词(SOME、ANY、ALL)
一般放在比较运算符后,子查询前,用于限制子查询使用的数目。

也就是和子查询结果的某些比较,还是和所有的比较。

B、谓词(EXISTS)
一般放在子查询前,此时不需要再比较,就是判断子查询结果存在。

C、并短语(UNION)
一般放在两个查询块之间,用于取两次查询结果的并集。

这些在讲笔试试卷时再举例。

二、插入语句——INSERT
插入语句的主要形式为:
INSERT INTO <表名> [<字段名列表>] V ALUES (<值列表>)
将给定的值插入到表记录中,每个值与前面的字段名一一对应,若包含所有的字段值,则不需指定字段名。

另外还有两种插入形式不常用到:
从数组中插入INSERT INTO <表名> FROM ARRAY <数组名>
从同名变量插入INSERT INTO <表名> FROM MEMV AR
三、更新语句——UPDA TE
此语句用来修改表中记录的内容。

基本格式为:
UPDATE <表名> SET <字段名>=<表达式> [WHERE <条件>]
WHERE短语用于限定修改的记录。

使用方法见SELECT语句的解释,注意有时为简单条件,有时需要在条件中使用子查询。

四、删除语句——DELETE
此语句用来删除表中的记录,同VFP的DELETE命令一样,也是逻辑删除。

基本格式为:
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WHERE短语用于限定删除修改的记录。

使用方法见上。

注意,查询时有联接查询,但是修改和删除的语句中不可能出现表的联接。

五、创建表——CREATE TABLE
CREATE TABLE <表名> (<字段名1> <类型>(<宽度> [,<小数位数>])
[CHECK <条件> [ERROR <提示信息>]]
[DEFAULT <默认值>]
[PRIMARY KEY|UNIQUE]
[REFERENCES <表名2> [TAG <索引名1>]]
[,<字段名2>…]
该命令不打开表设计器创建表,但是在命令中基本能设置所有的表设计器中设置的内容,比如字段,有效性、默认值、索引等。

其中字段名、类型和宽度是必要的。

六、修改表——ALTER TABLE
修改表的结构命令比较复杂,主要是因为它可以增加字段、修改字段和删除字段。

•添加字段:
ALTER TABLE <表名> ADD<字段名1> <类型>(<宽度>)
[CHECK <条件> [ERROR <提示信息>]]
[DEFAULT <默认值>]
•修改字段:
ALTER TABLE <表名> ALTER <字段名1> <类型>(<宽度>)
[CHECK <条件> [ERROR <提示信息>]]
[DEFAULT <默认值>]
•删除字段
ALTER TABLE <表名> DROP<字段名>
•重命名字段
ALTER TABLE <表名> RENAME COLUMN <原字段名> TO<新字段名>
七、删除表——DROP TABLE
DROP TABLE <表名>
八、视图的创建与删除语句
创建视图的主体语句是一个SELECT语句。

CREATE VIEW <视图名> AS SELECT-查询
删除视图使用DROP VIEW <视图名>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表单、菜单、报表
(第8、9、10章)
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1、对象与类:
类是具有共同属性共同方法的对象的集合。

类是对象的抽象,对象是类的实例。

2、属性
属性是对象特征的描述,也就是对象的存在状态,是静态的。

属性的使用一般就是为其赋值。

可以在属性窗口中进行,也可以写命令代码。

如图为属性窗口,赋值时首先在对象
名框里选中对象(也可在表单上选
中),然后从给定的属性名列表选择属性,在赋值框输入值即可。

写代码时赋值方式一般为:
<容器>.<对象名>.<属性名>=<值> 引用对象不能直接写对象名,要从最底层的容器,一层层引用。

比如: Thisform.text1.value
mand1.caption
bel1.caption
发的《二级VFP 上机考试常见题型
知识点》文件中有对各个控件的常用属性、方法、事件的总结,处不在一一列举。

3、方法
方法是指对象执行的动作,是动态的特征。

一般调用方法的命令为:<容器>.<对象名>.<方法名>
因为方法本身就是一个动作,因此在执行到这条语句时,就是该对象完成一个动作。

比如我们常用的thisform 。

release ,就是表单退出。

4、事件
事件是用户或系统触发的动作,对象能够对它进行识别及响应。

比如我们常用的命令按钮的click 事件,就是当用户单击命令按钮时,命令按钮能识别这一动作并作出反应。

“识别”是系统为我们设置好的;做什么“反应”呢?那就是我们在click 事件里编写的命令代码。

比如:我们的常用事件还有表单的LOAD 事件RIGHTCLICK 事件,计时器的TIMER 事件,下拉列表框的INTERACTIVECHANGE 事件…… 5、数据环境
将与表单相关的表或视图加入表单的数据环境中,可以把表单和表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捆绑后,数据环境中的表会随着表单的打开而打开,关闭而关闭。

可以把表单看作是数据环境中表的一个对外窗口,用户对表单中数据的操作,就是对表的操作(比如移动指针,插入、修改、删除等)
数据环境是一个对象,数据环境中的表间联系也是一个对象,都有自己的属性。

6、菜单
笔试试卷中考察菜单的题目不多,主要是操作题。

注意菜单设计完成后生成的文件为.mnx,并不能执行,必须生成可执行的菜单文件(.mpr)。

在菜单中添加分组线用:\-
为菜单项设置快捷键,如为文件菜单项设置快捷键F,则为:文件(\<F)
7、报表
报表是一种文档,一般用于打印输出。

考察此类题也比较简单。

报表中使用的控件也比表单中少得多,如图。

标签控件用于在报表中显示常量信息,比如标题等内容,域控件用于
在报表中显示变量信息,如字段的值、计算结果、系统日期等,线条
和图形控件用于画图,OLE控件显示特殊类型的数据,如照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