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发表时间:2011-08-17T15:01:03.57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14期供稿作者:张万杰
[导读] 教育的重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知识“再现——整合——发展”的过程。
摘要:教育的重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知识“再现——整合——发展”的过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继续和终身发展。所以,只有“以人为本”,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创新教育
作者简介:张万杰,任教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五中。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曾激情澎湃地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创新思维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知识“再现—整合—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课离不开良好的开端——新颖巧妙的教学导入。导入的方法有:衔接导入、悬念导入、情景导入、质疑导入、演示导入、对比导入、直观导入等,筛选有价值的知识,提供精巧别致、有新鲜感的材料,使学生感觉到这些导入的“陌生感”,创造出一种富有诱惑力的“召唤结构”。例如,在讲“方程”时,笔者采用数学游戏“猜你心中的数”作为开始:“请同学们想好一个数,经过加、减、乘、除一系列运算,把演算进程和结果告诉我,我就能猜中你心中想的是什么数。”教师一连“猜”中几个数后,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适时地指出:“奥秘就在一元一次方程里……”这样的悬念导入,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动机,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而质疑导入,如在讲“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可向学生提问:“6根长短相同的火柴首尾相接能拼成几个不同的三角形?”当学生发现三边分别是1、2、3时,无法拼成三角形,教师此时提出:“这说明三角形的三条边应满足一定的关系。”这样做能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投入学习之中,探根溯源。诸如此类,造成一种教学需要的“愤、悱”状态,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更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创造力。
又如:在讲“角平分线”的教学中,笔者先把本节的练习题设置为问题,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河南区一个工厂,公路两侧到公路的距离与河岸的距离相等,并且与河上公路桥的距离为300米,在图上标出工厂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学生们有的眉头紧锁,有的跃跃欲试、议论纷纷,但一时没有解决办法,有的猜测到与角平分线有关,但又拿不准,学生们情绪高涨,急于解决这个问题,笔者看时机成熟,便话题一转:“要想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来做个实验:画∠A O B 的平分线OC,在OC 上任取一点P,过P作PD⊥OA于D,PE⊥OB于E,测量PD、PE的长并比较PD与PE的大小。”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相关,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解决一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创造,如果问题获得解决,便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动机。如:课后笔者又布置了以下问题:如图,有三条交叉的公路,要在周围建一个加油站,使加油站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请问你有几种设计方案?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课堂应是快乐的场所”,笔者在一所学校也看到这样的标语:“课堂是允许学生名正言顺出错的地方”。不难想象学生在时常提防挨批评、受冷落的环境中何以能颐养慧心和灵气?何以能张开想象的翅膀,开展创造性思维?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只有把学生视为具有平等人格的人,才能赢得学生的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抛弃“不苟言笑”的面具,培养“蹲下身看学生”的意识和勇气,把平等自由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主探究,不要“越俎代庖”,努力做到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对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大加赞赏;提倡学生有错必纠,甚至是纠正教师或权威性的错误;允许学生“插嘴”,更允许学生争论,因为在“插嘴”、“争论”中常会形成智慧的碰撞,引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一定要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把现代教育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每一堂课都能营造出学有乐趣、学得忘我的氛围,那么一定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乐园。
教学实践证明,在平等、开放、民主的环境中,学生的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精神饱满,学生敢想、会问、爱说,这正是学生创造力所需要的环境和土壤。有句名言说得好:“教学的成功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发言、大胆质疑。允许学生说错做错,允许学生改正错误,允许学生保留意见;欢迎学生上课随时提问,欢迎学生发表对教材不同的意见,欢迎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置身于这样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如沐春风,心境自然愉悦,思维随之活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而诱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三、开放多变的数学习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当今多元化社会的发展,开展“开放题”的教学已成为数学教育的新形势。近年来,中考出现了开放性试题,不仅能从纵横两方面巩固提高有关知识,而且还能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有利条件,可谓一举两得。例如:1.四边形ABCD满足什么条件,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AC和BD互相垂直(只需填一组你认为适当的条件);2.假如没有量角器、三角尺,只有刻度尺、圆规,如何判断一个角是直角?(要说出使用哪些工具;如何使用;并运用哪些数学知识);又如,在初三复习圆的有关知识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设计一种简单工具,用这种工具找到圆的圆心,并说明原理。
这些题的编制既不失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又考察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表述能力,极具挑战性,它极大地迎合了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和求异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教是为了最终不教”。为此,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与学生心灵相通、感情相容,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适宜勃发的空间,个个感到“我能行,我是成功者”。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创新的摇篮。惟其如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