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肌痛症(fibromyalgia,FM)

合集下载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标准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标准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标准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FM)是一种慢性疾病,以身体广泛性疼痛和高敏感度为特征。

该病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神经系统异常活动和其它生理、心理因素有关。

本文将介绍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标准。

一、临床特征1. 广泛性疼痛:纤维肌痛综合征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全身范围内广泛性的慢性疼痛,常常表现为持续至少三个月以上的肌肉酸胀感、刺痛或针刺感。

这些疼痛可能出现在身体各个部位,并可由轻微压力或运动引发或加重。

2. 高敏感度:患者对于外界刺激(例如触摸、声音、光线)的敏感度明显增加。

他们可能对轻微触碰甚至衣物触碰产生过度反应,容易感到过敏或不适。

3. 疲劳和睡眠障碍:大多数患者常感到疲劳,即使在休息后也难以缓解。

此外,他们还可能经历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浅睡眠和非刷新性的夜间醒来。

4. 心理症状: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常出现情绪低落、焦虑和压力过大等心理症状。

这些心理因素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

5. 其它相关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胃肠道问题(如腹胀、便秘或腹泻)以及认知功能下降(如记忆障碍和集中力不足)等其它相关症状。

二、诊断标准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主要参考美国风湿学会制定的“2010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Fibromyalgia”。

根据该标准,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疼痛指数评分:患者需自评身体上特定区域的局部持久性或广泛性疼痛。

根据VAS(Visual Analog Scale)或NRS(Numeric Rating Scale)等评分工具,纤维肌痛患者需满足以下条件:VAS评分≥7分或NRS评分≥4分。

2. 痛觉过敏点计数:医生通过触诊患者身体18个特定的痛觉点,记录其中疼痛反应的阳性点数。

在纤维肌痛诊断中,需满足以下条件:至少11个痛觉点阳性。

中国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指南2023

中国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指南2023

中国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指南2023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MS)亦称纤维肌痛症,是以慢性弥漫性疼痛、睡眠障碍或无恢复性睡眠、疲劳和认知障碍为核心症状,亦常伴有身体僵硬、感觉异常等躯体症状和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的一种疾病。

FMS诊断FMS的诊断与其他疾病的诊断无关,并不排斥其他疾病的存在,同时满足下述 3 条标准即可诊断:(1)WPI≥7且SSS≥5;或WPI 4~6且SSS≥9;(2)必须存在广泛性的疼痛,5 个区域中至少有4个区域存在疼痛(不包括下颌、胸部和腹部);(3)弥漫性症状至少持续3个月。

注:WPI:患者在既往 1 周内出现疼痛的 5 个区域及19个部位,每个部位得1分,最高19分。

SSS:包括三大症状评分(最高 9分)和简化的躯体症状评分(最高 3分)两部分评分,总分最高12分。

FS是WPI和SSS分值之和。

FMS疾病鉴别许多疾病均会出现慢性肌肉疼痛症状,需与 FMS 重点鉴别的疾病有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脊柱关节病、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风湿性多肌痛以及炎性肌病、软组织风湿症、甲状腺功能异常、慢性疲劳综合征、心理疾病等主要从各个疾病的常见伴随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予以鉴别,必要时可联合多学科进行鉴别诊断。

FMS治疗原则及目标治疗原则:循序渐进的多学科治疗模式为首要原则,医患双方应共同参与治疗决策FMS管理指南推荐:FMS的治疗方案应在与患者共同商定的基础上,采取循序渐进的多学科治疗模式。

首先是患者教育和以锻炼(有氧运动或力量训练)为主的非药物治疗;如果无效,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下述治疗方法:对伴有情绪障碍的患者可采用心理治疗,对严重疼痛或睡眠障碍的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对躯体功能严重下降的患者推荐多元化的康复治疗。

治疗目标:治疗目标为减轻疼痛等核心症状,提高FMS 患者生活质量。

减轻疼痛等核心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 FMS 的终极目标。

纤维肌痛综合征

纤维肌痛综合征
FS患者体内白介素-2(IL-2)、α干扰素水平升高〔12〕, CD4+及CD4+/CD8+比值升高,此几种因子与免疫调节有 关
一些作者报道在纤维肌痛综合征病人的真皮-表皮交界处 有免疫反应物沉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纤维肌痛综合 病人肌肉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提示有急性血管损伤; 组织缺氧及通透性增强。病人常述的原因不明的体重增加, 手弥漫性肿胀及夜尿增多可能与通透性增强有关。
纤维肌痛综合症患者和对照组CSFP物质水平
50
40
42.8
30
P < 0.001
20 16.3
10
0
Russell et al Arthritis and Rheumatism Vol 37: 1593-1601, 1994
5-羟色胺 抑制下行传导系统 含量降低
NGF 含量增加
免疫紊乱
FMS可与其他疾病重叠存在,称为慢性疼痛和疲劳综合症
纤维肌痛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症
暴露综合征
躯体形式障碍
发病机制
睡眠障碍
见于60%-90%的患者,表现为睡眠易醒多梦,晨起精神不 振,疲乏有全身疼痛和晨僵感
神经递质分泌异常
血清素(serotonin,5-HT)和P物质(substance P)等神经递质在 本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躯体感觉电位增加 功能MRI 显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增加 第二次疼痛的时间叠加现象 神经源性炎症
▪ 神经内分泌异常和自主神经系统异常 ▪ 睡眠结构改变: ▪ 50%:-相异常 躯体症状,睡眠时间 缩短 ▪ 生长激素降低 ▪ DHEA明显降低 ▪ 体位性低血压
FIBROMYALGIA Other Criteria: (OSfYtenNprDeseRntO): ME

纤维肌痛综合征

纤维肌痛综合征

纤维肌痛综合征疾病认知: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MS)FM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关节性的软组织慢性疼痛性综合征,其主要特征是慢性广泛的、对称的肌肉骨骼疼痛、常常是致残的肌肉骨骼疼痛和无力,伴有多个对称性广泛分布的压痛点。

可伴有晨僵及全身性疲劳、焦虑、忧郁、恐惧等精神症状、睡眠障碍或长期失眠、夜间肌阵挛、磨牙、晨僵、枕部跳痛、头昏眼花、认知缺陷以及短暂的记忆缺失等。

另外,还会有麻木感、刺痛感、手足感觉异常,胃肠症状和膀胱障碍也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FMS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但在25~45岁的年龄段,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七倍。

FMS可以导致个体的生活质量和躯体功能受到严重破坏,其程度可与风湿性关节炎相比。

1990年美国风湿病大学(ACR)结合慢性广泛性疼痛(CWP)的概念确立了纤维肌痛综合征(FMS)的分类标准。

症状观察与护理:目前FMS患者不能获得及时正确的诊断给患者带来了持续的痛苦和精神压力,现有的措施还无法完全控制所有症状,但是通过充分治疗后会有明显的改善。

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于2007年出版了一系列FMS的治疗程序。

他们强调对FMS患者的疼痛、躯体功能和心理社会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同时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的和非药物相结合的干预措施。

经过与患者沟通,根据疼痛强度、身体功能和相关症状如抑郁、疲劳、睡眠障碍等特点,因人而异地确定治疗方案。

1.心理护理:护士应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态度和蔼、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患者疼痛剧烈时可通过分散注意力、暗示疗法、松弛疗法使患者疼痛减轻。

通过疾病相关知识教育,使患者了解此病不会危及生命、造成关节畸形和破坏,让患者接受疾病的事实,处理好疾病和工作、生活的关系;向患者说明治疗目的不是根治,而是尽量减少不良影响,过一种正常的生活,以纠正患者不正确的就医观念和就医行。

2.疼痛护理:患者主诉下腰痛,向臀部和下肢放射。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F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性疼痛、关节僵硬以及疲劳等症状。

根据统计,全球有2%-4%的成年人受到FM的影响,其中以女性居多。

本文将从症状和治疗两个方面谈论FM的相关问题。

一、症状1. 全身性疼痛FM的主要症状是全身性疼痛。

患者往往在软组织(如肌肉、韧带等)处感到剧烈的难以忍受的疼痛。

这种疼痛有时会伴随着针刺、酸胀等感觉。

有些患者会提示肩周疼痛,胸痛,甚至是颜面部痛。

2. 关节僵硬FM患者还经常出现关节僵硬的情况,尤其是早晨和长时间静止之后。

关节之间的摩擦会导致疼痛和僵硬,有时还会伴随有瘙痒、灼热和刺痛等感觉。

3. 疲劳除了疼痛和关节僵硬,患者还会感到极度的疲劳。

在早晨醒来后,他们感觉仍然疲惫不堪,缺乏精力和动力。

4. 睡眠障碍FM患者常常由于长时间的疼痛和其他症状而难以入睡。

即使睡眠时,患者也可能在疼痛和关节僵硬的影响下频繁醒来。

二、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FM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

目前,一些类似抗抑郁药物和抗惊厥药物被广泛应用于FM患者的疼痛控制。

其次,非甾体抗炎药和镇痛药等对于疼痛的缓解也很有效。

2. 神经传导调节一些神经传导调节的方法也可用于FM患者的治疗。

电刺激治疗(TENS)可以改变某些神经的传导方式,以减缓疼痛的感觉。

另外,一些物理治疗方法也被广泛地应用于FM患者,如针灸、按摩等。

3. 生活方式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对FM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锻炼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并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注意饮食和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也有利于FM患者的健康。

总之,FM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症状复杂,治疗难度较大,需要综合起来进行多方面的治疗。

通过药物治疗、神经传导调节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善,FM患者可以逐渐减轻疼痛和其他相关症状的影响,在生活中更好地应对疾病。

《纤维肌痛综合征》

《纤维肌痛综合征》
FS患者体内白介素-2(IL-2)、α干扰素水平升高〔12〕, CD4+及CD4+/CD8+比值升高,此几种因子与免疫调节有 关
.
一些作者报道在纤维肌痛综合征病人的真皮-表皮交界处 有免疫反应物沉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纤维肌痛综合 病人肌肉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提示有急性血管损伤; 组织缺氧及通透性增强。病人常述的原因不明的体重增加, 手弥漫性肿胀及夜尿增多可能与通透性增强有关。
.
Percent of patients. 97.62. 90.13. 81.44. 77.05. 74.66. 62.87. 52.88. 47.89. 40.610. 35.811. 31.512. 29.613. 26.314. 16.7
纤维肌痛综合征 (Fibromyalgia
syndrome , FMS)
.
.
.
概述
非关节性风湿病, 主要表现为肌肉骨骼系统多处疼痛与发僵,
并在特殊部位有压痛点, 并伴有疲劳、焦虑、睡眠障碍;伴有精神、
神经障碍等。
▪ 按照ACR诊断标准,3%-7% 人群患有FMS
80%-90% 为女性。任何年龄, 主要见于成人,发病年龄多在25~45岁。
躯体感觉电位增加 功能MRI 显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增加 第二次疼痛的时间叠加现象 神经源性炎症
.
▪ 神经内分泌异常和自主神经系统异常 ▪ 睡眠结构改变: ▪ 50%:-相异常 躯体症状,睡眠时间 缩短 ▪ 生长激素降低 ▪ DHEA明显降低 ▪ 体位性低血压
.
.
.
.
FIBROMYALGIA
alpha sleep disturbance).
3. Sleep disturbance [alpha-delta sleep, myoclonus, restless leg

2021纤维肌痛的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要点(全文)

2021纤维肌痛的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要点(全文)

2021纤维肌痛的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要点(全文)纤维肌痛(fibromyalgia , F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弥漫性疼痛综合征,除多部位疼痛外,病人常伴有疲乏、睡眠和情绪障碍等多种临床症状。

由于缺乏明确的特异性实验室指标,诊断多基于临床症状,因而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

为进一步推动国内FM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国内疼痛专家在参考借鉴国外最新指南、广泛收集临床证据的同时,结合临床经验和中国国情,编写了此共识,以供参考。

定义和发生机制纤维肌痛又称为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中枢神经感觉传入处理功能失调引起的慢性弥漫性疼痛综合征,其主要症状包括多部位疼痛、重度疲乏、僵硬感、睡眠障碍、认知障碍以及心理问题。

FM常与其他系统性疾病合并存在,对病人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FM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中枢敏化是FM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 其他方面如神经递质失衡、神经功能异常、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异常等也可能与其发病相关。

临床表现1.疼痛和压痛疼痛是FM的核心症状,表现为全身多部位疼痛和压痛、疼痛异常、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

疼痛性质多样,常见为酸痛、冷痛、痉挛牵扯痛等,肩胛带、颈、背、骸等部位为常见。

疼痛可以发生在躯干、肢体,也可以在关节部位,但不会出现关节肿胀和功能受限。

2.疲劳绝大多数病人主诉易疲劳,部分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下降,甚至无法从事普通家务劳动。

病人常诉在清晨醒后也有明显疲倦感。

3.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多梦、无恢复性睡眠、精神不振。

4.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烦躁,对自己病情的过度关注,甚至呈严重的焦虑、抑郁状态。

很多病人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缺失、执行能力减退等认知障碍。

5.头痛通常由颈部肌肉紧张引起的,也可能由于头颈部压痛点所致。

6.多种伴随症状多数病人有怕凉怕风的症状,在环境温度低或吹到凉风时常病人感到不适和疼痛感,并因此而加重。

眩晕、发作性头晕以及四肢麻木、酸胀、刺痛、蚁行感也是常见的伴随症状。

纤维肌痛症的诊断与综合治疗

纤维肌痛症的诊断与综合治疗

纤维肌痛症的诊断与综合治疗概述:纤维肌痛症(Fibromyalgia,FM)是一种以广泛性肌肉酸痛、压痛点敏感、睡眠障碍和多种全身性症状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本文将介绍纤维肌痛的诊断标准以及其综合治疗方案。

一、诊断:1.1 根据美国风湿学会(ACR)2010年修订的纤维肌痛诊断标准,至少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方可确诊纤维肌痛:①广泛性酸痛超过3个月;②具备11个或以上压点敏感点位;1.2 除了符合ACR诊断标准,临床医生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表现的相关性或其他潜在性基础自身免疫系统异常。

二、非药物治疗方法:2.1 运动疗法:运动是管理纤维肌痛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摩和锻炼可以有助于缓解关节僵硬和疼痛,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适宜的运动方式包括:游泳、太极拳、瑜伽等有氧运动和伸展运动;骑自行车、散步等低冲击性锻炼也可考虑。

2.2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通过物理治疗师进行,包括使用温暖湿润的湿毛巾、按摩和其他物理治疗方法以减轻肌肉紧张并改善循环。

电刺激和紧张放松法可以在神经系统中引发反应,从而缓解肌肉紧束感。

2.3 心理支持:纤维肌痛常常伴随着情绪问题,因此心理支持是综合治疗方案中重要的一环。

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应对压力,并提供积极的生活观念。

认知行为疗法(CBT)、正念冥想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纤维肌痛患者的心理支持。

三、药物治疗方法:3.1 非处方药:对于轻度的纤维肌痛,可以尝试非处方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包括布洛芬和阿司匹林。

然而,这些药物在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上的效果有限。

3.2 处方药:当非处方药物无法有效控制纤维肌痛时,医生可能会考虑给患者开具处方药。

选择合适的药物通过控制神经传导、改善睡眠质量、减轻抑郁和焦虑等方式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相关症状。

①抗抑郁药:例如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可帮助患者缓解与纤维肌痛相关的情感问题;②轻微镇静剂:安定剂或催眠药可以帮助改善纤维肌痛患者的睡眠质量。

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指南

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指南

纤维肌痛综合征诊断指南【概括】纤维肌痛综合征( Fibromyalgia Syndrome,FM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浑身宽泛性痛苦以及显然躯体不适为主要特色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疲惫、睡眠阻碍、晨僵以及抑郁、忧虑等精神症状。

FMS 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前者为特发性,不归并任何器质性疾病;尔后者继发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各样风湿性疾病,也可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性肿瘤等非风湿性疾病。

FMS 在临床上比较常有,好发于女性,常见于群中 FMS 生病率为 2%,此中男女生病率分别为20~70 岁人群。

在美国,人%和%,生病率随年纪增添而高升;风湿科门诊中该病所占比率高达%,仅次于骨关节炎。

国内当前还没有切实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

FMS 病因及发病体制当前尚不清楚。

【临床表现】1、症状和体征(1)痛苦浑身宽泛存在的痛苦是 FMS 的主要特色。

一般起病隐藏,大多半患者就诊时不可以正确回想起痛苦开始的时间。

也有部分患者痛苦出现于外伤以后,并由局部渐渐扩展到其余部位。

FMS 的痛苦呈弥散性,一般很难正确立位,常遍及浑身各处,以颈部、肩部、脊柱和髋部最常有。

痛苦性质多样,痛苦程度时轻时重,歇息常不可以缓解,不适合的活动和锻炼可使症状加重。

劳苦、应激、精神压力以及严寒、阴雨天气等均可加大病情。

(2)压痛 FMS 独一靠谱的体征即浑身对称散布的压痛点。

在压痛点部位,患者对“按压”反响异样敏感,出现难过的表情或拒压、退后等防卫性反响。

这些压痛点弥散散布于浑身,常位于骨崛起部位或肌腱、韧带附着点等处,认真检查这些部位均无局部红肿、皮温高升等客观改变。

大多半 FMS 患者压痛点的散布拥有一致性,已确立的 9 对( 18 个)解剖位点为:枕骨下肌肉附着点双侧、第 5 至第 7 颈椎横突空隙前面的双侧、双侧斜方肌上缘中点、双侧肩胛棘上方近内侧缘的开端部、双侧第二肋骨与软骨交界处的外上缘、双侧肱骨外上髁远端2cm 处、双侧臀部外上象限的臀肌前皱襞处、双侧大转子的后方、双侧膝脂肪垫关节褶皱线内侧。

纤维肌痛综合征(FMS)

纤维肌痛综合征(FMS)

纤维肌痛综合征(FMS)
患者朱XX,女,52岁,颈背部疼痛10余年,夜间明显,加重2年,辗转多家医院怀疑患者是强脊炎,查B27、骶髂关节磁共振、血沉、C反应蛋白全部是阴性。

患者随即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找到曾西主任,曾西主任追问病史,患者年轻的时候就有颈背部疼痛,保持一个姿势久了身体就出现僵硬和疼痛,考虑是纤维肌痛综合征(FMS),治疗3天后疼痛明显好转。

纤维肌痛综合症(fibromyalgia syndrome,FS)是一种非关节性风湿病,临床表现为肌肉骨骼系统多处疼痛与发僵,并在特殊部位有压痛点。

纤维肌痛综合征可继发于外伤,各种风湿病,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及各种非风湿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性肿瘤)等。

这一类纤维肌痛综合征被称为继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secondary fibromyalgia syndromen),如不伴有其他疾患,则称为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症(primary fibromyagia syndrome)。

纤维肌痛的常规治疗有解除症状加重的诱因(寒湿环境),改善躯体与心理症状,抗抑郁药阿米替林、镇痛药普瑞巴林等应用,必要时心理干预等,我科室在FMS治疗上优选使用理疗、神经阻滞等治疗,使FMS的治疗效果更加突出。

纤维肌痛症研究白皮书

纤维肌痛症研究白皮书

纤维肌痛症研究白皮书第一部分纤维肌痛症概述 (2)第二部分纤维肌痛症的病因分析 (4)第三部分纤维肌痛症的主要症状及临床表现 (6)第四部分纤维肌痛症的发展趋势分析 (8)第五部分纤维肌痛症患者的分布情况 (10)第六部分纤维肌痛症的鉴别诊断 (11)第七部分纤维肌痛症的权威治疗医院与机构 (13)第八部分纤维肌痛症的临床治疗方案 (15)第九部分纤维肌痛症的护理方案 (17)第十部分纤维肌痛症的科学管理 (19)第一部分纤维肌痛症概述纤维肌痛症(Fibromyalgia)是一种慢性疼痛性疾病,它主要特征是全身性持续性疼痛、压痛点敏感以及体能和睡眠障碍。

本文将对纤维肌痛症的概况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其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研究进展。

一、临床表现纤维肌痛症的主要症状是全身性的、持续存在的疼痛,常常被形容为肌肉酸痛、针刺或牵拉感。

疼痛多见于颈、肩、腰、臀和四肢等部位,常伴随着关节的僵硬感。

此外,患者还常常出现疲劳感、睡眠障碍、头痛、腹痛以及记忆力和注意力障碍等非特异性症状。

纤维肌痛症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显著影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二、流行病学特征纤维肌痛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综合征,主要发生在女性,尤其是中年女性。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全球范围内有相当一部分人口受到纤维肌痛症的影响。

然而,由于症状多样化,纤维肌痛症的确切患病率难以估算。

研究还发现,一些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的生活事件可能与纤维肌痛症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联。

三、发病机制纤维肌痛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有许多理论与其相关。

其中,中枢敏化理论是被广泛接受的解释之一。

该理论认为,纤维肌痛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刺激产生了异常的敏感性,使得他们对轻微的刺激产生过度的疼痛反应。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患者体内神经递质和激素水平异常,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可能参与了纤维肌痛症的发病过程。

四、诊断标准纤维肌痛症的诊断标准曾有多个版本,最常用的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于2010年发布的“2010美国学院风湿学会诊断标准”。

纤维肌痛症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

纤维肌痛症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

纤维肌痛症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分析第一章:引言纤维肌痛症(Fibromyalgia,FM)是一种慢性疼痛综合征(CPS),有着不明确的病因和复杂的症状体现,患病率大的是中年女性。

患者常伴随有着广泛的神经肌肉痛、疲倦、头痛、失眠等症状,带给生活极大的困扰。

目前尚缺乏明确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和治疗手段,因此,本文旨在较为详细地描述纤维肌痛症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第二章:诊断标准2.1 主诉和症状在诊断纤维肌痛症时,最重要的是依据患者的主诉和症状。

患者通常反映在身体各处出现广泛性不适感和肌肉或关节酸痛等症状,持续时间为3个月以上,并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2.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诊断FM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是确定FM诊断的基础。

医生应当进行全身、全面的检查,包括肌肉紧张、神经病变、心血管系统、关节和皮肤等。

在肌肉上的检查可以包括带状痛点和易感受区,检查旨在寻找那些在压力施加后敏感和肿胀的部位。

2.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测在FM的诊断上并不是必需的,但如果患者存在其他疾病的疑虑的话,则需要在排除其他潜在疾病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一些检查。

现实世界中,纤维肌痛症的病因不明,尚缺乏血清或图像检测有关病理学或生理学变化的线索。

2.4 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健康组织1992年发布的《疼痛分类国际疾病-第10版》(ICD-10),纤维肌痛症症状表现为3个月以上的慢性全身性疼痛,常伴有其他临床症状如疲劳、睡眠障碍、心理问题等。

Friedman等人于1990年提出了FM的诊断标准,并在1990年推出了文献:Friedman 风湿病样痛和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的诊断。

在1992年,韦交姬等专家组织调查,最终提出FM诊断标准,也称“美国纤维肌痛症诊断标准”(ACR)。

该标准最常用的版本,于2010年修订,整体采用信度和效度考虑,简称2010 ACR标准(Table 1)。

第三章:治疗方案目前并不存在绝对的治疗方法,这一疾病的治疗手段是多方向的、逐步完善的过程。

从肝肾同源论纤维肌痛综合征

从肝肾同源论纤维肌痛综合征

从肝肾同源论纤维肌痛综合征1.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贵阳 550002 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贵阳 550001纤维肌痛综合征(fifi bromyalgia syndrome,FMS)是一种非关节性的软组织疼痛性疾病。

以全身肌肉骨骼广泛、弥漫性疼痛及发僵为主要临床表现,在特殊部位有敏感的压痛点,常伴有疲劳、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等多种症状[1]。

流行病学显示,本病好发于成年女性,发病年龄多在25~45岁,欧美国家患病率为2%~8%[2]。

目前国内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但有研究显示其患病率仅次于骨关节炎[1]。

西医目前认为中枢敏化、多基因遗传、神经内分泌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对FMS的发生有影响。

在传统中医学中并没有关于FMS的具体记载,但后世医家把其归属于“肌痹”、“周痹”、“郁证”等范畴,并言其病机不外乎“外邪侵袭、脏腑失调”及“肝郁气滞血瘀”。

笔者通过梳理祖国医学对FMS的认识后,认为可从“肝肾同源”论FMS。

1.中医对FMS的认识纤维肌痛综合征为现代医学病名,中医主要按照其临床发病原因及症状而定义,如依据其表现全身多处疼痛这一特征,将本病归纳为中医学的“痹证”之“周痹”、“肌痹”或“行痹”、“痛”等范畴,以反映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中医疾病本质;另外,本病也伴有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血瘀、痹阻经络的情况,与情志失调息息相关,因此也有人将之归纳为“郁证”范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提出“阳化气,阴成形”、“气伤痛,形伤肿”,由于本病还未发现有特异性的器质性病理变化,因此暂时被归纳为功能性疾病,即中医理论中的“气病”、“气痹”范畴。

另外,《灵枢·周痹》也提及“三气以为周痹,循脉而行,至分肉之间,气聚排迫分肉,肉裂而为痛也”、“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之论断,从临床表现上与纤维肌痛综合征相比,既有全身范围的疼痛,又有固定不移、“不能左右”的压痛点,当属中医学“周痹”范畴。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和综合治疗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和综合治疗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和综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又称为纤维肌痛症(Fibromyalgia Syndrome, FM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疼痛和疲劳的临床综合征。

本文将介绍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方法。

一、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1.1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特点纤维肌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全身范围内非关节性疼痛和压痛点,伴随着长期的体力或精神方面的疲劳。

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头晕、头昏、记忆力减退等非特异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1.2 临床评估与检查医生在判断是否存在纤维肌痛时,需要依据患者自述的主诉和具体体格检查来进行评估。

常用标准包括2010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使用的“午饭分数”及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提出的纤维肌痛诊断标准。

1.3 确定压痛点按压肌肉群中特定部位的压痛点是诊断纤维肌痛综合征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压痛点包括喉结上方和两侧,锁骨下骨突内侧、第二肋间隙内上方等区域。

医生在检查时需轻柔地用指尖施加压力,并评估患者对此刺激是否敏感。

1.4 排除其他疾病纤维肌痛综合征并无特异性检查结果,因此需要排除其他引起类似症状的系统性风湿性或神经性疾患。

通过血常规、生化指标、免疫学检查和相关影像学方法等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综合治疗2.1 有效控制疼痛药物是控制纤维肌痛患者体内化学物质失衡所产生的异常反应的重要手段之一。

NSAIDs类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常用于缓解疼痛。

抗抑郁药物和抗癫痫药物也常被使用,例如阿米替林、多塞平等。

2.2 改善睡眠质量纤维肌痛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因此改善睡眠质量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建立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精神压力。

可使用非处方药如镇静催眠类药物或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来辅助改善睡眠。

2.3 针灸和按摩治疗针灸和按摩是中医传统疗法在纤维肌痛综合征治疗中的常用方法。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和按摩关节及肌肉组织,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淤血,并释放身体内的能量以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纤维肌痛综合征

纤维肌痛综合征

纤维肌痛综合征知识摘要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FM)是一种以全身广泛性疼痛、疲劳、睡眠障碍和多种躯体症状为特征的慢性非炎性疾病。

本知识文档详细介绍了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特征、常用术语解释、病理全过程、病因、发病机制、类型及其概念、并发症及其概念、详细诊断方法及确诊标准、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内容。

文档旨在为医学生和患者提供系统、详尽的纤维肌痛综合征知识,并通过具体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疾病。

目录1.引言2.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特征o广泛性疼痛o疲劳o睡眠障碍o认知功能障碍o其他症状3.常用术语解释4.病理全过程5.病因和发病机制6.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类型及其概念7.并发症及其概念8.详细诊断方法及确诊标准9.鉴别诊断10.治疗及预防11.总结1. 引言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FM)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疼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广泛的肌肉骨骼疼痛,伴随多种其他症状如疲劳、睡眠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

FM常常给患者带来显著的生活质量下降,且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FM的各个方面,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2.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特征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广泛性疼痛•特点: FM的主要症状是全身广泛性疼痛,患者通常描述为深部的、持续的、广泛的疼痛,常伴有触痛点或压痛点。

疼痛可以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出现,但常见于背部、颈部和四肢。

•案例: 一名45岁女性患者报告全身广泛性疼痛,尤其是肩部和背部,疼痛感持续数月,且无明显诱因。

疲劳•特点: FM患者常感到极度疲劳,即使睡眠充足也无法恢复体力。

疲劳感通常是持续的,并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案例: 上述患者还提到,即使睡眠时间达到8小时以上,醒来后依然感觉极度疲劳,难以进行日常活动。

睡眠障碍•特点: 患者常报告难以入睡、频繁觉醒或早醒,且睡眠质量差,导致晨起后仍感疲惫。

《2024年全科医学诊疗模式对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睡眠、疲劳及心理健康的影响》范文

《2024年全科医学诊疗模式对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睡眠、疲劳及心理健康的影响》范文

《全科医学诊疗模式对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睡眠、疲劳及心理健康的影响》篇一一、引言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M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常常面临疼痛、睡眠障碍、疲劳以及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来,全科医学诊疗模式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其以患者为中心的全面性医疗服务对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全科医学诊疗模式对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睡眠、疲劳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全科医学诊疗模式的特点全科医学诊疗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注重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相结合。

该模式强调医患沟通,提供连续性医疗服务,涵盖疾病预防、早期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多个方面。

全科医生具备全面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三、全科医学诊疗模式对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影响1. 疼痛缓解全科医学诊疗模式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的疼痛症状,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手段,有效缓解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症状。

同时,全科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 改善睡眠质量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全科医学诊疗模式通过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调整生活习惯、提供睡眠卫生教育等措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此外,全科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适当的睡眠药物,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睡眠节律。

3. 减轻疲劳感全科医学诊疗模式通过综合治疗,有效缓解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和睡眠障碍,从而减轻患者的疲劳感。

此外,全科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营养指导、运动康复等措施,帮助患者恢复体力。

4. 提升心理健康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全科医学诊疗模式通过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等措施,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同时,全科医生还会与患者家属沟通,共同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常自诉关节肿胀,但无客观体征,一般在 天气潮冷、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时加重。 • 30%以上的患者可出现肠激惹综合征。 • 部分患者有虚汗、盗汗以及口干、眼干等 表现。
• 部分患者出现膀胱刺激症状、雷诺现象、 不宁腿综合征等。
实验室检查
• 常规检查无客观异常发现。 • 功能磁共振(fMRI)可能发现额叶皮质、 杏仁核、海马、扣带回等激活反应异常以 及相互之间的纤维联络异常。
2010年ACR纤维肌痛症修订诊断标准
• • • • • • •
• • • • • • • •
满足以下3条可以符合FMS诊断: 1、弥漫疼痛指数(WPI)>7和症状严重(SS)积分>5;或WPI=3-6和SS积分>9; 2、症状持续相同水平在3个月以上; 3、患者没有其他疾病的不可解释的疼痛。
附:WPI及SS的定义与判断: WPI指患者前一周的疼痛情况,且为疼痛的区域,共0-19分。 左右肩部区域;左右臀部区域;左右上臂;左右颌部;上背下背;左右前臂;左右大 腿;左右小腿;胸;颈;腹部。 SS积分 疲劳;醒来萎靡不振;认知症状 上述3个症状在一周前的严重程度按以下积分: 0=无;1=轻微问题,2=中等问题;3=严重,弥漫,持续,影响生活 考虑 躯体体症状,患者是否有? 0=无;1=轻微症状,2=中等量症状;3=大量症状 SS积分为上述3个症状的积分加躯体症状积分(总分0-12分)
• 其患病率约为2%,其中女性为3.4%,男性 为0.5%。
• 该病的患病率与年龄存在线性增加的关系,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岁,其中89%为女性。 • 伴有外伤、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及多 种非风湿病者称为继发性FMS。如不伴有其 他疾病,则为原发性FMS。
病因
• • • • • 睡眠障碍 神经内分泌变化 免疫紊乱 氨基酸浓度改变 心理因素
纤维肌痛症(fibromyalgia,FM)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风湿免疫科王嘉凯
概述
• 纤维肌痛症( fibromyalgia , FM )或纤维肌 痛综合征( fibromyalgia syndrome , FMS) 是一种以全身弥漫性疼痛及发僵为主要临 床特征,并常伴有疲乏无力、睡眠障碍、 情感异常和认知功能障碍等多种其他症状 的慢性疼痛性风湿病。
发病机制
• 机械性牵拉、挤压、P物质、缓激肽、钾离 子等化学刺激及缺血性肌肉收缩刺激神经 末梢引起肌肉疼痛。 • 1/3患者血清胰岛素、胰岛素生长因子-1、 与生长激素有关的氨基酸浓度降低,脑脊 液氨基酸浓度变化。 • OA、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引起外周伤害性疼 痛反复刺激脊索第二背角神经元,导致中 枢敏化作用引起慢性疼痛。
临床表现-特征性症状
• 慢性广泛性肌肉疼痛,大多数患者伴有皮 肤触痛,时轻时重。 • 13%的患者有广泛性肌肉疼痛,43%有局限 性疼痛,颈、胸、下背部、肩胛带及骨盆 带肌肉最常见,其他部位依次为上背部、 中背部、腕、臀部、大腿和小腿肌肉。
临床表现-特征性症状
临床表现-特征性症状
• • • • • • • • • 枕骨下肌肉附着点两侧 第5 两侧第2肋骨与软骨交界处的外上缘 两侧肱骨外上髁远端2cm处 两侧臀部外上象限的臀肌前皱襞处 两侧大转子的后方 两侧膝脂肪垫关节褶皱线内侧
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
• ①持续3个月以上的全身 性疼痛,包括身体左、右 两侧,腰的上、下部以及 中轴(颈椎或前胸或胸椎 或下背部)同时 疼痛。② 压痛点:以拇指按压,压 力为4KG,18个压痛点中 至少11个疼痛。同时满足 上述2个条件者可诊断为 MFS,其敏感性88.4%,特 异性为81.1%。
治疗-药物治疗
• 抗癫痫药-普瑞巴林(第一个FDA批准治疗 FM的药物),加巴喷丁 • 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度洛西汀 ,米那普仑(均获FDA批准治疗FM ) • 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甲磺酸 瑞波西汀 •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美多芭), 罗匹尼罗
治疗-药物治疗
临床表现-其他症状
• 90%患者伴有睡眠障碍,表现为失眠、易醒、 多梦及精神不振。
• 一半以上患者出现严重的疲劳,甚至感觉 无法工作。 • 晨僵见于约76%-91%的患者,期严重程度与 睡眠及疾病活动性有关。 • 可出现头痛、胸痛、头晕、腹痛、感觉异 常、呼吸困难、抑郁或焦虑等。
临床表现-其他症状
• P物质拮抗剂-卡索匹坦(Casopitant) • 阿片拮抗剂-纳曲酮
治疗-非药物治疗
• • • • • 认知行为治疗 水浴疗法 需氧运动 太极拳 针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