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课件1

合集下载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
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家庭为单位的个体 劳动代替
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讨论活动一
如何看待下列观点?
【观点一】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是不可避免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①观私点有二制】的私产生有是观原念始的社存会在末,期生是产私力有发制展产的生结的果根。在本私有 原制因产。生的(基小础结上:人只们有要了考最根初本的原私因有,观念都。是因生此产说力私的有发制不展)
一、原始社会
5.原始社会的解体:私有制的确立
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兄弟们,铜器是我造 的,所以我就自己用
了啊!
我种地的效率高,和你 们一起种地平均分配很 吃亏,我家想要一块地
自己种!
想不想和我一样打出很多 粮食?想不想吃饱穿暖?
那你们就得听我的!
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劳动者


生产力
生 生产工具 人们改造
产 资
加 工
自然的能
料 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
的总和称为
经济基础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产品的分配形式 人与人的关系
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制度、组织和设施
社会发展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 况,是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就会促进生产力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 力的发展;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 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是从来就有的,私有观念也不是人所固有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课件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
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
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2、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
• 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 • 社会主义适合中国的现实国情
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述 • 2、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幅度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如今各种银行卡使人们出门 不用带现金即可自由刷卡消 费,极大地方便了生活
2、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大大提升了 中国的国际地位
六方会谈
中国潜水员赴泰国海啸灾区清理垃圾
三、中国不能搞西方民主社会 主义
为公共财政,以社会福
利和保障形式供养那些
不劳而获的人。
瑞典福利对国民“从摇篮到坟墓”无所不包。
三、中国不能搞西方民主社会 主义
• 2、中国不能搞西方 民主社会主义
• 第四,在欧洲,每届
总统竞选,为了获得选
票,都把提高居民收入
及其福利放在对居民承
诺的第一位,而公共财
政收入不能同步增长,
所以财政赤字越滚越大,
国家负担越来越重。
在斯德哥尔摩,温和联合党主席林费
尔德在赢得大选后感谢选民。
三、中国不能搞西方民主社会 主义
• 2、中国不能搞西方 民主社会主义

第五,生产资料私
人垄断很严重。仍以瑞
典为例,瑞典的90%以上
的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
HMS荣获瑞典最佳出口企业奖
中国

人教部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美课件1

人教部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美课件1

人教部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 美课件1
青铜工具
商周时期青铜器掐 银丝爵杯
商后母戊鼎 (司母戊鼎)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人教部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美课件1 (二):奴隶社会
7、奴隶社会的衰亡
奴隶社会后期,当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时,出现了封建制 生产关系,奴隶制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就被封建 制所代替。
(2)氏族长和军事首领是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的。
2.氏族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
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 判一判:
(1)部落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提示: 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 ) 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人教部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 美课件1
人教部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 美课件1
提示: 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人教部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 美课件1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一):原始社会
5原始社会解体: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怎样推动私有制确立的?
(1)原因: 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过程/表现: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②以 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③生产资料相应地 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④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⑤贫富分 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公有制、私有制)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雇佣剥削、平等互助)
产品的分配关系(平均分配、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需分配)
判一判:
√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我国实行按劳分配。(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品PPT课件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品PPT课件1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私有制的产生,虽然加剧了贫富之间的分化, 但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不能说是“万恶之源”。
思考一下
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 原因吗?
提示: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 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奴隶社会 1.阶级
奴隶主阶级
剥削者地位
奴隶阶级 被剥削者地位
从食物采集者变成生产者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一、原始社会
2.特点 (3)生活单位
血缘
氏族制度——原始社会最基本 的社会组织和管理方式
氏族
氏族议事会
部落联盟
思考一下
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原始社会 是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提示:(1)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由当时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决定的。只有共同劳动,才能满足人们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采 取平均分配的方式。由于没有私有现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 是平等的,没有压迫和奴役的现象。 (2)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原始 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原始人的生活极其艰苦,维持生存 非常困难,甚至处于野蛮状态,在饥饿驱使下曾出现过人吃人的 现象,在氏族或部落战争中,常常将战俘杀掉或吃掉。所以说没 有剥削和压迫的原始社会并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描绘人类社会的演进
文明时代
人旧 类石 产器 生时


石 器 时 代
阶 级 社 会
共 产 主 义 社
原始社会

课题: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框题: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目题: 第一目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从原始社会到 奴隶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第一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第一讲

(6)从工业化程度看,中国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工业化程度看,中国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中国已经整体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水平 中国已经整体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比较大,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比较大,与发展中国 家相比水平相当。农业人口还占总人口的40%以上, 40%以上 家相比水平相当。农业人口还占总人口的40%以上, 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仍远远高于工 业化国家,也高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业化国家,也高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我国工业化 发展水平存在很多的问题, 发展水平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我国的教育水平与 发达国家相比严重落后, 发达国家相比严重落后,碳排放量远高于发达国 家及世界平均水平, 家及世界平均水平,能源的消耗量也高于世界及 发达国家等一系列的问题。 发达国家等一系列的问题。
(5)从城市化程度看,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 从城市化程度看, 平。 • 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人人 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人人 口城市化率为18.72% 18.72%, 口城市化率为18.72%,世界人口城市化率平 均水平为46.64% 46.64%。 均水平为46.64%。 • 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 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 57.93%,发达地区达到76.77% 76.77%, 57.93%,发达地区达到76.77%,比世界平均 水平高出18.84个百分点; 18.84个百分点 水平高出18.84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与世界 平均水平接近为56.29% 中国2010 56.29%; 2010年人口城 平均水平接近为56.29%;中国2010年人口城 市化水平为44.90% 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3.03 44.90%, 市化水平为44.9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3.03 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31.87 31.87个百 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31.87个百 分点。 分点。

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一)

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一)

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一)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一、教学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述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引领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与实践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挑战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发展成就二、教学准备•讲义和PPT•视频素材和相关案例•黑板和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和答题卡•讲台和投影仪三、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3.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构建和完善过程;4.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和实践;5.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挑战;6.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发展成就。

四、设计说明本课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使用图片、短视频等素材,引发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趣。

2.概念讲解:通过讲义和PPT,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3.学习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4.复习巩固:通过答题练习,巩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的理解。

5.分组演示: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演示,演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与实践。

6.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7.最新发展: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发展成就,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拓宽视野。

8.总结提问:通过提问,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

9.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并能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课件设计清晰明了,内容丰富有趣。

统编版政治课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演示文稿1

统编版政治课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演示文稿1

(二)奴隶社会
奴隶主阶级 (剥削者)
的 两 大 对 立 阶 级
人 类 社 会 最 早 形 成
奴隶阶级 (被剥削者)
阶级:指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 的集团。
(二)奴隶社会
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把自然物改造成适合人类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力量。 恩格斯指出:“氏族制度的伟大,但同时也是它的局限性,就在于这里没有统治和奴役存在的余地。 ②③④ C.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清政府腐败并征收繁重徭役的背景下,从而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而产生的。 18世纪出现了蒸汽机等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 封建社会生产力的特点: 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铁制农具得到了广泛使用和推广。 ②氏族制度的局限性在于它与极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资本主义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资本主义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思考:你是如何看待上述观点的?请阐述你的理由。 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和地位 氏族成员地位不平等加剧 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旧石器 时代• 以采集
天然食
物为主。
新石器 时代• 原始畜
牧业和
农业开
(一)原始社会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大 地岛,送给岛上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切成一块块 布,分给当地的每一个人。这使来访者欧洲人大惑不解,其实这样的举动 反映了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
探究与分享
材料一:在古罗马,奴隶主把生产工具分为三:第一种是“会说话的工具”, 即奴隶;第二种是有声的工具”或“哞哞叫的工具”,指耕牛一类;第三种是 “无声的工具”,如大车等。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 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PPT课件1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PPT课件1

C.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D.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
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当代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这个称谓首次使 用是在( C ) A.中共七大 C.中共十五大 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D.中共十七大
3.(中考题)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中共“十四大”的重大决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1.中共“十四大”的重大决策
时间:1992年10月
重大决策:明确我 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目标,是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生产力。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
人才市场
请举例说明市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三.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邓小平逝世 2.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 思想
1.邓小平逝世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与世长辞
2.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确立
邓 小 确立为党的 1997年9月,中国共 平 指导思想的 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 理 时间及会议 大会 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可 概括为: 一个中心 以经济建设 两个基本点 为中心 三个奋斗目标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把我国建设成 为富强、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
2.“三步走”战略部署
(发展水平)

1956年 (20世纪末) (21世纪中叶)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
(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

统编版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课件【新教材】1

统编版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课件【新教材】1

3.奴隶制的形成与特点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 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 对立阶级。他们之间的矛 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 盾。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 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 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 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 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人类历史最早的国家—— 奴隶制国家产生。国家是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白毛女:佃农杨白劳与女
儿喜儿相依为命,喜儿与同 村青年大春相爱。杨白劳因 生活所迫向恶霸地主黄世仁 借了高利贷,之后外出逃债。 除夕夜杨白劳偷偷回家。黄 世仁闻讯后强迫杨白劳卖女 顶债,杨白劳自杀。喜儿被 抢进黄家,遭黄世仁奸污, 逃入深山,头发全白
3.封建制生产关系
封建国家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为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 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李天佑《古代希腊史》
奴隶主与奴隶阶级是如何产生的?
原始社会解体,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 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前者处于剥削地位,后者 处于被剥削地位。 Tip:阶级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 集团
3.奴隶制的形成与特点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 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 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3.奴隶制的形成与特点
斯巴达克起义(The War of Spartacus;前73—前71年),是 在斯巴达克的领导下,在古罗马 爆发的一次最大的奴隶起义。这 是古代社会大规模奴隶反抗事件, 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元 老院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最 后选任大奴隶主克拉苏统率大军, 镇压起义军。公元前72年秋,斯 巴达克的军队在意大利布鲁提亚 半岛集结,预计乘基利基海盗船 渡过墨西拿海峡。但海盗不守信 用,没有提供船只,在罗马军队 的疯狂围攻下,6万名起义者战死, 斯巴达克也壮烈牺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 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 先进的工业国。
【高中政治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优秀 课件1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4、成就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工业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农业 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基础设施 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教育医疗 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 精神面貌 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最 深 刻 最 伟 大 的 社 会 变 革 1、时间: 1949年-1956年(过渡时期)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一)最 深 刻 最 伟 大 的 社 会 变 革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一化三改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 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
【高中政治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优秀 课件1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3、方向引领:中共八大
主要矛盾
(2)主要矛盾
①人民対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 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 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 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主要任务
【高中政治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优秀 课件1
【高中政治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优秀 课件1
【高中政治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优秀 课件1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3、方向引领:中共八大
(1)主要贡献
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做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 发展指明了方向
【高中政治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优秀 课件1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历史课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 会主义、如何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 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高中政治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优秀 课件1
【高中政治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优秀 课件1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2、宏观指导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 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 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国情和国际形势决定
(一)最 深 刻 最 伟 大 的 社 会 变 革 4、成功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 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 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一)最 深 刻 最 伟 大 的 社 会 变 革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严重曲 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高 【中 高政 中治 政统 治编 统版 编必 版】修1中中国国特特色色社社会会主主义义优2秀.2 课社件会主 1 义制度 在?
可……可……
可以?
可笑至极!
(一)最 深 刻 最 伟 大 的 社 会 变 革 3、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 的主导性因素。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5、意义
(1)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 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 主义的积极性。 (2)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 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 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3)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 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 的社会变革。
【高中政治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优秀 课件1
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 科学技术

【高中政治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优秀 课件1
高 【中 高政 中治 政统 治编 统版 编必 版】修1中中国国特特色色社社会会主主义义优2秀.2 课社件会主 1 义制度 在中国 确立(共 12张PP T)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5、曲折:文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