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标理念及内容解读
小学数学新课标整体解读
小学数学新课标整体解读
小学数学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包括:
1. 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标强调学生需要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包括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测量、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
2. 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新课标鼓励学生发展数学思维,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
同时,强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数学应用和实践:新课标提倡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4.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课标认为数学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也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鼓励学生对数学保持积极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5.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新课标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6.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新课标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新课标还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规律,力求使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同时,新课标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鼓励
教师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课标解读
小学数学课标解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改革,小学数学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小学数学课标是小学数学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它明确了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课标进行解读,探讨其核心理念和重要内容。
一、小学数学课标的核心理念小学数学课标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数学素养是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计算、推理、抽象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
思维能力则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包括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标的重要内容1、数学知识与技能小学数学课标明确规定了小学生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包括数的认识与计算、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数据处理与统计等。
这些知识与技能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小学数学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等能力。
同时,学生还应该具备初步的数学建模能力,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小学数学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应该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敢于质疑、善于合作。
同时,学生还应该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三、小学数学课标的实践意义小学数学课标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导,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课标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
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课标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四、结语小学数学课标是小学数学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它明确了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数学新课标解读小学版
数学新课标解读小学版
数学新课标,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指导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文件。
它强调了数学教育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
新课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数学文化的价值。
在小学阶段,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和实践来学习数学。
课程内容的安排更加注重基础性和连贯性,强调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例如,小学数学课程中会融入更多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新课标还强调了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也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信息素养。
在评价方式上,新课标提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更重视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学习态度。
评价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小组合作、项目研究等多种形式,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此外,新课标还提出了跨学科学习的理念,鼓励数学与其他学科如科学、技术、工程等领域的融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总之,数学新课标旨在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提高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新课标理念及内容解读
(三)课程内容的变化
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原: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
践与综合应用)
20
数与代数:内容结构没有大变化。第一学段“数
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第 二学段“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正比 例和反比例、探索规律”。
直接的活动经验: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直接联系的数学 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如购买物品等。
间接的活动经验: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构建的 模型中所获得的数学经验。如鸡兔同笼等。
设计的活动经验:是学生从教师特意设计的数学活动 中所获得的经验。如随机摸球、地面拼图等。 思考的活动经验:是通过分析、归纳等思考获得的数 学经验。如探究方法等。
运算的正确、灵活、合理和简捷是运算能力的主要特征。
估算是重要的运算技能,估算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积累一 定的经验,要有一定的依据。
13
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是一种数学的基本思想,是用字母、 数字、符号建立起来的代数式、关系式、方程式 、函数、不等式、图表等数学模型。 模型思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和引导学 生不断感悟 ,使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 型——求解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 。 如植树问题
能不同,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
律。如摸球游戏。
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方面,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 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 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运算能力并非一种单一的、孤立的数学能力,而是运算技
能与逻辑思维等的有机整合。运算能力不仅是一种数学的 操作能力,更是一种数学的思维能力。
2022年小学数学新课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学习ppt课件
图形与位置
教授方向、坐标等知识, 让学生理解图形与位置的 关系。
统计与概率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教授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了 解统计图表的意义和作用。
统计量与概率
让学生掌握统计量和概率的概念 、计算方法及应用。
随机事件与可能性
教授随机事件和可能性的概念、判 断方法及概率的计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综合与实践
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2022年小学数学新课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年版)》解读学习
2023-10-20
contents
目录
• 课程理念与目标 • 课程内容与要求 • 教学建议与实施 • 教师专业素养与能力提升 • 新课标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 新课标解读案例分析与实践
课程理念与目标
课程理念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 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 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决策能力。
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数 据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中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同时, 通过实践活动中的决策环节,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在 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思考 、交流、合作。
案例四:综合与实践的课程整合与应用
让学生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交叉点,拓展知识视野。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授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和实践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数学问题解决
通过综合性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 及创新思维。
教学建议与实施
(详细解析)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详细解析)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详细解析: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目标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重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美学价值。
同时,新课程标准也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研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分为数与运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大的知识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1. 数与运算:主要是教授学生正整数、小数的有关知识,包括数的认识、数的比较、数的运算等。
数与运算:主要是教授学生正整数、小数的有关知识,包括数的认识、数的比较、数的运算等。
2. 图形与几何:主要是教授学生有关图形和几何的基础知识,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等。
图形与几何:主要是教授学生有关图形和几何的基础知识,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等。
3. 统计与概率:主要是教授学生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技能。
统计与概率:主要是教授学生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技能。
三、数学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过程和方法的培养。
这包括观察、描述、比较、分类、测量、估计、推理、解决问题等基本的数学活动。
1. 观察和描述:通过观察和描述,学生能够积累数学经验,形成对数学对象的直观感知。
观察和描述:通过观察和描述,学生能够积累数学经验,形成对数学对象的直观感知。
2. 比较和分类:通过比较和分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对象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形成数学概念。
比较和分类:通过比较和分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对象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形成数学概念。
3. 测量和估计:通过测量和估计,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学单位,形成量的感觉。
测量和估计:通过测量和估计,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学单位,形成量的感觉。
小学数学教材新课标解读
小学数学教材新课标解读
小学数学教材新课标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强调数学与
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
新课标下,教材内容和教学
方法都有所调整,以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需求。
在内容上,新课标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性:确保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如数的认识、运算法则、几
何图形等。
2. 应用性:教材中加入了更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3. 探究性: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和实践来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探究精
神和创新能力。
4. 综合性: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如科学、技术、工程等,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5. 发展性:教材内容设计考虑到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逐步增加
难度,以适应学生的成长。
在教学方法上,新课标提倡:
1. 学生中心: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鼓励学生主
动参与和思考。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
问题。
3. 情境教学: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
4. 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5.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笔试,还包括口试、项目作业、实践活动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旨在通过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小学数学新课标理念及内容解读
小学数学新课标理念及内容解读小学数学新课标理念及内容解读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小学数学教育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
2001年,中国教育部发布了小学数学新课标,其中包含了新的理念和内容。
下面就来解读一下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理念和内容。
一、理念解读1. 学生主体地位:新课标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教学过程,积极探究、自主学习。
2. 综合性与整体性:新课标强调数学学科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尽量把数学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3. 科学性和思维性: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观察、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性和应用性:新课标注重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解读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主要涵盖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量与单位、函数与方程四个方面。
1. 数与代数:数与代数是数学的基础,新课标注重数的认识、数的比较、分数、小数、百分数、整数、算法和基本代数能力等方面的学习。
2. 空间与几何:空间与几何是数学的重要分支,新课标注重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方向与位置、相似与全等模式、平移、旋转和反射等几何概念和技能的学习。
3. 量与单位:量与单位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新课标注重长度、质量、容量、时间和角度等量的认识和度量方法的学习。
4. 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方程是数学中的重要工具,新课标注重函数的概念、函数关系、函数图象、线性方程、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等的学习。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综合、整体、科学、思维、实践和应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强调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全面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发展。
同时,新课标内容覆盖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量与单位、函数与方程等多个方面,使学生能够全面学习数学的各个方面知识和技能。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理念和内容,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奠定了基础,提升了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2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
22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
22小学数学新课标(全称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针对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最新指导性文件。
它旨在适应新时代教育
发展的需求,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
新课标的主要特点包括:
1. 强调核心素养: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数
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育。
2. 课程内容整合:新课标对小学数学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和优化,使
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3. 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通过跨
学科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4. 信息技术应用:新课标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如使用数
学软件进行图形绘制、数据分析等,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实践性学习:强调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
探究活动来学习数学,增强学习的实际意义。
6. 评价方式多元化:新课标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
学业成绩,还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7. 教师角色转变:新课标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
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8. 课程资源开发:鼓励教师和学校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包括教材、教具、网络资源等,以丰富教学内容。
新课标还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建议,旨在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育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育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这种教育理念的核心在于:
1. 学生主体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探索、实践和合作来构建数学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
2. 知识与生活结合: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 思维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态度,以及数学学习中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5. 信息技术的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
6.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过程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7. 课程内容的整合:将数学知识与跨学科内容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8. 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索数学知识。
通过这些教育理念的实施,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起坚实的数学基础,同时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标理念解读
小学数学新课标理念解读
小学数学新课标理念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数学学习
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
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为本: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
需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探索和实践来构建数学知识。
2. 生活化教学: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
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增强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
能力,通过交流和讨论来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4. 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设计
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5. 信息技术的整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使用多媒体、互
联网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6.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除了传统的笔试评价,还应采用口试、实际操作、项目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7. 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进行跨学科
学习,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 终身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使他们能够
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知识更新的需求。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新课标课程解读
小学数学新课标课程解读
小学数学新课标课程解读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课程目标:新课标强调数学课程应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
知识、数学思维、数学应用和数学情感。
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能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对数
学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2. 课程内容:新课标对小学数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和整合,内容涵
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
每个
领域都强调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3. 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探
究式、合作式和项目式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4. 评价方式:新课标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过程性,不仅关注学生的学
业成绩,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评价方式包括平时
作业、课堂表现、小组合作、项目成果等多种形式。
5. 课程资源:新课标鼓励教师和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网络资源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6. 课程实施:新课标要求学校和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
7. 课程发展:新课标鼓励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
和技术,以适应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通过这些解读,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新课标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的课程设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3小学数学新课标及解读-2
2023小学数学新课标及解读-21. 前言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制定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
本标准旨在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新课标的总体目标2.1 知识与技能新课标强调小学生应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包括:-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应用2.2 过程与方法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学会与人合作交流。
具体包括:- 发现与提出问题- 分析与解决问题- 总结与归纳- 交流与表达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具体包括:- 对数学感兴趣-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树立自信心- 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 新课标的课程内容3.1 数与代数- 认识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等基本概念- 掌握基本的运算规则和运算技能- 理解简单的代数表达式和方程3.2 空间与图形- 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学会测量和画图的基本技能- 理解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3.3 统计与概率- 收集、整理、描述数据,学会用图表展示数据- 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学会简单计算概率3.4 综合与应用- 结合实际情况,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学会从数学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新课标的教学建议4.1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4.2 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鼓励学生自主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和自我反思能力4.3 教学资源- 开发和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网络资源、实物模型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鼓励教师参与教学资源的编写和制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5. 结语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标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2024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解读大家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等方面都有明显变化,明确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了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课程理念,确定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是课程修订的重要理念,在这一理念下数学课程内容的结构和具体内容都有调整。
为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根据课程内容结构化整合的理念,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组成。
根据学段目标的要求,四个学习领域的内容按学段逐步递进,不同学段主题有所不同。
每个领域的课程内容按“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呈现。
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新课标把“数与代数”原有的六个主题: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式与方程、正反比例,调整为“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
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构成相对系统的知识结构。
“数与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
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的运算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数与运算之间有密切的关联。
学生经历由数量到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初步体会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感悟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数量关系”主要是用符号(包括数)或含有符号的式子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或规律。
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的意义,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将负数、方程、反比例移到了初中学习,常见的量移到了综合与实践领域,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统称为数与运算,加强了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还增加并单列了“数量关系”这一知识子领域,其中包含探索规律、式、正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 ________1
内容作了较大修改。进一步明确了 “综合与实践”的内涵和要求,明确“综合与实
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
的学习活动。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 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数学基本思想
数学课程固然应该教会学生许多必要的结论,
数据分析观念
指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先做调查研究,收集 数 据,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通过数据分析体验 随 机性,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 能不同, 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 律。如摸球游 戏。
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方面,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 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同一符号多重表示。^ny=axo
几何直观
■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 何直 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 有助于探 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一是儿何,是指图形;二是直观,不仅仅是指直 接看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依托现在看到的东西、以前看 到的东西去进行思考、想象。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图形所展 开的空间想象能力。如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
作图或画图、进行简单的推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 “四基”是一个有机整体。
四基不是简单的叠加与混合,而是相互联 系、 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一个有机整体。基 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是数学教学的主要载体;数 学思想是 数学教学的精髓,是课堂教学的主线 ;数学活动是 不可缺的教学形式与过程。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 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运算能力并非一种单一的、孤立的数学能力,而是运算技 能与逻辑思维等的有机整合。运算能力不仅是一种数学的 操作能力,更是一种数学的思维能力。
■运算的正确、灵活、合理和简捷是运算能力的主要特征。 ■估算是重要的运算技能,估算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积累一
、统计与概率
、
O
统计与概率、实
■(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践与综合应用)
20
内容结构作了较大调整。第一学段
内容减少,主要是学会分类、会进行简单的数据 搜集与整理;第二学段分为“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两部分;第三学
段分为“抽样与数据分析"和“事件的概率"两
部分。调整后使统计与概率内容在三个学段的要 求上有明显区分,在难度上呈现一定的梯度,与
4、10个核心概念。 数感、符号食识、空间观念、
7观念、
、推理能力、
识、创新意*。
、数据分) 、应用意
(原: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 识、推理能力。)
符号意识
■将原来的“符号感”改为了 “符号意识”,“感”改 '为“意识”其意义与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和数学符号 的 本质意义要求更加吻合。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 系和 变化规律。
教师备课,要重教材、重课标; 研读课标,要重内容、重理念。
一、 新课标的理念及内容变化 二、 数学基本思想 三、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新课标理念及内容变化
1、 全面育人、素质教育、三维目标的理念没有改变, 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质疑的学习方式没有改变 , 新课程改革的大方向没有改变。 2、 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 值观的过程。
O
—.1■、一 ■. II— ..I—
k师主导作用体现在: 组织者:应该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环境,组 织学 生参与多样化的学习活动,组织学生经历特 定的教学 环节。 引导者:要通过恰当的手段去引发学生作有意义 的数 学思考。 合作者:要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相互交往的数学 学习 共同体。
■课程内容:数与代数、
定的经验,要有一定的依据。
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是一种数学的基本思想,是用字母 、数
字、符号建立起来的代数式、关系式、方程 式、函数、
不等式、图表等数学模型。
模型思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和引导学 生
不断感悟,使学生经历“问题情境一一建立模 型一一
求解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
如植树问题
J
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 在数 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 的基础; 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 概括得到猜想 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
者矛盾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
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
总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 感态度。现在课标
,内涵有所扩大,包含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6、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原课标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习的组织者 、
引导者与合作者”,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 主体”, 未提教师的主导作用。此次修订,非常 明确地在课标 中增加J’ "-钏
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 泛应用 的过程。) 2、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 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 ,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提出“四!1基! ” 基蹒说绑g憩、基本活动经验 基脚遽礴酬喉:融"、性质、公式、公理、 定理以及 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基本技能: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
方法。不仅要强调“分析与解决问题”,更要强调 “发 现与提出问题”。
5、明确提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新两能)
(
发现问题:是经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数学思维,从表 I 面
上看来没有关系的一些现象中找到数量关系或者空间形 式的某
些联系,或者某些矛盾,把这些联系或者矛盾提炼 出
来。
)
提出问题:是在己经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把找到的联I 系或
3、改变过去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 书 本知识的状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 科 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 学 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1、 数学是研究数量I===Jl 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原: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l=l==Ji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