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受益者分析的基本视角

合集下载

社会政策 重点

社会政策 重点

社会政策概论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是指某种政策行动相对于其他行动而言的重要性程度,这种相对的重要性不是纯粹由客观事实来决定的,而是在一定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由社会中的组织、利益群体或个人按其利益及价值观为基础做出的主观判断。

公共政策的目标:1.公共政策应该通过利益综合性原则而代表社会中大多数群体和个人的利益。

2.公共政策应该通过利益分配原则兼顾少数弱势群体的利益。

3.公共政策应该通过合理的利益选择原则考虑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4.公共政策应该兼顾个人利益、地方利益和社会整体的利益。

5.公共政策应该注重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社会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的关系:许多国家和许多研究者所使用的“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这两个概念所指的行动领域可能是一致的,以至于许多文献中这两个概念可以互换使用。

但是这两个概念在表达问题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1.这两个概念表达问题的角度仍有很大的不同。

2.在不同的国家这两个概念所包含的外延也并不相同。

社会政策的学科特点:经过100多年的演变,社会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如今,社会政策通常被认为是研究国家与其公民的福利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把国家和社会的作用纳入到个人的“福利组合”中去的一门应用社会科学学科。

社会政策研究的问题主要是一系列与国家和社会相关的个人福利问题,因此,它必然会涉及政府财政、收入分配等领域,以及非政府部门对个人福利的影响。

蒂特马斯的社会政策研究取向三长二短:1.蒂特马斯肯定了价值在社会学科中的作用,认为社会政策研究不可能是价值中立的。

2.蒂特马斯认为社会科学既不是价值中立的,也不能离开客观事实,因此主张把关于社会政策的研究结论与建议建立在事实和可以检验的证据基础之上。

社会政策的学术分析维度与研究策略——基于本土的视角

社会政策的学术分析维度与研究策略——基于本土的视角

足 当时德 国尖锐 的劳 资矛 盾 , 结 果是 作 为 社会 其
政策 表现 形式 的社 会保 险法律 、 范 的出现 , 会 规 社 政 策 还 停 留 在 国 家 立 法 层 面 上 ; 学 术 研 究 上 属 在 丁 政 治 经 济 学 的 范 畴 。在 此 之 后 , 国 费 边 社 的 英
会 政 策 定 义 的 研 究 仍 然 是 个 热 门 话 题 , 如 英 国 正 社 会 政 策 的 鼻 祖 — — 蒂 特 姆 斯 所 说 , 定 社 会 政 界 策 是一件 “ 人 伤 透脑 筋 的事 情 ” 尽 管如 此 , 令 。 并 不 是 说 社 会 政 策 是 纷 乱 混 沌 的 , 实 上 在 德 国社 事 会 政 策 学 会 的 华 格 纳 19 8 1年 第 一 次 给 出 社 会 政
社 会 改 良主义 极 大影 响 到 了社 会 政策 的发展 , 随
通 过 以 卜对 社 会 政 策 发 展 过 程 的 回顾 , 们 我
近年 来 , 着 以改 善 民生 为重 点 的社 会 建 设 随 不 断加 强 , 会 政 策逐 渐 成 为 当下 最 热 门 的术 语 社 之一 。但是 对 于 什 么 是社 会 政 策 、 何 定 义 社 会 如 政策 , 府 官 员 、 究 者 、 闻媒 介 乃 至 平 民百 姓 政 研 新
家庭 、 营 利 组 织 和 社 区 等 多 元 社 会 主 体 参 与 社 非
会 政 策 行 动 ( 括 决 策 和 实 施 ) 新 自由 主 义 对 福 包 。
利 国家 的 批 判 促 使 研 究 者 进 一 步 思 考 社 会 政 策 与 经 济 政 策 之 问 的 关 系 问 题 , 中 社 会 政 策 如 何 为 其 经 济 发 展 做 出 贡 献 成 为 关 注 的 重 点 。 如 梅 志 力 ( . d v所 提 出 的 发 展 型 社 会 政 策 模 式 。 J Mi e )

关信平第三版《社会政策概论》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关信平第三版《社会政策概论》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1、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

1)社会政策的主体2)社会政策的对象3)社会政策的资源4)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2、社会政策的主体有哪些,社会政策主体在政策行动中扮演什么角色?(简答)社会政策行动的主体是指发起社会政策行动或提供相关服务的行动者,主要有政府、各种各样的组织、群体和个人。

其中,政府是社会政策行动主体中最主要的部分。

社会政策主体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角色:1)社会政策行动的责任者。

社会政策行动的主体首先是为满足民众的基本需要和解决社会问题承担责任的组织或个人。

2)社会政策行动的组织者。

社会政策行动是一种有组织的公共行动,除了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之外,还需要由特定的机构来承担组织的任务,包括制定政策法规、调动各种资源、协调各方行动等等。

3)资源提供者。

社会政策行动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社会政策的资源从总体上看来的全社会,但在具体的社会政策行动过程中,需要社会中各类组织和个人以不同的方式向社会政策行动提供各种资源。

4)社会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所有在社会政策框架内,以各种方式参与提供相关社会服务的机构和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担任了社会政策行动主体的任务。

3、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层次。

1)责任层次。

各类行动者在社会政策行动中所负责任的大小是不同的,并由此在各个国家和各个不同的时期中形成不同的主体责任模式。

例如,社会福利中的“制度模式”和“剩余模式”。

制度模式体现的是以政府为主的责任模式,剩余模式则体现的是其他主体为主的责任模式。

2)角色层次。

在参与社会政策行动的各类行动者中,按其所担当角色的重要性差异可将其分为不同的角色层次。

其中,最高的角色层次是社会政策行动的总责任者,其次是社会政策行动的资源提供者,最主要的是经费提供者,最后是具体的社会服务提供者。

3)公共行政层次。

从公共行政体系的角度看,社会政策的主体行动者包括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地方政府,社区组织等层次的梯次结构。

在公共行政层次上的责任划分有两种相反的原则,一种是“低层次责任原则”,另一种是“高层次责任原则”,低层次责任原则要求在满足民众需要的公共行动中首先由较低层次的机构负责,只有当低层次机构确实无法满足需要时,较高层次的组织才介入。

《社会政策研究》重点问答

《社会政策研究》重点问答

《社会政策研究》严新明教授1什么是政策、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答:“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的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是指政府和政党有关行动的规则体系。

从广义上看,政策除了包含规则体系的含义外,还包含了政府和政党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方针和具体行动的体系。

“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制定的;它包含了法律法规或行为准则,还包含了政府为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各种问题而采取的行动,并且是在特定目标指引下,对社会公共利益的选择和分配。

归纳为: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社会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3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概念的异同。

答:“社会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社会福利”一般指以不直接的商业性交换为原则,而是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来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制度。

更具体说,社会福利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低偿提供物质或服务产品的制度和过程。

异同:(1)主体相同:“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大多是由政府或其他非营利机构直接抽入并管理。

(2)对象不同:两者以是否向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和服务帮助,是否由公共资金或优惠政策支持。

(3)表达问题的侧重点不同:“社会福利”是既定的制度和过程,它可以是人为设计,也可以自然形成;而“社会政策”则重点强调政府或其他组织在社会福利领域的干预行动,而且所包含的外延也更为广义,例如教育政策等方面。

4德国社会保险法的社会控制性质。

答:19世纪后期的德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工人阶级亿处于劳动条件极其恶劣、房荒严重、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激增的培况之中,生活得不到保障。

而且工资不断下降粮食和房租不断上涨,贫富不均。

所以颁布了《工人医疗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和《伤残和养老金保险法》。

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一、概览当我们谈论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时,其实就是在探讨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制定政策,让它更符合社会的需求,更能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都知道,政策是社会发展的指南针,它引导着我们的方向,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那么如何去研究政策,从哪里入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

首先我们要明白政策研究的重要性,政策研究就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社会的需求和问题,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我们要从实际生活中找到政策的痛点,从公众的需求出发,去研究政策的优劣。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政策的研究视角,这就像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的角度可能会看到不同的问题。

我们要从多个视角去看待政策,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这样我们才能更全面地了解政策,更好地制定政策。

我们要知道政策的研究路径,这就像是探索未知的路线图。

我们要从问题的现状出发,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提出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收集信息、分析数据、进行调研等。

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政策方向。

1. 政策研究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政策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福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那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对政策进行深入的研究呢?简单来说政策研究就像是一把解锁政策背后秘密的钥匙,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政策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想象一下每当新的政策出台,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门,背后是未知的世界。

政策研究就是帮助我们走进这扇门,深入了解政策背后的理念、目的和可能产生的影响。

只有真正理解了政策,我们才能知道它如何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影响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而且政策研究不仅仅是为了理解现在,更是为了预见未来。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预测政策的发展趋势,预见未来社会可能的变革。

这样的预见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做好准备,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好的政策能够推动社会进步,惠及每一个家庭;而不良的政策则可能带来困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政策研究就是那把衡量政策好坏的秤,帮助我们识别哪些政策是好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

社会政策概论(第三版)原理部分重点整理

社会政策概论(第三版)原理部分重点整理

社会政策概论(第三版)原理部分重点整理的摘要。

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社会政策概论(第三版)原理部分重点整理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第一节: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当代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是要为不能通过其他途径来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人提供福利性帮助、、、、、、从理论上看,满足人的基本需要是社会政策的出发点;从实践上看,各项社会政策行动的范围、水平和实施方式都要从人们的实际出发。

●社会政策中的需要概念,是指个人和社会的需要,即个体和社会为了维系其生存并求得发展而必须设法获得满足的摄取状态。

(人的需要,尤其是较高层次的需要具有社会性的意义)●个人需要的内容和基本类型社会行政学观点:个人的社会需要是个人或人群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经济学观点:需要是购买力为基础的对某些产品与服务的要求。

政治经济观点:需要是与特定的目标相联系的,并必须以某种策略去达到。

●英国学者布莱德萧对需要概念进行分类:第一规范性需要,这种需要是业已建立起来的标准与实际存在的状况比较之下所产生(贫困线);第二是感觉的需要,,侧重于由个人表达引起个人的感觉与经验的需要。

(感觉的需要是个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第三是表达的需要。

这是“感觉”的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结果。

(弱势群体的示威请愿)。

第四是比较的需要。

●个人需要层次的刚性与弹性:人类的某些需要是整个社会必须保证其满足的,这意味着人的某些基本需要是社会政策所面对的具有不变性质的“刚性”的需要。

对于这些刚性需要,需要的满足程度会发生变化,这就是需要的弹性表现。

1、家庭和家族、亲友、邻里和民间慈善团体(宗教组织)●满足个人基本需要的方式2、市场机制3、非营利机构●社会政策在满足个人需要中的作用:1.有效性:调动社会资源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2.局限性1)个人的需要在内容和层次上都是很复杂的,任何一项社会政策都不可能满足人们的全部需要2)在现实中(有时候)即使连基本的需要都无法满足3)非个性化:即社会政策具有一般性特征●个人需要对社会政策的导向作用1)从基本需要的满足方向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基本需要不断地扩大,带动了社会政策范围的扩大2)从基本需要满足的程度上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程度不断提高,带动社会政策水平的提高3)从基本需要满足的方式看,个人多层次的需要,要求多层次的社会政策体系。

论社会工作的功能一个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视角

论社会工作的功能一个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视角

参考内容二
一、引言
在当代社会,传媒作为一种强大的信息传播工具,对于公共事务的影响力日益 凸显。传媒不仅在传递信息、引导公众舆论、监督社会现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 作用,同时也面临着如何保持其公共性,避免偏见和利益冲突的问题。本次演 示将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角度出发,分析传媒公共性问题的产生、表现和解决方 式。
4、促进发展:社会工作者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方式,促进服务对象的个人和集 体能力发展。
5、倡导:社会工作者倡导社会公正和公平,为服务对象争取更多的权益和福 利。
5、倡导:社会工作者倡导社会 公正和公平,为服务对象争取更 多的权益和福利。
1、政策环境:政府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对社会工作的功能发挥有着重要影响。 政策环境有利,社会工作者的作用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反之,则会限制社会工 作的功能。
在当今社会,功能主义倾向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在软件设计中,功能主义 强调的是产品的功能性和用户体验,而非仅仅是外观的精美。在营销中,功能 主义强调的是产品的核心功能和优势,而非只是价格和品牌。在建筑设计中, 功能主义强调的是空间的功能和实用性,而非只是外观的独特。
然而,功能主义倾向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人认为,功能主义往往只事物的表 面功能,而忽略了其内在价值和意义。例如,在一些场合下,功能主义设计可 能会导致文化内涵的缺失,使得产品缺乏特色和个性。此外,由于功能主义强 调实用性,有时会忽略了事物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性能。
传媒公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媒的信息报道不全面、不准 确,存在选择性报道或片面报道的情况;二是传媒的舆论引导存在偏向性,往 往倾向于某种观点或利益群体;三是传媒的监督功能存在缺失或不足,对于社 会问题的揭示不够深入或者缺乏公正性。
三、传媒公共性问题的表现

第2讲 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

第2讲 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

21
社会政策资源概述
• 指维持社会政策行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和社会 条件 • 形式:
– 资金性资源:指直接投入资金,或者投入可以换算 成资金的物资 – 非资金性资源:指不能换算成资金的投入项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社会政策 方面的投入绝大部分是资金性投入。因此,政府为 推动社会政策行动必须筹集大量的财政资源
第二讲 社会政策的基本 要素
1
概述
• 社会政策是政府和社会为满足民众的需要和解决社会 问题而采取的公共行动。但要完成一项社会政策行动, 必须明确由谁/机构来提供社会服务、为谁提供服务, 从哪里获得必要的财政和人力资源,以及采用什么方 式来提供必要的服务。这构成了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 即社会政策的主体、对象、资源和运行方式 • 政府的社会政策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框 架中采取的制度化行动。这里的制度化行动指的是由 特定的机构按照特定的方式调动所需资源、为特定的 对象提供特定的服务。
6
社会服务领域的组织体系
• 商业性服务机构:各类企业和个体商业化服务者,他 们通过市场交换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商业化服务,其 基本目标是获取利润 • 初级群体:家庭、亲属、朋友、邻里;无偿或互助方 式 • 互助组织:各种正式建立的民间互助组织,其成员按 照权利义务对等和互惠互利原则相互帮助,或按照风 险共担原则为其中的困难者提供帮助 • 就业组织:各种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以及一些个 体雇主,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向其雇员提供各种福利性 服务
• ~是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利益受损的个人或群体。社会 政策是政府对社会利益的再分配过程,每个社会成员 都在其中不同程度地做出贡献获得利益。但是在公共 资金的筹集方面,有些个人或群体需要负担更多份额。 • 社会政策的受损者并不固定在某些群体。一些组织也 会在社会政策过程中存在利益得失 • 受损者对社会政策的反应

社会政策复习整理

社会政策复习整理

一.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1政策(一)定义: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社会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二)基本特征1.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2.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3.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4.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2公共政策(一)定义: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二)基本特征府或其他组织的内部事务。

(三)如何理解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所谓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是指某种政策相对其他行动而言的重要性程度。

这种相对重要性不是纯粹由客观事实来决定的,而是在一定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由社会中的组织、利益群体或个人按其利益及价值观为基础做出的主观判断。

(四)目标1.应该通过利益综合性原则而代表社会中大多数群体和个人利益。

2.应该通过利益分配原则兼顾少数弱势群体的利益。

3.应该通过合理的利益选择原则考虑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4.应该兼顾个人利益、地方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

5.应该注重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3社会政策(一)定义: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二)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三)主要领域(了解)1.社会保障政策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3.公共住房政策4.公共教育政策5.劳动就业政策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四)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的关系1.“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这两个概念所指的行动领域可能是一致的。

在当代社会中,社会福利项目大多是由政府或其他非营利机构直接投入并管理,所以划分是否属于社会福利项目,只需要看它是否在公共资金或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提供非商品化的物质和服务帮助,使服务接受者可以免费或低费地获得这些物质和服务。

2.但这两个概念在表达问题的侧重点上有不同。

(1)表达问题的角度不同。

“社会福利”是指一种既定的制度和过程,可以是人为设计的也可以是自然形成的。

社会政策概论

社会政策概论
行动,以加强社会政策行动力度,来达到更好的再分 配效果。 二、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主体作用 社会政策行动的组织者 资源的提供者 社会服务提供者 三、当代国家福利模式(是指由国家(政府)负责为民众提供各种社会福利服务的社会福 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 (1)依附政府的社会政策行动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普遍性的社会保障和其它大规模的的社 会服务。 (2)当代各国政府具有很强的公共行政能力,通过政府的社会政策体系可以更好的调动 各类社会资源、协调各类组织行动,保证社会政策行动的稳定性与持久性。 (3)由政府组织大规模的社会政策行动能够更好的体现福利特点,更好地贯彻社会再分 配的原则,因此咋体现社会公平、社会保护和其他社会价值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缺点: (1)政府部门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在经济效率方面受到质疑,缺乏改进工作效率与降低 成本的动力。 (2)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责任,会使受众对其产生依赖,降低其通过 自身努力改变困难情况的动力。 (3)政府过多的包办福利事业可能会导致在社会服务领域的垄断,从而抑制了这一领域 的竞争并妨碍受益者个人对服务的自由选择。
二、社会政策行动中的普惠型福利模式与选择型福利模式 社会政策的对象确定方式与一个国家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基本价值和基本运功方式有 关。普惠型福利模式(universal welfare model)是指社会政策行动倾向于不加区分地给全社 会或某些群体中的所有社会成员都提供相同的福利待遇,而不论他们是否每个人都有没满 足的需要。选择型福利模式(selective welfare model)社会政策运行中更倾向首先要界定社 会中或者是一个去群体中那些人真正具有特殊困难,在此基础上将福利项目提供给那些真 正需要的困难家庭或个人。 两者比较:普惠型模式体现普遍性社会福利原则;选择型模式体现特殊社会关照原则。 优缺点: 普惠型优点:对象面宽、操作比较简单、能够防止或降低贫困烙印;更好的促进社会整合, 降低各类群体之间因福利分配的差异导致的社会矛盾。缺点:福利开支巨大,效率以及效 果差。 选择型优点:集中使用福利资源,提高社会政策行动效率;降低对于福利的依赖;因为针 对困难群体,受到较好的再分配效果。缺点:必须具有受益选择机制,操作麻烦;一旦对 象选择错误,将导致福利资源的无效使用,导致不能帮助真正需要的人;难以避免贫困烙 印。 三、社会政策的受益者分析 含义: 是指从一项社会政策行动中具体获得好处的个人或群体。分为直接受益者与间接受益者。 前者仅指社会政策的对象,如增加教育支出学生与老师受益。间接受益者比如社会福利的 提供者、相关物品的生产者以及供应商等等。 分析: 包括事实分析(通过客观情况分析那些群体在社会政策总获益,获益的程度等)、价值分 析(社会发展、社会公平、社会平等、社会关照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以及道德分析(不

社会政策复习

社会政策复习

社会支出是国家支出中的纯粹非生产性支出,主要用于维持阶级统治、保证社会安定和提高消费能力,体现了国家的合法性职能,也体现了社会为经济发展所支付的代价。

例如,国家维持法制的开支,对失业者的津贴,对穷人的救济等。

显然,这部分开支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不起作用,应该排除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外,但是,从价值范畴出发给这一部分开支定性不太容易。

笼统地说,它属于由社会扣除的、支付给非生产人口的社会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公民社会:最基本的含义:在社会中一些独立于国家权力体系之外的社团组织的总和。

本身性质:公民社会是由一定的社会成员自愿组合而成,他们在行动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政治体系角度看:这些组织独立于国家政治及行政体系之外。

功能角度看:他们介于民众与国家权力机器之间,一直在社会福利事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代社会保障的基本形式:1、社会保险:国家通过立法手段,要求劳动者和雇主共同投保,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在劳动者因年老、疾病、失业、伤残、死亡等特殊事件而失去生活来源时,由国家和社会对其本人或家属给予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生育、遗属保险)2、社会救助:向老弱病残和生活不幸人士等弱势群体无偿提供款物救助的一种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灾害救助、贫困、医疗、住房、教育救助)3、社会福利: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低偿提供物质或服务产品的制度和过程。

(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的物质生活和基本服务需要)4、优抚安置:优抚是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伤残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

安置是国家民政部门对复员退伍军人进行生活和工作安排。

(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特殊保障制度,因为保障对象是对国家和人民有功的人员)第一章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政策定义的三层含义:第一,政策的主体可以是社会中的各种组织,但政府和政党的政策体系在社会中的影响最大;第二,政策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以及围绕组织的目标而有序地处理各项日常事务;第三,政策的内容包含了规则体系和各种具体的行动。

学术研究中的政策分析视角

学术研究中的政策分析视角

标题:学术研究中的政策分析视角: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关键因素一、引言政策分析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关注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各个层面。

作为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和公众,我们都需要理解政策分析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参与和影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本文旨在探讨政策分析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从政策分析的视角进行学术研究。

二、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政策分析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涉及社会科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和政策调整四个主要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方法和技巧,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政策目标、资源分配、公众参与、法律法规等。

三、政策分析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1.政策研究:政策研究是政策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社会和经济。

通过政策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政策的优缺点,提出改进的建议,并评估政策的长期影响。

2.公共政策与教育:教育是公共政策的重要领域,政策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以及这些政策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社会发展。

3.环境政策:环境政策是政策分析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分析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我们可以了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四、政策分析的挑战与机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政策分析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数据和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需要更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另一方面,公众对政策的期望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更加全面和公正的政策分析。

五、结论在学术研究中,政策分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

它关注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各个层面。

通过政策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策的优缺点,提出改进的建议,并评估政策的长期影响。

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我们需要继续关注政策分析的发展,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公众。

社会学视角解析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

社会学视角解析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

社会学视角解析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引言: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中出现的各种具有普遍性和影响力的问题,涵盖诸如失业、贫困、环境污染、教育不公平等多个领域。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个人问题,更是整个社会所面临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不断制定并实施公共政策。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公共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和局限。

一、社会问题的根源分析社会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

社会学家认为,社会问题常常与社会结构、价值观念、文化习俗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失业问题往往与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贫困问题则常常涉及到社会阶层分化、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机会不平等等问题。

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对社会问题的根源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路径。

二、公共政策的定义及作用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和实施的方案和措施。

公共政策的目标通常是促进社会的公正、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的公共政策可以包括经济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

公共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发挥多重作用,包括引导资源的配置、提供公共服务、推动社会变革,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

三、公共政策的影响力与局限性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社会问题的解决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公共政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由于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公共政策可能无法完全解决问题。

例如,贫困问题涉及到经济、教育、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需要综合性的政策措施。

其次,公共政策可能会导致新的问题的产生。

一些政策可能只解决了表面问题,而忽略了潜在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此外,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利益博弈和权力斗争也可能导致决策结果偏离社会问题的本质。

四、社会学视角下的公共政策改进为了提高公共政策的针对性和效果,社会学角度提供了一些改进的思路。

首先,需要加强社会问题的调研和分析,深入了解问题的根源和发展趋势,以便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社会政策基本决策分析模型

社会政策基本决策分析模型

肆、理性取向的決策分析模型(續四)
2.特殊對策的策劃與考量 a.問題呈現的多元途徑 人民、與論、民間團體、學者專家。 b.消極性的忽略問題 當問題是複雜、不易確定、根本無意或沒有
能力解決時,政府產生駝鳥心態。 c.特殊對策以一套集合組形式表現出來。 d.社會問題更廣博定義,則尋求解決方式可
能性更高。
肆、理性取向的決策分析模型
理性化決策分析的特徵 ※立基於經濟效益觀點,尋求政策效益上最
大的淨值成效。淨值增加即代表著政策效 率,且當某項政策預測淨值成效比其他對 策來得大且成正值時,則理性決策成立。 1.問題取向 a.問題陳述中的價值偏好。 b.釐清問題的複雜性與多層面。
肆、理性取向的決策分析模型(續一)
貳、制度取向的決策分析模型(續六)
3.組織的結構與設計 a.傳統的結構設計原則 認定有最理想的組織結構,該結構特質如: ※單向管轄督導,避免不必要的困惑,且工
作協調較順利。 ※幕僚僅提供諮詢,不以侵擾指揮鏈運作為
原則。 ※理想的督導人數比率。
貳、制度取向的決策分析模型(續七)
b.最近趨勢 ※以方案技術為基準
4.政策執行 a.執行上的問題(影響執行成效的原因) ※政策目的與政策工具配合不當。 ※政策推行無效,導致新問題產生,使得原
先設計不足以應付新增的危機。 ※政策執行時效。 ※決策者的誠意與向心力,以及科層組織中
從上到下,一直到直接服務的臨床專業人 員對於政策的認知與認同程度。
叁、過程取向的決策分析模型(續六)
制度化決策分析的概念與特性 1.制度化決策的幾項特性 a.合法性 社會契約論—政府與人民相互的權利義務。 b.普遍性 政策涵蓋社會上所有成員。 c.強制性 將違反政策者給予合法的適當處罰或限制。

社会保障政策的效应与特质:政策模式视角下的分析

社会保障政策的效应与特质:政策模式视角下的分析
社会 分层不仅是 社会保 障政 策要解决 的问题 ,也 是社会保 障政策 带来 的新 问题 。社会保 险参保模 式
与户籍 、职业 、工作 单位性质挂 钩 ,缴 费比例 、待遇水 平等一 些分配 的技术 手段与 职工在职 期间 的收入
和社会地位挂 钩 ,这 些分配原则是 内植 于社 会保险政 策的社会 分层 因素 ,社会 保障政 策 的社 会分层效 应 就通过这些分 配原则体现 出来 。它最 终导致社会 再分层 :维持甚 至扩大原有社 会阶层 的差 异 。
原则 下 ,社 会保险政 策设计 了多种 参保方式 ,分阶段 、分层 次 ,逐 步将 社 会较 广泛 民众 的基 本生活 纳入 到保 障体 系 ,增强 了人 们的抗风 险能力 ,显示 出于市场之外 改善普通 民众基 本生活 水平 的强 大能力 ,它
是 一 种 非 市 场 获 得 性 福 利 ,从 而具 有 非 商 品 化 的效 应 。
作者简介 谭 兵 , 中山 大 学城 市社 会 研 究 中 心讲 师 ( 东 广 州 ,5 0 7 ) 广 12 5 。

81—
权力 的扩展程度及社会 分层的状况 。 由谁提供 服务 ,通过什 么组织 、渠道提 供服务 ,比如是 国家保 障为 主还是 主要 由家庭提 供非正式支持 ,或者 由企业 提供年金及 各种企业 福利 。他们 的强弱关 系也反应 了社 会保 障政 策的非商 品化 效应 以及社会 分层 的结局
莩东拜右 21年第8 ’ 00 期
社会保障政策的效应与特质 :
政策模式视 角下的分析 木
谭 兵
【 摘
要 ]中 国的社 会 保 障 政 策 模 式具 有 国 家主 义取 向 下 的浓 厚 工 业 成就 特 质 。 这 种政 策 模 式 特 质 通 过政

第五讲 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

第五讲  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

第三部门的特征
组织性,较为固定的组织形态,不是一次性、随意性、 或临时性的集合; 志愿性,这些组织的成员参与其活动是建立在志愿基 础上的; 非营利性,它们的活动要么根本不营利,即使有营利 也只能用于组织的既定使命,不能在组织成员间分配 利润; 民间性,非政府性质,不是政府的分支机构; 自治性,它们既不受制于政府,也不受制于私营企业, 还不受制于其它非营利组织; 非政治性,它们从事的活动集中在公益服务和互惠行 为上,不参与政治性活动。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兴起
准政府组织:中华慈善总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 会 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商会,基金会,研究会 民办非企业单位:民办的学校,医院,福利院,研究 所,文化馆,体育机构. 我国每万人NPO数量只有1.45, 法国110.45,日 本97.17,美国51.79,巴西12.66,印度10.21.因此, 我国发展非营利组织的空间很大。
中国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
合法性问题:主管制;注册制 资金严重短缺:政府;会费;服务收入;捐赠. 国外情况:1992年美国第三部门的资源总量为 5085亿美元(不含义工的价值),其中31.3%来源 于政府资助,50.2%来源于会费,服务收费及投 资回报,私人志愿捐款仅占18.4%.而在荷兰, 第三部门90%的开支靠政府拨款,在瑞典,第 三部门近2/3的经费来自政府. 自身能力不足:官僚化;专业化水平;管理水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社会政策的资源
社会政策资源的形式:人,财,物 政府的资源筹集:税收;收费;国债;彩票 民间的资源筹集:集资;捐赠;志愿服务;社会网络
英国社会开支的类别和结构(亿镑) 英国社会开支的类别和结构(亿镑)
96-7 教育 健康 服务 住房 社保
Of GDP

社会政策——精选推荐

社会政策——精选推荐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1.现代社会政策实践开端的标志是( B )A.1601年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B.19世纪80年代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C.二战后英国实施的“贝弗里奇计划”D.1935年美国的《社会保障法案》2.“解决贫困问题”是西方社会政策研究哪个发展阶段的主题( B )A.“福利国家”阶段B.“前福利国家”阶段C.“后福利国家”阶段D. 福利制度改革阶段3.当代社会中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主流方式是( A)A. 社会政策B. 社会行政C. 社会福利D. 社会救助4. 社会政策在满足社会整体需要中发挥了社会政策的( B )A. 社会稳定的功能B. 社会整合的功能C. 社会控制的功能D. 社会发展的功能5. 在参与社会政策行动的各类行动者中,最高的角色层次是( D )A. 具体的社会服务提供者B. 社会政策行动的资源提供者C. 社会政策行动的经费提供者D. 社会政策行动的总体责任者6.社会政策的实质是( C )A.政府为了提升社会生活水平的干预行动B.政府为了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干预行动C.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D.政府为了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干预行动7.作为一门学科的社会政策,总体上的研究对象是( B )A. 人们生活中的社会政策B. 社会政策实践C. 社会群体D. 社会服务8. 社会政策对人们的需要最为关注的是( D )A.人们的基本需求B.人们的基本想要C.人们的基本要求D.人们的基本需要9.社会民主主义在社会福利政策方面主张(A)A. 相对于家庭和市场来讲,社会福利最好通过政府机构提供B. 国家没有义务提供市场无法提供,或者只能以零散的方式提供的公共产品C. 国家对家庭生活的介入是不必要的D. 认为资本主义导致的弊端,国家干预市场是无法解决的10. 在社会福利理论和社会政策实践发展的历史上,认为应该降低社会政策的目标和政府干预程度,以恢复经济效率和自由选择的学派是( D )A. 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学派B. 保守主义学派C. 第三条道路学派D. 新自由主义学派11. 主张国家在社会政策体系中承担最主要和最基本的责任,但同时反对完全依赖国家,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的理论观点是( D )A. 经典马克思主义B. 社会民主主义C. 新自由主义D.“第三条道路”12. 有关公民权理论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 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马歇尔B. 马歇尔的理论为国家介入社会福利奠定了规范性的基础C. 社会福利应当是公民的集体责任D. 国家必须在法律上建立一些公民的权利,如教育权等,并保证它们的实施13.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功能与社会政策的关系(A)A. 家庭的福利保障功能与社会政策行动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B. 家庭在当代社会政策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很单一、有限C. 政府在社会政策发展过程中可以忽略家庭的作用D. 在社会福利计划中不应该重点考虑以家庭为单位的福利标准14. 以下符合发展社会政策模式的基本原则是( B )A. 坚持以再分配和高水平的福利供给作为反贫困的唯一途径B. 市场机制与经济政策互相结合C. 仅仅关注经济的高速发展D. 强调突显社会政策的宏观调控15. 社会政策的决策过程是(A)A. 提出政策议程——方案规划——政策合法化B. 方案规划——提出政策议程——政策合法化C. 提出政策议程——政策合法化——方案规划D. 政策合法化——方案规划——提出政策议程16. 剩余模型假定通过两个自然渠道满足个人需要,这两个渠道是指( D )A. 个人和他人B. 社会和政府C. 自由和平等D. 家庭和市场17. 社会政策行动管理的原则是( D )A.社会效益原则B.经济效率原则C.行动规范原则D.社会效益原则和经济效率原则并重18. 社会政策在帮助弱势群体中的作用机制中最主要的是( D )A. 福利救助B. 提供机会C. 提供机会D. 增能19. 以下社会政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C )A. 社会政策行动本身就属于消费行为B. 社会政策的再分配后果不能改变社会成员的有效需求状况C. 社会政策可以在许多方面改变人们对未来生活的风险感,从而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D. 不利于整个社会的总体消费水平的提高20. 社会政策的决策实质是( C )A.分析整合信息、明确政策方向B.确立政策范围、制定福利标准C.决定是否行动、如何采取行动D.选择政策对象、调配资源走向得分评卷人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21.蒂特马斯的社会政策研究的两个短处是(AC)A.单一价值取向B.社会问题取向C.非理论取向D.人的需要取向22.社会问题的特点包括( ABCD )A. 主观性B. 客观性C. 过程性D. 社会性23. 非政府的资源调动方式包括( ACBD )A. 社会集资和社会捐赠B. 社会福利C. 志愿者服务D. 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24. 下列属于社会政策学科性质的是(ABC )A. 综合性B. 价值关联性C. 应用性D. 实践性25. 衡量一个国家政府的社会支出水平常用的指标有(ABCD )A. 政府年度社会开支人均量B. 政府社会支出占GDP的比率C. 政府年度社会开支总量D. 政府社会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率26. 社会政策行动的基本要素有(ABCD)A. 社会政策的主体B. 社会政策的对象C. 社会政策的资源D. 社会政策的运行方式27. 社会政策可行性的内容包括(BCD )A. 政策的可靠性B. 政策的合理性C. 政策的有效性D. 政策的可接受性28. 经济发展前提下社会政策的两种模式是(AD )A. 经济导向型模式B. 文化导向型模式C. 政治导向型模式D. 福利导向型模式29. 社会政策行动管理的层次有(ABD )A. 行政管理层次B. 行业管理层次C. 经济机构管理层次D. 社会服务机构管理层次30. 提高社会政策行动效率的基本要求是(ABCD)A. 在社会政策领域中重视效率问题B. 建立和健全有效的公共管理体制C. 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和分析D. 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引入市场机制31. 公共政策决策模式的“亚模式”包括(ACD)A. 代议制民主决策模式B. 民主型决策模式C. 民主集中型决策模式D. 精英决策模式32. 国家福利模式的优点是( ABCD )A. 体现了社会保障的普遍性B. 体现了社会公平C. 保证了社会政策行动的稳定性和持久性D. 体现了社会保护33.社会政策行动的服务传递模式包括( ABC )A.政府直接经营社会服务机构B.政府补贴社会服务机构C.政府补贴服务的受益者D.政府调节市场,市场提供服务34.社会政策分析的基本视角主要有( ABCD )A.描述性分析B.过程分析C.评估分析D.规范性分析35.社会政策行动评估的价值标准包括( ABCD)A. 是否符合大多数成员的根本利益B. 是否坚持了社会公平的原则C. 是否有利于经济与社会的长期发展、社会及政治的稳定D. 是否促进了社会整合36.社会政策决策包括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是否采取政策行动。

社会政策的对象3

社会政策的对象3


社会融合可以简单地概括为:




社会融合的政策措施:




(1)重新界定公民权利的含义,把公民权利 与就业权、获得对自己和家人承担责任的能 力和权利联系起来; (2)推行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包括就业前 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减少劳动力市场中的 性别、种族歧视登; (3)发展家庭、亲友、邻里之间的互助和交 往; (4)改进基础教育。

需要是指身体上、心理上、经济上以及从社会和 文化方面对生存、幸福和满足的要求。

需求


特定条件下、现实的、可以指望得到满足的 需要 经济学---有支付能力 社会政策关注----基本需要(不受支付能力 限制)

(一)个人需要
1、马斯洛


生理的、 安全的、 社交的、 尊重的、 认知的 美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
第二,社会政策已经成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 形式有效组成部分,能规范社会成员的社会行 动,从而满足社会的秩序需要;



第三,社会政策通过资源的再分配,缩小不同 利益群体和地区之间的差别,社会成员之间的 社会距离由于社会政策的实施而有缩小的倾向, 有效地消除了社会紧张状态,从而满足了社会 稳定的需要;

两种福利模式的更替

欧洲

以19实际80年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为分水 岭

我国

3. 社会政策的受益者与受损者 受益者




---一般来讲,是指从一项社会政策行动中具 体获得好处的个人或群体。 狭义---社会政策行动的受益者等同于社会政 策直接作用的社会成员 广义---社会政策的受益者范围更大,它还包 括从各项社会政策中间接受益的人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政策受益者分析的基本视角
对社会政策受益者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可以将这些分析概括为事实分析和价值及道德分析两大类。

1、对受益者的事实分析
对社会政策受益者的事实分析是通过对客观情况的分析,发现或预测社会政策事实上的受益者,以及受益者确定的原则及方式。

其中包括对受益者人群及范围的事实分析和对受益者确定过程的事实分析。

也就是分析“哪些人获得了利益,是如何获得的”。

社会政策的受益者常常是比较复杂的,许多单项的社会政策虽然有专门的对象,但事实上的受益者往往远超出其直接的服务对象;从总体上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政策体系包含了大量具体的政策行动,而这些行动的受益者既各不相同又交叉重叠。

因此需要通过专门的分析来揭示该社会中哪些群体从社会政策的总体行动中获得的利益最大。

2、对社会政策受益者的价值及道德分析
在受益者分析中,还需要从价值和道德的角度去分析受益的个人或群体的受益是否符合社会公认的价值和社会道德。

或者说,应该从价值和道德的角度分析社会中的哪些个人或群体更应该从社会政策行动中受益。

首先,从社会价值的角度看,社会政策的受益应该体现该社会所重视的社会发展、社会公平、社会平等、社会关照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基本的价值。

如果部分社会成员从一项社会政策受益符合上述之一的价值标准,那一般会被认为是合理的受益。

例如,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将有利于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因此学生和教师从中受益会被认为是合理的。

政府对贫困者提供社会救助符合社会关照的价值,因此贫困者的受益也会被认为是合理的。

其次,对社会政策的道德分析主要是看福利受益者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

例如在讨论是否应该对贫困者提供救助的问题时,人们一般首先会问导致贫困的原因是什么。

过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贫困被认为是由于个人的懒惰、愚昧所导致,因此很多人并不主张给穷人提供很多的帮助。

工业化社会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大规模的贫困问题主要是由社会的原因所导致的,因此贫困者得到社会救助逐渐被认为是符合道德的。

比较极端的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家认为在实施社会福利项目时没有必要去分析受益者陷入贫困的个人原因,因为个人原因总是与社会原因交织在一起的。

但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理论对此提出了批评,认为在福利计划中应该注重对贫困者个人原因的分析。

迄今为止,在许多国家的社会福利体系中仍然对贫困者的致贫原因进行分析,强调政府只应该救助“值得救助的穷人”,即那些由于自己无法控制的原因而导致贫困的人,而不应该救助那些因个人懒惰而陷入贫困的人。

在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中也一直有“不养懒人”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