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迁移理论及其应用
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迁移理论及其应用
学习动机与学习迁移理论及其应用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班级:计算机软件姓名:张磊学号:1110451006 摘要:从我们出生到现在,我们不断在学习不断在进步,高考中白万雄狮过独木桥,老师家长都在考虑智力问题,其实占半壁江山的还有非智力因素,有些人有智力但是就是不想学习,这就是没有学习动机,另一些人智力一般般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如深山的孩子想走出大山),产生了很大的动力,使他们金榜题名。
幼儿时期的教育对孩子终生有很大的影响,孩子在幼儿时期学得多在以后的学习中就影响,孩子学习了一些知识,当他们学习其他知识时由于以前的学习就会使新的的知识更容易被吸收,这就是学习迁移,所以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
关键字: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迁移理论、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理论的应用一、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1、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自尊需求、求知需求、美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1】这些需求在马斯洛的眼里是有层级的,即从低到高,低层的是人体生存所必需的,人在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之后,会向高一层次发展,低层次是人体的基本需求,高层的是让生命更加有意义,完成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
例如,我们在学习过生活程中,会遇见一些现象,这些现象是我们以前没有看见过的,我们就会对其产生好奇,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感,大部分的我们会问身边的人,我们所看见的或听见的事情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是求知的欲望,是我们想知道,通过一些途径去寻求答案,当然,现在的我们会上网查资料去了解。
2、学习动机的成就理论当人们面临失败时,就会产生挫败感,这挫败感可能来自别人的嘲讽、自己对自己的否定(因为自己的某方面不足而完全否定自己)、没有达到自己对自己的期望等等。
这是对失败的情感反应,而人是有自尊的,会有避免失败的意向,很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就会给自己定下一个或者一些目标,无论如何也要排除困难,尽力施展自己的才华,努力比别人都做得更好,一雪前耻,当成功的光环照耀在他(她)的头上时,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其实这也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并寻求更高的目标,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达到更高的境界。
学习动机与学习迁移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一)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 (二)学生归因信念的训练 (三)学生自我效能的增强 (四)学生学习中自我价值的维护 (五)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支持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二、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一)表达明确的期望 (二)提供明确、及时且经常性的反馈 (三)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四)有效的运用表扬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三)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四)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习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 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四、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维度 学习动机 学习行为 学习效果
(一)激发功能 (二)指向功能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一)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二)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来分,可以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远景性动机是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 近景性动机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又可分为间接近景性动机与直接近景性动机。
含义: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一)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1. 结果因素是强化。 2. 先行因素: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二)班杜拉认为,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 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四)成败归因理论—韦纳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学习迁移理论及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学习迁移理论及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学习迁移(Transfer of Learning)也叫训练迁移,是学习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
现代教学活动,强调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研究能力的培养。
造就创新型、特色型人才,所以,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迁移问题的研究。
目前,教育界流行着“为迁移而教”的口号,我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研究影响迁移的条件,又要以此为根据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锐意进取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迁移效果显现和综合能力提高。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深远实践意义。
一、学习迁移的含义及作用学习迁移问题是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
它存在于人的各种学习、工作和生活活动之中。
我国古代学者没有明确提出“学习迁移”的概念,但却是最早发现了迁移现象,并自觉运用于教学和学习实践。
如“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等等。
西方关于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有两百年的历史了,已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有代表性的是桑代克的相同因素说。
他指出:“只有当两种官能有相同因素(包括目的、观点、方法的观念、一般原则观念和态度观念)时,一种官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一种官能”。
他还应用相似变化和相反变化进一步阐发他的迁移理论。
这说明桑代克的迁移理论实现是有条件的,并且只有在外力和自觉的作用下,学习迁移才能顺利实现。
著名的迁移观点还有贾德的概括化(类化)迁移理论。
他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那么从一个情况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是可以完成的。
还有些学者认为顿悟关系是获得迁移的一般训练的真正手段。
以上三种迁移理论对人们知识、技能、态度等迁移都有一定的作用。
从实际教学过程看,习得的知识技能的相同因素是迁移的客观条件。
但迁移或干扰之所以产生,在主观上又决定于人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可见,国内外关于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对于今天进一步探讨学习迁移问题仍有指导意义。
简述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
简述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
学习迁移是指一个人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不同的情境下
运用,是一种跨越多个任务和多个环境的学习之间的迁移。
它关注学习者如何迁移知识和技能,并且探讨如何有效地帮助学习者掌握知识,以便在日后不同任务需求中得到运用。
有研究表明,学习迁移可以为学习带来更多的价值,而学习迁移的理论也成为近期学习研究的热点。
学习迁移的理论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是转移理论,指的是如何从认知任务,学习材料和环境中获取知识,把它应用到另一个环境,从而获得最佳的表现;二是经验理论,指的是如何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的迁移中获得经验,使学习者更好地适应变化的环境。
两者的关系是,转移理论负责解释如何从现有知识中获取知识,而经验理论负责解释如何建立新的知识连接,从而获得有效的表现。
学习迁移的三大基本假设是:(1)学习迁移取决于学习者从一个任务到另一个任务的相似性;(2)学习迁移取决于学习者从一个认知任务到另一个认知任务的一致性;(3)学习者在迁移认知任务中所使用的技能需要在两个任务之间一致。
此外,研究者们还提出了三种类型的学习迁移:(1)从宏观到微观从一个抽象方法到另一个抽象方法的迁移;(2)从微观到宏观从一个具体程序到另一个具体程序的迁移;(3)多任务迁移从一种任务可以迁移到另一种不同的任务上。
学习迁移的研究表明,它可以改善学习者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任务的效率,并且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但是,研究也表明学习
者在迁移知识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如何迁移新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习者是否能够有效地转移知识和技能等。
学习迁移理论的实质和应用
迁移理论与汉字教学小议摘要:关于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时至今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伴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作为一个重要学习理论,或者说是学习的条件论,围绕迁移这一概念,各个学派都根据自身的理论立场,对迁移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诠释。
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理论都是围绕迁移产生的条件而进行研究的。
而对于迁移整体论的研究寥寥无几。
本文尝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比较典型的几个迁移理论提出我们的一些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对迁移的整体把握。
同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研究迁移理论的实践价值之所在。
关键词:迁移整体论汉字教学1、引论“国内外许多相关知名学者和语言心理学家对于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已经有近300 年的历史。
”1如所周知,历史上比较著名的迁移理论学说有“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说、关系转换说、学习定势理论”。
但是,我们发现以上这些学说都是围绕“迁移如何产生这一问题”而展开的讨论。
对于“迁移”本身是什么,并没有作出明确的回答。
当然,对于一个概念的解释可以有不同的渠道,而看似最为简单的往往是最难做到的。
可以说整个人文科学之中,大家所烦恼的就是对于概念的解释或是界定。
我们收集了一些关于“迁移”的描述“一个人将以前在学习或问题解决时获得的经验及知识应用于新情景时即为迁移” 2,“学习迁移的实质是原有知识在新的学习情景中的运用”3,“一般地说,学习的迁移(transfer of learning)可以简单的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4,“在一种情景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詹姆斯)”5,“个人在学习中获取的各种信息,不仅应该长期保存,而且还应该用到不同的场景中去,这就涉及到迁移问题。
”6总结以上关于“迁移”的各种描述,可以概括为如李红先生所讲的“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上面的描述多少有些将学习的过程与结果相混淆的弊端。
学习迁移理论
背景资料、人们学什么
记忆能力训练实证
记忆平均数字跨度的变化 资料来源:Ericsson1980
相同要素说(identical elements theory)
实验探究 教学隐喻 学说反思
背景资料、桑代克知觉预测(1901)
预测
估计127个 图形面积
训练
后测
训练判断90个平行四边形 测1、判断13个长方形 面积(10cm2~100cm2) 面积(成绩提高)
测2、判断27各种图形 面积(成绩持平)
有关图形 面积知觉 的测试
后测2 后测1 训练判断
预测 0
可能预测
20
40
60
80
100
相同要素说理论
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 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
只有当两种心里机能具有共同成分作为因素时,一种心理 机能的改变才能引起另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桑代克)
实证研究——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三维迁移模式
背景资料、奥斯古德的迁移三维曲面模型
三位曲面模型 资料来源:Osgood
背景资料、负迁移的例子
问题
所给水罐刻度
A
B
C
1、 前测练习
29
3
2、艾因斯特朗1
21
127
3
3、艾因斯特朗2
14
163
25
4、艾因斯特朗3
18
43
10
5、艾因斯特朗4
9
42
6
6、艾因斯特朗5
20
59
4
7、后测练习1
15
39
3
8、后测练习2
23
49
3
9、后测练习3
教师资格证笔试 学习动机+学习迁移
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常考题型:选择题)概念: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常考题型:选择题、辨析题)①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1)高尚的学习动机:核心是利他主义(2)低级的学习动机:核心是利己主义②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1)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2)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③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1)内部学习动机: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2)外部学习动机:外部诱因所引起的④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习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1)认知内驱力: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属于内部动机(2)自我提高内驱力:为赢得相应地位,属于外部动机(3)附属内驱力:为了获得赞许或认可,属于外部动机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常考题型:选择题、简答题、案例题)①高强度的学习动机和低强度的学习动机一样降低学习效率②动机最佳水平与学习课题的难易程度有关。
任务难度越高,最佳动机水平越低;反之任务难度低,动机水平要高③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④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型曲线”四、学习动机理论(常考题型:选择题、简答题)①行为主义强化理论主要表现为强化原则,通过奖励与惩罚的措施,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③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追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④韦纳成败归因理论归因三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活动成败六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教师的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
学习动机与学习迁移
研究表明:
•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
第一 对学习行为的启动作用
第二
对学习行为的维持作用
第三
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作用
例如:
•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为我国早日摘掉 “贫油的帽子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13 年,李四光赴 英国留学。他念完大学预科,便考入伯明翰大学。在选 择专业方向时,想到祖国地大物博,矿藏丰富,可是由 于科学技术落后,只能让外国人到中国大地上勘探矿藏, 开采矿物,于是他毅然选择了地质学,决心弄懂弄通这 门学科,为祖国为人民开发宝藏。正因为他的学习动机 正确,所以他百折不挠,克服了学习上的许多困难,终 于在 1919 年以优异成绩获得伯明翰大学硕士学位。 1955 年,李四光和广大地质工作者一起,经过艰苦努力, 在东北平原选出了最有希望的储油构造地区,为大庆油 田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以后,又发现了大港、胜利油 田等好几处大型油田,彻底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李四光为祖国的富强而学的学习动机,对当代大学生有 很强的指导意义。
1、动机产生 于学习的需 要
学习需要是人们 为达到认识外界事物的某 种目的而从事学习的欲望 ,是人的自我实现需要的 具体表现。 学习需要是学习 活动的动因。
人的学习动机主要由三种需要所驱使或唤起:
认知的需要
这是一种以获得知识、技能和解决学 习问题为目标的需要,即一种求知的 欲望。
认知需要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满足 这种动机的奖励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 来自于好奇倾向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 《西游记》中的唐僧能够取经成功,就是因为他坚 持下来了。当唐僧拿到真经,还只经历了八十难,大慈 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一算,不对,还少了一难, 不算功德圆满,所以又加上了东渡通天河沉水一难。吃 不得苦中苦,哪能获得成功。《孟子》云:“天之降大 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只有这样,才可“增益其所不能”。
学习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对高中物理教学的研究,发现在每节物理课程中,学生对理论概念都理解的非常到位,但一旦与实际问题结合,便给许多学生带来困扰.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所以这就需要学生用学习迁移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使用学习迁移理论的指导,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结构框架,给学生提供运用迁移理论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真正做到会学习、主动学习、学好习.一、学习迁移理论概述自学搬迁,即为一种自学所累积的经验对另一种自学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就是之前自学对之后自学的影响,也可以就是之后自学对之前自学的影响,只不过前者被称作顺向搬迁,后者被定义为逆向搬迁.这种自学搬迁理论在科学知识、态度、技能以及行为规范中均充分发挥着积极主动的促进作用.广为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先学会自行车,当自学骑著摩托车时就可以运用骑著自行车的平衡感很快学会骑著摩托车.又例如学会中文中的拼音有利于学会英语中的音标.可以说道只要展开自学,就可以运用自学搬迁理论,自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自学搬迁理论.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生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必要的,需要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所以学习迁移理论的教学方法将能够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产生积极的应用效果,那么该如何让使学习迁移理论更完美的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1.协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框架前文提到,学习迁移分为正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但往往正向迁移应用比较广泛,能够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构架是应用学习迁移理论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教师就要发挥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某高中为了加强学习迁移理论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结构框架,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所学习物理知识的全面理解.首先帮助学生搭建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只有在完成知识结构搭建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利用学习迁移理论帮助学生学习.一项研究曾经发现,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和右脑记忆的范围不同,但同样是记忆一项数据,人脑对图片的记忆速度会更快、记忆的时间更加持久.所以教师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时,可以通过表格或示意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结构框架,引导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中,这章首先讲述牛顿第一定律,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质量与力之间的关系,这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巩固,接下来依次讲解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讲完这三个定律,就可以帮助学生找出这三个定律之间的关系,形成牛顿运动定律的知识框架.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比如,物理教师还应该向学生讲解惯性定律与惯性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举例子加以解析.个别物体相于另一物体参考系而言,它是相对静止的,然后教师以具体的实例加以诠释,一颗大树与飞驰的汽车相比,其是处于静止状态的,这样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对牛顿第一定律有全面的认知.因此,在健全的物理教学体系下,学生更加容易学习物理知识.总之,物理教师应用迁移学习理论进行教学,一定要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结构框架,从而为学生探索物理知识做好铺垫.2.强化学生概括总结能力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通过归纳总结进行巩固,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向学生传授单元的物理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拥有知识框架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对所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能力.而且这种总结能力应用技巧作用于学习的全过程,特别是能够将新的知识点经过总结之后融入到原有的知识框架中,形成新的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例如在讲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的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时,行星的运动遵循万有引力定律,这时就要引导学生将万有引力与第六章第五节的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结合、对比,以防止学生出现思维误区.由于万有引力定律是解释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定律,是由牛顿提出的,该定律中的内容是任意两个质点在连心线方向上的力而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治理乘积呈正比例,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而且这两个物体化学及物理状态与中介物质无关;而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的性质则是速度大小不变,而速度的方向时刻在变的变速曲线运动.此外,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在变化的变加速曲线运动.该定律具有线速度大小、角速度和周期不变的特点.总之,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时行星的运动遵循万有引力定律与第六章第五节的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学生通过对两大定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可以提升其归纳的能力,进而对其学习物理知识具有重要意义.3.结合实际应用领域自学搬迁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开始接触物理,但只是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高中物理则是对初中物理的升华研究,虽然高中物理知识繁多,但每部分的知识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从一个问题引出另一个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实现学习迁移的效果.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中,才能确保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物理学习取得最佳的效果.那么,物理教师在教师过程中,可以通过创建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勇敢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在设置的情境环境下,并依据学习迁移理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点.三、自学搬迁理论的意义学习迁移理论对生产和生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将所掌握到的理论向实践转换,掌握学习迁移理论技巧的人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学习迁移理论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将所学到的知识点进行串连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培养出更多更优秀地“四有新人”.总而言之,教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是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高中物理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摸索前进,教师要转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迁移的方法,全面灵活地掌握所需要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正向迁移,在繁重的高中学习任务中提高物理学习效率.同时这种学习迁移方法符合新时代下我国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能力、有创新的新时代人才.。
简述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
简述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方法,它可以把已经学习到的知识转换到其他领域中,快速有效地完成任务。
本文将通过介绍学习迁移的概念和理论,以及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来阐述学习迁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习迁移的概念是指人们可以把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新的情境和任务的能力。
换句话说,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策略,可以使学习者从一个认知情境向另一个认知情境转移知识,从而可以多种不同环境完成任务。
学习迁移的理论有三种,分别是单一和多样性观点,中介理论和结构理论。
单一和多样性观点认为,学习的迁移过程不能被区分为单一的技能,而是基于多样性的概念。
例如,一个学生在数学课上所学习的技能也可以用于其他学科,比如物理课,因为这些知识技能可以被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对学习产生重要的提升作用。
中介理论认为,学习迁移的关键因素是中间变量,也就是说,学习者在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迁移知识时,必须利用某种“中介”来实现迁移,比如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等。
通过这些变量的作用,学习者可以更有效地把知识迁移到新的环境中,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更多的技能和知识。
结构理论认为,学习迁移需要一个有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存在着知识结构和经验结构。
知识结构反映了学习者在一个环境中获得的知识,而经验结构则反映了学习者如何从一个环境中学习知识,以及如何使用这些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因此,只有当这两种结构都得到建立和发展,学习者才能有效地完成迁移学习任务。
学习迁移在现实生活中也有重要的实际应用。
例如,一个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迁移的策略,把所学的科目的知识运用到新的学科中,以完成新的任务;一个老师可以把课堂上所学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其他新课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一个公司可以借助学习迁移,从一个行业转移到另一个行业,不断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在市场中取得更多的成功。
综上所述,学习迁移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习者快速、有效地完成任务,并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第八章 学习动机与学习迁移
第八章学习动机与学习迁移第一节学习动机及其培养学习动机问题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涉及学习行为的基本源泉、动力和原因,最能反映学习行为的目的性和能动性。
因此,教师要正确理解学生复杂多样的学习行为,必须首先弄清行为背后的基本动因。
一、动机研究学习动机,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动机以及动机和需要、行动之间的关系。
1.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由需要引起的。
动机是人的某种需要是怎样激起他的行为动机的呢?心理学家认为,当人的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机体内部就会产生一种力量,即“内驱力”,也可以叫内驱力的刺激。
这种内驱力刺激引起相应的行动。
例如,儿童腹饥,产生求食的需要。
当这种需要未得到满足时,就产生了相应的内驱力,从而“推动”儿童采取一定的行动,摄取食物。
当这一行动满足了生理需要,内驱力也随之减弱和暂缓消解。
需要和内驱力之间的关系是,个体需要的缺失引发内驱力,内驱力促使个体释放出一定的能量或冲动,唤起个体产生行动的动机,行动的实现满足个体的需要。
概括说来,需要一内驱力一动机一行动一达到目的,是一个连锁性的反应。
正是由于需要和内驱力之间存在如此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在心理学著作中往往把“需要”和“内驱力”两个词交替使用,有时甚至把它们看作一回事。
有时动机是由机体自身的需要自发引起的;有时动机则由外界某种事物刺激引起。
外界引起的作用称作激励,激励动机的外界刺激物一般称为“诱因”。
当需要和某种诱因及目标发生联系之后,便形成了动机一诱因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会对能满足自己一定需要的物体、事件或情境产生明确的向往和追求。
诱因具有诱发或激起有目标的、有指向的行动的作用。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采取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许多措施,实际上就是提供诱因,以促进学生把自己的行动指向学习。
2.人类的动机有生理性动机(又称初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又称高级动机)两大类。
生理性动机无需学习,它是与维持个体的生命安全、繁衍种族的需要相联系的。
2-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学习策略(提要)
贰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学习策略1.了解学习动机的功能,理解动机理论,掌握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2.了解学习迁移的分类,理解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掌握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3.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掌握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第二节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概述(一)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激发、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并使行为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的产生依赖于学习需要和诱因两大因素。
学习需要是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一种缺失、不平衡力求获得满足的内部状态,诱因是指能够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从不同角度出发,可以把学习动机分成不同的类型。
根据动机起作用的时间长短,可把学习动机分为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根据动机的关注范围,可以分为普遍型学习动机和偏重型学习动机;根据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下的学习动机;根据动机的来源方向,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三)学习动机的功能学习动机在人类学习行为中起着发动、指引和维持的功能,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目标和成效的重要因素。
1.发动功能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目的的内部动力,他是引起活动的直接机制。
当学生对某些知识产生强烈需求和学习动机时,这种动机就会唤醒学生进入学习的情绪状态,引起学习行为。
学习动机还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激活相关背景知识,扩充学习内容和知识贯通,提高学习效率。
2.指引功能动机使人的活动具有选择性。
具有某种动机的学生会给自己设定目标,并使自己的学习行为朝向这些目标。
动机越强烈,人的行动目标也越明确,学生学习的方向性也就越坚定。
3.维持功能学习动机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和意志力。
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提高,同时对于影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热情、勤奋刻苦、坚忍不懈、善于合作等都有很大的促进和帮助。
学习迁移概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迁移
学习迁移概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迁移学习迁移是指在学习一项新任务时,利用之前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帮助快速学习和适应新任务的过程。
学习迁移是人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迁移,我们可以在不同的领域中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主要有两个:迁移效应和类比思维。
迁移效应是指之前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对新任务的学习和应用产生积极影响的现象。
迁移效应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情况。
正迁移是指之前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对新任务的学习和应用具有促进作用,可以加速学习进程,提高学习效果。
负迁移是指之前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对新任务的学习和应用产生干扰或阻碍作用,使学习变得更加困难。
类比思维是学习迁移的重要机制之一、类比思维是指通过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任务进行类比,找出相似性和共性,从而帮助理解和解决新任务。
类比思维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加速新任务的学习过程。
通过类比思维,我们可以将已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中,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
学习迁移对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习迁移,个体可以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新的领域,从而出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学习迁移还可以培养个体的灵活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让个体更好地适应变化和创新的环境。
总结来说,学习迁移是利用之前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帮助学习和适应新任务的过程。
迁移效应和类比思维是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在学习迁移过程中,任务相似性、知识结构和学习策略是影响迁移效应的重要因素。
学习迁移对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学习迁移的培养和应用,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学习迁移理论及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学习迁移理论及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学习迁移(Transfer of Learning)也叫训练迁移,是学习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
现代教学活动,强调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研究能力的培养。
造就创新型、特色型人才,所以,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迁移问题的研究。
目前,教育界流行着“为迁移而教”的口号,我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研究影响迁移的条件,又要以此为根据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锐意进取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迁移效果显现和综合能力提高。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深远实践意义。
一、学习迁移的含义及作用学习迁移问题是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
它存在于人的各种学习、工作和生活活动之中。
我国古代学者没有明确提出“学习迁移”的概念,但却是最早发现了迁移现象,并自觉运用于教学和学习实践。
如“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等等。
西方关于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有两百年的历史了,已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有代表性的是桑代克的相同因素说。
他指出:“只有当两种官能有相同因素(包括目的、观点、方法的观念、一般原则观念和态度观念)时,一种官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一种官能”。
他还应用相似变化和相反变化进一步阐发他的迁移理论。
这说明桑代克的迁移理论实现是有条件的,并且只有在外力和自觉的作用下,学习迁移才能顺利实现。
著名的迁移观点还有贾德的概括化(类化)迁移理论。
他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那么从一个情况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是可以完成的。
还有些学者认为顿悟关系是获得迁移的一般训练的真正手段。
以上三种迁移理论对人们知识、技能、态度等迁移都有一定的作用。
从实际教学过程看,习得的知识技能的相同因素是迁移的客观条件。
但迁移或干扰之所以产生,在主观上又决定于人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可见,国内外关于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对于今天进一步探讨学习迁移问题仍有指导意义。
简述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
简述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学习迁移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涉及到许多关联的理论和实践。
在这个篇幅短小的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学习迁移的一些主要概念。
首先,重点介绍学习的迁移的定义。
学习迁移是指在不同环境中,通过学习,从一种能力及其对应表现迁移到另一种能力和表现。
也就是说,学习迁移可以把一种特定的技能,行为或表现迁移到另一种情境中,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表现。
其次,我们介绍学习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理论是一种观点,认为学习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任务本身,而且要取决于任务与学习者的相互作用。
通过仔细分析学习者的表现,我们可以发现学习者的表现不仅取决于其特定的学习环境,而且还取决于其先前的学习环境。
因此,学习迁移理论认为,学习者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是相互依赖的,他们可以从一种学习环境中迁移学习成果到另一种学习环境中达到更好的学习成果。
再次,我们介绍一种关于学习迁移的知识构建理论及其实际应用。
这一理论认为不同学习环境中的学习,可以构建不同类型的知识,并且知识的构建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这种发展的过程可以被应用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
它强调,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应该建立一种知识构建系统,以便跨环境、跨技能的转移和学习。
最后,我们介绍学习迁移的一种实践概念。
学习迁移的实践概念认为,学习者应该利用学习迁移理论,通过观察和实践,从学习中获得新知识和技能。
例如,一个学习者可以利用学习迁移理论,从学习一种技能,发现一些特定情境下可以将此技能应用到另一种技能中。
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和实践从学习中获得新知识,从而提高学习和表现能力。
综上所述,学习迁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许多相关的理论及实践。
学习者可以利用学习迁移理论,从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提高他们的表现。
通过学习迁移,学习者可以提高跨环境、跨技能的转移和学习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成效。
学习迁移理论及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学习迁移理论及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学习迁移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克纳(Robert M. Gagne)和杰维斯(Walter W. Wager)于1962年提出的,它指的是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能够在新情境中灵活运用和迁移到新的学习任务中。
迁移理论认为,学习只是为了课堂内的知识和技能,而迁移则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在教学中,迁移理论的运用可以帮助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的持久性。
以下是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1.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比如,通过项目制学习或案例分析,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3.提供多样化的练习:通过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不同的情境中。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类型的练习,如应用题、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中实践和运用所学内容。
5.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度和主动性,有助于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教材、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6.提供反思和复盘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反思和复盘的机会,让学生回顾和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通过反思和复盘,学生可以深化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并促进学习的迁移。
综上所述,学习迁移理论提供了指导教学的理论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提供多样化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等方式,促进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并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的持久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动机与学习迁移理论及其应用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班级:计算机软件
姓名:张磊学号:1110451006 摘要:从我们出生到现在,我们不断在学习不断在进步,高考中白万雄狮过独木桥,老师家长都在考虑智力问题,其实占半壁江山的还有非智力因素,有些人有智力但是就是不想学习,这就是没有学习动机,另一些人智力一般般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如深山的孩子想走出大山),产生了很大的动力,使他们金榜题名。
幼儿时期的教育对孩子终生有很大的影响,孩子在幼儿时期学得多在以后的学习中就影响,孩子学习了一些知识,当他们学习其他知识时由于以前的学习就会使新的的知识更容易被吸收,这就是学习迁移,所以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
关键字: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迁移理论、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理论的应用
一、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1、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自尊需求、求知需求、美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1】这些需求在马斯洛的眼里是有层级的,即从低到高,低层的是人体生存所必需的,人在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之后,会向高一层次发展,低层次是人体的基本需求,高层的是让生命更加有意义,完成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
例如,我们在学习过生活程中,会遇见
一些现象,这些现象是我们以前没有看见过的,我们就会对其产生好奇,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感,大部分的我们会问身边的人,我们所看见的或听见的事情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是求知的欲望,是我们想知道,通过一些途径去寻求答案,当然,现在的我们会上网查资料去了解。
2、学习动机的成就理论
当人们面临失败时,就会产生挫败感,这挫败感可能来自别人的嘲讽、自己对自己的否定(因为自己的某方面不足而完全否定自己)、没有达到自己对自己的期望等等。
这是对失败的情感反应,而人是有自尊的,会有避免失败的意向,很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就会给自己定下一个或者一些目标,无论如何也要排除困难,尽力施展自己的才华,努力比别人都做得更好,一雪前耻,当成功的光环照耀在他(她)的头上时,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其实这也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并寻求更高的目标,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达到更高的境界。
例如,小学时,你一直是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过去的每次考试中都名列前茅,这次你失误了,当着全班人的面前,老师读了你的分数,这时你的自尊心严重受打击。
为了挽回在同学老师心目中的地位,你努力学习,在下次的考试中你一雪前耻。
上初中后,班上成绩优秀的同学很多,你不再像以前那样风光了,这时的你会给自己定下一个新的目标,因为你知道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只有不断给自己定下新的目标,努力去做,当你真的全身心去做,当你成功了,你就会产生成就感,这种感觉很好,你想一直拥有这种感觉,所以你
一直产生新的学习动机,将自己的目标一个一个的实现。
二、学习迁移理论
1、定义: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在进行迁移前所掌握的知识,叫做源知识;学习者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叫做目标知识,如果学习者将源知识运用到了目标知识的学习,或阻碍或促进了学习,我们就说发生了迁移。
【2】迁移并不局限于知识和技能领域,在情感、动机、兴趣、态度以及行为方式等领域也同样能够发生迁移。
2、分类:
(1)从作用方面分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例如,我们中小学时候学习了广播体操,当我们上大学时,对我们大学体育课的健美操学习就会有积极地影响,即先前的学习对以后学习发生积极的影响,这就是正迁移;我们在学习大学健美操时,当你学习了正面的动作后,再去学习反面的动作时,一方面有助于反面动作的学习,另一方面会对反面的动作有影响,当你做反面动作时,可能做着做就会做了正面的动作,即先前的学习对以后学习发生消极的影响,这就是负迁移。
(2)从内容上可分为特殊性迁移和一般性迁移。
特殊性迁移是指学习某一内容后对相似材料有特殊的适用性。
一般性迁移指原理的迁移,它是一种更重要的迁移,学习了普通的概念或原理可以作为认识其它类似知识的基础。
【3】例如,在舞蹈动作的学习上,学习了基本
的步法和手势,那你以后学习其他高难度动作时就不成问题了这是特殊性迁移;在我们中学的物理课学习中,我们学习了铁的导电性,那么我们对铁的性质就有了一些理解这就是一般性迁移。
(3)按迁移的发生又可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是指知识、技能在相同水平上的迁移,垂直迁移是指低水平技能向高水平技能的迁移。
【4】例如,我们学习健美操大众四级时,从第一节向第二节的学习就是水平的迁移,而我们从四级向五级的学习就是垂直迁移。
、
三、应用
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小学生的学习耗时多而效率低,一直是困扰广大小学老师的一块心病。
造成小学生学习高消耗低效率的症结何在?我们以为,除了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陈旧与滞后等诸多.原因之外,主要是不少老师忽视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展和培养。
学习迁移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数不胜数,从他诞生之日起,许许多多的专家和学者无不为之疯狂过,它的建立大概已经过了三百多年,有称赞但同样也有批判,称赞是它对科学的某些领域影响很大,批判它是因为它的不成熟,反对者认为它的应用领域很狭窄,但是从它的发展来看,它的在应用领域的卓越贡献非常优秀,例如教育领域,许多教育学者已经把它应用于教学当中,例如数学的迁移,它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举一反三,让学生能够从迁移中获得知识,这比老师在
讲台上知识单纯的讲要来的有效,因此,学习迁移理论的应用领域及其宽广的,我们应该注重学习迁移理论的培养。
总的来说,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迁移理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不仅在学习上,在学生生活以及他们的待人接物上也很重要,所以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注意学习动机的培养,这对于学习新知识很重要。
参考文献:
彭增安陈光磊.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概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彭聃龄、张必隐. 认知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四川:重庆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