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涝灾害的影响和防御
农业知识科普农业旱涝灾害的应对措施
农业知识科普农业旱涝灾害的应对措施农业知识科普农业旱涝灾害的应对措施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但由于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作物经常面临旱涝灾害的威胁。
旱涝灾害对产量和农民生计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来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本文将介绍农业旱涝灾害的应对措施。
一、灌溉与排水灌溉是解决农业旱灾的重要手段。
在干旱地区,合理的灌溉系统可以提供足够的水源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
灌溉的方式可以根据地域和作物的需求来确定,可以是人工灌溉、滴灌、喷灌等等。
同时,农田排水系统的有效建设也是解决农业涝灾的重要措施。
合理的排水系统可以快速排除积水,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二、合理耕作制度合理的耕作制度对应对旱涝灾害非常重要。
在旱涝交替的地区,应采用轮作制度和休耕制度。
轮作可以通过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求实现对土壤养分的合理利用,同时减轻耕地的压力。
休耕制度则可以通过合理的时间间隔使土壤得到休养和恢复,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从而减轻干旱和涝灾对农作物的影响。
三、选择适宜品种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对抵抗旱涝灾害至关重要。
在干旱地区,应选择耐旱性强的作物品种,如玉米、高粱等。
对于涝灾来说,应选择耐水性强的作物品种,如稻谷、水稻等。
合理选择品种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的生存能力,还可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四、农业技术支持科学的农业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生长能力和抗灾能力。
例如,合理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植物保护技术可以有效预防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可以提高作物的免疫力和抗旱涝能力。
因此,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培训农民合理使用技术工具和方法,对于提高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非常重要。
五、建设保障灾害中断粮食供应的体制机制在面临旱涝灾害时,及时采取措施保证粮食供应是不可或缺的。
政府和相关农业部门应建立健全的体制机制,及时调度粮食储备,并提供资金支持和补贴,确保农业生产能够继续进行,保障人民的口粮安全。
综上所述,农业旱涝灾害给农民的生计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巨大影响。
防御旱涝灾害的措施
防御旱涝灾害的措施一、工程措施。
1.1 水利工程建设。
水利工程就像旱涝灾害的“守门员”,是防御旱涝的关键。
咱们得大力修建水库,水库就像个大储蓄罐。
在雨水多的时候,它把洪水都储存起来,就像把多余的财富存起来一样,这样就能避免洪水泛滥成灾。
等干旱的时候呢,再把储存的水放出来,滋润干涸的土地,这就是“未雨绸缪”啊。
还有修建堤坝也很重要,堤坝就像城墙一样,把洪水挡在外面,保护咱们的家园、农田。
就像黄河大堤,它守护着沿岸无数百姓的安全,历经多年,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2 灌溉系统完善。
干旱地区要想办法把水送到田间地头。
咱们得有完善的灌溉系统,这灌溉系统就像血管一样,把水这个“血液”输送到每一个需要的地方。
像滴灌技术,它就像给植物“喂水喝”一样,一滴一滴地把水精准地送到植物根部,既节约了水,又能保证植物在干旱的时候有水可用。
二、非工程措施。
2.1 灾害监测与预警。
这灾害监测和预警啊,就像是给咱们提前通风报信的“小喇叭”。
现在科技发达了,咱们可以通过卫星、气象站等设备,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一旦发现有旱涝灾害的苗头,就赶紧给大家发出预警。
比如说暴雨快来了,相关部门就通过手机短信、广播、电视等各种渠道告诉老百姓,让大家提前做好准备,该转移的转移,该加固房屋的加固房屋。
2.2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可是防御旱涝的“绿色法宝”。
树啊,就像大自然的“守护者”。
森林就像一个巨大的海绵,下雨的时候,它能吸收大量的雨水,减轻洪水的压力;干旱的时候呢,它又能通过蒸腾作用把地下水变成水汽释放到空气中,增加空气湿度,缓解干旱。
咱们国家的三北防护林,那就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在防御风沙、旱涝等灾害方面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3 提高公众意识。
这一点可不能小看。
公众就像是防御旱涝灾害的“千军万马”。
咱们得让老百姓都知道旱涝灾害的危害,以及该怎么去预防。
可以通过社区宣传、学校教育等方式,让大家都有防灾减灾的意识。
比如说,让大家知道在干旱的时候要节约用水,这就像珍惜每一滴生命之水一样;在洪水来的时候,不要盲目涉水,要听从指挥,这就叫“听人劝,吃饱饭”。
在2023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共3篇
在2023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共3篇在2023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仁:今天,我们在2023年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上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如何进行高效、精准的防灾工作。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国家经历了多次水旱灾害,每一次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我们要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全面开展防灾减灾工作,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增强灾害预警能力水旱灾害的预防工作,首要任务是增强灾害预警能力。
预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及时地把风险和危险告知我们,让我们可以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我们必须加强预警机制,不断提高灾害风险评估水平,优化预警体系建设,推广应急联动机制,全面加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工作,让公众能够更加准确、及时地掌握灾害情况,为应对灾害提供有力支持。
二、强化防御措施在深入分析灾害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加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环境保护。
其次,加强灾后救援工作,完善应急预案,测绘防汛保卫线,加强救援力量训练,不断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加强科技创新,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广泛使用先进技术和新材料,提高抗灾能力。
第四,加强宣传教育,让公众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和旱涝共荣的理念,提高灾害防御意识和能力。
三、加强国际合作水旱灾害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通过与国际组织和各国合作,我们可以共享经验和技术,在水旱灾害防御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果。
同时,我们还可以在危机管理、救援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总之,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加强预防工作,及时应对、迅速处置灾害。
同时,我们也要从根本上去解决水资源的供应问题,保持环境的平衡和生态的安全。
旱涝灾害保护措施
旱涝灾害保护措施引言:旱涝灾害是世界各地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保护人们的安全和财产,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旱涝灾害保护措施展开详细阐述,包括河流治理、旱涝预警系统、水库和堤坝建设、防洪抢险措施、农业管理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
一、河流治理河流治理是保护人们免受旱涝灾害影响的首要措施之一。
首先,应加强河道清淤工作,确保河道不被淤塞。
其次,建立完善的河道监测系统,定期检查河道情况,并及时进行维护。
另外,加强河岸的护坡工程,防止河岸塌方导致水势突变。
二、旱涝预警系统旱涝预警系统的建设可以提前预知旱涝灾害的发生,帮助人们做好应对准备。
建立旱涝预警系统的关键是加强气象和水文监测,并与相关部门建立及时的信息分享机制。
此外,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和无人机等,对灾情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高预警准确性。
三、水库和堤坝建设水库和堤坝的建设是防止旱涝灾害的重要手段。
水库可以储备水源,供应旱季的用水需求,同时在雨季时调节水流,减轻洪水的威力。
对于堤坝建设,应注重抗洪排涝能力,定期检查和加固堤坝,以确保其安全稳定。
四、防洪抢险措施旱涝灾害发生时,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洪抢险措施是保护人们生命财产的关键。
首先,要建立防洪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
其次,加强防洪堤坝的巡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补任何存在的漏洞。
此外,组织好抢险队伍和培训,提高应急抢险能力。
五、农业管理农业是受旱涝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
为了减少损失,应采取科学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
例如,加强水肥一体化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过量灌溉。
另外,引进抗旱和抗洪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抗灾能力。
此外,农业保险也是农民保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方式。
六、水资源管理合理管理水资源对于旱涝灾害的防范和减灾至关重要。
首先,建立水资源调度机制,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其次,加强水资源的保护,禁止乱排乱放,遏制水污染的发生。
旱涝灾害的成因及预防
旱涝灾害的成因及预防作者:付文艺来源:《卷宗》2013年第10期摘要:旱涝灾害的袭击,不仅使农业生产受到了极大影响,而且还造成了严重的生态与社会问题。
本文从旱涝灾害的成因及预防方面来阐述旱涝灾害,力争减小旱涝灾害的危害。
关键词:旱涝;灾害;水土保持;预防旱涝灾害是气象灾害的一种,气象灾害是由大气圈物质变化或异常活动引起的自然灾害,在自然灾害中它的种类最多,危害范围最广,影响深度最大。
而干旱和洪涝灾害在所有自然灾害中发生的频率是最大的,严重的旱涝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
涝灾特别是洪水灾害所造成的直接损失较大。
持续的大雨和暴雨可造成江河泛滥,淹没城市、工厂、农场、村庄等,从而带来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旱灾会导致森林枯死,赤地千里,颗粒无收。
所造成的损失表现形式比洪涝灾害缓慢一些,但它造成的后续潜在影响比较大。
1 旱涝灾害的成因从中国历史上看,发生旱涝灾害的频率很大,最近几年有日渐加强的趋势,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1 大气环境异常旱涝灾害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境异常而导致降雨量过多或过少造成的。
直接原因如降雨量过猛过大,持续时间长,城市、水库、农田等地方的水不能够迅速排出,就会形成涝灾。
而长时间不降雨,或降雨量过少,各地水补给不足,就会形成旱灾。
1.2 森林资源的长期破坏在丘陵山区盲目毁林开荒,森林资源的长期破坏,也是导致发生旱涝灾害的原因。
森林资源的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在土层浅薄的山区形成石漠化,直接丧失了可持续发展的土壤基础,并加剧了土壤干旱;同时水土流失也会增加暴雨径流,造成水体和河道淤积而加重洪涝灾害。
1.3 日益加剧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使大片的土地变为工业,商业用地,使土地植被大量破坏。
不透水地面与路基面积不断扩大,使其不透水程度增加20%-80%。
同时城市排水防洪措施不到位,致使城市水灾日趋严重。
2 旱涝灾害的预防2.1 建立监测防灾网络建立监测防灾网络,我国已经建设了3.5万个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和地下测井点,形成了遍布主要水域的监测防灾网络。
农作物旱灾与涝灾的预防及补救措施
农作物旱灾与涝灾的预防及补救措施《农作物旱灾与涝灾的预防及补救措施》农作物的生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旱灾和涝灾是其中对农作物影响极大的两种灾害。
这两种灾害可能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了解旱灾和涝灾的预防及补救措施至关重要。
一、旱灾的预防措施水利设施建设完善的水利设施是预防旱灾的基础。
修建水库、池塘等蓄水工程,可以在雨季储存大量的水资源。
这些储存的水在旱季时能够用于灌溉农作物。
灌溉渠道也需要合理规划和建设,确保水能够顺利地输送到农田的各个角落。
例如在一些山区,通过修建小型的拦水坝和灌溉渠道,将山上的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山下农田的灌溉。
土壤改良改良土壤结构有助于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如施入农家肥、绿肥等,可以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多孔。
这样的土壤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收和储存更多的水分。
一些黏土含量高的土壤,透气性差且保水能力也不理想,通过添加适量的沙子等改良物质,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其抗旱能力。
耐旱作物品种的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耐旱作物品种是预防旱灾的有效方法。
不同的作物品种对干旱的耐受能力有很大差异。
例如,谷子、高粱等作物相对比较耐旱。
这些作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应干旱环境的生理特征,如根系发达,可以深入土壤深层吸收水分;叶片表面有较厚的角质层,减少水分的蒸发等。
农田覆盖农田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常见的覆盖物有秸秆、地膜等。
秸秆覆盖是一种简单且环保的方法,将农作物收获后的秸秆覆盖在农田表面,既能起到保墒的作用,又能在秸秆腐烂后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地膜覆盖则具有更好的保水和增温效果,尤其适用于一些早春种植的作物,如花生、棉花等。
二、旱灾的补救措施及时灌溉一旦发生旱灾,及时灌溉是最为关键的补救措施。
灌溉的方式有多种,如漫灌、滴灌和喷灌等。
滴灌和喷灌相对漫灌更加节水。
滴灌可以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减少水分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喷灌则可以模拟自然降雨,均匀地将水洒在作物和农田上。
抗旱抗涝知识点总结
抗旱抗涝知识点总结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加剧,干旱和洪涝灾害不断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了解抗旱抗涝知识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抗旱和抗涝的基本概念、预防措施、应对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供读者参考。
一、抗旱知识点总结1. 旱灾的影响旱灾是指因缺少降水或者长期高温等因素导致土壤水分严重不足,从而影响作物生长和生产的一种自然灾害。
旱灾对农业、生态和人类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会导致农作物歉收、牲畜缺水、土壤侵蚀等问题,严重时可能引发饥荒和社会不稳定。
2. 抗旱的预防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提倡节约用水,开发水利设施,提高灌溉效率。
(2)选择抗旱作物:培育生长周期短、抗旱能力强的作物品种,如玉米、高粱等。
(3)改良土壤:加强土地水土保持工作,改善土地墒情,增加土壤保水性。
(4)改变种植结构: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结构,降低对水分的依赖。
(5)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用合理施肥和灌溉技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3. 抗旱的应对方法(1)科学灌溉: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和土壤墒情,科学施行灌溉,避免出现旱情。
(2)抗旱灌溉:采用滴灌、喷灌等抗旱灌溉技术,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
(3)选时选地:合理选择播种时间和地点,避免作物遭受旱灾的影响。
(4)抗旱抗逆剂:喷施抗旱剂、抗逆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5)采取集约化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植保等,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二、抗涝知识点总结1. 涝灾的影响涝灾是指由于降雨量过大或者河湖泛滥等原因导致土地被淹,给农田和居民带来严重影响的自然灾害。
涝灾会导致农作物死亡、土壤侵蚀、居民生活受到威胁等问题,给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
2. 抗涝的预防措施(1)加强排涝工程:修建排水沟、堤坝等排涝设施,提高农田和城市的排水能力。
(2)改良土壤:加强土地水土保持工作,改善土壤排水性能,减少土壤水分滞留。
旱涝灾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旱涝灾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旱涝灾害是气象灾害的一种,气象灾害是由大气圈物质变化或异常活动引起的自然灾害,在自然灾害中它的种类最多,危害范围最广,影响深度最大。
而干旱和洪涝灾害在所有自然灾害中发生的频率是最大的,严重的旱涝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
那么旱涝灾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通过给大家介绍一下。
1、建立监测防灾网络建立监测防灾网络,我国已经建设了3.5万个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和地下测井点,形成了遍布主要水域的监测防灾网络。
有了全面的监测防灾网络,对于暴雨的预测就能有效避免暴雨带来的灾害,对于干旱的预测也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小一定程度的灾害。
利用灾害预报预警技术、灌溉排水技术有效减小灾害破坏程度。
2、兴修水利工程防洪防旱首先应该治理大江大河,对黄河、淮河、海河、长江等主要江河的流域进行疏通、疏浚,沿岸堤坝进行了整修和新建,不断提高湖泊水库江河等调蓄洪水能力。
分洪蓄洪为了减少特大灾害造成的损失,不使大中城市和重要工、矿基地遭到洪水破坏,在大江大河沿岸,选择低洼地带建立分洪、蓄洪区水库。
3、开展水土保持治理水土流失,开展水土保持,是一项十分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综合治理,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在深山区,要首先实行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严禁陡坡毁林开荒。
同时积极植树造林,大搞闸沟淤地,努力建设多种涵养水源的生物蓄水工程。
在浅山丘陵区,要吸取过去以粮为纲的教训,坚持农、林、牧并举,做到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大力开展封沟造林,荒坡植树种草,修建水平梯田,变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为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减轻当地和下游地区的水旱灾害作用十分明显。
4、改善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居住地条件,以避免洪水破坏。
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可以对大片低洼易遭受洪水袭击地区修建围村堤以阻止洪水;对平原易淹地区修筑高台建房避水;对小片低洼地区实行易地搬迁,搬迁至高地不易受洪水侵袭地区;对易遭台风暴雨袭击的地区将土、草房改为砖瓦房。
气象灾害——干旱和洪涝2
形成因素和条件
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 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少,年平均蒸发量大。 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少,年平均蒸发量大。 天气:在作物生长期连续晴天、少雨。 天气:在作物生长期连续晴天、少雨。 农作物缺水受旱,农业减产,农民受损。 农作物缺水受旱,农业减产,农民受损。 地理条件: 地理条件: 常年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少云雨; 常年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少云雨; 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人口、农牧业分布,缺少人工供水设施条件。 人口、农牧业分布,缺少人工供水设施条件。 人文因素: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作物品种、城市建设、人口增长、 人文因素: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作物品种、城市建设、人口增长、 水利工程、生产水平等。 水利工程、生产水平等。 旱灾发生及其损失与人为影响分不开,有一定的相对性。 旱灾发生及其损失与人为影响分不开,有一定的相对性。 旱灾的灾情大小,一方面相对于生态环境而言, 旱灾的灾情大小,一方面相对于生态环境而言,更重要的方面是 相对于人类社会而言。 相对于人类社会而言。
基本概念
大水; 山洪、 洪:大水;如:山洪、洪峰等 洪水: 大水。 水流量、 洪水 : 大水 。 水流量 、 水位超过正常情 况。 洪涝:被过多的水淹没;洪水淹没。 洪涝:被过多的水淹没;洪水淹没。 涝灾:被水淹没而形成的灾害。 涝灾:被水淹没而形成的灾害。 那么,洪水与洪涝有何区别呢? 那么,洪水与洪涝有何区别呢? 有何区别呢
我国洪涝灾害的季节差异
东部季风区:夏秋多,冬春少; 东部季风区:夏秋多,冬春少; 东北松花江流域:春汛; 东北松花江流域:春汛; 黄河上游、下游河段:初冬、初春(凌汛) 黄河上游、下游河段:初冬、初春(凌汛)
(4)带来的后果: 带来的后果: 淹没或冲毁各种设施。 淹没或冲毁各种设施。 预防措施: (5)预防措施: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 。 工程: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工程: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 和分洪区等 非工:加强管理、建立预报警报系统、 非工:加强管理、建立预报警报系统、 实行保险制度、 实行保险制度、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 对策。 对策。
水循环知识:水循环中的旱灾应急管理和防御
水循环知识:水循环中的旱灾应急管理和防御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们不断的环境破坏,水循环系统也变得更加不稳定和脆弱。
旱灾现象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问题,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因此,旱灾应急管理和防御成为了当前的热点问题。
一、旱灾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旱灾是指在长时间无雨的情况下,土地和周边区域缺乏水源。
旱灾对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由于旱灾会导致土地干旱和作物减产,进而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食品价格上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引发饥荒。
旱灾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打击,造成土地退化、水源枯竭、植被减少等问题。
由于水资源短缺,旱灾也会导致城市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人们不得不节约用水,清洗、洗涤等生活方面的水消耗也会相应减少。
二、旱灾应急管理1.预测和监测旱灾旱灾发生前,及时进行预测和监测信息发布是旱灾应急管理的首要任务。
因此,加强对干旱的监测和预测工作,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息,协助群众做好应对准备工作,是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旱灾损失的基础。
2.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水利工程建设是旱灾应急管理的重点和核心工作之一,对于解决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矛盾、控制旱涝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通过贯通河道、塔式蓄水池、水塘、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可以充分利用雨水和地下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因缺水导致的干旱灾害。
3.推行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开发和管理,积极推行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这是保护水资源、防止旱灾灾害的重要措施。
4.应急处理措施旱灾应急处理措施包括提供饮用水、物资物资援助、紧急救助、临时安置等。
这是缓解旱灾灾害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须措施。
三、防御旱灾的方法目前,善用自然和人工水源、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保护、建立灾害预警体系等防御措施,成为防御旱灾的主要方法。
1.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应注重保护周边水源地区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旱灾。
浅谈聊城抗御旱涝灾害形势分析及应对策略(张淑红张杰)在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
浅谈聊城抗御旱涝灾害形势分析及应对策略(张淑红张杰)在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文摘:面对聊城严峻的旱涝灾害形势,笔者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为聊城市的防洪排涝及蓄水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关键词:聊城旱涝灾害策略聊城市地处鲁西平原,境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
黄河、金堤河从南部沿境而过,卫河、漳卫河环绕西部边境,徒骇河和马颊河横贯全境,京杭大运河自南向北纵贯全市。
境内流域面积30km2以上的支流50余条,纵横交错的引水干渠、分干渠达60余条、长度800多km,支渠400余条、总长度1900km。
经过连续多年的水利建设,聊城市已经疏浚、治理河道760km、基本实现全市引黄新河全覆盖和达到年调蓄能力2亿m3,初步形成遇旱能灌、遇涝能排、遇水能蓄的水利工程网络体系,具备了一定的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
1.抗御旱涝灾害所面临的形势1.1境内水资源总量不足,缺水形势十分严峻根据水资源评价,聊城市当地水资源量只有11.39亿m3。
按2004年人口与耕地计算,全市人均占有206m3,亩均占有137m3,远低于全国人均2220m3、全省人均344m3的水平。
目前,全市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为20.57亿m3;其中,黄河水资源量8.5亿m3,引金、引卫等水资源量2.0亿m3,地表水0.38亿m3,地下水资源量9.69亿m3。
而全市年取用水量约26亿m3,主要靠超采地下水和超指标引用黄河水满足。
根据全市水资源最新规划成果,目前全市平水年份缺水10.83亿m3,特枯年缺水13.77亿m3。
1.2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全市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
年际间降水具有明显的丰枯交替现象,连续枯水年屡有发生,年最大降水量与最小降水量比值达2.85倍,年最大径流量与最小径流量比值达10倍,年内降水量的73%、径流量的90%集中在6—9月份,有时甚至集中在一两次降水过程中。
1.3引黄分配水量不足,利用率低目前,全市实际引黄水量一般年份都要超过国家分配给的指标,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地下水开发已近极限,西部区域超采严重。
洪涝灾害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洪涝灾害的影响有哪些方面洪涝灾害的影响有哪些1.洪水灾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洪水一旦成灾,将对地区和国家的工业,农业,交通,邮电,商业,粮油物资,居民房屋财产等造成巨大损失,破坏经济发展。
(举个例子,2003年淮河大洪水淹了沿淮三省,直接经济损失达285亿,相当于非洲某些国家1年的GDP)2.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洪泛区内的居民住所、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等遭到毁坏;暴雨洪水导致水土流失,使得植被遭到破坏,土地贫瘠,入河泥沙增加,湖泊萎缩失调,河流功能退化,不能正常排水泄水;洪水的淹没和冲击还会威胁到各种动植物的生存,等等。
3.对社会生活生产多方面造成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口死亡,灾民流离,瘟疫蔓延和流行等问题。
(对,洪水可能会带来瘟疫!如1954年,荆江分洪区分洪后,灾区每平方千米就有1350人死于各种流行疾病。
水灾发生后造成瘟疫的爆发和蔓延,给社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有可能超过水灾本身)4.内涝导致城镇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交通秩序瘫痪和农作物减产。
(我国城市内涝问题颇为严重,2008-2010年间,全国有62%的城市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涝。
)5.对国家事务产生影响。
严重的洪水灾害发生,将会花费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打乱和延误国民经济发展严重时甚至影响国际声誉(如2023年的巴基斯坦大洪水)遇到洪涝灾害应该如何自救?1、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周边环境,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转移;如一时躲避不了,应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避洪。
2、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
3、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
4、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树上)转移,等候救援人员营救。
同时尽量利用一些不怕洪水冲走的材料,如沙袋、石堆等堵住房屋门槛的缝隙,减少水的.漫入,或是躲到屋顶避水。
房屋不够坚固的,要自制木(竹)筏逃生,或是攀上大树避难。
离开房屋前,尽量带上一些食品和衣物。
5、如果不小心被水冲走或落入水中者,首先要保持镇定,尽量抓住水中漂流的木板、箱子、衣柜等物。
暴雨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
暴雨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暴雨旱涝灾害是自然灾害中常见的一种,不仅会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影响,还会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本文将着重探讨暴雨旱涝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其带来的深刻意义。
一、暴雨对农业的影响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雨量较大的天气现象,一旦发生暴雨,往往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具体表现如下:1. 种植作物受损暴雨会对农田造成严重损伤,尤其是秋收作物。
因为秋收作物通常生长在成熟期,浓雾和大雨会使作物在成熟期夭折,导致无法收获。
对于果树来说,暴雨也会导致果实受损,影响品质和产量。
2. 农民失去经济来源农民因种植作物获得经济收益,但暴雨会导致作物减产或者毁损,导致农民失去经济来源。
在发展中国家,许多家庭都靠种植作物为生,暴雨往往会导致贫困家庭陷入更加困境。
3. 土地流失和水土流失暴雨所带来的大量雨水可能会使土地流失严重,使农田失去肥沃性,影响作物产量。
同时,随着雨水流进河流和湖泊,土地的肥力更会流失,导致大规模水土流失,这对长期农业生产会造成不良影响。
二、旱灾对农业的影响旱灾是指由于地区长期缺水或极少降水造成的干旱天气,往往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
具体表现如下:1. 地下水位降低在旱季,水源会减少,地下水位降低也很常见。
由于缺少水源,许多地方将会面临气象干旱,造成农业旱情难解,影响种植作物的生长和收益。
2. 农民收入减少由于农民生产遭受旱灾的打击,他们将面临着生产成本大幅增加的困境。
增大的生产成本可能会使农民的收入减少,尤其是对于干旱严重的地区。
3. 种植作物减产在旱季,缺少水源会导致作物的生长减缓,可能导致作物减产。
虽然有些作物在干旱条件下依然能够生长,但是其生产数量显然是比较低的。
三、暴雨旱涝灾害的深刻意义暴雨旱涝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不仅会给农民带来损失,还会对经济和社会造成问题。
在一些贫穷地区,暴雨和干旱可以直接造成粮食短缺,导致农民走上饥饿之路。
同时,由于粮食价格上涨,普通消费者也无法购买到他们需要的食品和必备品。
宿州市旱涝灾情分析及应对措施
宿州市旱涝灾情分析及应对措施背景宿州市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主要地理特征是平原区域,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夏多雨,秋冬少雨,年平均降雨量为800-1000毫米。
由于宿州市地处江淮平原,故而容易发生旱灾和涝灾,这些自然灾害广泛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宿州市旱灾情况近年来,宿州市持续遭受严重旱灾,主要由于气候异常和缺乏有效水资源管理所致。
其中,2019年是宿州市历史上降雨最少的一年,群众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据宿州市水务集团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降雨量仅有535毫米,其中宿州市中心城区只有362毫米,创下了历史低位。
宿州市涝灾情况与此同时,宿州市也不时遭受涝灾的侵袭,主要由于当地河流淤积、排水管道不畅等原因。
据宿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数据,2019年宿州市发生了12次暴雨洪涝灾害,其中3次为中度以上洪涝,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应对措施宿州市政府针对旱涝灾害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主要包括:1.建设防洪工程和提高水利基础设施设备:加强河道整治和堤防加固,推进排水设施建设,完善水闸、水库等防洪设施。
2.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定水资源管理条例和水资源配额制度,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避免损失和浪费。
3.发展节水农业:优化农业结构,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灌溉效率,加强水资源重点行业监管,实现节水守土有责。
4.宣传教育:增强灾害防范意识,普及应急避灾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文明行为,增强灾害防治的整体力量。
结论宿州市是一个温暖多雨的地区,旱涝灾害是其面临的严峻挑战和长期难题。
尽管宿州市政府针对旱涝灾害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但仍需在防范、监测、预报和应对等方面不断加强和完善,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
旱涝知识点总结
旱涝知识点总结旱涝是指由于长时间不下雨或者暴雨引发的水灾。
旱涝是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了解旱涝的知识对于防范旱涝灾害至关重要。
下面将就旱涝的成因、防范和救灾措施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旱涝的成因旱涝的成因主要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1. 自然因素气候变化是引发旱涝的主要自然因素之一。
气候变化会导致气温的升高或者降低,降雨量的增加或减少,进而影响水文循环。
当降雨不足时会引发干旱,当降雨过多时可能会引发洪涝。
地形因素也是引发旱涝的重要因素。
地形起伏不平、河流湍急、土壤结构松散都会影响水文循环,进而导致旱涝。
2. 人为因素人类的开发活动也是引发旱涝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化活动导致了土地的水文循环发生变化,影响了降雨和径流的分布,从而导致了旱涝的发生。
二、旱涝的影响旱涝对人类的生活、农业和经济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1. 对于农业旱涝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农业产量减少。
一方面,旱涝可能造成土壤干旱,导致农作物缺水枯萎;另一方面,暴雨可能造成农田水浸,导致农作物受损。
旱涝还可能导致农田的土壤流失,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对于环境旱涝可能导致水资源的短缺,同时也会引发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干旱时长时间无雨,导致水源减少,水库、湖泊和河流的水位下降,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
洪涝时暴雨导致水源泛滥,破坏河流生态系统,影响鱼类繁衍,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3. 对于经济旱涝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损失农业生产收入,同时还会导致城市供水紧张,影响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旱涝也会引发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也会提高灾后重建的成本,给国家和个人经济带来巨大的负担。
三、旱涝的防范和救灾为了减少旱涝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范和救灾措施。
1. 预防措施预防旱涝灾害的措施主要包括水库整治、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旱涝知识点总结归纳
旱涝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旱涝灾害的定义旱涝灾害是指由于气候因素或人类活动引起的极端干旱或极端暴雨引发的水灾。
1. 极端干旱极端干旱是指长时间(超过一年)降雨量严重不足或者水分蒸发强烈,导致土壤干燥,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影响到生产生活。
2. 极端暴雨极端暴雨是指短时间(数小时至数天)内降雨量异常巨大,导致河流泛滥,水库溃坝,山洪暴发,造成城市和乡村被淹,损失严重。
二、旱涝灾害的危害1. 对生产的危害旱灾会导致农作物枯萎,牲畜饮水困难,影响农业生产;涝灾则会导致农田被淹,农作物泡水,土壤流失,导致大量损失。
2. 对生活的危害旱灾会导致人类饮水困难,粮食短缺,牲畜死亡;涝灾则会导致居民被淹,家园被毁,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3.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旱灾会导致植被枯萎,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受损;涝灾则会导致河流泛滥,山洪暴发,土壤流失,生态平衡被破坏。
三、旱涝灾害的成因1. 气候因素气候变化是旱涝灾害的重要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极端事件频发,旱涝灾害加剧。
2. 地质因素地质条件不利于水文循环,例如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容易发生干旱,而低洼地区容易发生涝灾。
3. 人类活动人类过度开发水资源,不合理使用水资源,破坏植被,导致土地退化等行为会加剧旱涝灾害的发生。
四、旱涝灾害的防治1. 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健全的气象监测体系,对降水具有较强的预警能力,及时发布旱涝灾害预警,提醒人们采取措施应对。
2. 合理规划水资源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建设水库、堤坝等水利设施,增加水资源储备,减少旱涝灾害的影响。
3. 发展抗旱技术加强抗旱作物的培育和推广,引进抗旱作物品种,增加农作物抗旱能力。
4. 建立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利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
5. 加强生态保护加强植被保护,推行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五、旱涝灾害的防治措施1. 抗旱设施的建设建设蓄水池、水库、水塘等水利设施,以便储存大量雨水用于干旱期间的农田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
旱涝灾害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旱涝灾害对环境有哪些影响有很多的隐形危险,在我们身边隐藏利润和自然灾害就是其中的一种。
如果我们不多加了解这方面知识。
在发生意外时,我们就会手忙脚乱,甚至危害到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必须要多加了解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
一般指因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或歉收从而带来粮食问题。
涝灾:由于降水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除,农田积水超过作物耐淹能力,造成农业减产的灾害。
造成农作物减产的原因是,积水深度过大,时间过长,使土壤中的空气相继排出,造成作物根部氧气不足,根系部呼吸困难,并产生乙醇等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作物生长,甚至造成作物死亡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破坏土壤肥力。
土壤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绿色植物生长的基础。
肥沃的土壤,能够不断供应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养分(如腐殖质、氮、磷、钾等)、空气和热量。
裸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就会使含腐殖质多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据实验分析,当表层腐殖质含量为2%-3%时,如果流失土层1厘米,那么每年每平方公里的地上就要流失腐殖质200吨,同时带走6吨-15吨氮、10吨-15吨磷、200吨-300吨钾。
计算表明,仅仅黄河每年所携带的泥沙中含氮、磷、钾等养分就达数亿吨,其中绝大部分来自黄土高原。
(2)加剧沟壑发展。
随着水土流失程度的加深,沟壑发展也日益加剧。
在晋、陕、甘等省内,每平方公里一般有支、干沟50条这样,就使大面积坡耕地支离破碎,耕种不便,以至弃耕荒废。
(3)淤积水库、阻塞河道、抬高河床。
由于上游流域水土流失,汇入河道的泥沙量增大,当挟带泥沙的河水流经中、下游河床、水库、河道,流速降低时,泥沙就逐渐沉降淤积,使得水库淤浅而减小容量,河道阻塞而缩短通航里程,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和航运事业。
有些河流还因河床不断抬高而成为“地上河”。
这些“地上河”全靠人工筑堤束水,每当洪水季节,容易溃堤泛滥,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
应对旱涝措施方案
应对旱涝措施方案引言旱涝灾害是影响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干旱和水灾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农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制定应对旱涝的措施方案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应对旱涝的措施方案,以帮助农民和相关部门有效应对旱涝灾害。
旱涝措施方案旱灾应对方案1. 提前制定抗旱计划在季节性干旱的地区,农民和相关部门应该提前制定抗旱计划,以确保灌溉水源和应急供水。
这包括收集并分析地下水和降水数据,确保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协调农民之间的水资源使用。
2. 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在旱灾之前,可以采取措施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例如深耕、覆盖物料和合理施肥。
这些措施有助于在极端干旱条件下保持土壤中的水分,从而减少农作物的蒸发和水分蒸发。
3.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针对干旱地区,可以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来应对旱灾。
选择适应干旱条件的作物和耐旱品种,如玉米、高粱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
4. 合理利用节水技术在旱灾期间,采取节水技术是应对旱灾的重要措施之一。
例如,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合理利用水资源,将水分直接送到植物根系,减少水分的浪费和蒸发。
水灾应对方案1. 提前制定防洪计划在水灾频发的地区,相关部门应提前制定防洪计划,并确保堤坝和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
同时,应加强对易受水灾影响地区的监测和预警,确保及时疏散人员和财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加强排水设施建设在水灾地区,加强排水设施建设是防止洪水泛滥的关键。
这包括清理河道、河湖整治和修建排水管道等措施,以确保洪水能够迅速排除,降低洪灾的发生和影响。
3. 防范山洪灾害在山区地区,山洪灾害是常见的水灾形式。
相关部门应加强山洪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疏散受灾人员,并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如植被恢复和林业防护网的建设,以减少山洪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4. 加强农田排水管理在水灾期间,农田的排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及时清理排水沟、整修排水管道,并确保水流畅通,以减少农作物的淹水和根部窒息,保障农田的正常农作物生长。
旱涝灾害对生态有哪些影响
旱涝灾害对生态有哪些影响在我们生活当中,自然灾害是非常可怕的。
因为它突然发生在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损失。
为了减轻这种损失,所以我们必须要多加了解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
这样才能在发生意外时我们更好的去处理,1.疫源地的影响由于洪水淹没了某些传染病的疫源地,使啮齿类的动物及其它病原宿主分散、迁移和扩大,引起某些传染病的流行。
钩端螺旋体病因洪水引起疫源地的扩散、多次暴发流行。
如安徽省1971年水灾曾暴发钩体病10多万人。
1975年河南驻马店也因水灾暴发钩体病360万例、1963年河北、1986年广东梅县和广西龙州的洪灾之后都有钩体病暴发流行。
出血热是受洪水影响很大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由于洪水的淹没,啮齿类动物园的种群发生变化,野鼠楼息地的改变引起疫源地的变化,多次出现水灾后的出血热暴发流行,如1983年湖北荆门有洪水发生出血热的暴发流行。
1991年安徽水灾时出血热的老疫区淮河流域遭灾,扩大了疫源地,出血热的发病比上年增加了68.1%。
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的疫源地也有直接的影响,如因防汛抢险、堵口复堤的抗洪民工与疫水接触,常暴发急性血吸虫病。
湖北省1991年水灾期间上堤抗洪民工约500万人与疫水接触,估计感染急性血吸虫病近万人,新增病例30万人疟疾是常见的灾后疾病。
1991年安徽水灾暴发疟疾达340万例,河南汤阴地区水灾暴发疟疾流行的发病率高达25.8%。
湖北1991年也因水灾使蚊子密度增加引起乙脑的流行。
洪涝灾害淹没粪池,畜厩、污染水源和食物,并因灾使苍蝇大量孳生,给肠道传染病流行提供了条件。
过去水灾之后引起霍乱、伤寒和痢疾的暴发流行曾在我国流行病学历史上留下苦痛的记录。
当今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每遭水灾也常有肠道病的暴发流行。
由于洪于毁坏食物资源,灾民饥不择食,也增加了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旱涝灾害的影响和防御◇了解本地区旱涝灾害的发生状况,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能举实例说明旱涝灾害的表现和危害,探讨防灾、减灾措施。
◇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及其流程;◇能够通过与人合作,完成调查任务,撰写调查报告,合理表述调查和探究学习的主要成果。
◇增强对家乡的认识,感受生活中地理知识的实用意义本主题活动的重点在于能够通过调查法(主要为文献调查和访谈法),获得对本地区旱涝灾害的认识。
本主题活动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制定调查提纲和方案,以及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深入分析。
因此实际实施中教师一定要在调查提纲的设计和结果分析时对学生加强引导。
《旱涝灾害的影响和防御》活动建议方案活动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搜集有关旱涝灾害的概念、影响和防御的相关知识;了解社会调查的一般方法;学会设计社会调查提纲。
活动内容本活动的过程可以参照下列环节和步骤进行。
1.问题导入教师:2006年中国气象局评出2006年全球七大天气气候事件,你知道有哪些事件吗?(看相关资料)这些事件体现了当今世界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他们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产生活,尤其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播放视频:“灾害性天气与农业”教师提问:视频里提到了哪些灾害性天气?这些天气现象会造成哪些影响?学生讨论:(开放性讨论,能从视频中提取信息,合理即可)教师引导:究竟什么是“旱涝灾害”呢?大家在生活中遭遇过旱涝灾害吗?旱涝灾害怎样危害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又该怎样来防御旱涝灾害的危害呢?为了研究这些问题,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旱涝灾害”。
2.布置任务组织学生分组,最好4~6人一组。
任务1:通过多媒体资源库自主学习旱涝灾害的有关常识。
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旱涝灾害?(2)我国的旱涝灾害与季风气候有什么关系?(3)在我国有哪些地区多发“旱涝灾害”?旱灾和涝灾分别发生在什么季节?(4)“旱涝灾害”有哪些危害?(5)我们该怎样来防御“旱涝灾害”呢?任务2:小组合作讨论并设计一张调查提纲,用于课下进行题为《发生在我家乡的旱涝灾害》的社会调查。
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学生讨论得出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调查报告的质量。
如某小组草拟了如下调查提纲:“发生在我家乡的旱涝灾害”——社会调查提纲调查主题:发生在我家乡的旱涝灾害调查对象:当地气象部门(如:气象预报台站)/当地行政管理部门(如:村镇领导)/普通居民/ 家庭成员……调查形式:文献调查、访谈法调查工具:纸、笔、录音设备——用于访谈记录照相机——用于调查实景记录调查内容:(可通过查阅当地气象资料和访谈调查解决的问题:)1.本地近年来发生过几次旱灾?几次涝灾?2.分别发生在什么季节(月份)?3.旱涝灾害有哪些天气表现?4.当地农业生产受灾情况如何?(最好有统计数据说明)(可通过访谈调查解决的问题:)5.当地家庭的生活受到旱涝灾害的影响分别有哪些?(如衣食住行、能源供应等方面)6.当地旱涝灾害的发生,除自然原因外,还受哪些人为因素影响?7.旱涝灾害发生前是否得到了及时的预报?当地是否有较成熟的预警机制?8.旱涝灾害发生时,当地政府和家庭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效果如何?9.旱涝灾害发生后,当地政府和家庭为了降低损失,采取了哪些补救措施?效果如何?……建议1:教师对调查法和调查提纲设计的一般设计形式应先进行介绍和指导。
通过该任务,使学生了解社会调查的一般方法。
(参考资料:调查提纲参考格式)建议2:学生小组也可分工,分别针对旱涝灾害的不同方面对同一地区实施调查,并确定相应的调查主题,最后再通过汇报、交流,形成对这一问题的全面认识。
如:某班28人,分成4个小组,分工调查——小组1调查题目为“旱涝灾害在本地的发生情况调查”;调查对象:本地气象部门、网络、文献。
小组2调查题目为“旱涝灾害对本地农业生产的影响调查”;调查对象:本地农业管理部门、普通农户。
小组3调查题目为“旱涝灾害对农村家庭和社区生活的影响调查”;调查对象:普通农户、村镇家庭。
小组4调查题目为“本地旱涝灾害防治措施和效果调查”;调查对象:本地气象部门、农业管理部门。
建议3:调查中,应分别陈述本地区旱灾、涝灾的相关情况,也可将旱涝灾害的数据作对比分析,说明本地区以哪种灾害为主,或是两种灾害并重?3.活动成果展示和交流(1)任务1完成后,根据自主学习结果,请2~3个小组代表,做题为“我来介绍旱涝灾害”的发言。
时限5分钟。
其他同学可补充或质疑。
(2)任务2完成后,请各组展示其访谈提纲。
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评和互评;由教师总结并提出修改意见。
学生在课后作进一步修改。
活动组织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活动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互评。
所需学习资源所需学习时间2课时。
活动任务通过社会调查和家庭调查,了解近年来旱涝灾害在本地区的发生情况,及对本地区生产、生活的影响。
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
活动内容分组对家庭、社区、村镇进行相关社会调查。
使用课上设计的调查提纲,调查主题为:《发生在我家乡的旱涝灾害》。
(也可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将此调查调整为《发生在我家乡的旱灾(或洪涝灾害)》。
)建议:全班分3~4个小组,每小组选取的调查对象和调查主题都可有不同侧重。
小组内委派能负责的学生作组长很重要。
活动前应特别强调同伴间分工协调合作的重要性。
不同小组若调查对象相同,可采取联合行动。
活动组织方式小组合作。
活动评价方式小组自评、组员互评、教师评价。
所需学习资源调查提纲参考格式所需学习时间1课时。
活动任务本活动是在活动二的基础上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类、展示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表达和交流的综合能力;并通过学生展示交流,加深对气象灾害危害与防御的相关认识,体会地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的作用和意义。
活动内容1.整理资料,撰写报告: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和统计调查结果,写一篇调查报告(建议以Word或Powerpoint为工具,电子稿呈现)。
建议报告主体分四部分内容:(1)所在地区近年来旱涝灾害发生情况。
①历史记录②近年来发生频次③发生时间④发生时的表现(2)旱涝灾害对家庭、社区、村镇产生的影响(生产、生活方面)。
(3)当地采取过哪些防洪或抗旱措施?效果如何?(4)你认为为了减轻旱涝灾害的影响,我们可以建议家庭、村镇进行哪些防御准备?说明:如果小组进行了以上不同部分的分工调查,可首先就其调查部分完成报告(如分别汇报前3项),第4部分可在小组交流后,利用课堂讨论集体完成。
建议报告中应含有调查实录、统计数据表格、图片或照片、总结性描述等。
2.汇报交流课上,各小组派一代表发言,汇报调查结果。
时限10分钟;其他同学在倾听的同时,可进行质疑和补充。
老师应对每位同学的发言进行点评。
3.活动总结教师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对整个活动作出总结评价。
全课总结:旱涝灾害只是气象灾害中的一类,我们还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其他主要的气象灾害。
总之,气象知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气象灾害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掌握了其原理和规律,积极主动地进行防御,就能趋利避害,把损失降到最低。
活动组织方式小组合作、集体讨论。
活动评价方式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所需学习资源活动三资料所需学习时间1课时。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学习能力”;评价学生的“通过社会调查进行实践学习的能力”;评价学生的“总结、归纳、表述的能力”。
能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网上获取有效信息,总结“寒潮”的相关知识,并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述;能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设计合理的社会调查问卷;能否在社会调查中,体现充分的小组合作,及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能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整理、统计、总结、归纳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探究过程性评价方案:有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
其中,教师评价依据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各组整体的表现情况、个体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以及探究能力和成果作业水平给每个学生一个总体评价。
学生表现评价表学生姓名__________小组学习成果评价表第______小组第______小组(说明:填写几条“是”即评定为几星。
)第______小组(说明:评价小组内其它成员,勾选几条即评定为几星。
)计算机辅助工具:PowerPoint多媒体、Excel制图软件。
调查法简介调查法指在研究中,研究者凭借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如直接观察、访谈、问卷等),对某种或某几种现象或事实进行考察,通过对搜集到的各种事实资料的分析处理,进而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有下列几种方式。
(1)现状调查——是针对调查对象的当前状况、特征及规律而展开的综合性的专门调查研究。
(2)发展调查——是根据一定目的,研究一定对象随时间变化而表现出的特征和规律。
(3)访谈调查——是以谈话为主要方式来了解某人、某事、某种行为或态度的一种调查方法。
(4)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他们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5)个案调查——是指在对象总体中只选择一个单位、一个人来进行有关内容的全面调查分析,即以解剖麻雀的方法,了解总体的一般情况。
(6)抽样调查——是指以对象总体中抽出部分作为样本进行考察,并由样本情况推断总体情况的调查方式。
该方法根据需要,还可以区分为随机抽样调查与非随机抽样调查。
(7)全面调查——指对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每一个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调查形式。
怎样使用调查法?1.首先确定调查对象当确定下研究课题又决定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后,首先做的工作是确定调查对象。
根据调查对象,可以分为全面调查(或称普查)和非全面调查。
中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应当学习将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段结合起来综合使用的方法。
传统的调查研究的方法有个别采访,开调查会,上图书馆收集资料。
现代手段增加了网上信息检索。
2.访谈调查个别采访、开调查会,采用的是问答式、讨论式,要同被调查者平等对话,采取虚心求教态度,并口问手记。
这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之后,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个体,进行更加深入具体的调查,便是典型调查。
其目的是,加强所获信息的准确度和所获资料的可信度,确保调查结论的可靠无误。
3.问卷调查在调查研究中,发问卷的形式是最常用的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它简便易行、节省时间,所收集的材料也比较容易整理和统计。
有时用无记名形式问卷,可以获得访问或开调查会所不容易获得的某种有价值的资料。
当然有时发出的问卷无法全部收回,会影响所给材料的代表性。
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要重视对问卷的设计。
如果想比较顺利地获得真实可靠的资料,并使它易于整理和统计,就必须遵循一定原则:①问卷中的所有问题都应和研究的目的相符合,即题目应是研究问题和假设所要测量的变量;②问卷要清楚地说明问卷的重要性;③问题要简明扼要,客观,不能暗示答案;④整份答卷要尽可能简短;⑤所问问题不能超出回答者的知识和能力范围;⑥回答问题后的资料要易于列表说明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