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水思想与水意象

合集下载

古典诗词中的水文化赏析

古典诗词中的水文化赏析

古典诗词中的水文化赏析一、爱情的阻隔物水始终在人类文化心理中扮演着可爱又可恨的角色。

人的生活离不开水,古人选择住处更愿择水而居,水边也是青年男女相会的地方。

但是水又会给人带来灾难,它还给古人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秦风•蒹葭》)这首诗把男女相恋的艰难追求放入河水阻隔意象中进行描写,再以秋天的凄凉加以衬托,就创造出一个扑朔迷离、凄清感伤的艺术境界,在那秋水伊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画面里,蕴含着无穷无尽、难以言传的中国文化情韵。

《迢迢牵牛星》则描述了另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牛郎与织女为天河所阻,望眼欲穿,虽有七月七日鹊桥相会,但“忍顾鹊桥归路”。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有情人不能相依相守,古往今来,不知曾经打动过多少读者。

水不仅装点了客观环境,而且也使相恋的人阻隔重重,尝尽相思之苦。

二、万物依附的母体崇拜自然之物,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之一。

诗人寄情山水,讴歌自然之美,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和社会理想,创造出独特的审美艺术境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在他的《观沧海》中写出了大海的宏伟浩大: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掀起层层巨浪,而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仿佛是万物依附的母体一般。

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话桓凯旋时所作,这种波澜壮阔的气势,艺术地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借助水来写雄浑阔大的意境,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潮起潮落,江海一色,海天相接,明月似乎是从海潮中涌出。

张照的《观海》“乾坤浮一气,今古浸双丸。

”大海似把天地一切融为一体,日月映于大海之中,有如双丸浸在水中。

杜甫在他的《登岳阳楼》诗中则更胜一筹。

“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

”广袤数千里的吴、楚大地在此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薄!而日、月、星、辰仿佛都漂浮在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象又何等壮丽。

古代诗歌中的水意象

古代诗歌中的水意象

古代诗歌中的水意象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古代诗歌中体现水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古代诗人对水的崇敬和喜爱。

古代诗歌中有许多关于水的意象,这些意象见证着水对古代社会文化、生活以及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本文将阐述古代诗歌中的水意象及其对古代社会文化、生活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

一、古代诗歌中的水意象古代诗歌中的水意象以河流、湖水、江河、清泉和雨水为主。

河流作为天然的水道,是古代诗人们抒发离别、忧伤的象征;湖水传递着人们对宁静、安定的情愫;江河则是古代诗人们进行漂泊、移居旅行的必要乘坐;清泉则传达出古诗人们对安闲、生活平静的期待;而雨水又渲染出古代诗人们对春天、和谐的热情。

二、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对古代社会文化的影响1、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强调生活安定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强调生活安定,比如湖水和清泉等,它们传递着古代诗人们对安定放松的生活的渴望,对家园的思念,强调了生活的平和安定。

在古人的诗词中,“安定江中度”、“安波清涟闲”、“宁静湖中心”等古老的概念不仅使诗人倍感安慰,也使后人深受启发,明白了开创安定生活的重要性。

2、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强调生活快乐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强调生活快乐,比如江河和雨水等,它们传达着古代诗人们对移居漂泊的热情,对繁花似锦的春天的热恋,强调了生活的欢乐快乐。

在古人的诗词中,“江流天地外”、“江山如此多娇”、“雨打芭蕉斜阳里”等古老的概念不仅使诗人倍感恍惚,也使后人深受启发,明白了发掘生活欢乐的重要性。

三、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对古代生活的影响1、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强调追求爱情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强调追求爱情,比如河流和湖水等,它们传递着古代诗人们抒发离别之情,强烈表达了古代诗人们追求真爱的激情,强调了生活中追求爱情的重要性。

在古人的诗词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等古老的概念不仅使诗人倍感恋慕,也使后人深受启发,明白了追求爱情的重要性。

2、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强调追求自由古代诗歌中水意象强调追求自由,比如江河和雨水等,它们传达着古代诗人们对自由、自在的渴望,对放飞自己的思想翱翔的热情,强调了生活中追求自由的重要性。

古代诗词中的山水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古代诗词中的山水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古代诗词中的山水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概述在古代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山水(包括山、水、云、雾等自然景观)常被用作一种特殊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思想和哲理。

这些山水意象不仅具有独特的视觉美感,还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象征意义。

山水在文学中的形象化古代文人喜欢运用山水来抒发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审美情趣。

他们以描绘山川河流之美,展现大自然所赋予的宏伟壮观之态,同时也赋予了这些景色更加富有内在含义和心灵共鸣。

山水与人类情感交融1.山:在古代诗词中往往被赋予高洁、险峻、坚毅等寓意。

山是壮丽而庄重的象征,代表坚定和勇敢。

2.水:透明清澈或奔涌激荡都是对人们情感最直接的表达。

它既可以平静柔和地仿佛一面镜子,也可以浩气磅礴地汹涌澎湃。

3.云雾:云雾具有神秘和变幻莫测的特性,可以象征人生的起伏和沉浮。

它们可能从山顶缓缓升起,也可能笼罩整片天空。

山水象征意义的不同解读1.写景描写:古人通过细腻描绘山水的形态、颜色、动静等来表现自然界的美丽与壮丽。

2.寄情抒怀:山水场景往往成为诗人借以抒发内心真挚感情的载体,使作品更贴近人类情感。

3.隐喻与象征:山水在文学中也常被视作隐喻象征,比如将高峰比喻为英雄精神或追求目标;江湖河流则代表着人生旅程。

经典诗词中的山水意象及其象征意义1.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描述了金陵城市和长江之美,隐含着作者豪情壮志及对民族复兴的渴望。

2.王之涣《登鹳雀楼》: 山水与高楼岑峙,喻示诗人的胸怀和远大志向。

3.苏轼《水调歌头》: 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回忆以及对自然界无穷变化的赞叹。

结论山水意象与古代诗词紧密相连,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美丽背景,更是一种象征意义的表达。

通过探究古代诗人如何运用山水意象,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他们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独特见解。

这种传承至今的文化符号在当代也依然具有启发思考、赋予美感和传递情感的重要价值。

先秦文学中水的观赏意象

先秦文学中水的观赏意象

先秦文学中水的观赏意象
在秦代文学作品中,水已经是一种多元的观赏意象,表现出代入感十分强烈的诗意。

在《司马迁》的有关记录中,秦代的水河流过了大地,给心灵带来了深沉的宁静和纯洁。

此外,秦国也有大量的湖泊和池塘,带来自然的清新之美和灵动的韵律感,人们往往站定、投入其中,仿若了彻底放松心情和长时间的憩息。

古代文学中,水被写作一种具有柔和之美的意象。

比如《离骚》中写到:“流水下柳如纱,青山远隐处有清天。

”这里描绘出水的柔和之图景,使人想起溪流洒落的柔情,宛如丝纱般的秀美。

此外,著名的《山海经》中记述了湖水清澈,可以见底,山峦之间,景致丰腴,让人流连忘返。

秦代文学作品中,水也有多种意象性的抒发。

比如,《吕氏春秋》中有一句“深渊之水,涨漫于万波”,这里把水比作一片汹涌的洪流,形容的是水的澎湃壮美。

而《楚辞·九歌·清丘》里面提到的“浊流恶,明水神”形容的是水的博大。

总之,在秦代文学中,水被抽象地描绘成一种具有多重意义的观赏意象,它既可以带来宁静、清新之美,也可以抒发柔情、形容壮美。

人们在水景中追求各种心情变化,体会到恬淡宁静、景色无穷、芳草萋萋,自然是人们心中激越的灵感源泉。

中国诗文里水的意象

中国诗文里水的意象

中国诗文里水的意象
在中国诗文中,水的意象通常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例子:
1.柔情与包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水被视为柔和、包容的象征。

诗人常用水来比喻女性的温柔和包容,例如“似水柔情”、“如水般的温情”。

同时,水也能包容万物,象征着宽广的胸怀和宽容的态度。

2.生命与活力:水是生命之源,它滋养着万物,孕育着生命。

在诗
文中,水常常被用来比喻生命的活力和生长的力量,如“涓涓细流,滋养万物”。

此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逝去的时光也被比喻为流水,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3.愁绪与离别:由于水的柔和特质和流淌不息的特性,它也常常被
用来表达愁绪和离别的情感。

诗人常用“水”来描绘离别的场景,如“流水送君去”、“江水映离愁”。

同时,水的流动也寓意着情感的流淌和思绪的无尽。

4.智慧与灵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被视为智慧和灵性的象征。

水能够洗涤尘埃,使事物变得清明,因此水也常被用来比喻智慧和灵性的开启。

如“心如止水”、“清泉石上流”。

5.历史与文化:水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诗文
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例如,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经常被用来比喻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长河。

总之,在中国诗文中,水的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它能够表达柔情、包容、生命、活力、愁绪、离别、智慧、灵性等多重意义。

唐诗宋词中的水意象探析

唐诗宋词中的水意象探析

唐诗宋词中的水意象探析
中国古代文学中,水可谓是一个重要的象征。

水的典型的题材,古人往往用水
的意象来描述人生中的困境、悲惨现实,表达着古代文人的心情。

在唐宋文学作品中,河水、流水等象征出了古诗文人对于家国危殆、对现实环境的无奈忧伤,也象征着文人独特的苦闷无奈的内心体验,被称为“水墨情结”。

首先从《枫桥夜泊》来看,此诗的作者李白在芬芳的荷花中感受到一种隐约的
孤独。

张继在此诗中写道:“舟轻轻过沉沉江,疑是故乡帆归来”,可见绿油油的江水诠释出对故乡的失落、淡忘,这种伤感在江水情调中流淌,极具感染力。

又如《静夜思》,李白在此诗中梦见梅花,追忆了离别故土的日子,表达出一
种异乡令人思念及愁绪。

紧接着他又写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此句诗中的酒与明月均象征着无奈的情绪,语气饱满的却是对美丽的梦境的失落。

再如晚唐王昌龄写的《芙蓉楼送辛渐》,其中“金陵江上宿处船,泊船瓜洲一
曲阑”,江水在这句诗中呈现出一种辽阔,使这句诗焕发出一种分离旅行者的哀伤,令人落泪不已。

此外,水的意象还出现在宋代词人陆游的《江城子》中,在此词中宋玉用意象
表达到一种深沉的思乡情结:“漁舟唱晚,响穷归雁,客愁慢,断肠声”。

水的深情表达出宋玉对家乡的思挂而绝望的思想,更展现出一种凄凉的离别景象。

以上,从唐宋文学历史中来看,水对唐宋文人来说既是一个象征,又是一种意象。

文人往往用水来表达思乡之情、表达对危机环境的困境,这种情感也被文人融入到了诗词之中,流淌着苦难,也流淌着深情。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水思想和水意象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水思想和水意象
( 二) 以水喻政———代表著作《管子》《荀子》 “水是万物之源”,这是管子与荀子的思想。在 《管子》中记载到: “水者,何也? 万物之本原,诸生 之宗室也”,体现的思想就是一切来源于水。在《荀 子》中也有很多水思想的体现,水好比君子的德性, 好比人生的 道 理,水 又 可 以 给 人 们 不 尽 的 灵 感,如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江海是怎么来的? 是由 小流汇集而来,这句名言就是给人启示,要勤勤勉勉 努力学习,提 高 自 己 的 才 能 才 能 终 成 气 候,这 又 与 “量变质变”的哲学思想相一致。 以水喻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一种非 常先进的治 国 思 想,民 众 就 好 比 是 水,而“舟 ”则 是
2016 年 12 月 第 33 卷 第 4 期( 总第 98 期)
【文化研究】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vliang Education Institute
Dec. 2016 Vol. 33 No. 4( Sum. No. 98)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水思想和水意象
曾萍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摘 要: 古代文化作品中体现水思想与水意象比比皆是。以水喻道、以水喻政、以水喻德,是 古代文学中“水思想”的典型展现; 以水比“愁情”、以水比“爱情”、以水比“离情”、以水比“豪情”, 是古代文学中“水意象”的精彩描绘。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到“水”对我国古代人民以及文学 作品的影响极其深厚。
关键词: 古代文学作品; 水意象; 水思想 中图分类号: I207. 22; I207.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2086( 2016) 04 - 0113 - 02
中国有两条著名的江河———长江与黄河。正是 它们养育了神州大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是中 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水”浸 润了中华文明,也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留下了浓墨重 彩的一笔,可 以 说,中 国 的 文 学 作 品 是 水 滋 养 出 来 的,到处充满了水的气息。

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水”意象

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水”意象

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水”意象自古以来,水一直是中国诗歌中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是一个水土丰沃的国家,更是因为水可以表达出无穷的情感和思考。

在古典诗歌中,水意象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与诗人的生命经验、社会人生和文化传承密不可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读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水”意象。

一、水与自然之美中国自古以来有“山水甲天下”的说法,因为中国的自然美与其他国家截然不同。

在中国的山川里,水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古人们对水的描述,更多地是对自然风景的赞誉。

比如《登鹳雀楼》:“白云千载空悠悠,谁见幽人独往来。

”在这首诗中,王之涣赞美了美丽的自然山水美景,其中的“白云千载空悠悠”,流水袅袅,更是形容了自然之美的形态。

在《滕王阁序》中,王勃也写到:“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他用笔墨将大自然的美丽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水与人生之灵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有着重要的精神内涵。

水亦如人之灵魂,可以表现出人在不同情况下的心情。

比如在《草》中,白居易说到:“何时一杯清露,替我消唏咽。

”这句话表明了白居易情感的深处。

这种壮丽的幻象最能抒发人们真实情感的内涵。

在唐诗中,水象征着人们内心的深情和激情,人们借助水的象征意义表达了怀想故国,爱慕佳人,抒发离情别绪。

三、水与文化传承中国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诗歌和文学艺术。

在古代中国,水曾是文化影响的源泉之一。

在唐诗中,水与情感、思想紧密相连,在宋词中,江水更是成为直接主题。

在《永州扶桑阁记》中,陆游又用闲暇之余,凝听山水之美,领悟古诗词之中的文化底蕴。

诗人张欧阳修在《苏轼施文彦传》中写到:“文彦达钟爱水,是为学士舍之不得也,每日系一轮舟于涧下,令子孙勿肆玩,以示其孝顺仁义之守则。

”总之,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重要意象,其形象函数之广泛和文化特定性之质朴,体现和提炼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人类关怀、性情感受以及文化的丰富内涵。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绵延、衍化与转型,透过水的形象更能被深刻的理解。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水思想和水意象初探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水思想和水意象初探

8神州文学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水思想和水意象初探马天娇沈阳师范大学摘要:我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古代作品在当今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众多文学作品向世人展示了古代人的智慧以及高尚的情操。

而在这些作品中,有很多作家采用借物抒情的形式,有很多体现水思想以及水意象的作品。

借助水来叙述衷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爱情、友情、亲情、离情等等。

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水思想、水意象进行分析,探究水在文学作品的主要体现。

关键词:古代文学作品;水思想;水意象众所周知,在我国有两条著名的河流,长江与黄河,这两条河流养育了中华大地。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以及主体,它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在我国传统文化形成过程中,长江与黄河对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壮大,而“水”是其中重要的介质,众多文人墨客借“水”抒情,可以说,水思想和水意象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在我们所接触到的众多古代文学作品大多数充满了水的气息,可以说作品使用“水”滋养出来的。

一、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水思想的体现我国古代作品中,水是最常出现的事物,在古代文学作家眼中,它可以代表不同的事物,能承载不同情感。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进行思考,来对水思想进行阐述。

在作品中一般有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水思想,即以水喻德、以水喻政、以水喻道,接下来我们将从这三方面对水思想进行分析。

(一)以水喻德儒家思想从古至今一直被广受推崇,在我国古代十分盛行儒家思想,其中以孔子孟子为代表在儒家经典著作中经常以水喻德。

在《孟子》中记载“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这句话的意义极其深奥,首先是通过仲尼的意思将水的特性展现出来,然后又强调人的道德品质就如同水一样,做人要务实基础,同时也号召是人要学习水的特性,坚韧不息,像水一样拼搏进取、永不枯竭的向前流淌。

(二)以水喻政荀子与管子的思想中认为“水是万物之源”水思想在《荀子》中有诸多体现之处,比如,水好比君子的德性,好比人生的道理,同时水也带给人们无穷尽的思想及灵感,“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诗词中就给人们一些启示,江海是由小流汇集而来的,而人生也是需要刻苦努力,提高自己的才学,最终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古代诗歌中“水”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水”的意象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流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 秦风· 蒹葭》
蒹葭青翠茂盛,白露凝结为霜,抒情主 人公去水边寻找意中人。他沿着曲折的流水 道前去寻找,意中人却好像被水包围着,可 望而不可企及。对爱情的追求让他“路漫漫 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蒹葭白露的苍茫意境,一水相隔的痛苦 无望,令千百年后的读者仍为之惆怅不已。
暮春浐水送别 【唐】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简析】 序值春杪,已是叶茂枝繁,故说“绿暗”;也已花飞 卉谢,故说“红稀”,这是暮春时节的景象,也照应了诗的 标题。诗人又以暗淡色彩,隐衬远行客失意出京,气氛沉郁。 暮云中的楼阁映衬着帝京的繁华,也将慨然勾起“冠盖 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惆怅。契阔离别之情,忧国忧民之 情,以及壮志未酬之情,而这些复杂交织的心情,又都从魏 阙洒满斜晖的暮景下透出,隐然有夕阳虽好,已近黄昏,唐 室式微,摇摇欲坠之感。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浐水源出蓝田 县西南秦岭,北流汇诸水,又东流入灞水,浐灞合流绕大明 宫而过,再入渭水东去。这“不舍昼夜,逝者如斯”的宫前 水,潺潺,湲湲,充耳引起远行人的客愁。正是这条宫前水, 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 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简析】 颔联形象地描绘了沿途特有景色:山逐 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 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 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 颈联写江面平静,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 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 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尾联,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 之水恋恋不舍,写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与 惜别之情,言有尽而情无穷。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水意象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水意象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水意象水意像已成为中国文化中一种常见的,出现频率极高,而且有丰富蕴涵的意象。

水的意象在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意象组合中呈现出极其多样的形态,各具异彩,各有情韵。

标签:传统文化水意象一、“牛女汉河”与水之神话意象当水携带着原始文化意义而进人艺术作品的时候。

它完全摆脱了自然物的单一性,发挥着它情感上的特有的潜能。

即如荣格所云:“一个用原始意象说话的人,是在同时用千万个人的声音说话。

他吸引、压倒并且同时提升了他寻找表现的观念,使这些超出了偶然的暂时的意义,进入永恒的王国”。

在兩汉时代,随着原始云雾的消退,水作为神话意象的意义.在文学作品中才充分地表现出来。

最为典型的是产生于两汉时期的牛郎织女的传说。

牛郎织女的传说最早见于《淮南子》佚文《四民月令》。

一对情人,被一条无情的天水残酷地隔开。

他们隔河相望,日日夜夜经受着相思的痛苦煎熬。

这既是远古性隔离生活在天国的投影,也是人间无数悲欢离合现实的神活表述。

在这里,水完全摆脱了写实的嫌疑,而成为一种艺术象征。

“天河”的彼岸是美好的,那里存放着理想。

存放着圆满,存放着幸福,也存放着生命的价值意义。

然而却无法超越,无法实现圆满的渴望,帝为不使人完全地失望,他应诺一对情人在“七七”之夕相会。

为了这一丝希望,生命甘愿接受命运之神的摆布,面对茫茫之“水”,努力生存着,期待着,到老、到死。

二、“水生神话”与水之神话意象水与女性有着微妙的联系,水与女性情愫的缔结,早在神话时代就已经开始。

早在《山海经·海外西经》中有一段至为重要的记载: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

郭璞注:有黄池,妇人人浴,出即怀妊矣。

若生男子,三岁辄死。

类似的记载还见于《后汉书·东夷列传》,周致中《异域志》等。

女子国,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它有两点与众不同,一是国中只有女人没有男人;二是其国在水中,有神水能让这里的公民暗结珠胎。

据现代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在人类社会的初期,各民族都实行过两性禁忌与隔离制度。

诗词中的流水意象分析

诗词中的流水意象分析

诗词中的流水意象分析诗词中的流水意象分析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通俗的讲,就是加入了人类感情的客观事物。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词中的流水意象分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流水作为主要意象进入古典诗词的原因分析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带有水的意象的句子比比皆是,有江水、河水、湖水、溪流,有春水、秋水、雨水、瀑布,有水波不兴的水,有波浪滔天的水。

有专门描写水的诗句“春来江水绿如蓝”。

也有把水作为媒介来表达诗人情感的,如离别的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忧愁的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思念的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还有凶恶的水“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也有表时间流逝的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更有无情的水“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出城”……中国的诗人和词人们对水有着不一样的偏爱,可以用水来表达任何一种情感,这是由其原因的。

首先,这与水的社会地位离不开。

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它在诗人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

原始人类逐水草而居,而黄河更是孕育了整个中华文明。

从原始人类的生于斯,长于斯,到现代人类的食于斯,饮于斯,水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同时也是与人类打交道最多的自然事物。

人类对水熟悉,于是去描写它,去歌颂它,这是一种文化本能。

于是在中国早期的文学作品中就出现了水的意象。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而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也有许多以水为意象的句子,《关雎》中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而《诗经》中水的意象还有很多。

同样的,我国现实主义诗歌源头的《楚辞》中也有许多水的意象,《离骚》中有“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

”《湘夫人》中有“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

”等。

而在此后的古典诗词包括文学作品中,水的意象更被广泛运用。

其次,与水的形态有关。

水是自然界中形态最多的物象,因而可以作为不同形态的意象出现在诗词中表达不同的情感。

古典诗歌里的水意象

古典诗歌里的水意象

古典诗歌里的水意象展开全文中国古典诗歌中水的形象无处不在:春水、秋水,江水、河水、波平如镜的水、怒涛拍岸的水,一泻千里的水、曲似柔肠的水,泠泠作响的水、脉脉无声的水……水在诗歌中形态万千,水在诗人心目中引起的联想也是复杂多样的。

一、爱情的象征《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流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是一首优美的情人恋歌。

全景融写景、叙事和抒情于一炉,描摹传神。

在一个深秋凄清的早晨,水边墨绿的芦苇沾满了洁白晶莹的霜花,诗人踏着浓霜而来,伫立河边,凝神“伊人”的一方,惆怅不已!一忽儿逆水而上,但因道险路长,不易找到;一忽儿顺水而下,却又仿佛在那水中央。

一幅可望而不可及之景,使'伊人'高洁、美好的形象呈现在读者眼前。

同时也透露着一种企慕、惆怅和难言之情。

蒹葭白露的苍茫意境,一水相隔的痛苦无望,令千百年后的读者仍为之惆怅不已。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是一曲纯情的爱情颂歌,上片写牛郎织女聚会,下片写他们的离别。

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深沉的感情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地讴歌了美好的爱情。

此词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句,使词的思想境界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成为词中警句。

二、离愁别意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

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临水——古代诗歌中的水意象

诗人临水——古代诗歌中的水意象

诗人临水——古代诗歌中的水意象诗人临水——古代诗歌中的水意象诗人临水——古代诗歌中的水意象水其自身无色无味而又晶莹剔透,却得到中国传统诗人的特别青睐,可谓三千宠爱在一身。

诗人临水,有色有味。

水中,有他们的友情、爱情与理想,也有他们的失意、怨愁,连同那留守不住的青春年华……水让他们回望扁舟、桥头与渡口,让他们回到那美丽而又忧伤的遥远岁月。

就中国的诗而言,可以说诗有多远,水就有多远。

两者相得益彰,诗起于《诗经》,最早以水作为审美对象而加以描绘的作品也可以上溯至《诗经》,如“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泾以渭浊,其。

宴尔新昏,不我屑以”(《诗经•邶风•谷风》)等等,几乎成为中国诗人永远难以超越的恒定模式。

《楚辞》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较之《诗经》要生动、细腻得多,如《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一句,对后人咏水诗的创作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但无论如何,在中国的早期诗歌中,水并不是诗人审美的主体和描写的主要对象,在诗中只处于陪衬地位。

中国古代诗史中最早一篇完整的咏水诗,当属曹操的名篇《观沧海》。

诗人以博大的胸襟,壮描大海的万千气象,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情怀。

这是水与志第一次完美的契合。

水一旦进入诗人的视野,便再也不能同诗人分离,咏水从此成为中国诗歌的主题之一。

历代诗人咏水,风格不同,水亦各异。

其中有清有浊有汹涌之潮,亦有如练之水。

水在不同诗中,有着不同的意象,既可象征归隐之心又可喻为缠绵之恋;既可吐雄浑之气又可寄悲凉之情;既可化哲理之思,亦可表明品格之清正、高洁;既可比作时光之流逝,亦可自许为人生之无悔……试从以下诸方面浅析“水.”意象的文化内涵:一、醉卧江头:寄失意于水波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论语•公治水》)圣人虽未身体力行,却为后世仕人奠定了一个基本的行为范式。

仕途失意时,便想乘桴入海,弃绝尘世。

水在诗词中的意象

水在诗词中的意象

水在诗词中的意象篇一:水在诗词中的意象非常丰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在诗词中的意象及其含义和拓展:1. 水:生命之源。

水在诗词中被频繁用作象征生命和活力,比如“水流不息”、“水满则溢”、“水波荡漾”等。

2. 波浪:水的形态之一。

在诗词中,波浪常常被用作表现情感和情绪的象征,比如“波浪起伏”、“波浪翻滚”、“波浪滔天”等。

3. 湖泊、海洋:水的另一个常见形态。

在诗词中,湖泊、海洋常常被用作表现大自然、历史、文化等的象征,比如“洞庭湖”、“沧海之深”、“长江之源”等。

4. 水流:水的流动状态。

在诗词中,水流经常被用作表现时间、流逝的象征,比如“流水行舟”、“时光荏苒”、“水流不断”等。

5. 水泽:水与泽的并称。

在诗词中,水泽常常被用作表现神秘、浪漫、色情等的象征,比如“水泽鱼龙”、“水泽之地”、“水泽之貌”等。

6. 水声:水的声音。

在诗词中,水声常常被用作表现寂寞、孤独、悲伤等的象征,比如“夜深人静”、“水声潺潺”、“水声震耳”等。

除了以上常见的意象,水在诗词中还有很多其他的表现方式和含义,例如:1. 水能载舟,舟能覆水。

在诗词中,水常常被用来比喻因果关系,比如“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水至清则无鱼”等。

2. 水能滋润万物。

在诗词中,水常常被用来表现仁爱、慈善、抚慰等的情感,比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

3. 水能灭火。

在诗词中,水常常被用来表现灭火、防火等的意义,比如“防火防盗防如水”、“灭火消灾消如水”等。

水在诗词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象和含义,是表达情感、表现文化、表现自然等方面的重要象征。

篇二:水在诗词中的意象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话题,因为水在诗词中经常出现在各种形态和意义中。

以下是一些关于水在诗词中的意象及其拓展:1. 水的象征意义:水是一种自然元素,它在诗词中经常被用作象征。

水可以代表生命、情感、清洁、清凉、流动等意义。

例如,“黄河之水,其大无穷,奔流到海,不复回。

”(《登高》)这表达了黄河水的巨大、奔腾和无法回头的意义。

古典诗词中水的意象内涵浅析

古典诗词中水的意象内涵浅析

古典诗词中水的意象内涵浅析
水是古典诗词中重要的象征意象,其叙述方式富有浓郁的艺术气息,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思想。

一是把水象征为分离与融合。

把水作为离别把水作为分离的象征特别常见,古人认为汉朝兴盛时,诗人用水象征离别,比如《金缕衣》中说:“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水中的泪水离别的情绪十分凄美;而用水象征融合时,古人通常用水的流动表现同
心的情景,比如《洞仙歌》中的“一杯醉酒把君留,河流涛声夜把我拥”这句;三七融合,水流之中理想融汇,给人无限向往感受到了童真梦想之美。

二是把水象征为凉爽与凄美。

中国古代文人常喜欢在水边寻幽,诗词中对水的描写也充满潇洒凉爽的感觉,比如“采薇采薇,薇亦作歌,歌行千里,水落石出”,流水轻柔温润,令人产生深刻的舒畅感;另外一方面,古人也把水象征为凄美的情怀,比如“淮上惊风破
冰月,洛水三月晦,鱼凫在苞庄睡,鸟沙添漠漠”,水寒冰寂寥寥,勾起了对深情的耐心
思念。

总之,水在古典诗词中不仅表达了大自然的壮美,也反映了诗人强烈的感情,有时则蕴含著深沉的哲理思想。

送友人水的意象

送友人水的意象

送友人水的意象1. 水在古诗文中的常见意象水常常代表着时光的流逝。

就像孔子站在河边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的水就像那不停歇的时间,滚滚向前。

在送友人的时候,如果提到水,可能就有一种对时光匆匆,和友人相聚时光短暂的感慨。

比如说在一些送别诗里,看着江水滔滔,就会想到和友人在一起的日子就像这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

水也象征着离别的愁绪。

水是绵延不断的,就如同离别的愁绪剪不断理还乱。

当送友人的时候,那一片水域就像隔开两人的屏障,而且水的浩渺无边,更能衬托出离别的惆怅。

像柳永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那烟波浩渺的江水,加重了离别的哀伤。

水还有纯净、清澈的寓意。

如果送友人水,可能是希望友人保持内心的纯净。

在古代,水被视为纯洁之物,很多仪式都离不开水的清洁作用。

从这个角度看,送友人水就像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希望友人在离开之后,依然能够坚守自己内心的纯净和善良。

2. 不同类型的水的意象差别江水。

江水一般比较汹涌澎湃,它所蕴含的意象往往更加宏大、深沉。

送友人的时候看到江水,可能暗示着友人即将踏上的旅程充满未知和挑战,就像江水的波涛一样。

而且江水往往是长途跋涉的象征,因为江水可以连接远方的地方。

溪水。

溪水相对来说比较清澈、灵动。

如果送友人溪水,可能表示希望友人的生活充满生机和灵动。

溪水潺潺的声音也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也许是希望友人在旅途中或者新的生活环境里能够享受平静。

海水。

海水是浩瀚无垠的,充满了神秘和力量。

送友人海水可能象征着对友人广阔未来的祝福,希望友人有像大海一样广阔的胸怀,能够包容万物。

但同时,海水也有危险和不可捉摸的一面,也可能暗示着友人即将面临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

3. 送友人水意象在现代的延伸在现代,送友人水可能没有古代那么多的诗意,但依然有着特殊的意义。

比如说,送友人一瓶家乡的泉水,那泉水里就蕴含着家乡的味道和记忆。

这就像是把家乡的一部分送给友人,让友人在远方也能感受到家乡的温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水思想与水意象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正如歌词所说一样,有着著名的长江与黄河,他们养育了神州大地,可以说,他们正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从这个角度来看,水在我国中华文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浸润着中华文明,也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留下了重要的一笔,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等诗句,都借助于“水”这个意象,来表达出诗人的情感。

毫不犹豫地说,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是由“水”滋养出来的,处处都充满了水的气息。

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展现出来的水思想
《老子》的以水喻道
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思想,其中,道家思想在诸子百家思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主要的代表人有老子与庄子。

道家思想讲究的是一个“道”字,他们认为道是万物的根本,也是最高的道德追求。

而在其的著作中,常常以水喻道,也体现出道家精神。

比如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借助于水的潺潺不息,与水利万物的特点,来表现出道家所追求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再比如“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等句子,蕴含着道家所追求的朴素的辩证法的
思想,他们认为,水是柔弱的,但是水又具有着以柔克刚的特点,这就告诉世人,万物具有两面性,需要辩证地看待问题。

《管子》的以水喻政
水,在管子与荀子看来,是万物之源,在管子的思想中,也有很多事借助于“水”这个意象,来表达自身的政治理想。

比如说,他将水比作是君子的德行,认为水的身上蕴含着很多的人生道理。

比如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联盟句,将水从小流汇聚成大江、大海,来启示人们,要善于积累,脚踏实地的学习,从而才能够提高自身的才能,这体现着量变与质变的重要思想。

在荀子看来,将“水”比作是民众,那句著名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展现出一种先进的治国理念,从现代来看,就是要坚持以人文本的理念,并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论语的以水喻德
在我国古代的思想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古代十分盛行,而在儒家思想中,也有很多地方借助于水来比喻君子之德。

比如说,在《孟子》中,有这样一句话,“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这句话显得极其的有深意,不仅展现出水的特性,也强调了水就像是君子的品德一样,启示世人要像水一样,务本求实,学习水的拼搏、坚韧的特点。

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水意象
以水比喻愁情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很多都是通过水来展现出自身身上的愁情。

比如说,大诗人李白的一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一句,不管是流水还是酒水,都不能拯救诗人身上的惆怅心情,那烦恼就像是江水一样,无穷无尽。

在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所描写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通过描述枯老的藤树、乌鸦、小桥、流水、房子、小道、风、马等意象,组成起来构成一幅悲凉的画面,通过对流水的描写,表现出作者身上那愁苦的思绪。

以水比喻豪情
古代的文人墨客,心中涌动的情感,能够通过水、山等意象,来描写出让世人所赞叹的作品。

长久以来,通过水这个意象,来比喻自身豪情的文人数不胜数,比如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就点名了虽然说前行的道路艰难,会遇到诸多的风险,但是,只要相信自己,不断的努力,总有一天还是会实现自身的梦想。

诗人李白在《望天门山》中所描写的,“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描述了奔腾的流水,也展现出其身上的豪情。

以水比喻离情
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很多都是描述友人离别之时的情
感,为了能够抒发自身的情绪,就借助于水,来表达自己身上的伤感。

像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描述了长江之水,大气磅礴,却仍旧不能够抵挡住朋友之间离别的伤感气息。

就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借助于对桃花潭边,水的描述,即使那水有千尺深,却仍旧不能够抵挡住李白与汪伦二人的情谊,更是令人感动。

结束语:
不可否认地说,水在中华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水就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孕育着中华文明,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古代的文人墨客,通过对水的描述,来激发出自身之感,借助于水,能够喻出世间百态。

借助于分析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探究其中的水思想与水意象,不仅能够品位水的魅力,还能够进一步的传播水文化,传播我国的優秀文化,凝聚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