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对策的几点思考
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与预防对策

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与预防对策第一篇: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与预防对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的思考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频发,不良的思想、文化、风气随社会的高度发展而充斥泛滥,导致青少年的心灵受到严重侵蚀,特别是寒暑假期间,青少年脱离了学校的教管,父母又忙于工作,更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发时期。
据统计,2013年以来,华蓥市青少年犯罪案件共27件,34名青少年进行拘留教育,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已是当前社会各界刻不容缓的责任。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一)犯罪人员日趋呈现低龄化。
根据近几年来的数据统计,青少年案件中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出现危害社会行为的逐渐增多,且年龄结构逐渐偏小,一般从10岁开始表现出劣迹的,13、14岁就容易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到15至18岁,青少年正处于叛逆的阶段,使得这一阶段更加成为犯罪高峰年龄;当到了18到24岁初涉社会时,正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人冲动的性格暴露无遗,这一阶段所犯案件都是。
由此可见,青少年犯罪越来越呈现低龄化,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监管,加强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二)犯罪方式逐渐形成团伙化。
2012年3月25日晚,华蓥市天池镇雷家桥老纸厂(原广安示范纸厂)附近发生一起杀人案,抓获了犯罪嫌疑人杨某(男,24岁,广安市代市镇人)、贺某(男,18岁,华蓥市阳和镇人)、王某(男,19岁,华蓥市双河镇人),杨某某(男,21岁,华蓥市双河镇人),四名犯罪嫌疑人坐上受害人的出租车到达老纸厂后,见此处偏僻、寂静便将受害人赵某某拖下车,抢走其身上的600余元现金并将其杀害,之后又若无其事的回到双河镇网吧上网。
纵观现状,青少年犯罪日趋由单独作案向集体性的共同作案转化,据调查资料显示,在去年审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共同犯罪的案件占犯罪总数的一半以上,青少年团伙犯罪中,已有相当数量的犯罪团伙向犯罪集团发展,许多青少年犯罪团伙不仅有称号、有头目,而且有纪律、有章法,特别是当团伙中加入了“两劳人员”或“惯犯”、“累犯”等成员时,团伙便很快从一般的结伙犯罪发展成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集团,从而加大了作案的成功几率,一旦犯案就多是大案要案。
打击未成年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打击未成年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打击未成年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引言在当今社会,未成年犯罪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然而,他们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深入探讨未成年犯罪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未来。
一、未成年犯罪的问题1. 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未成年犯罪往往与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许多未成年犯罪分子来自贫困家庭或单亲家庭,他们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家庭支持,容易受到社会的负面影响。
2. 偏差行为和心理问题一些未成年人可能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导致他们产生偏差行为和犯罪倾向。
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心理健康的支持,使得他们容易陷入犯罪的泥沼。
3. 社会影响和网络诱惑未成年人常常受到社交媒体和网络的影响,容易受到诱惑和误导。
虚拟世界中的不良信息和不健康的人际关系可能导致未成年人产生犯罪的念头和行为。
二、打击未成年犯罪的建议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提供稳定的家庭支持,对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至关重要。
家长应加强教育意识,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关系建立,并为他们提供积极的榜样。
2. 强化学校教育学校是未成年人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应加强学校教育的质量和内容。
引入更多的课程,如法律、道德和公民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
3.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对于预防犯罪至关重要。
政府和社会机构应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心理抵抗力。
4. 加强社会支持和扶贫工作改善社会环境和减少贫困是预防未成年犯罪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以帮助他们改变命运。
5. 加强法律教育和执法力度法律教育对于预防未成年犯罪起着重要作用。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加强对未成年犯罪的打击力度,严惩违法行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对策的几点思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对策的几点思考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在社会中日益严重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了解其成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以下是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对策的几点思考。
首先,家庭环境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的成因。
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中,未成年人可能会缺乏父母的指导和监督,导致他们无法正确理解和遵守法律。
此外,家庭中的暴力、荒唐行为和对违法行为的容忍可能会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供了一个不良的示范。
为了解决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影响,我们需要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应该承担起引导和教育子女的责任,关注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发展。
此外,社会应该加强对家庭的支持和帮助,为家庭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和培养孩子。
其次,教育环境也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的成因。
教育环境不仅指学校教育,还包括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在一些教育环境中,未成年人可能会面临各种压力和诱惑,导致他们选择违法行为。
教育环境的质量和内容将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思想和行为。
为了改善教育环境,我们需要加强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内容。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法律意识,教育他们正确理解和遵守法律。
此外,社会和家长也应加强对学校的支持,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为学校开展综合教育提供保障。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第三,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也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
在一些社会环境中,未成年人可能受到不良的价值观的引导,认为违法行为是一种正当和合理的行为。
为了改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引导媒体传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推动社会道德建设,营造正能量的社会氛围。
最后,个体因素也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的成因。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的思考及对策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的思考及对策未成年时期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人生阶段。
由于这一特定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不稳定性,使得他们极易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消极、错误的影响,进而产生形成犯罪心理、实施犯罪行为的可能性。
在中国,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据各种媒体调查,在我国备受关注的法律问题中最为人们所关心的就是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并且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正日益突出。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温馨和幸福,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所以,如何使未成年人远离犯罪,避免其对社会造成危害,使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未成年人的社会化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等直接生活的微观社会环境中实现的,以下是笔者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及对策所作的浅析:一、未成年犯罪的社会原因(一)家庭的不良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未成年人社会过程的起点。
在未成年人社会化过程中,家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不良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不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原发性的影响。
1、家庭结构有缺陷。
家庭的残缺,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催化剂”。
夫妻关系是家庭存在的基础,一些家庭因为种种原因丧失了夫妻中的一方或双方,使家庭结构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在这种家庭中,尤其是失去丈夫的家庭,家庭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教育子女的责任就落到了妻子一方再加上家务劳动的压力、时间、精力等的限制,疏于管理和2、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家庭的教养方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
一些家长因为自身的文化、工作等原因,没有遵循未成年生理、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造成教养方式不当,是导致未成年犯罪的一个很直接的、很重要的原因。
据广东省少管所反映,在该所服刑的少年犯中有80%和家庭教养方式不当有关。
①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娇宠溺爱。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率在逐年升高,就是因为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往往对子女采取的是一种宠爱,即使子女犯了错误也对其包庇的态度,使孩子从小养成了自私任性、好逸恶劳、骄横霸道、自我中心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
打击未成年犯罪问题及建议

打击未成年犯罪问题及建议打击未成年犯罪问题及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犯罪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未成年犯罪给社会秩序和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并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打击未成年犯罪,保障社会的安宁和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1. 问题分析让我们深入探讨未成年犯罪问题的根源和原因。
未成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失去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
一些家庭因各种原因无法提供稳定的环境和温暖的爱,导致孩子们感到无助和孤独,从而可能转向犯罪行为。
另外,学校的教育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缺乏恰当的教育和积极的引导可能导致未成年人陷入误入歧途和犯罪的困境。
2. 解决方案为了有效打击未成年犯罪,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2.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石,我们需要加强家庭教育,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鼓励家长履行教育职责,提供家庭教育的培训和指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养育子女。
各级政府、社区和学校可以联手建立家庭辅导中心,为家庭提供支持和咨询服务。
2.2 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教育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需要加强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的教育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以帮助学生远离犯罪和不良行为。
2.3 加强执法力度针对未成年犯罪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执法力度,并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严打未成年犯罪活动,对于犯罪行为要依法惩处,同时也要给予未成年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在执法过程中,要注重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对未成年人心理特点的理解,确保执法过程的公正和合法。
2.4 加强社会关怀和帮扶服务社会关怀和帮扶服务可以起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犯罪的作用。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与学校、社区和家庭合作,提供心理咨询、职业指导、就业培训等服务,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打击未成年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打击未成年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问题的背景和现状未成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和社会秩序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问题的概述:1. 未成年犯罪率的上升未成年人参与犯罪的比例逐年上升,特别是在城市地区。
这可能是由于家庭环境的不稳定、教育质量的下降、同伴压力的增加等原因导致的。
2. 犯罪类型的多样化未成年人参与的犯罪越来越多样化,包括盗窃、抢劫、吸毒、欺凌等。
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并且缺乏对社会规则和价值观的认同。
3. 未成年犯罪的影响未成年犯罪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伤害,还对犯罪者自身的成长和前途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他们可能会在求职、教育和社交方面受到阻碍,从而进一步加重了社会问题。
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下是一些导致未成年犯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 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一些家庭存在离婚、家暴、缺乏父母陪伴等问题,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并且易受到不良影响。
2. 教育质量的下降不少学校的教育质量存在问题,包括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等。
这使得学生缺乏对知识和价值观的正确认识,容易走向犯罪。
具体问题及警示以下是一些具体问题和我们应该警惕的事项:1. 未成年人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现在的网络时代,未成年人容易接触到不良信息,如暴力、色情等。
这些信息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误导性影响,促使他们产生犯罪行为。
2. 未成年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欠缺未成年人因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未成熟,他们对于自我控制的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诱惑和外部压力的影响,而产生违法行为。
3. 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问题的关联性有研究表明,身心健康问题与未成年犯罪之间存在关联。
有些未成年人可能存在心理压力、家庭问题、学业压力等,这些问题容易导致他们产生犯罪行为。
对策建议为了有效打击未成年犯罪,我们需要采取以下一些对策措施: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道德观念,并提供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和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它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如犯罪的直接损失,对受害者的影响,对未成年人自身的伤害,甚至对社会治理的破坏。
本文将从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1. 家庭问题家庭是一个孩子成长的最初环境,是塑造一个孩子性格、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环境。
家庭教育环境不好可能会导致孩子成长中出现偏差。
目前的家庭普遍存在着缺少亲子关系、家风不正、缺乏家庭教育等问题,使得未成年人缺少了从家庭中寻得舒适感和情感交流的能力,而失去对家庭的依赖感和主人翁意识。
这使得孩子们容易被引诱到犯罪行为中去。
2. 信息沟通不畅社会治安问题的日益严重使得未成年人对社会充满了恐惧和怀疑心理。
此时,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组织就应该投入更多的心力来与孩子们沟通,让孩子们对社会和环境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不过现实却是相反的,家长忙于工作,学校教育质量不高,鲜有对未成年人如何应对犯罪问题进行系统和科学的教育,这使得与孩子们的交流逐渐减少和缺乏。
3. 社会影响社会文化影响是孩子们成长教育环境尤其是成长的道德规范、社会行为习惯和文化背景等问题的影响。
如果孩子们的家庭和学校等教育机构本身没有一个明确的道德标准和文化认同,就会导致孩子们对社会与人的关系自行解释,偏离了常识和常规,从而导致犯罪心理的产生和行动的出现。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因此,家长应该从小将家庭教育视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让孩子们在良好的家风下成长。
家长要时刻与孩子保持沟通,让孩子们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让孩子们信任家长,能够理解他们的行为,并且做出自己的判断。
同时,家长也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样。
2. 加强学校教育学校是孩子们重要的学习和成长场所,也是孩子们社会化的重要平台。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社会心理教育和性格养成教育,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
未成年违法犯罪成因分析自身方面

未成年违法犯罪成因分析自身方面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复杂,其中包括个人、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因素。
从自身方面来分析,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可能包括:
1. 心理问题:有的未成年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他们缺乏自信心和社交能力,产生自卑和无助的情绪,从而寻找刺激来缓解内心的不适。
这时候他们可能会选择违法犯罪作为一种刺激。
2. 学业压力:现代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学业压力很大,一些学生可能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升学压力过大而产生逃避情绪,而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可能被他们视为一种解压方式。
3. 家庭教育:一些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如缺乏父母的关心、管教不当、家庭冷漠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孩子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力,从而有可能产生违法犯罪行为。
4. 社会影响:一些未成年人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如社会负面新闻、不良影视作品或同龄人的负面行为等,这些信息会对他们的思想产生影响,引起不良的行为或思想。
总之,大部分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与他们个人和家庭的情况息息相关。
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和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来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与解决途径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与解决途径青少年犯罪问题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严重问题。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途径。
一、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环境之一。
缺乏家庭关注、疏于教育和监督,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冲突和暴力,都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增加。
一些家庭存在着经济贫困、亲子关系紧张甚至家暴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容易产生犯罪行为。
2.学校环境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地方,学校环境的好坏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一些学校存在校园暴力、欺凌等问题,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受到负面影响,产生反社会行为。
此外,教育体制单一、过分偏向功利等问题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挫折感和逆反心理,从而引发犯罪行为。
3.社会因素社会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价值观扭曲等问题都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社会上的经济差异、失业率高等问题也导致了一些青少年陷入困境,无法摆脱贫困,从而被迫选择犯罪。
二、解决途径1.家庭教育的加强加强家庭教育是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一环。
家长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此外,家长还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学校教育的改进学校在教育过程中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教育,提供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少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挫败感。
3.社会环境的改善改善社会环境是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关键。
社会应该加强道德教育,提高社会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价值观。
此外,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家庭的扶贫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就业机会,减少青少年因经济困难而选择犯罪的可能性。
总结起来,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复杂多样,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全面共同的努力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教育、改善环境,才能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减少他们产生犯罪行为的可能性,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及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为了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深入探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1. 家庭原因成长环境对未成年人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些未成年人在家庭中得不到有效的教育和照顾,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导致他们对社会价值观念认识不到位,或者对法律的尊重不够。
2. 学校原因学校是未成年人的重要成长环境,对他们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
但是,一些学校的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引导,导致未成年人在学校中受到不良影响,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3. 社会原因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形成也有着重要影响。
现如今,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存在着很多的社会问题,比如毒品、色情、暴力等等。
未成年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难免会受到负面影响。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1. 家庭预防措施家庭是未成年人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引导未成年人养成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念,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从而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学校预防措施学校是未成年人重要的社会环境,学校应该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培养未成年人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从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3. 社会预防措施社会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比如,加强社会管理,打击各种形式的违法犯罪行为,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等。
三、结语总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艰苦而重要的任务,需要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应该受到更多的保护和关爱,而不是沦为犯罪的受害者或者施害者。
那么,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可以从社会、家庭、个人等多个方面来探讨。
一、社会方面的原因1. 社会环境的恶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差距的扩大,一些地区的社会环境恶化,犯罪活动频繁,使未成年人接触到不良信息的机会更多,从而增加了犯罪的可能性。
2. 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存在不平衡现象。
一些贫困地区的未成年人由于接受不良的教育环境,缺乏健康的成长空间,更容易受到犯罪的影响。
3. 法制建设的不完善一些地区的法律意识薄弱,法制观念淡薄,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育力度不够,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增多。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1. 家庭教育的不当一些家庭在对待孩子的教育观念上存在偏差,过分溺爱或者严厉惩罚孩子,导致孩子心理健康不良,增加犯罪的可能性。
2. 家庭成员间的冲突与矛盾一些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增加了他们受到犯罪诱惑的可能性。
3. 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一些家庭由于经济条件较差,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机会,使孩子更容易受到犯罪的影响。
三、个人方面的原因1. 心理健康问题一些未成年人由于家庭、教育等原因,导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从而增加了犯罪的可能性。
2. 社交环境的不良一些未成年人的社交圈子中充斥着不良的信息和犯罪活动,使他们容易受到犯罪的影响。
3. 缺乏自我认知和规划一些未成年人由于年幼无知,缺乏自我认知和规划,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和个人方面的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多个方面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育,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策略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个体和整个社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一、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其行为的塑造有重要影响。
缺乏家庭教育、父母长期缺席、不负责任的家庭环境,都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产生。
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社会道德沦丧,社会秩序混乱,可能会导致青少年逐渐产生犯罪倾向。
3.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是塑造青少年行为的重要一环。
如果学校教育缺失,没有足够的关注和指导,青少年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产生犯罪行为。
二、解决策略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最重要环境,加强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父母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 增强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政府、学校、社会团体等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向他们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同时,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3. 强化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
加强学校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增强责任心和自律能力。
4. 提供帮助和机会对于已经涉嫌犯罪的青少年,应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机会。
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对于犯罪行为给予相应的惩罚,并通过各种社会资源,如心理咨询、职业培训等,帮助他们重新回到正轨。
5. 加强社会监管和参与社会各界应加强对青少年的监管和关心,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加强社会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关注,提高社会参与度,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
三、结论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提供帮助和机会,加强社会监管和参与,我们有望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为青少年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及对策建议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及对策建议李善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21世纪的建设者,把青少年培养成“四有”新人,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1、未成年人因其身体、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社会阅历少,思想单纯,辨别能力较弱,自控能力差。
个别未成年人受社会影响,追求高消费、高享受,盲目攀比,道德、法制观念淡薄。
2、独生子女家庭和经济比较富裕家庭及个别领导干部家庭,对孩子的过于溺爱,致使孩子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一旦遇到挫折或逆境,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3、单亲家庭、组合家庭对孩子的漠不关心和放松管理,这些家庭中的父(母)由于遭受生活中的不幸,个人生活无规律,使这些孩子长时间脱离监护,唯所欲为。
4、一些初、高中在校学生,受社会享乐主义影响,相互攀比。
,抽烟、酗酒、打牌、上网,高额的消费支出,而因家庭贫困,无力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最终只能铤而走险,靠抢劫、盗窃满足私欲。
5、一些学校盲目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对其思想品德的教育,致使学生的思想素质难以提高,使部分学生缺乏应有的法制观念和思想道德观念。
6、学校周边和城区内不健康的影视厅、网吧、歌舞厅、发廊严重腐蚀未成年人健康的心灵。
二、防止未成年犯罪的对策建议(一)定期进行法制警示和思想品德教育。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要经常在学生中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
学校应转变观念,改变现行只重视灌输知识,盲目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模式。
学校应当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尤其是要抓好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
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流于形式,学生的思想品德应当作为其在校学习期间的重点考查内容。
(二)强化学校内部制度管理。
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生有好多十字路口,紧要处只有几步”。
强化学校内部制度管理是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手段,学校招聘的保安人员不仅是为了看守学校大门,应当加强校园内的治安巡逻工作,充分履行保卫职责。
浅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对策摘要: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犯罪亦呈现出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类型多元化等特点。
家庭负面影响、学校应试教育模式和社会不良风气等是构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因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关键词:未成年;特点;原因;对策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1.盲目性。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不顾一切,不计后果,仅凭一时冲动陷入了故意伤害、强奸等暴力型犯罪的泥坑。
2.模仿性。
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偏低,可塑性、模仿性都较强,他们不仅模仿电影、小说、网络等具体情节,而且向社会上的成人模仿。
突出地表现在,与以往相比,未成年人犯罪涉足的类型越来越广,除盗窃、抢劫、伤害等传统型犯罪外,吸食毒品、卖淫嫖娼等案件也有所涉足。
3.结伙性。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团伙性比较突出。
未成年人易受伙伴们的影响,有时候就是自己不愿意,但是害怕被孤立,屈服于从众心理的影响,稀里糊涂地就参与到违法犯罪中去。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其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家庭的因素,更主要的是自身的因素。
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个体上来讲,心理不成熟,自我素质不高是走上违法犯罪之路的主要原因。
一是好奇心理。
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是未成年人的天性。
但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浅,判断是非的能力差,辨别良莠的能力弱,在缺乏良性诱导的情况下,容易随心所欲,误入歧途。
二是逆反心理。
未成年人正处于逆反心理强烈时期,对家长的“棍棒教育”和学校的一些不当做法不能忍受,易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
在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学校的双差生,他们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学校、在家庭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训斥,他们就与学校、家庭对着干,逃课出去玩,直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是盲从心理。
这在一些共同犯罪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一部分未成年人完全是在主犯的教唆、诱导、胁迫下,盲目地跟从,在不知不觉中涉足犯罪。
青少年犯罪问题与解决办法

青少年犯罪问题与解决办法青少年犯罪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社会和谐以及国家安全都构成了威胁。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一、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1.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是塑造孩子行为的重要因素。
一些家庭缺乏关爱、指导与监督,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青少年迷失了道德底线,产生了犯罪行为。
2. 学校因素有些学校存在着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导致学生在智力、情感和道德等方面受到压抑。
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培养学生成为独立、负责任的公民,从而预防他们走上犯罪道路。
3.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变动也给青少年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社会不公平、就业困难以及恶性竞争等问题,使一些青少年感到挫败和沮丧,他们很容易受到犯罪团伙的影响。
二、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办法1. 建立更加完善的家庭教育系统政府应该加大对家庭教育的宣传和指导力度,提醒父母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
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明确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责任与义务,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孩子的成长,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2. 加强学校教育的质量和覆盖面政府应该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
加强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法律和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认知,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抵御犯罪诱惑的能力。
3. 加大社会关爱力度社会应该为那些形势艰难、家庭困难的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关怀与帮助。
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提供心理辅导与职业培训等服务,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支持,减少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
4. 加强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政府与社会组织应该共同开展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加强与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合作。
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认识到犯罪行为的危害性与后果。
此外,也可以加强对潜在犯罪团伙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安全。
三、总结青少年犯罪问题不仅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引导。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及对策思考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及对策思考第一篇: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及对策思考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及对策思考□傅孙满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犯罪学领域的一个重点,如何有效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对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是探寻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进行治理的一次尝试。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动向变迁据有关资料统计,在20世纪50—60年代,青少年违法犯罪率约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20—30%。
到80年代已突增到70%以上,至今仍居高不下。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急剧发展变化,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表明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一般化趋向。
一般化是指青少年违法犯罪者的家庭经济状况为小康及中产以上者有增加的趋势。
作为计划生育条件下的独生子女犯罪,实际上是一种“一般化”现象。
有些青少年的家庭经济条件非常优越,却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向参与到违法犯罪活动中。
山东省少管所王延海的调查显示,2000年,在该所关押的少年犯中,有249名未成年独生子女,占总数的24.61%。
(二)女性青少年涉案原因和领域增多。
传统上,女性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两种:财产问题和感情问题。
但现在多了一个新的问题:性乱问题以及暴力倾向和团伙犯罪增多。
(三)滥用毒品现象严重。
一些青少年为了解脱身心压力或寻求精神刺激,吸食毒品,沉溺于感官刺激,并因吸毒引发贩毒、卖淫等其他违法犯罪活动。
2000年的《中国禁毒》白皮书记载:“中国公安部门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1991年为14.8万,1995年约52万,1999年为68.1万。
吸毒人数中,吸食海洛因的占71.5%,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79.2%。
”(四)电脑犯罪迅速兴起。
随着计算机机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社会经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针对和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逐渐兴起,成为新的犯罪形式。
基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专业技术要求,当前计算机领域违法犯罪的主体以受过现代教育的青少年占绝大多数。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解决方法青少年犯罪一直是社会问题中的重要方面,它不仅对个体造成负面影响,也对社会秩序和安全构成威胁。
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探讨解决方法,对于减少犯罪率、保障青少年的成长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一、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1 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不良家庭环境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家庭暴力、家庭冲突、父母离异等问题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他们寻求逃避和发泄的方式。
1.2 社会问题的压力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教育不平等等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当他们面临经济困境和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时,他们可能会选择走上犯罪的道路以获取物质和满足感。
1.3 教育系统的不足教育系统在培养青少年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上的缺失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育应该全面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素质教育,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解决青少年犯罪的方法2.1 家庭教育的改善家庭教育是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关键。
家长应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同时,政府应该提供家庭教育的支持,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和提供专业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履行育儿责任。
2.2 社会支持的提供社会应当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以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政府可以投资于教育、培训和就业机会的扩大,以及社会福利的改善,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2.3 加强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塑造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应该加强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应该提供丰富的课余活动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2.4 加强法律和执法力度为了保护社会秩序和防止犯罪行为,加强法律和执法力度是必要的。
应加大对青少年犯罪的打击力度,并同时关注对犯罪者的教育和惩罚。
应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机构,以确保社会的安全和秩序。
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法制教育的几点认识与对策建议

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法制教育的几点认识与对策建议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法制教育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青少年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犯罪行为不仅对个人和家庭造成伤害,也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和处理方式,以及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对策,对于维护社会治安和培养健康成长的青少年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与认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环境:家庭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家庭环境不稳定、父母缺乏教育意识或忽视子女的行为教育,容易导致青少年在人际交往和日常行为中产生偏差,进而走上违法道路。
2. 学校教育:学校作为青少年的第二家园,承担着教育和引导的重要责任。
缺乏有效的法制教育和健全的学校管理制度,容易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事件频发。
3. 社会环境:社会不公平、法制建设不完善及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等原因也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之一。
青少年易受不良影响,容易受到网络、电视、电影、游戏等媒体的误导,产生攀比心理和不良行为。
4. 个体因素:青少年个体心理和人格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法律和行为规范的认知和掌握能力。
缺乏正确的认知和对后果的评估,容易导致违法行为。
二、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与对策建议1. 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最初环境,加强家庭教育对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重要作用。
父母应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孩子对法律和社会规则的正确认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学校是培养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应加强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力度。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法律课程、组织校园法制讲座、开展法制教育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自我约束能力。
3. 健全社会法制环境:社会法制环境的健全对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大法制建设力度,加强法律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法律的认知和遵守意识。
未成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1.家庭因素:未成年人的家庭环境可能存在问题,如家庭矛盾、父母
离异、父母缺少对子女的关注和支持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未成年人产生
反常的行为。
2.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也可能对未成年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如网络暴力、恶劣的校园氛围、犯罪文化等等。
3.心理因素: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成为犯罪的原因,如自闭症、注意力不足、抑郁症等等。
针对未成年犯罪的对策可以包括:
1.家庭教育:加强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和支持,培养其正确的价值
观和行为准则,以改善家庭环境和减少犯罪发生。
2.学校教育:加强学校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未成年人自
我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社会关怀:加强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和支持,针对未成年人犯罪
的原因,提供心理咨询、社会援助等服务,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4.犯罪惩罚:对于已经犯罪的未成年人,应该按照法律规定,从轻或
减轻处罚,同时对其进行辅导和教育,帮助其纠正错误思想、重建价值观
和人生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对策的几点思考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对策的几点思考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对策的几点思考(县公安局)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呈上升趋势,犯罪手段也不断向成人化、智能化、多样化发展。
这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幸福,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
公安机关作为打击违法犯罪的职能部门,如何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做些有针对性的工作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日前,我们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了解和掌握了近年来我县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也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作了一点初步的思考。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特点今年以来,我县共抓获18周岁以下违法犯罪人员149名,占抓获刑事作案成员总数的37.6%。
(这还不包括今年以来被我局裁决行政处罚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未成年人60人。
)详细情况见附表(略)未成年人占刑事作案成员的比例逐年上升,近两年上升幅度较大,应该说,这一现状是触目惊心的。
从调查情况分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1、盲目性。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不顾一切,不计后果,仅凭一时冲动陷入了故意伤害、强奸等暴力型犯罪的泥坑。
5月3日晚10时许,因为发生口角,年仅15岁的龚某伙同陈某等人携带钢管、砍刀,找谢某和华某等人斗殴,其激烈场面丝毫不亚于港台武打片。
不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后,还不知道自己已经犯了法。
待到如梦初醒时,后悔晚矣!2、模仿性。
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偏低,可塑性、模仿性都较强,他们不仅模仿电影、小说、网络等具体情节,而且向社会上的成人模仿。
突出地表现在,与以往相比,未成年人犯罪涉足的类型越来越广,除盗窃、抢劫、伤害等传统型犯罪外,吸食毒品、卖淫嫖娼等案件也有所涉足。
9月15日,我局接市局网监处电话,称一网名叫“by海洋”的用户在互联网扬州热线上发布“愿意提供炸弹炸了新华中学”的恐怖信息,经过工作,很快就将违法嫌疑人高某抓获,据他自己讲是出于好奇,模仿网络上的帖子作了回复。
3、结伙性。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团伙性比较突出。
未成年人易受伙伴们的影响,有时候就是自己不愿意,但是害怕被孤立,屈服于从众心理的影响,稀里糊涂地就参与到违法犯罪中去。
3月30日,我局在射阳湖镇查破一在校生盗窃团伙,七名学生中最大的仅16岁,最小的仅14岁,先后结伙盗窃18次,其中有二、三个人自己本不想参加,可是看到平时在一起玩的同学都参加了,自己不参加觉得没面子,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其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家庭的因素,更主要的是自身的因素。
近期,我们对近几年来发生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进行了一次认真的分析。
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个体上来讲,心理不成熟,自我素质不高是走上违法犯罪之路的主要原因。
一是好奇心理。
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是未成年人的天性。
但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浅,判断是非的能力差,辨别良莠的能力弱,在缺乏良性诱导的情况下,容易随心所欲,误入歧途。
今年,我局先后查处未成年人卖淫9人,嫖娼1人,强奸3人,他们中有的年仅14岁,多数都是出于好奇引起的。
二是逆反心理。
未成年人正处于逆反心理强烈时期,对家长的“棍棒教育”和学校的一些不当做法不能忍受,易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
在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学校的双差生,他们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学校、在家庭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训斥,他们就与学校、家庭对着干,逃课出去玩,直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是盲从心理。
这在一些共同犯罪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一部分未成年人完全是在主犯的教唆、诱导、胁迫下,盲目地跟从,在不知不觉中涉足犯罪。
还有一部分未成年人则盲目效仿武侠小说、武打影片中帮派活动的形式,结伙进行犯罪活动。
今年来,仅西安丰派出所就先后查处2个未成年人犯罪团伙,涉案成员20余名。
四是攀比心理。
近年来,受社会上笑贫不笑娼、人生在世当及时行乐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未成年人贪慕虚荣,讲究排场,好逸恶劳。
为了与人攀比、追求享乐,他们往往就选择了盗窃、抢劫、敲诈勒索等侵财犯罪,以满足他们的玩乐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未成年人犯罪中侵财性犯罪占到了94%之多,他们将轻易得来赃款去打游戏机、洗澡休闲、四处游玩。
五是报复心理。
未成年人心态不稳,控制力不强,报复情绪浓,受到一些委屈无法承受,遇到一些事情易生妒恨,继而进行报复犯罪,使自己的行为超越了法律和道德的范畴。
2、家庭失管失教也是造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要什么给什么,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表面上看是爱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使孩子心理上极不成熟,受不得一点挫折。
当受到挫折时,有的采取报复等手段,有的则可能采取偷、抢等犯罪手段取得财物,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有的家长对孩子疏于管教,即使管教,也大多数只是管孩子的学习成绩,极少与子女沟通思想,交流感情。
一些残缺家庭更是如此,对孩子放任自流,对孩子出现不良行为不闻不问,互相推卸责任。
有不少父母自己就行为不检点,空余时间搓麻将、打扑克,沉迷于各种低层次的娱乐活动,教育孩子时没有说服力,孩子平时对家长阴奉阳违。
3、学校教育缺陷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目前,在高考、中考指挥棒的指引下,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的倾向依然存在,不注重对学生的法制教育,缺乏有效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不少学生根本就不知法、不懂法,更谈不上遵纪守法。
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学校中备受歧视,平时得不到老师的赞许和关爱,缺少表现自己的机会,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严重损害,有时回到家里还少不了父母的斥责,变相地把孩子撵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有的教师只关心学生在校的表现,极少进行家访,对学生在家的表现不清楚,家长对学生在校的表现也不清楚,对问题学生造成教育与管理上的脱节。
一些劣迹较深的学生因年龄较小,违法犯罪后学校采取劝其退学或转校或开除等方式,使得这部分学生过早流入社会,家长难管,法律鞭长莫及(不够刑事责任年龄),他们往往为所欲为,变本加厉,甚至拉拢,教唆其他学生走向歧途。
4、社会不良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
未成年人不是生活在真空,社会不良环境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不良文化场所是滋生违法犯罪的“温床”。
近年来“黄、赌、毒”社会丑恶现象和迷信活动有所蔓延,而且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时期内难以彻底消除。
再加上影视、网络文化的兴起,青少年接受各种不良信息的渠道增多,其中不少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以及电子信息产品大肆宣染暴力、色情、迷信,这些内容极易影响涉世不深、自控能力差的未成年人,直接诱导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歌舞厅、游戏厅、录像厅等“儿童不宜”进入的文化娱乐场所的存在,是直接引发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客观条件。
这些文化娱乐场所容易藏污纳垢,来往此处的大部分人是与闲散少年有相似经历、共同兴趣、共同语言的人,很容易产生不良行为的交互感染。
再加上目前的社会风气不尽人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未成年人形成了极大的示范效应,一些未成年人私欲膨胀,贪图享受,妄想不劳而获,有的为了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不惜铤而走险。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部门、一朝一夕就能彻底解决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共同努力。
1、加强未成年人道德法制教育,不断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制意识。
不断加强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队伍建设,积极开展送法制进校园活动。
我局已经选派了110名工作经验丰富、精通法律知识的民警担任了全县中小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和班主任,通过定期组织青少年学生参与法制学习、知识竞赛、参观法制展览、典型案例庭审旁听等生动直观的道德法制教育活动,不断增强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观念,做到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我们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开展法制教育的龙头作用,逐渐整合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的力量,建立以学校为龙头、社会为平台、家庭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使学校、家庭、社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
2、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净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培养和陶冶青少年健康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极为重要。
首先,不断加大打击社会丑恶现象的力度。
坚决打击淫秽色情网站,坚决遏制住网上淫秽色情活动发展蔓延的势头,为未成年人提供绿色网上空间。
公安机关作为职能部门,一方面坚持不懈的开展查禁“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社会黑恶势力,遏制社会丑恶现象的滋生蔓延对青少年的毒害。
另一方面,严厉查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案件,对引诱、教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件,坚决从重处理,及时有效地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其次,切实加强公共娱乐场所、文化市场的管理。
对公共娱乐场所开展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严禁违法违章经营,无证无照经营,加强对业主的教育管理,签定治安责任书,严格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禁止未成年人入内。
第三,深入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整治和改善学校周边环境,加强学校周边的安全检查,依法指导和督促校园加强内部防范工作,严厉打击侵害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努力为学生创造安全、文明、健康的学习环境。
3、做好未成年人帮教转化工作,不断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做好未成年人特殊群体帮教转化工作,不仅可以有效防止和减少这一群体的违法犯罪特别是重新犯罪,而且对其他未成年人具有一定的警诫作用。
我局专门出台了有关制度,要求社区民警为双差生逐人建立档案,定期上门走访,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和学习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教措施,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等特殊群众的未成年子女教育,从源头上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目前,这项工作我们已经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