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资本形成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__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__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
萌芽”。
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
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最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
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P213)
首先,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
与封建社会相比, 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P208)
首先,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其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 社 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最后,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 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展,促 进了社会进步。

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级、阶层结构发生 了新的变化(P202)
一是传统的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二是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三是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
式发生了新变化。
(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表现在(P203)
1.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各阶段的 交替过程已不如过去那样明显; 2.金融危机、债务危机频繁发生; 3.危机突发性显著,强度大,传导迅速,波及面广;
4.经济复苏缓慢。
(五)政治制度的变化(P203)

首先,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

其次,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 利有所扩大。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第三节部分
教学要点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的表现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考研暑期强化经典教材-马原第五章

考研暑期强化经典教材-马原第五章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内容概要】第五章和第六章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第五章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本章共三节。

第一节阐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揭示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说明资本主义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的,因此,关于商品经济运动规律的理论是人们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前提。

第二节阐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分析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石。

第三节阐述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分析说明资本主义政治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与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理论。

难点在于,第一,如何正确认识商品、货币、价值规律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第二,怎样科学把握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产生、实现和分配等理论问题。

具体说,难点主要在于正确理解: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劳动力商品的特点、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等知识点。

【命题预测】近几年本章内容只考选择题,今后也可以出分析题。

特别要注意掌握近三年没有考查过的知识点,主要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所有权和所有制、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循环与周转规律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等理论问题。

【考点精解】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产生的两个途经14 世纪末15 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已有资本主义的萌芽。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有两个途经。

(1)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雇佣关系。

封建社会末期,小生产者之间因激烈的竞争而发生两极分化,一极是竞争中获胜的作坊主成为最早的工业资本家,另一极是竞争中破产的作坊主同帮工、学徒一起沦为雇佣工人。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要求(判断、计算)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要求(判断、计算)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判断题)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1.市场价格中的基本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2.国民经济中的基层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3.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4.一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加二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即为一、二月月份银行存款的总余额。

5.农民生产的粮食,其中拿到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应统计为生产的产出,计入国内生产总值;而自用的部分不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参考答案:1.×。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现期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原则的,市场价格的主要价格形式有要素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

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是要素价格;而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确定的价格形式。

2.×。

应该是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而基层单位是根据其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

3.√。

机构部门账户是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重要部分。

机构部门账户是按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和资产负债存量设置账户体系的,反映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4.×。

银行存款期末余额属于存量指标,不能简单相加。

5.×。

国民经济生产核算依据的是市场原则。

该原则强调:凡是为市场交换目的所组织的生产活动,而不论其产出在市场上销售,还是自用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

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1.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小型工具前者属于中间消耗,后者属于固定资本消耗。

2.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及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都可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

3.在当期粮食产量中,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属于最终产品。

第五章 资本积累

第五章    资本积累
第五章
资本积累
本章通过对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考察,说明其再生 产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资本积累及其一般规律和影 响作出分析,最后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加以 认识。 第一节 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与相对过剩人口
第三节 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
本章结构图示
再 生 产 与 资 本 积 累
联系:一方面,资本积聚的增长,必然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
另一方面,资本集中的速度加快了,又会反过来促进资本积聚 的发展。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对过剩人口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的相
对人口过剩

一方面,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
高,可变资本部分相对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
求会相对减少。

另一方面,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劳动力的供给日
益增加。
失 业 大 军
纽约失业工 人在排队等 待就业机会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同时反过来 又成为资本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 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一,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具有周期性,相对过剩人口作 为产业后备军,起着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适应资 本对劳动力需求的周期性变化的需要。 第二,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对在业工人形成竞争压力, 有利于资本家压低工人工资,胁迫在业工人,加强对工 人的剥削。
经济危机产生的可能性在简单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就已经存 在。 当物物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时,货币成为 流通手段之后,商品的买和卖在时间上、空间上就成为两 个独立的行为,这样就有可能出现买和卖的脱节,从而包 含着危机的可能性。 当货币执行支付手段后,危机的可能性就更大了。当商品 生产者不能按期支付货币、偿还债务时,就会引起连锁反 应,引发支付危机,影响整个信用关系和社会再生产的正 常进行,造成严重的买卖脱节现象。 但是,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简单商品经济中,危机的可能性 并没有转化为现实性。不仅如此,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初 期也没有立即爆发经济危机,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 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才在1825年的英国爆发了第一次 经济危机。

5章-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5章-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即使有了足够的储蓄和资本形成,经济增长还受 到其他许多因素的限制*(有效的劳动力、管理、 技术、企业家精神等要素的配合)
纳克斯将个人储蓄作为储蓄的唯一来源,忽略了 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低估了发展中国家的储蓄 能力(实则不小,如中国)*
29
2.3 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主要观点 具体分析 政策含义 对该理论的批评
41
第三,当一个国家处于收入仅够维持生存的最 低均衡水平时,收入如果增加,人们生活条件 改善了,将促使死亡率迅速下降,但人口出生 率并不随之下降,反而可能有所上升,结果是 人均收入水平并无提高。因此,必须通过大量 投资,使收入增长冲破这个障碍。
第四,为了在经济体系中形成一种机制,促使 发展的因素能持续发挥作用,形成持久的发展, 则初期的投资努力就必须达到或超过某一最低 限度。
42
莱宾斯坦认为,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的规模 都小于经济起飞所需要的临界最小数量。
莱宾斯坦用提高收入的力量和压低收入的力 量之间的冲突来说明。提高收入的力量是由上一 期的收入水平和投资水平决定的;压低收入的力 量是由上一期的人口增长和投资规模决定的。只 有当收入水平超过人口增长速度时,提高收入的 力量才能大于压低收入的力量,人均收入水平才 会大幅度提高。
如图 在经济增长初期,人均收入增加导致资本
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率提高* 到一定水平后,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新增
加的收入将主要用于消费,投资的份额相对 减少,国民收入还会增长,但经济增长率下降)
34
低水平均衡陷阱
将两图结合,可以清楚的开出三个变量的 关系
人均收入低于OE时*(人均收入提高) 人均收入超过OE,但低于OF时*(人均收入
年)
日本(1952-2019年) 1.45

发展经济学_高教版_武汉大学郭熙保_ch01-04

发展经济学_高教版_武汉大学郭熙保_ch01-04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11
(二)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 低收入水平必然导致低生活水平。 低生活水平表现为数量和质量两方面。 住房短缺且住房条件恶劣, 医疗卫生条件差, 食物供给不足而营养不良, 受教育程度低, 婴儿死亡率高,预期寿命短,等等。 发展中国家收入分配不平等
发展中国家中绝大多数人生活比平均水平所表现出来的更加困难。 当然,人口较少的富裕阶层的生活水平并不比发达国家普通公民的一般生 活水平低多少,甚至还要高很多。 收入水平低下和收入分配不均结合起来就使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数量巨 大,比率很高。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12
(三)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 发展中国家技术、尤其是科学为基础的现代技术能力较低,不仅缺乏 技术创新能力,而且对外国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也比较低,技术进步 缓慢,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 技术水平低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劳动生产率较低。 高收入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低收入国家的90倍,是下中等收 入国家的48倍,上中等收入国家的8.3倍。 低技术、生产率与低收入、生活水平互为因果:贫困恶性循环
发展经济学
Development Economics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1
总目录
第一章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第二章 经济发展的含义与度量 5 6 7 8 第五章 资本形成 第六章 人口与发展 第七章 人力资源 第八章 技术进步 第九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0 6 23 0 1 0 0 213 39 60 36 22 8 48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8
(四)中国的情况 中国经历30年高速增长,从低收入组进入下中等收入组,又开始进入 上中等收入组。 在这么短时间里,连续跨上两个收入台阶,创造了经济发展史中国奇 迹。 2010年按汇率折算,中国人均GNI大 约相当于4500美元以上。 开始跨入上中等收入经济体的门槛。

第五章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五章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且国 格际 局无计由生摇于巨,划经大美性济变德政化日也治,益没发英崛展法起有的尤,了不其重-平是新。--衡英瓜--,国分--使的世--世核界恩界心的格政地矛治位盾斯格开加局始剧发动
练习
1908年,亨利•福特开办的制造福特T型 汽车的流水线
1885年卡尔•本茨第一 辆以汽油为动力的汽车
19奥03维维年尔尔12伯月•莱•1莱特7日特莱特兄弟

革 3 进程不同:在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命 的 4 开始部门不同:开始于重工业和能源工业,以电力
特 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各个领域几乎同时展开技术革命
点 5 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
石油工业、汽车飞机制造业、电讯业等
6 对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不同:促使帝国主义的形
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发 展的不平衡而产生矛盾源自改业良产蒸生气机 英国 瓦特
蒸使汽世机界车各地英联国系进史一蒂步芬加孙强
汽船
美国 富尔顿
极大改善人们的生活
.
显著特点
1 发明来源: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的发明同技术、
第 生产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巨大发展
二 次
2 范围不同:工业革命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
工 新发明超出一国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引起生产的集中和资本的集中。
(一)生产集中 自由竞争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各商品生产
者为了争夺有利生产和销售条件,所进行资本自 由转移,不受限制的竞争。
自由竞

科技革命
生产 集中
生产集中是指随着竞争和危机的发展,尤其是股份 公司的发展使生产要素和社会产品日益集中在少数大企业, 其在社会生产中占有较大份额。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五章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五章
另一类是由于新的科学技术在生产 中的应用而不能适应要求的失业,称为 结构性失业人口。
— 28 —
二、相对人口过剩 (四)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形式
在相对过剩人口的最底层,还有一些属于赤贫,需要社会救济的人们。他们由三部分人组成:
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低下的人;
孤儿和需要救济的贫民及其子女;
流浪者或没有正当职业的人。
产资料和劳动力,需要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 本。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 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10 —
二、资本积累的实质
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驱使资本家进行扩大再生产出于两重原因:
第一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因,人口过剩 (四)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形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相对过剩人口有三种基本形式:
流动的过剩人口
潜在的过剩人口
停滞的过剩人口
1
2
3
— 27 —
二、相对人口过剩 (四)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形式
一类是因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变化 而发生的失业,称为周期性失业人口,
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 中,还存在着其他 两类的失业人口:
— 31 —
一、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
1.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含义
伟大的马克思
无产阶级贫困是指无产阶级由于不占有生产 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这种经济地位。
马克思将无产阶级的贫困分为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 两种表现形式: 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是指无产阶级的工资收入在国 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 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 级经济生活状况的绝对恶化。
竞争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外在动因。资本家为 在竞争中击败对手,必须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 第二 扩大生产规模用以增强资本实力。

发展经济学资本的形成

发展经济学资本的形成
SIAS UNIVERSITY 发展经济学
跨国商人亚历山大· 德莱塞普从2001年开 始介入小额贷款事业,组织了布卢奥查德金融 公司。该公司管理着一个共同基金,到2003年 8月向全世界20多个穷国的小额信贷机构提供 了约5000万美元的短期贷款。他除了投资哈瓦 那五星级酒店、仰光高档住宅等营利项目外, 还投资于泰国、缅甸等国的孤儿院、产科医院 等非营利项目。当然,他也向零星投资者开放 最低投资额为10000美元的投资贷款。 小额贷款有很大的需求市场,根据布卢奥 查德金融公司统计,全世界小额贷款需求可能 接近30亿美元,但投资小额贷款的基金不足5 亿美元,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对穷人仍是不屑一 顾,一些跨国金融机构也存在对中小储户的歧 视。
SIAS UNIVERSITY 发展经济学
1、家庭储蓄
• 收入水平是决定储蓄倾向的首要因素。 • 一国的收入分配状况也影响到家庭的储蓄水平。 按照绝对收入假说,低收入的人消费倾向高, 高收入的人消费倾向低,因而在经济发展的初 期,可以采取扩大收入差距的办法,提高富人 的收入,提高储蓄率。 • 相反观点:扩大收入差距,会加剧贫困,使社 会消费不足,产生投资引诱减弱。 • 影响家庭储蓄的其他因素: 商品意识、金融体制、政治经济形势、存款 利率等。
SIAS UNIVERSITY 发展经济学
2、企业储蓄
• 企业储蓄来自于利润,企业的利润可以直接转 化为投资。 • 在发达国家,私人企业投资在全社会的资本积 累中占据很大比重;在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 占较大比重。 • 企业利润转化为投资的前提是什么? • 国有企业投资弱化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SIAS UNIVERSITY 发展经济学
二、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静态角度看,资本的作用: (1)物质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的生产力; (2)替代并节约活劳动; (3)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劳动的使用效率 2、从动态角度看,资本的作用: (1)物质资本的增加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2)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3)投资的增加有利于就业的增加;

大一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ppt课件

大一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ppt课件
1.资本总公式:G—W—G’。 2.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货币本 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货币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时,它才转化为资本。 3.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三)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经过两次交换后 资本价值发生了增值,这与价值规律要求的 等价交换原则在形式上是矛盾的。
第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
本章重点: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价值 增殖过程、不变资本与可变 资本、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 方法、工资的本质及形式
.
1
故事一则
兄弟两人从父亲那里分别得到了10万元的 遗产。老大用这10万元购置了一整套家具, 不久就把钱花完了;老二则用这10万元租了 一个店面,从温州批发了一批皮鞋进行经营, 不久,10万变成了20万、40万······
.
7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1.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 的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
2.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1)劳动者在法律上要有人身自由 (2)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
8
(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 产这种特殊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的。
.
5
2.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在于说 明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
(1)剩余价值的产生不在流通中。等价交 换不可能产生价值增值;不等价交换中,一方 之所得,正是另一方之所失,也不可能产生价 值增值。
(2)剩余价值产生又离不开流通。离开流 通,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发生关系, 劳动产品是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用来交 换,资本也就无从实现价值增殖。
.

马克思-5-第5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5-第5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一节从自由竟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14世纪末——19世纪70年代)→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为过渡阶段→垄断资本主义(19世纪末以来至今)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自由竟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

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资本集中是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其结果是越来越多的资本为少数大资本家所支配。

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结果。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的产生有以下原因: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想到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市兴隆段,以获得高额利润。

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第三,激烈的竞争各方面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垄断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

垄断组织是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活着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联合。

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1)卡特尔(Cartel),主要是在销售领域合作。

不稳固。

——德国。

(2)辛迪加(Syndicat),主要是在采购与销售领域合作。

较牢固。

——英国(3)托拉斯(Trust),指由许多生产同类商品或在生产上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作。

牢固,——美国(4)康采恩(Konzern),以金融控制为基础,(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1、垄断是从自由竟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竟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一、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

一、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目的和要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历了自由竞争到垄断的演进阶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

学习本章,要求掌握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同时掌握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资本运行的规律。

主要内容:一、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教学重点:一、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形式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教学方式:教学时间:4教学时间:课时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一)自由竞争及其主要特征所谓自由竞争就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为了争夺有利的生产和销售条件而进行的不受限制的竞争。

其主要特征有:(1)竞争的主体是以分散的、生产经营规模不大的单个资本构成的个人业主为主;(2)各个竞争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自由竞争为基础,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以在生产部门之间自由转移,除了土地所有权外,没有人为的或自然的垄断障碍;(3)竞争的主要手段是改进技术、扩大规模,以降低成本,增大利润;(4)社会经济运行中,主要靠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资产阶级国家只是充当“守夜人”,基本上不干预经济活动。

(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局限性表现在:(1)单个私人资本的有限性最终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直接障碍;(2)无限制的竞争必然导致交易成本上升,从而影响社会经济效益;(3)企业完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就决定了企业行为的短期性和企业精神的狭隘性,势必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4)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任凭市场的自发调节,不可避免地出现供求失衡,成为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直接因素。

发展经济学高教版武汉大学郭熙保ppt课件

发展经济学高教版武汉大学郭熙保ppt课件

罗斯托起飞理 论
1960年。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具有10 %以上的投资增长率,二是要建立主导产业部门,三是工农业 要平衡增长。第一个条件是首要的。
在1943年提出
罗森斯坦一罗 认为基础设施和需求的不可分性,微小投资根本无法启动停滞 丹大推进理论 的经济。
投资必须一次性的达到一个较大的规模,而且要对国民经济各 个部门同时进行投资,才能实现工业化。
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劳动和资本投入量的增 加,其中主要是劳动投入量的增加;
而且,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发展中国家大于发达国家。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10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体中最宝贵 的感觉 器官, 可很多 孩子对 眼睛的 重要性 不重视 。在每 学期的 视力测 查中情 况都不 容乐观
22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1950—1965年的15年间,经济增长率 平均为5.55%,
其中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5%,资源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是10%,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55%。
1971年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四大类:劳动投入、资本投 入,全要素生产率以及资源流动对全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4
二、资本积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体中最宝贵的感觉器官,可很多孩子对眼睛的重要性不重视。在每学期的视力测查中情况都不容乐观 早期发展经济学家几乎都强调资本积累的决定性作用。
(一)资本决定论的几种观点
哈罗德-多马 增长模型
经济增长取决于储蓄率与资本-产出比。资本-产出比被假定 是稳定的,经济增长唯一决定于储蓄率。储蓄率被假定全部转 化为投资。
纳夫齐格(
E.Wayne Nafziger)

投资理论

投资理论

4 、投资加速原理的经济学内涵:一定时 期的投资量取决于总产出增量,而且两者 之间存在着确定的数量关系,这个比值是 一个大于1的正数。
结论:要想使总产出保持增长,当期投资 必须以更大的数量增加。
5 、使加速原理有效的假设: (P85倒 第6行)
(1)一个经济社会不存在闲置的生产能 力。
第五章 投资理论
第一节 凯恩斯的投资理论 一、投资的基本概念: 1 、投资:也称为资本形成,指在一个经济中,
所有厂商与个人在一定时期内为维持原有的生 产规模或扩大再生产而对资本品的实际购买量。 (P79第3段第1行) 投资是一种流量,它强调在一定时期内经过投 资所形成的生产能力的增量的货币价值总和。 2 、资本:是一种存量,是在任何一个时点上 社会的实际生产能力的货币价值总和。
4 、厂商决定存货量的条件:
(1)减少存货将使厂商失去因市场需求的 突然增加而可能获得的边际收益。
(2)减少存货也将使厂商节省下一笔资金 和仓库管理费用,因而使厂商支出的边际 成本下降。
厂商决策条件:
增加存货可能增加的边际收益=增加存货 所增加的边际成本
案例5-2:人均负债高达6391元 南京负翁踏入 雷区
(2)从投资后该产品的销路上看,投资越多, 该产品未来的供给就会越多,产品未来的销路就 越受到影响,使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下降。
四、加速原理:
1 、加速原理的表述:汉森认为,投资 的增加通过乘数的作用会引起总收入的 增加,在总收入增加后又会引起投资的 再增加,这种由于收入变动而引起的投 资是一种引致投资,而且这种投资增长 的速度要比总收入增长的速度要快,这 就是加速原理的含义。 (P84第2行)
方案二、政府同意在第一年内全部折旧。 则该厂商在第一年应纳税: (20001000-500)*0.4=200万元;当年厂商就将 投资全部收回,还获得收益300万元。从 第二年开始,每年厂商交税为600万元, 所获收益为900万元。厂商可将这笔钱用 于新的投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资本主义交战国的政府就借助国家 的力量扩军备战,推行国民经济军 事化,普遍加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 和人民生活的统治和管理,对全部 生产实行最严格的统计和监督,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由此得以产生。
“以自由竞争为基础的旧资 本主义已被这场战争彻底摧 毁,它已经让位于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
大银行同大企 业的金融联系
更加密切
形成 固定关系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金融寡头
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 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金融寡头 对国家的 控制
经济领域 “参与制” 政治领域 同政府的“个人联教育、文化体 育各个领域
■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借贷资本输出

基本形式
生产资本输出 商品资本输出


私人资本输出


资本来源
国家资本输出
获得高额垄断 利润或利息
加强剥削和控 制发展中国家
为私人垄断资 本服务
维护资本主义 世界体系
实现途径: 跨国公司这一国 际垄断组织形式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社会经济后果 输出国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1 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 3 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
没有从根本上消 除资本主义的基 本矛盾。
4 加快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成人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复习要点

成人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复习要点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1)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19世纪7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在生产和流通领域起支配作用的是自由竞争原则,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调节经济,政府对经济活动基本采取“自由放任”政策。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

垄断取代自由竞争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占据统治地位。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包括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种形式。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P197(简答题)列宁把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概括为五点: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其中,前两点是垄断资本在国内的统治,后面3点是垄断资本在国外的统治。

(二)垄断的形成及本质【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操纵与控制。

垄断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

【垄断组织】是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联合。

垄断组织的本质:通过联合来操纵并控制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垄断组织在20世纪上半期的重要形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在20世纪后半叶的主要特征是:混合联合企业的兴起。

(四)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2006、2011年有命题)【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包括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国民经济核算的讲义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精选文档

国民经济核算的讲义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精选文档

负债和净值变化
300 净储蓄
301
889 资本转移收入 91
589 资本转移支出 94
0
-2
298 合计
298
三、资本筹集 1.储蓄 2.资本转移收支
四、资本形成概念
1.资本形成: 机构单位间通过交易获得(处
理)生产资产 2.资本形成的交易:
当期 已有
3.资本形成的特性 ①不同于消费品 ②不同于中间消耗 ③资本形成的实物构成与非金融
可编制成下表:
企业部门资本帐户
资产变化 资本形成净额
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消耗 土地购买 净贷出 合计
负债和净值变化
56 净储蓄
-25
390 资本转移收入 27
334 资本转移支出 18
17
-89
-16 合计
-16
将四个部门的资本帐户相加,得到如下帐户: 资本帐户
资产变化 资本形成净额
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消耗 土地购买 净贷出 合计
2.方法 当期获取——当期处理 会计对库存以成本核算, 不符合核算的要求,需采用后进先出法
第三节 金融交易核算
一、金融资产概念
1.概念:以金融债权、黄金、特别提款权 等形式存在的资产
2.分类(七类) ①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 ②货币和存款 ③股票 ④股票以外的证券 ⑤贷款 ⑥保险专门准备金 ⑦其他
股票以外的证券 300 通货和存款
566
贷款
332 股票以外的证券 328
股票与其他产权 273 贷款
291
保险专门准备金 72 股票与其他产权 302
其他应收款项
56 保险专门准备金 71
其他应收款项
74
合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2 资本作用理论
古典经济理论中,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都认为资本
积累的扩大是国民财富增进的根本原因。 早期发展经济学认为资本缺乏是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
加大投资,促进资本形成是基本途径。
“资本决定论”源远流长。 “资本决定论”局限性:解释不了实践;高投入低产出 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忽视资本 的合理配置;忽视人力资本投资。
居民储蓄的决定因素
影响家庭储蓄的因素很多,收入水平、收入分配的状况、 存款利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家庭规模及人口年龄 构成等。其中,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的状况是最基本、 最重要因素。 凯恩斯(J.M.Keynes)的绝对收入假说——高收入家庭的 储蓄倾向高于低收入家庭,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 应适当扩大收入差距,刺激储蓄的增加和资本形成。 杜森贝利(J.Duesenberry)的相对收入假说——低收入 家庭为向高收入者看齐,会增加消费支出从而减少储蓄; 收入差距过大会加剧贫困,引起社会消费不足而减弱投 资诱因。 永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阶级收入假说
5.2.2 储蓄与资本形成
储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中扣除消费后的剩余。在供求一 致时,储蓄=投资。 储蓄的分类:储蓄包括国内储蓄和国外储蓄两大类。国外储蓄又 可分为外国援助和外国私人储蓄,对接受国来说就是外债和引进 外资。国内储蓄主要由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储蓄构成。 政府储蓄——税收减去财政支出后的余额。财政支出大于税收时, 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和增发通货的手段以增加储蓄。 企业储蓄——企业的税后收益支付股息后的未分配利润。加快折 旧也是一种储蓄方式。 居民储蓄——家庭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费支出后的余额。它可以通 过金融机构汇集起来,贷给企业和政府,转化为投资。
百分 点
1.87 5.03 2.60 6.11 2.24
百分 比
30 24 17 15 24
百分 比
51 13 12 20 54
百分 比
19 63 71 65 22
5.2 资本形成
资本形成(纳克斯)是指社会不把其全部的生产活动用 于直接消费品的生产,而是以一部分用于工具、机器、 交通器材、工厂及设备等各种用来增加生产效能的物质 资本的生产。 资本形成的源泉是储蓄,储蓄经过一定的渠道转化为投 资,投资产生生产能力。 资本形成过程的实质。是将社会现有部分资源抽调出来 增加资本品存量,以便将来扩张可消费品。
5.2.3 金融深化与资本形成
资本形成过程包括分散储蓄 --储蓄集中 --实际投资三个阶段。从
储蓄到现实的资本量之间必须经过投资的转化。 投资可以分属不同的主体,因此可能存在储蓄与投资不相吻合的 状况。 储蓄向投资转化一般是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的。金融机构把储蓄集 中起来,再贷给投资者,这样资金得到有效利用,才能促进经济 发展。 发展中国家通常由于金融体制不健全、国家对金融管制严格,即 便有足够的储蓄,但是无法顺畅地转化为投资,或者投资没有有 效地形成生产能力,出现所谓“金融抑制”问题。
主要理论
罗森斯坦—罗丹(P.N.Rosenstein-Rodan)的“大推进” 理论——发展中国家以农业为主,生产力和收入水平低, 发展工业是唯一出路;工业化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 资,投资不达到一定的规模是没有效果的。 莱宾斯坦(H.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理 论——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贫困落后的困境,首先必须 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 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提高。这个投资率水平即 为“临界最小努力”。 罗斯托(W.W.Rostow)的“起飞”理论——传统社会、 为起飞创建前提、起飞、成熟、高额消费和追求生活质 量六个阶段。起飞阶段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 起始阶段。经济起飞的三个条件:1)10%以上的投资增 长率;2)建立主导产业部门;3)要有制度上的保证。 第一个条件是首要的。
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与土地征用
建国后,我国实行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工农产品比价 长期处于不合理状态,工业产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农 产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形成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 据估算,从1952年到1986年,从剪刀差国家获取了大约 6000-8000亿元(同期农业税合计1044亿元),大体相 当于同期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53-1985年 合计7678亿元)。 农村改革以来,特别是逐渐放开农产品市场,工农产品 价格剪刀差的影响开始弱化。但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 特别是最近10年,国家通过土地征用(农用地转为非农 建设用地)获取了大量的资金。保守估计,30年来,政 府通过土地出让收入获得30万亿(吴敬琏)。

金融深化理论对我国金融改革的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把金融体制改革放在重要的位置。 其次,“金融深化”理论也阐明了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容 与方向。 再次,金融改革要有财政和税收改革与之相配套,否则 金融改革难以顺利进行。 最后,要合理利用外资。引进外资如果管理失当,会引 起金融和经济危机,对经济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5.1.3 实证分析
麦迪森(A.Maddison)的生产函数分析:经济增长的三 大因素人力资源、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本资源在22个发展 中国家和地区1950-1965年的15年间(平均增长率5.55%) 的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35%、10%、55%。 纳迪利(M.Nadiri)的研究也表明,劳动投入、资本投 入、全要素生产率以及资源流动四个因素中,对经济增 长贡献最大的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尤其是劳动 投入量的增加。 资本形成和综合要素生产率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的经济增长具有不同意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 是资本投入增长的结果。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国际比较
劳动增长
百分 点
中国(1952-1982) 前苏联(1965-1975) 美国(1946-1956) 日本(1952-1966) 韩国(1966-1976) 3.08 1.91 0.63 1.45 2.52
资本增长
百分 点
5.22 1.00 0.42 1.93 5.65
技术进步
第五章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资本与经济发展 资本形成 金融深化
5.1 资本与经济发展 5.1.1 资本的含义
资本是指用于生产、扩大再生产及提高生产效率的物质 及其载体。现代经济学中,资本一般可区分为物质资本、 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发展经济学说讲的资本,主要指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这两种形式。 物质资本(Physical Capital)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用来 生产其他消费品和投资品的物品,如机器设备、厂房和 其他建筑物、运输工具等。一般来说,物质资本是由投 资形成的,并有较长的使用期限。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 获得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劳动力质量,它可以 用劳动者的数量与质量的统一来表示。
5.2.1 初始资本与资本形成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居民储蓄不足,外汇收入少,外 资业剩余会成为初始资本的主要来源。 将农业剩余转化为工业化所需得物质资本的方式,有两种基本类型: 政府行政干预型——依据中央计划经济体制,运用行政手段实行城乡 隔离政策。利用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让农业为城市工业化提供 原始积累资金的同时,农村人口反而享受不到政府给予城市居民在住 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待遇。这种方式可以较快地增强一国的综合 国力。但是,损害农民的利益,难以保证长期持续发展。 市场导向型——在农业方面通过土地所有制的改革和完善土地使用制 度,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市场导向的农产品流通体制又保证 了工农产品交换的合理比价。工农业的发展相互促进,实现了经济的 快速发展。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肖(Shaw.E.S)和麦金农(Mckinnon.R.I) 首 次提出了“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的政策主张,将货币 金融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结合起来,创立了金融发展理论。
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为了刺激投资,利用行政手段压低利率,且不 允许自由浮动,抑制了储蓄的增长。 低利率,一方面抑制储蓄增长;另一方面刺激了不适当的投资需 求,降低了储蓄的使用效率。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资本密 集型产业的发展,从而不利于劳动力就业的增加。 在外汇市场上,政府认为的高估了本国货币的价值,其结果是限 制了出口,鼓励了进口,从而恶化了国际收支。 对策:通过金融自由化来使利率成为反映资本的稀缺程度和调节 储蓄与投资的杠杆。要实现金融自由化必须有贸易自由与之配合, 同时政府要制定合理的税收和财政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