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社会经济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德国模式:社会市场经济启示中国

德国模式:社会市场经济启示中国
德 国建 立了一 个 储蓄 银行 , 从 小 孩 出生 且 , 德 国很喜欢 搞资本 主义 , 但另—方面 年 代 中期 , 两 个 国家在 国际 体系 中获 得 就 开 始 每 个 月存 钱 , 到 结 婚 年 龄 需 要 德国又深 刻地反思资本主义 。 了巩 固的地位 , 但又都 面 临国家 统一 的
和影子。
鉴 德国的各种有益的经验 。
学习德国人的思维模式

向一种 以研发 为基础 的 制造 , 这是 中国
如果中圜可以借德 体制 一天 ,
德 国的模 式 叫社 会市场 经济 , 中国 必须跨过去 的一步。 是社 会主 义市 场 经济 , 就 差两个 字 。 改 这 就需要大 规模 的人力资本投资 ,
f L l 】 : 根据你 的了解 中国高层决 策者 去年 中国劳 动 力 绝 对 数 量 已 经开 始下 成 资源的严重 浪费。 所 以政 府 一定 要放 降, 劳 动 力成 本 迅 速 上 升, 这个优 势 也 权 、 让权 给市场 , 让市场 试错 , 让企 业试 错, 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合理 的方 向。
验。
国正在一个 需要变革 的前 夕。
中国的转型 发展 , 老 说中国是 东亚模 式
德 国的 宏观 调控 、 财政 制 度、 金 融
德 国模式 给我 们提供 很 多借鉴。 我 的一 部分, 那 么下一步转 型应 该往 哪 个
体制 、 房 地产 管理 、 教育制 度等 都非 常 们 经常思考 德 国工资那 么高 , 它 的制造 方 向走 呢?我想 还是 中国 自身的模 式 ,
所 以下一步 要推 进 改革 , 放权 给市 郑新立 : 中国建 设社会 主 义市场 经 没有 了c 济 学 习了各个 国家的 经验 , 其 中包括德 再 一 个 资源 和 环 境 的 硬 约束 也 在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对我国扩大内需的启示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对我国扩大内需的启示

宇 , ,9 9年 9月生 ,0 3年 毕业 于 男 17 20
中北大学 , 理T程师 , 助 太原 钢铁集 刚公 司办公 室 , 山西省太原
[ ] 崔坚 . 门子工业 网络通信指 南[ . 京 : 械丁业 出版 1 两 M] 北 机
Th p i a i n o ime sDCS S se i r e s a eCo e- v n eAp l to f e n c S y t m La g - c l k — e n o
如此 巨大的消费潜力却没有发掘 f来 。中国政府 长期 以来 出台 I I 种种措施 以扩大 内需 ,然 而中国庞大 的国内需求 却迟迟没有被
激 发出来 。其实 中国 目前 的内需不足主要是消 费需求不足 , 而消 费需求是 由收入水平决定 的。根据凯恩斯 的边 际消费倾向递减
1 德 国社 会 市场经 济模 式概 述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 章 编 号 :0 5 6 3 (0 9)7 0 0 — 3 10 — 0 32 0 0 — 13 0
S I E HIF R A IND V L P E r& E O O Y C- C O M TO E E O M N T N r CN M
20 年 09
第1卷 第7 9 期
ZHENG Yu
ABS TRACT: h s p p ri t d c st e fa u e f h o t a e o ime s DC y t m, n x o n st e a p i a in o T i a e n r u e h e t r so e s f r f e n S s se a d e p u d h p l t f o t w S c o te s f a e o i me sDC y tm e o to s se o emo e n l r e s aec k — v n 7.3 m o —o e . h ot r f e n S s se i t n r l y t m f h d r g — c l o e o e w S n h c t a 6 c ke v n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对中国新一轮改革的启示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对中国新一轮改革的启示
J i a Ai mi ng
( G u a n g d o n g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s t i t u t e , Z h u h a i , G u a n g d o n g 5 1 9 0 9 0 )
1 9 世纪德国伟大 的诗人和思想家海 涅 曾经 在 《 从慕 尼黑到热那 亚旅行记 》
说 过 :每 一 个 时 代 都 有 它 的 重 大 课 题 , 解决 了它就把 人类社会 向前推进一 步。
道德 下滑 、地 方 群 体 事 件 频 发 、社 会 出 现局 部 不 稳 定 的怪 圈 。为 解 决 这 一 重 大 课 题 ,中 共 十 八 大 报 告 提 出 :“ 要 坚 持 以经 济 建 设 为 中 心 , 以 科 学 发 展 为 主
2 0 1 3 年第 1 0 期
改 革 与 战略
REF0RM AT1 0N & S TRATEGY
N0. 1 0. 201 3
第2 9 卷( 总第 2 4 2 期)
( C u mu l a t i v e l y . N O. 2 4 2)
德 国社会市场经济 制度 对 中国新 一轮 改革 的启 示
i n t e r ac t i o ve r n me n t ,m a r ke t a n d s oc i e t y. Chi na ’ S ne w r o u nd o f r e f o r m n e e ds t o d r a w o n t he s u c c e s s f ul e x p e r i e n c e of
贾爱 明
( 广 东科技 干部 学院,广东 珠海 5 1 9 0 9 0 )

浅析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浅析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浅析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作者:李堃来源:《中国经贸》2010年第16期摘要: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促进了二战后德国的复兴和腾飞。

现就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浅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含义在于:在政府政策的指导和管理下,在法律和法规约束和规范的制度下,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实行价值规律基础上的供求关系决定自由竞争和竞争关系,自由竞争和竞争关系决定经济的发展方向、规模和程度,同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可以说,它兼备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特点与宏观调控的优越性。

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1.市场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基础。

德国认为自己实行的是宏观控制的社会市场经济,既反对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也反对把经济管死,而要将个人的自由创造和社会进步的原则结合起来。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实际上是国家有所调节的市场经济,以此保证市场自由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平衡。

2.建立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中,国家不直接干预经济过程本身,但这不是说国家没有任何经济计划。

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有一定的经济计划,但仅仅规定一些综合性指标,对企业并没有约束力,要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手段予以调节。

3.具有特殊调控作用的德国联邦银行。

德意志联邦银行是德国的中央银行,其资本归联邦政府所有,只有联邦银行才有权发行货币。

联邦银行又是一个具有公共法人资格的联邦直接法人,独立于联邦政府。

4.完善周密的社会保障体系。

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工伤事故保险等,社会保险网络遍布全国。

这套体系的最大特点是强调自给原则,不以政府为主体,以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

5.完备的法律体系。

二战后,为了重建国家,德国议会制定了《基本法》,确定了国家制度的几项基本原则,即民主制、联邦制、福利制国家和法治国家的原则。

《基本法》把建立和发展社会市场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

德国模式、也门模式对中国统一的启示

德国模式、也门模式对中国统一的启示

论述德国模式、也门模式对中国统一的启示。

1)德国模式对中国统一的启示二战后,德国经过长达四十多年之久,直至1990年才重获统一。

现在,尽管还有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但不可否认,德国正收获着统一所带来的巨大好处。

如今,德国不仅在其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周边国家“只有朋友,而没有敌人”的目标,还成为欧洲经济的发动机。

在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民众意愿之下,东西德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了合并,实现了国家统一。

在这一过程中,西德发挥了积极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一.西德既坚持原则,又善于提出新思想、新思路,始终把实现德国统一作为自己的目标,提出了“一族两国”论,创造出一种两德之间不是外国关系的特殊模式。

二.西德能够抓住机遇,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国家统一。

在东欧剧变中,西德抓住这一统一德国的大好时机。

三.西德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这是实现统一的根本保证。

强大的经济实力为西德推行维护和促进国家统一的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四.从两德统一的结果来看,德国的统一是一种典型的吸纳型统一。

吸纳型统一是指实力较弱的一方“加入”实力较强的一方,且完全按照后者的模式改造自己。

尽管中国的统一问题因其特殊性,与德国的统一问题有着本质的不同,但西德在推进国家统一时,所采取的一些做法,以及这些做法背后的思考模式,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一,大陆须坚持一个中国框架的底线。

与东德与西德相比,两岸关系应定位为“台湾地区对大陆地区的关系”。

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以维护国家统一。

采用一个中国框架,两岸若在以后商谈政治议题时,可不用或少用一个中国原则的提法,尽量使用一个中国框架的提法。

一定要坚持一个中国框架的底线,这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防止出现“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情况。

第二,两岸应抓住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创造条件,签署和平协议。

当前,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迎来了和平发展的机遇期。

但进展仅停留在经济层面,并未触及政治层面。

借鉴外国经济发展经验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借鉴外国经济发展经验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借鉴外国经济发展经验对中国经济的启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在这大趋势下,世界上的各国经济普遍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要想在世界范围内立于不败之地,借鉴外国经济发展经验对中国经济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国外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们的发展模式与路线也值得我们参考。

例如,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过去几十年来的发展模式,注重市场的自由化和国家的监管作用,发展出了一套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中国对于这些经验可以学习他们的市场规模、市场经验、市场强度、市场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以期能够在自己国家中建立独立自主、健康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

另一方面,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例如:资源的枯竭、环境恶化、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旧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等。

这些问题都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而国外发达国家在这些问题上拥有着丰富的解决经验。

例如,北欧国家在环保和节能领域的成果就非常显著,中国可以了解他们的经验并从中发掘到相应的启示。

再例如,以德国为代表的国家在高科技领域、工业领域独立自主的发展出了新型的工业和技术模式,在市场竞争上也拥有着更大的优势。

我们应该借鉴他们的经验,并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进行创新,从而解决中国在这些方面面临的问题。

此外,国外的做法也可以借鉴到中国自己发展中,例如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国家,注重技能的培育,在青年创业和人员实力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经验中学习培养青年的意识,注重技能的培养,进而在人才培养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总的来说,借鉴国外经济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

这不仅可以弥补中国自身在一些经济发展方面的短板,还可以提高中国所需要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从而使中国在世界经济领域中更具参与性和更具影响。

德国社会政策的经济意义及其改革进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德国社会政策的经济意义及其改革进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遍 性 、 府 性 、 面 制度 ,它的意义是将 自由的原则 同社 2 %- 0 。其 次, 政 大 0 3% 社会保 障促进 了德
积 覆盖和专 业化管 会公平结合在 一起 ”社 会市场经济的 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社会保障事业的 。 理, 这个模式通常被称为机制模式 , 而 思想家们主张在高效率市场经济的基 发展 意 味着 一定 的福 利机 构 与设施 英国社会政策则是一种补救模 式的社 础上 ,建立起 丰富多彩而又 内在统一 ( 如医疗康复 、 保健 、 老、 业培训 、 养 职 会政策 。前者 更强调平 等和权利 , 主 的社 会保 障和社会公正体系 ,实现市 家庭护理 等) 也要相应增加 , 并需要建 张社会福利具 有一种积极 的、 预防性 场上 的 自由原则与社会平衡发展之间 立相 应的与之配套的劳动就 业服务体 的以及平等参与的社会功 能。 ㈠对福利国家社会职 能的贡献 的思 想是 强调 国 家与 工人 的协调 一 的结合 。 从德 国基本法 的 内容 可 以看 到 , 系,这些都给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 了
缪勒 一 德 国社会政 策 是德 国经济学家 阿尔弗雷德 ・ 在2 O世纪 5 O至 7 年代 , O 德国经 与工业化进程 阿尔马克首先提 出来 的, 他认 为, 社会 济取得了快速 发展 ,一个重要的 因素 德 国社会保 障 市场经济 乃是 “ 一种秩序政 策思想 , 其 就是社会保 障机制 的刺激。 首先 , 社会 和福利 体系 的模 式 目标是, 在竞争经济的基础上 , 自由 把 保障使广大公众获得一定实 惠 ,改善 相 比欧 洲其他 国家 主动精神 同正是通过市场经济成就得 了劳 动者 的生活条件 。19 年 , 国 93 德 ( 主要是英 国) 的模 到保证 的社会进步结合起来。社 会市 社 会保 障给 付 已高达 16 0亿马克 , 03 式具有 更强 的机 制 场经济是按市场经济规律行事,同时 平 均 每 个 公 民分 享 社 会 保 障 待 遇 性 ,主要 特点是普 也是一个需要辅之 以经济保 障的经济 10 0马克 ,约 占个人 可支配收入的 30

德国社会保障模式对中国启示

德国社会保障模式对中国启示

德国社会保障模式对中国的启示摘要:德国社会保障法的价值目标是通过保障积极的人权即生存权来维持社会安定,政府把保障人权看作是社会保障法的工具且作为手段。

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并在实践中日益完善。

对德国社会保障模式进行剖析研究,可以为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十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德国社会保障法律;社会保障模式;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制度兴起于l9世纪后期的德国,德国不仅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体系完整的社会保险法律体系,而且已经平稳运行了130余年,在发展中证明了这种制度模式及其改革完善为德国的经济繁荣、社会福利和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是卓有成效的。

一德国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世纪80年代的帝国时期。

1881年德皇威廉一世颁布《黄金诏书》,提出工人因患病、事故、伤残和年老而出现经济困难时应得到保障,他们有权得到救济;工人保障应由工人自行管理。

由此开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883年德国颁布了《医疗保险法》,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和养老保险法》,1911年将上述三部社会保险法合并为《帝国保障法》并颁布了《职工保险法》,1927年颁布了《职业介绍法》和《失业保险法》,1938年颁布了《手工艺者养老金法》,使社会保障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战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联邦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1957年颁布了《农民老年救济法》,将农民养老纳入社会保障范围,1969年颁布了《劳动促进法》,1983年颁布了《文艺工作者社会保险法》,1988年颁布了《健康改革法》,1989年颁布了《1992年养老金改革法》,1995年开始增加社会护理保险。

目前德国已形成了规模庞大、内容完善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两个大体系:一是为全体居民提供保障的”社会保险体系”,这是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

社会保险体系是依靠国家法律强制建立起来了第一层次的社会保障,即义务保险网络,它以缴纳保险费为基础提供服务。

德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及对中国加入WTO的启示

德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及对中国加入WTO的启示

此 同 时 ,提 升 产 业 技 术 水 平 和 科 技 含 量 ,转 向 生 产 精 品 特 种 钢 材 和 采 煤技 术 设 备 , 国 的 钢 材 和 煤 炭 行 业 再 次 处 于 世 界 领 先 地 位 。 德 从 这 个 例 子 中 可 以看 出 , 这 些 法 律 法 规 不 仅 保 障 了 国 家 的 统 一 、
I 儿 其 在 G 1 和 w 0中一 直 发 挥 重 要 的 作 用 。尽 管 德 国 没 有 专 A一 r T
门针 对 G T 和 w 0 订 相 关 的 措 施 和 对 策 ,但德 国 在 w 0( A T) AT T 制 T GT 框架下所采取 的各种政 策还是很值 得我国借鉴 的。
展 社 会 福 利 制 度 ,并 责 成 国 家 维 护 社 会 上 的 弱者 群 后 随 着市 场 经 济 的 发 展 ,德 国不 断修 订 或 制 定 相
关法 律 ,从 5 0年 代 的 Ⅸ 资 援 助 法 》 反 对 限 制 竞 争 法 投 、Ⅸ ,到 6 0
年代 的 Ⅸ 济 稳 定 和 增 长 促 进 法》 地 区 结 构 政 策 原 则 》及 Ⅸ 经 、“ 改
善地 区 经 济 结 构 共 同 任 务 法 》 到 1 9 年 两 德 统 一 后修 改 、出 台 , 90 托管法》 19 , 9 5年 再 颁 布 实 施 结 构 调 整法 》 内 容 涉 及 产 业 结 ,
构 调 整 、环 境 保 护 、反 垄 断 、职 业 教 育 等 。例 如 , 德 国 政 府 制 订
的 “ 业 结 构 改 革 原 则”就 对 德 国 的 一 些 传 统 工 业 的 发 展 起 到 了 产
业 一 金 融 共 同体 , 使 得 两 者 的 发 展 相 互 促 进 、相 互 监 督 ,银 行 作

德国经济发展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经济发展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由于我 国地域辽 阔,国情 、区情复杂 ,短期 内实现 各区
域 的平衡是不现实 的,但通过逐步实行 中央调控政 策 , 以 可
补贴 ;三足对 军人的在职教 育。 、 5 促进 创新能力 :研 究落后 地区的状况 , 对小企业研发方 面中央政府予 以资助 。 、 6 科研 机构和大学发 展, 中央政府设立 “ 大学机构科研促进基金 ” 。 7 、促进 可再 生能 源的发展 。8 促进基本设施 的建设 。9 促 、 、
商宣 传。3、 就业 政策 :一是帮助长期 (1 以上 ) 年 失业人员
施 和详 细的扶持计划 过少 , 限也 不够明确 ,由于具体落实 期 丁 作涉及各 部门 ,给实 际操作带来很大难度 。
二 、促进各地 区协调 、平衡 发展
德国 《 基本法 》明确 了公 民享受均 等服 务的权利 , 所有 国家机关都服从宪法秩序 , 国家财政平衡的一个主要 目的 其 是实现人均生活水平 的一致 ,使贫 困地 区和富裕地区接轨 、 和谐 发展。如团结公约作为联邦政府进行平衡的手段 ,在国
期 的为 12年 ,中期的为 5 7 ,长期 的持续到 2 1 — —年 0 9年。
盟、 德联邦及联邦州 ) 促进经 济发 展政 策等有 了一定 的了解 。
尤其在 以下几个方面体会颇深 :


促 进不发达地区发展I要 制定 —个长期 、 I I 可操 作的
规划。并且付诸行动

这些 从国家层 面制定一揽 子促进不 发达地 区经济和投
会经济发展的方 方面面 ,宏观和原则性的规定过多 ,具体措
制 定了长达 3 年的促进原东德地区的投资和发展计划。 0 第一 步 :设立德 国统一基金 , 实施 期为 19 90年一 94年 , 19 投入 82 . 亿欧元 ;第二步 :建 团结公约( 第一阶段 )实施期为 19 , 95 年一 0 4年 , 20 投入 10 0 0亿欧元 ;第三步 :建立团结公约 ( 第 二阶段 ) 实施期 为 20 , 0 5年一 0 9年 , 21 投入 16 5 0亿欧元。促 进领域集中在 1 5个方面 : 1 支持新 联邦 州经济能力的投资 、 补贴 , 中在加 _业 、 集 l l : 旅馆业 、 务业 等。2 对投 资商 的招 服 ’ 、

德国早期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经济背景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早期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经济背景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经 济 发展 落 后 , 为其他欧 洲强国 的原材料输 出 国。1 8 3 4 年 关 税 贴标准有所 提高 。1 9 2 7 年1 0 月1 日, 德国 《 劳动介绍和失业保 险 同盟 成 立 , 德 国 工 业 有 了较 大 发 展 。 1 8 4 6 年, 关 税 同 盟 内 已有 法 》开始生效 , 该法规 定 , 失业保 险缴 费率为雇 员工资的3 %, 由
3 1 3 家 纺织厂 , 采 矿业 和冶 金业 欣欣 向荣。 1 8 5 2 年, 关 税同盟扩 雇 主和雇员 各承 担一半 , 国家对 失业保 险收支 之 间的差额提供 展到德 国全境 , 大大促进 了德国工商业 的发展 。1 8 5 o g r l 1 8 7 0 年, 财 政平衡 。失业保 险津贴标 准依据 工资等 级确定 , 基 本标准 为 德 国农业净 产值增 长迅速 , 铁路 线长度达 到1 .8 8 万公里 , 运货 相 当于被保 险人 失业前 工资的5 0 %~8 0 %。这标 志着德 国失业 量增 长 了2 7 倍, 煤产 量增 加 了4.1 倍, 生铁 产量增 加 了5 . 6 倍, 保 险制度开 始建立。 钢产 量增 加了近2 8 倍 。1 8 6 1 年间, 德 国的机器制造 厂家 已增 加 好景不长 。1 9 3 0 年, 德国政府发布5 次紧 急法 令 , 1 9 3 1 年, 发 到了3 0 0 家, 出 现 了一 些 规 模 巨 大 的 企 业 。 1 8 7 0 年, 德 国工 业 革 布4 4 次紧急法令 , 1 9 3 2 年, 发布6 6 次紧急法令 , 实施社会保 障紧 命基 本完成 , 所 占当时世界工业生 产总值的 l 3 %, 成为 了经济强 缩政策。 1 9 3 0 年7 月, 德 国通过 失业保 险法修 正案 , 将 失业保 险缴 费 德 国经 济迅速 发展 , 是其建立 社会保 障制 度的基 本条件 。 率提高 到4 1 . 5 %, 1 0 月提高 到6 1 . 5 %; 1 9 3 1 年6 月, 德 国将 失业保 资本 主义 国家在早 期不可避免地存在工 人工作条件差 、工 资待 险津贴降低 了1 4 . 1 3 %; l 9 3 1 年, 取 消所 有免 费性 医疗 项 目和疾病 遇低 、生活没有 保障 等问题 。因此 , 德 国出现 了大 规模 的工人 预 防支 出 ; 1 9 3 2 年6 月, 又将 失业 保险津贴标 准降低2 3 %, 危机救 运动, 比如 1 8 7 2 年, 德 国鲁 尔矿区工人 进行 了要求实 行8 小时工 济金标准降低 1 0 %。 作制和提 高工 资的罢 工 ; 同 年 在 柏 林 、莱 比锡 、 纽 伦 堡 等 地 也 1 9 1 4 至1 9 1 8 年, 欧洲 大 陆经历 了第一 次 世界大 战 , 最 终 以 都发生 了声势浩 大 的罢工 。俾 斯麦认 为 : 生产 、交易及价 格等 德 国为 首 的同盟 国集 团失 败而告 终 。战争 使德 国经济遭 到 重 关系 中, 对 于具有正 当理 由的劳动 阶级 的要 求 , 只要在 能与 国家 创 , 1 9 1 9 年德 国农 业产值不到 战前 的一半 , 工业产值 仅为 1 9 l 3 年 利害和调和 的范围 内, 政 府应通过立法及行 政手段予 以满足 ; 但 的4 2 %。此次 战争支 出巨大 , 战前德国国 民收入约5 o o 4 L 马克 , 而 对于有 危害 国家之虞 的煽动 , 在 不萎缩健 全 的公 共生 活的范 围 战争支 出远远超 过1 0 0 0 亿马克 。战争 支 出的7 0 % 是 通过 国内贷 内, 应用禁 止或 刑罚法规予 以制 止。在这 种 “ 萝 卜 加大棒 ” 的 款筹 措 的, 剩余 部分靠 新增税 收来负担 。但这还 不够满 足 战争

德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转变政府职能的启示

德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转变政府职能的启示


德 国处 理 电子 废 弃物 的循 环 经 济 发 展模 式
德 国处 理 电 子废 弃 物 的循 环 经 济 发展 模 式 包 括 健 全 的环 境 保 护法 规 、 品 责 任 制 度 、双 轨 制 回收 系 统 ” 产 “ 以及 押 金 制度 等 内容 。
( ) 全 的 环境 保 护 法 规 一 健
印有 环 保 标 志 “ 点 ” 绿 的产 品 。 了获 得 “ 为 绿点 ” 的认 证 . 了 改 除 善 自己的 产 品 , 国的 企业 还必 须 需 要 交 纳 一定 的 费 用 . 这 德 而
在 德 国 。 全 的 环境 保护 法 律 与 法 规 得 包括 政府 、 营利 健 非
组 织 以 及德 国居 民等 在 内 的社 会 主 体在 废 弃 物 处 理 过 程 中 能 够 做 到 有章 可循 。1 7 9 2年 , 国 政 府 颁 布 的 《 弃 物 处 理 法 》 德 废 开循 环 经 济 实践 道路 之 先 河 。19 9 1年 , 国 正 式 开始 《 装 条 德 包
居民在倾倒垃圾时会注意区分是否可以循环利用 ,以便工商
企 业 对 废 弃 物 进行 重 新 加 工 和 再 利 用 .而双 轨 制体 系 则 在 其 中发 挥 了 纽带 的作 用 。在 回 收 的 资 金周 转 方 面 。德 国政 府 规 定, 凡是 带 有 绿 点 标记 的垃 圾 倒 人 黄 桶 之后 , 之后 的处 理 费用 由双 轨 制 系统 协 会 来 承 担 ,这 在 鼓 励德 国 民众 分 门别 类 处 理 垃圾 的 同时 。也使 得 德 国居 民在 购 买 商 品时 更 加倾 向于 购 买
例法 》 该 法 律 明确 规 定 : , 贸易 及工 业 界 对 运 输包 装 、 换包 装 转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启示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启示
主 张 宏 观 调 控 和 政 府 干 预 , 除 市 场 缺 陷 , 行 广 泛 的 社 会 消 实 保 障制 度 , 以保 证 整 个 经 济 和 社 会 的 公 平 、 率 、 展 、 定 效 发 稳 的经 济 发 展 模 式 , 常 也 叫 “ 国 模 式 ” 通 德 。 它 作 为 一 种 由 国 家 调 节 的 市 场 经 济 , 立 了 明 确 的 社 确 会 市 场 目标 —— “ 市 场 经 济 中 的 自 由 原 则 与 社 会 平 等 原 将 则相结合” 。政 府 在 市 场 中 的 功 能 介 于 自 由 市 场 经 济 模 式 与 政 府 主 导 型 市 场 经 济 模 式 之 间 , 私 有 制 为 主 体 , 励 和 以 鼓 发 展 个 人 自由 和 市 场 竞 争 , 时 主 张 宏 观 调 控 和 干 预 , 行 同 实 广 泛 的社 会 保 障 制 度 , 保 证 整 个 经 济 和 社 会 公 平 、 率 、 以 效 稳定 、 展 。 发 倡 的 国 家 干 预 完 全 不 同 于 中 央 统 制 经 济 的 国 家 干 预 , 主 它 要 采取符合市 场规 律 的手 段进 行 全 面有 效 的 总体 调节 , 尽 量 避 免 直 接 的行 政 措 施 。德 国 政 府 对 于 国家 干 预 的 态 度 可 以归 结 为 : 量 少 干 预 , 要 做 必 要 的 干 预 。 按 他 们 的 说 尽 但 法: 国家 只 负 责 维 持 “ 序 ” 而 不 参 与 “ 序 ” 秩 , 秩 。 ( ) 行 独 立 的 中 央 银 行 体 制 以 确 保 货 币 稳 定 。 二 战 3实 后 , 国 历 届 政 府 都 把 稳 定 货 币 列 为 财 政 金 融 政 策 不 可 动 德 摇 的 目标 。为 了 使 联 邦 银 行 充 分 发 挥 稳 定 货 币 的 职 能 , 德 国通 过 立 法 形 式 确 立 了 联 邦 银 行 独 立 于 政 府 、 行 不 受 政 奉 府 干 预 的 货 币 政 策 的 体 制 。德 国 以 实 践 证 明 , 个 以 立 法 一 形式保证 的 、 独立 于 政 府 的 中 央 银 行 , 经 济 生 活 的 一 个 重 是 要 制 约 因 素 , 起 到 保 证 经 济 健 康 发 展 的 良好 作 用 , 是 稳 能 也 定币值 、 制通货 膨胀 的有力手段 。 抑 () 立 完 善 的 社 会 保 障 体 系 , 维 护 社 会 稳 定 、 现 4建 以 实 社 会 公 正 。二 战 后 , 国 经 济 能 够 持 续 发 展 , 会 稳 定 是 重 德 社 要 前 提 。而 完 善 的社 会 保 障 体 系 , 是 政 府 缓 和 社 会 矛 盾 、 就 维 护 社 会 稳 定 最 重 要 的 手 段 。德 国 政 府 利 用 行 政 和 立 法 的

德国经济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经济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经济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观察全球经济发展,德国经济无疑是许多国家学习的榜样之一。

经过二战和不断的重建,德国已经成为一个拥有极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先进国家。

那么,德国经济模式以及其成功背后的原因,对中国有哪些启示呢?一、德国经济模式的三大特点德国经济模式有三大特点,即“劳动关系的协调性、企业家精神的发扬和利益的平衡性”。

这三个特点是德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

首先,德国的劳动关系非常稳定,这得益于工会和企业之间的协调。

在德国,绝大部分企业都与工会合作,共同制定薪酬标准、劳动条件、福利待遇等。

这种机制既保证了劳动者的利益,也确保了企业的稳定性和效率。

其次,德国的企业家精神非常强。

德国的大公司不仅有着强大的技术实力,还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研发投入等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

这得益于德国政府长期以来卓有成效地鼓励并支持企业开展创新活动。

最后,德国经济的利益是平衡的。

在德国,企业家、工会、政府三方共同管理着经济,维护着各自的利益。

这使得德国的社会经济不会出现任何一方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而是各自平衡发展。

二、解析德国经济模式对中国的启示在对德国经济模式的分析中,中国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中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其劳动关系。

虽然劳动法律已经很全面,但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问题,造成了许多劳动纠纷。

因此,政府和企业需要更加重视与员工的沟通与合作,发挥工会在制定规章制度、代表员工参与谈判等方面的作用。

其次,中国也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和科技研发。

从德国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研发投入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要加强对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和引导,建立更加优化的创新生态体系,提高创新能力与世界潮流接轨的能力。

最后,平衡发展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政府应该在维护企业利益和员工权益的同时,更加注重民生建设。

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追求各方利益、社会利益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平衡,避免出现极端差异。

三、总结总之,德国经济模式以其劳动关系的协调性、企业家精神的发扬和利益的平衡性,成为了全球经济学习的榜样。

实施工业4.0对于德国经济的意义及其对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启示

实施工业4.0对于德国经济的意义及其对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启示

2015年是中德“创新合作年”,10月29—30日德国联邦总理默克尔第八次访华,“创新”成为重要的议题。

在默克尔访华前夕,中国国家工信部与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就中国与德国在“工业4.0”领域的相关合作达成协议。

这表明德中两国将在高科技领域开展更多的合作,把中国的工业和制造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013年4月8日,德国政府委托的经济与科学创新联盟联合德国三大工业协会[1]共同推出了《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4.0计划的实施建议》,标志着德国开始正式启动工业4.0计划。

在其中,德国科学界和相关经济领袖将实现工业4.0看作是一场新的工业革命,由此将创造出许多新的市场和就业机会。

德国提出工业4.0的目的在于在战略上为德国经济的未来指出方向,如果德国能够顺利实施工业4.0,不仅能够继续保持其在装备制造业的世界领先地位,并且将在制造业的未来发展上引领世界。

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不景气,亟需新的增长动力的形势下,德国的这一举措立刻引起了世界各国和各界的高度实施工业4.0对于德国经济的意义及其对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启示互联网的发展使工业与信息产业不断深度融合,德国敏锐地率先提出工业4.0计划,拉开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幕,推动了制造业的世界竞争。

谁能率先实现,谁将引领世界!■ 史世伟/文重视。

作为回应,世界另外两个制造业大国美国与中国都推出了自己的制造业创新发展与升级计划,一场围绕着制造业发展的世界竞争的序幕由此打开。

什么是工业4.0?我们知道,从人类走进工业化社会以来,制造业经历了三次革命,它们分别是18世纪末以引入蒸汽机动力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使用电能动力、实现大批量生产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使用电子和信息技术,使工业生产进一步自动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其影响持续至今。

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并使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

如今工业生产面临又一次变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工业与信息产业将进一步深度融合,生产将全面实现数据化和智能化。

周建民 发现社会——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启示

周建民 发现社会——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启示

周建民发现社会——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启示作者:暂无来源:《文化纵横》 2009年第4期当前的中国改革和发展,到了重新发现社会、构建社会的时刻。

在这个意义上,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经验,值得我们参考。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制度,其前提和条件是三个重构:第一是核心价值的重构,第二是社会的重构,第三是政治体制的重构。

所谓核心价值的重构,是在肯定个人自由、私有财产的基础上,把社会公正作为一个核心概念,提出了社会和谐的理念。

社会重构是提出了劳资之间作为“社会伙伴”的概念。

这一概念不仅强调劳资双方之间巨大的利益差别,而且还强调共同利益。

在战后的联邦德国,由于倡导“社会伙伴”,在西方国家中,它是劳资冲突最少的国家。

在这个基础上,德国社会形成了一个有凝聚力的生命共同体。

政治体制的重构则是强调合作主义。

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不可能消灭阶级的情况下,联邦德国力争做到任何一个阶级不再把统治其他阶级作为目标,而是通过合作主义把社会各阶层包容到体制中。

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奠基者阿玛克就认为,不是资本家雇佣工人,而是双方合作生产;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均可获得利润,以实现社会的双赢。

到了20世纪70年代,艾哈特政府实现了在2000人和5000人的公司的监事会里面设立职工代表。

德国经验的启示意义在于,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基本国家制度和核心价值来规定本国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而这种规定性,反过来应会决定这个国家在基本价值和社会建设、政治制度上的基本特点。

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定性,不仅在中国必须要发展市场经济,而且还规定了在中国发展的市场经济,必须要服从社会主义的性质。

德国的企业创新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研究

德国的企业创新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研究

德国的企业创新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研究近年来,德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模式备受世界瞩目。

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企业的成功经验对于其他国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来说。

本文将探讨德国企业的创新模式,分析其对中国的启示,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德国企业的创新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文化的重视德国企业注重培养创新文化,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并且倡导团队合作。

他们认识到创新只有在积极的企业文化氛围下才能得以实现。

德国企业通常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共同研究项目和人才交流来推动创新。

这一点对中国企业来说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中国企业应该重视建立积极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并且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

二、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德国教育体系以高质量的工程和技术教育而闻名于世。

德国的职业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在进入职场后能够迅速适应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德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也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

中国企业可以借鉴德国的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此外,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也是促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重视研发投入德国企业严格控制研发投入,并将其视为促进创新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他们注重中长期的研发规划,并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来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

此外,德国的创新政策也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激励。

中国企业可以从德国的经验中学到,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支出,并促进企业间的合作,降低创新的成本和风险。

四、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升级德国企业以其高品质的产品而闻名于世。

他们对产品的质量和技术的提升非常重视,并且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紧密合作来不断改进产品性能。

德国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来增强其竞争力。

中国企业应该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欧洲经济德国化对中日韩FTA的启示

欧洲经济德国化对中日韩FTA的启示
《 裥 陡 浇墨 { 龟 ) 2 o 1 3 年第 3 期
经 济 理 论
欧渊经济德一亿对中日韩 F T A的启示
陈 浩
( 安徽财 经大 学 , 安徽 蚌埠 2 3 3 0 3 0 )
摘 要: 欧元危机爆发 以来 , 欧盟在经济结构、 财政纪律等方面有德 国化的趋势 。 借 鉴德 国的经验 , 在 中 日韩 自由贸易 谈判 中, 中国有必要在谈判 中展 现高度 的技 术性和灵活性, 争取利 益的最 大化。
领导 人 会谈 中提 出 “ 中 日韩 经 济 合作 ” 的 构 想。2 0 1 2 年 5月 , 中 日韩领导 人在 北 京宣 布年 内启动 中 日韩 自 由贸 易协定 ( F T A) 的谈 判。 与 此 同时 , 美 国也 在 亚 洲
积 极缔 结 自由贸 易协 定 。日本 已经 正 式宣 布启动 由美
1 9 9 9年 1 1月 , 当时 的韩 国总统 金 大 中在 中 日韩
举 了很多 的原因。 比如 雷曼兄 弟公司 的破产 使金融机 构 紧缩借贷 规模 , 希 腊政府 散漫 的财政政 策 , 欧盟成 员
国对 希腊危机 对应 的迟钝 ,欧 元区政策和 制度上 的先
天不足 等m 。 但是 , 导致欧 元危机发生 的最根本 的原 因是 欧洲 经济一体 化 的不彻底 , 欧盟成 员国 急于 求成 、 求 大 而忽 视统一 欧盟 内部 政策和 制度 的建设。希 腊危机发 生 以来 , 德 国一直在 为欧 元体 系的继续存在而努 力。虽 然 因为救援 的效果 不尽人 意 ,德 国总理默 克尔饱受来
2 0 0 9年 1 0月 , 泛希腊社 会主义运动党在取得选举
胜利 后 , 自爆 前政府 隐瞒 巨额 财政 赤字 , 随后 国际评级 机构和 职业投 机家推 波助澜 ,使得 希腊 的债 务 问题迅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解读与借鉴——对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启示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解读与借鉴——对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启示

又加以修 正, 该法律禁 止搞跨行业和本行业阻碍贸易的协议 。联邦政府还在经济部 下设 立卡特尔局 , 对经济 活动 中的垄断行 为和“ 不道德” 竞争加以限制和干预。如 , 不经 卡特尔局 的批准 , 任何企业不能组成 卡特尔式 的企业 集团 , 特尔局对违反《 卡 反
限制竞争法》 规定 的 , 可处以相当于非法 收入 3倍 的罚金。但不 明显影 响企业之间竞争 的合 作不属禁止范 围。对 于企 业之间
的中央银行体制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 系, 以维 护社 会稳定和 社会公 正。这 些对我 国建 立和 完善 有 中国特 色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 的借鉴意义。
【 关键词 ] 德 国社会市场经济; 自由竞争 ; 社会保障 [ 作者简 介] 邓作义(9 2 , 北京 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 专业硕 士研 究生, 1 8 一) 男, 主要从事
开放 经济 研 究 。
德 国推行的社会 市场经济模式 , 是一 种以私有制为 主体 , 鼓励 和发展市 场经济 , 强调个 人 自由和市 场竞 争 ,同时 主张宏
观调控和政府干预 , 消除市场缺陷 , 实行广泛 的社会保障制度 , 以保证整个经济和社会 的公平 、 、 效率 发展和稳定 的一 种经 济
银行 法》 《 、公众金融机构 的抵 押契据及相关债券法》 《 、住房储蓄银行 法》 《 、投资 公司法》 《 、证券 保管 和收购法》 《 、证券 交易法》 等等 , 总之一句话 , 银行业 的方方 面面 , 都有相应 的法律有效地约束 。 联邦银行 在行政上与政府脱钩 , 在货币政策上拥 有 自主权 , 它在 制定货 币政 策和履行 其职 能时不 受制于政 府 , 政府也无 权干 预其 正常业务活动。它可 以灵活运 用货 币金 融政 策 的各项 具体 措施来 干 预经济 的发 展。二 战结束 以来德 国的实践证 明, 以立法保证 的独立于政府 的中央银行体 制 , 在稳定 币值 、 制通 货膨 胀等 方面 发挥 重要作 用 , 能 抑 利于 经济 的持续 健康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社会经济模式对中国的启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决策。

在新形势下,怎样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改变政府职能,以促进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是一项重大課题。

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德国和中国的国情有较多相似之处,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就很有借鉴意义。

通过借鉴德国模式,确立自由竞争规则,科学厘定政府与市场作用边界,对于中国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有重要借鉴意义。

标签:政府与市场关系;作用边界;德国模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这一重大决策涉及到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新调整。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成为经济新常态下至关重要的一个命题。

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不能简单的认为市场是万能的,一切资源包括公共资源统统交给市场来决定,政府作用可有可无。

关键是合理精确的厘定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通过政府的自身的改革,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这个命题意义非常重大,关系到相当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运行的方向和效率。

对于该命题,学界已经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

然而,对于这一项重大问题的研究,仅靠理论研究是不够的。

选择有代表性的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市场关系模式进行研究,客观全面的描述其政府市场关系模式,借鉴先进的做法和经验,对于更好的处理中国政府与市场关系将会起积极作用。

金融危机以来,以自由放任为特征的英美始终难以摆脱衰退,而不同于英美的德国却稳步发展。

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和世界制造业中心,其实体经济和金融均健康发展,令世界瞩目。

由于德国在国情、法律、发展历程等方面均与中国较多相似之处,因此德国模式更有借鉴意义。

1 德国与中国国情相似之处首先,德国与中国国情相似,经济体量大,人口众多。

德国2014年GDP为3.8万亿美元,世界第四位,中国2014年GDP为10.4万亿美元。

德国人口达到八千五百万,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中国人口接近14亿,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两国的经济体量都很大,人口众多,都要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问题和就业问题。

第二,德国和中国两国发展历程相近。

德国经过二战的打击,经济毁坏殆尽,从1945年开始进行恢复,并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初东西德的合并,市场经济逐步发展起来的。

而中国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进行改革开放才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

德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不同于英美二三百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东西德合并,将计划经济成分融入到市场经济中的过程。

因此德国模式对中国更有借鉴意义。

基于上述原因,德国模式对中国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更有借鉴意义。

本文首先对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进行概述,随后详细介绍德国在处理政府市场关系中的代表性的方面,最后是德国模式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

2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主要包含两层含义:在微观层面,是以私有制为主体,崇尚市场自由竞争,市场微观主体自由进行各种交易,从而使市场经济得到充分发展;在宏观层面,政府的干预行为仅限于对必要的领域进行干预,主要是解决市场自身的缺陷。

除此之外,政府还进行大量的社会保障工作,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经济效率,使整个德国社会处于一种稳定的态势。

这种模式被称为“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社会市场经济”这一概念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欧根(W.Eucken),米勒-阿尔马克(Armark)等人提出的。

他们认为“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也不同于中央政府集中管理的计划经济模式。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兼顾了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维护了平稳的经济社会秩序。

2.1 德国市场主导地位确立的条件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根本是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源配置和市场运行方式。

但是这个市场运行方式绝不是自然形成的,市场就会自然而然地达到高效率的资源配置状态。

其中,完善的法律体系、坚决反垄断、鼓励中小企业发展这三项措施,是德国市场的主导地位的形成的三个基石。

2.1.1 通过完善的法律体系,鼓励自由竞争,确保市场的支配地位1949年初德国颁布了《基本法》对德国的经济制度做了规定,确立了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

《基本法》包括:消费自由、创业自由及在企业里决定生产和投资的决策自由;竞争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公民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劳动岗位和培训场所;私有财产权,也包括生产资料占有权。

《基本法》中对市场主体权利的保护非常充分,充分发挥人在市场中的自由,为经济自由、自由竞争作为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准则提供了法律依据,也充分说明了自由竞争制度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基石。

正如艾哈德所说:“竞争是市场经济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是它内在的要求,任何排斥、损害或阻碍竞争都将导致根本破坏这种制度。

”通过《基本法》和相关的经济法律,德国确立了以自由、竞争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系。

作为市场个体,个人和企业都有充分的自由。

市场主体通过“看不见的手”的引导,进行由于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个人和企业的权利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德国经济中,市场主导着资源配置。

2.1.2 设立专门的反垄断机构维护市场公平秩序,防止垄断为了对垄断行为进行监督,德国政府建立了卡特尔局。

卡特尔局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联邦经济部长;第二个层次为联邦卡持尔局;第三个层次为州卡特尔局。

主要工作由联邦卡特尔局和州卡特尔局承担。

联邦卡持尔局由经济学家、法律专家、政府官员及职员组成。

在卡特尔局工作的人员,不得在任何企业担任职务,也不得拥有任何企业的股份。

卡特尔局的主要职责是限制企业合并,维护市场竞争机制。

卡特尔局由十个审理处组成,对行政处罚和诉讼进行裁决。

其中的七个审理处负责专门的产业部门,而另外三个审理处,则负责跨行业的企业项目和特别垄断形式。

这样的分工格局使卡特尔局的监管覆盖了德国全部行业。

2.1.3 采取经济措施鼓励自由竞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联邦政府通过创造税收制度的公平,废除了国企的减免税特权,各市场主体不论所有制性质,不论企业规模,所缴纳税款基本一致。

进而对保护自由竞争,为中小企业更好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小企业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体,在经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德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

德国政府部门及NGO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措施,包括培训、低息贷款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小企业以一种平等地位和大型企业进行竞争。

正是由于这些措施使得德国中小企业能够健康发展。

2.2 德国政府的作用边界尽管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导,但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它的作用边界也是有限的,也存在着市场失灵的情况。

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以及社会保障这些市场作用难以达到的领域,德国政府很好的发挥作用,弥补了市场缺失的作用。

(1)基础设施投资。

德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全世界都非常靠前,德国的公路网路世界排名第三,德国还拥有13个国际机场,3个世界主要港口以及欧洲最大的内陆港。

政府的基础设施政策对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

基础设施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并且涉及金额巨大,联邦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处于绝对支配地位。

政府将基础设施投资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效益大且投资金额大的项目,比如城市道路、地铁等大型项目,这类项目完全由政府出资进行投资;另一类是可收费的项目,包括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供水、供电、供气等中小型项目,这种项目允许企业一定程度的介入,而政府只提供一定的注册资本金。

(2)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德国政府在教育和医疗卫生、文艺等方面诸多公共服务方面进行干预,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

使国民素质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这是公共利益的所在。

因此,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基本上是国家调节的。

除了国立学校和大学以外,在遵守国家规定的情况下,也有以教育为目的的私利机构。

绝大部分的基础研究工作是在大学内外的国家机构中进行的。

应用研究则是在企业或私立机构中进行,它们在这方面得到国家的资助。

许多医院、文化艺术设施都是由国家经营管理。

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全运转来说,存在一个有效的公共管理体系,其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

(3)社会保障制度。

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联邦政府建立了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的社保制度体系。

社保体系有三个组成部分:第一是社会保险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

第二是社会福利体系,包括失业救济、鼓励家庭教育、儿童补贴等。

社会福利是一种全民皆可享受,由政府免费提供的各项补助。

社会福利经费基本上由政府负担。

第三是社会救济体系。

社会救济主要是向社会中没有收入来源的处于贫困之中的老弱病残者、失业者等低收入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进行社会救济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社会保险体系的漏洞,起到补充作用。

3 德国模式对中国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启示我国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答案。

我们需要吸收和借鉴德国模式在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成功经验。

(1)加强经济立法,通过完善的法律体系为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法律保障。

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实践可知,制定和实施各项经济法规,对于建立和维护竞争秩序、防止和消除垄断、保护和促进自由竞争进而确保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在立法上还很薄弱,应当把加强经济立法工作当作首要任务来抓。

完善经济立法,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强反垄断立法,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应当借鉴德国完善的中小企业法律保护制度,改善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竞争环境。

加快反垄断立法,为维护市场自由竞争的良好秩序创造法律保障。

(2)维护公平自由的市场秩序。

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石,是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保持活力的基本保障。

市场的资源配置的作用主要通过价格和竞争来进行,只有让市场参与主体自由竞争,市场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目前,我国市场的价格信号在资源配置方面虽然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是市场上还有较多不完全竞争的因素,要素不能完全自由流动,这对于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起到负面作用。

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有效的竞争秩序,为各种市场参与主体创造平等自由的交易环境。

要消除所有制歧视,对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力求一视同仁,实现公平自由的竞争交易和经营,逐步消除对国企的政策倾斜,鼓励国企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第二要彻底打破区域市场壁垒。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要彻底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隐形市场壁垒,形成一个健康开放的国内市场。

(3)合理厘定政府的作用边界,让“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协调。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最成功的就是很好的厘定了市场和政府作用的边界。

市场主导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作用。

然而在市场无法很好的起作用的领域,德国政府这是“看得见的手”就很好的发挥作用。

中国政府应向德国政府学习,有所为,有所不为,市场能发挥作用的领域就放手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失灵的领域就弥补市场的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