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头等主力师

合集下载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四大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四大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四大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之第一野战军第一野战军,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

它是由抗日战争末期晋绥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的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发展起来的。

晋绥野战军和晋绥军区野战纵队是为适应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的需要而成立的。

1945年8月11日,中央军委命令成立晋绥野战军,隶属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贺龙兼司令员,关向应兼政治委员(后李井泉),张宗逊任副司令员,李井泉任副政治委员,张经武任参谋长(后许光达代),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后孙志远)。

下辖第358旅、独立第l、第2、第3旅和以后成立的独立第4、第5旅。

8月21日,晋绥军区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内调出,直属中共中央军委领导。

1949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第一野战军与西北军区合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

彭德怀任司令员,习仲勋任政治委员,张宗逊、赵寿山任副司令员,甘泗淇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阎揆要任参谋长,王政柱、韩练成任副参谋长,张德生任政治部副主任。

下辖第1兵团(兼新疆军区)、第2兵团(兼甘肃军区)、第19兵团(兼陕西军区),第1军和第65军分别兼青海和宁夏军区。

12月下旬,新疆国民党军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陶峙岳任司令员,王震兼政治委员,辖第9军(赵锡光兼军长,张仲瀚任政治委员)及骑兵第7、第8师。

1950年元月,长期坚持新疆革命斗争的民族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军(列斯肯任军长,顿星云任政治委员)。

在此之前,于1949年9月,国民党甘肃省保安副司令兼师管区司令周祥初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1军,周祥初任军长,张希英任参谋长;同月,国民党军第81军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2军,马惇靖任军长,甄华任政治委员,12月,起义之国民党军第119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3军,蒋汉诚任军长,黄忠学任政治委员。

上述部队均隶属第一野战军建制。

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序列

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序列

作者: 孙金平| 2007年10月03日23:20 | 栏目: 焦点人物(3989) 点击 | (9) 评论| 本文地址: /post/1214/108605 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序列一野战军序列[ 2005-12-24 16:25:25 | By: 逛逛看看]第一野战军司令:彭德怀政委:习仲勋副司令:张宗逊、赵寿山副政委、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参谋长:阎揆要下辖兵团:十八兵团十九兵团二兵团一兵团二十二兵团十八兵团司令员、政委:周士第副司令:王新亭、陈漫远副政委:王新亭参谋长:陈漫远政治部主任:胡耀邦下辖军:六十军六十一军六十二军六十军军长:张祖谅政委:袁子钦副政委:白天、桂绍彬参谋长:邓士俊军政治部主任:周仲英下辖师:一七八师一七九师一八O师一七八师师长:温先星政委:刘聚奎一七九师师长:黄定基政委:萧新春一八O师师长:郑其贵政委:王观朝军长:韦杰政委:徐子荣副政委:郭林祥参谋长:郭林祥军政治部主任:胡正平下辖师:一八一师一八二师一八三师一兵团司令员:王震政委:张子意副司令: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孙志远下辖军:一军二军七军一军军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副政委:余秋里冼恒汉副军长:王尚荣参谋长:陈外欧军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副主任:下辖师:一师二师三师一师师长:傅传作政委:曾祥煌二师师长:王绍南政委:颜金生三师师长:兴中政委:曹光琳二军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副军长:顿星云军政治部主任:左齐下辖师:四师五师六师四师师长:杨秀山政委:杨秀山五师师长:徐国贤政委:李铨六师师长:张仲瀚政委:曾涤七军军长:彭绍辉政委:罗贵波副军长:参谋长:何辉燕军政治部主任:候维-下辖师:一九师二十师二十一师一九师师长:朱绍田政委:孙鸿志二十师师长:张新华政委:龙福才二十一师师长:范忠祥政委:李建良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政委:王世泰副司令:副政委:徐立清参谋长:张文舟政治部主任:下辖军:三军四军六军三军军长:黄新廷政委:朱-副政委:朱辉照副军长:唐金龙参谋长:朱文清军政治部主任:江勇为军政治部副主任:下辖师:七师八师九师七师师长:张开基政委:梁仁芥八师师长:杨嘉-政委:孟昭亮九师师长:朱声达政委:王赤军四军军长:张达志政委:张伸良副政委:副军长:张超群军政治部主任:下辖师:十师十一师十二师十师师长:高锦纯政委:左爱十一师师长:郭炳坤政委:高维嵩十二师师长:郭宝珊政委:李宗贵六军军长:罗元发政委:张贤约副军长:张贤约参谋长:唐子奇军政治部主任:饶正锡下辖师:一六师一七师十八师一六师师长:吴宗先政委:关盛志一七师师长:程悦长政委:黄振棠一八师师长:陈刚政委:萧头生5军军长刘思肯政委赛福鼎.艾则孜(后由顿星云接任)8军军长姚喆政委高克林9军军长赵锡光政委张仲瀚独2军军长马惇靖政委甄华独3军军长蒋汉诚政委黄忠学第二野战军序列[ 2005-12-24 16:26:07 | By: 逛逛看看]第二野战军(1949年2月5日,中原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1948年11月1日,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和部队番号的规定,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

它是由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起来的。

简称四野。

其缔造者是林彪、罗荣桓。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随即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

八路军冀热辽军区遵照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派出一部兵力就近进入东北,会同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军作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在美国的援助下,向东北大举运兵,企图消灭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独占东北。

为打破国民党的企图,中共中央依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一批部队和干部挺进东北,会同东北原有部队执行发展东北的战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略任务。

先后调进东北的部队有:八路军山东军区直属队一部,第1、第2、第3、第6、第7师,第5师一部,鲁中、滨海、胶东、渤海等军区主力部队各一部,共6万余人;新四军第3师(辖第7、第8、第10旅,独立旅)3万余人;陕甘宁边区第359旅、警备第1旅、教导第2旅各一部以及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延安炮兵学校等万余人;晋绥、冀中、冀鲁豫各1个团。

以上连同先期进入的冀热辽部队一部共11万余人。

同时,延安及各解放区的党政军干部约2万人,也陆续进入东北。

10月31日,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任第一副司令,李运昌任第二副司令,周保中任第三副司令,肖劲光任第四副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伍修权任第二参谋长,陈正人任政治部主任。

各部队到达东北后,一面阻击国民党军的进攻,一面着手发动群众,清剿土匪,组织和发展武装。

到年底陆续成立了锦热、辽宁、辽东、辽西、辽北、吉林、松江、三江、嫩江、北安10个军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兵力发展到27万人。

1945年1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东北民主联军把工作重心转向距离国民党占据的大中城市较远的城市和乡村,以师(旅)为单位开始有重点地分散到东北各地,发动群众,清剿残余伪军和土匪,建立根据地。

四野

四野

四野“暴风雨部队”传奇“战旗在阳光下放光辉,我们是无敌的暴风雨部队,诞生在抗日烽火,转战千山万水,攻锦州打海南,铁拳震敌胆,入朝第一仗,战史美名扬,啊!枪杆子听从党指挥,暴风雨部队无坚不摧!”这首雄壮有力的军歌,赞美的就是素有“暴风雨部队”之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0军118师。

鲁中诞生,挺进东北炼劲旅第40军118师是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历史不算老,但成长迅速,其最早前身是1937年底至1938年春,山东省委发动的长山县黑铁山起义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后改称第3支队)、泰安县徂徕山起义的第4支队、潍县蔡家栏子起义的第7支队和寿光县牛头镇起义的第8支队的主力,后来发展为著名的八路军鲁中军区第1、2团。

抗战期间两团转战泰山、沂蒙,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给日寇以沉重打击,在山东鲁中根据地享有崇高的威望。

在残酷斗争中,为粉碎敌人的堡垒政策,鲁中2团首先将爆破技术运用于攻坚作战,创造出“爆破、火力、突击”紧密结合的攻坚战术,极大地提高了我军攻坚作战的能力,迅速在山东部队推广。

解放战争中,毛主席曾电示攻太原的部队,要采用山东的爆破经验。

从此,“爆破”战术被全军广泛运用,并列入《步兵战斗条例》。

1945年8月,我军对日大反攻,山东鲁中军区第1、2团和部分地方基干武装组成山东解放军第3师,辖第7团(老1团)、8团(老2团)和9团。

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从山东、冀热辽抽调包括山东3师、警备3旅、冀东12团在内的大批主力部队挺进东北,统一编入由林彪任司令员的东北人民自治军。

1946年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并对进入东北的新老部队进行整编,辽东第3纵队在辽阳成立,下辖第7、8、9旅。

第7旅即由山东解放军第3师第7、8团和由冀东12团一部扩编的冀热辽军区第16分区21旅62团、23旅67团编成,旅机关由原山东3师机关组成,辖第19、20、21团。

合编时将23旅67团拆散分补给各团,全旅8600余人,旅长曾国华,政委李伯秋,副旅长邓岳,参谋长王全珍,政治部主任李改。

《林海雪原》中人物事件多有原型

《林海雪原》中人物事件多有原型

《林海雪原》中人物事件多有原型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1957年,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长篇小说《林海雪原》。

小说一问世,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人们争相购买阅读,畅销不衰。

书中惊险曲折的剿匪情节、智勇双全的剿匪小分队、神秘莫测的东北老爷岭和一望无际的林海雪原,牢牢抓住了读者之心,使人们充满了遐想。

这部长篇小说,是部队转业干部曲波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

书里所写的是一段真历史,即在抗战胜利后,我党我军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大规模开展剿匪斗争的情景。

小说着重描述的是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原型即作者)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的战斗经历。

着重塑造了侦察英雄杨子荣等英雄形象,其中,杨子荣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的故事极为引人入胜。

小说曾先后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戏剧。

电影《林海雪原》和根据小说改编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在全国几乎家喻户晓。

读过这部小说的人,不仅会深深记住侦察英雄杨子荣、203首长少剑波以及他们在战场上的对手座山雕、小炉匠、许大马棒等形象。

更会记住解放军剿匪小分队这个团结善战的集体。

作者曲波在书的扉页,首先写下了:“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杨子荣本人真实照片)曲波生前回顾最初创作动机时曾讲过:“这几年来,每到冬天,风刮雪落的季节,我便本能地记起当年战斗在林海雪原上的艰苦岁月,想起那个难忘的1946年的冬天。

”史料介绍,由业余创作而成为著名作家的曲波,1938年在山东参加八路军。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连、营指挥员。

1945年抗战胜利,他随所在部队渡海开赴东北。

解放战争时期,曲波担任过大队和团级指挥员。

曾率领一支英勇善战的小分队,深入东北牡丹江一带深山密林,进行艰难的剿匪战斗。

1947年剿匪任务基本结束,曲波所在的牡丹江军区2团编入东北民主联军一纵,即后来在朝鲜战场打出威名的志愿军“万岁军”。

《林海雪原》小说中的侦察英雄杨子荣,是实名实姓的真实人物,少剑波的原型即是作者曲波。

【精选】四大野战军战史及其排名

【精选】四大野战军战史及其排名

点评四大野战军战史及其排名(一):西北野战军一:1纵(司令员张宗逊上将)1纵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第1集团军,今天的对台一线部队在解放战争时的表现究竟如何呢?老实说,在西北野战军这个战斗力相对最薄弱的系列里,1纵的表现可以说是还不错,尤其主力358旅,为西野三大主力旅之一,其中的硬骨头6连更是大家所熟悉的。

这支部队无论从历史(红2军团,拥有两个红军团,这在全军的师中还不多见)还是从战绩看,排在第一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二:6纵(司令员罗元发中将)6纵很遗憾,在今天的解放军序列中已经消失了半个世纪了,唯一的影子在今天的新疆建设兵团里(好象解放军的6纵都是英雄部队,但是运气都不太好)。

但是在解放战争时期,6纵的两个主力?D?D新4旅和教导旅,可是西野三大主力旅的两个,参加了西野几乎所有的战斗,从延安保卫战开始一直到挺进新疆,6纵都可以说是表现出色,以至于毛泽东在转战陕北期间曾问警卫部队西野哪个旅战斗力最强,结果大家一致公推新4旅(见老战士回忆录,60年出版,我在办公室老同志的旧书柜里发现的,绝对的绝版啊),6纵的战斗力可见一斑,到了改编为6军,又是公认的一野主力军。

在兰州战役时老彭一共点了几个团做主攻团,6军17师50团就是一个。

我想将6纵排第二是比较公正的。

三:4纵(司令员王世泰中将)4纵在西野一样以军史长久和善打硬仗著称。

从军史来说,唯一可以与1纵358旅叫板的就是4纵的警3旅(就是今天的11师)。

从战功说,4纵一样战功显赫,我记得4纵唯一的失误就是在西府战役中掩护侧翼时早早撤退导致教导旅和野司差点被马家军包了饺子,结果导致王世泰差点被老彭骂死。

不管怎么说,这只能算是失误,而不是失利。

在后来的扶眉战役和兰州战役,4纵可是将功补过了。

尤其是兰州战役,为了打下沈家岭,4纵头号主力团31团大半伤亡,连年轻的团长王学礼都牺牲在阵地上,壮哉,光荣的4纵!我想除了辉煌历史之外,赫赫战功也是11师仍能保留到今天的原因之一吧?4纵排第三,当之无愧!四:3纵(司令员许光达大将)3纵在西野打仗不少,可我翻遍西野战史,最有名的还是兰州战役7师夺取黄河铁桥。

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红军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红军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红军师红军精神、长征精神是我军的灵魂,在人民军队的序列中,红军时期延续下来的部、分队依然是我军的中坚,截至到1955年仍然有十个红军师是我军的核心骨干。

1、第1军第1师第1师的前身是30年7月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31年3月改称红3军,34年9月恢复红2军团番号,36年7月编入红2方面军仍为红2军团。

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358旅,39年4月旅机关大部及一部分部队随张宗逊旅长赴冀中组建120师张、张纵队,同年9月与独2旅合并改称第120师358旅(张358旅),42年12月兼晋绥军区第3军分区,43年6月免兼晋绥军区第3军分区调赴陕甘宁,45年7月编入新组建的晋绥野战军为第358旅,46年11月编入晋绥军区第1纵队仍为第358旅,47年2月随所在纵队调入西北野战兵团仍为第1纵队358旅,同年7月底改称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358旅,49年2月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1师。

该师是随贺老总转战南北的洪湖红军师,抗战期间伏击日寇于雁门关、转战冀中、晋绥,保卫陕甘宁。

在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了西华池、延安保卫战、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陇东、榆林、沙家店、延清、宜川、黄龙山麓、西府陇东、澄郃、荔北、西北冬季、春季攻势、陕中、扶眉、陇东追击战等战役战斗。

部队战斗作风勇猛顽强,战斗经验丰富,能攻能守,长于进攻,战斗力超强,是一野头等主力师,是第一野战军的杰出代表。

2、第1军第7师第7师的前身是30年7月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31年3月改称红3军,34年9月恢复红2军团番号,36年7月编入红2方面军仍为红2军团。

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358旅,39年4月旅机关大部及一部分部队随张宗逊旅长赴冀中开辟新区。

留在晋西北的旅机关之一部及直属队等组建新的358旅(彭358旅),同年9月改称第120师独立第2旅,40年春兼晋西北军区第2军分区,42年9月改称第120师独2旅兼晋绥军区第2军分区,45年7月免兼第2军分区编入新组建的晋绥野战军为独立第2旅。

四野十大主力45军

四野十大主力45军
1旅,45年6月南下,后北返进军东
45年11月与冀热辽部队合编为热辽纵队30旅,46年4
22旅合编为独立旅,同年6月改称独16旅,47年8月
8纵队为23师,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8纵
23师。该师部队基础很老,战斗力较强,是军主力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团的前身是由冀热辽军区挺进东北的部队改编的独16旅
团,47年8月编入东北8纵为23师67团。 401团的前
团,47年5月随分区改称18旅53团,47年8月1日编入
8纵为24师71团。该团是新组建部队,进步较快。 405
27旅70团(红1团)2营的4、5两连为基础
18分区独3团,47年5月随分区编入18旅为54团,
年8月1日编入东北8纵为24师72团。该团虽为新组建
1团的连队和骨干,故战斗力提升很快,入
9军团,长征后期编入红2方面军为红32军,
120师359旅为718团,后留守陕甘宁
8团,39年12月编入警1旅仍为8团,
年6月改称联防军警1旅1团,45年5月编入南下3支
1团,抗战胜利军委解除该部南下任务,令其赴东北,
年11月1团与冀热辽军区第30旅147团合并,改编为热
30旅66团。46年4月30旅与22旅合并为冀热辽军
军部队来自陕甘宁、太行、冀中、冀东、晋察冀北岳地区,
部队基础很老,作风顽强,
3个师实力相差不大,该军进关之后表现
134、135
1951年2月,该军基本肃清了桂西南、桂东
3月,移驻广东省花县、清远、佛山等地区,担
7月,第134师调至湛江、
1952年8月,奉中南军区
133师调归第46军建制。
10月第45军军部及第134师(欠1个团)、第135师,

独立师

独立师

翻开四野军史书,经常是毛泽东的这段话跳入眼帘:“林、高:出师顺利,甚慰。

东北在你们的领导之下,改革了土地,发动了群众,建设了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在全国各区中,就经济论你们占第一位,就军力论你们已占第二位(山东为第一位)。

”毛作这番评价是47年的5月下旬,东北共军夏季攻势即将开始的时候。

这时期“四野”(当时还不这样叫,故所谓之)的阵容大致是:北满主力三个纵队,五个独立师;南满主力二个纵队,三个独立师,及一李红光支队(师级);西满属二个保安旅,一个独立师;东满最可怜,仅有一个吉林独立师。

军区一级武装是以独立团为基干建制,共有四十三个团。

主力和地方两相合计,兵力达到约卅八万人(尚包括一些炮兵、骑兵)。

此时冀察热辽那块尚不计及,就是这个兵力,达到了毛说的全国第二的水平。

再看翻过年的48年4月,此时,东野北满(东、西满已归并)部队属1、2、6、7、10、12六个纵队,独立6、7、8、9、10、11六个师;南满部队属3、4、5三个纵队,独立1、2、3、4、5五个师;冀察热辽区属8、9、11三个纵队,冀察热辽4、5、6、7、8五个独立师及一个骑兵师。

再加上东野炮纵,内蒙几个骑兵师及各省级军区二期组建、整训的八十多个独立团,“四野”的总兵力达到了九十八万众,远远超出了此期军力已降为全国第二位的华东。

可这时候,辽沈决战还没开打呢。

一年的时光,在“国军”起义、投诚、俘虏并不多的情况下,“四野”部队发展如此迅速,有两个大的原因。

一是冀察热辽军区的划入,给东野带来了一支近十万人的板块。

二是各大、省军区独立师、团的大力组建、整训,以及当中批次划拨于扩容、扩建东野新、老主力纵队。

由上可见,这一块份量要大得多,仅计新增人数,几乎就给“四野”扩大了五十万众的规模。

介于本文题目,下面主要讨论四野几个时期中独立师、团的建设情况,其中,虽然冀察热辽部队归入东野时间稍晚,但为脉络清楚起见,亦较早一并提及该分支为好。

“四野”独立师这一建制的成批颁号是在东北局46年的《七七决议》下达之后开始的,此时已任东北共区一把手的林彪始有职权按他的思路来构建主力部队。

从东北野战军的12个纵队到四野的12个军

从东北野战军的12个纵队到四野的12个军

从东北野战军的12个纵队到四野的12个军1948年11月13日,东北野战军所属第1至第12纵队,按照中央军委规定的统一序列,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第39、第40、第41、第42、第43、第44、第45、第46、第47、第48、第49军。

至1949年3月11日,东北野战军则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

四野的12个纵队威名赫赫,改制称军时每名军长、政委无不是战功卓著,声名远播。

现特一一盘点如下:1纵:该纵队前身是山东解放军第1、第2师和东北挺进纵队。

1946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第1、第2师和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部分部队,合编组成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辖第1、第2、第3师)。

1948年11月整编为第38军,辖112师、113师、114师,同时将独立第10师划归38军,改称第151师,全军近5万人。

时任军长:李天佑政委:梁必业2纵:1946年1月新四军第3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辖第7、第8、第10旅、独立旅及师直三个特务团,共3.7万余人。

1946年9月,师主力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辖第4、第5、第6师),全纵队约3万余人。

1948年11月1日,第2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39军(辖第115、第116、第117、第152师),共5万余人。

时任军长:刘震政治委员:吴法宪3纵:1946年1月组建,辖第7、第8、第9旅,共2.6万人。

7月,旅改师。

1 948年11月,整编为第40军,辖第118、119、120、153师,共5.9万人。

时任军长:韩先楚政治委员:罗舜初4 纵:1946年2月,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辖第1、第2支队,12月支队改称旅)、第3纵队(辖第4、第5旅),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下辖由第2纵队第1旅改编的第10旅;由第2纵队第2旅改编的第11旅;由第3纵队改编的第12旅,全纵队共2.3万余人。

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4纵队(辖第11、第12、第13师),属东北野战军领导。

解放军四大野战军简介很全很全

解放军四大野战军简介很全很全

解放军四大野战军简介所以总结一下,解放后,四野牛,三野强,一野带种,二野最熊。

经过多年整编,现在是二野牛,四野强,三野沾光,一野完球。

对这样的说法不知道大家同意不。

第一野战军西北野战军一野的老底子是贺龙的120师先从第一野战军讲起。

一野司令员彭德怀,政委习仲勋。

其主力由解放前期晋绥解放军及陕甘宁解放军的部队组成。

一野的老底子是贺龙的一二0师,是第二方面军的,经多次整编,不仅第二方面军,其他两个方面建制也打乱了,他们之间渊源只能理个大概,有军史党史专学的可以在指点一二,这里楼主就不讲了,渊源太深了。

第一野战军(西北野战军)成立时,共有一、十八、十九、二十二等四个兵团,17个军。

分别如下: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辖:1军,2军,7军。

其中2军和7军现已不存在了,硕果仅存的是1军。

第二兵团:司令员徐光达;辖:3军,4军,6军。

现该三个军全部不存在了。

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周士第;辖:60军,61军,62军。

现该三个军全部不存在了。

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辖63军,64军,65军。

仅存65军。

第二十二兵团:司令员陶峙兵;辖5军,8军,9军,独2军,独3军(与上述2军3军有所区别)。

上述5个军全部消失。

从上面数据来看,一野部队原有17个军,但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序列里,仅存1军(南京战区,军部湖州)和65军(北京战区,军部张家口)两个集团军。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

它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组编野战军的指示,1946 年4月,陕甘宁晋绥边防军整编为5 个野战旅,王世泰任司令员;晋绥军区组成下辖4个野战旅的晋绥野战军,贺龙任司令员、李井泉任政治委员。

1947年3月,上述两支部队成立西北兵团,同年7月,定名为西北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1、第2、第3纵队、新编第4旅、教导旅等。

至同年10 月,又新组编第4、第6纵队。

1948年7月,相继又成立第7、第8纵队。

四野39军115师历史

四野39军115师历史

第115师的前身是 39年3月9日由344旅独立团、特务团、黄河支队等部队组建的冀鲁豫支队,40队新编第2旅,40年6月编入八路军第4纵队为新编第2旅,同年7月编入八路军第5纵队为第2支队,41年42年11月兼苏北军区盐阜军分区,45年8月免兼盐阜军分区,45年11月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第8旅3师第8旅,同年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4师,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4师,同年第115师。

该师是有红军基础的老部队,是新四军的甲等旅,新四军3师的22团、24团是该师的主力团,部队战斗作风勇猛,善于野战亦能攻坚,战斗力很强,应是四野的头等主力师。

盐阜抗日根据地地方武装的指挥机构。

1942年11月由盐阜军区改称。

领导机关由新四军第8旅领导机副司令员张天云,副政治委员李雪三。

辖建阳、盐城、盐东、阜宁、阜东、滨海、涟东、淮安、射阳等县总队。

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关于主力部队地方化的指示,以主力一部编入地方武装。

1944年9月,张爱萍调任第员,李雪三任政治委员。

1945年8月,第8旅免兼盐阜军分区。

同年11月,盐阜军分区改称华中军区第5军分。

能文能武的周赤萍中将

能文能武的周赤萍中将

能文能武的周赤萍中将作者:梅兴无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7年第5期开国中将周赤萍,自1933年4月担任红军连指导员后,就与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结下不解之缘,先后任红1军团团政委,八路军1纵队1支队政委,山东纵队1旅政委,山东军区3师政委,东北民主联军7纵政委,东北野战军10纵政委,第四野战军47军政委,东北军区空军政委,福州军区政治委员等职。

他文武兼备,是军中一代儒将,为军队政治工作做出过重要贡献,但“文革”中与林彪关系紧密,被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判处参与林彪反革命集团活动罪,免于起诉,退出现役,按地师级干部待遇。

坚持把二等残废改成三等残废,由是人民军队多了一位中将周赤萍,族谱名邹域九,1914年出生,江西宜春人。

在儿时的记忆里,他没有穿过鞋子,没有穿过棉衣,很少知道肉是什么滋味的。

但他不羡慕吃好穿好,只羡慕别的孩子有书读。

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求亲戚资助他进了私塾上学。

他天资聪慧,私塾先生很喜欢他,给他起了个挺“文”的学名“邹迪”。

两年后,邹迪还是因贫辍学,回家放牛、打柴、务农,帮贴父母。

但他一有空闲,就找书读。

1929年底,宜春来了些外乡人,宣传土地革命主张,“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在小邹迪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他参加了当地赤卫队,投身革命活动。

1931年3月,红20军来宜春“扩红”,邹迪报名参加了红军。

在编班登记时,班长问他的姓名,因他讲的是方言,班长误写为“周赤”。

邹迪也觉得原来两个字难写,也就认同了。

后来班长又说“周赤”的名字不好听,因邹迪出身贫寒,建议在“赤”字后面加个“萍”字——“萍”与“贫”谐音。

邹迪说:“我是红军的人,红军说啥我听啥。

”从此,他就一直沿用“周赤萍”这个名字。

不久,红20军番号取消,编入了林彪为军长的红4军,周赤萍便成了林彪的部下。

刚满17岁的周赤萍参加了第三次反“围剿”,他个子没有步枪高,但在一次战斗中,一人竟缴获俩大个子敌人的枪,令首长刮目相看。

铁马冰河入梦来 四野六大主力评弹兼及微言裁军

铁马冰河入梦来 四野六大主力评弹兼及微言裁军

铁马冰河入梦来四野六大主力评弹兼及微言裁军最近一段,各网友催促我出原创好几次了,一直都没找到嘛感觉。

上星期,司马兄干脆给出了一应用题,让我谈评一回十八支共产党主力军的“勋位”品秩。

起先我也仍没兴头,后来给坛子上的两个说法激励了起来。

一个是关于要裁去40军的风言片语;二个是某网友指出我后段一批文章的风格少了淡定幽默。

这使我就有了些翩翩浮想,起兴了。

我以为,幽默之意蕴有无要看撰文时的即兴造化,可“淡定”倒能算是功夫方面的范畴了,我能否不刻意追求地弄出个把段子来呢?考较功力了。

因此就试着闲写一次吧,把坛际的说法、在下的反响以及网友的出题穿行于一块儿噻,好歹卖呆也算闲着。

这文就觑瞄共军的几路主力军。

开题前先想起的反倒是国军内战时封号的“五大主力”,即番号为新1军、新6军、18军、74军和第5军的五个军。

想那时国民党的标准真够严格,统治大陆几十载,经营过百以上个军,可就只比出“大主力”五位。

多一个名额也没有,名气、战力、功业等单相优势大了去的一、二支楞挤不进来!你看那资历老到号称“天下第1军”的没进来吧?那内战外战满场招呼、仗仗出彩的52军没进来吧?那自诩钢嘴铁牙,专挠老蒋胁下“痒痒”的第7军也没进来吧?所以才认识到啥叫标准?叫门槛、叫做“军科”的?一丝一毫也不通融“恩准”则个!然而共军这方向,自个儿的“主力”册封就虚多了些,杂芜了点了。

你看市面上正式出版的那批嘛野N大主力的册子,再看网上际会的牛人点兵言谈录,对各部共军,无论“硕肥羸瘦”,什么封号、评选的称谓都是满贯顶格,搜空凑足,非唤来四、五个“十”字不歇!这时就在想那罗贯中是如何演义《三国志》中武将篇的?他对蜀汉将军帐的量定就比较精准,仅让刘皇叔册封了“五虎上将”。

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分别是原来什么野战军

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分别是原来什么野战军

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分别是原来什么野战军第一野战军原西北野战军(西野) ,由抗战时期贺龙、关向应等领导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主力部队,逐步发展而来的。

第二野战军原中原野战军(中野),前身是抗战时期赫赫有名的八路军129师和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

第三野战军原华东野战军(华野),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在华中的新四军大部和山东的八路军一部为基础,第四野战军原东北野战军(东野),是由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起来的。

从北伐到49年解放不但部队经过无数次整编而且十大元帅也相互领导过不同的部队我们得从解放战争时期入手因为这一时期我军已经整编为70个军 200个师分为5大野战军首先说元帅之首的朱德朱总一直是全军的总司令很难说哪个嫡系哪个不是我们重点说一其余9位吧其次是一野主帅彭德怀的手下有著名的十虎将胡子将军——王震血胆勇将——杨得志铁甲元勋——许光达独臂勇将——贺炳炎独臂虎将——彭绍辉无畏将军——郭鹏独臂将才——余秋里铁流雄鹰——罗元发骁勇猛将——郑维山目前还保留1个机步师,1个摩步旅和3个地方师,1个武警机动师,分布于南京,兰州两大军区1个集团军,1个副大军区级省军区和武警。

二野主帅刘伯承手下悍将有传奇战将——陈赓神威虎将——杨勇虎胆战将——陈锡联疯子战将——王近山军中雄师——杜义德勇胆血将——周希汉导弹元勋——王秉璋红都勇士——曾绍山辘战血将——秦基伟目前还保留5个摩步师,1个山地快反师,6个摩步旅,2个空降师,1个装甲旅,3个武警机动师和2个预备役师,分布于北京,兰州,南京,沈阳,济南,成都6大军区7个集团军,1个空降军,3个省军区和空军,武警。

三野主帅陈毅手下名将百胜将军——粟裕屡战勇将——皮定均铁血上将——陈士榘文武兼备——宋时轮大刀将军——许世友铁面将军——王建安壮族上将——韦国清血胆将军——成钧铁胆将军——陶勇目前还保留4个摩步师,10个摩步旅,1个警卫师,1个警卫旅,1个预备役师,1个预备役炮兵师,3个武警机动师。

《亮剑》主人公原型是谁?

《亮剑》主人公原型是谁?

《亮剑》主人公原型是谁?
吴东峰
【期刊名称】《廉政瞭望》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电视连续剧《亮剑》热播后,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究竟是谁,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有人说是二野的“王疯子”王近山将军,有人说是四野的“头等主力师师长”钟伟将军,有人说是三野的“拼命三郎”陶勇将军……准确地说,李云龙这一人物形象是虚构的,他是诸多将军素材的集合体。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吴东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
【相关文献】
1.小说《亮剑》主要人物及经典战例原型探究 [J], 孙熠
2.从原型批评理论角度解读哈代《还乡》中主人公形象原型 [J], 包红芳
3.试析小说《亮剑》的主人公李云龙 [J], 董渊
4.《亮剑》主人公李云龙性格特征浅析 [J], 王茵
5.当代英雄形象的大众叙事——电视剧《亮剑》、《历史的天空》和《狼毒花》中主人公人物解析 [J], 吾文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野头等主力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是我军战功卓著的主力部队,解放了东北、华北、中南,打了三大战役中的两大战役,吃掉了蒋军“五大主力”中的两大主力,消灭了桂系的两支精锐部队“钢7军”和48军,北至松花江南到海南岛,都有其战斗足迹。

在四野的战旗下,有八支英雄的部队,承担了四野的主要作战任务,几乎参加了四野的所有大小数十次战役,且均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立下了赫赫战功,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称呼这八支英雄部队为——四野头等主力师。

一、38军第112师
第112师的前身是八路军第115师教导5旅,该旅是由以115师343旅685团新2营为基础发展起来的115师东进支队改编的。

南下支援新四军时改称新四军独立旅,北上山东归建后恢复教5旅番号。

43年3月教5旅旅部和所辖13团、14团合编为滨海第13团,43年9月滨海13团兼滨海1分区,后原教5旅机关分出为1分区机关与13团分离,45年8月1分区机关和滨海6团、13团、独立3团合编为山东军区第1师。

同年9月1师奉调赴东北,后称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直属第1师、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直属第1师,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第1师,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1师,38军第112师。

该师是我军核心老部队,686团、滨海13团等两大山东军区主力团是该师的主力,部队作风勇猛顽强,执行命令坚决,战斗经验丰富,经得起伤亡,连续作战能力很强,战斗士气旺盛,防御、进攻、野战、攻坚俱佳。

该师长期担负机动作战任务,战功卓著,深受115师、新四军、山东军区、四野、志愿军、军委首长的爱戴和信任,一直是重点建设部队。

是四野头等主力师,也是全军战斗力最强的几个主力师之一。

二、38军第113师
第113师的前身是由686团、685团的部分干部和686团的两个连队为骨干组建的343旅补充团,37年12月115师主力东进以后编入115师晋西支队为第1团,40年11月入鲁归建编入115师教2旅为第4团,43年3月与教5旅15团、山东纵队2旅5团、教2旅直属队各一部合编为滨海第4团,43年9月该团兼滨海军区第2军分区,44年7月2分区机关与滨海第4团分离。

45年8月2分区机关与滨海第4团、第23团、独立第1团合编为山东军区第2师,赴东北后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直属第2师,46年2月上旬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东满军区直属第22旅,同年3月下旬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直属第2师,后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第2师、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2师、第38军第113师。

该师是我军核心老部队,山东军区主力团滨海4团、23团是该师的主力,部队富有朝气,执行命令坚决,作风勇猛顽强,进攻、防御、野战、攻坚兼备,战功显赫,是四野头等主力师,亦是全军战斗力最强的主力师之一。

三、39军第115师
第115师的前身是 39年3月9日由344旅独立团、特务团、黄河支队等部队组建的冀鲁豫支队,40年4月冀鲁豫支队改编为第2纵队新编第2旅,40年6月编入八路军第4纵队为新编第2旅,同年7月编入八路军第5纵队为第2支队,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8旅,42年11月兼苏北军区盐阜军分区,45年8月免兼盐阜军分区,45年11月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第8旅,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第8旅,同年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4师,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4师,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
放军第39军第115师。

该师是有红军基础的老部队,是新四军的甲等旅,新四军3师的22团、24团是该师的主力团,部队战斗积极性高,执行任务坚决,战斗作风勇猛,善于野战亦能攻坚,战斗力很强,应是四野的头等主力师。

四、39军第116师
第116师的前身是红15军团,37年8月22日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40年4月旅机关及直属队大部扩编为八路军第2纵队机关,余部为第344旅旅部。

40年6月随纵队编入八路军第4纵队为第4旅,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第10旅,41年9月与3师9旅对调番号改称新四军第3师第10旅,10月与淮海军区合并为10旅兼淮海军区,42年11月改称新四军第3师第10
旅兼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45年8月10日免兼淮海军分区,45年11月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第10旅,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第10旅,同年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5师,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5师,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116师。

该师是红军师,是新四军的甲等旅,是四野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新四军3师的28团、29团是该师的主力团,部队突击力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

攻防兼备,能猛打、猛冲、猛追、三猛著称。

善于运动野战,攻击力亦很顽强,是四野头等主力师,亦是全军战斗力最强的主力师之一。

抗美援朝的云山战斗是该师的经典之作,被日本自卫队干部学校收入其教材(《作战理论入门》),奉为包围之典范。

五、40军第118师
第118师的前身是40年9月组建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旅,42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1旅,43年3月番号撤销,旅机关编入鲁中军区机关。

45年8月中旬组建山东军区第3师(师部由鲁中军区机关一部组成),46年1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为第7旅,同年7月31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7师,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7师,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118师。

该师是山东纵队的精华,山东军区主力团鲁中1团、2团是该师的主力团队,部队作风强悍,进攻、防御、攻坚、野战兼备,突击力强大,是南满的主力师,有暴风雨部队的美称,部队战斗力超强,是四野头等主力师。

六、41军第121师
第121师的前身是1945年8月中旬组建的山东军区第6师,1945年10月间编入东满人民自卫军第2纵队为第1支队,1945年12月下旬改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东满临时指挥部第2纵队第1旅,1946年1月中下旬随所在纵队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为第10旅,1946年7月改番号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第10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10师,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第121师。

该师是胶东军区的主力部队,山东军区主力团胶东14团和东海独立1团为该师主力团,作风硬朗强悍,技、战术全面,进攻、防御、攻坚、野战兼备,突击力强,在攻防作战中表现出较高的技战术水平,部队战斗力超强,是四野头等主力师。

七、43军第127师
第127师的前身是由参加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部分部队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30年6月改称红1军团红4军,33年6月改编为红军1团红2师,37年8月25日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39年1月扩编为苏鲁支队,同年3月改称苏鲁豫支队,40年8月16日编入八路军第5纵队为第1支队,同年10月下旬改称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1旅仍归第5纵队指挥,41年1
月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7旅。

45年11月赴东北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第7旅,46年2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第7旅,到东北后始终归东总直接指挥。

46年10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为第16师,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第16师,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第127师。

该师是著名的“朱毛”红军,是我军最老的核心主力部队。

战斗作风勇猛骁悍,执行命令坚决,连续作战能力强,战斗士气旺盛,敢打大仗、恶仗、血仗,作战经验丰富,技、战术水平高且全面,进攻、防御、攻坚、野战俱佳,尤其擅长野战条件下的攻防作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红军的头号主力,参加了五次反围剿,长征途中是中央红军的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突破乌江,抢夺泸定桥,袭取天险腊子口。

抗战期间,首战平型关是主要突击部队,后开辟苏鲁豫,南下支援新四军,成为新四军主力机动部队。

挺进东北后,与112师携手共创歼灭战范例“秀水河子战斗”,四平保卫战单独断后掩护全军安全撤出战斗。

该师所属部队中有红4团、红2团两大老红军主力团,故实力强大,是四野头等主力师,也是全军战斗力最强的几个主力师之一
八、43军第128师
第128师的前身是45年8月17日组建的山东军区第7师,45年11月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第7师,46年2月与冀东第19旅、渤海新编师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师(辖三个旅),原第7师部队及师机关之一部改编为第7师第20旅,46年10月随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第17师,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第17师,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第128师。

该师是由山东渤海军区的主力部队改编的,部队基础好有渤海军区直属团和教导6旅17团为其主力团,战斗作风过硬,技、战术全面,进攻、防御、攻坚、野战兼备,尤其擅长攻坚作战,特别是城市攻坚战的纵深作战战术水平高超,首创了“四组一队”、一个营包打一条街等战术原则。

参加了四野的历次大规模城市攻坚战役,有“攻坚老虎”的美名,部队战斗力超强,是四野头等主力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