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教材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重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重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重点归纳古诗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作于东汉末年。

品诗词对照翻译教材原文庭中有奇树①,绿叶发华②滋③。

参考译文庭院里有一株佳美、珍贵的树,绿叶间生长出繁盛的花朵。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花木繁盛的春景图。

“庭中”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这是一首表现思妇怀远的闺怨诗。

写作手法: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也与下文主人公孤居无依形成鲜明对照。

教材原文攀条④折其荣,将以遗wèi⑤所思。

参考译文我攀引枝条,折下了一枝花,想要把它赠给日夜思念的人。

理解赏析写作手法:动作描写,“攀”条“折”花为了寄给思念的人。

教材原文馨香盈⑥怀袖,路远莫致⑦之。

1参考译文花香充满了衣服的襟袖,可是天遥地远,不能送达思念的人手中。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以乐景写哀情。

“馨香盈怀袖”紧承上两句,写出了“奇树”之花的珍贵,花的香气特别浓郁,十分适合赠予他人,寄托思念之情。

可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思念的人手中。

教材原文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⑧。

参考译文这花有什么珍贵的呢?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

最后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表现了主人公对远行之人的深切思念。

重点注释①奇树:佳美、珍贵的树。

②华:花。

下文的“荣”也是“花”的意思。

③滋:繁盛。

④攀条:攀引枝条。

⑤遗:给予,馈赠。

⑥盈:充满。

⑦致:送达。

⑧经时:历时很久。

作品主旨这首诗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表达了女主人公对远行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之情。

理解探究21. 诗歌前四句借春景图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主旨与情感把握)答:前四句写了在春天的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开出了繁盛的花朵。

《古诗十九首》ppt课件

《古诗十九首》ppt课件
36
。简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不忘自己。
20
⑴下面请找出本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分析形成了什么样的意境?
兰泽、芳草、芙蓉、长路、旧乡。
⑵其中哪个意象是最重要的?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
芙蓉
芙蓉意象:荷花、莲花、芙蕖、菡萏等。
特点: 品质高洁 气质优雅 姿态优美
仪表庄重
21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描 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 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芙 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表达 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 好。
2、东汉中下层文人五言诗代表作,作者多为无名氏。 地位: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它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刘勰称其为 “五言之冠冕”。钟嵘称其“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内容:多为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和士人宦途失意的悲叹。艺术手法:善于将写景、抒 情、叙事、议论熔为一炉,或运用比兴,达到高度的自然和谐。叙事委婉,抒情真挚, 语言自然浅近而凝炼和谐。
显得韵味深长,哀婉动人。
33
天上悲情 人间写照
景情交融 委婉含蓄
34
杨花 子规
漂泊无定 不如归去
明月
陪伴友人
} 写景
} 抒情
主题:表达了朋友的关切和同情
离愁别绪 关怀、思念
35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 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 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5
涉 江 采 芙 蓉
6
涉江采芙蓉①, 兰泽②多芳草。 采之欲遗③谁? 所思在远道④。 还顾望旧乡⑤, 长路漫浩浩⑥。 同心⑦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⑧。
涉江采芙蓉
7
• ①芙蓉:荷花的别名。 • 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 ③遗(wèi):赠。 • ④远道:犹言“远方”。 • ⑤旧乡:故乡。 • ⑥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 ⑦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 • ⑧终老:终生。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原文、注释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原文、注释

必修上全册古诗词:原文、课下注释【部编版】教材古诗文目录:第6课一、芣苢/《诗经.周南》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第7课三、短歌行/曹操四、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第8课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六、登高/杜甫七、琵琶行/白居易第9课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十、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静女/《诗经·邶风》十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十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十四、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一、芣苢/《诗经.周南》备课习题资料【原文】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课下注释】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

芣苢,车前草。

①【采采】茂盛的样子。

②【薄言】“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

③【有】取得,获得。

④【掇】拾取,摘取。

⑤【捋】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⑥【袺】提起衣襟兜东西。

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原文】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春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课下注释】①选自《苏辙集·栾城三集》卷一(中华书局1990年版)。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文学家。

文氏外孙,指文骥,苏辙的外孙。

②【诸孙】泛指孙辈。

③【阴霪】连绵不断的雨。

④【一竿晴日舞比邻】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

一竿,指太阳升起的高度。

⑤【博】求取。

⑥【村酷】农家自酿的酒。

酷,酒。

⑦【廪】粮仓。

三、《短歌行》/曹操【原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古诗十九首课件

古诗十九首课件

情感真挚
总结词
表达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详细描述
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情感真挚而深沉,无论是离别之情、相思之苦还是人生感慨,都能深深打动读者 的内心,引起强烈的共鸣。
结构严谨
总结词
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层次分明。
详细描述
古诗十九首在结构上非常严谨,每首诗都有明确的主题和层 次,布局合理,使得整体结构紧凑而完整,给人留下深刻的 印象。
古诗十九首ppt课件
CONTENTS
• 古诗十九首简介 • 古诗十九首内容解析 •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 古诗十九首的影响与传承 • 古诗十九首的现代意义
01
古诗十九首简介
作者与创作背景
作者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不详,可能为 东汉末年的文人群体创作。
创作背景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士人 普遍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追求 个人情感和内心真实的表达。
对现代社会的反思
01
道德沦丧,呼唤人性回归
古诗十九首中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提出了反思,呼吁人们回归人性本善。
02
物质追求,忽视精神需求
古诗十九首中对物质追求和精神需求的平衡进行了探讨,提醒现代社会
要关注人们的精神需求,避免过度追求物质利益。
03
快节奏生活,丧失慢下来思考
重要影响。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古诗十九首被视为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标志着五言诗的成熟。
文学批评的热点
古诗十九首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 思想内涵,一直是文学批评关注的热点。
文学教育的经典
在古代文学教育中,古诗十九首是不可或 缺的经典篇目。
传承与发展
历代传唱与模仿
与现代诗歌的融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教材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教案提纲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教材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教案提纲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教材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教案提纲一、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教材诗三首教案提纲一、题目:《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教材诗三首》,包括《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泊秦淮》、《登高》三首诗。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读懂、理解三首诗歌的意义和内涵,能从中感受到诗人们对现实的思考和感悟,进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2.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正确地理解和解读诗歌,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教学内容:1.《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2.《泊秦淮》3.《登高》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2.小组讨论、集体探究3.课堂演讲、写作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了解学生对古诗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习《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解释生字词汇,分析句子结构。

(2)小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其意义和内涵,找出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课堂展示和分享,通过诗歌讲解体验古代军人的坚毅和无畏精神。

3.学习《泊秦淮》(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解释生字词汇,分析句子结构。

(2)小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其意义和内涵,找出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课堂展示和分享,通过诗歌讲解体验古代文人的清新闲适和淡泊名利。

4.学习《登高》(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解释生字词汇,分析句子结构。

(2)小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其意义和内涵,找出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课堂展示和分享,通过诗歌讲解体验古代士人的抒发豪放和向往自由的情感。

5.课堂总结结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知识点,总结教学成果。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语言表述和作业水平来评价教学效果,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教案一、题目:《涉江采芙蓉》二、教学目标:1. 感受唐朝女诗人的文学魅力,了解她的传奇故事,学习《涉江采芙蓉》的形式特点和语言表达,进一步提高阅读和理解古诗的能力。

部编版8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8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也是“花”的意思。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滋,繁盛。
攀引枝条。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读作状w元成è才路 i,给予,馈赠。
馨香盈怀状元成才袖路 ,路远莫致之。 送达。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历时很久。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诗句品读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庭院里一株珍贵的树,绿叶葱茏,花朵 开得繁盛(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盈缩: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但:仅,只。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养怡:指调养身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心,保持心情愉
状元成才路
快。怡,愉快。
状元成才路
永年:长寿。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今译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死亡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 的骏马卧在马槽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 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也不会止息。人 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 身心,保持心情愉快,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 了,用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 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主旨归纳
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思 念之情。全诗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
状元成才路
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委婉含蓄,感人至深。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梁 甫 行
曹 植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2023年高中语文《古诗十九首》教案

2023年高中语文《古诗十九首》教案

2023年高中语文《古诗十九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和意义;2. 学习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 培养学生热爱诗歌、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十九首》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点;2. 学会鉴赏不同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内容《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博大的思想内涵。

通过对其中的数首古诗进行深入阅读和解析,使学生对古代诗词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具体诗歌内容如下:1. 《登鹳雀楼》- 王之涣2. 《江雪》- 柳宗元3. 《春晓》- 孟浩然4. 《静夜思》- 李白5. 《忆江南》- 杨慎6. 《白日依山尽》- 王之涣7. 《登金陵凤凰台》- 杜牧8. 《早发白帝城》- 李白9. 《登鹳雀楼》- 王之涣10. 《白日依山尽》- 王之涣11. 《春晓》- 孟浩然12. 《登金陵凤凰台》- 杜牧13. 《望夫石》- 白居易14. 《登鹳雀楼》- 王之涣15. 《早发白帝城》- 李白16. 《静夜思》- 李白17. 《江雪》- 柳宗元18. 《春晓》- 孟浩然19. 《登金陵凤凰台》- 杜牧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对每一首古诗进行详细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表达和修辞手法;2.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剖析古诗的意义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3. 朗读比赛法: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读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十九首》的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唤起学生对古诗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 阅读与讲解:逐首阅读古诗,由教师进行详细解读,包括诗歌的基本意义、艺术特点等;3. 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学生展开思维碰撞,共同探讨古诗中的深层意义;4. 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读比赛,选拔优秀朗读者,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 总结归纳:对本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古诗十九首ppt课件

古诗十九首ppt课件

五言诗的起源与形成
3〕成熟于东汉. •东汉乐府诗歌里开始出现成熟的五言诗,如《陌 上桑》、《十五从军征》等. •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东汉前期应亨的《赠四 王冠诗》和班固的《咏史》.从体制看,是完整的 五言了.而它们的艺术表现,则平实呆板,质木无文, 远远没有成熟. •班固之后,张衡和秦嘉的作品,如:张衡《同声 歌》、秦嘉《赠妇诗》,标志着文人五言诗渐趋成 熟.
"十九首所以成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 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 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 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 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别离?以我之 怀思,猜彼人见弃,亦其常也.夫终身相守者 不知有愁,亦复不知有乐,乍一别离,则此愁 难己.逐臣、弃妻与朋友阔别,皆同此旨.故 《十九首》惟此二意,而低回反复,人人读
苏李诗大体是东汉桓帝灵帝时期的无名氏作品约与古诗十九首同时前后而属同一风味王士祯渔洋诗话大多为赠答留别怀人思归感伤人生情调凄怨是一些艺术相当成熟形式较为完整的五言古诗
汉代诗歌
文人五言诗
《古诗十九首》
五言诗的起源与形成
1〕五言诗起源于民间. •《诗经》少数诗章已经出现五言的诗句.但那只 是偶尔出现的五言片断,不能看作是五言诗的起源. •春秋末到战国期间,民歌中也偶见五言的形式. 2〕酝酿于西汉. •西汉时期的一些歌谣和乐府诗歌,五言的成分很 大,这些诗歌严格说还不是完整的五言诗,但五言 的比重加大了.这标志着五言这种诗歌形式正在西 汉酝酿,将要脱颖而出了.
前人论《古诗十九首》
钟嵘:"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 几乎一字千金."〔《诗品》卷上〕
刘勰:"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 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部编版8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8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1)“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盈”字用得好。“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充满了女主人公的衣襟和衣 袖。一个“盈”字,暗示女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 自禁,表现出女主人公对远方丈夫的深深思念。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风跨俗”的气概。面对动乱的社会,源自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 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正如他自己所说,风霜逼迫愈严, 愈能体现松柏坚贞挺拔的本性。这种精神和骨气造就了刘桢诗歌俊逸而奇丽的风格。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诗歌大意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1)开头四句分别写“神龟”和“腾蛇”,诗人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
部编版教材∙8年级语文上册
◆名句赏析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人称改换,比拟沉痛。运用那些海民的口吻,说其

12.明月何皎皎

12.明月何皎皎

第12课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教材分析】1. 打破诗的传统格局;开五言诗的先河;反映离愁别绪;反映彷徨失意;表现愤世嫉俗之情。

2. 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古诗的发展轨迹,认识古诗十九首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感受作品的形式美、意境美、音律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作者在诗中所蕴藏的真挚的情感。

联系自身,将生活中曾经有过的对父母、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用文字记录下来。

【教学重点】诵读诗作,体会怀人诗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尝试认识古诗十九首开五言之先的历史地位。

【教法学法】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

《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

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

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其十九《明月何皎皎》。

二、诵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大意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①。

忧愁不能寐②,揽衣起徘徊③。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④。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⑤,泪下沾裳衣⑥。

[1] 需注意的词语:①罗床帏:罗帐。

②寐:入睡。

③揽衣:犹言“披衣”,“穿衣”。

揽,取。

④旋归;回归,归家。

旋,转。

⑤引领:伸颈,“抬头远望”的意思。

⑥裳衣:一作“衣裳”。

[2]诗文翻译明月如此皎洁,照亮了我的床帏;我忧愁得无法入睡,披衣而起屋内徘徊;客居在外虽然有趣,但是还是不如早日回家;一个人出门忧愁彷徨,满心愁苦应该告诉谁呢?伸颈远望还是只能回到房间,眼泪沾湿了衣裳。

三、畅谈感受这首诗的含义你有什么心得体会吗?请读灵犀一点后思考。

先自主学习,后合作探究。

最后教师适当点拨。

这首诗是写游子离愁的,诗中刻划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

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古诗文大全

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古诗文大全

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古诗文1.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4.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 浪淘沙(其一)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6. 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7.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8. 绝句(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9.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0. 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1. 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2. 伯牙鼓琴《吕氏春秋》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3. 书戴嵩画牛苏轼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教学分析《庭中有奇树》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诗歌,收录在《古诗十九首》中。

这首诗以描写庭院中一棵奇特的树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本文将以这首诗为例,分析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起首,教学分析应从诗歌的背景和作者入手。

王昌龄是唐代闻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感慨。

学生在进修这首诗歌时,可以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宁创作背景,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特点。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

其次,教学分析应注重对诗歌意境的解读和品味。

《庭中有奇树》以描写庭院中一棵奇特的树为主题,通过对树的形态和特点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奇特感受和体验。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具体描写和意象,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营建的美好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再次,教学分析应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背后的哲理和情感。

《庭中有奇树》虽然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题,但其中蕴含着诗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感悟,引导他们思考诗歌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最后,教学分析应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在进修《庭中有奇树》这首诗歌时,教师可以通过诗歌朗诵、赏析和创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和表达,提升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是一首具有奇特意境和深刻内涵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教学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特点,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引导他们思考人生和情感,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和深刻情感,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创造力,使他们在文学领域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古诗十九首课件ppt

古诗十九首课件ppt

以意逆志
把握诗歌主题
通过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思 想,可以推测作者的创作 意图和表达的情感。
探究意象寓意
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 征意义,探究意象的寓意 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深层含 义。
联系个人经验
将个人经验与诗歌内容相 结合,有助于产生共鸣, 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置身诗境
想象诗歌场景
通过想象诗歌所描述的场景,可以更 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主题与风格
主题
古诗十九首的主题主要涉及离别、相 思、生死、人生无常等情感和哲学思 考。
风格
古诗十九首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 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杰 出代表。
历史地位与影响
历史地位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对后世 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影响
古诗十九首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诗人从中汲取灵感,形 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也是研究节奏
掌握好节奏是朗诵古诗的关键。注意把握诗句的节奏感 ,合理断句,使朗诵更加流畅、自然。
情感表达
理解诗意
在朗诵前,深入理解古诗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以便更好地传达诗中的情感。
情感投入
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诵中,使听者能够感受到诗的 情感和意境。
声音控制
音量控制
根据需要调整音量,突出重点,使听者更加清晰地听 到诗的内容。
VS
详细描述
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质朴自然,不追求华丽 的辞藻,却能通过简单的词语组合,表达 出深沉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这种简练的 语言风格,使得古诗十九首具有很高的艺 术价值。
意境深远
总结词
古诗十九首的意境深远,往往通过描 绘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展现出广阔 的时空背景和深沉的情感世界。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必背篇目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必背篇目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必背篇目原文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第三单元7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8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高/杜甫*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9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第六单元10 劝学/《荀子》* 师说/韩愈第七单元16 赤壁赋/苏轼* 登泰山记/姚鼐古诗词诵读静女/《诗经·邶风》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1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7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8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原文、注释、翻译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原文、注释、翻译

必修上全册古诗词:原文、课下注释、翻译【部编版】教材古诗文目录:第6课一、芣苢/《诗经.周南》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第7课三、短歌行/曹操四、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第8课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六、登高/杜甫七、琵琶行/白居易第9课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十、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静女/《诗经·邶风》十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十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十四、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一、芣苢/《诗经.周南》备课习题资料【原文】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课下注释】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

芣苢,车前草。

①【采采】茂盛的样子。

②【薄言】“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

③【有】取得,获得。

④【掇】拾取,摘取。

⑤【捋】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⑥【袺】提起衣襟兜东西。

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圈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备课习题资料【原文】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春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课下注释】①选自《苏辙集·栾城三集》卷一(中华书局1990年版)。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文学家。

文氏外孙,指文骥,苏辙的外孙。

②【诸孙】泛指孙辈。

③【阴霪】连绵不断的雨。

④【一竿晴日舞比邻】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

一竿,指太阳升起的高度。

⑤【博】求取。

古诗十九首(课堂PPT)课件.ppt

古诗十九首(课堂PPT)课件.ppt
vv
二、《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 1、描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
• (1)游子的乡关之思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
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
居,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
• 2、思妇的怀人念远之情
• 这些作品,可能大多并非真正出自思妇之手,而 是游子文士“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琢磨
一批丰硕成果,钟嵘称其“惊心动魄,可谓几乎 一字千斤”!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明代 谭元春《古诗归》说它“在诸古诗之上,千古无
异议”。 它标志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标志了抒情诗的新 发展,揭开了我国诗歌史发展新的一页,而又是 建安诗歌的先导,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vv
四、作品赏析: 《行行重行行》
思妇的心态而创作的。如《行行重行行》、《凛
凛岁云暮》、《客从远方来》、《庭中有奇树》、 《青青河畔草》、《孟冬寒气至》等。
vv
2、表现文士们的人生愿望和他们对生 存状态的深切感受。 •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
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回车驾言迈》) •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轗轲长苦辛” (《今日良宴会》)
• 陟[zhì] 彼北邙兮,噫!顾瞻帝京兮, 噫!宫阙崔嵬[wéi] 兮,噫!民之劬 [qú]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
• 清张玉毂《古诗赏析》评曰: “无穷悲痛,全在五个'噫'字托出, 真是创体。”
vv
张衡《四愁诗》
•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 怀忧心烦劳?
vv
有一首古埃及的佚名诗饶有意味:

把忧愁抛到九霄云外

能够快乐尽量快乐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十九首》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十九首》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十九首》课件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十九首》课件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古诗十九首》是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

本课件将对《古诗十九首》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古诗的内涵。

一、《古诗十九首》概述《古诗十九首》是一篇系列课文,包含了十九首不同朝代的优秀古诗。

这些古诗的选材广泛,涵盖了爱国、自然、家国情怀等多个主题。

通过读这些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生活、情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二、古诗欣赏1. 《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登上鹳雀楼后所看到的宏伟景色。

通过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色,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雄心壮志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向往。

2.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通过描写辽阔的大漠和蓝天白云,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感伤之情以及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3. 《渡汉江》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宋之问的作品,描绘了他渡过汉江时所经历的艰难困苦。

诗中融入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表达了自己追求理想、担当责任的决心。

三、古诗赏析1. 《静夜思》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作品,通过描绘夜晚的寂静和内心的孤寂,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登高》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作品,通过描绘登高所见的山川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有趣。

3. 《春晓》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孟浩然的作品,通过描绘春天早晨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天的美丽景色之中。

四、古诗练习为了加深对《古诗十九首》的理解和记忆,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练习。

可以尝试填空、背诵、仿写等形式的练习,以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感受力和创作能力。

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第二册——《古诗十九首》两首

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第二册——《古诗十九首》两首

十七《古诗十九首》两首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及多种修辞手法。

2.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角度,掌握本文全方位、立体感的描写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物质文明的挑战下如何固守传统的问题。

行行重行行课文分析《行行重行行》以单纯优美的语言,表现出一个思妇因丈夫久出不归而思念担忧的心情。

“行行重行行”中“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意思更递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

首句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沉重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刻笼罩全诗。

“与君生别离”中“君”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这句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意思是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海角,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和思妇为天涯海角。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这句诗中“阻”承“天一涯”,指道路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

当时战争频繁,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句诗运用比兴手法,飞禽走兽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呢?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

这是诗人在极度的思念中展开的丰富的联想。

表面上喻远行君子,同时兼喻思妇对远行君子的相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意思是自别后,我容颜憔悴,日渐消瘦,游子呀,你还不归来。

上文两个“相去”一指两地相距之远,二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写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痛苦和彷徨之中。

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的心理,思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委婉含蓄,意味不尽。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这句诗中“老”并非指实际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

而“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代谢,相思又一年。

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写坐愁相思了无益。

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路这么多阻碍,又这么长,究竟哪一天 才会见面啊?
• “会面安可知?”乐府诗很奇怪的一点 是:见面的问题很少去涉及。他所表现 的只是一种愿望,期望这个愿望成真, 但却不认认真真的去想见面后会怎么样。
《行行重行行》
• 第四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 南方来的鸟永远把巢安在南面的树枝上,
胡马即使在南方,也还是恋着北方的故 土。 • 读到这里却是发现了有《诗经》里“比、 兴”的味道了。 • “比兴”还记得吗?
《行行重行行》
• 我们去读这首诗,发现不知道它在讲什 么故事。
• 直接导入了一种哀伤的调调。
《行行重行行》
第一句: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重行行:行了又行,走个不 停。 生别离:活生生地分离。 这个时候的诗还是通俗易懂, 字 里行间没有太多的文藻。 但是一种哀伤的格调却已经显 现出来, 自古忧伤伤别离嘛!
• 什么时候出现? • “举孝廉”。 • 曹操的“唯才是举”。
文人阶层与文人诗
• 脱离劳动生产的人——文人,他们所唱 出的“乐章”,便开始脱离了民间的 “农事歌”。
• 文人骨子里总是透出一丝悲凉,一丝柔 弱。
• 就如同一种平衡:农事的苦需要用兴奋 来平衡,所以朴实农歌体现出的是一种 兴奋。
• 文人阶层他需要用思想上的悲来平衡?
• 要有一种大气,树立对于人 生生活的态度,切不可自卑!
文学的可贵
• 文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她所传 递出的是一种生命,是一种 让我们觉得亲近、温柔的生 命。如同知己!
• 你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喜悦、 哀伤、孤独、希望!
• 这就是文学的可贵之处!
文人阶层与文人诗
• 文人——专门读书、受教育,不事劳动 生产的一类人!
• 可从宋词寻觅哪一句?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为什么会说这两句文人化呢?
• “衣带日缓”这种句子,很少会在民间 出现…无论民歌、民间乐章等等,无处
寻觅。这种颇有些“矫情”的词句是无 法在民间找到的!

为什么呢?
• 古代士人与平常百姓的衣服是不 一样的。
• 比如:古代文人和贵族衣服上是 有带钩。(长衫)腰围是用革带 的孔来算的。
• 回忆:
• 赋比兴
• 赋:直陈其事,如叙事诗。
• 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 法。
•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 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 想、感情。
• 第五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 这一句就比第四句文人化了!
• 离别好久了,老是不能见面,睡不着觉, 人越来越瘦,也很憔悴。所以也就“衣 带日已缓”
《行行重行行》
• 第二句: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 天一涯:天一方。意思是两人各在天之
一方,相距遥远,无法相见。 • 还是平淡淡,娓娓道来。依旧没什么可
值得商榷的地方。 • 为什么? • 是因为我们经历诸多,已经习以为常?
《行行重行行》
• 第三句: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 《诗经》里有“道阻且长”,是在哪里? • ——(蒹葭) • 《诗经》的很多规格被汉乐府继承,又
被三国魏晋诗歌继承,后来又被唐诗所 继承,其实,文学一直在延续。
蒹葭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 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 在水中央。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 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 在水中坻。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 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 在水中沚。
文学是一道照进现实的光
•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秦罗 敷。”——《陌上桑》
• 它所传递的是一种自信自在 的感情。(如何能在现实中 找到?)
文学是一道照进现实的光
• 一个民间的女子,自名秦罗 敷,没有任何身份、地位。 但张口而言“日出东南隅, 照我秦氏楼。”他体现出的 是一种大气。
《古诗十九首》
——文人的优思
文学不是现实
• 有时候会不经意间问:为什么会去读一 首诗?
• 在现实生活这么多得压力之下,文学, 她究竟扮演的什么样的角色?
• 然而,文学,不是现实。
文学不是现实
读文学的时候,我们会很不习惯里面有一 些世俗或者现实的东西。比如,他不会来 写今天一日三餐如何,不会写七大姑八大 姨乱七八糟的生活琐事。 文学所能够传达的是一种能够让你产生情 感乃至生命中的共鸣的感觉! (就如同你去看一部电影、小说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要的其实是一种 经历,一种阅历,一种能够产生共鸣的情 怀!
《古诗十九首》
•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 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 志。
• 《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 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 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 的读者常读常新。

《古诗十九首》
• 他把那种感情用诗情表现 出来。
• 表说听不懂…请随我一同观 赏…
《古诗十九首》
• 文人为什么总是悲戚的? • 他不是哀伤没吃没穿!他所
• 太阳从东南边出来,照到了 我们秦家的楼上,仿若整个 太阳围绕她家转一般。
文学是一道照进现实的光
• 但这是不是盲目嚣张的 自大呢?
• 不是!
• 这一方面是一个时代的 自信。另一方面又是对 于自己生命的自信。认 为自己的生命是有意义 的,是明亮的!
文学是一道照进现实的光
• 秦罗敷感觉到了自己生命初 成长的美,把太阳与少女巧 妙的结合。
• 民间百姓则不同,或劳作,或方 便,均是拿布带或麻绳来绑。
• 所以, “缓”体现出来的就是革 带的洞越来越往后,文人的哀伤, 自然而言就流露了出来…
哀伤的是要面临的生老病死, 哀伤的是自己的感情,自己 的思想!
《古诗十九首》
• 生活重于生命? • 其实,《古诗十九首》背后的人都是养
尊处优的! • 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 行行重行行
•行 行 重 行 行 , 与 君 生 别 离 。 •相 去 万 余 里 , 各 在 天 一 涯 。 •道 路 阻 且 长 , 会 面 安 可 知 ? •胡 马 依 北 风 , 越 鸟 巢 南 枝 。 •相 去 日 已 远 , 衣 带 日 已 缓 。 •浮 云 蔽 白 日 , 游 子 不 顾 返 。 •思 君 令 人 老 , 岁 月 忽 已 晚 。 •弃 捐 勿 复 道 , 努 力 加 餐 饭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