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班主任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现代社会需要和谐与平等的沟通,有了沟通就容易彼此理解,有了理解就便于双方的步调一致、协同努力。对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来说,只有通过有效沟通,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形成友好的伙伴关系,家校之间的合作才会有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家校协同教育才能获得良性发展。家校合作的基础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
一、沟通的重要性。
(一)家长对教师的要求
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和学生对教师和学校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一方面希望老师多关照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家长们的“民主”意识,“维权”意识很强。孩子大多娇生惯养,心理能力承受差。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当的言辞,没有注意到的一些小事,家长就找你讨说法,甚至到教育局告你。家长只信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把孩子交给学校,学校就有责任教好我的孩子”。
小刚(化名)是名小学三年级的男生。他很爱运动,并且活泼可爱,但在他妈妈眼中,小刚是一个好孩子。在上课时,小刚经常有意无意地捣乱,并对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表现出了一种难以理解的仇恨,老师稍加对他严厉,他就回家对妈妈诉苦。小刚的父母却并没有与老师及时沟通了解他的学习情况,只听孩子片面之词就在班级微信群里指责老师。
案例分析:
班主任老师与小刚沟通后,发现他是一个内心非常成熟、很有主见的孩子。在小伟的内心,他非常希望老师对他另眼相看。
心理专家指出:
当孩子在学校因老师的管教而受到打击,表现出焦躁、愤恨的情绪时,家长不应急躁,既不能不问缘由对孩子横加斥责,也不能跟着孩子一起在背后数落老师的错误,这样都会使孩子在心里更加增长对老师的仇恨。家长应及时和老师沟通了解情况,在共同理解的前提下帮助孩子找回自信,也可以为他找一些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得到拓展。
(二)家访,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学校和家庭的有效结合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而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的环境、家长的素质、教育方法都将对孩子思想道德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学校有责任发挥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方法传授给家长,使学生
在家中受到良好的启发和科学的指导。我校通过走访、开家长会、微信探讨等沟通方式使家、校教育形成了合力。六年级被家访的学生是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女孩子,孩子妈妈经常对孩子进行抱怨或责备,“供你吃供你穿,就不能得一个好成绩给我看吗?”、“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怎么总让我失望呢?”像这样的话总是挂在她的嘴上。孩子压力很大,学习也放不开。通过家访,家访老师发现了孩子思想压力的真正源头,于是她耐心地告诉孩子妈妈,她的这种教育方式不正确,过多的责怪会给孩子更大的心理压力,对学习反而不利。适当的鼓励则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还在妈妈,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开始调整自身的教育方式。一次数学考试中,女儿考的不理想,看着孩子胆怯的目光,孩子妈妈没有像平时一样抱怨责怪,而是耐心地告诉女儿:一次考试失败并不代表什么,只要努力学,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妈妈平时关心不够,也有责任,不怪你。平时内向倔强的孩子听到母亲的一席话后“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从那以后母女俩关系更加融洽,短短数月的时间,女孩成绩也快速地升了上来。家访中,老师告诉女孩的父母:孩子在暑假的正常学习安排不要过于紧张,孩子的学习已经步入正轨,适当的放松和社会实践也是必要的。对此,两位家长不住地点头。谈到家访,其父亲表示,平日虽然担心孩子学校的各种情况,但也不好总到学校找老师询问,家访这种沟通方式,更能让家长深入了解孩子,从而达到更好教育目的,自己的孩子就是直接的受益者。
二、沟通技巧,有效为本。
我认为一名好教师不仅仅是教学能手,还应当认识到与家长之间沟通的重要性,艺术地处理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
教师与家长是人际关系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关系。因为家长的职业不用、文化层次不用,教育孩子的观念也不用,要他们都能做到与学校“步调一致”,真的很不容易。为培养好孩子,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掌握一定的技巧。
那么,教师应如何消除家长的“惧意”、与家长之间如何进行沟通呢?
首先,作为老师应当放下“架子”,有的老师可能要问,老师有“架子”吗?有的,以我所见,当我们面对学生家长时,我们总会在不经意间端起自已的“架子”,把家长也当成了学生,这时家长也仿佛一下子回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对老师也诚惶诚恐起来,为了孩子也只好“委曲求全”了。其实有很多学生家长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有的甚至是硕士、博士,但是他们在自己孩子的老师面前,有时侯完全就像一位小学生面对自己的老师。
记得有一位学生家长,在本村是有名的企业家,但当他面对孩子的老师,被问及在教
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时,他竟毫不犹豫地说“一切都听老师的”。当我与他开诚布公的谈起他孩子的教育问题并征求他的意见时,他竟然感动不已。后来他才坦然的告诉:自从孩子上学,由于孩子的成绩不好,自己从来就没少受过孩子老师的训斥,他说自己今生最惧怕的就是自己孩子的老师。我觉得这位家长的话可能对老师有一点误解,也肯定是出于一种无奈,但是他的话在现实生活中却非常具有代表性。这就说明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改正,那就是我们老师应当要放下“架子”,面对家长,我们应当少一些责备,多一些沟通,少一些吩咐,多一些建议。应当把学生家长当成朋友,诤友,和他们共同探讨对其孩子的教育,不能认为“我是老师,你就应该听我的。”
其次,作为家长,也应该拿出与老师沟通的诚意。现在的孩子,属于“抱大的一代”,有许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投入的精力不够,在教育上总是一味的“迁就”孩子,认为只要给孩子穿好,吃好就行,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特别是对孩子独立性与良好习惯的培养方面更是如此。面对老师,他们可能也认为老师说的不无道理,但就是不愿“委屈”一下自己的孩子,对于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总是虚与应付,完全没有一点诚意,直到老师对其孩子丧失信心。另外,家长与老师由于教育方式、方法的分歧缺少一个和谐的沟通氛围,也容易产生一些难以沟通的障碍,这也很容易导致老师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有看法,家长对老师的教育方法有意见,使得两者之间的沟通不能顺利进行,这样的沟通往往就会产生这样的场景:老师成了训话人,家长成了毫不相干的听众,两者都对对方“不以为然”。这就难免陷入沟通的死胡同。其实,任何沟通都需要诚意,老师与家长也不例外,如果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能够放下自己的“架子”,家长也拿出自己的沟通诚意,这样就容易统一意见,容易对孩子选择一种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可避免老师讲一套,家长做一套,学生在两边应付而无所适从,或者干脆谁都不理的尴尬。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也是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教育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通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