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习题答案-第五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经济学概论(第二版)
习题答案
第五章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评价
1、答: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是针对当前人类面对的人口、资源、环境、增长与分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而提出的,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点:一是公平性原则;二是持续性原则;三是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它的目标是保证社会具有长时间持续发展的能力,主要的观点包括:
(1)、发展的内涵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的发展和保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2)、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3)、人类发展受自然资源所制约,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4)、可持续发展也是一种经营管理战略,呼吁人们放弃传统的高消耗、高增长、高污染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和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主张产品、效率、资源环境并重,经济增长与资源保护相结合。
(5)、控制人口增长与消除贫困,是与保护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2、答:
从投资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来看,衡量投资项目是否为可持续发展,可采用四种目标来考核:一是投资项目的技术效益评价,技术效益越高,说明该项目科学技术本身是进步的,发展的;二是生态效益评价,如果某项技术应用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即使经济效益、技术效益最好,也是不可取的;三是经济效益评价,投资项目具有最好的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直接的动力和最基本的要求;四是社会效果评价,及评价投资项目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包括人的自由与公平、人类文化卫生条件的改善等方面。
可持续发展的投资项目,要求实现上述四种效益的协调与统一。
3、答:
自然资源是有价格的。
在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要保证自然资源的总存量基本保持不变,以便下一代能够获得跟我们同样的利用自然资源的机会,这是自然资源的经济福利公平准则。为此,如果一种自然资源减少,就必须进行经济补偿,使自然资源的产品价格体现资源补偿费;如果一种资源自然枯竭,就必须出现一种替代资源。这样,才能保证下一代的自然资源的经济福利水平不至于降低。此外,要保证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生态环境的质量不要降低。如果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经济上要对环境进行补偿,使自然资源的产品价格体现环境成本,借助环境成本来弥补、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保证下一代的生态福利水平不至降低。这是生态福利的不变性准则。
4、答:
首先,在理论上应纠正“自然资源无价”的错误观点。实际上,自然资源的价格不取决于其中包含的人类劳动,而取决于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效用性和自然界赋予的稀缺程度。自然资源的价格是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再加资源补偿费和环境成本。
生产成本即资源产品生产或开采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应包括勘探费。此处,生产成本在定量上是边际成本。
平均利润包括于成本中,使现代经济分析和决策的特点。
资源补偿费即对自然资源的耗用所收取的补偿费。
环境成本,是由于利用自然资源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此所作的各方面的补偿。
5、答:
在进行投资项目评价时应考虑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投资项目评价经常采用的模型是效益—成本模型,即BC分析法。为此,修正以后的评价模型为:
(效益–项目成本±环境效果的经济价值)>0
上式中,正的环境效果经济价值为环境收益,负的为环境损失。
如果在上述模型中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则须把模型的三个变量进行贴现计算。
6、答:
关于环境污染的实质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是认为环境污染是效率问题。环境污染的总体影响是效率低下,要综合考虑项目的当前效益与项目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长远费用,结果在经济上是缺乏效益的。如果我们当前不能很为的治理好环境污染,也许许多年以后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和效益来解决污染问题。
第二种是认为是代际问题。代际问题是基于可待续发展的观点的一种认识,首先将当代人
和后代人的利益对立起来,然后二者进行协调,如果不能平衡好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就会产生一个利益差值,对于这个“差值”大小的考虑就是代际问题。
第三种是一个效率问题。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我们人人都有平等享有健康和福利等不受侵害的权利,任何破坏这种平等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污染不一定造成了经济上效率的缺乏,也不一定损失了代际公平。而是导致了环境不公平,当一部分人受害而没有得到相应补偿时,总体上的经济就会被污染者占有。
7、答:
污染的最优控制就是一个平衡问题。
在污染过程中会产生一个外部费用问题,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事业单位的生产活动会对其他人或者单位产生影响,这个影响的结果是就是制定环境污染治理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在缺乏经济政策干预或者监督时,污染者总是会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不去治理自己产生的环境问题,使社会边际成本不能达到最小。因此环境政策的目的就是使社会边际成本最小,促进经济可待续发展,在这个点上,增加一个单位的污染所带来的污染成本等于减少一个单位的污染所带来的控制污染成本,这样就达到社会最优污染水平。
8、答:
项目后评价是在项目建设完成并投入生产一段时间后对项目的准备、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生产运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的全面而系统地分析和评价,从而判别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后评价与前评价的区别在于:
(1)、评价的主体不同:前评价主要由投资主体或投资计划部门组织实施;后评价则是由投资运行的监督管理机构或后评价机构进行。
(2)、在建设过程中所处的阶段不同:前评价属于项目前期工作,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后评价是在项目竣工投产后,对项目全过程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及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价检验决策效果。
(3)、评价的依据不同:后评价是项目实施后或实施中的评价,所依据的数据是实际记录的数据和发生的情况,以及根据已经发生的数据与情况预测未来的数据,比前评价由较高的现实性和可靠性;
(4)、评价的内容不同:前评价的内容主要是项目建设条件、工程设计方案、项目的实施计划及经济社会效益的评价和预测;后评价主要是针对前评价的内容进行再评价。(5)、在决策中的作用不同:前评价直接作用于投资决策,其结论作为项目取舍的依据,后评价是投资决策的各种信息反馈,对项目实施结果进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