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精美授课课件
合集下载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会讲述一位古代探险家的传奇经历,他在漫长的旅途中穿越了不同的文明,见证了各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这个故事将作为引子,引导学生进入古代人类迁徙与区域文化形成的学习。
接着,我会提出几个引导性问题,如:“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驱使古代人类离开家园,踏上迁徙之路?”“在迁徙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哪些挑战和困难?”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思考和期待。
例如,在探讨古代人类迁徙原因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古代人类会选择离开故土,迁徙至其他地区?”“生态环境变化、战争等因素如何影响人类的迁徙决策?”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古代人类迁徙的内在动因。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本节课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展示等活动,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穿插丰富的历史故事、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知识点。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探讨一个特定的迁徙路线或文化形成过程。以下是小组成员的具体任务: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迁徙路线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主要事件等。
2.分析迁徙过程中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探讨这些文化交流对区域文化形成的影响。
3.撰写小组报告,总结本组的讨论成果,准备课堂展示。
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在此过程中认真聆听,互相学习。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会讲述一位古代探险家的传奇经历,他在漫长的旅途中穿越了不同的文明,见证了各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这个故事将作为引子,引导学生进入古代人类迁徙与区域文化形成的学习。
接着,我会提出几个引导性问题,如:“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驱使古代人类离开家园,踏上迁徙之路?”“在迁徙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哪些挑战和困难?”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思考和期待。
例如,在探讨古代人类迁徙原因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古代人类会选择离开故土,迁徙至其他地区?”“生态环境变化、战争等因素如何影响人类的迁徙决策?”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古代人类迁徙的内在动因。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本节课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展示等活动,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穿插丰富的历史故事、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知识点。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探讨一个特定的迁徙路线或文化形成过程。以下是小组成员的具体任务: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迁徙路线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主要事件等。
2.分析迁徙过程中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探讨这些文化交流对区域文化形成的影响。
3.撰写小组报告,总结本组的讨论成果,准备课堂展示。
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在此过程中认真聆听,互相学习。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33张PPT)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一)印欧人的早期迁徙
1、印欧人:印度欧罗巴人的简称,起源于东欧平原(亚欧草
原、黑海和里海以北 ),游牧民族。 乌拉尔山脉
欧
洲
印欧人
黑海
土耳其海峡
高
苏伊士运河
加 索
非
洲
山
亚 里海
洲
2、印欧人早期迁徙的原因:
材料一: 由于动物必须追逐水草为生,因此以驯化动物来获 取主要生活资料的民族就走上了一条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牧草 的茂盛情况而迁徙不居的游牧生活道路。——赵琳
的 交 流
课堂检测
• 1.阿拉伯人通过扩张,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 洲的帝国。关于阿拉伯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崛起于叙利亚和北非一带 • B.通过严格的种姓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 C.宗教部门是国家机构的最重要部分 • D.在东西方的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D
• 【详解】
• 5.汪达尔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429年,汪达尔军政领袖盖萨里 克审时度势,率8万汪达尔人和阿兰人前往北非,于439年以迦太 基为都建立了汪达尔王国。迦太基的陷落对西罗马的打击最为严 重,切断了它在非洲的财政来源。由此可以推知
• A.汪达尔人的迁徙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 B.汪达尔人的迁徙削弱了西罗马帝国的力量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阅读材料,材料中“垂死的文明” 是指谁?“垂死” 的原因是什么?谈谈你如何理解日耳曼人的“野 蛮”?为什么只有野蛮才能使垂死的文明年轻起来?
500年左右的欧洲
西欧各国封建社会所共有的等级制度则“起源于蛮人 在进行侵略时的军事组织”。每位杰出的日耳曼人武 士首领都有一批年青的侍从,即扈从队。他们战时守 卫在首领身旁,效忠他、服从他;首领则向他们提供武 器、给养及一份战利品。酋帅们为胜利而战斗,侍从 则为酋帅而战斗。西欧封建领主和附庸之间的权利和 义务的关系,即起源于日耳曼人这种军事首领及其扈 从队之间的封赏与效忠关系。日耳曼人的习俗规定, 当一个人达到能使用兵器的年龄时,就在大会上由一 位酋帅或本人的父亲或亲属给这个青年装配一面盾或 一只矛,中世纪西欧扈从晋升骑士的仪式就来源于此。
选择性必修3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43页含视频)

活和文化成就。
《梨俱吠陀》与后来三部吠陀(《娑摩吠
《摩诃婆罗多》成书 《罗陀摩》衍《那夜》柔是吠印陀度》古《代阿两达大婆吠陀》)被后世合
时间约公元前4世纪 梵文称叙为事“诗四之吠一陀,”成。书—于—2世古纪代,印度祭司们使用的 ,这部史诗以印度列 史诗经以书罗,摩也和是妻歌子颂悉神多明的的悲诗欢集。
约前324年-约前188 年,是古印度第一个 基本统一的奴隶制帝 国。在阿育王统治期 间,印度古代奴隶制 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 达到顶峰,佛教兴盛 并开始向外传播。
笈多帝国
公元320-500年, 是第一个统一的 封 建 王 朝 ——印 度 教 逐渐成为主 要宗教,《 罗 摩 衍那》、《摩诃 婆罗多》也是在 这一时期编成。
小结: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都是印度土生土长的宗教。伊斯兰教为外来宗教。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一、古代印度文化
①印章文字——古代印度早期文化的代表; ②梵文——古代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字; ③巴利文——书写佛经
巴利语(Pālibhāsā)是南传佛 教经典使用的语言。巴利语虽然早 已不通用了,但是靠了佛经而保存 了下来,是锡兰(今斯里兰卡)、 缅甸、泰国等地方的佛教圣典及其 注疏等所用的语言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一、古代印度文化
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建立国家,形成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建立国家
种姓制度
婆罗门教
孔雀王国:佛教
笈多帝国:印度教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一、古代印度文化
【探究思考】种姓制度有何特点、实质和理论基础?
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
了“一切皆空”这一力命。题所留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原因:日耳曼人的文明水 平低于罗马,只能接受并 继承罗马的文化和制度, 以此加强自身的实际统治。
日耳曼因素同罗马帝国遗留 下的种种因素共同组成了欧洲中 世纪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日耳曼因素 封建因素
扈从制度
日耳曼征服后,大量的土地需要
由于战争的频繁,军事 管理,但罗马地区的人民不可能接受
首长及其扈从变成固定职业,原始的日耳曼文明的治理制度,所以
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阅读36页学思之窗,回答问题
最初的态度:企图征服罗 马的文化,将罗马帝国彻 底日耳曼化、彻底哥特化。
西迁
魏晋南北朝
“上帝之鞭” 阿提拉
匈奴南下在北方建立政权 1、推动了北方民族融合 2、推动了南方经济发展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1、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
公元3----6世纪
蛮族入侵
欧洲地区日耳曼人不断南下 入侵,并最终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推动欧洲进入封建社会。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1、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
公元7----8世纪
7世纪初默罕默德创立伊 斯兰教,阿拉伯半岛上原本分 散的各游牧部落逐渐凝聚,阿 拉伯半岛于7世纪中叶基本统 一,八世纪中期发展成地跨三 洲的阿拉伯帝国。
默罕默德
伊斯兰教标志 阿拉伯帝国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2、亚欧游牧民族迁徙产生的影响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2、印欧人大迁徙的路线及其影响 影响三:印欧人的迁徙推动了欧亚大陆早期重要文化区域的形成和 发展,推动了早期文明之间的交流、沟通。
日耳曼因素同罗马帝国遗留 下的种种因素共同组成了欧洲中 世纪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日耳曼因素 封建因素
扈从制度
日耳曼征服后,大量的土地需要
由于战争的频繁,军事 管理,但罗马地区的人民不可能接受
首长及其扈从变成固定职业,原始的日耳曼文明的治理制度,所以
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阅读36页学思之窗,回答问题
最初的态度:企图征服罗 马的文化,将罗马帝国彻 底日耳曼化、彻底哥特化。
西迁
魏晋南北朝
“上帝之鞭” 阿提拉
匈奴南下在北方建立政权 1、推动了北方民族融合 2、推动了南方经济发展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1、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
公元3----6世纪
蛮族入侵
欧洲地区日耳曼人不断南下 入侵,并最终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推动欧洲进入封建社会。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1、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
公元7----8世纪
7世纪初默罕默德创立伊 斯兰教,阿拉伯半岛上原本分 散的各游牧部落逐渐凝聚,阿 拉伯半岛于7世纪中叶基本统 一,八世纪中期发展成地跨三 洲的阿拉伯帝国。
默罕默德
伊斯兰教标志 阿拉伯帝国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2、亚欧游牧民族迁徙产生的影响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2、印欧人大迁徙的路线及其影响 影响三:印欧人的迁徙推动了欧亚大陆早期重要文化区域的形成和 发展,推动了早期文明之间的交流、沟通。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诉我:桀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 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 光。在无法改变帝国形式的情况下,我希望能作为复兴罗马的发起者 传诸后世。——摘译自《反异教徒历史七书》
(3)本民族文化: 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B.北民南迁: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 工具和技术,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
2.概况: (2)公元3世纪到6世纪,亚欧游牧部落开始新一轮大迁徙 思考2:请指出欧洲地区的民族迁徙的方向及其结果。 日耳曼人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 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西罗 马帝国。
2.概况: (3)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西亚北非; 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公元前6世纪 伊朗高原 BC1500-1000 波斯帝国 雅利安人入侵 吠陀时代
方式多样:武力征服、与被征服者融合
BC600 马和铁到来
列国时代
2.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1)小亚细亚的赫梯帝国 • 建立:公元前17世纪,入侵两河流域 • 鼎盛:公元前14世纪,与埃及争霸 • 衰落:公元前13世纪末,陷于内战
根本原因:土地不足、土地占有不平等。
公元前2千纪初起
印欧人迁徙
公元前 2000年
希腊
公元前2千纪初起 即【公元前1001年到公元前2000年】
条件 马、战车 方式 征服/融合
印欧人 评价 推动亚欧中西部几个重要文化区域形成和发展
游牧民族
迁徙
公元前6世纪崛起
公元前 17世纪
(第一个地跨三洲帝国)
波斯
印欧人作战的场景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3)本民族文化: 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B.北民南迁: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 工具和技术,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
2.概况: (2)公元3世纪到6世纪,亚欧游牧部落开始新一轮大迁徙 思考2:请指出欧洲地区的民族迁徙的方向及其结果。 日耳曼人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 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西罗 马帝国。
2.概况: (3)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西亚北非; 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公元前6世纪 伊朗高原 BC1500-1000 波斯帝国 雅利安人入侵 吠陀时代
方式多样:武力征服、与被征服者融合
BC600 马和铁到来
列国时代
2.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1)小亚细亚的赫梯帝国 • 建立:公元前17世纪,入侵两河流域 • 鼎盛:公元前14世纪,与埃及争霸 • 衰落:公元前13世纪末,陷于内战
根本原因:土地不足、土地占有不平等。
公元前2千纪初起
印欧人迁徙
公元前 2000年
希腊
公元前2千纪初起 即【公元前1001年到公元前2000年】
条件 马、战车 方式 征服/融合
印欧人 评价 推动亚欧中西部几个重要文化区域形成和发展
游牧民族
迁徙
公元前6世纪崛起
公元前 17世纪
(第一个地跨三洲帝国)
波斯
印欧人作战的场景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1)政治:印度列国时代。 (2)思想:种姓制度与佛教成为古代印度重要符 号,并对东南亚产生影响。
一、第一次游牧民族大迁徙:印欧人的迁徙
【合作探究】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材料1:游牧民凭借马和铁质武器,掀起了两次席卷诸文明中心的大规模的入侵浪潮……最终结果, 除中东外,各地文明均被摧毁。其他地方的帝国都迅速地、接二连三地崛起和崩溃。随着公元前12世纪 多利安人的频频入侵,希腊坠入“黑暗时代”。为什么雅利安人能发展起一个与他们西面的亲戚如此根 本不同的文明。简单而似乎可能的解释是,雅利安人印度化了……虽然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居民已被征服, 且受到鄙视,但由于他们人数众多,文化又很先进,所以不能被灭绝、赶走或同化……相反,雅利安畜 牧者定居下来、改营农业时,他们不得不与原先的居民靠的很近的生活。这样和平共处和胡同婚姻达数 世纪以后,其必然结果是文化融合。
(三)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影响
2.(东迁)伊朗高原:波斯人
欧 希
亚
腊 波斯帝国
(1)政治:波斯帝国的兴起。 (2)军事:对外扩张,地跨亚非欧; (3)思想: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深入、广泛的交流;
材料: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 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 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
——李铁匠选译《古代伊朗史料选辑》
非
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波斯浮雕78上图反映了被征服者向统治者纳贡 的情景。尽管波斯发行了官方货币,但民众缴纳 的主要是实物,包括粮食和各种土特产。
波斯重骑兵部队
一、第一次游牧民族大迁徙:印欧人的迁徙
(三)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影响 3.(西迁)巴尔干地区:希腊人
一、第一次游牧民族大迁徙:印欧人的迁徙
【合作探究】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材料1:游牧民凭借马和铁质武器,掀起了两次席卷诸文明中心的大规模的入侵浪潮……最终结果, 除中东外,各地文明均被摧毁。其他地方的帝国都迅速地、接二连三地崛起和崩溃。随着公元前12世纪 多利安人的频频入侵,希腊坠入“黑暗时代”。为什么雅利安人能发展起一个与他们西面的亲戚如此根 本不同的文明。简单而似乎可能的解释是,雅利安人印度化了……虽然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居民已被征服, 且受到鄙视,但由于他们人数众多,文化又很先进,所以不能被灭绝、赶走或同化……相反,雅利安畜 牧者定居下来、改营农业时,他们不得不与原先的居民靠的很近的生活。这样和平共处和胡同婚姻达数 世纪以后,其必然结果是文化融合。
(三)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影响
2.(东迁)伊朗高原:波斯人
欧 希
亚
腊 波斯帝国
(1)政治:波斯帝国的兴起。 (2)军事:对外扩张,地跨亚非欧; (3)思想: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深入、广泛的交流;
材料: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 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 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
——李铁匠选译《古代伊朗史料选辑》
非
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波斯浮雕78上图反映了被征服者向统治者纳贡 的情景。尽管波斯发行了官方货币,但民众缴纳 的主要是实物,包括粮食和各种土特产。
波斯重骑兵部队
一、第一次游牧民族大迁徙:印欧人的迁徙
(三)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影响 3.(西迁)巴尔干地区:希腊人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1.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古代迁徙与区域文化形成的短文,提高其写作能力。
2.设计一道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人类迁徙对文化形成有哪些影响?”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3.布置一项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关于古代迁徙的视觉作品,如海报、时间线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享知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式教学:开展师生问答、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表达,提高课堂参与度。
4.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查阅、实地考察等,培养其独立探究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5.创新性表达:鼓励学生以视觉艺术、戏剧、演讲等多种形式表达对古代迁徙文化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案例的一大特色。通过设定合作任务、问题导向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同时,鼓励学生在讨论中提出不同观点,敢于质疑,勇于表达,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任务。这样既能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课堂上跟上教学进度,又能让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差异化教学。
(二)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在本案例中,我运用了多媒体、互动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课堂氛围活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特别是在情景创设环节,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古代迁徙的过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2.开展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学习成果,从中学习他人的优点,提高自身能力。
2.设计一道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人类迁徙对文化形成有哪些影响?”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3.布置一项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关于古代迁徙的视觉作品,如海报、时间线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享知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式教学:开展师生问答、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表达,提高课堂参与度。
4.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查阅、实地考察等,培养其独立探究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5.创新性表达:鼓励学生以视觉艺术、戏剧、演讲等多种形式表达对古代迁徙文化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案例的一大特色。通过设定合作任务、问题导向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同时,鼓励学生在讨论中提出不同观点,敢于质疑,勇于表达,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任务。这样既能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课堂上跟上教学进度,又能让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差异化教学。
(二)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在本案例中,我运用了多媒体、互动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课堂氛围活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特别是在情景创设环节,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古代迁徙的过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2.开展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学习成果,从中学习他人的优点,提高自身能力。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解析】公元前1200年左右,东部地中海区域出现了一股较大的 民族迁徙浪潮。埃及文献称这些移民为“海上国家的人”,现代 学者称他们为“海上民族”,其移民导致了以赫梯帝国为代表的 很多文化中心的瓦解,故A项正确;综上所述排除BCD。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迁徙概况 1、第一阶段: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考点一
【拓展延伸】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迁徙带来的影响 1.对人口的影响:族系人口的迁徙改变了我国原有的 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大幅度提高了人口素质。 2.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多民族交错 杂居在一起,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3.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民族迁徙使部分文化逐渐发生 区域性的变化,民族迁徒也是一种文化的迁徒。
马背上的营生(劫掠)而不耐耕作之苦。 ——赵琳
材料三 因为在公元前三千纪末以前就形成文明的地区中,小亚细
亚系离各亚民欧族大开平始原移最民近的③,时邻而 期近公。地元看区前来三吸发千引达纪他文后们明半的的期东吸正西是乃引公是认毗的邻印的欧文语明
所具有的富庶,这种富庶使该地区很容易招致蛮族的劫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汤因比
公元前13世纪末陷入内战走向衰落。技术:轻型马拉战车,
改②进传冶铁播技性术。: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马及马拉赫梯战人战车车想、象图
②古西亚:波斯帝国——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
原希金,腊属并。在建冶波立炼斯起促帝历技进国史术统上了治第)文下一,,个明地西提间跨亚高三和的洲北了交的非大文生流帝明产国区。首力次并。被数统次,一入起侵 来③,建西亚设文性明和:希推腊文动明了发生新了的深入区广泛域的文交流明。产继承生和与发 发展(赫梯文
两汉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迁徙概况 1、第一阶段: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考点一
【拓展延伸】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迁徙带来的影响 1.对人口的影响:族系人口的迁徙改变了我国原有的 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大幅度提高了人口素质。 2.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多民族交错 杂居在一起,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3.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民族迁徙使部分文化逐渐发生 区域性的变化,民族迁徒也是一种文化的迁徒。
马背上的营生(劫掠)而不耐耕作之苦。 ——赵琳
材料三 因为在公元前三千纪末以前就形成文明的地区中,小亚细
亚系离各亚民欧族大开平始原移最民近的③,时邻而 期近公。地元看区前来三吸发千引达纪他文后们明半的的期东吸正西是乃引公是认毗的邻印的欧文语明
所具有的富庶,这种富庶使该地区很容易招致蛮族的劫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汤因比
公元前13世纪末陷入内战走向衰落。技术:轻型马拉战车,
改②进传冶铁播技性术。: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马及马拉赫梯战人战车车想、象图
②古西亚:波斯帝国——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
原希金,腊属并。在建冶波立炼斯起促帝历技进国史术统上了治第)文下一,,个明地西提间跨亚高三和的洲北了交的非大文生流帝明产国区。首力次并。被数统次,一入起侵 来③,建西亚设文性明和:希推腊文动明了发生新了的深入区广泛域的文交流明。产继承生和与发 发展(赫梯文
两汉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5.教学内容的深入与实践: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既有理论的讲授,又有实践的活动。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总结归纳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迁徙文化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同时,通过作业小结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拓宽知识视野。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作业,如撰写迁徙文化的心得体会、制作迁徙路线的手工绘制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对迁徙活动进行分析与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研究,如阅相关历史书籍、查找网络资料等,拓宽知识视野。
4.提醒学生在作业中注意时间管理和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从古代人类的迁徙中,认识到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敬畏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通过对迁徙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4.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质。
4.创设问题情境,如假设迁徙活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让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计小组讨论任务,如分析迁徙过程中的文化交流案例,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3.组织小组展示活动,如小组汇报、展览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4.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古代人类迁徙的研究成果,增加学生对迁徙文化的认识。
5.开展迁徙文化展览,让学生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形式,感受迁徙过程中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6.组织学生进行迁徙文化创意写作和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作业,如撰写迁徙文化的心得体会、制作迁徙路线的手工绘制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对迁徙活动进行分析与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研究,如阅相关历史书籍、查找网络资料等,拓宽知识视野。
4.提醒学生在作业中注意时间管理和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从古代人类的迁徙中,认识到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敬畏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通过对迁徙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4.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质。
4.创设问题情境,如假设迁徙活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让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计小组讨论任务,如分析迁徙过程中的文化交流案例,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3.组织小组展示活动,如小组汇报、展览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4.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古代人类迁徙的研究成果,增加学生对迁徙文化的认识。
5.开展迁徙文化展览,让学生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形式,感受迁徙过程中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6.组织学生进行迁徙文化创意写作和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精品优秀课件(共37页)

赫梯人
大约公元前1900年, 印欧人的一支翻越高加 索山脉到达小亚细亚 (今土耳其安纳托利亚 高原),他们逐渐发展 为赫梯人。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精品优秀课件(共37页)
思考问题:铁器的使用往往用来作为一 个民族的文明迈入新时代的标志。铁器 相对于人类之前使用石器、骨器、青铜 器而言有哪些优点呢?
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原居于多瑙河以 北和莱茵河以东地区,以畜牧 和打猎为生。3世纪以后,部 分日耳曼人开始以雇佣兵的身 份移居罗马帝国。
古埃及
公元前1285年,赫梯人与埃及著名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爆发 了卡迭石战役。赫梯王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精品优秀课件(共37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精品优秀课件(共37页)
一份美国人研究出的世界人种基因图谱
德国人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 文化的形成
一、印欧人的早期迁徙与区域文化的形成 思考:印欧人为什么特别重视马的使用呢?
⑤
④
②
③ ①
①进入印度河流域,被称为_雅_利_安_人,创造印度重要文化典籍_“_吠_陀_” 和史诗 _《_摩诃_婆_罗。多》
②进入小亚细亚,发展为_赫_梯__人,并改进_冶_铁__技术。
赫梯人战车想象图
对比乌尔人的战 车,赫梯人的马 拉战车有哪些进 步之处呢?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精品优秀课件(共37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精品优秀课件(共37页)
第6课古代文化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显仿效中原商文化风格,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斝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
和地域文化特征。据此可知
——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 材料5在民族迁徙的诸多原因中,自然环境的变迁尤其是气候的变化是民族迁徙一个非常重要甚至在某 些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以中高纬度地区的寒冷气候为潜在动力,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周期 性南迁而形成的几次大规模的迁徙高潮对应⑤着自千然年环尺境度的的变寒迁冷尤期其。是气候的变化使游牧民族生存环境恶劣
按照吴于廑先生的看法,人类历史上游牧世界曾三次对农耕世界发起冲击。
第一次:公元前2000纪,印欧人的迁徙; 第二次: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第三次:13世纪蒙古人西征;(第11课)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印欧人(印度欧罗巴人)
指的是说“印欧语”的人,包括印度语、伊 朗语、斯拉夫语、日耳曼语、凯尔特语、希 腊语,便取欧洲和印度两词,构成“印欧语” 一词。印欧人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游牧民 族,在体型上属于欧罗巴人种,主要以畜牧 业为主。
古④印整欧体人上部推落动大迁了徙新浪的潮区渐域渐平文息明,的而形此成时的与欧发亚展大,草对原已后经世被影古响印深欧人远的。大迁徙完全改变了面貌。他
们将赫迁梯徙文到明的、地波方斯带文入明了、青古铜希时腊代文和明铁、器古时印代度,文并明且等融合当地的文化习俗,建立了更为持久的文明国度, 如希腊、罗马、波斯、印度文明以及后续西欧诸国的前身。至此整个欧亚大陆真正地走出了蒙昧的时代。
世②纪通以过后征,服其必和然融结合果,是形文化成融新合的。民族。(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斯塔夫理阿罗斯《全球通史》 ③促进了不同种族、区域之间交流,推动文化的融合。
材者雅利之料安如间2:人冶扩游把铁大牧马技了和世术通铁传界道带播对,到、农彼印马耕度此拉世,战都界其车向的种和对冲姓骑方制击兵学度的,得和出为自佛现历己教改史所对变之周了缺发边传少展地统的为区的某世产作些生战界技重方史术大式带。影。来响在波了斯公不首元少次前有将5积0西0亚极年和意,北义欧非的亚文影大明响陆区。内域首大统先规一起是模来两的;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2.迁徙概况 (2)3—8世纪
③西亚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学思之窗:阿图尔夫最初对罗马帝国是什么态度?后来为什么会发生转变? 4世纪中后期,遭到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410年攻占罗马 城。奥罗修斯记载了西哥特人首领阿图尔夫说过的一段话。阿图尔夫这样说道: 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使罗马的全部土地成为哥特帝国的领土;我 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我阿图尔夫应成为凯撒奥古斯都。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 桀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 为安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在无法改变帝国形式 的情况下,我希望能作为复兴罗马的发起者传诸后世。
印欧人
波斯人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二)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3.巴尔干半岛的希腊人
印欧人
(1)形成:公元前2000年左右
希腊人
(2)成就: 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等问题,在哲学、科学等多个领域取得成 就。
(3)地位: 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印 伊朗高原的波斯人 欧 人 巴尔干半岛的希腊人
印度河、恒河流域的 雅利安人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二)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1.小亚细亚的赫梯人
(1)建立: 公元前17世纪,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 (2)鼎盛: 公元前14世纪 (3)衰落: 公元前13世纪末
印欧人
赫梯人
赫梯人战车想象图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1.迁徙原因
在公元第二个千年中,无论是中东、印度还是遥远的中国,所有的古代文明纷纷崩 溃……铜和青铜既昂贵又稀少,因而不能广泛地用来制造武器……也使农民得不到金属 工具……这就大大降低了生产率。
③西亚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学思之窗:阿图尔夫最初对罗马帝国是什么态度?后来为什么会发生转变? 4世纪中后期,遭到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410年攻占罗马 城。奥罗修斯记载了西哥特人首领阿图尔夫说过的一段话。阿图尔夫这样说道: 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使罗马的全部土地成为哥特帝国的领土;我 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我阿图尔夫应成为凯撒奥古斯都。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 桀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 为安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在无法改变帝国形式 的情况下,我希望能作为复兴罗马的发起者传诸后世。
印欧人
波斯人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二)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3.巴尔干半岛的希腊人
印欧人
(1)形成:公元前2000年左右
希腊人
(2)成就: 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等问题,在哲学、科学等多个领域取得成 就。
(3)地位: 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印 伊朗高原的波斯人 欧 人 巴尔干半岛的希腊人
印度河、恒河流域的 雅利安人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二)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1.小亚细亚的赫梯人
(1)建立: 公元前17世纪,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 (2)鼎盛: 公元前14世纪 (3)衰落: 公元前13世纪末
印欧人
赫梯人
赫梯人战车想象图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1.迁徙原因
在公元第二个千年中,无论是中东、印度还是遥远的中国,所有的古代文明纷纷崩 溃……铜和青铜既昂贵又稀少,因而不能广泛地用来制造武器……也使农民得不到金属 工具……这就大大降低了生产率。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课堂小结
古代人类的迁徙
开枝散叶
BC3000
BC1000
区域文化的形成
印欧人的迁徙推动各区域 文化的交融和产生
公元前后
交融新生 公元700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促进各区域
文化的交融和新生
课堂练习
1.古代印欧人在大规模迁徙中,与所到地区农耕民族交融,导致了新的文 化区域的形成。下列属于这种文化区域的是 A.古代印度、古代西亚、古代希腊 B.古代西欧、古代东亚、古代希腊 C.古代中欧、古代东亚、古代罗马 D.古代印度、古代伊朗、古代东亚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文化交流与传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一、开枝散叶—— 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CONTENTS
二、交融新生——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开枝散叶—— 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一、开枝散叶——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著,孙立娟译《世界史纲》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科书内容,分析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产生了哪些影响?
从短期来看,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各个地区尤其是西欧和中国北方的战乱与衰退。 但从长期来看:(1)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如罗马帝国的分裂、日耳曼诸国的建立;隋唐帝国;阿拉伯帝国 等)(2)促成了文化的融合新生(罗马文化、日耳曼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融合新生成为日后西方文化的渊源;形成 了北朝到隋唐新的文化气象;形成融东西文化于一炉的阿拉伯文化。)(3)有利于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双向交流 (中华民族大交融)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人口迁徙”与“文化交流”自行拟定一个具 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 须有史实依据)。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给出讨论话题:“古代人类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撰写报告,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
3.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讨论报告,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人类迁徙的原因和过程,掌握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
2.分析迁徙对区域文化形成的影响,认识人类迁徙在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独特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代人类迁徙的原因和过程。
4.亮点四:教学评价及时反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所学内容。同时,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改进学习方法。这种及时反馈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亮点五:教学内容贴近实际
教师以古代丝绸之路为线索,引导学生探讨古代人类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这种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历史素养。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
2.通过地图引导,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代人类迁徙的路线和过程。
3.创设生动的历史场景,如古代市井、骆驼商队等,让学生角色扮演,体验古代人类迁徙的生活。
4.以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1.教师给出讨论话题:“古代人类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撰写报告,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
3.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讨论报告,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人类迁徙的原因和过程,掌握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
2.分析迁徙对区域文化形成的影响,认识人类迁徙在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独特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代人类迁徙的原因和过程。
4.亮点四:教学评价及时反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所学内容。同时,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改进学习方法。这种及时反馈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亮点五:教学内容贴近实际
教师以古代丝绸之路为线索,引导学生探讨古代人类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这种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历史素养。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
2.通过地图引导,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代人类迁徙的路线和过程。
3.创设生动的历史场景,如古代市井、骆驼商队等,让学生角色扮演,体验古代人类迁徙的生活。
4.以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件32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与区域文化的形成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CONTENTS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印欧人 古印欧人,是大约6000年以前,生活在今乌克 兰东部和俄罗斯南部的乌克兰平原(或称东欧平原)上 的原始民族,是今天欧洲人和印度人的共同祖先。他 们是游牧民,驯养了马匹。与牛、驴等动物相比,马 高大壮硕,奔跑速度快,受到印欧人的喜爱。印欧人 在作战时,把马套到车上,制造了马拉战车。依靠两 条大河,伏尔加河和顿河;适宜的气候,以及丰富的 水草和平坦的地势,是他们迁徙的主要条件。
日耳曼人中,没有一个部落是居住在城郭内的,就是个别的住宅也不容许彼此毗 连。他们零星散落地逐水泉、草地或树林而居······
——[古罗马]塔西佗著,马雍等译《日耳曼尼亚志》
阅读教材第36页的“史料阅读”,你认为2世纪左右,日耳曼人社会生活状况的特点和 原因分别有哪些?
(1)特点:正处在跨入文明时代的前夜;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 牧生活。 (2)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但也有所发展;游牧经济的特性;获取财产及提升声誉追求等。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
有科学家推测, 现代人类起源于东 非。科学家根据 DNA分析和骨骼解 剖学绘制的早期人 类迁徙图。
第 6 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与区域文化的形成
梦圆历史工作室 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与民族交融
1、特点:
由北向南迁徙;规模大、人口众多;迁徙 活动范围广;涉及阶层广;民族成分复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况而迁徙不居的游牧生活道路①。游—牧—的赵生琳 活习性;
,特材使征料得。二印对:欧马印人的欧无驯人法化没进和有行利掌定用握②③居,农食对生很业活大马物种。程的匮植所度驯乏技以上化且术游推,和不牧动食利固和了物迁其用定匮徙迁;;乏是徙且印过来欧过源人程不的。固显定著
材料三:游牧民族骁勇强悍……长期的简朴生活使其顽固的保
毗邻的文明所具有的富庶,这种富庶使该地区很容易招致蛮族
的劫掠。
——汤因比
【思考点】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产生了哪些重 要影响?
(1)在不同地区产生了新的人群。如赫梯人、波斯 人、希腊人等。 (2)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出现了马拉战车。 (3)提高了生产力,冶铁技术传播开来。 (4)促进了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
④印度: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 和铁等带到印度。公元前600年左右,南亚地区陆续兴起 一系列国家,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种姓制度和佛教成 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 产生重大影响。
【课堂探究】印欧人早期迁徙的原因?
材料一: 由于动物必须追逐水草为生,因此以驯化动物来获取 主要生活资料的民族就走上了一条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牧草的茂盛
4、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②波斯: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原,征服了东 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 地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并数次入侵希腊。在波斯帝国统治下,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 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 流。
高中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单元课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各个历史阶段世界 各地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人口迁徙,认识人口迁徙对人类 文化和变迁的影响,以及人口迁徙和移民社会中出现的文 化认同问题。
时空坐标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赵林《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1.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的民族大迁徙: (1)背景: 中国的汉朝和西方的罗马都进去强盛时期
,但在亚欧大陆偏北的地区,仍生活着众 (2)概况 多游牧部落。
①中国北方:亚欧大陆偏北的地区,生活着众多游牧 部落。在中国北方,匈奴势力强大,不断扩张。大月氏 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
②欧洲: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 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410年,西哥特人在领袖阿拉里克带领下攻陷罗马城。后在伊比利 亚半岛建立西哥特王国。
继西哥特人后,日耳曼人其他部落汪达尔人、勃艮第人、苏维汇人 、法兰克人、东哥特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也相继进入罗马帝国境内。
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一次入侵到公元前6世纪 时就已经结束了。在扩大了文明区域之外,在亚欧大陆 的北部,仍然有许多逐水草而生的游牧民族,他们还没 有进入文明状态。例如在秦汉帝国的西北边境的匈奴人 ,在罗马帝国东北边境的日耳曼民族,以及在中亚草原 上的阿兰人、大月氏等。他们在两个大帝国之间广阔的 草原上来回游动,哪边衰弱而有利可图,他们就往哪边 倒;哪边强盛了,他就向相反的方向游动。由于秦汉帝 国不断地向西扩张,不断地主动攻击匈奴,所以使得匈 奴掉头逃窜。结果呢,就引起整个亚欧大草原上游牧民 族大迁徙的“多米喜徙不不耐好居耕劫的作掠游之、牧苦不习。耐性—则—耕使赵作得琳之这苦些;民族
材料四: 因为在公元前三千纪末以前就形成文明的地区中,
小的亚印细欧亚语离系亚各欧民⑤大族临平开近原始文最移近民明,的的而时富公期庶元。。前看三来千吸纪引后他半们期的正东是西公乃认是
贵霜帝国(55年—425年)
⑵欧洲:日耳曼人罗马帝国的 接触中不断南迁。
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原居于多瑙河以 北和莱茵河以东地区,以畜牧 和打猎为生。3世纪以后,部 分日耳曼人开始以雇佣兵的身 份移居罗马帝国。
2.公元3—6世纪亚欧游牧部落新一轮大迁徙及影响
①中国: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 建立政权。此后,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 ,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同时,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 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 发。
④方式:
他们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 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 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 融合,分别形成赫梯人、波 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 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 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①赫梯: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 。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 延伸到巴勒斯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公元前13世纪 末因陷入内战逐渐衰落。
1、名词解释——印欧人 指的是说“印欧语”的人,包括印度语、伊朗语、斯
拉夫语、日耳曼语、凯尔特语、希腊语,便取欧洲和印度 两词,构成“印欧语”一词。印欧人在体型上属于欧罗巴 人种,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2、印欧人的文明成果:
印欧人驯养高大壮硕的马匹经常迁徙。制造了轮式车——马 拉战车。
3、迁徙概况
①时间: 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 ②迁入区域: 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 ③特点: 长期性,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4、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③希腊: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 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 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 个重要源头。
克里特文明
迈锡尼文明
黑暗时代
城邦文明
4、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印欧人
赫梯帝国
古埃及
公元前1285年,赫梯人与埃及著名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爆 发了卡迭石战役。赫梯王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
公元前10—7世纪,两 河流域的亚述进入铁器 时代。图为亚述骑兵
亚述帝国组建了一支 包括步兵、骑兵、工兵 和情报人员等多个兵种 在内的复合军队。骑兵 又分为马上弓箭手和长 矛手等不同类型,用于 对付不同的敌人。
,特材使征料得。二印对:欧马印人的欧无驯人法化没进和有行利掌定用握②③居,农食对生很业活大马物种。程的匮植所度驯乏技以上化且术游推,和不牧动食利固和了物迁其用定匮徙迁;;乏是徙且印过来欧过源人程不的。固显定著
材料三:游牧民族骁勇强悍……长期的简朴生活使其顽固的保
毗邻的文明所具有的富庶,这种富庶使该地区很容易招致蛮族
的劫掠。
——汤因比
【思考点】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产生了哪些重 要影响?
(1)在不同地区产生了新的人群。如赫梯人、波斯 人、希腊人等。 (2)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出现了马拉战车。 (3)提高了生产力,冶铁技术传播开来。 (4)促进了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
④印度: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 和铁等带到印度。公元前600年左右,南亚地区陆续兴起 一系列国家,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种姓制度和佛教成 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 产生重大影响。
【课堂探究】印欧人早期迁徙的原因?
材料一: 由于动物必须追逐水草为生,因此以驯化动物来获取 主要生活资料的民族就走上了一条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牧草的茂盛
4、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②波斯: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原,征服了东 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 地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并数次入侵希腊。在波斯帝国统治下,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 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 流。
高中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单元课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各个历史阶段世界 各地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人口迁徙,认识人口迁徙对人类 文化和变迁的影响,以及人口迁徙和移民社会中出现的文 化认同问题。
时空坐标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赵林《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1.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的民族大迁徙: (1)背景: 中国的汉朝和西方的罗马都进去强盛时期
,但在亚欧大陆偏北的地区,仍生活着众 (2)概况 多游牧部落。
①中国北方:亚欧大陆偏北的地区,生活着众多游牧 部落。在中国北方,匈奴势力强大,不断扩张。大月氏 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
②欧洲: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 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410年,西哥特人在领袖阿拉里克带领下攻陷罗马城。后在伊比利 亚半岛建立西哥特王国。
继西哥特人后,日耳曼人其他部落汪达尔人、勃艮第人、苏维汇人 、法兰克人、东哥特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也相继进入罗马帝国境内。
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一次入侵到公元前6世纪 时就已经结束了。在扩大了文明区域之外,在亚欧大陆 的北部,仍然有许多逐水草而生的游牧民族,他们还没 有进入文明状态。例如在秦汉帝国的西北边境的匈奴人 ,在罗马帝国东北边境的日耳曼民族,以及在中亚草原 上的阿兰人、大月氏等。他们在两个大帝国之间广阔的 草原上来回游动,哪边衰弱而有利可图,他们就往哪边 倒;哪边强盛了,他就向相反的方向游动。由于秦汉帝 国不断地向西扩张,不断地主动攻击匈奴,所以使得匈 奴掉头逃窜。结果呢,就引起整个亚欧大草原上游牧民 族大迁徙的“多米喜徙不不耐好居耕劫的作掠游之、牧苦不习。耐性—则—耕使赵作得琳之这苦些;民族
材料四: 因为在公元前三千纪末以前就形成文明的地区中,
小的亚印细欧亚语离系亚各欧民⑤大族临平开近原始文最移近民明,的的而时富公期庶元。。前看三来千吸纪引后他半们期的正东是西公乃认是
贵霜帝国(55年—425年)
⑵欧洲:日耳曼人罗马帝国的 接触中不断南迁。
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原居于多瑙河以 北和莱茵河以东地区,以畜牧 和打猎为生。3世纪以后,部 分日耳曼人开始以雇佣兵的身 份移居罗马帝国。
2.公元3—6世纪亚欧游牧部落新一轮大迁徙及影响
①中国: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 建立政权。此后,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 ,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同时,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 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 发。
④方式:
他们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 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 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 融合,分别形成赫梯人、波 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 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 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①赫梯: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 。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 延伸到巴勒斯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公元前13世纪 末因陷入内战逐渐衰落。
1、名词解释——印欧人 指的是说“印欧语”的人,包括印度语、伊朗语、斯
拉夫语、日耳曼语、凯尔特语、希腊语,便取欧洲和印度 两词,构成“印欧语”一词。印欧人在体型上属于欧罗巴 人种,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2、印欧人的文明成果:
印欧人驯养高大壮硕的马匹经常迁徙。制造了轮式车——马 拉战车。
3、迁徙概况
①时间: 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 ②迁入区域: 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 ③特点: 长期性,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4、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③希腊: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 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 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 个重要源头。
克里特文明
迈锡尼文明
黑暗时代
城邦文明
4、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印欧人
赫梯帝国
古埃及
公元前1285年,赫梯人与埃及著名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爆 发了卡迭石战役。赫梯王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
公元前10—7世纪,两 河流域的亚述进入铁器 时代。图为亚述骑兵
亚述帝国组建了一支 包括步兵、骑兵、工兵 和情报人员等多个兵种 在内的复合军队。骑兵 又分为马上弓箭手和长 矛手等不同类型,用于 对付不同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