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无人机地面控制系统最新发展
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
![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f8310af12d2af90242e60e.png)
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2011-06-28海神纵观美军近几场现代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我们不难发现,无人机在战场的投入量越来越大,担负的任务也从战场侦察和监视扩展到海域巡逻、反潜战、对舰(地)攻击、电子干扰、通信截听、目标精确定位、中继通信等领域,甚至扩展到战区空中导弹防御、心理战和网络中心战领域。
无人机已经成为美军作战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平台,在信息化条件的现代战争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预见其必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无人化战争”的生力军。
一、美军无人机发展的动因(一)军事需求的牵引是无人机发展的源动力未来战争形态将是信息化战争,信息力可能会成为战斗力诸要素中的首要要素。
美国国防部始终以提高美军全球感知能力为其终极目标。
无人机具有受气候条件限制少、昼夜可用、能突入危险地区上空长时间的实施监视与侦察以获取情报信息(包括通信情报和电子情报的信息)并能实时传输目标图像的独特优势,成为能够满足这一需求的有效手段。
“零伤亡”目标一直是美军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美军发展无人机的外部原因。
现代空袭反空袭斗争异常激烈,即使美军最先进的飞机也可能遭受袭击后坠毁,人员伤亡依然不可避免。
无人机恰好可以适应美军战场上“零伤亡”的要求,不用飞行员冒着生命危险作战,就是被击落也不会有人员伤亡,所以美军把无人机列为未来实现“零伤亡”目标的首选武器。
“网络中心战”和“非接触”作战理论是美军大力发展无人机武器装备的重要依据和理论支撑。
美军军事专家分析认为,“网络中心战”和“非接触作战”将成为未来战场的主要作战方式。
美军在不断的战争实践中摸索发现,无人机是实施网络中心战和非接触作战的一种能游刃有余于战场多个空间的重要作战平台和打击手段。
因为无人机本身所具有的探测与监视、指挥与通信、干扰与摧毁能力正好符合了美军网络中心战所需的要求,使得其成为美军实施作战的主要攻击手段之一。
(二)高新技术的进步是无人机发展的支撑点微电子、动力和隐身等高新技术的进步是军用无人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国外地面无人系统发展综述
![国外地面无人系统发展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18023ee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19.png)
国外地面无人系统发展综述本文由现代军事(ID:xiandaijunshi)授权转载,作者:沈卫21世纪以来,世界无人系统技术高速发展。
无人系统的应用环境正由低烈度冲突和低威胁环境,扩大到高强度交战和中高威胁环境,部分已进入主战装备,正在对战争形态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地面无人系统具有平台损毁无人员伤亡、可长期值守等特点,目前主要用于扫雷破障、武装巡逻、核生化探测、危险品运输、火力引导、通信中继和后装保障等领域,已投入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使用,是未来陆军作战方式向非接触、非线式、非对称、零伤亡变革的必要装备。
地面无人系统分类地面无人系统主要包括无人车系统和地面机器人系统,无人车主要指采用轮式或履带式行走装置的无人驾驶车辆,如以色列“守护者”4×4无人车;地面机器人主要指采用不同于车轮、履带等传统车辆行走装置的各种机器人,如“大狗”四足机器人、“阿特拉斯”人形机器人。
地面无人系统根据平台重量及部署方式可分为如下3类:▲地面机器人主要指采用不同于车轮、履带等传统车辆行走装置的各种机器人,如“大狗”四足机器人(1)便携式,重量不超过16千克,主要由士兵背负携带;(2)车载式,重量比便携式重、部署时需要使用运载平台(如车辆)将其运输到任务区域;(3)自行机动式,重量通常达到90千克以上,能够依靠自身动力达到公路行军速度。
目前,国外发展的地面无人系统超过300种,列装的约200余种。
其中,便携式占比达到了85%,主要应用于侦察监视等辅助作战任务;车载式大约占10%,可用于执行探测、摧毁和路线清障等作战任务;目前自行机动式地面无人系统的数量很少,主要用于执行班组支援、地雷探测与处理,由于它还拥有卓越的机动性,并可装备轻型武器站,使其可执行高机动支援和火力打击任务。
发展历程国外自主地面无人系统的发展始于上世纪60年代,迄今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见图1)图1:国外地面无人系统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这一阶段的研究还没有被赋予明确的军事需求和目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可以实现室内自主机动的地面移动机器人,限于当时的视觉处理技术水平,早期的地面机器人1小时仅能移动数米。
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
![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68f90684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2.png)
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军事无人驾驶技术在美国军队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此背景下,美国军队对无人侦察机的配备,逐步建立了一个涵盖所有兵种的系统。
对美国现役的主要无人机和目前的战斗使用情况进行了整理,并对美国今后有可能使用的新的无人机和将来的战斗思想进行了概括。
本文论述了美国军事无人侦察机发展的新情况,以及战争对无人侦察机的新需求。
通过对现有美国微型及大、中型军事无人驾驶飞机的装备数量,飞行高度,巡航速度,净重量,续航时间,动力装置等指标进行了归纳和归纳。
根据美国军事无人驾驶飞机的发展状况,总结出美国军事无驾驶飞机的发展方向,预测了美国军事无驾驶飞机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美军;无人机;军用1引言从美国于1964年第一次在越南战场上部署“火蜂式”无人驾驶飞机开始,从海湾和科索沃战场到伊拉克和叙利亚战场,军事无人驾驶飞机(UAV)在战场上扮演着日益关键的角色,如监视和侦察、目标跟踪、破坏评估和火力支援等。
最近几年,伴随着与无人驾驶飞机(以下简称为无人驾驶飞机)有关的各种技术的升级和改进,军事无人驾驶飞机行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逐渐成为一个应用广泛、产品繁多的军工行业。
根据美国“真理之音”公布的资料,现在全世界军事无人驾驶飞机的市场价值是28亿美金,而到了2025,这个数字有望达到95亿美金。
截至2018年,已有超过48个国家将150种型号用于军用,型号范围从体型如蜂鸟式的“大黄蜂”小型无人机到重量为6803公斤的“RQ-4 Global Order”。
目前,美国不仅是全球最多的无人侦察机的制造者,还是全球最大的无人侦察机制造和使用大国,更是全球首个将军事侦察机用于战争场景的大国,其研发和制造技术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因此,深入了解美国空军的发展状况,并对其将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将有助于我国空军的研制和开发。
2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美国军队经历了波斯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的实际需要,并对其设备进行了持续的升级。
美国陆军无人机系统2010-2035路线图
![美国陆军无人机系统2010-2035路线图](https://img.taocdn.com/s3/m/e2011dff81c758f5f61f67ec.png)
前言2001年10月,54架“猎人”和“影子”攻击型无人机投入作战运用。
由此,美国陆军的整场军事行动拉开帷幕。
今天,美国陆军装备的无人机已经超过了4000架,它们型号各异,功能不同,而且还在进一步列装之中。
近9年连绵不断的战火中,在支援部队作战的行动中,无人机系统作战运用的方式不断适应形势,发生着显著变化。
这种适应,不仅表现在当前无人机部队作战平台的剧增,而且也表现在无人机系统能力的不断扩展。
值此联合能力集成开发系统(JCIDS)文件对需求已经予以认可,官方计划业已立项之际,为未来的无人机系统需求做出通盘战略考虑的时刻,或是制定规划的时机已经来临。
《美国陆军无人机系统路线图(2010-2035)》为美国陆军研发、装备和在全谱作战中使用无人机系统提供了广阔视角,该路线图的主要理念将为持续学习和分析建立共同的基础。
我们将不断评估这些观点,质疑这些假设,对无人机系统能力的各个领域都予以开发。
该路线图将明确战斗功能概念,致力于完成基于能力的评估,并有助于新技术知情决策的发展(这些新技术将通过综合实验和测试完成评估)。
最终,该路线图将回答这样的问题:“未来美国陆军需要具何种功能的无人机?”正如《美国陆军核心概念》所述,在这个持久冲突的年代里,为了在不确定的、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有效作战,领导者必须明察战场纵深态势,部队行动要不断适应形势变化以先发制人并保持主动,在广阔地域内持续作战时需具备远距离快速作战能力。
研发无人机系统,将其纳入到部队行动之中,将扩展陆军的态势感知能力,同时将提升陆军发现、定位和摧毁敌军的能力。
我们也希望,在危险的严酷环境下,未来的无人机系统能够有助于快速反应和持续保障。
该路线图为无人机系统发展及其与陆军的一体化进程提供了革命性途径,路线图划分为三个时间段:近期发展阶段(2010-2015年),中期发展阶段(2016-2025年)和远期发展阶段(2026-2035年)。
近期要在快速应用当前技术,满足陆战场需求的同时,关注当前无人机的能力差距。
无人机的控制系统与应用研究
![无人机的控制系统与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bb1516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0.png)
无人机的控制系统与应用研究无人机自从问世以来,就逐渐渗透到了各个行业领域。
它先是用于军事领域,接下来又囊括了民用领域的多个方向,成为了当前热门行业。
而无人机的技术发展已经逐渐成熟,也从单一的功能逐渐走向多方面发展。
作为无人机的核心部分,控制系统是说到无人机就必须要谈到的。
本文将针对无人机的控制系统与应用展开讨论。
一、无人机控制系统概述无人机控制系统主要由飞行控制系统和地面控制系统两个部分组成。
1、飞行控制系统飞行控制系统是指负责实际控制飞机动作的系统,包括传感器、控制电路等,其主要功能是实时获取飞机状态、调节动力系统并实现飞行控制。
2、地面控制系统地面控制系统则是由工作站、终端控制设备、相应的地面传输系统和数据处理软件共同组成。
主要通过设备实现对飞行任务的设置、实时掌握飞机状态和飞行轨迹、协调遥控器与无线遥控通信频率等。
二、无人机的应用领域1、军事方向无人机在军事方面有着广泛的适用性。
由于其机动性能强,密集景区可以留有大量军用机架起飞,以达到拍摄全景,侦察,战术侦察等目的。
在军事方面,无人机还可以用于战区作战指挥。
它可以实时传输地形图和敌情状况,为军队的指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2、测绘勘探方向由于其飞行高度和视角独特,无人机可以航拍大面积土地,大幅提升航拍全面性和数据质量,提高测绘、勘探、考古等领域的效率和精度。
3、农业生产无人机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被称为农业物联网。
使用大型农用机或传统的人工工作人力有限,而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无人机定时、定点、定人工喷施、截长补短,及时找出农舍施药、刈草、施肥等问题。
航拍更加全面的色彩图像,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三、无人机的未来展望随着无人机的广泛使用,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方向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在未来的发展中,无人机的控制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完善。
同时,安全性将会成为无人机的重点技术方向之一。
在未来,无人机将会在更多领域中得到并且会不断拓展。
综上所述,无人机的控制系统与应用在多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国外军用机器人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军用机器人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16504b1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7.png)
国外军用机器人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军用机器人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军用机器人是指用于军事目的的自主或半自主的机器人系统,它们能够执行各种任务,如侦察、巡逻、拆弹、战术支援等。
本文将探讨国外军用机器人的现状以及其发展趋势。
现状1. 美国美国是全球军用机器人研发和应用的领先者之一。
美国军队在战场上广泛使用无人机,如MQ-9 Reaper和RQ-4 Global Hawk等。
这些无人机能够执行侦察、监视和打击任务,提供了重要的情报支持和战术优势。
此外,美国还在研发各种类型的地面机器人,如PackBot和BigDog等。
这些机器人能够在恶劣环境下执行任务,减少士兵的风险。
2. 以色列以色列是另一个军用机器人技术领先的国家。
以色列军队广泛使用无人地面车辆,如Guardium和D9T等。
这些车辆能够执行巡逻、边境防御和拆弹等任务。
以色列还在研发无人机和自动化武器系统,以提高作战效能和士兵的安全。
3. 英国英国在军用机器人领域也有一定的研发实力。
英国军队使用无人地面车辆TALON和无人水面舰艇PAC24等。
这些机器人能够执行侦察、搜救和反恐任务。
英国还在积极研发无人机和自动化武器系统,以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
4. 俄罗斯俄罗斯在军用机器人技术方面也有一定的研发实力。
俄罗斯军队使用无人地面车辆Platform-M和无人水面舰艇Falcatta等。
这些机器人能够执行侦察、巡逻和火力支援等任务。
俄罗斯还在研发无人机和自动化武器系统,以提高作战效能。
发展趋势1. 自主能力增强未来,国外军用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是自主能力的增强。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机器人将能够更加智能地执行任务,减少对操作员的依赖性。
这将提高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和作战效能。
2. 多机协同作战另一个发展趋势是多机协同作战。
未来,军用机器人将能够通过无线通信和协同算法实现多机器人之间的协同作战。
这将提高机器人的战术灵活性和作战效果。
无人机地面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无人机地面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6be4bf3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d.png)
无人机地面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无人机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人机在军事、民用、科研等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
然而,要确保无人机的顺利飞行和任务完成,就需要有一个稳定可靠的地面站系统与之配合。
本文将就无人机地面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探讨。
一、地面站系统的基本功能地面站系统是对无人机飞行进行监控和控制的中枢,其基本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实时监控:地面站系统能够实时接收并显示无人机的飞行数据,包括飞行高度、速度、方向等信息。
可通过传感器或摄像头等设备,获取无人机实时图像和视频,以便操作人员能够对飞行环境和目标进行实时监控。
2. 任务规划:地面站系统能够为无人机设定飞行任务和航线,并进行路径规划和导航。
根据任务需求和环境条件,地面站系统能够智能分析和优化飞行路径,确保无人机安全、高效地完成任务。
3. 遥控操作:地面站系统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无人机进行远程遥控操作。
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地面站的操作界面,对无人机进行起飞、降落、悬停、航向调整等操作,确保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姿态和动作。
4. 数据记录和分析:地面站系统对无人机的飞行数据进行记录和存储,包括航行路线、高度数据、传感器数据等。
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改进无人机的性能和飞行策略。
二、地面站系统的设计要点1. 硬件设备选择:地面站系统需要使用合适的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显示器、遥控设备等。
计算机应选择高效、稳定的台式机或服务器,遥控设备应具备灵敏可靠的操作控制。
2. 界面设计:地面站系统的操作界面应简洁明了、直观友好,使操作人员能够轻松掌握和操作。
应提供必要的按钮、滑块、输入框等控件,方便任务规划、飞行控制和数据分析。
3. 数据通信:地面站系统和无人机之间的数据通信是地面站正常运行的基础。
可以选择无线数据链或卫星通信等方式,确保数据的及时传输和稳定性。
4. 安全保密:地面站系统中应考虑数据的安全保密问题,特别是军事和敏感任务。
美国无人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美国无人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de0d6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b.png)
美国无人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无人化技术的发展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在各个领域展示了巨大潜力。
无人化技术通过使用无人机、自动驾驶车辆和机器人等设备,以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了人们在特定任务和活动中的自动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美国无人化技术发展的现状,并分析未来的趋势。
目前,美国在无人化技术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该国政府、科技公司和学术机构的投资和研发,为美国无人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无人机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示范项目之一。
美国无人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不仅满足了商业需求,还被广泛应用于农业、航拍摄影、航海和救援等领域。
此外,自动驾驶汽车也是美国无人化技术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
Google的Waymo公司、特斯拉和Uber等公司都投入了大量资源研发自动驾驶汽车,这些努力为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打下了基础。
未来,美国无人化技术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 商业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商业领域将继续寻求更多的无人化技术应用。
无人化技术在配送、仓储和物流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未来无人化配送和智能物流系统的普及将带来更高效的服务和更低的成本。
此外,随着无人驾驶汽车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零售和餐饮行业也将开展更多的自动化操作,提升效率和客户体验。
2. 无人化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将进一步增加美国农业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国家之一,无人化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将带来巨大的潜力和益处。
例如,无人机可以用于农田巡查、种植监测和喷洒农药,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也可以在农场管理和动物饲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精准农业的发展和自动化技术的成熟,无人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将越来越普及。
3.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将推动无人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无人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
它们使无人化设备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和改善,适应不同环境和任务的需求。
(完整word版)美国-2038年度无人系统路线图
![(完整word版)美国-2038年度无人系统路线图](https://img.taocdn.com/s3/m/47977dbfcf84b9d529ea7a81.png)
美国2013—2038年度无人系统路线图4.3 通信系统,频谱以及自主修复性4.3.1 引言所有的无人系统(而非完全自主的系统)主要面临的挑战在于通信链路的可用性、通信链路支持的数据量大小、频谱资源的分配、以及所以射频子系统对抗干扰的能力(如电磁干扰等)。
为满足作战指挥的要求,各服务与机构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仍将需要继续改进.国防部无人系统需要对操作控制和任务数据分布进行处理,特别是对非自主的系统。
因此,对于一些公司和大学,这类信息可以通过电缆传输,但对于高度移动的无人操作,用的电磁波信号(EMS)的传播方式将更加容易,或其他方式(例如,声学或光学)。
图13显示了支持无人系统所需要的通信网络体系结构(OV-1).该架构中同时考虑了载人系统的设计,说明载人和无人传感器以及其他指挥与控制(C2)系统之间需要共同的通信基础设施支撑。
辅助指挥、控制、通信和计算机(C4)的建设应该是平台无关的(载人或无人)。
运行架构采用了多种环境管理系统的频段,通信网关和中继网站,数据中心和数据传播节点,以及地面广播和网络服务。
在这种体系结构中的通信链路支持无人平台的指挥与控制以及和各自的有效载荷;并且支持将载荷的信息回传,用作战术、战略等意图。
应当尽可能地将载荷任务数据及时驻留在全局数据中心,使世界各地的用户能够快速简便地发现、获取和分析实时和非实时的情报、监视和侦察(ISR)信息和其他任务的数据。
第4。
3.2节到第4.3。
17节着重阐述了无人通信系统结构发展的需求及计划,并针对每个领域给出了适用的标准和系统指导。
图13. 高级辅助指挥、控制、通信和计算机(C4)结构运行概念图4。
3.2 当前无人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过去十年内,美国在全球作战应用中操作的经验教训、详细分析研究和回顾、作战任务需求说明等都充分表明了指挥、控制、通信和计算机建设在支持无人平台方面的各种缺陷.具体包括:全球连通性差:无人平台全球发送高带宽数据(例如,全运动视频)至战略战术用户的能力不足。
从美路线图看无人系统技术体系与发展趋势
![从美路线图看无人系统技术体系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e8c675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9.png)
从美路线图看无人系统技术体系与发展趋势
喻煌超;全世鸣;牛轶峰;尹栋;李杰
【期刊名称】《无人系统技术》
【年(卷),期】2024(7)2
【摘要】对无人系统技术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首先,基于美国国防部八版无人机/无人系统路线图的规划,深入分析了互操作性、自主性、人机协同、通信、网络安全、动力与能源、载荷等主要技术方向的内涵和关键能力,绘制了各个技术方向的发展规划脉络。
随后,调研分析了美国在不同技术方向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
最后,综合路线图分析和发展情况分析,研判了未来无人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
综述表明,未来无人系统技术将呈现体系化、智能化、高能化三大发展趋势。
所提出的从路线图规划和发展现状分析来研判无人系统技术发展的方法对厘清无人系统技术体系和发展趋势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总页数】14页(P14-27)
【作者】喻煌超;全世鸣;牛轶峰;尹栋;李杰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919
【相关文献】
1.从美伊战争看军用航空技术的发展趋势
2.美无人机系统当前和今后担负的任务及其发展趋势
3.从美军2042年无人系统路线图看无人系统关键技术发展动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及中国军用无人机的新发展与性能分析
![美国及中国军用无人机的新发展与性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f99be6f8c75fbfc77db2eb.png)
总第205期2011年第7期舰船电子工程Ship Electr onic EngineeringV o l.31No.726美国及中国军用无人机的新发展与性能分析*陈小双翟为刚赵万里(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西安710025)摘要文章介绍了美国军用无人机的一些新发展以及中国军用无人机的发展情况,并对各自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作了简要概括。
通过对中美几种军用无人机性能参数的对比和分析,指出了中国军用无人机的差距。
关键词无人机;军用无人机;性能参数中图分类号V279New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A nalysis of U.S.and Chinese M ilitary UA VChe n X iao shuang Z ha i W eig ang Z hao W anli(T he Seco nd A rtillery Eng ineer ing Colleg e,Xi p an710025)A bstract T 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w development of itar y U nmanned Aerial Vehicles(U AV)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militar y UAV,g enerally summarizes their future develo pment trend,and points out the g ap betw een Ch-i nese military U AV and U S militar y UAV,based on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 f their performance parameters.Key Words unmanned aer ial v ehicles,militar y U AV,per formance par ametersClass Nu mber V2791引言无人机(U AV)是无人驾驶飞机(Unmanned Aer ial Vehicle)的简称,它是一种由动力驱动,机上无人驾驶,可重复使用的航空器。
美国无人机发展现状
![美国无人机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9904177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f.png)
美国无人机发展现状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是一种没有机组员的飞行器,由地面操控或者按照预编程序自主飞行。
自无人机问世以来,其在军事、商业以及民用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美国作为全球无人机技术的领先者,其无人机发展现状也备受关注。
在军事领域,美国的无人机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研发和应用远超其他国家。
美国的军用无人机包括侦查无人机(Reconnaissance Drone)、武装无人机(Armed Drone)和侦察攻击无人机(MALE, Medium Altitude Long Endurance )等。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MQ-1“捕食者”无人机,该无人机在美军的反恐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控制武装分子。
在商业领域,美国的无人机发展也日趋成熟。
例如,亚马逊公司计划使用无人机送货,该公司将无人机定为未来快递的重要交通工具。
此外,美国的无人机还被广泛用于农业、测绘、电力巡视、电影拍摄、环境监测等行业。
许多科技公司也投入巨资研发无人机技术,争夺无人机市场。
然而,美国的无人机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在军事应用中,无人机的使用引发了一些伦理和法律上的争议。
例如,美国政府对于使用无人机进行有争议的打击行动所造成的平民伤亡问题备受争议,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批评。
其次,在商业应用中,无人机的安全和隐私问题也备受关注。
例如,无人机的隐私侵犯问题使得监管机构加强了对无人机的监管,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
此外,无人机的飞行安全问题也需要加以解决,以防止发生与有人机相撞的意外事件。
最后,美国的无人机技术也面临国际竞争压力。
其他国家也在积极开展无人机研发和应用,如中国、以色列和英国等。
这些国家的无人机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并在一些领域实现了超越。
总体来说,美国是世界上无人机技术最为先进和应用最为广泛的国家之一。
在军事领域,美国的无人机在反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商业领域,美国的无人机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大。
国外反无人机系统的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
![国外反无人机系统的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1bf7b26b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6.png)
国外反无人机系统的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王书恒随着无人机的快速发展及其作战效能的显著提升,世界各国的防空体系都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与挑战。
无人机作为现代战争中集“侦、打、评、扰”于一体的高端武器系统,具有价格低廉、打击精确、战法灵活、伤亡率低等优势,已被广泛用于空袭作战。
在贝卡谷地空战、“春天之盾”行动、纳卡冲突中,无人机都展现出极强的破坏力和精确的杀伤力,它们能够突破敌人重金打造的防空体系,使防空几乎变成“空防”,这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撼。
美陆军更是将无人机列为五大威胁平台(固定翼飞机、无人机、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直升机)中最具破坏力的空中威胁之一。
可以说,在未来冲突和战争中,无人机将成为世界各国必须应对的重要挑战,推进反无人机作战理论研究、武器系统研制、试验演练演习已成为世界各国军事领域的热点课题。
反无人机系统的分类反无人机系统是指利用技术手段对无人机进行监测、干扰、诱骗、控制、摧毁的有机整体。
根据所用的技术手段,反无人机系统一般分为三类:一是伪装欺骗类,使用光学伪装、热红外伪装、声学伪装和电子伪装等技术对己方目标进行伪装,使无人机接收虚假的目标信息,降低己方目标被无人机发现的概率;二是硬打击摧毁类,通常运用高能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反无人机导弹、格斗型无人机以及常规地面防空火力等手段打击无人机,使无人机丧失战斗装备EQUIPMENT力;三是软杀伤干扰类,使用控制信息干扰技术、数据链干扰技术、卫星导航干扰技术和声波干扰技术等破坏无人机的控制链路、通信链路、导航链路和重要组件,使无人机失去控制,从而削弱无人机的作战能力。
国外反无人机系统发展动态美国:顶层规划与武器研制齐头并进。
美军高度重视顶层规划设计,通过科学统筹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才能在反无人机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2016年10月,美陆军发布首个《美陆军反无人机战略》。
2017年4月13日,美陆军发布了《反无人机系统技术手册》,明确了运用反无人机的战术、技术和流程。
无人机地面站
![无人机地面站](https://img.taocdn.com/s3/m/17b1ba26b9f3f90f77c61ba1.png)
无人机地面站地面站作为整个无人机系统的作战指挥中心,其控制内容包括:飞行器的飞行过程,飞行航迹, 有效载荷的任务功能,通讯链路的正常工作,以及飞行器的发射和回收。
中文名:无人机地面站外文名:UAV ground station目录概述地面站的配置和功能概述•地面站的典型配置•地面站的典型功能关键技术及典型解决方案•友好的人机界面•操作员的培训•一站多机的控制•开放性、互用性与公共性•地面站对总线的需求•可靠的数据链无人机地面站发展的趋势概述近20年来,无人机己发展成集侦察、攻击于一体,而未来的无人机还将具有全自主完成远程打击甚至空空作战任务的攻击能力。
同时,与无人机发展相匹配的地面控制站(GCS:Ground Control Station)将具有包括任务规划、数字地图、卫星数据链、图像处理能力在内的,集控制、瞄准、通信、处理于一体的综合能力。
未来地面站的功能将更为强大:不仅能控制同一型号的无人机群,还能控制不同型号无人机的联合机群。
地面站系统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即不必进行现有系统的重新设计和更换就可以在地面控制站中通过增加新的功能模块实现功能扩展,相同的硬件和软件模块可用于不同的地面站.地面站作为整个无人机系统的作战指挥中心,其控制内容包括:飞行器的飞行过程、飞行航迹、有效载荷的任务功能、通讯链路的正常工作,以及飞行器的发射和回收。
GCS除了完成基本的飞行与任务控制功能外,同时也要求能够灵活地克服各种未知的自然与人为因素的不利影响,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保证全系统整体功能的成功实现。
未来的地面站系统还应实现与远距离的更高一级的指挥中心联网通讯,及时有效地传输数据、接收指令,在网络化的现代作战环境中发挥独特作用。
地面站的配置和功能概述地面站的典型配置目前,一个典型的地面站由一个或多个操作控制分站组成,主要实现对飞行器的控制、任务控制、载荷操作、载荷数据分析和系统维护等。
(1)系统控制站。
在线监视系统的具体参数,包括飞行期间飞行器的健康状况、显示飞行数据和告警信息。
美国海军无人系统作战特点及关键技术分析_闫超
![美国海军无人系统作战特点及关键技术分析_闫超](https://img.taocdn.com/s3/m/e6c677dd76eeaeaad1f3304c.png)
海洋作战环境的复杂性对海军无人系统功能 实现产生诸多挑战。 海上平台的不稳定性对无人 系统的释放回收产生了很大影响; 海上通信基站 数量受限、 水下通信及定位受阻而对通信数据量 以及通信定位方式提出苛刻要求; 远距离长航时 以及在突变的天气条件下执行作战任务对海军无 人系统的能量推进装置产生巨大挑战; 而近海浅 滩地带多为礁石、草丛,这就要求无人地面车能够 在崎岖路面正常运行, 并能够对障碍物进行危险 评估,正确区分探测物或是其他障碍物等。
第 35 卷第 5 期 2014 年 10 月
国防科技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 TECHNOLOGY
Vol.35,No.5 Oct.2014
美国海军无人系统作战特点及关键技术分析
闫 超 1,张志雄 2,罗自荣 1,李 坡 2
(1.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3;2.国防科技大学军事高科技培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3)
海军无人系统相比其他无人系统具有不同的 作战特点。 因而要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必须拥有与 之适应的核心关键技术作为支撑。
三、美国海军无人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美国海军借鉴了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手 段, 用于发展自身无人系统。 与此同时引进在陆 军、 空军成熟使用的无人地面车及无人机进行再 度开发改装,减少了研发成本。 美国海军无人系统 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协同化技术、 自动化技术、结构模块化技术、通信技术、导航与 路径规划技术、能量及推进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 释放回收技术等。 下面结合美国海军无人系统的 应用情况以及发展现状对其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八释放回收技术海军无人作战系统不同于地面无人系统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在海上动态释放无人系统因此只有拥有成熟的释放回收技术才能够使无人系统美国海军无人系统近期关键技术发展关键技术能力实例研发单位协同化通用操作系统cos统一全部无人作战框架提出能够提供未来系统dappa和美国海军2013技术模块化接口并获得传感器等载荷的情报数据自主化技术提出远程控制主计划无人空中系统控制部分实现与现有平台结合运行美国海军研究局2013可靠号uuv完成500公里路线自主规划航行美国海军究实验室2013模块化可靠号uuv采用能够轻松实现功能载荷增减的模块化设计方案美国海军究实验室2013terramax无人地面车采用模块化组建能够集成于现有车辆美国海军陆战队2012年底通信技术广域海上监视项目建立了海上100海里范围内每秒76兆传输速度的秘密下行链路美国海军2008随距离增加切换海上空陆指挥站到卫星控制系统美国国防部承包商2012导航与可靠号uuv采用光纤陀螺惯性导航技术并通过gps美国海军研究2013路径规划多普勒速度仪进行补充校正实验室技术海军全球鹰无人机采用激光陀螺捷联式惯导系统美国海军2012能量推进宣布大排量无人潜航器lduuv计划研究混合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美国海军研究局2013年底技术研制出能量利用率高的使用柴油发动机的无人水面艇能够连续运行72小时美国海军2012传感器在广域海上监视项目中采用合成孔径雷达能够完成每小时美国海军2015年形成技术9000平方公里的海面面积的监视任务作战能力释放x47b在航母上成功着落可根据指令钩住两根不同的拦阻索美国海军2013回收技术测试了通用发射与回收模块实现通信浮标和潜航器的发射管回收美国海军预计2015年测试超等
国外军用无人机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外军用无人机发展现状与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0b76e1216fc700abb68fc9b.png)
进 入新 世 纪 ,科 学 技术 的迅 速 发展 引发 了世 界 军 事领 域 的 重 大变 革 。在 未 来 高科 技 战 争 的大 环 境 中 ,军 事装 备 越来 越 向 智 能化 与 无 人化 方 向发 展 …。 一 种 以完 成预 定 的 战术 或 战略 任 务 为 目标 ,以智 能化 信 息 处 理技 术 和 通信 技 术 为核 心 的 智 能化 武 器装 备一 无 人 机 ,在 高 科 技 条件 下 的现 代 战 场 上 崭 露 头角 , 开始 发挥 主 导作 用 。无人机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 是 无人 驾 驶 飞机 的简称 ,它 是一 种 以无线 电遥 控或 由 自身程 序 控 制 为主 的不 载人 飞 机 。它 的研 制 成 功 和 战场 运 用 ,揭 开 了 以 远 距离 攻 击 型 智能 化 武器 、 信 息化 武 器 为主 导 的 “非 接触 性 战 争 ”的 新篇 章 。
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的现状及发展综述
![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的现状及发展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487446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4.png)
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的现状及发展综述
摘要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已经成为无人机系统的重要组
成部分,并且其发展正在极大地推动无人机应用的普及和深入。
本文首先
简要介绍了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并阐述了其主要功能和特点;其次,重点
讨论了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发展、成本分析、安全性
评估和应用前景;最后,总结了当前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的现状及发展综述,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地面控制站;无人机;技术发展;成本分析;安全性评估;
应用前景
1引言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地面控制站(Ground Control Station,GCS)已经成为无人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操纵无人机的
基础设施,提供关键的控制、监控和保护服务,是无人机系统中必不可少
的部分。
目前,GCS的发展正在极大地推动无人机应用的普及和深入,并
将有效促进其在军事、民用、航空保障、航空摄影技术等领域的发展。
2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的概述
GCS是无人机地面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它主要由地面控制台、导航
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组成。
地面控制台是GCS的核心,它由人机界面、显
示器、控制器和操纵杆组成,可以提供实时的信息传输和控制。
美国陆军无人机系统概述_刘丽
![美国陆军无人机系统概述_刘丽](https://img.taocdn.com/s3/m/6a54623b7375a417866f8f7c.png)
时间约为 90 min,能够携带 8 个 光电或红外传感器。该型无人机 系统操作较为简便,只需经过十 天的培训即可基本掌握手掷发射 该型无人机的要领。
目前,美国陆军共计划采购 1 318 套 RQ-11B 渡鸦无人 机 系 统,约 3 954 架无人机,其中 291 套渡鸦无人机系统已被部署至驻 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陆军一线部 队。该 型 无 人 机 系 统 因 操 作 简 便、成本较低,将成为配属美国 陆军一线作战班排的主要机型。 1. 5 汽 油 动 力 微 型 无 人 机 ( gMAV) 系统
测等任务提供可靠保证。 灰鹰无人机采用硬质复合机
身,配有柴油动力螺旋桨、3 个 载荷舱及 4 个机翼外挂点。该型 无人机的翼展达 17. 08 m,最大 起飞 质 量 近 1. 6 t,最 高 时 速 278 km / h, 最 大 飞 行 高 度 约 7. 6 km。每 架 MQ-1C 灰 鹰 无 人 机均装有一台重油发动机,其续 航时间可长达 30 h。2005 年,美 国陆军决定为其所有现役作战师 各 配 备 一 个 编 制 为 128 人 的 MQ-1 C灰 鹰 无 人 机 系 统 操 作 连。 每套灰鹰无人机系统由 12 架带 有光电 /红外 /激光指示器的灰鹰 无人机、机载合成孔径雷达、机 载指挥装置以及多枚精确制导武 器( 每架灰鹰无人机最多可携带 4 枚海尔法导弹) 组 成,其 地 面 设备则包括 5 部通用地面控制站 系统及其它相关地面保障设备 ( 其中至少包括一个卫星通信地 面数据终端,通过卫星链路实现 超视距飞行控制) 。该无人机可 通过陆军战术通用数据链实现与 有人驾驶飞机的编队飞行,并能 够根据战场态势通过卫星通信数 据链较为灵活地实现自主控制。
美国RQ-4A全球鹰无人机
![美国RQ-4A全球鹰无人机](https://img.taocdn.com/s3/m/45bbed3810661ed9ad51f3a1.png)
美国RQ-4A全球鹰无人机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RQ-4A“全球鹰”是美国空军乃至全世界最先进的无人机。
于1998年2月首飞,在ACTD计划执行期内完成了58个起降,共719.4小时飞行。
“全球鹰”最大飞行速度740km/h,巡航速度635km/h,航程26000km,续航时间42h。
可从美国本土起飞到达全球任何地点进行侦察。
机上载有合成孔径雷达、电视摄像机、红外探测器三种侦察设备,以及防御性电子对抗装备和数字通信设备。
catannice 据说当时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被击毙时,全球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如今又动用该机帮助日本监视中国,不知道其背后目的是什么。
对此事件,解放军少将罗援回应说:钓鱼岛可上中国民兵,搁置争议要与时俱进!美国RQ-4A全球鹰无人机- 概述美国RQ-4A全球鹰无人机美国RQ-4A全球鹰无人机是由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
是目前(2012年)美空军乃至全世界最先进的无人机。
也是世界上飞行时间最长、距离最远、高度最高的无人机。
同时也是第一架得到美国联邦航空局(FAA)认证,可以在美国民航机领空飞行的无人机。
除国内空域,“全球鹰”无人机还被授权在澳大利亚、葡萄牙、西班牙、苏格兰、丹麦、加拿大、墨西哥、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委内瑞拉以及厄瓜多尔等国际空域进行飞行。
"R" 开头的名称是美国国防部命名“侦蒐”(reconnaissance)的第一字母;"Q" 指无人机;"4" 是指无人机计划第四架作品。
"A" 或"B" 则是两种改装版本和F-16等其他战机有分ABCD型一样。
美国RQ-4A全球鹰无人机- 研发背景美军“全球鹰”无人机全球鹰高空远程无人飞行器(hae uav)计划是为了满足空中防御侦察办公室(daro)向联合力量指挥部提供远程侦察能力的需要而设计的。
全球鹰具有从敌占区域昼夜全天候不间断提供数据和反应的能力,只要军事上有需要它就可以启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军无人机地面控制系统最新发展
对于无人机系统来说,设计焦点大多都是集中在飞机本身,包括有效载荷。
但根据数据统计表明,地面系统所需成本非常高,往往是单架无人机成本的
0.5 ~ 4 倍之间。
这说明研制一个能够控制多种类型无人机的通用地面控制系统,不仅可以极大地降低无人机系统的开发、后勤支持和训练费用,也可以较大程度地改进无人机系统作战的灵活性,从而实现无人机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
地面控制站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包括:操作员工作站,用于操作无人机发射、回收和控制软件;飞行用传感器载荷;视距和卫星数据链路无线电终端,用于传输飞行指挥命令和接收来自无人机的监视图像。
美军的主要无人机系统,如美国空军的 " 捕食者 " 、 " 全球鹰 " 和美国陆军的 " 影子 200" 都是由不同的军种独立开发的,通用性和互操作性能很差,甚至没有。
它们的地面控制站尤其如此。
因此,空军的 " 捕食者 "/" 捕食者 B" 地面站是无法控制空军的 " 全球鹰" 或海军陆战队的 " 先锋 " 无人机,也无法接收他们的图像。
但是,美国海军和陆军已经采取措施着力解决无人机间的互操作问题。
而促进无人机互操作性发展的强大驱动因素就是与北约的标准化协议 STANAG4586 相兼容。
1 战术控制系统
战术控制系统( TCS ),是美国海军的通用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由海军的无人空中系统项目办公室( PMA-263 )管理、雷声公司情报和信息系统部门从 2000 年开始进行开发的。
其研制目标就是提供一个开放式体系结构软件,能够控制多种不同类型的海上 / 岸上计算机硬件,实现任务规划、指挥与控制以及情报数据接收和分发等功能。
TCS 在 2003 年之前是一个联合军种项目,后来由于陆军和空军抵制将 TCS 用于它们的无人机系统,国会将其削减为海军一家的研制项目。
目前, TCS 已经研制成功。
PMA-263 希望将其应用于海军未来所有的无人机系统,包括预计将于 2008 年在美海军的第一艘 " 濒海战斗舰 " 上使用的垂直起降无人机 --" 火力侦察兵 " 在内。
TCS 的运行依靠的是基于 Unix 的计算机。
该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 Sun 微系统公司开发的 Solaris 8 网络操作系统,尽管雷声公司曾经也开发了一个应用于该计算机的基于 Linux 的操作系统。
TCS 软件的最新版本是于 2006 年 6 月份交付给 " 火力侦察兵 " 的制造商诺思罗普· 格鲁门公司的,软件中增加了一系列的新功能,包括可以容纳多种不同的 " 即插即用 " 传感器载荷、在指挥、控制和信息分发时执行 STANAG 4586 标准等。
为了与 STANAG4586 兼容,雷声公司开发了一个可以操作多种美军和 NATO 无人机的 TCS 核心系统。
不同无人机制造商开发的与 STANAG 4586 协同的无人机专用模块,可以与该核心系统接口,提供 TCS 的所有控制能力,实现各无人机系统之间的互操作。
(如果未来需要在不同的无人机系统之间完全实现互操作,则各数据链必须互相兼容)
海军的 " 宽域海上监视 " ( BAMS )无人机计划于 2011 年进入制造,是TCS 的下一个潜在用户。
目前,美国海军在演习中使用的是两架从美国空军采购的 " 全球鹰海上演示型 "(GHMD) 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来帮助 BAMS 无人机开发操作概念和作战战术。
由于美国国会削减了美国海军在 2004 年的预算中计划给 " 全球鹰 " 开发 TCS 能力的费用,这两架 GHMD 飞机使用的是美国空军现有的 " 全球鹰 " 地面站硬件和软件,而不是 TCS 。
PMA-263 的负责人,海军上校 Paul Morgan 称,洛克希德· 马丁公司和诺思罗普· 格鲁门公司正在开展 BAMS" 持久无人海上空中监视 " ( PUMAS )能力研究,包括评估 TCS 对于 BAMS 在该能力方面的适应性。
2 " 一体化系统 " 地面控制站
" 一体化系统 " 地面控制站( GCS )是美国陆军的无人机通用地面控制站,是 AAI 公司最初是为其生产的陆军旅级战术无人机 " 影子 200" 开发的。
一个" 影子 200" 无人机系统包括三架无人机和两个地面控制站。
控制站由两台工作站组成,安装在 S-788 掩体中,通过 " 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 "(HMMWV) 运输。
S-788 掩体的尺寸为8.5×7.0×5.6 英尺。
同时, " 影子 200" 无人机系统也可以采用只有一个工作站的单个 GCS 配置。
" 一体化系统 "GCS 使用的是基于Unix 的工作站,与雷声公司的 TCS 一样, AAI 目前也正在开展将 " 一体化系统 "GCS 与 STANAG 4586 兼容方面的研究。
陆军目前正在将其老式团级 " 猎人 " 无人机向 " 一体化系统 "GCS 上过渡,且计划将于 2009 年开始服役的师 / 团级 " 勇士 " 增程多用途( ERMP )无人机 -- 美国空军 " 捕食者 " 无人机的派生机型,也将使用 " 一体化系统"GCS 。
后者由三台工作站组成,安装在 S-280 掩体中,通过一个标准陆军五顿重的战术卡车运输。
S-280 掩体的尺寸为12.2×7.3×7.2 英尺。
PMA-263 是为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采办空中无人系统的指定机构,包括 " 蒂尔"II 和 " 蒂尔 "III 无人机。
" 蒂尔 "II 无人机是为了弥补 " 蒂尔 "I 无人机和 " 蒂尔 "III 无人机之间的监视能力缺口而研制的一架师 / 团级无人机,并有望成为一个联合采购项目,涉及到的军种包括空军、海军和特种作战司令部在内。
海军陆战队计划于 2008 财年开始采购 " 蒂尔 "II 无人机, 2015 年采购一架新型 " 蒂尔 "III 无人机。
尽管这些无人机是由 PMA-263 负责采购,海军陆战队的军方开发经理表示他们不会为他们计划采购的无人机自动选择海军的TCS ,而是比较倾向于选择陆军的 " 一体化系统 "GCS 。
PMA-263 甚至也准备采购陆军的 " 一体化 "GCS 在 2015 年之前用于海军陆战队的 " 先锋 " 无人
机系统。
该选择主要是出于成本和便利性方面的考虑,这是因为 " 先锋 " 无人机是由 AAI 公司和以色列航宇工业公司组建的合营公司 -- 先锋无人机有限公
司提供各种支撑服务的。
3 小型地面控制站
雷声公司根据与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 NAVAIR )以及 PMA-263 的合同,开发出了由战术控制系统( TCS )衍生而来的、专门用于小型无人机的小型地面控制站 -- 多飞行器控制系统( MVCS )以及在 MVCS 基础上研制的全部采用商用部件、并可用于各种无人机的世界上第一种可同时操纵 8 架空中、陆地或海上无人机的地基驾驶舱 -- 通用战术控制系统( UCS ),并于 2005 年 12 月份通过MVCS 同时对两架 " 曼塔 " 无人机和一艘无人艇成功地进行了仿真控制。
此外,美国海军水上武器中心下属的海军陆战队战争实验室已经进行 " 模块化手持式地面控制系统 " 原型样机的概念验证研究,该系统作为一个通用控制系统,不仅可以用于手掷式 " 龙眼 " 蒂尔 I 无人机、四轮无人地面车 " 龙腾 " ,还可以用于一个被称作 " 小型单元传感器系统 " 的手动安放式监视设备。
该模块化控制系统原型样机重不足 6 磅,包括计算机、电池组、头盔式显示器和控制设备。
系统研究的下一步工作就是与陆军的 " 大乌鸦 "(Raven)B 小型无人机和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开发的 " 黄蜂 "(Wasp) 微型无人机的综合。
(作者: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航空技术所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