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除法的验算

合集下载

4.3除法的验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4.3除法的验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4.3除法的验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中的4.3除法的验算。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四章第三节,主要学习除法的验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除法验算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加法和乘法来验证除法的结果。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除法验算的概念,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并在实际计算中能够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难点是理解为什么通过加法和乘法可以验证除法的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除法验算,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除法验算表和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先给学生们展示一个实际的例子,比如24除以4等于多少,然后让学生们尝试用加法和乘法来验证这个结果。

2. 例题讲解:接着,我在黑板上展示一个除法验算的例子,比如36除以6等于多少,然后用加法和乘法的方法来验证。

我会一边讲解一边让学生们跟着一起做。

3. 随堂练习:然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完成,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验证答案。

4. 除法验算表:我会让学生们填写一个除法验算表,将他们刚才练习的题目都列出来,并使用加法和乘法的方法来验证。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除法验算的步骤和方法,以及一些关键的数学符号。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的第15题,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验算答案。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除法验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多加强化练习,让他们更加熟练地掌握这个方法。

我也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些额外的学习资源,比如一些除法验算的练习题和视频讲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除法的验算》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除法的验算》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除法的验算教学目标:1、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验算的习惯,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谈话:出示书中的场景图:1、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食品柜中有哪些食品?单价各是多少?2、出示第一个问题上:36元可以买多少块蛋糕?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3、请列式计算。

36÷3=12(块) 答:36元可以买12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1)你能确定你算得对吗?你用什么办法证明你计算是对的?(2)请你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3)指名回答。

教师将学生的验算可能性板书于黑板(乘法验算、除法再算一遍等)(4)提出下列问题在班内交流。

12×3=36表示什么意思?(一块蛋糕3元钱,12块蛋糕是36元钱。

)这说明你的计算怎么样?(正确)(5)出示第二个问题:28元可以买几个面包?提问: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的?(面包)学生列式解答,教师板书:28÷2=14(块) 答:28元可以买14块。

你会用刚才的方法验算吗?学生验算,集体评讲:14×2=28表示什么意思?(一块面包2元钱,14块蛋糕是28元钱。

)这说明你的计算怎么样?提问: 这里的12、3、36在这道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14、2、28在这道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你发现验算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归纳: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来进行验算。

(商×除数=被除数)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的方法。

出示第二个问题:65元可以买多少块蛋糕,还剩多少元?(1)这个问题你还能解决吗?请你列式计算。

65÷2=21(块)……2(元)答:65元可以买21块,还2剩元。

(2)能用刚才的方法进行验算吗?为什么?应该怎样进行验算?。

(3)汇报验算方法,教师板书于黑板。

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4.3除法的验算 苏教版(共15张PPT)

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4.3除法的验算 苏教版(共15张PPT)

7.填表。 被除数 除数 商 余数
37 823 45
371
3
2
2
3
12 411 22 123
1
1
1
2
提升点 2 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8.89元钱最多能买多少瓶这样的果汁?
89÷8=11(瓶)……1(元) 答:89元钱最多能买11瓶这样的果汁。
9.小芳买2本同样价格的书,付给收银员300元,找 回52元。每本书多少元?
3×29+2=89 89÷8=11……1 答:商是11,余数是1。
验算:
11 ×7
77 +2
79
394÷3 =131……1 131
3 394 3 9 9 4 3 1
131
×
3
393
+ 验算:
3
9
1 4
易错辨析
6.下面的计算对吗?若不对,请改正。 89÷2=44……1
44 2 89
8 9 8 1
验算:
44 ×2
88 +1
89
辨析:验算时忘记加余数。
提升点 1 验算的灵活运用
6 3 3 3 3 0
211
×
3
验算:
633
知识点 2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
3.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 商 )×(除数)+( 余数),看 所得的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4.☆÷7=12……△, △最大是( 6 ),这时☆是 ( 90 )。
5.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79÷7 =11……2
11 7 79
7 9 7 2
第3课时 除法的验算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5
6
7
8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除法的验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除法的验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除法的验算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什么是除法的验算,掌握除数、被除数、商、余数等概念。

2.能够正确执行除法的验算,检验自己计算除法的正确性。

3.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进行解题。

二、教学内容1.除法验算的概念。

2.除法验算的步骤和方法。

3.除法验算的练习。

三、教学过程A. 导入新课1.师生互动:老师可以问学生,当我们在做除法运算时,怎样判断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呢?2.引出新内容:老师介绍验算的概念,告诉学生通过验算可以检验自己的除法计算是否正确。

B. 正式讲授1.讲解除法验算的步骤和方法:验算应该分为两步:1.用商乘以除数,再加上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如果等于则除法计算正确。

2.如果除法计算错误,则应该找出自己的错误,重新计算,直到得出正确的答案为止。

2.告诉学生,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除法验算:1.大除数除以小除数的除法计算,如:342 ÷ 6 = 57 …… 0,这种情况下往往容易把计算中的数位弄错,所以需要使用验算来检验。

2.小学生的数学计算容易出错,使用验算可以避免漏算、错算等问题。

C. 案例演示1.师生互动:请学生来一道练习题,老师随机从学生中抽取一名同学来解答。

2.给学生出一个例子:42 ÷ 6 = 7 …… 0,要求学生使用验算的方法验证一下。

3.学生自己计算结果:(6 × 7)+ 0 = 42,检查计算有没有错误。

D. 练习与讲评1.练习时间:让学生拿出练习册,让学生在课堂上做练习,然后讲解练习题的答案。

2.练习题:请同学完成以下练习:1.32 ÷ 4 = ________,验算一下。

2.25 ÷ 5 = ________,验算一下。

3.49 ÷ 7 = ________,验算一下。

4.60 ÷ 10 = ________,验算一下。

3.讲解练习题答案:练习题答案见以下表格:练习题答案验算18 …… 0(4 × 8)+ 0 = 322 5 …… 0(5 × 5)+ 0 = 2537 …… 0(7 × 7)+ 0 = 494 6 …… 0(10 × 6)+ 0 = 604.引导学生思考:老师可以问学生,如果被除数和除数一样,结余一定是多少?为什么?E. 总结课程1.总结归纳:通过本节课,学生掌握了什么是除法的验算,掌握了除数、被除数、商、余数等概念,掌握了除法验算的步骤和方法,能够使用思考能力和具体运算实例遵循步骤验证除法计算的正确性。

除法的验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除法的验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除法的验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除法的验算。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八章第二节《除法的验算》。

这一节主要讲述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验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除法的基本概念和验算方法,难点是理解除法的验算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除法的验算,我准备了一些实物教具,包括一些水果和小棒,还有写有算式的卡片。

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准备好自己的笔和纸,用于记录和计算。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给大家展示一些水果,让大家分成小组,用除法的方法来计算每组水果的个数。

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大家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然后,我会给大家讲解除法的验算方法。

我会用实物和卡片来演示验算的过程,让大家直观地理解验算的原理。

接着,我会给出一些例题,让大家跟着我一起计算和验算。

我会引导大家注意观察和思考,理解验算的过程和方法。

我会给大家一些随堂练习,让大家自己动手计算和验算。

我会巡回指导,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验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今天的作业是让大家自己做一些除法的计算和验算。

我会给出一些具体的题目,让大家独立完成,并写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大家对除法的基本概念和验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是,我觉得还有一些同学对于验算的过程还不是很清楚,需要在课后多加练习和思考。

同时,我也会给大家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资料,希望同学们能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这就是我今天要讲解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除法的验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刚才的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8:除法的验算-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8:除法的验算-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8:除法的验算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信,只有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难点与重点,精心设计教具与学具,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巧妙设计板书,恰当布置作业,才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今天我就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8:除法的验算苏教版,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4页例1及第75页的练习。

例1通过具体的图片,让学生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即被除数÷除数=商,除数×商=被除数。

同时,让学生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与除法的关系进行验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能运用加法和减法与除法的关系进行验算。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与除法的关系进行验算。

2.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除法验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练习题、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数量关系。

2. 讲解例1:以例1为载体,讲解除法验算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除法、加法、减法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巩固除法验算的方法。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探索除法验算的其他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除法验算:被除数÷ 除数 = 商除数× 商 = 被除数加法和减法与除法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第13题。

2. 运用除法验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练习题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了除法验算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除法的验算》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除法的验算》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除法的验算》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4.3除法的验算》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除法验算的意义,能够运用乘法口诀和除法算式进行验算,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和除法的计算方法,对简单的除法计算已经能够熟练进行。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忽略验算这一步骤,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重视除法的验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能够运用乘法口诀和除法算式进行验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除法验算的方法和步骤。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乘法口诀进行除法验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除法验算的相关图片和动画。

2.学习材料:除法验算的练习题。

3.教具: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故事情境引入新课,如:“小明买了一箱苹果,他想知道箱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于是他用24除以3,得到了8。

请问,小明的方法正确吗?我们如何验证他的计算结果呢?”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除法验算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1.教师演示除法验算的过程,让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

2.引导学生发现除法验算的方法:用乘法口诀验证除法算式。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除法验算的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1.学生分组进行除法验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挑选几组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

巩固(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除法验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1.学生独立完成除法验算题目。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除法的验算》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除法的验算》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除法的验算》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通过试除法、竖式法等方法掌握简单除法的操作;3.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验算。

二、教学内容1.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试除法、竖式法的介绍和操作;3.除法验算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掌握试除法和竖式法两种解决简单除法的方法,并能熟练进行除法验算。

四、教学难点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除法的验算,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除法。

2.讲解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0分钟)请同学们发言说出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然后教师进行一下总结,统一概念。

3.学习试除法(25分钟)3.1 试除法的介绍试除法是指用试除的方法解决除法问题,这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

3.2 试除法的操作请同学们结合试除法的操作步骤,一起进行思考并解决试题。

例如:问题:22÷5=?(试除法)1)将被除数22写在竖式的左边,叫做被除数;2)将除数5写在竖式的右边,叫做除数;3)用被除数22减去一个除数5,得到17,将17写在竖式下面的横向线上,叫做商的第一位;4)用被除数减去商的第一位乘以除数得到2,将2作为剩下的被除数;5)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最后一个除数比剩下的被除数小,得到商,余数为2.教师讲解:试除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解法,在原题上进行示范,易于理解。

4.学习竖式法(20分钟)4.1 竖式法的介绍竖式法是解决除法问题的一种方法,它比试除法更适用于一些较难计算的情况。

4.2 竖式法的操作请同学们结合下列竖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练习:问题:348÷6=?(竖式法)解题过程:348 | 6|—| 5 (8)| 9 (6)|—6教师讲解:竖式法在多位数的计算中较为常见,我们可以通过竖式法进行练习,欢迎同学们进行尝试。

5.学习除法验算(15分钟)5.1除法验算的定义除法验算指用除法的商与被除数、除数相乘,检验除法是否正确的方法。

昆山市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38.除法的验算》备课教案

昆山市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38.除法的验算》备课教案

昆山市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38.除法的验算》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38.除法的验算》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除法验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运算,对除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除法的验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例题,引导学生理解除法验算的方法,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除法验算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验算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除法验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验算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除法验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除法验算的方法;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除法验算的方法;通过讨论,让学生交流除法验算的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例题、练习题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除法验算的方法和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运算方法。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法的运算,那么除法运算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检验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呢?”从而引出除法验算的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例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题:已知除数和商,求被除数。

如:已知除数是5,商是3,求被除数。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除数和商来求被除数,从而引出除法验算的方法。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上册《除法的验算》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上册《除法的验算》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掌握两种验算的算理。(有余数的和没有余数的 )
五、说教法学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 课我先让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解决一个新的计算问题,经历 探索过程,体会方法与步骤。然后在回顾、交流等学习活动中自己总结 算法,形成算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探索中体验——反思中提炼—— 迁移中应用”,给学生留出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空间,提高了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除法的验算 (1)36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 (2)65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还剩几元? 计算的结果有余数,可以怎样验算?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参考答案: 1. 10 43 12 30
21 11 32 11 2. 23 31……1 11……1 3.64+20=84(件) 84÷2=42(件) 4.100-56=44(元) 44÷4-11(本) 5.1+3=4(人) 88÷4=22(枚)
板块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求知欲较强,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因此 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培养集中注意的能力,有计划的提高注意品质, 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
1、探究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过程,了解除法验算的算理,学会用乘法验 算除法。 2、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验算,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 3、培养检查验算的学习习惯。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4.3《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4.3《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4.3《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4.3《除法的验算》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本节课通过验算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除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除法验算的概念和方法还不够清晰,需要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除法验算的方法及运用。

2.难点:理解除法验算的原理,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除法验算的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发现除法验算的需求。

例如,老师买了一些苹果,计划平均分给同学们,请同学们帮忙计算一下,如何分配才能保证每个人分到的苹果数量相同?在计算过程中,引入除法验算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除法验算的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例如,老师用黑板演示一个除法算式:24 ÷ 4 = 6,然后请同学们思考,如何验证这个算式的正确性?引导学生发现,可以通过乘法来验算,即 6 × 4 = 24。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除法的验算丨苏教版 (6)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 除法的验算丨苏教版 (6)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除法的验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材注意从解决实际问题引出验算的需要,并启发学生自己探索验算的方法。

由于除法计算的结果可能有余数,也可能没有,所以除法的验算也有两种情况。

本课也根据这一点分两段进行内容编排,第一段是教学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第二段是教学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教学目标1.经历除法验算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后的验算意识。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竖式计算69÷3 844÷42、谈话:同学们,大家吃过蛋糕吗?蛋糕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甜品。

今天,我们就随着两位小朋友到蛋糕店里去逛一逛。

(二)、新知探究1、教学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1)PPT出示场景图。

谈话:观察场景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列式解决问题:36元可以买多少块三角形蛋糕?板书:36÷3=12(块)谈话:要验算这个结果是否正确,怎么验算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在组内交流一下。

(2)自主探索验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用乘法验算,也可能用除法再算一遍。

谈话:买的块数乘每块蛋糕的价钱应该等于什么?把用乘法验算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12乘3等于36(竖式)组织集体交流:12乘3等于36表示什么意思?12、3、36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3)小结。

要验算除法计算是否正确,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2、探索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1)PPT出示场景图。

引导列式解决问题:65元可以买多少块三角形蛋糕?板书:65÷3=21(块)……2(元)谈话:你能验算结果是否正确吗?自己试一试,遇到问题可以先组内讨论。

(2)自主探索验算方法。

组织集体交流:21乘3等于63元表示什么意思?63再加2等于65是什么意思?21、3、2、65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3)小结。

3.除法的验算-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除法的验算-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除法的验算-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除法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

2.能准确地用竖式操作解决小学生的除法运算。

3.能够通过验算检查自己的算术运算是否正确。

二、教学重点1.掌握除法的运算法则及竖式计算方法。

2.学会通过验算检查自己的算术运算是否正确。

三、教学难点1.验证自己的算术运算是否正确,以及如何预防算术错误的出现。

2.拓展教学内容,探讨“余数”的概念及其意义。

四、教学过程1.引入1.老师出示几道除法算式,请学生先自行计算并写出答案。

2.老师让学生将自己算出来的答案公布出来并讨论是否有算错的现象。

3.老师指出算术错误的危害性,引导学生主动检查自己的算术运算是否正确、重视算术细节的处理,并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除法的验算”。

2.讲授1.老师讲授除法的概念、运算法则及其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细心聆听、认真记笔记。

2.老师讲解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演示具体操作过程。

3.老师进一步说明如何通过验算检查自己算出来的运算结果是否正确,引导学生重视验算的重要性,并提出如果出现算术错误的情况应该如何进行纠正。

3.练习1.老师让学生拿出练习册,完成若干列除法运算的练习,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

2.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一些算式,让学生结合验算的方法,互相检查答案,并及时纠正错误。

4.讲解拓展知识点1.老师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讲解“余数”的概念及其意义,用小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解释。

2.老师结合例题进行讲解、演示,并让学生通过练习,深入理解和掌握“余数”的概念。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可以正确理解除法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掌握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学会通过验算检查算术运算是否正确,以及深入理解和掌握“余数”的概念。

同时,学生也要养成认真对待算术题的习惯,不断努力提高算术水平。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除法的验算》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除法的验算》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除法的验算》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除法的定义及运算规则;2. 掌握商、余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学习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重点:商、余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实际问题运用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简单的问题向学生介绍商和余数的概念,并引出除法。

例如:小明有24颗糖果,如果每天吃3颗,问他能吃几天?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大家能不能想出另一种方法来求解这个问题呢?”二、讲授(25分钟)1. 引导学生认识除法,通过例题讲解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

例如:小明有24颗糖果,把它们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请问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颗糖果?2. 讲解商、余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例如:10÷4=2......2,2是商,4是被除数,10是除数,2是商,2是余数。

练习:求一下10÷4的商和余数。

3. 练习计算器的使用,运算符不同,结果也不同。

例如:10÷4 = 2.5 (运算符是÷,结果是小数)10/4=2(运算符是/,结果是整数,小数点后面省略)4. 根据例题引出验算方法,巩固知识点。

例如:420÷7=60,通过乘法验证答案是否正确。

三、练习(20分钟)1. 灵活运用商、余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进行练习。

例如:请计算40÷8,15÷3,88÷11。

2. 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进行除法的验算。

例如:妈妈给小明买了18本书,每天让他看3本,请问小明能看多少天?四、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并带领学生进行口头总结。

2. 鼓励学生做好课后作业,及时查漏补缺。

教学反思:本课以实际问题为案例引出了商和余数的概念,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但是,在练习环节中,部分学生还存在着掌握程度不够详细的问题,需要更加针对性的练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验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验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验算》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名称及章节教材名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章节:第一单元《除法的验算》2. 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除法的概念与基本运算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进行除法验算的能力。

通过解决问题、观察发现、实际操作等多种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

3. 知识目标•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掌握除法定理的应用,能正确进行除法的验算。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能力目标•能独立进行除法运算,正确进行验算。

•能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能够合理利用辅助工具和技巧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理解除法的验算原理,能够进行正确的验算。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进行除法验算的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本质,掌握除法验算的基本原则。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在教学开始前,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引入除法的概念。

例如,小明买了24个苹果,他想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呢?2. 概念讲解与操作演示(15分钟)通过讲解与操作演示,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首先解释什么是除法,如何表示除法运算符号。

然后以实际物品或图形为例,展示如何进行除法运算,帮助学生理解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的含义。

3. 合作探究(20分钟)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配合教师提供的习题进行合作探究。

鼓励学生利用创造性的思维和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验算来确定除法是否正确。

4. 拓展延伸(10分钟)提供一些拓展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并扩展思维。

例如,给学生设计更复杂的除法问题,引导他们应用和拓展所学知识。

5. 归纳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和方法,并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除法的验算》(教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除法的验算》(教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口算。

240÷6= 270÷9= 640÷8=
说说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商。

2.计算。

同桌说说计算方法,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导入。

同学们,要想知道93÷3=31对不对,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方法。

板书课题。

验算
2 1
× 3
6 3
+ 2
6 5
答:可以买21根跳绳,还剩2元。

列竖式计算时,第一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写在被除数的十位上面,第二步用余下的数与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重新组合,用组成的新数再除以除数,商写在原来被除数的个位上面。

可以用乘法验算除法。

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4.3《除法的验算》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4.3《除法的验算》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4.3《除法的验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除法的验算》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理解除法、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加法和乘法来验算除法运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验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运算方法,但对除法验算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例题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此外,学生需要进一步明确除法、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进行除法验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理解除法、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探索、发现、验证除法验算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自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2.难点:学生理解除法、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加法和乘法来验算除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除法验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巩固和加深对除法验算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例题、练习和教学动画等。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验算工具。

3.教学环境:布置教室,确保教学环境舒适、安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理解和复习除法的运算方法。

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如何知道除法运算是否正确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除法验算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除法知识,计算出答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除法的验算》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除法的验算》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除法的验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除法的验算》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理解除法验算的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除法验算的方法、除法验算的原理以及除法验算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能够运用除法验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运算,对除法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会对除法验算的方法和原理理解不深,对除法验算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和原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理解除法验算的原理。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运用除法验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除法验算的方法和原理。

2.除法验算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举例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和原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练习题。

3.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出除法验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24颗糖果,要求分成4组,每组多少颗糖果?学生可能会回答6颗,教师然后通过验算,让学生理解除法验算的方法和原理。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除法验算的方法和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除法验算的步骤和原理,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理解除法验算的方法。

3. 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除法验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除法算式,要求学生进行验算,例如,24÷4=6,让学生通过验算,验证答案是否正确。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除法的验算-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除法的验算-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除法的验算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除法的验算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其中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是除法的验算。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乘法来验证除法的结果是否正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除法验算的概念,并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而教学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理解除法验算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除法验算,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教学卡片以及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和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我会拿出12个苹果,然后将它们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几个苹果呢?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际的分苹果来回答这个问题。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之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随堂练习题,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除法验算的理解。

4. 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通过板书来展示除法验算的步骤和方法,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5. 作业设计:为了巩固学生们对除法验算的理解,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

例如,计算36除以6的结果,并使用乘法来验证。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会及时进行反思,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除法验算的方法。

如果发现有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我会及时进行辅导和讲解。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就是我对于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3除法的验算苏教版的设计。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除法验算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苹果作为教具。

这是因为苹果是一个直观且易于操作的物品,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6 被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新知讲解 4
65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还剩几元 65÷3= ( )…… ( )
新知讲解
4 65÷3= 21(根)……
2 (元)
21 36 5
6 5 3 2
这个结果有余数,该怎么验算?
新知讲解
4 65÷3= 21 (根)……
2 (元)
2 1 先计算买21根需要多少元?
86÷4= 21……2 21×4+2= 86
463÷2= 231……1 231×2+1= 463
智力冲浪
1. ( )÷( ) = 4……1 你可以写出哪些不同的算式?
2. ( )÷( ) = 6 ……5 被除数最小是多少?
想想做做
3、哪种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
48÷4= 12(元) 63÷3= 21(元) 12<21 答:松树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
想想做做
4、
45÷4= 11(辆)……1(个) 答:可以装11辆车,还剩1个轮子。
想想做做
5、学校把338本练习本平均分给3个班, 每班分得多少本,还剩几本?
338÷3= 112(本)……2(本)
答:每班分得112本,还剩2本。
36 5
6
21×3= 63(元)
5 3 再加上剩下的2元。
2
63+2= 65(元)
答:65元可以买21根跳绳,还剩2元。
新知讲解
4 65÷3= 21(根)……
2 (元)
21验 36 5 算
6
5 3
2
21 ×3
63 +265Fra bibliotek商 除数
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想想做做
1、 96÷3= 32 32×2= 96
第 四 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第 3 课时 除 法 的 验 算
复习巩固
用竖式计算
23
36 9 6
9 9
0
212
4 848 8 4 4 8 8 0
新知讲解 4
36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 36÷3= ( )
想想做做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6÷3=12(根)
12
33 6 3
6 6
0
验 算
12 商
× 3 除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