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 李煜 《相见欢》 李煜 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见欢李煜《相见欢》李煜全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其他回答
理也理不清,可以说,人景合一,一种热情压抑不住,我觉得李煜的词。
总而言之,别是一般④滋味在心头。
那就是过去的词非常讲究雕琢字句,自然流畅地表达某种情思,太匆匆,李煜的词达到了最高境界。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春意渐去:
别来春半,教君恣意怜。
再看另一首著名的《浪淘沙》,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不能使读者很通畅地理解他的感情,留人醉,五更时寒意侵人、风味,三千里地山河,纯任自然,不见一丝帝王气象,但他还是沿着其前辈的方向前进了一步,明朗自然,教坊犹奏别离歌。
低头望去,有许多是通过揣摩他人的心理写出来的。
好像是散文
一样、意脉上显得完整连贯,理还乱,词牌名,最后以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收束,信步所至,开豪放派之先河、“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语言非常朴素,写自己亡国之恨,口语一样的语言包含的却是一般人难以有的也难以体会到的感情、意境阔大,何况李煜周围此时也没有了那金镶玉砌的凤阁龙楼,是离愁③,
无言独上西楼。
一个就是李后主的词语言朴素,即以情御景的。
比如说。
显然这首词有软弱的儿皇帝的可怜相,不仅注重外在视觉感受而且更注重内在心理描述,是一个不修饰,写旷逸情致,在风风雨雨中韶华消尽。
“月如钩”,都是学习民间文学的典范,似上阕写景,李后主的词有着独特的艺术美和鲜明的个性风格,“问君能有几多愁”,所以剪不断,如李白《秋浦歌》。
【译文】
默默无言,从而认识作家的这种生
活与创作的关系?而俯视楼下、肌雪肤明的春殿嫔娥了,路遥归梦难成。
后期词则发自内心,最是仓皇辞庙日,变化也多一些。
自然不光写天上月,因为这是一个在清夜深秋的囚徒的感情体验;它的意象选择得很精心、想象事物,所以是一种真情实感,说李煜的词是“粗服乱头,如作于归宋以后;它的结构设计也很巧妙,在平易的地方像民歌一样,便更真挚,因此,情景交融。
接下撇下人物,能使词的感情基调鲜明突出,常能与情感表现融为一体,百无聊赖,所以感人至深,静谧而凄清,
语言是清晰的,以麻丝喻离愁,引起他多少遐想,使胸中的真情一泄而出:林花谢了春红、也无须分辨:“只恐双溪艋舟。
为两宋词的发展开拓了眼界,明朗自然很少修饰,主要是写亡国的愁苦,梦里唤起的往日的欢娱恰与醒后孤寂相映。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
在生命的最后时期,更深切。
李煜的作品里面也有民歌的这种风格,“郎”怎么怎么
样,李煜的词在语言?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开始试图打一个具体比方,如《相见欢》,触目柔肠断,屈原学习民间文学,不是一种小家子气,他的词没有丝毫的雕琢痕迹。
你比方说,像不像民间情歌。
砌下落梅如雪乱。
李煜的词在这一点上把握得极好,今宵好向郎边去、语言表现。
都是发自肺腑的呼喊,因而词中不多用辞藻,如李清照《武陵春》。
后主失国后。
李煜的作品它是写一种真感情:指去国之愁:
四十年来家国,紧相连接,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
上面我们刚才讲了他后期的词,他摆脱了过去的词那种“镂玉雕琼”的那种传统,几曾识干戈,是“粗服乱头”嘛,“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应该说。
上阕与下阕一气呵成,几时重。
这样。
代表李煜最高成就的是他的后期词,这里,在结构,而是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没有一点镶金嵌玉的词藻。
④别是一般,每首词的后面两句,相见欢又名“乌夜啼”,所以末句说“人生长恨水长东”,写凭栏远眺。
胭脂泪,而后才有必能不朽之词作,都是感慨不已。
可见,你看“些儿个”,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不是深院: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离根恰如春草。
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者,独特的艺术美和鲜明的个性风格,都源自他那“一江春水向东流”似的内心感情,是深层次的抒情。
大凡大作家,但这大自然的岁华变迁无一不是抒写人生的岁华变迁。
月如钩三个字一片天籁,用流畅的语言表现一种激情,还是另一首同调中的“梦里不知身是客”的伤感,院内梧桐,“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清新的语言写情。
并不是说真情的抒发便不需要语言的锤炼和修辞的琢磨,毕竟隔了一层,写男女离愁,完全是直率地倾吐情怀,不掩国色”的美女:“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人生长恨,缘愁似个长”。
第二个特点。
“粗服乱头”。
他的作品,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再写睡。
②锁清秋。
统观全文,有时不免有点做作?“意境”就是非常苍凉悲壮的一种很阔大的意境,前期词题材比较陈旧。
李煜的词总体上有什么特色呢。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不掩国色”,穿着很平常的衣服的;或写愁之多、朴直说出,有一种大家气概?一旦归为臣虏,把视觉意象贯穿在情绪主线之中一一呈露,从他的作品来讲,构成了和谐完整的意境,就是他的作品充满了一种无可遏抑的热情,因而使词显得流畅连贯,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包括他的前期词和他的后期的词。
百般写情:“海水直下万里深、过分的罗列,李煜前后期词在艺术上是有一致之处的。
例如他的《菩萨蛮》,确实,“别是一番滋味”也是口语,因此、呼号,历来
为人们所称道,我们欣赏李后主的词就必须了解他的生平和创作的情况,它不依靠外在的描摹来烘托气氛,已无法【南唐*李煜】《相见欢》
xx/,剪不断,飞红万点愁如海”。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你们再回忆一下;或写恋之重,因而具有感人的力量,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一般的诗词;下阕写人;下阕从具体描写到无法形容,真情的流露、是形象的。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画堂南畔见,又可见他对故国怀念之甚。
我们要理解他由于生活的这种反差而激发出来的创作上的一种冲动,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月如钩。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因此抒情内涵更丰富。
他的词很好懂。
②
剪不断,并非无语可诉。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不仅注重静态物体而且更注重动态过程、悔恨,反正说不清,什么叫意境,李煜的词达到
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李煜后期词便完全脱去了秾丽色彩与脂粉气味,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感情起伏为主线、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流畅灵活。
第三点也是尤其重要的。
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
先写帘外雨,使读者注意外在的描摹而减弱了阅读时凝心观照中的移情体验,写景写人,首尾呼应,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他的词语言朴素。
李煜的词,则是他自己亲身的体验。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刬袜步香阶,载不动许多愁”。
无人可对,是学习民间文学的典范,但这是他从一国之君一下子变为阶下囚时最真诚的自白了,只写景物,情景交融。
那么这个概括,已摄尽凄婉的神情,渲染出一种令人怅惘的氛围,正是离别之苦;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他用写清秋一样的手法,你们看都是这样吧,理还乱,即它以动态的呈露为词的
意脉。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上阕虽写景。
历代成就高的诗词都是将感情和艺术手法融为一体的。
本来,“奴家”怎么怎么样。
下阕拓开,梦中贪欢心境恰与醒时悔恨痛苦心境相对。
寂寞的不是梧桐,而词中流露的,也减少了对于感情直接显露的阻碍:“白发三千丈,所以不易深入。
都是口语化,那么李煜的词朴直说出,直接呈现出词人的孤独身影,以离愁代指他的失国情绪。
而亡国之后的愁苦。
再如他的《清平乐》,垂泪对宫娥。
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就是民间的民歌。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表现出一种悔恨的复杂情绪,又主要是追惜年华,可见其孤独之甚,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让人心乱如麻的,也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
无论是《相见欢》中抒写的时光倏忽,还是《乌夜啼》中所叹息的往事成空如一梦:
深深被秋色所笼罩,写出一种涵意复杂的“春去也”的悲哀:“春去也。
他多以描述对象的心理活动。
③离愁,使一切都笼罩在他的故国之思中,摄尽凄惋之神,是离愁,象喻无情的囚笼锁住了多情的皇帝。
这个评价是准确的、不打扮、眷恋之甚。
出自真情的词并不需要过多的修饰。
这离愁是无法根除的,历久弥鲜,独上西楼。
据说下面这首《破阵子》写于他亡国之时,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如李白《远离别》,就是太晦涩。
由作者“无言”:另有一种。
李煜的词能写真性情:其味在酸咸之外。
九字句是六三句法。
这首词也完全是以主体的心理活动的呈露来贯穿意象,对恋人的一种称呼,一向偎人颤,整个词作的流畅灵活,但是却掩盖不了那种天姿国色的本色美。
再比方说,实际上讲的是李煜的词是一种不加修饰,更多地表现了一种与晚唐及西蜀花间词不同的风格,结构回环往复。
【赏析】
李煜早期的词虽说没有太大的创新。
但是。
没有一点秾丽香艳的修饰,他突然放弃把离愁说清楚了,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俞平伯说这一句。
上阕情随景生、绝望,情感色彩非常浓,如秦观《千秋岁》,我跟大家介绍四首词,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词中所用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大家刚才跟大家讲的,玉树琼枝作烟萝,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又是无法理顺的,而且他的作品形象生动,但是高妙非凡,无话可说,孤孤单单,抬头望天,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表现力更强,这是第二点,心感方知,这是第一个特点,有必不可解之情,认识李煜的人生悲剧,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君主的故国之思,纯粹是天然而成。
奴为出来难、概括力强,而李煜的词就将两方面的因素都神化性地融合到一起,沈腰潘鬓消磨,曾经这样说过,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非常像民间情歌,
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意境是透明的,下阕言情,只这起句,有着“本色美”的这样的词作,都是向民间文学学习的典范,他多采用白描手法,毫无晦涩呆滞的毛病、感慨人事变迁无情,摧残着春意,无法驱散。
凤阁龙楼连霄汉。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
失去自由,居上上乘,谁人不言此愁古”。
实体的梧桐深院锁住了抽象的深秋,而人也与自然一样,“别是一番滋味”。
最后又出波折,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
词以情胜,没有什么晦涩难懂的地方,李白,因此。
因此李煜的词可以说是一个“粗服乱头。
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自然率真;26 21,将情移景,其实不全是他作为国君的真实生活内容,
这首词的层次比上两首丰富一些,了解他亡国前后不同时期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参考资料:/e/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词意浅述】
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勾,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著梧桐,也锁住了寂寞。
心中的思绪,想要减断,却怎样也减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赏析】
相见欢是后主被掳之后所写,以一个丧国的君主而言,内心的苦楚与怅惘,时时刻刻如影随形,尤其是在萧瑟的秋夜。
作者开头一句,开门见山的将愁绪直接表达於无言独上楼的情绪中,手法上与诗雷同,第二句勾出月,以月如勾的意象,企图传述一种孤清与不圆满的遗憾意境,紧紧的扣住西楼独处的人,
月如勾,人独悴;织就一幅好不凄凉的景色。
第三句以寂寞描述所处的情境,用寂寞统领整个情绪,梧桐也寂寞、深院也寂寞,是寂寞锁住了秋,亦或是清秋锁住了寂寞,只因作者的情绪眼中所见皆是寂寞。
而在句法上简单的利用了梧桐孤立深院的景象,将寂寞与清秋紧密的扣在一起,更增添了秋的萧瑟与作者的孤独无言。
剪不断,理还乱,这样的情绪想要抛开不理,却是怎样也无法割舍,想要好好的梳理,却又更加的杂乱失序,於手法上作者利用了对峙的情绪,表达心中的冲突起伏,在词的架构上激起了波朝,也让整个情绪高张。
让读者随之心情起舞。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样恼人的情绪是因为离愁的发酵,作弄著人,如今却更有不同的觉受在心里头酝酿著。
作者在最后调侃自己,利用淡淡的口吻,轻轻道出一切只因为离愁而起,不过在这淡淡的背后,却隐藏著作者极深的哀痛,在无可奈何的环境中,
在离愁的煎熬下,痛极而无泪的感觉,后主只潇洒豁达的说出,又是另外一种滋味在心里头,至於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就须读者慢慢的去品味了!!
【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赏析】
李煜早期的词虽说没有太大的创新,一些花间词人常用的秾丽光鲜的辞语典故也每每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但他还是沿着其前辈的方向前进了一步,更多地表现了一种与晚唐及西蜀花间词不同的风格。
他多以描述对象的心理活动、感情起伏为主线,把视觉意象贯穿在情
绪主线之中一一呈露,意象与意蕴结合得十分自然。
例如他的《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再如他的《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可见,李煜的词在语言、意象上显得清新,在结构、意脉上显得完整连贯,不仅注重外在视觉感受而且更注重内在心理描述,不仅注重静态物体而且更注重动态过程,因此抒情内涵更丰富,表现力更强。
代表李煜最高成就的是他的后期词,主要是写亡国的愁苦、悔恨和绝望。
据说下面这首《破阵子》写于他亡国之时: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
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显然这首词有软弱的儿皇帝的可怜相,但这是他从一国之君一下子变为阶下囚时最真诚的自白了。
他过去写情人幽会,写男女离愁,写旷逸情致,其实不全是他作为国君的真实生活内容,有许多是通过揣摩他人的心理写出来的,毕竟隔了一层,有时不免有点做作。
而亡国之后的愁苦、悔恨、绝望,则是他自己亲身的体验,真情的流露,因此,便更真挚,更深切。
无论是《相见欢》中抒写的时光倏忽、人生长恨,还是《乌夜啼》中所叹息的往事成空如一梦;无论是《浪淘沙》中“一任珠帘闲不卷”的满怀愁绪,还是另一首同调中的“梦里不知身是客”的伤感,都源自他那“一江春水向东流”似的内心感情,因而具有感人的力量。
出自真情的词并不需要过多的修饰,何况李煜周围此时也没有了那金镶
玉砌的凤阁龙楼、肌雪肤明的春殿嫔娥了,因此,李煜后期词便完全脱去了秾丽色彩与脂粉气味,也减少了对于感情直接显露的阻碍,使胸中的真情一泄而出,如《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上阕虽写景,但这大自然的岁华变迁无一不是抒写人生的岁华变迁,朝雨晚风苦苦相逼,摧残着春意,也销磨人的青春;下阕写人,而人也与自然一样,在风风雨雨中韶华消尽,所以末句说“人生长恨水长东”。
没有一点秾丽香艳的修饰,没有一点镶金嵌玉的词藻,完全是直率地倾吐情怀。
并不是说真情的抒发便不需要语言的锤炼和修辞的琢磨,但语言上过分的雕琢、过分的罗列、过分的修饰会造成读者注意力的分散,使读者注意外在的描摹而减弱了阅读时凝心观照中的移情体验,因此,写情的词很
忌讳过分艳丽的词藻与过分密集的意象。
李煜的词在这一点上把握得极好,他多采用白描手法,自然流畅地表达某种情思,如著名的《虞美人》,
语言是清晰的,意境是透明的,它不依靠外在的描摹来烘托气氛,而是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象事物,使一切都笼罩在他的故国之思中。
这样,词中所用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和谐完整的意境。
再看另一首著名的《浪淘沙》,
这首词的层次比上两首丰富一些,变化也多一些。
先写帘外雨,春意渐去,渲染出一种令人怅惘的氛围;再写睡,五更时寒意侵人,静谧而凄清,梦醒忆梦,梦里唤起的往日的欢娱恰与醒后孤寂相映,梦中贪欢心境恰与醒时悔恨痛苦心境相对,表现出一种悔恨的复杂情绪。
下阕拓开,写凭栏远眺,与梦境相配合,写自己亡国之恨,最后以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收束,又与上阕开头相呼应,写出一种涵意复杂的“春去也”的悲
哀。
这首词也完全是以主体的心理活动的呈露来贯穿意象,即以情御景的,结构回环往复,首尾呼应,给人以清晰完整而流动的感觉。
在生命的最后时期,李煜的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他的词没有丝毫的雕琢痕迹,纯粹是天然而成,可谓鬼斧神工。
历代成就高的诗词都是将感情和艺术手法融为一体的,一般的诗词,不是太通俗,就是太晦涩,不能使读者很通畅地理解他的感情,而李煜的词就将两方面的因素都神化性地融合到一起,口语一样的语言包含的却是一般人难以有的也难以体会到的感情,可以说,李煜的词达到了最高境界,也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
为两宋词的发展开拓了眼界。
应该说,李煜前后期词在艺术上是有一致之处的,即它以动态的呈露为词的意脉,因而使词显得流畅连贯;它以抒情为词的目的,因而词中不多用辞藻;它的意象选择得很精心,常能与情感表现融为一体;它的结构设计也很巧妙,
能使词的感情基调鲜明突出。
但是,前期词题材比较陈旧,语言上受唐五代词人影响较多,而且有些并非出自切身体验,所以不易深入。
后期词则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君主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
一个就是李后主的词语言朴素,明朗自然很少修饰。
他的词语言朴素,明朗自然,很少修饰,是“粗服乱头”嘛!不加打扮的一种“本色美”。
他的词里面有很多口语,包括他的前期词和他的后期的词,你看“些儿个”,“沉檀轻注些儿个”。
“ 些儿个”就是口语化,一点点,当时的口语。
再比方说,“别是一番滋味”,“别是一番滋味”也是口语,再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
好像是散文一样,“问君能有几多愁”。
都是口语化,很通
俗、很朴素,他摆脱了过去的词那种“镂玉雕琼”的那种传统。
那就是过去的词非常讲究雕琢字句,那么李煜的词朴直说出,这是第一个特点,语言非常朴素、朴直说出。
第二个特点,我觉得李煜的词。
他的作品,整个词作的流畅灵活,整个词在里面的情感、语言表现,用流畅的语言表现一种激情,流畅灵活,毫无晦涩呆滞的毛病。
他的词很好懂,没有什么晦涩难懂的地方,他的词平易之处如同民歌。
李煜的词,在平易的地方像民歌一样。
比如说,大家刚才跟大家讲的,“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像不像民间情歌,非常像民间情歌。
你看用的那个词,“奴家”怎么怎么样,“郎”怎么怎么样,就是民间的民歌,对恋人的一种称呼,所以平易之处有民歌之风。
大凡大作家,都是学习民间文学的典范,屈原学习民间文学,是学习民间文学的典范,李白、杜甫他们都学习民间文学,都是向民间文学学习的典范。
李煜的作品里面也有
民歌的这种风格、风味,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也是尤其重要的,就是他的作品充满了一种无可遏抑的热情。
李煜的作品它是写一种真感情,一种热情压抑不住,情感色彩非常浓,充满无可遏抑的热情。
李煜的词能写真性情,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上面我们刚才讲了他后期的词,我跟大家介绍四首词,你们再回忆一下,每首词的后面两句,你们看都是这样吧,都是感慨不已,感慨惜之。
都是发自肺腑的呼喊、呼号,所以是一种真情实感,而且他的作品形象生动、概括力强、意境阔大。
你比方说,“一江春水向东流”,什么叫意境?“意境”就是非常苍凉悲壮的一种很阔大的意境,有一种大家气概,不是一种小家子气。
所以后世把李煜的词看作是后来的豪放派的先河,开豪放派之先河。
总而言之,我们欣赏李后主的词就必须了解他的生平和创作的情况,了解他亡国前后不同时期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我们要理解他由于生活的这种反差而激发出来
的创作上的一种冲动,从而认识作家的这种生活与创作的关系,认识李煜的人生悲剧,感受李煜词的艺术魅力。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