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诗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译文赏析

合集下载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赏析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赏析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赏析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的全文为: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首词借林花凋谢的景象,表达了人生失意和时光易逝的感叹。

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了以下几种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词中通过描绘林花凋谢、寒雨晚风等景象,抒发了作者的感伤和哀愁之情。

象征:林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它的凋谢意味着美好的消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拟人:“胭脂泪,相留醉”将胭脂拟人化,表现出花的留恋和作者的哀愁。

对比:通过“林花谢了春红”与“人生长恨水长东”的对比,强调了美好事物的易逝和人生的无常。

夸张:“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花的凋零,表现出作者的无奈和哀伤。

这些表现手法的运用,使整首词情感浓郁,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水准。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哀怨与愁苦之情。

上阕通过描绘林花凋谢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伤和无奈。

下阙则以“胭脂泪”、“相留醉”等形象化的描写,抒发了人生长恨、无法重逢的哀愁。

作者以抒情的方式,将作者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体现了他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易逝的哀怨和愁苦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翻译及赏析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翻译及赏析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这首词当作于公元975年(北宋太祖开宝八年)李煜被俘之后。

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开封)二年多。

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

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王铚《默记》卷下)。

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

文学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这些自属有目共见。

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

即如首句,先出林,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

可见这所谓随手直写,正不啻书家之一波三过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饰,意欲成文,诚梦呓之言也。

且说以春红二字代花,即是修饰,即是艺术,天巧人工,总须两赋而不来方可。

此春红者,无待更言,乃是极美好可爱之名花无疑,可惜竟已凋谢。

调零倘是时序推迁,自然衰谢,虽是可惜,毕竟理所当然,尚可开解;如今却是朝暮,不断摧残之所致。

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为可怜可痛,不止倍蓰。

以此可知,太一句,叹息中着一太字;风雨一然,愤慨中着一无奈字,皆非普通字眼,质具千钧,情同一恸矣。

若明此义,则上片三句,亦千回百转之情怀,又匪特一笔三过折也。

讲说文学之事,切宜细思寻玩,方不致误认古人皆荒率浅薄之妄人,方能于人于己两有所益。

过片三字句三叠句,前二句换暗韵仄韵,后一句归原韵,别有风致。

但胭脂泪三字,异样哀艳,尤宜着眼。

于是让人们想到的名句林花着雨胭脂湿(《曲江对雨》),此乃南唐后主也熟读杜之证也。

后主分明从杜少陵的林花而来,而且因朝来寒雨竟使胭脂尽湿,其思路十分清楚,但是假若后主在过片竟也写下胭脂湿三个大字,便成了老大一个笨伯,鹦鹉学舌,难有意味。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意思-赏析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意思-赏析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意思|赏析出自五代李煜的《相见欢林谢了春红》林花谢了春红,太。

无奈朝来寒晚来。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鉴赏作者:佚名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这些自属有目共见。

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

即如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

可见这所谓随手直写,正不啻书家之一波三过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饰,意欲成文,诚梦呓之言也。

且说以春红二字代花,即是修饰,即是艺术,天巧人工,总须两赋而不来方可。

此春红者,无待更言,乃是极美好可爱之名花无疑,可惜竟已凋谢。

调零倘是时序推迁,自然衰谢,虽是可惜,毕竟理所当然,尚可开解;如今却是朝雨暮风,不断摧残之所致。

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为可怜可痛,不止倍蓰。

以此可知,太匆匆一句,叹息中着一太字;风雨一然,愤慨中着一无奈字,皆非普通字眼,质具千钧,情同一恸矣。

若明此义,则上片三句,亦千回百转之情怀,又匪特一笔三过折也。

讲说文学之事,切宜细思寻玩,方不致误认古人皆荒率浅薄之妄人,方能于人于己两有所益。

过片三字句三叠句,前二句换暗韵仄韵,后一句归原韵,别有风致。

但胭脂泪三字,异样哀艳,尤宜着眼。

于是让人们想到的名句林花着雨胭脂湿(《曲江对雨》),此乃南唐后主也熟读杜之证也。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译文|创作背景《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这首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这首词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宋词吧。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五代: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译文及注释译文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注释⑴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⑵谢:凋谢。

⑶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⑷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⑸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⑹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创作背景这首词当作于公元975年(北宋太祖开宝八年)李煜被俘之后。

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开封)二年多。

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

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王铚《默记》卷下)。

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

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

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

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1、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原文: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就要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匆,无奈禁不住早晨的冷雨,夜晚的风!春花雨,美人泪,给人留下多少醉,如今何时再重逢人生本长恨,恰如春水日日流向东!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

“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

林花为风侵欺,状如胭脂。

“胭脂泪”者,此之谓也。

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

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气呵成益见悲慨。

【古诗词】林花谢了春红全诗赏析

【古诗词】林花谢了春红全诗赏析

【古诗词】林花谢了春红全诗赏析
林花谢了春红此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
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

这种悲
慨不仅是抒写一己的失意情怀,而且是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
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原文为:林花谢了
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
长东。

翻译: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
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
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
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李煜《相见欢》赏析

李煜《相见欢》赏析

《相见欢》赏析一、原文相见欢—李煜林花谢了春红①,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②,留人醉③,几时重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二、注释①谢:凋谢。

②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③留人醉:一本作“相留醉”。

④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三、译文林花凋谢,褪去了春天鲜红的色彩,太过匆忙,无奈早上飘洒寒雨晚上吹刮起大风。

猩红如胭脂一般的泪水,叫人见之心痛欲醉,不知何时才能重逢?真的是人生常有遗憾,这遗憾就如江水一般长向东流。

四、赏析这首词作于后主后期,写的是他在幽闭期间失意的心情,尤为沉痛。

上片写景。

“林花谢了春红”,首句便显露出伤春之意。

时已暮春,看着一地落红,词人黯然神伤,不禁发出“太匆匆”的感叹来。

按理说,春来花开,春去花谢乃是自然规律,词人的感叹大概由于凄楚心境。

那匆匆逝去的又岂只有林花呢?词人由眼前这谢了的林花联想到自己那顷刻之间便覆之的南唐故国。

词人在这里写林花,其实是深深寄托着自己的亡国之思。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这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林花的凋谢是由于风雨侵袭所致。

下片由景物转入人事。

“胭脂泪”三字是由景物转入人事的转折点。

“胭脂”上承“春红”而来,而“春红”着“寒雨晚风”不就成“胭脂泪”了吗?胭脂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它指代的是美好的花。

花本无泪,只是词人寓情于物,词人心在泣血,其色正若眼前这胭脂。

“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人与花泪眼相对,如痴如醉。

“几时重”则表现出了自知希冀无法实现而产生出的怅惘与迷茫之情。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末句放眼人间,寄恨无穷,不仅写出一己之失意,亦包含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缺憾,震撼着人心。

李煜的词(二)红①,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②,留人醉③,几时重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①谢:凋谢。

②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的全诗译文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的全诗译文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的全诗译文相见xi āngji àn 欢hu ān ·林l ín 花h u ā谢x i è了l e 春ch ūn 红h óng ——【五w ǔ代d ài 十s h í国g u ó】李煜l ǐy ù林l ín 花h u ā谢x i è了l e 春ch ūn 红h óng ,太t ài 匆匆c ōngc ōng 。

无奈w ún ài 朝ch áo 来l ái 寒h án 雨y ǔ晚w ǎn 来l ái 风f ēng。

胭y ān 脂z h ī泪l èi ,相xi āng 留l i ú醉z u ì,几j ǐ时s h í重zh òng ?自z ì是s h ì人r én 生sh ēng 长zh ǎng 恨h èn 水shu ǐ长ch áng 东d ōng 。

作者介绍: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天祚三年七月初七,李煜出生在金陵。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译文: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译文及鉴赏答案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译文及鉴赏答案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译文及鉴赏答案《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由李煜所创作的,词中的下片写惜春、恋春、恋春红,叹不能再复重。

人生长恨有如水长东。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注释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北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李煜被俘之后。

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

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的却是“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诗赏析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诗赏析
这些自属有目共见。 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 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
作者介绍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 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
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 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 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 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 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 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诗赏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出自五代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作:留人)写翻译
写赏析
纠错
全屏
载参考翻译
写翻译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 太匆忙了。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
来哟笑话
血型的故事 我和老妈经常被蚊子叮,老爸每次都幸免。一日我们谈论蚊 子到底喜欢什么血型,背景是我和老妈都献过血知道自己的 血型。我说我是A型血老妈说我是B型老爸默默的来了一句:
我可能是C型的,蚊子不喜欢。 还有D,E,F,G型的童鞋嘛?...
俘之后。南唐灭亡, 李煜被俘北上, 留居汴京(今河南开封)
年多。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 他给金陵(今
年11月版 :第1-2页 .
2、
年3月第二版 :第187页 .鉴赏
讲析,自然易晓。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 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 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 如不用力, 只是随手抒写。

李煜唐诗《相见欢》

李煜唐诗《相见欢》

李煜唐诗《相见欢》李煜唐诗《相见欢》《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此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煜唐诗《相见欢》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⑴谢:凋谢。

春红:春天的花朵。

⑵匆匆:一作忽忽。

⑶无奈,作常恨。

寒雨:一作寒重。

晚:一作晓。

⑷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胭脂,一作臙脂,又作燕支。

⑸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意为令人陶醉。

留,遗留,给以。

醉,心醉。

⑹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⑺自是:自然是,必然是。

【翻译】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这些自属有目共见。

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

即如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

可见这所谓“随手”“直写”,正不啻书家之“一波三过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饰”,意欲成“文”,诚梦呓之言也。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注释及译文鉴赏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注释及译文鉴赏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注释及译文鉴赏《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由李煜所创作的,词中的下片写惜春、恋春、恋春红,叹不能再复重。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注释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北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李煜被俘之后。

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

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点却是“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译文及注释译文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注释⑴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⑵谢:凋谢。

⑶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⑷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⑸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⑹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创作背景这首词当作于公元975年(北宋太祖开宝八年)李煜被俘之后。

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开封)二年多。

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

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王铚《默记》卷下)。

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

鉴赏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这些自属有目共见。

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

即如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

可见这所谓“随手”“直写”,正不啻书家之“一波三过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饰”,意欲成“文”,诚梦呓之言也。

古诗《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赏析

古诗《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赏析

古诗《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赏析古诗《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赏析导语:《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此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古诗《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译文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注释⑴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⑵谢:凋谢。

⑶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⑷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⑸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⑹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鉴赏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这些自属有目共见。

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

即如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

可见这所谓“随手”“直写”,正不啻书家之“一波三过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饰”,意欲成“文”,诚梦呓之言也。

《相见欢》诗词鉴赏(通用6篇)

《相见欢》诗词鉴赏(通用6篇)

《相见欢》诗词鉴赏《相见欢》诗词鉴赏(通用6篇)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相见欢》诗词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相见欢》诗词鉴赏篇1【作者】:李煜——《相见欢》【内容】: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此词的词牌亦有作"乌夜啼"。

谢:凋谢。

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

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赏析】: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

"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

古诗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翻译赏析

古诗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翻译赏析

古诗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翻译赏析《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煜。

其全文古诗如下: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前言】《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注释】①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清秋,一作深秋。

②剪,一作翦。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

别是,一作别有。

【翻译】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赏析】这首词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出自五代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1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这些自属有目共见。

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

即如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

可见这所谓“随手”“直写”,正不啻书家之“一波三过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饰”,意欲成“文”,诚梦呓之言也。

且说以春红二字代花,即是修饰,即是艺术,天巧人工,总须“两赋而不来”方可。

此春红者,无待更言,乃是极美好可爱之名花无疑,可惜竟已凋谢。

调零倘是时序推迁,自然衰谢,虽是可惜,毕竟理所当然,尚可开解;如今却是朝雨暮风,不断摧残之所致。

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为可怜可痛,不止倍蓰。

以此可知,“太匆匆”一句,叹息中着一“太”字;“风雨”一然,愤慨中着一“无奈”字,皆非普通字眼,质具千钧,情同一恸矣。

若明此义,则上片。

相见欢原文及翻译

相见欢原文及翻译

相见欢原文及翻译(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相见欢原文及翻译“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宋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拼音及解释

宋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拼音及解释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急忙。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xi āng ji àn huān l ín huāxi èle chūn hóng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lín huā xi èle chūn hóng tài cōng cōng林花谢了春红,太急忙。

wúnài zhāo lái hán yǔ wǎn lái fēng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yān zhīlèi xi āng li úzuìjǐshí chóng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zìshì r én shēngcháng hèn shuǐcháng dōng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原文译文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末北宋宋初李煜《南唐二主词》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林花谢了春红,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零,花开花落,太急忙。

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仓促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也是无能为力啊,胭脂泪,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日夜残害呢相留醉(留人醉),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几时重。

像是佳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花儿和怜花人互相迷恋,如梦如醉,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素来就是令人恼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只,永无终点。

二、词句解说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末北宋宋初李煜《南唐二主词》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⑴谢:凋零。

春红:春季的花朵。

林花谢了春红,⑵急忙:一作忽忽。

太急忙。

⑶无奈,作常恨。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寒雨:一作寒重。

晚:一作晓。

胭脂泪,⑷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相留醉,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面颊时沾上胭几时重。

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

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

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
出自五代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解释: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赏析:“人生长恨”之绵绵无期,犹如那滔滔滚滚东流的江水,无穷无尽、无止无休,是词人肺腑中倾泻而出的感情激流,这是词人深深的哀叹!
原文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
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注释
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
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煜诗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译文赏析《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注释】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的却是“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

花开花落几时许?春去太匆匆。

无奈啊,娇艳的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朝来的寒雨晚来凄风?春季是最美好的季节,“春红”是最美好的物品,“红”最美丽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事物突然间竟自“谢了”,而且是“太匆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以“春红”二字代花,乃至极美好可爱之花,既是修饰,更是艺术;随手拈来,直写事物,乃天巧人工之笔。

作者以花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人的美好生命),这就具有更丰富的内容。

“谢了”二字中所表现的惋惜感叹之情本已十分强烈,然犹嫌言不尽意,复又于其后加上“太匆匆”三字着力形容,使惋惜感叹之情更加突出。

一个“太”字,责怨甚也。

在后主看来,好端端的一个“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南唐之匆匆衰败,顷刻灭亡,不正象林花之突然凋谢吗?这林花的形象中,深深寄托着失家亡国的悲伤。

短短的六个字中,包容着极深广的内容。

这便是所谓取一于万而涵盖万有。

杜甫《曲江》“风飘万点正愁人”,晏殊《破阵子》“荷花落尽红英”,表现的都是对有情之生命面临衰败之际的哀惋感叹之情,但都没有后主这句的感情深厚。

此处的“春红”二字己远为下片的“胭脂”作根,相互照应。

时序推迁,林花凋谢,这本是有情之生命的必然,“春红”自然衰谢,虽是可惜,尚可开解,如今却“太匆匆”地遭到“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风刀霜剑”的不断摧残,于是寄予了愤慨的责怨。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葬花词》中写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和后主的这句词描写的情景十分相似。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这个九字长句道出了林花匆匆凋谢的原因;“朝”与“晚”、“雨”与“风”的对举,极尽朝风暮雨摧残施虐的无可抗争之悲绪;也抒发出了(对“物”、“我”一体的)哀叹!“无奈”二字进一步表显出人们无力回天任风雨,只有“无可奈何花落去”无能为力的怨恨愤慨了。

下片写惜春、恋春、恋春红,叹不能再复重。

人生长恨有如水长东。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风雨后满地的落红,像是美人脸上和着胭脂流淌的眼泪;见花泪,人心碎,悲伤凄惜心迷醉;相问何时能重会?叹,人生从来怨恨多,恰似长江东逝水!面对美好事物之殒落,而又爱莫能助,其情该是何等痛苦难堪。

所以接着便由写花的零落,转到写人思想感情之痛苦。

“胭脂泪”是说飘落遍地的红花,被夹着晚风吹来的寒雨打湿,犹如美人伤心之极而合着胭脂滴下的血泪。

“胭脂泪”三字是用拟人手法由花转入写人的交接点。

胭脂,是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它指代的是美好的花,象喻的是美好的人生,美好的事物。

泪,就花而言,是“梨花一枝春带雨”的“雨”;就人而言,是“感时花溅泪”的“泪”。

花之雨滴犹人之泪点,人之泪点犹花之雨滴。

雨泪交流,物我同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何者为雨,何者为泪,其状物抒情真是传神入妙。

词人赋予“谢了春红”的“林花”以“泪”,就使其人格化了,这“泪”既是“林花”哀伤自己匆匆凋谢的眼泪,也是词人自己的惜红伤春之泪,当然,这一切都是以词人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基础的。

——是词人有感于昔日的帝王生活,在那“朝来寒雨晚来风”的袭击下,——在宋兵的刀枪威逼下,过早的被断送,因而流下伤心之泪。

这“胭脂泪”就是“以血书着”!“胭脂泪”三字,异样哀艳,尤宜着眼。

这是援于杜甫“林花着雨胭脂湿”的名句。

以“泪”代“湿”,于是便青出于蓝,而大胜于蓝,便使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无限。

“相留醉”三字,含蓄蕴藉,情意婉转。

不仅是写人与花互相留恋到了如痴如醉的情境;更是写见林花遭风雨的无情摧残、匆匆掉落惨景后的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的情状。

“无可奈何花落去”,春归去,人将亡;正如后主的自叹:“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泪”字神奇,“醉”亦神奇。

此醉,非陶醉之俗义,盖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也。

“几时重?”落花有意,然而风雨无情,美景难再。

“破镜不重照,落花难上枝。

”“此恨绵绵无绝期!”过片三字的三叠句,前二句换仄韵,后一句归原韵,紧接一个九字的长句,有韵律,节奏感强,别有风致。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也是运用叠字衔联法。

前六字写“恨”,后三字写“水”。

啊,“人生长恨”之绵绵无期,犹如那滔滔滚滚东流的江水,无穷无尽、无止无休。

“东”字与前面的红、匆、风、重等字谐韵,字韵响亮,节奏感强,在句式结构上,它与上片末句同为连贯的二四三式的九字长句,它的感情凝重而又一以贯之,犹如突然决堤的汹涌奔流的江水,这是词人肺腑中倾泻而出的感情激流,这是词人深深的哀叹!上片的“朝来”、“晚来”与下片的“长恨”、“长东”,前后呼应更增其异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过片三字句三叠句,前二句换暗韵仄韵,后一句归原韵,别有风致。

但“胭脂泪”三字,异样哀艳,尤宜着眼。

于是让人们想到杜甫的名句“林花着雨胭脂湿”(《曲江对雨》),此乃南唐后主也熟读杜诗之证也。

后主分明从杜少陵的“林花”而来,而且因朝来寒“雨”竟使“胭脂”尽“湿”,其思路十分清楚,但是假若后主在过片竟也写下“胭脂湿”三个大字,便成了老大一个笨伯,鹦鹉学舌,难有意味。

他毕竟是艺苑才人,他将杜句加以消化,提炼,只运化了三字而换了一个“泪”字来代“湿”,于是便青出于蓝,而大胜于蓝,便觉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无限。

“泪”字已是神奇,但“醉”亦非趁韵谐音的妄下之字。

此醉,非陶醉俗义,盖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也。

末句略如上片歇拍长句,也是运用叠字衔联法:“朝来”“晚来”,“长恨”,“长东”,前后呼应更增其异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顾随先生论后主,以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美中不足在“恰似”,盖明喻不如暗喻,一语道破“如”“似”,意味便浅。

按这种说法,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恰好免去此一微疵,使尽泯“比喻”之迹,而笔致转高一层矣。

学文者于此,宜自寻味,美意不留,芳华难驻,此恨无穷,而无情东逝之水,不舍昼夜,“淘尽”之悲,苏轼亦云,只是表现之风格手法不同,非真有异也。

扩展阅读:李煜文学成就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为。

李煜的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可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较花间词人有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量,在部分词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如《清平乐·别来春半》);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李煜在词的地位,更多地决定于其词的艺术成就,李煜对词的发展主要有四方面贡献: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即使寄寓抱负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使词摆脱了长期在花间尊前曼声吟唱中所形成的传统风格,成为诗人们可以多方面言怀述志的新诗体,艺术手法上对后来豪放派词有影响。

②词境优美,感情纯真,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

南唐亡国后,李煜被俘入宋,“日夕以泪洗面”,李煜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亡国破家的凄凉和悔恨;并把自身所经历的惨痛遭遇泛化,获得一种广泛的形态与意义,通向对于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审视,所以其言情的深广超过其他南唐词人。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具有较高的概括性。

李煜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写他的生活感受,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

花间词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兼有刚柔之美,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