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横断层解剖及CT

合集下载

肝脏断层解剖 PPT

肝脏断层解剖 PPT

9经幽门横断面
胃幽门部 肝中静脉右根
十二指肠降部 肝右静脉前根
门静脉右后下支
24肠系膜上静脉 25门腔淋巴结 28胆总管 29胰钩突
10经肝门静脉起始部横断面
肝段在横断面上的划分
肝右静脉 肝中间静脉
Ⅶ Ⅷ
肝左静脉 Ⅱ

ⅥⅤ 肝门静脉右支
Ⅳ 左叶间静脉
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
左叶间静脉 左左叶叶间间静静脉 脉
L.hepatic vein (集中型)
intermediate hepatic vein
收集左内叶大部分和右前叶左半的静脉 血,由左、右两根合成,其汇合点多在 正中裂中1/3偏下份。肝中间静脉的前 壁及两侧壁均有数条属支注入,主要来 自左内叶和右前叶上段。
R. hepatic vein
收集右前叶右半和右后叶大部分静脉血,前、 后两根在右叶间裂中1/3 偏上处合成,注入 下腔静脉右壁。
L. Lat. sup. B.
R. Pos. inf.B.
R
L
L. Med. B.
L. Lat. inf. B.
R. Ant. Inf.B.
hepatic portal v.
MSCT VR图像
肝右静脉 肝中间静脉
Ⅶ Ⅷ
肝左静脉 Ⅱ

ⅥⅤ 肝门静脉右支
Ⅳ 左叶间静脉
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
肝内管道横断层解剖
肝门静脉右前上支
肝左内叶 肝右前叶
1经第二肝门横断面
左叶间静脉
肝门静脉右前上支 肝右后缘上静脉
胸主动脉
15胸导管 16食管 17齐静脉
2经食管裂孔横断面
肝门静脉右前上支
肝左静脉内侧支 肝左静脉
3经食管腹部横断面

肝内管道及肝脏分段断层解剖

肝内管道及肝脏分段断层解剖

肝胆管系统
肝胆管系统由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组成,主要负 责胆汁的分泌、运输和排泄。
肝内胆管起源于肝小叶内的胆小管,逐渐汇合成 较大的胆管,最终汇入左右肝管。
肝外胆管包括胆囊、胆囊管和肝总管等部分,与 十二指肠相连,形成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通路。
02
肝脏分段
基于Glisson系统的分段
01
02
03
肝左叶
断层解剖在影像诊断中的 应用
通过影像学手段如CT、MRI等,可以对肝 脏进行断层解剖,从而更精确地定位病变位
置,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肝内管道在肝脏手术中的意义
指导手术切除范围
在肝脏手术中,肝内管道的分布决定 了手术切除的范围和方式。了解肝内 管道的位置和走行,有助于制定合理 的手术方案,减少手术并发症。
肝脏的轴状断层是沿着肝脏的横轴进行的,能够展示肝脏的上、下叶和左、右段的结构。
详细描述
在轴状断层上,肝脏被分为上下两叶,上叶又分为左上前叶和右上前叶,下叶则分为左 下前叶和右下前叶。此外,轴状断层上还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肝脏的血管、胆管和淋巴管
等管道系统的分布情况。
04
肝内管道与肝脏分段断层的 关系
肝内管道与肝脏分段的关系
降低手术风险
熟悉肝内管道的解剖结构,有助于在 手术过程中避免损伤重要的管道结构 ,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05
肝内管道及肝脏分段断层在 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在肝内管道及肝脏分段断层中的应用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能够实时显示肝脏及肝内管道的 结构和血流情况。
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分段和断层结构,对于肝脏肿瘤、胆管结石、肝脓肿等 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肝横断层解剖及CT、MRI图像表现

肝横断层解剖及CT、MRI图像表现
(1)正中裂:分开段Ⅳ与段Ⅷ、段Ⅴ。 上部:为肝中V长轴或中点至下腔V左前壁的连线 下部:为胆囊窝中份至下腔V左前壁的连线
(2)背裂:划出段Ⅰ(尾状叶) 上部:肝左、中V汇入下腔V处与V韧带裂右端的连线 中部:下腔V右前壁至V韧带裂右端的弧形线 下部:下腔V右壁至肝门V分叉处或肝门V中点的连线
(3)左叶间裂:分开段Ⅳ与段Ⅱ、段Ⅲ。 上部:为肝镰状韧带附着点左侧1cm或左叶间V长轴至下 腔V左前壁的连线 中部:为门V左支矢状部的长轴为标志 下部:为肝圆韧带裂,天然标志
(6)右段间裂:分开段Ⅷ与段Ⅴ,亦分开段Ⅶ段Ⅵ。 识别标志:肝门V右支主干平面。 门V右支出现及其以上断面,右半肝为段Ⅶ、段Ⅷ;以下 为段Ⅴ、段Ⅵ。 当门V呈三叉型而无右支主干时,可以门V分叉处确定右 段间裂。
3.在断面上肝内门V与肝V的鉴别方 法
(1)肝V的走行与肝门V相反,肝V越 近第二肝门,其口径越大;而门V愈 近第一肝门,其口径愈大。
176经肝门V左支矢状部
1.下腔V 2.肝中V 3.肝门V左内支 4.肝门V左支矢状部 5.肝门V左外下支
177经肝门VΒιβλιοθήκη 支横部1.胃体 2.横结肠及其脾曲 3.肝尾状叶 4.下腔V 5.肝门 V右前上支 6.肝中V 7.肝门V左支横部 8.肝圆韧带裂 9. 肝门V左外下支
178经肝门
1.胃体 2.横结肠及其脾曲 3.空肠 4.胰尾 5.脾A 6.乳 头突 7.弓状切迹 8.尾状突 9.下腔V 10.肝右后下V 11. 肝门V右后上支 12.肝门V右前支 13.肝门V右支 14.肝中 V 15.肝门V分叉处 16.肝圆韧带
1.膈 2.横结 肠 3.胃底 4.脾 5.食管 6.下腔V 7. 肝右V 8.肝 中V 9.左叶 间V 10.肝 左V 11.镰 状韧带

肝横断层解剖及CT课件

肝横断层解剖及CT课件

• (4)左段间裂:分开段Ⅱ与段Ⅲ。 识别标志:肝左V长轴(或断面中点)至胃压 迹的连线 门V左支矢状部出现及其以上断面,左半肝为 段Ⅳa、段Ⅱ和段Ⅲ,以下为段Ⅳb、段Ⅲ,段 Ⅱ消失。 (5)右叶间裂:肝上部分开段Ⅶ 和段Ⅷ,肝 下部分开段Ⅴ和段Ⅵ。 识别标志:肝右V长轴或中点至下腔V右壁的 连线。
• 4. 为肝右段间裂的标志平面。 5. 为第三肝门的标志平面。肝右后下V 多于此平面或其上、下平面,出肝注入 下腔V。 是识别肝左、右管的关键平面。门V分叉 部的前方,可见肝左、右管的断面,影 像学上多用此解剖关系来断肝内肝管是 否扩张。 6.是识别肝左、右管的关键平面。肝胆 相照门V分叉部的前方,可见肝左、右管 的断面,影像学上多用此解剖关系来断 肝内肝管是否扩张。
181经腹腔干
• 1.横结肠 2.降结肠 3.左肾 4.胰体 5.胰 颈 6.肝门V合成处 7.腹腔干 8.门腔淋 巴结 9.胆总管 10.肝右后下V 11.肝门 右切迹 12.胆囊 13.肝方叶小舌 14.肝 左外叶
182经主A裂孔
• 1.横结肠 2.空肠 3.降结肠 4.左肾 5.腹 主A 6.肠系膜上V 7.胰颈 8.胰头 9. 胆总管 10.十二指肠降部 11.下腔V 12. 肝门V右后下支
• (3)肝V壁看不到回声,管壁直而 柔软,液性管腔清晰;门V支则出现 回声强且各支具有特定形态,极易 分辨。 (4)肝V在肝叶间或段间走行,而 门V支则出现于叶内或段内。 (5)肝V属支多较直,而门V分支 多弯曲或具有多种形状。
三.肝横断层解剖图像 1.膈 2.肝左外叶 3.食管 4.下腔V 5. 肝右叶
• (二)肝右后V与肝右V的鉴别: 1. 肝右V经第二肝门汇入上腔V,而肝 右后V经第三肝门汇入下腔V。 2. 当肝右V较细小时,应考虑有粗大的 肝右后V的存在。 3. 门V右后叶支可作为区分肝右V与肝 右后V的天然良界,肝右V在断面上位于 门V右后叶支的右前方,而肝右后V位于 门V右后叶支的后内侧。 4. 肝右V位于叶间、段间,而门V位于 段内。

肝内管道与肝段断层解剖与CT、MRI - 肝内管道和肝段断层解剖与CT、MRI1

肝内管道与肝段断层解剖与CT、MRI - 肝内管道和肝段断层解剖与CT、MRI1
2,左内叶动脉 和肝管
3,肝固有动脉 左支和肝左管
4,肝固有动脉 右支和肝右管
5,右前叶动脉 和肝管
6,右后叶动脉 和肝管
尾状叶的动脉和肝管
1,尾状叶动脉:发自肝右动脉和肝左动 脉,前者供应正中裂的右侧部分(Ⅸ 段);后者供应左侧部(Ⅰ段)。有时从肝 右或肝左动脉发出的变异肝中动脉供应。
2,尾状叶肝管:多数由三条肝管分别引流 尾状叶的左侧部、右侧部和尾状突。
London
一、肝叶、肝段的研究历史
1882年,Rex采用腐蚀铸型新技术, 研究了哺乳类动物肝和人肝的血管 系统,发现门静脉的分布出现明显 的区域性。
一、肝叶、肝段的研究历史
1898年,Cantlie根据门静脉的分布,认 为左、右半的分界线应在肝的胆囊窝, 由此出现了“Cantlie线”的概念。
Andreas Vesalius(1514~1564)
一、肝叶、肝段的研究历史
1654年,Glisson研究了肝内管道, 发现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被一共 同的结缔组织鞘所包裹,“Glisson 系统”一词由此而生。
Francis Glisson, 1597-1677 Portrait in 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一、肝叶、肝段的研究历史
使用过的方法有:解剖剥离、腐蚀 铸型、X线造影、管道色素注射和水 冲法等。
关于肝叶、肝段的划分,观点众多, 但国内多采用韩永坚的两半肝、五 叶、四段划分法。
一、肝叶、肝段的研究历史
1954年,Couinaud根据Glisson系统的分支 与分布和肝静脉的走行,分肝为左、右半
肝内管道和肝段断层解剖
汤煜春 山东大学医学院
一、肝叶、肝段的研究历史

正常肝脏CT解剖

正常肝脏CT解剖
Segment I is caudate lobe
CT断面解剖
CT分段和8个解剖标志
What Can We Get Form the CT Scan
观察要点:
重要解剖标志:左中右肝静脉,左右门静 脉
选择正确层面观察 选择正确的扫描时期(动脉期,门脉期,
右:在脾静脉水平
Couinaud八段法
根据肝静脉、门静脉对肝脏分段 右肝和左肝---中肝静脉或胆囊 左肝外叶和左肝内叶---左正中裂或左肝静脉 右肝前叶和右后叶---右肝静脉 根据门静脉分叉位置,在出现分叉以前称为上段,出 现分叉以后称为下段 尾叶可由腔静脉分为左尾叶和右尾叶
The method
A simple method to memorize the liver segment in CT scan:
Above the porta hepatis, there is VII , VIII, IV and II arraying deasil.
Below the porta hepatis, there is VI, V, IV, and III arraying deasil.
实质期) 动态连续观察层面
正常肝脏CT解剖
整体观分段 肝脏断面分段 CT断面分段
肝段
Couinaud肝段在横断面上的划分
三纵两平
肝脏分段
肝脏分段
根据Couinaud分段
肝脏分段
从前方看,看不到六,七段
肝脏分段
顺时钟数字标记段
肝脏断面分段
左:在左门静脉以上水平右:源自左门静脉水平肝脏断面分段左:在右门静脉水平

肝内管道和肝段断层解剖

肝内管道和肝段断层解剖
THANKS
肝内管道的病理变化
肝内胆管结石
由于胆盐结晶沉积在肝内胆管中 形成结石,引起疼痛、发热等症
状。
肝炎
病毒、药物、酒精等因素引起的肝 脏炎症,导致肝细胞损伤和肝功能 异常。
肝硬化
慢性肝炎、脂肪肝等长期损伤导致 肝脏结构改变和功能异常。
02
肝段断层解剖
肝段的概念和划分
肝段的概念
肝段是肝脏的一种解剖单位,根据肝脏的血管和胆管分布特点进行划分。
胆道
包括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 主要作用是输送胆汁。
肝内管道的生理功能
代谢功能
肝脏通过肝内管道系统接 收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 进行代谢和转化,合成人 体所需的物质。
解毒功能
肝脏通过肝内管道系统将 有毒物质代谢成无毒或低 毒物质,保护机体免受损 害。
分泌功能
肝脏通过胆道将胆汁分泌 到肠道,帮助消化脂肪和 脂溶性维生素。
05
肝内管道和肝段断层在临床 中的应用
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手术定位
肝内管道和肝段断层解剖是肝脏 手术定位的重要依据,有助于确 定手术切除的范围和部位。
手术预案制定
了解肝内管道和肝段断层的解剖 结构,有助于外科医生制定详细 的手术预案,预测手术中可能遇 到的困难和风险。
减少手术并发症
熟悉肝内管道和肝段断层的解剖 有助于保护重要的血管和胆管, 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MRI检查是一种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对肝脏进行成像的检查方法。
MRI检查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清晰地显示肝内管道的结构和形态,对于肝内 胆管结石、肿瘤等病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MRI检查还可以通过多种序列和加权成像技术,提供肝脏的多种功能信息和血流动 力学状态,有助于全面评估肝脏的功能和病变情况。

肝脏的解剖及分段分叶-课件

肝脏的解剖及分段分叶-课件
肝脏的解剖及分段
肝脏的表面解剖
2024/11/2
肝脏解剖及分段
2
• 肝呈不规则的楔形,可分 为上、下两面,前、后、 左、右4缘。
• 肝上面膨隆,与膈相接触, 故又称膈面。
• 肝膈面上有矢状位的镰状 韧带附着,借此将肝分为 左、右两叶。
2024/11/2
肝脏解剖及分段
3
• 肝左叶小而薄,肝右叶大而厚。
15
2024/11/2
肝脏解剖及分段
16
肝的分叶、分段
2024/11/2
肝脏解剖及分段
17
• 根据肝外形的沟裂将肝分为左、右、方、尾4 叶的形态学解剖方法,因不符合肝内管道系统 的分布规律,不能适应肝切除和影像学描述的 要求。
• 肝脏的分叶和分段在临床上对于描述病变位置, 确定治疗方案、特别是肝的切除范围,以及肝 肿瘤的选择介入治疗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 门静脉主要由肠系膜 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 而成。
2024/11/2
肝脏解剖及分段
14
• 门静脉经肝门入肝后 分为两支,分别进入 肝左叶和肝右叶。
• 肝门静脉在肝内反复 分支,最终注入肝血 窦。
• 肝血窦含有来自肝门 静脉和肝固有动脉的 血液,经肝静脉注入 下腔静脉。
2024/11/2
肝脏解剖及分段
• 每个扇区又被门静脉左、 右支的水平切面分成上 下2段。
2024/11/2
肝脏解剖及分段
24
• 4个扇区不包括尾状 叶。
• 尾状叶编为Ⅰ段,它 是一个自主段,因它 不依赖于4个肝门静 脉蒂和3支主肝静脉。
• 尾状叶同时接受来自 左右肝门静脉和肝动 脉的分支供血,其静 脉血经肝小静脉直接 回流入下腔静脉。
2024/11/2

正常肝脏CT解剖图

正常肝脏CT解剖图
供肝评估
通过CT检查评估供肝的大小、形态、血管 和胆道情况,确保供肝的质量和可用性。
受体评估
了解受体的肝脏病变情况,预测受体对移植 手术的耐受性和预后。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解毒、代谢、合成和分泌等 。
CT解剖图是了解肝脏形态和结构的重要手段,通过CT图像可以清晰地观察肝脏的轮 廓、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肝静脉
肝静脉是肝脏的输出血管,负责将肝脏的血液输送回心脏。在CT图像上,肝静脉 表现为低密度影。
肝动脉和门静脉
肝动脉
肝动脉是肝脏的营养血管,负责将富 含氧和营养物质的血液输送至肝脏。 在CT图像上,肝动脉表现为高密度影 。
门静脉
门静脉是肝脏的主要输入血管,负责 将消化道的血液输送至肝脏。在CT图 像上,门静脉表现为中等密度影。
VS
详细描述
肝癌在CT图像上通常表现为低密度肿块 ,这是因为肿瘤组织密度较低。在增强扫 描时,这些肿块通常强化不均匀,即部分 区域增强明显,部分区域增强不明显。这 种不均匀强化是肝癌的一个重要特征。
其他病变
要点一
总结词
其他病变包括血色素沉着症、肝血管瘤等,每种病变都有 其独特的CT表现。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鉴别诊断
通过观察病灶的部位、形态、密度和增强表现,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如肝细胞癌、胆 管细胞癌、血管瘤等。
肝脏手术前的评估
手术可行性评估
通过CT检查评估肝脏的质地、病灶位置和 范围,以确定手术切除的可行性。
预测手术效果
根据肝脏的功能和储备情况,预测手术后肝 功能代偿能力和恢复情况。
肝脏移植的评估
正常肝脏CT解剖图

肝内管道、肝段断层解剖-张忠和

肝内管道、肝段断层解剖-张忠和

右叶间裂(背侧段裂/右段裂/右裂)
分右前叶、右后叶 表面标志--在肝膈面相当于从下腔静脉右缘引弧 线至肝右下角与胆囊切迹连线的中、外1∕3交界 处,转向脏面,连于肝门右切迹;在肝门以上层 面,相当于下腔静脉右缘与肝右静脉长轴的连线, 在肝门以下层面为肝门横沟右缘或肝门静脉右支 与肝右静脉或右前、后支之间的连线 内部结构--肝右静脉
四、肝内管道和肝段的MRI图像
四、肝内管道和肝段的MRI图像
背裂
位置--尾状叶前方,上起第二肝门,下至第一肝门。 表面标志--上部为肝静脉近侧部的后缘,中部相当于从下腔静脉右前缘至静脉韧带裂右
端的弧形线,下部为肝门横沟或肝门静脉的后缘。
分隔--尾状叶与左内叶、右前叶及右后叶。
左叶间裂(副裂/左裂/左段裂/脐裂)
分左内叶、左外叶 表面标志--在肝膈面为镰状韧带左侧1cm处与下腔
右后叶
后下段(Ⅵ段) 后上段(Ⅶ段)
肝门静脉

左支 分部:横部、角部、矢状部、囊部 右支 分支类型: 1,右前支、右后上支、右后下支 2,右前支、右后支
主要分支:左外上支、左外下支、左内支
3,左内支、右前支、右后上、下支
尾状叶支:下腔静脉左缘以左的尾状叶,大多数由肝门 静脉左支横部供应。下腔静脉前方及尾状突部分,由肝 门静脉右支供应。
右段间裂
分肝右叶上段、下段 表面标志--在肝膈面为正中裂中点与肝右缘中点的 连线,转向脏面连于肝门右切迹;断层中,无肝静 脉走行,通常将肝门静脉右支或肝门右切迹作为标 志,平面以上为后上段和前上段、以下为后下段和 前下段。 内部结构--门静脉的右支

左内叶亚段间裂:虚构,门脉左支横部。
三、肝内管道横断层解剖
肝动脉和肝管

科内讲课肝脏的影像学解剖及ct诊断课件.pptx

科内讲课肝脏的影像学解剖及ct诊断课件.pptx
• 分为门静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细胞性)肝 硬化;胆汁性肝硬化
第31页/共96页
肝硬化(按病理形态区分)
• 小结节型—相当于门静脉性肝硬化;结节直径<1CM • 大结节型—相当于坏死后性肝硬化;结节直径1——3CM • 混合型—多为坏死后性肝硬化。大小结节共同存在。
第32页/共96页
肝硬化CT表现
HCC,FHN,转移瘤, 腺瘤,海绵状血管瘤
HCC,转移瘤
海绵状血管瘤
转移瘤, HCC,脓 肿 海绵状血管瘤,转 移瘤
第22页/共96页
一、肝脏弥漫性疾病
• 脂肪肝 • 肝硬化 • 肝血色素沉着症 •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
第23页/共96页
脂肪肝
➢轻度:肝/脾CT比值≤1.0,CT值>40Hu; ➢中度:肝/脾CT比值≤0.7,肝内血管显示不清, CT
第26页/共96页
弥漫性脂肪肝
肝实质CT值约为20HU
第27页/共96页
弥漫性脂肪肝
第28页/共96页
局限性脂肪肝
肝岛
第29页/共96页
局限性脂肪肝
肝岛
第30页/共96页
肝硬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定义:肝硬化是以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 增生以及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导致肝脏结构 紊乱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第52页/共96页
平扫:多较低密度,少数等 密度 增强:动脉期强化 肝腺瘤周围的脂肪变性,CT 检查显示肿瘤周围的低密度 环较有特异性。
第53页/共96页
肝脏腺瘤
肿瘤呈均匀强化,强化幅度不如 FNH,周围血管被挤压
第54页/共96页
F 27岁 08年10月27日 CT号:200879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肝V壁看不到回声,管壁直而 柔软,液性管腔清晰;门V支则出现 回声强且各支具有特定形态,极易 分辨。 (4)肝V在肝叶间或段间走行,而 门V支则出现于叶内或段内。 (5)肝V属支多较直,而门V分支 多弯曲或具有多种形状。
三.肝横断层解剖图像(幻灯 片171—183)
171经左右膈穹
• 男性,28岁 • 1.膈 2.肝左外叶 3.食管 4.下腔V 5. 肝右叶
172经第二肝门
• 1.膈 2.肝左外叶 3.横结肠 4.胃底 5. 脾 6.食管 7.下腔V 8.肝右叶 9.镰 状韧带
173经膈食管裂孔
• 1.膈 2.横 结肠 3.胃 底 4.脾 5.食管 6. 下腔V 7. 肝右V 8. 肝中V 9. 左叶间V 10.肝左V 11.镰状韧 带
174经胃贲门
177经肝门V左支横部
• 1.胃体 2.横结肠及其脾曲 3.肝尾状叶 4.下腔V 5.肝门V右前上支 6.肝中V 7. 肝门V左支横部 8.肝圆韧带裂 9.肝门V 左外下支
178经肝门
• 1.胃体 2.横结肠及其脾曲 3.空肠 4.胰 尾 5.脾A 6.乳头突 7.弓状切迹 8.尾 状突 9.下腔V 10.肝右后下V 11.肝门V 右后上支 12.肝门V右前支 13.肝门V右 支 14.肝中V 15.肝门V分叉处 16.肝圆 韧带
183经肠系膜上A
• 1.横结肠 2.肠系膜上A 3.肠系膜上AV 4.胰头 5.胆总管 6.十二指肠降部 7.右 肾 8.肝右叶 9.胆囊底
184经十二指肠空肠曲
• 1.肠系膜上AV 2.胰头 3.胆总管 4.胰 钩突 5.十二指肠空肠曲 6.左肾V 7.腹 主A 8.下腔V 9.肝右叶
185经十二指肠大乳头
• (4)左段间裂:分开段Ⅱ与段Ⅲ。 识别标志:肝左V长轴(或断面中点)至胃压 迹的连线 门V左支矢状部出现及其以上断面,左半肝为 段Ⅳa、段Ⅱ和段Ⅲ,以下为段Ⅳb、段Ⅲ,段 Ⅱ消失。 (5)右叶间裂:肝上部分开段Ⅶ 和段Ⅷ,肝 下部分开段Ⅴ和段Ⅵ。 识别标志:肝右V长轴或中点至下腔V右壁的 连线。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五. 肝横断MRI图像 221 23岁男性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193经L3椎体中份
• 1.盲肠 2.回肠 3.下腔V 4.腹主A 5.降 结肠
194经L3椎体下份
• 1.回盲部 2.下腔V 3.肠系膜下A 4.空 肠 5.降结肠
195经L3/4椎间盘
• 1.脐 2.小肠系膜 3.肠系膜下A 4.降结 肠 5.盲肠
四.肝CT图像
196
• 34岁男性,增强扫描
• 4. 为肝右段间裂的标志平面。 5. 为第三肝门的标志平面。肝右后下V 多于此平面或其上、下平面,出肝注入 下腔V。 是识别肝左、右管的关键平面。门V分叉 部的前方,可见肝左、右管的断面,影 像学上多用此解剖关系来断肝内肝管是 否扩张。 6.是识别肝左、右管的关键平面。肝胆 相照门V分叉部的前方,可见肝左、右管 的断面,影像学上多用此解剖关系来断 肝内肝管是否扩张。
• (2)背裂:划出段(尾状叶) 上部:下腔V左前壁与V韧带裂右端的 弧形线 下部:下腔V右壁至门V分叉点或肝V 中点的连线 • (3)左叶间裂:分开段Ⅳ与段Ⅱ、段Ⅲ。 上部:为肝镰状韧带附着点左侧1cm或左 叶间V长轴至下腔V左前壁的连线 中部:为门V左支矢状部的长轴为标志 下部:为肝圆韧带裂,天然标志
• 1.横结肠 2.肠系膜上AV 3.胰钩突 4.十 二指肠升部 5.左肾AV 6.左肾V 7.十 二指肠大乳头 8.胰头 9.升结肠
186经左右肾V
• 1.胰头 2.胰钩突 3.空肠 4.左肾 5.左 肾V 6.十二指肠水平部 7.腹主A 8.右 肾A 9.十二指肠降部 10.右肾V 11.升 结肠 12.肝右叶
• (二)肝右后V与肝右V的鉴别: 1. 肝右V经第二肝门汇入上腔V,而肝 右后V经第三肝门汇入下腔V。 2. 当肝右V较细小时,应考虑有粗大的 肝右后V的存在。 3. 门V右后叶支可作为区分肝右V与肝 右后V的天然良界,肝右V在断面上位于 门V右后叶支的右前方,而肝右后V位于 门V右后叶支的后内侧。 4. 肝右V位于叶间、段间,而门V位于 段内。
肝横断层解剖及CT、 MRI图像
一.肝脏解剖 (一) 肝形态:
• (二) 肝分叶,分段及肝内管道 肝门V Glisson系统 肝A 肝管
肝内管道 肝左V 肝中V 肝右V 尾状叶V 肝右后V
肝V系统
(三)肝门区及肝外胆道解剖
• 二.肝横断层解剖 (一) 肝段在肝横断面上的划分 1.肝裂交汇点:下腔V左前壁 2.肝裂在肝横断面上的识别: (1)正中裂:分开段Ⅳ与段Ⅷ、段Ⅴ。 上部:为肝中V长轴或中点至下腔V 左前壁的连线 下部:为胆囊窝中份至下腔V左前壁 的连线
• 1.胃贲门 2.肝尾状叶 3.肝右V 4.肝中V 5.肝左V 6.静脉韧带裂
175经肝门V左支角部
• 1.横结肠 2.胃底 • 3.肝门V 右前上支 4.肝中V 5.肝门V左 支角部及 左外上支 6.肝左V
176经肝门V左支矢状部
• 1.下腔V 2.肝中V 3.肝门V左内支 4. 肝门V左支矢状部 5.肝门V左外下支
179经肝门V右后支
• 1.胃幽门部 2.横结肠 3.空肠 4.降结肠 5.胰体 6.左肾上腺 7.右肾上腺 8.肝右 后下V 9.肝门V右后支 10.胆囊 11.肝 总管 12.肝门V 13.肝固有A 14.脾AV
180经胃幽门
• 1.胃幽门部 2.左肾 3.左肾上腺 4.脾AV 5.右肾上腺 6.肝右后下V 7.胃幽门 8. 十二指肠上部 9.肝门右切迹
• (6)右段间裂:分开段Ⅷ与段Ⅴ,亦分 开段Ⅶ段Ⅵ。 识别标志:肝门V右支主干平面。 门V右支出现及其以上断面,右半肝为段 Ⅶ、段Ⅷ;以下为段Ⅴ、段Ⅵ。 当门V呈三叉型而无右支主干时,可以门 V分叉处确定右段间裂。
• 3.在断面上肝内门V与肝V的鉴别 方法 (1)肝V的走行与肝门V相反,肝V 越近第二肝门,其口径越大;而门V 愈近第一肝门,其口径愈大。 (2)肝V与门V的走行呈双手十指 交叉状,如门V显示长轴,肝V则为 横断面,反之亦然。
• (一)肝门平面的标志意义: 1.为腹腔结构配布发生较大变化的转折 平面。该平面以上腹腔结构配布相对简 单,由右至左主要为肝、胃、脾,以下 腹腔结构渐多,且配布复杂。 2. 肝门平面以下肝断面逐渐变小,肝 内管道明显变细。 3. 该平面下方的第一断面常为某些结 构的首次出现断面,如胆囊、左肾、胰 体和膜上AV 2.胰头 3.十二指肠水平 部 4.左输尿管 5.右肾AV
188经右肾门下份
• 1.十二指肠水平部 2.左输尿管 3.左肾 4.右肾 5.升结肠 6.肝右叶 7.横结肠
189经L2椎体上份
• 1.小肠系膜 2.空肠 3.左输尿管 4.腹主A 5.下腔V 6.右肾
181经腹腔干
• 1.横结肠 2.降结肠 3.左肾 4.胰体 5.胰 颈 6.肝门V合成处 7.腹腔干 8.门腔淋 巴结 9.胆总管 10.肝右后下V 11.肝门 右切迹 12.胆囊 13.肝方叶小舌 14.肝 左外叶
182经主A裂孔
• 1.横结肠 2.空肠 3.降结肠 4.左肾 5.腹 主A 6.肠系膜上V 7.胰颈 8.胰头 9. 胆总管 10.十二指肠降部 11.下腔V 12. 肝门V右后下支
190经L2椎体下份
• 1.腹直肌 2.小肠系膜 3.降结肠 4.左肾 5.腹主A 6.下腔V 7.肠系膜淋巴结 8.升 结肠
191经L2/3椎间盘
• 1.腹直肌 2.腹外斜肌 3.腹内斜肌 4.腹 横肌 5.腰大肌 6.升结肠 7.腰方肌
192经L3椎体上份
• 1.升结肠 2.回肠 3.下腔V 4.腹主A 5. 腰大肌 6.降结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