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教材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中国的交通运输- 教材内容:介绍中国的交通运输形式和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优势和使用场景,并认识交通运输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性。
-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图表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二单元: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教材内容:介绍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教学目标:认识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方式,了解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并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 教学方法:通过实地考察、问题探究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环境问题。
-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项目、个人报告和环保行动计划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第三单元:地理信息技术- 教材内容:介绍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 教学目标: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分析和地图制作能力。
- 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数据收集和地图制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教学评价: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四单元:人口与城市- 教材内容:介绍人口问题和城市化进程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 教学目标:了解人口变化、人口分布和城市化进程的现状和趋势,并分析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教学方法:通过图表分析、案例研究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人口与城市的关系。
-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研究和个人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人口和城市发展问题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第五单元:地理景观- 教材内容:介绍中国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其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地理景观的特点和成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地图和实地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地理景观的认识和理解。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地理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地理说课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地理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地理说课稿1一、说教材【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商务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的第一部分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特征以及河流的水文特征等。
本课既是对前面“地形地势”“气候”的拓展和延伸,也为下面学习“长江”“黄河”打好基础,因此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学习完本节课后,能对我国河流分布及其特征有所了解,培养热爱自然的理念。
二、说学情【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八年级的学生个性鲜明,对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但是他们注意力不够集中,缺乏相应的主动性,不适合自主学习。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顺应学生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说出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找出中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分析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2、通过读图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总结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3、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提升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重点】中国主要的内流河和外流河分布及其水文特征。
【难点】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五、说教法方法【过渡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讲授法、地图法、小组合作法。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5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东南亚》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东南亚》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资源、人口、国家、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旨在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南亚作为一个具体的地理区域,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东南亚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资源、人口、国家、宗教、文化等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东南亚地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资源、人口、国家、宗教、文化等基本情况。
2.难点:东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特点及其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提高学生对地理空间的认识。
2.图片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东南亚的风景、人文、民俗等特色,增强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直观感受。
3.视频教学法:通过视频介绍东南亚的气候、资源、国家等情况,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东南亚。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东南亚国家,分析其宗教、文化特点及其对地区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5.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南亚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相关案例分析资料。
3.准备课堂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观察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激发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好奇心。
初一下册地理教材解读
初一下册地理教材解读地理学科是初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们所处的地球。
本文将对初一下册地理教材进行解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它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地图是一种用来表示地球表面特征的工具。
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它被划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南半球和北半球。
地图上常见的符号包括指南针、比例尺等等,它们帮助我们更准确地阅读地图。
此外,经纬度是地图上的重要标志,经线和纬线相交形成了网格状的图案,方便人们找到地理位置。
第二单元:中国的地理环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化的地理环境。
中国的地理环境可以分为东部沿海地区、西部高原地区、北部平原地区和南部丘陵山地区。
这些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带来了丰富的生态系统和人文景观,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三单元:中国人口与经济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而人口的集中会对城市的经济、交通等方面带来挑战。
中国的经济也呈现出东部发达、西部欠发达的地区差异。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经济的拓展,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人口和经济之间的平衡发展。
第四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气候是自然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影响着农业、交通、能源等各个方面。
中国的气候分布十分广泛,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地形、水资源、植被等因素也在塑造着人们的生活环境。
第五单元: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现代地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来收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
通过地理信息技术,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现象,包括地形、土地利用、自然灾害等等。
它为我们研究地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
通过初一下册地理教材的学习,我们可以对地理学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湘教版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湘教版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
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千米,极半径千米,平均半径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e)20°w以东到°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自转/公转绕什么转: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约24小时/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课标、重难点、关键点拨)一、认识大洲 (5)课标要求 (5)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5)一、课标解读 (5)二、重难点分析 (6)1、亚洲的地理位置(重点) (6)突破方案:案例法 (6)2、亚洲分区(重点) (7)突破方案:读图法 (7)亚洲的自然环境 (8)一、课标解读 (8)二、重难点分析 (9)1、亚洲的地势地形(重点) (9)突破方案:案例法 (9)亚洲地形与河流的关系(难点) (9)突破方案:读图分析法 (10)2、复杂的气候(重点) (10)解决方案:读图观察法、成因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10)气候特征与自然景观关系(难点) (10)解决方案:直观教学法 (11)季风气候特征及影响(难点) (11)分析: (11)解决方案:降低难度,分步达标法 (11)二、了解地区 (11)课标要求 (11)地区一:东南亚 (12)一、课标解读 (13)二、重难点分析 (14)1、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重点): (14)突破方案:读图法学习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14)2、东南亚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重点和难点):15突破方案:歌谣法记忆东南亚的气候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15)东南亚的地形、河流特点及其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重点和难点): (15)突破方案:运用地图综合法分析东南亚的城市特点 (15)地区二:中东 (16)一、课标解读 (16)二、重难点分析 (17)1、三洲五海之地(重点): (17)突破方案:读图归纳法 (17)中东地区的咽喉要道──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的重要性(难点)18突破方案:观察法、分析归纳法 (18)2、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 (18)突破方案:读图归纳法 (19)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和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难点): (19)突破方案:观察法、资料分析法、归纳法 (19)地区三:欧洲西部 (21)一、课标解读 (21)二、重难点分析 (23)1、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重点): (23)分析: (23)解决方案:读图观察法、对比分析法 (23)2、自然环境对欧洲西部畜牧业发展的影响(难点): (24)解决方案:读图观察法、成因分析法 (24)3、欧洲旅游业发达的原因和著名旅游景点的分布(重点): (25)解决方案:读图观察法、创设情景法、小组合作法 (25)地区四:撒哈拉以南非洲 (25)一、课标解读 (25)二、重难点分析 (27)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重点): (27)分析: (27)解决方案:读图分析法、读图感悟法 (27)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重点、难点): (28)解决方案:案例分析法 (28)3、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重点、难点): (29)解决方案:综合分析法 (29)地区五:极地地区 (30)一、课标解读 (30)二、重难点分析 (32)1、极地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重难点) (32)分析: (32)突破方案:情境创设法、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读图分析法 (32)极地地区经纬网的判读(重难点) (33)分析: (33)突破方案:读图分析法 (33)2、极地地区的科考和环境保护(重点) (34)突破方案:读图观察法、材料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34)三、走近国家 (35)课标要求 (35)国家一、日本 (36)一、课标解读 (36)二、重难点分析 (38)1、海岸线曲折、多火山地震的岛国(重点) (38)分析: (38)突破方案 (38)2、评价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点难点) (39)分析: (39)突破方案 (39)国家二、印度 (41)一、课标解读 (41)二、重难点分析 (42)1、运用地图,指出印度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的分布(重点) (42)分析: (42)突破方案 (43)2、运用图表和资料,分析印度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难点) (44)突破方案 (45)国家三、俄罗斯 (46)一、课标解读 (46)重难点分析 (47)1、俄罗斯地形、气候的特点(重点) (48)分析: (48)突破方案:小组合作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 (48)俄罗斯位置对气候的影响(难点) (48)突破方案:读图分析法 (48)2、俄罗斯工业特点(重点) (48)突破方案:情景创设法节 (49)3、俄罗斯的交通特点(重点) (49)突破方案:对比分析法、读图归纳法 (50)交通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难点) (50)分析: (50)突破方案:学生合作探究 (50)国家四、澳大利亚 (51)一、课标解读 (51)二、重难点分析 (53)1、运用地图或其他资料分析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与生物进化之间的关系(难点) (53)分析: (53)解决方案:读图分析法 (53)2、运用地图或其他资料分析澳大利亚养羊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重点、难点) (54)解决方案:读图分析法 (54)3、运用地图或其他资料分析澳大利亚发达的工矿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重点、难点) (55)国家五、美国 (55)一、课标解读 (56)二、重难点分析 (57)1、美国的人种(重点) (57)解决方案: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57)2、发达的农业──机械化、专业化(重难点) (58)解决方案: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58)3、发达的工业──高新技术的崛起(重点) (60)解决方案:案例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60)国家六、巴西 (61)一、课标解读 (61)二、重难点分析 (63)1、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和多元性的文化(重点) (63)分析: (63)突破方案:图片品读法 (63)2、工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重点、难点) (64)突破方案:读图分析法、对比法 (64)3、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重点、难点) (65)突破方案:角色扮演法 (65)七年级下册地理主要学习的是区域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_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使学生认识到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密切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难点】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的关系【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小组探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图片:在宇宙中地球的夜晚、夜幕降临北美洲、来自北非的沙暴直奔大西洋、雄伟的阿尔卑斯山脉。
作为地球的儿女,你一定期待了解地球和探索她更多地奥秘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地理。
二、新课学习(一)解开地理之“谜”多媒体展示春、夏、秋、冬和沙漠、大海的图片师:一年里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为什么有的地方沙海茫茫,有的地方碧波荡漾?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不解的问题?学生提问------师总结:我们把这些问题归结一下,会发现属于地理方面的占有很大的比例,今后我们学习了地理知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解开同学们心目中的地理之“谜”。
多媒体展示“地理”一词的来源:“地理”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成文的《易˗系辞》里;东汉思想家王充解释:“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写出了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著《地理学》。
21教育网过渡: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师:我们的生活与地理知识息息相关。
多媒体展示图片:地理与服装、地理与饮食、地理与建筑、地理与交通、地理与体育活动。
小组探究:第一组:我国藏族人民的藏袍和阿拉伯人的长袍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我国藏族同胞穿外衣时,喜欢只穿左边的衣袖,把右臂露在外边。
这样的穿着习惯是为了适应青藏高原温差大的特点;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西亚和北非,那里气候炎热少雨,以沙漠为主。
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第一课时时:自然环境
第四课时:自然环境
第五课时:认识亚洲的国家
说明
1.及时写好教学反思。
2、运用亚洲的地形图,归纳总结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的特点,分析地形和河流间的相互关系。
3、运用亚洲气候分布图,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分析北美洲的气候类型,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
4、能够举例说明亚洲不同国家间发展水平的差异,认识地域中不同国家的发展是存在差距的
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地理
教材版本
星球版
单元名称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本单元设置了二节内容,第一节位置和范围,第二节自然环境。可以分为三个专题,即专题一:位置和范围,专题二:自然环境,专题三:认识亚洲的国家。通过主题单元的学习,使学生通过结合亚洲地理位置的学习,学会运用地图等资料,描述一个大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学会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单元目标
本单元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某一个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中,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重点、难点与关键
可以使学生学会分析一个区域的位置和范围的方法;学会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来分析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方法,在对自然环境要素分析的时候还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通过众多的图文资料加强对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本单元的立意在于教会学生对大洲位置和范围的确定以及对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分析的方法。
2024年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评估经过七年级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掌握基本的地理概念和学习策略,同时提升了他们的读图、解析、判断和理解技能。
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积累了经验,初步构建了简单的地理知识体系,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习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乐于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热衷于探索和发现身边的地理现象。
二、教学目标1. 完成七年级下学期的地理教学任务。
2.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制图技巧,对全球有更清晰的认知,对一些关键国家和地区有详尽的理解。
3. 通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材分析1. 第一单元:认识大洲本单元主要介绍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地形、气候、河流和人口等方面的知识。
核心内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点。
难点在于比较七大洲的气候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2. 第二单元:了解地区本单元涉及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极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和经济等。
关键内容是掌握上述地区的地形与气候,以及南北极的地理概况。
难点是分析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3. 第三单元:走近国家本单元将深入学习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地理信息,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
重点是理解各国的地形特点和典型气候,以及重要的自然资源。
难点是理解美国的农业带分布。
四、教学策略1. 深入研究教材,梳理知识结构和教学路径,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制作教学辅助材料,创设教学情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
2. 强化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通过地图和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直观认知,强化理性理解。
3. 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高效课堂,关注全体学生,及时收集学生反馈,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增进师生间的互动和理解。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湘教版1教学方法一、授课思路与方法1.首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比较海陆面积大小,让学生计算海陆面积和比例,通过对世界地图(东西两半球图)的阅读,引出大陆、大洲、半岛、岛屿的概念,教师可提出一些思考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通过图片、录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述大洲的概念后,重点要求学生熟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轮廓和位置,可利用投影片或空白图,让学生当堂填写。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先让学生在浩瀚的宇宙空间望望蔚蓝色的星球,镜头放大后让学生计算海陆面积的比例,用饼状图展现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
在大屏幕上用文字、声音和音乐匹配,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是有七大洲、四大洋组成;2. 学会在地图上确认七大洲、四大洋;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形状。
2.教学难点:大陆、大洲、半岛、岛屿的概念及大洲的分界线,帮助学生记忆三个世界之最(第一大陆、第一岛屿、第一半岛)。
三、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投影片(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白令海峡、麦哲伦海峡图片,陆地和海洋面积比较图)四、教学过程:(含板书设计)(一)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1、陆地表面积:1.49亿平方千米,占全球面积的29%;2、海洋表面积:3.61亿平方千米,占全球面积的71%。
(二)七大洲:1.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分大陆、岛屿、半岛。
(全球共6块大陆)(1)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的大陆;(2) 格陵兰岛为世界岛屿;(3) 阿拉伯半岛为世界半岛。
2.大洲:大陆与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
(1) 亚细亚洲(日出处):S=4400万平方千米,第一大洲,位于东半球;(2) 阿非利加洲(灼热的阳光):S=3000万平方千米,第二大洲,位于东半球;(3) 欧罗巴洲(日没处):S=1000万平方千米,第六大洲,位于东半球;(4) 北亚美利加洲(新大陆):S=2400万平方千米,第三大洲,位于西半球;(5) 南亚美利加洲:S=1800万平方千米,第四大洲,位于西半球;(6) 南极洲:(冰雪大陆):S=1400万平方千米,第五大洲,位于东西半球;(7) 大洋洲:(海洋中的陆地)S=900万平方千米,第七大洲,位于东西半球。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亚洲概述》教学设计3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概述》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概述》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亚洲的基本认识,为后续学习亚洲各国地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和地图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亚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亚洲的整体认识较为模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建立起对亚洲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概念。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地理位置的记忆。
2.亚洲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3.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亚洲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实践法: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地图和相关案例资料。
2.准备投影仪和教学课件。
3.准备讨论话题和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让学生思考亚洲与其它大洲的区别。
2.呈现(10分钟)介绍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亚洲的风景、文化和民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让学生结合地图和案例,加深对亚洲地理位置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亚洲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为什么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高山地带?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1东南亚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2、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区别:中南半岛: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季旱季);河流北向南流,水力丰富。
马来群岛:形崎岖、多山岭火山地震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河流短小湍急。
3、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
4、东南亚地理位置重要性: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西洋、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马来群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港口的重要航道。
5、富饶的矿产: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榈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锡都居世界第一位。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6、海外华人的聚居地:(1)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2)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3)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4)我国被称为侨乡的是:广东、福建。
美洲1、新大陆:(1)美洲大陆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
(2)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称为拉丁美洲。
2、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项目北美洲南美洲五带中的位置:大部分在北温带大部分在热带最长的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最长的河流:密西西比河(第四长)亚马孙河(第一大第二长)主要的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面积的国家:加拿大巴西主要人种:以白色人种为主以混血人种为主国家类型:美国、加拿大是发达国家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3、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的区别:运河名称联系大洲(位置)沟通海洋巴拿马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苏伊士运河:亚洲与非洲之间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红海与地中海)4、地形特点: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落基山脉),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大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阿巴拉契雅山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初一地理下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初一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初一地理下册教案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人文环境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第一课时)【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
本节精心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就是使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域文化的差异,为下面的自学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着重于使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认知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学生情况分析:人地关系就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地域文化对于开朗又疑惑的初一学生来说也非常具备吸引力,同时学生通过其生活环境、媒体报道、互联网等途径对这些内容也存有了一定的重新认识,但对人口所引起的问题以及各地区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等关系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而且是初次学习区域地理的人文环境。
3.课程资源分析:本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区,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已体现出本区的文化内涵,学生对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
另外班级里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媒体上精彩纷呈的地域文化报道等都是我们可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
【教学构想】1.从改变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入手,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是以基于认知的“双基”为主宰,学生的情意发展、学习过程的体验及方法的学习被严重忽略。
地理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目标全面刷新了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为地理学科的全面育人指明了正确方向。
2.从“体验对生活有价值的地理”理念启程,非政府基本建设教学内容传统的地理教学将地理课程视为学校的一门课,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使地理课堂变得封闭、孤立,使之与活生生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日益疏远,使学习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难以体悟地理的价值。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认识大洲》全章教材复习教案设计附教学反思
第一章认识大洲 (1)第一节亚洲和欧洲 (4)第二节非洲 (15)第三节美洲 (32)第一章认识大洲单元整体说明单元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包括三章内容: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三章:走近国家。
本册书主要是世界区域地理的内容。
在七年级上册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全球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的总体概况。
本册书中的第一章认识大洲的学习,将为了解地区和走近国家的学习奠定基础。
认识大洲起着承上启下,贯通全书的作用。
“亚洲和欧洲”一节,亚洲知识是一条“明线”,欧洲知识是一条“暗线”。
本节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以及人口和国家的概况。
通过对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描述总结出分析大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地图分析出欧洲的地理位置、以平原为主的地形特征和海洋性特征显著的气候。
本节还介绍了亚欧两洲的人口分布、民族、人种的构成以及国家等人文地理概况。
选学课文中由亚洲的经度位置引出时区的概念及规定,是一种知识点的补充,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区时和日期换算。
本节教材的设置,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与资料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对比、归纳和综合等多方面的能力,另外还有地理计算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非洲”一节,通过读图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和以高原为主的地形,并通过阅读材料补充了本区极具特色的地形----东非裂谷带和撒哈拉沙漠。
由非洲的纬度位置分析得出非洲气候以热带为主,因赤道从中部穿过所以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布。
学生活动部分还插入了有关非洲主要河流——尼罗河和刚果河的对比思考题,从而让学生自己分析并掌握这两条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本节还从矿产、动植物资源方面介绍了本洲是“富饶大陆”。
在最后说明本洲还存在严重的人口、环境和发展问题。
“美洲”一节,首先通过正文,介绍了“新大陆”这一称呼的来源,以及南北美洲的划分、拉丁美洲的概念,还有主要国家及其居民与语言的差异。
通过阅读材料补充相关知识,要重点讲解其中涉及到的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知识。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走近国家》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走近国家》优
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全节共分6个小标题。
日本部分4个小标题内容,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文化特点,同时又成为第5个小内容的铺垫,让学生通过对日本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学情分析
因为本节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学生初次接触国家地理不知道如何学习,哪些是重点,哪些需要理解。
再加上由于历史原因学生对日本国家的学习有抵触情绪,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正确引导。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会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并学会分析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如何对人类产生影响。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理思维习惯。
2、能力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和首都。
(2)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能根据地图和资料
分析说明日本的气候特点和成因。
3、知识
(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和首都。
(2)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日本的气候特点和成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日本的位置、领土构成和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日本的气候特点和成因。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分析
建议一:仔细研究课程“标准”
建议二:了解编者意图,整体把握
教材内容 建议三:注重学习方法的分析总结 建议四: 充分利用地图、图表、资料
及实例
第三十九页,共42页。
五、几个问题
1、为什么把时区知识放在“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这一章? 亚欧东西经度跨度大(大约0°--180°),人 口稠密。
国家最多的大洲
2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 洲地形
高原为主的地形
3
复杂多样的பைடு நூலகம்洲气 候
炎热的气候
4 大河众多的亚洲 丰饶的资源
5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亟待发展的经济
第三节 美 洲(4课时)
“新大陆”
南北各异的自 然环境
移民与经济
第十四页,共42页。
本章以亚洲为重点,在知识展开的过程
中,以亚洲系统地理知识传授为明线,使学生 了解亚洲地理概貌,同时以学习大洲的方法为 暗线,旨在使学生领悟、掌握学习大洲的有关 方法与技能。
第八页,共42页。
各“地区”在“标准”中规定的区域地理要素
区域地理要素
东南 南 西 欧洲 两极 亚 亚 亚 西部 地区
地理位置、范围、主要 国家和首都
√
√√ √
√
地形分布与人类活动
√√
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 生活的影响
√
√√
河流及对城市分布的影 响
√
第九页,共42页。
区域地理要素
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 影响最大的自然资源 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 组织 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 殊性及科学考察和环境 保护的重要性
湘教版七下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8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8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共同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让学生把握各类根底地理学问,提升学生的观看力量、进展学生学习潜能,增加对世界各地地理学问的熟悉,让学生们养成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精神状态。
二、教材分析第一章熟悉大洲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把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学问。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
难点是比拟七大洲的气候以及影响七大洲气候的因素。
其次章了解地区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把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学问。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把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的地形与气候,以及南北两极的地理概况。
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三章走近国家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把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
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
本章的重点是把握以上各国的地形特点和典型的气候特点,把握各国重要的自然资源。
难点是美国的农业带的分布。
三、重点、难点:1、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2、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能简洁分析人—地内在关系;3、初步学会国家和地区的分析方法;四、教学措施1、仔细钻研教材,理清学问构造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
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的训练,稳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力量。
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加学生的感性熟悉,强化理性熟悉。
同时做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穿插回忆前面所学学问,增加学问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忙学生形成比拟系统的学问构造,为今后的连续学习作好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 流
平原
印度洋
太 平原 平
洋
阿斯塔纳
(三)亚洲气候特点 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图上旅游活动 组A:从南向北从雅加达到雅库茨克
思考着装变化,气候类型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组B:从哈尔滨到阿斯塔纳
看景观的变化,降水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组C:从孟买---海南---广州---北京---哈尔滨
发现所经地区的气候类型,并简单分析原因 组D:观察亚洲季风冬夏风向的变化和不同,并归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 2.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地形、地势、 河流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3.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点及 其影响因素
4.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人口பைடு நூலகம்资源与 环境问题
5.了解亚洲内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原因
教学方法
观察法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提取地理信 息的能力
路
学习身边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教材逻辑结构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水乳交融构成统一的知识体系
亚洲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中东 欧洲西部
东南亚
地区
印度
日本
考察极地 俄罗斯
大洲
世
国家
澳大利亚
界
区 域
美国
地
巴西
理
每一个章 节下有几 个相对独 立的主题 构成每节 课的内容, 每一节中 又有三到 四个有明 显主题的 板块呈现
续发展观念 通过展示------体会文化的多姿多彩和地区间的差异 观察对比------发现经济的巨大差异,并简单分析一
些国家的差异原因
培养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感受地理与我们的生
教学感悟
对于本章的学习,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观察法———发现问题 分析法———思考问题 归纳法———总结问题 各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材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教学的范本,不是唯一的参 考,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的传 授胜于知识的传播,毕竟方法才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 的东西。
(二)亚洲地形、地势、河流的特点及相互 关系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 组A:说出亚洲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 组B:发现各地形区大致海拔 组C:观察亚洲主要河流及其大致流向
教师引导全班归纳总结地形、地势、河流的 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合作意识及其分析归纳 问题的能力。
流河
平原
北冰洋 平原
河流
说明大洲的位置
课标依据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使用 地图的基本技能
归纳地形、气候、河 流特点及相互关系
分析大洲人口、资源、 环境和发展的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归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 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 观念
会考考点
1. 亚洲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
2.气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亚洲的环境问题 4.亚洲多样的文化及其经济差异
合作探究法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分析归纳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辅助 教学法
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感受
教学策略
(一)亚洲的位置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从图中观察亚洲的半球位置、 相邻的大洲大洋、所跨的经纬度。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合作意识和发散型思维
明确位置的描述可分为: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为以后学习国家和地区位置的确定提供示例。
纳总结 组E:结合图表,说出高原山地气候的分布、特点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全班归纳总结 1 亚洲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哪一种分布最广? 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 亚洲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培养学生从不同途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归 纳问题的能力,感受气候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 面。
(四)亚洲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文化 主要采用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展示,讲授法和 讨论法 通过图表-------感知人口众多 通过计算-------意识到资源的不足 图表实例-------感受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提出可持
试题精选
1 下列关于亚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B 季风气候显著,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种季风气候 C 大河都发源于中部高山地带,流入太平洋和印度洋 D 地形以高原、高山为主,平均海拔居各州之首
2 在亚洲,有的地方终年炎热,有的地方长冬无夏-----这些都 说明了亚洲范围广,各地气候差异大,下面关于亚洲气候的 说法正确的是( ) A 亚洲东部和西部均分布有季风气候 B 季风气候各月降水均匀,一般没有旱涝灾害 C 亚洲中间高,四周低,所以亚洲中部降水最多 D 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共有三种气候
本章内容分析 走进世界第一大洲
自然概况
面 积 广 大
地 形 与 河 流
气 候 类 型 复 杂 多
典 型 的 季 风 和 高 原 山 地 气
样候
人口和环境
人 口
保 护 环
境
任
重
道
远
多样的文化和经济差异
多 样 的 地 域 文 化
经 济 发 展 差 异 显
著
处理策略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走进世界第一大洲
3. 下列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B 尼罗河流域是位于亚洲的人类文明发祥地 C 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比较平衡 D 亚洲民族众多地域文化丰富多彩
考向预测 本章的学习意在通过亚洲的学习,引导学
生掌握大洲、地区的学习方法,出非选择性 的题目较小,出也多结合后面的国家和地区 来出,所以本章考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走进世界第一大洲
大象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教材分析
教材逻辑 结构
课程标准 设计思路
教材板块 呈现方式
单元 地位
课标 依据
会考 考点
整体 说
部分 说
整体 分析
处理 策略
走进世界第一大洲
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综合运用
课
上册所学的各种地理要素
标
设
计
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特别是学生
思
学习方法和思路的培养
教材板块呈现方式
文字系统 学习行动
正文部分 阅读材料
地图 图像和图表
学习行动在教材 中占有80%的比 重,是突破教学 重难点,实现学 生自主学习,合 作探究的一个理 想舞台。
所说内容地位
学习亚洲 的地理知 识
世 界 地 理 概 况
亚洲
承 上 启 下
学习其他 大洲和地 区的方法 和技能
世 界 区 域 地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