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七章 语言的演变和分化答案教学教材
语言学纲要课件(7)
• 一般说来,社会方言的差别较小,自由通话不成问 题(“黑话”除外)。
• 如: 行业用语。术语是一种特殊的行业用语。 阶层方言,如法国贵族的“沙龙语言”、
“闺秀语言”,美国的“黑人英语”。 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具有强烈的排
他性。 • 网络语言: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 • 一个人可以同时掌握几种社会方言。
三、地域方言
• 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变体。
• 是语言发展 不平衡 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 地域方言的差别一般大于社会方言(如汉语的不同大 方言之间往往无法自由通话)。
• 地域方言最显著的区别一般在 语音 方面,但词汇和
三、语言演变的特点
• 渐变性 和 不平衡性 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
语言演变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两个特点, 使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既能随时满足社会发展 和交际创新等要求,又能维持稳固的基础,保 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语言演变的渐变性:
• 这是由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 本质属性决定的。 语言的这一本质属性—— 制约了语言必须不断有所变动,否则不能 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也制约了语言不能突变,只能渐变,否则 不能成为交际的各方共同理解。
(5)客家方言 (梅县话)
(6)闽方言 (闽南:厦门言 (广州话)
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 1.亲属语言:
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彼此有同源 关系的几种独立的语言。
成为不同语言发展源头的语言一般称为 “母语”或“原始基础语”、“基础语”。
地域方言如果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分化就会 发展为独立的语言,从而形成亲属语言。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学习指导书练习参考答案(完整)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一、填空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4、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5、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二、判断正误(对)1、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错)2、当说话者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时,话语中不具有主观性。
(错)3、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对)4、抽象思维要以语言为形式依托。
(错)5、布洛卡区在大脑的右半球前部。
(错)6、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对)7、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错)8、汉语名词没有数的变化,所以汉语没有区别单数和多数的概念。
三.思考题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的手段?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的信息传递工具:(1)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辅助性的交际工具(2)体态语等伴随性的副语言交际工具,(3)盲文、手语等类语言交际工具。
但这些交际工具或者使用范围的有限,或者运用效率低下,或者使用频率不高,很难与语言这种交际工具相提并论。
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写作。
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
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
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总之,在上述的种种信息传递工具当中,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 语言的演变与社会的变化、人们的交际息息相关,但 是语言发生怎样的变化,还是由语言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 的相互关系决定的,难以从社会或人际交流的因素中寻找 直接的答案。 语言是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的 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其中某一种 因素因为要满足新的表达要求,或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 或由于孩子学话的偏离,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而发生变化, 破坏了原有的平衡,那么系统内的有关部分就会重新调整 相互间的关系,达到新的平衡。
地域方言 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有了特别的进步,通常 会伴随着人口的突然增长和疆域的日益扩大。由于自然灾 害、战争等原因,一个社会的一部分居民也可能大规模的 集体迁徙到很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条件 下,以上两种情况都会造成一个社会出现不同地域范围内 的经济政治相对独立和交际上的不均匀。于是,一个地区 内发生的语言变化不大容易传播到其他地区去,使得各地 区使用的本来相同的语言的共同点不断减少、不同点不断 增加,形成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而如果扩张后 的地域仍然处于同一个国家共同体之中,仍然使用共同的 文字和书面语,各地在政治、经济相对独立的同时就仍然 会保持一定的联系,虽不完全统一却也不完全分化。在社 会不完全分化的条件下,语言的地域分支就会一方面保持
语言词汇的变化虽然灵敏,但它的基础仍然非常稳固。 这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词汇中的基本词汇反映交际中最 常用的基本概念,它是很不容易起变化的,如“天、山、 水、日、月、人、手、头、身、大、小”等。第二,除了 从外语借入的成分以外,构造新词所用的材料(词根、词 缀等)几乎都是语言中古已有之的成分,构成新词的格式 也是语言中现成的格式,所以绝大部分.新词都是原有材料 按原有格式的重新组合,是大家似曾相识的东西。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学习指导书练习参考答案(完整)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一、填空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4、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5、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二、判断正误(对)1、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错)2、当说话者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时,话语中不具有主观性。
(错)3、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对)4、抽象思维要以语言为形式依托。
(错)5、布洛卡区在大脑的右半球前部。
(错)6、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对)7、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错)8、汉语名词没有数的变化,所以汉语没有区别单数和多数的概念。
三.思考题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的手段?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的信息传递工具:(1)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辅助性的交际工具(2)体态语等伴随性的副语言交际工具,(3)盲文、手语等类语言交际工具。
但这些交际工具或者使用范围的有限,或者运用效率低下,或者使用频率不高,很难与语言这种交际工具相提并论。
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写作。
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
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
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总之,在上述的种种信息传递工具当中,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课后习题答案
《语言学概论》学习辅导书参考答案(导言)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1.语言学:就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和发展规律。
2.小学:指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方面的内容。
3.专语语言学:也叫具体语言学、个别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有联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某一种语言的结构。
4.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是从横向的方面研究语言。
5.历时语言学:从历时的、动态的角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向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中国印度古希腊-罗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的三大发源地。
2.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3.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语音词汇和语义语法三个部分。
4.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过程5.专语语言学可以从纵向和横向研究语言,由于研究角度不同,所以又分为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6.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7.布隆菲尔德的代表著作《语言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
8.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之父,其代表作有《普通语言学教程》三、问答题(60分,每小题10分)1.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哪些不同?①研究对象不同:古代的语言学主要以书面语为主要研究材料,不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而今天的语言学则十分重视口语研究,如制定语言规范,确立共同语的各方面标准等,都要依据口语的研究成果;②研究目的不同:古代语言学研究语言,主要是给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作注解,比如我国古代的语文学主要就是围绕阅读先秦经典著作的需要来研究文言的,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语言的结构,以此探讨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
《语言学纲要》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免费的哦
《语言学纲要》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语言学纲要》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免费的哦免费的哦.txt .txt 爱空空情空空,自己流浪在街中;人空空钱空空,单身苦命在打工;事空空业空空,想来想去就发疯;碗空空盆空空,生活所迫不轻松。
总之,四大皆空!《语言学纲要》练习题参考答案《语言学纲要》练习题参考答案 导言部分导言部分(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语言: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具。
维工具。
2.语言学: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语言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等等。
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领域。
个领域。
3.语文学:语文学: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哲学、是为了研究哲学、是为了研究哲学、历史和文学而历史和文学而研究语言的。
我们把这种依附于其他学科存在的语言研究成为语文学。
研究语言的。
我们把这种依附于其他学科存在的语言研究成为语文学。
4.“小学”: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六书)、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
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
分支学科。
5.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的一个部分,与应用语言学相对。
主要以语言系统的描写、语言运用机制、语言能力以及语言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运用机制、语言能力以及语言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二)填空(二)填空1.古印度、古代中国、古希腊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古印度、古代中国、古希腊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文言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用它写成的文章称为文言文。
.文言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用它写成的文章称为文言文。
3.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学习指导书》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七至九章)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学习指导书》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七至九章)第七章语言的演变与分化一、名词解释社会方言:是同一语言内部由于社会因素不同而造成的各种变异,有多少种社会因素造成了语言在某些方面的不同,就能区分出多少种社会方言。
地域方言:是某一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变体,常简称为方言。
亲属语言:是指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
谱系分类: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
二、填空1.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2.汉语的七大方言是指:北方方言(官话)、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3.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有强烈的排他性。
4.语言谱系结构的层次一般有语系、语族、语支、语言。
5.从语言谱系来看,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法语属于印欧语系拉丁语族;阿拉伯语属于闪—含语系。
三、简答题1.举例说明为什么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语言是人类交际最重要的工具。
人的因素和社会因素构成了语言演变最基本的动力。
语音变化。
例如,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如,一些高频词语在使用中常常磨损,造成语音的弱化,常见的虚词在语流中通常都是以混元音?为韵母。
在社会交际中,英语中的good bye 在不影响交际的情况下缩短了,只说bye。
又如词汇变化,偏好不同,说法也不同。
一些年轻人不说“很多”,而说“N 多”还有语法变化,正因为是约定俗成的,也就可以改变。
比如,现在很多人把“请发短信给我”说成“请短信我”,虽然语法改变,但意义没有改变。
运用中的活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
同一个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接触或统一必然会造成语言相应的变化;人与人交流时的创新要求、省力要求也必然会使得语言变化和调整。
2.举例说明语言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语言是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种要素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
语言学概论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Ø语言风格变体的存在增加了社会方言的丰富性 和多样性。
(二)地域方言
• 地域方言,通常指方言,是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区的变体, 也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 分支。
• 地域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 尤以语音差别最突出,汉语普通话和地域方言最大的差 别是在语音上。
Ø听得懂、听不懂不能作为划分方言的标准。
• 如斯拉夫语族的国家,操俄语、乌克兰语、白俄 罗斯语、波兰语、塞尔维亚语的人相互间可以通 话,但却是不同的语言。
• 汉语的北方方言与吴、湘、赣、客、粤、闽方言 之间的差别比较大,相互间很难通话,但却是同 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
5. 确定是语言还是方言的标准:
• 6.商阜片:商丘市区、睢县、鹿邑等,f和sh不分,如“喝 水”称作“喝fei”。
• 7.信蚌片:信阳市区、淮滨、罗山、安徽蚌埠,“俺爸俺 妈”听起来像“阿爸阿妈”,且无翘舌音。
• 8.汾河片:三门峡市、渑池、灵宝等,如“脖子”叫“婆航”、 “膝盖”叫“哭气盖”。
3.方言岛
• 方言岛,是语言学的一个术语,由于历史上大规 模移民,使外来的方言势力占据了原来某方言区, 形成被原方言区包围着的独立的方言孤岛。 • 如美国的唐人街就是英语包围汉语的方言岛,四 川官话区域中的湖南话小区,就是方言岛。
Ø交际要求语言保持稳定的状态,不允许一下子 发生大的变化。所以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 方式,不允许突变。 如斯大林所说:“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 过爆发,不是经过消亡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 言,而是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也就是经过 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一、填空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4、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5、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二、判断正误(对)1、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错)2、当说话者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时,话语中不具有主观性。
(错)3、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对)4、抽象思维要以语言为形式依托。
(错)5、布洛卡区在大脑的右半球前部。
(错)6、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对)7、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错)8、汉语名词没有数的变化,所以汉语没有区别单数和多数的概念。
三.思考题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的手段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的信息传递工具:(1)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辅助性的交际工具(2)体态语等伴随性的副语言交际工具,(3)盲文、手语等类语言交际工具。
但这些交际工具或者使用范围的有限,或者运用效率低下,或者使用频率不高,很难与语言这种交际工具相提并论。
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写作。
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
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
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总之,在上述的种种信息传递工具当中,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
《语言学纲要》指导书习题答案(7-9章)
《语⾔学纲要》指导书习题答案(7-9章)第七章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发展⼀、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词 4 分)1、⽅⾔:是语⾔的变体,是因为地域或社会的原因⽽发⽣的语⾔分化。
2、社会⽅⾔:指社会内部因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们在使⽤语⾔上表现出来的变异,是⾔语社团的⼀种标志。
3、地域⽅⾔:是⼀种语⾔在不同地域上的分⽀,语⾔的地⽅变体。
4、共同语:是在某个⽅⾔的基础上形成的⼀个民族的通⽤语⾔。
5、亲属语⾔:是从同⼀种语⾔分化出来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种独⽴的语⾔。
⼆、填空题(30 分,每空 4 分)1、社会的发展是语⾔发展的基本条件。
2、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发展的两⼤特点。
3、语⾔的发展中,词汇的变化速度最快,语⾳次之,⽽语法的演变最为缓慢。
4、语⾔发展的两个基本过程是语⾔的分化和语⾔的统⼀。
5、社会⽅⾔是因社会的分⼯⽽出现的语⾔分化,⾏业⽤语、科学技术术语、阶级⽅⾔都是常见的社会⽅⾔。
6、⿊话是⼀种特殊的社会⽅⾔,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7、地域⽅⾔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上,划分地域⽅⾔的主要依据也是语⾳。
8、地域⽅⾔的进⼀步分化就会发展为独⽴的语⾔、这些源⾃⼀个共同语分化的语⾔归属于同⼀个亲属语⾔,这个成为不同语⾔发展源头的共同语称为母语。
9、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世界上使⽤⼈数最多的两个语系。
10、按谱系分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曼语族。
11、共同语是在⼀种语⾔或⽅⾔的基础上形成的。
12、在⼀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往还需要⼀个共同的交际⼯具,这就是所谓的国语,我国的普通话就是这样的⼀种共同语。
13、语⾔规范化的对象主要是书⾯语。
14、约定俗成的原则在规范化的⼯作中有重要作⽤,它本⾝就是规范化的⼀个原则和标准。
15、⼀种⽅⾔能成为共同语的基础⽅⾔,主要取决于客观的政治、经济、⽂化等各⽅⾯的条件。
16、汉语的普通话,根据规范化的要求,确定为以北京语⾳为标准⾳,以北⽅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话⽂著作为语法规范。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
二、社会方言 2、分类 1)语言的年龄变体 由人们年龄上的差别而产生的语言变体。 个人的年龄变体 群体的年龄变体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
二、社会方言 2、分类 2)语言的性别变体 说话人因性别上的不同而产生的语言变体。 生理特征不同;行为、服饰、礼节方面的 规范不同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
二、社会方言 2、分类 6)黑话(隐语) 秘密团体以隐秘的方式传情达意而产生的语言变体。 内部一致性 强烈排他性 搬石头——绑架儿童 请观音——绑架青年妇女 洋票——绑架外国人 拷票——拷打人质 剪票——断指、剪耳 撕票——杀死人质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
1)语言的各个要素发展速度不平衡。(词汇>语 音>语法) 2)语言的同一要素内部发展速度不平衡。(一般 词汇>基本词汇) 3)不同时期语言发展速度不平衡。(社会变动越 大,语言变化越剧烈) 4 )不同地域的语言(方言)发展速度不平衡。 (中国北方>中国南方) 5)不同社会方言发展速度不平衡。(儿童方言> 青年方言>老年方言)
汉语从双唇塞音声母分化出唇齿音声母 Nhomakorabea大约开 始于 9世纪或更早,到 12 世纪完成,经历了大约 三百年。
“他”由先秦的无定代词演变成第三人称代词经历 了大约一千多年。先秦古籍中的“他”有两种写 法:它、他,本来的意义是“别的”。例如: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 西汉和东汉前期,“他”字的意义和用法仍然和 先秦一样;东汉后期,开始发生变化,指“别 人”,到了唐初,“他”字开始具有第三人称代 词的语法功能,盛唐以后确立起第三人称代词的 地位。
语言学纲要(7-9章)
第七章: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1.影响语言演变发展的重要因素:两种因素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一是外部因素,另一个是内部因素。
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
2.语言发展的两个特点:渐变性和不平等性。
3.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编译,是语言社团的一种标志。
4.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5.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的关系,称之为亲属语言。
6.语言的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出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原始汉藏语:汉语、藏语;拉丁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语;日耳曼语:英语、德语、荷兰语、瑞典语、丹麦语;古斯拉夫语:俄语、保加利亚语、捷克语、波塞尔维亚语。
拉丁语、日耳曼语、古斯拉夫语、梵语都是原始印欧语。
7.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8. 共同语:在方言分歧的社会里,人们往往选择一种方言作为“通用语”,用作方言区之间交际的工具。
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共同语并不决定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决定于客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
(汉民族共同语是政治的因素。
)9.语言的规范化:就是要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为语言的运用确定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使之广泛成为人们的交际服务,而对于哪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成分和用法,应该根据规范的要求,妥善加以处理。
10借词:也称外来词,是指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借词和意译词不同: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过来。
例如:黑板。
意译词里面有一种仿译词,它的特点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语的语素,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把它的内部构成形式也转植过来。
例如:电话。
11.语言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怪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课后练习题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课后练习题《语言学纲要》(修订版)课后练习题导言一、填空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古印度、中国、和古希腊罗马。
2.语言学是 19 世纪成为独立的学科的,其标志是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
3、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4、语言交际过程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5、印度最早的经典所使用的语言是《伯尔尼经》。
6、文字、音韵、训诂是中国“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二、判断正误1、语文学主要是研究古代的口语和书面语。
F2、语言有自身结构的独立性,与系统之外的社会环境没有关系。
F3、理论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一般规律的,不受具体语言研究影响。
F4、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语言研究的根本问题。
T三、思考题1、语言与人类社会生活有哪些密切关联?第一,语言是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语言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分化统一而分化统一,可见,语言绝不是自然现象。
第二,从语言的音义关系可以看出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由一定的社会集团约定俗成的,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是天生的,世界上的语言就应该是一样的,没有区别,而实际上世界上不但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还有众多的方言。
第三,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社会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在语言中反映出来,可见语言不是自然现象。
2、语文学研究有哪些特征?语文学是为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也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学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学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现在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目前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语言学的研究注重历史文献,意在解读文化典籍,而不注重对口头语言的研究,因此知识语言学的雏形。
语言学纲要第七章 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社会方言
• 在一个语言社会中,不同的人说话可能 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的语言 特点又同说话人的社会特征相关联,同 一定的社会群体联系在一起。这种语言 的变体就被称之为“社会方言”。 • 社会因素:阶级和阶层、职业、年龄、 性别、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等等。
阶级和阶层
• • • • 黑人英语: This[ðis]——[dis] She likes the book.——she like the book. She a big woman.
• • • • Ask [a:sk] (英)[æ sk] (美) gray (英)——grey (美) film (英)—— movie(美) billion (英)万亿——(美)十亿
亲属语言
• 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 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称之为亲属语 言。 • 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做的分类, 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 语系—语族—语支—语群 • 八大语系(见书189)
• 加拿大:英语和法语 • 瑞士:德语、法语、意大利语
• 共同语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种方言叫基础方言。 • 哪种方言会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受 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影 响。 • 但共同语并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方言。
共同语的规范
• 恢复疲劳 救火 养病 晒太阳 • 顾城《生命狂想曲》:让阳光的瀑布/洗 黑我的皮肤 • 非马《醉汉》:把短短的直巷/走成一条/ 曲折/回荡的/万里愁肠 • 他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纪录。
• 方言形成的原因:是社会的不完全分化 和语言的发展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 方言的划分: “方言” 、“次方言”、 “土语”
名异实同
• • • • • • • • 北京话:萤火虫 上海话和苏州话:游火虫 南昌话:夜火虫 成都话:亮火虫 广东梅县话:火兰虫 厦门话:火金姑 潮州话:火夜姑 福州话:兰尾星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一、填空语言的功能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4、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5、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二、判断正误(对)1、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错)2、当说话者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时,话语中不具有主观性。
(错)3、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对)4、抽象思维要以语言为形式依托。
(错)5、布洛卡区在大脑的右半球前部。
(错)6、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对)7、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错)8、汉语名词没有数的变化,所以汉语没有区别单数和多数的概念。
三.思考题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的手段?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的信息传递工具:(1)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辅助性的交际工具(2)体态语等伴随性的副语言交际工具,(3)盲文、手语等类语言交际工具。
但这些交际工具或者使用范围的有限,或者运用效率低下,或者使用频率不高,很难与语言这种交际工具相提并论。
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写作。
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
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
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总之,在上述的种种信息传递工具当中,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
语言学纲要练习题:第七章 语言的演变与分化
第七章语言的演变与分化一、填空题1.(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
2.语言系统中,(词汇)变化最快,因为它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最直接,对社会发展变化的反应也最灵敏。
3.社会方言的差异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引人注目的还是一部分用词的不同。
主要有(行业用语)(科技用语)(阶级方言)等。
4.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方言称为(基础方言)。
5.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
同一个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等。
6.源自一个共同语分化的语言归属于同一个语系,这个成为不同语言发展源头的共同语称为(母语)或(原始基础语)。
7.(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
分布最广、研究得最充分、最深入的一个语系是(印欧语系)。
8.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这主要是(政治)的原因;伦敦方言成为英吉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由于(经济)原因;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主要是由于(文化)原因。
9.一种方言是否能够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主要取决于客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
10.(黑话)是一种具有强烈排他性、对本集团以外的人绝对保密的特殊社会方言。
11.方言是同一个民族语言里的地域分支,在确定方言身份的时候,要同时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统一的社会)和(语言本身的差异)。
12.语言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影响是语言发展的(内部因素),决定着每一种语言发展的特殊方向。
13.语言发展的两个基本过程是语言的(分化)和语言的(统一)。
14.语言的分化相对于社会的分化要(慢),而社会的统一却(快)于语言的统一。
15.社会方言包括(阶层方言)(行业方言)(科学技术用语)等,是一种特殊的行业用语。
16.(社会的分化)是产生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社会原因,(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是产生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语言内部的原因。
语言学纲要(原始答案修改整合最终版)
导言一、填空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
2、语言学是19世纪成为独立学科的,其标志是历史比较语言学。
3、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4、语言交际过程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受—解码五个阶段。
5、印度最早的经典所使用的语言是梵文。
6、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是中国“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二、判断正误1、语言学主要是研究古代的口语和数和书面语。
(错误)2、语言有自身结构的独立性,与系统之外的社会环境没有关系。
(错误)3、理论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一般规律的,不受具体语言研究影响。
(错误)4、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语言研究的根本问题。
(正确)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一、填空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4、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5、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二、判断正误(对)1、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错)2、当说话者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时,话语中不具有主观性。
(错)3、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对)4、抽象思维要以语言为形式依托。
(错)5、布洛卡区在大脑的右半球前部。
(错)6、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对)7、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错)8、汉语名词没有数的变化,所以汉语没有区别单数和多数的概念三、思考题1.为什么说思维离不开语言?思维需要语言: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思维功能是语言功能的另一方面。
同时语言是思维活动的动因和载体,是思维结果的贮存所。
所以语言帮助传递思维成果。
思维的成果靠语言才能表达出来,使听读者了解。
并且语言可帮助思维逐步深化,条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七章语言的演变和分化答案第七章语言的演变和分化一、名词解释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人们平常说的“官腔”“干部腔”“学生腔”“娃娃腔”等等的“腔”,都是对某一言语社团在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共同特点的概括,表明这种“腔”就是一种社会方言。
工农群众称自己说的为“大白话”,称知识分子说的为“字儿话”,这实际上也是对社会方言的一种通俗的说法。
地域方言——由一种语言分化而来的地域变体称为地域方言,简称方言。
“方言”是一个总的概念,在它下面还可以分出各种“次方言”,在“次方言”下面又可以分出各种“土语”。
亲属方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
例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谱系分类——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
二、填空1、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2、汉语的七大方言是指:(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3、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有强烈的(排他性)。
4、语言谱系结构的层次一般有(语系)、(语族)、(语支)、(语群)。
5、从语言谱系来看,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法语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阿拉伯语属于(闪含)语系。
三、简答题1、举例说明为什么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
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的发展是语言演变变化的原动力。
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主要表现在:(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
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
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
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
如我国的战国时期是个社会大分裂的时期,诸侯割据,形成了社会的分化,因而形成了“言语异声”的局面。
而两汉时期是中国社会对外交往较多时期,汉语中的外来词也是吸收最多时期之一。
再如,捷克斯洛伐克,原来讲捷克语,后来分裂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捷克仍然讲捷克语,而斯洛伐克则讲斯洛伐克语。
其实斯洛伐克语只是捷克语的一种方言而已。
由此可见,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
(2)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必须适应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人类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化,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这些都要求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反映这些变化以适应交际的需要。
如近二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汉语中增添了很多新的词语。
如“电脑、彩电、股票、网络、手机、网友、网迷、网吧、黑客、电子邮件、沙发、巧克力、特区、抢滩、VCD、DVD”等一大批新词以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们日常交际的需要。
由此可见,语言作为社会现象和交际工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动力。
2、举例说明语言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语言作为由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构成的一个符号系统,其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各自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某一因素发生了变化,就破坏了原有的平衡,其它因素也要相应地变化以达到新的平衡,这样就引起了语言的变化。
例如,语言作为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符号和符号之间必须保持有效的区别,如果语言符号的区别性受到破坏,就会引起语言系统的变化。
如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那是因为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比较复杂,音位和音位的组合方式比较多,因而单音节词能保持有效的区别,但后来由于浊音清化以及辅音韵尾[m]、[p]、[t]、[k]消失等,使语音趋向于简化,语言中同音词大量增加,同时新词又不断产生,这就使语言符号的区别性受到影响,给交际带来困难,因此就需要有新的方式来解决由于语音简化所带来的矛盾。
于是人们就用加长词的长度的办法来解决同音问题,用双音节词格局代替单音节词的格局。
原来的单音节词变成了构词语素,如“想”变成了“想念、思想、想法”等,“袖”变成了“领袖、衣袖、袖珍”等。
随着双音节词的产生,一个词内部两个成分之间在语音、语义上又产生了轻重、主次的区分,于是又出现了轻声、儿化、变调等语音上的变化。
某些实词也词缀化了。
如“子、儿、头”等,在古代汉语中都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但由于汉语构词的双音化,这些词逐渐虚化,变成了词缀,不但语音上发生了变化,而且意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盖子、看头”等词中的“子、头”语音上只读轻声,意义上也只作为名词的标志,只具有语法意义而不具有词汇意义了。
由此可见,语言系统内部某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化。
正是由于语言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这种彼此对立、彼此联系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促进了整个语言系统的发展。
3、什么是语言演变的渐变性。
渐变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之一,它是指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是像火山爆发、暴力革命那样的突变,而是一种逐渐变化的过程。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性质决定它只能是渐变的。
如北京话零声母从w到v的变化,且目前人处于变异状态,这一变化在不同的年龄,性别和地区之间都有不同的变异情况。
4、什么是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之一,它是指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是均衡的、匀速的,而是不平衡的。
第一,语言系统发展变化不平衡。
在语言各子系统中,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最快,相比而言,语法的发展变化就要慢得多,语音发展变化的速度也较为缓慢。
语言各子系统内部的发展变化也是不平衡的。
比如在词汇系统中,发展变化较快的是一般词汇,基本词汇却是相当稳固的。
第二,不同时期语言发展变化不平衡。
反之,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就会慢一些。
第三,语言变体发展变化不平衡。
地域方言的形成,本身就是语言发展变化的不平衡性在空间上的一种表现。
各种方言形成之后,在发展变化的速度和方向上也不是完全同步的。
例如在汉语诸方言中,南方的一些方言发展变化的速度相对较慢,保存古代汉语的成分较多,而北方的方言,特别是北方官话区的方言,发展变化的速度就相对较快。
5、谈谈语言演变的和渐变性不平衡性的关系。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
这些特点是由语言的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
语言是社会的每个成员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交际工具,它存在于群众之中,存在于不间断的使用之中。
与社会生活关系如此密切的语言不能老是处在花样翻新的变动之中。
这样的变动非但没有必要,而且也不可能。
语言是全社会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交际工具,不能像机器那样停止运转,进行大修。
稳固和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都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
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
不平衡性,外部原因——语言在不同语言社团中进展速度快慢不同,内部原因——语言各要素的变化速度不均衡。
语言系统各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联系的密切程度有很大的不同:词汇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所以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
(其实词汇系统内部演变也体现出不均衡:基本词汇——相对稳固,一般词汇——变化较快)相比之下,语音和语法与社会发展联系不那么直接,因此就稳定得多。
语音、词汇、语法各系统内部的变化也是不平衡的。
如语法中格的范畴,古英语名词、代词和形容词都有主格、宾格、属格(又称所有格)、与格和工具格五种。
发展到现代英语,代词还保留三种格:主格、宾格和属格(如I、me、my);名词则只剩下两种格:通格和属格(如john和john’s)。
同一语言现象在不同地区的变化速度和方向可以不一样。
如古汉语有八个声调,其中入声在今天的北方方言区中已经基本消失了(晋语除外),但在吴方言、粤方言等南方的方言区中还存在。
语言演变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这两个特点,使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既能随时满足新的交际要求,又能维持稳固的基础,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6、从语言分化的角度谈谈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的联系与区别。
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都是语言随社会分化而分化的结果。
这三种语言现象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区别: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虽然都是方言,但是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
社会方言主要是由于职业、性别、年龄等方面因素而造成了某些词语的不一致,因此,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而语音、语法方面的差别则比较小。
而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除主要表现在语音上之外,但它在词汇、语法上也存在着一系列差别,所以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往往是系统的,因而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地域方言就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从一种语言的方言变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和原来同一共同语下面的其它方言之间形成亲属语言的关系,而社会方言由于其差别主要是在词汇系统方面,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2、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关系:方言和亲属语言都与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相关,都是由单一语言分化而来的后代。
单一社会如果在地域上的分化是不完全的,其语言一般也是不完全分化的,同一语言在地域上的不完全分化而形成的语言分支,就是该语言的方言。
如汉语在地域上的各个后代仍属汉语的分支,彼此是方言关系,就是由于中国在历史上虽有过分裂的历史,但统一却是主流,是长期的。
而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最终形成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
如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原来都是拉丁语的方言,但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各地不仅在经济上彼此隔离而且政治上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国家,这样各地语言的分化就失去了共同的约束,最终形成了具有亲属语言关系的独立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