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
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历史作用: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对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虽然有些党派后来跟着国民党走,但民盟等大多数民主党派人士是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的,并与共产党一起为和平、民主、自由而斗争。
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有力地支援了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同意接受共产党领导,参加人民政协,为新中国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各民主党派成立时,大多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地发展了这种关系。
无论是在举行国共谈判、召开政协会议期间,还是在解放战争的进行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都及时向各民主党派通报情况,认真听取它们的意见,并就一些重大问题同它们进行协商,以便采取一致行动。
中共一贯鼓励和支持各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同时,又十分注意尊重和维护其应有的政治地位和合理的利益。
对于它们的某些不妥当的意见,则善意地提出批评,诚恳地帮助其进步。
这使得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3)国民党政府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逐步转移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民盟公开表示国共产党携手合作”。
1949年1月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4)中国共产党也邀请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
抗战时期的民主党派
抗战时期的民主党派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斗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各民主党派在抗战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一定意义上讲,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
——编者注我国民主党派在中华民族抗日救亡运动中发展、壮大,并且作为一股独立的中间政治力量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为争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国的民主党派是在民族民主革命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民主党派产生、发展的重要时期。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
广大爱国民主人士,毅然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斗争中。
已经组建起来的中间党派、社团,开始介入抗日政治。
尚未组织起来的爱国民主人士,迫切地希望联合起来。
不久,绝大多数爱国民主人士都加入了应运而生的抗日民主政团。
1935年11月,邓演达创立的“第三党”改组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
该会以抵抗日本侵略,争取民族解放为宗旨。
1936年,在各界、各地救国会的基础上,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正式成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救国会为主要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
在民族矛盾面前,作为职业教育团体的职教社演变成为更具有政治团体色彩的职教社派;原乡村建设协会,也演变为参加统一建国同志会的政治派别乡村建设派。
先前已经成立的中国青年党和中国国家社会党,在全国抗战后也参加到抗日洪流中。
1939年成立的统一建国同志会,成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前身。
1944年,民主政团同盟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成为当时中国政治舞台上除了国共两党以外的第三大政治派别。
1943年开始活动的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成为后来成立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前身。
随着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
首先,抗战期间民主党派的作用表现在为实现停止内战、抗日救亡,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适用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代码:052018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分: 3总学时: 48 理论学时: 48 实验(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思想品德修养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二、课程简介(一)课程任务和任务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以政治思潮为主线,以专题形式,阐述了近代百余年中国社会主要的政治思潮以及彼此间的交替、碰撞,及其对中国社会进程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近代大变革时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解除民族忧患、救国救民不断向西方寻求真理,以期国家独立、民族富强所作出的种种尝试与努力。
将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先进分子选择最终科学社会主义以及这一理论在中国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主题与特征。
2.使学生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政治思潮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3.使学生学会辩证分析、客观评价各阶级、阶层、政治集团的政治主张。
4.使学生充分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及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晚清地主阶级革新派的社会改革思想(总学时:4学时)第一节清王朝的没落与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学时:2)第二节地主阶级革新派的社会改革思想(学时:2)主要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地主阶级革新派的社会改革思想难点:清王朝的没落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清王朝的没落与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掌握地主阶级革新派的社会改革思想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地主阶级革新派的社会改革思想有哪些?第二章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思想(总学时:4学时)第一节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理论(学时:2)第二节洪仁玕与《资政新篇》(学时:2)主要知识点,重点难点: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理论;洪仁玕与《资政新篇》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理论;掌握《天朝田亩制度》,掌握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民主党派成员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党员之声民主党派成员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罗 雄这次来重庆大学学习,收获很多。
其中感触最深,也最为认同的是汪教授在《新形势下统一战线的新思想、新要求》课上讲的一句话——“民主党派成员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作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一名主委,我就这个话题深入谈谈。
民主党派成员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明白什么呢?一、要明白中国走多党合作道路是在革命斗争实践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鸦片战争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者苦苦探索,不断抗争,寻找救国之策,最终以失败告终。
中国共产党高举反帝反封建旗帜,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中国。
在争取建立新中国的道路上,民主党派也大力支持、出力,与共产党一起流血牺牲,一起抗日反蒋,一起协商建国。
这次我们参观重庆渣滓洞,里面牺牲的革命烈士,主要是共产党员,但是也有少数民革、民盟、农工党的成员,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革命目标的相似、政治主张的相近,使各民主党派逐渐向共产党靠拢。
民主党派和共产党团结奋斗的历史,就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萌发、形成、确立的历史。
二、要明白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各民主党派前辈的正确抉择。
各民主党派前辈接受共产党的领导,绝对不是政治上的投机,而是对共产党的政治理念、建国方略的认同,是志同道合者的握手,是各民主党派前辈经过比较,自觉的、郑重的、正确的抉择。
以我们农工党为例,在经历了“武装倒蒋”“福建事变”的失败挫折之后,一度陷入了迷茫,组织也曾涣散。
在中国工农红军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后,领导人黄琪翔认识到“共产党是斗争的主力,要革命就必须与红军取得联系,必须同共产党合作”。
1935年8月1日,共产党发表了《以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农工党领导深受鼓舞,认为“反日反蒋,事有可为”,决定重振组织参加民族抗日阵线。
随后,发表《组织反日阵线提议的宣言》,率先响应《八一宣言》。
2012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
一、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9-11)答:1、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4、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二、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怎样的经济影响。
(22.25-28)答:消极影响:1、资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造成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
2、资本—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许多的通商口岸,在这些通商口岸里,外国人依仗不平等条约享有种种特权,控制当地的工商、金融事业,这些通商口岸大多成了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基地。
3、资本—帝国主义逐步控制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外国廉价商品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倾销,排挤中国工业品和手工业产品。
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
4、资本—帝国主义逐步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近代工业中很快形成了垄断地位;资本—帝国主义不仅勒索中国的赔款,而且迫使中国举借外债来偿付这些赔款;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设立银行,使其成为它们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枢纽。
积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推动作用。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使中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八个民主党派排序的由来与主张
八个民主党派排序的由来与主张在中国政党体制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各民主党派习惯的排列顺序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
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响应“五一口号”时部分民主党派的自行排序及响应先后是确定八个民主党派排序的重要基础中国各民主党派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产生的,从成立之日起就是具有联盟性质的政党。
在抗日反蒋和争取民主的斗争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帮助下,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最终作出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和走新民主主义道路的抉择。
1948年,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节节胜利,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中共中央于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郑重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这一号召迅速得到了在香港和内地的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
1948年5月5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李济深、何香凝,中国民主同盟沈钧儒、章伯钧,中国民主促进会马叙伦、王绍鏊,致公党陈其尤,中国农工民主党彭泽民,中国人民救国会李章达,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蔡廷锴,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谭平山,无党派郭沫若,在香港联合致电毛泽东,盛赞中共“五一”号召,并通电全国响应(简称“五月五日通电”)。
5月7日,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积极响应“五一口号”。
5月23日,中国民主建国会在秘密召开的常务理监事会议上作出决议:“赞成中共‘五一’号召筹开新政协,成立联合政府,并推章乃器、孙起孟为驻港代表,同中共驻港负责人及其他民主党派驻港负责人保持联系。
”根据各民主党派响应“五一口号”的顺序,形成了民革、民盟、民进、致公党、农工党、救国会、民促、民联、台盟、民建的排序。
人教版历史选修2课件:第七单元第4课
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3)结果 ①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拒绝参加.
②蒋介石政府在政治上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2.人民民主运动 (1)原因 制宪 ①国民党的“_____”遭到全国人民的谴责. ②内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制造了一系列镇压 民主运动 __________的暴行.ຫໍສະໝຸດ 栏目 导引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材料3:中国共产党为民主事业而奋斗的历史, 日寇投降以来,他们为实现国内和平的努力,是 值得每个爱国的中国人赞佩的,本盟今后要与 他们携手合作.……彻底消灭独裁卖国的国民 党反动集团! ——《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宣言》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4课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历史回声
民主斗士李公朴曾说过:“我两只脚跨出门,就 不准备再跨回来!”1946年7月11日晚,李公朴 被国民党特务杀害.逝世时大骂“无耻”,并高呼
“我为民主而死!”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探究思路】
第(1)问应紧扣重庆谈判作答;第(2)问应概括
指出内战爆发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和
政策;第(3)问要求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 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尝试答题】 (1)背景:①抗日战争胜利后,中日民族矛盾基本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P
同美蒋反动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同时领导国统区
人民,掀起了民主运动,并联合各民主党派,使蒋介
石在政治陷于极端孤立的境地。
3).三大战役后,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革命 胜利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路线.
2.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治上、 经济上、军事上的方针政策?
(1)政治上:
解放区军民进行自卫反击。
3)这一时期国内斗争以政治斗争为主。
2.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治上、 经济上、军事上的方针政策?
(1)政治上: 1)抗战胜利后至全面内战爆发前后,中共努力争取和 平民主,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三大口号,参加 了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2)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毛泽东提出“一 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增强了中国人民
2.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治上、 经济上、军事上的方针政策?
(1)政治上:
(2)经济上: (3)军事上:
4)解放战争第三年(战略决战阶段),抓住战机,与国 民党军队进行决战。
5)三大战役即将取得胜利之时,毛泽东发出了将革命进 行到底的号召。
6)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人 民解放军追歼残敌,终于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治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围绕这一问题,当时国内三种政治势力的主张有何 区别?原因何在?导致了哪些斗争?为什么当时有 没有爆发全面内战?
(1) 核心:和平建国与民主政治问题 (2) 主张及原因: 1)中共主张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反对 内战和独裁.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2)国民党坚持内战和独裁方针,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和 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 共22页PPT资料
人物生平 历史评价 人物故居
1926年 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济深 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候 补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
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宋庆 龄被推选为名誉主席,李济深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新中国成立后,李济深先生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积极从 事国家政权建设。
1959年10月9日,李济深因病与世长辞,弥留之际他留 下了“我与人民宏愿在,及身要见九州同”的诗句。
李济深先生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可敬的爱国主义者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创始人和卓越的领导人,也是 同我们党长期合作的一位老朋友。他为民主革命是值得我 们永远纪念的。李济深是爱国民主人士、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以毕生精力致力于中华民族的振兴事业,为近代中华 民族的两大历史进程: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做出了积极 的贡献。他爱国革命坚定不移,虽经历坎坷,但面对时代 的挑战,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力量和道德勇气。
目
录一ຫໍສະໝຸດ 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二
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
一、 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
(一)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基本形式
参政议政的形式主要是担任政府和司法部门的领导职务, 参加高层次的会议,与政府部门对口联系,各种类型的座谈会, 视察考察,调研活动,开展讨论、咨询、查访等,参加人大、 政协大会发表政见、提出主张,以大会、谈心会、通报会、座 谈会等形式,提意见,提建议,反映民意等。
李济深故居位于梧州
第十三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主党派
第十三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主党派
主讲:徐成发
一、民主党派的产生与简况
1、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第十三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主党派
主讲:徐成发
第十三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主党派
主讲:徐成发
学习要求
1、了解新民主主义时期民主党派产生的背景。 2、了解新民主主义时期民主党派的革命主张和革命活动。 3、了解了解新民主主义时期民主党派的基本情况。 4、了解了解新民主主义时期民主党派的阶级属性和特点。
主讲:徐成发
二、民主党派的阶级属性与特点
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后建立起来的,其形成时的社会基础, 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海外华侨和它们的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 国民主分子,所以它们基本上属于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和派 别。 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从阶级性来看。它们的基本成员有五部分组 成,即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城市上层小资产阶级分子、一部分从旧的统治阶级中分 化出来的民主人士、一定数量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少数的共产党员;其中,前三部分 人是主要成份第二,从政治纲领来看。其政治纲领和政治主张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要求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第三,从政治路线来看。它们在不 同程度上主张中间路线,但1948年之后都放弃。第四,从代表和联系的成份来看。 它们从来都不是单一的阶级的政党,而是反映了上述五种成份在反帝反封和争取民 主斗争中的共同要求和愿望,它们都主张国家独立、和平、民主、统一,并愿与中 共进行合作和共事。可见,这些民主党派从来都不是单纯的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派别, 而是带有统一战线性质和阶级联盟性质的民主政治力量或政治联合。这也成为中共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形成的重要的基础和前提。
近现代史单元复习6-7章(要点提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单元复习 6-7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将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是指()A.进步势力、中间势力、顽固势力各占三分之一B.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党派各占三分之一C.共产党员、党外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D.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各占三分之一2、1937年中共洛川政治局扩大会议指出,争取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关键是()A.坚持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B.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反对片面抗战路线C.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D.放手发动群众,争取抗日民主3、1946年8月,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A.“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B.“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C.“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D.“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论断4、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是()A.中国国民党B.中国共产党C.中国农工民主党D.中国民主同盟5、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是()A.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B.争取多数,反对少数C.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D.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6、亲英美派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A.左派B.右派C.中间派D.顽固派7、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政权是()A.联合政府B.三三制政权C.国防政府D.自治政府8、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的中心任务是()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D.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9、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土地问题的政策是()A.没收地主土地B. 消灭封建半封建剥削制度C. 减租减息D.保存富农经济10、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的主要错误倾向是()A. 王明“左”倾关门主义B.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C. 王明右倾机会主义D. 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11、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主要目标是()A.发展人民民主运动B.消灭日本帝国主义残余力量C.进行土地改革D.推翻美国支持的蒋介石反动政权12、解放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是()A.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B.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13、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执政党建设思想的会议是()A. 中共八大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D. 中共七大14、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党章解读----党的性质、最高理想和根本宗旨
《党章》解读——党的性质、最高理想和根本宗旨看到你们,我想起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观点,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真的,你们才是最可爱,最可敬的人。
今天,我很荣幸能和你们坐在一起,共同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最高理想和根本宗旨,一起去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入党作准备。
一、课前热身观看影片《摩登时代》前十分钟。
《摩登时代》(Modern Times)是一部黑白且无声电影,由世界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导演并主演,于1936年上映。
本片故事发生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萧条时期。
我们从影片中可以窥见当时工人阶级的生存状态,其实工人运动在这之前的将近100年已经轰轰烈烈了。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丝织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这三次运动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但是这三次运动均以失败而告终的。
正是因为这样,马克思(1818-1883年)、恩格斯(1820-1895年)等人感觉到科学革命理论的重要。
所以,在1847年,加入国际共产主义者联盟, 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这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应时代要求,它与工人阶级有个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又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
因为1919年,俄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使得马克思等人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理想变为现实。
我们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除了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思想,列宁根据俄国的实际,更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所以,我们解读《中国共产党章程》就离不开这样的背景考察。
二、咬文嚼字(一)政党英语中的“政党”(party)一词,源自拉丁文的pars 或partire,意为划分或分割。
中文中的“政党”一词始于宋朝,在此之前,党还不是现代意义的政党,它还是一个贬义词,如《论语》中的子曰:“君子群而不党。
中间路线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的未来和前途”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此时,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上层的民主党派和部分民主人士,提出了“第三条道路”也叫“中间路线”的政治主张,并一跃成为当时国共两党之外的第三大政治势力,那么他们的具体情况和命运如何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
关于这个问题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第三条道路”的历史渊源;二是“第三条道路”的具体内容;三是“第三条道路”走向幻灭的原因。
其中第三点是我们要学习的重点。
一、历史渊源“第三条道路”或者是“中间路线”的说法虽然是抗战胜利之后才提出来的,但是其思想主张不是突然出现的,从起源上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末,此后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这一时期虽然没有“第三条道路”或“中间路线”的说法,但是此时确实在共产党和国民党之外,存在一股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力量,他们既反对国民党独裁,又反对共产党革命。
1. 青年党:国家主义(曾琦、李璜、左顺生。
国家、民族至上,全民政治、革命。
)2. 国社党:(张君劢,政治:修正的民主政治,经济:国家社会主义。
)3. 乡村建设派:梁漱溟,乡村建设运行。
(二)抗战战争时期(1937—1945)抗战爆发之后,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团结抗战,这时他们采取与国共两党合作,因为这些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绝大多数都是爱国的,他们不想制造不利于抗战的因素。
梁漱溟在他的自传中说:当时,蒋介石让他们说句公道话,他们觉得很为难,说国民党好,共产党批评,说共产党好,国民党又指责,他们很为难,为了维护抗战大局,他们暂时隐藏了自己的主张。
二、具体内容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一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就提出了走“中间路线”的主张。
他们认为,当时的形势是,国民党不能用武力消灭共产党,共产党也无法用武力推翻国民党,所以走“中间路线”是一条可行之路。
在国共两党的矛盾斗争中,给民盟等民主党派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民盟成为了当时的第三大党,使他们企图在国、共两条路线之外,寻求第三条道路。
对民主党派的认识[原创]
对我国民主党派的几点认识目前我国的民主党派主要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关于民主党派,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1、历史渊源比较深厚。
我国现有的民主党派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每个民主党派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环境所成立的。
如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是由继承孙中山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精神的原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于1948年1月1日在香港成立的。
中国民主同盟于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成立,其时,由于“皖南事变”的发生,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遭到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危机四伏,国共两党以外一些主张抗日的政党和人士,迫切希望联合起来,为坚持团结民主抗日而斗争,于是,即以部分国民参政员于1939年11月成立的“统一建国同志会”为基础,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于1945年12月由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和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发起,在重庆成立,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的。
民进于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成立,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就在敌伪统治下坚持抗日救亡斗争,抗战胜利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总方针,积极投入反对内战﹑反对独裁﹑反对出卖国家主权的爱国民主运动。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于1930年8月9日在上海成立,是以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具有政治联盟特点,1947年2月改党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
中国致公党的前身是由华侨社团——“美洲洪门致公堂”发起的洪门(又称红帮、天地会、三点会、三合会)组建的海外组织,旨在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关注民族的独立和祖国富强。
九三学社的前身为抗日战争后期一批进步学者发扬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精神,以民主、科学为宗旨,后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建为“九三学社”,并于1946年5月4日正式成立。
党史4
军事原则 (1)实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 (2)采用打运动战为主、打游击战为辅的作战形式; (3)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 或夺取城市及地方为主要目标。
二、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1、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
1946年6月底 中原突围 1946年7-8月 苏中七战七捷 1947年2月 莱芜战役
从1946年7月至1947年2月,经过大小160多次作 战,解放军共歼敌71万人,实现了党中央提出的平 均每个月歼敌8个旅的计划。
2、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重点进攻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指挥34个旅23万兵力,向延安进 攻。党中央断然决定于3月19日主动撤出延安。 1947年4月15日,党中央制定了《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 针》,从3月到8月间,先后在延安南部、青此砭、羊马河、 蟠龙、陇东、榆林、沙家店等地打了七个歼灭战,共歼敌三 万余人。 1947年4月,蒋介石纠集了60个旅约45.5万人。4月,我 军歼敌2.4万余人。5月,孟良崮战役,全歼蒋介石嫡系 “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3.2万余人,击毙敌师长张灵 甫。 6月底,敌人经过40天的整顿,以24万人再次向沂蒙 山区进攻,又被解放军击退,迫使敌人由鲁中西撤。
二、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三、党加紧自卫战争的准备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和党的方针、策略 1、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政治形势 国际形势中的有利因素: 各国人民革命力量有了很大发展; 世界资本主义力量受到极大打击; 和平民主是世界潮流。 国际形势中的不利因素: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有悲观情绪。 美国靠战争发了横财,向世界扩张霸权。
二、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1、重庆谈判(1945.8.28--10.10)
8月14日、20日、21日,蒋介石连发三次电报, 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民主党派的建国纲领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
时间
1941年10月
目的
为了更有效地争取民 主,反对独裁,扩大 民主党派在全国的影 响
二、民主党派的建国纲领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政治主张的意义:
反映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开明
地主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提出的军队国家化和政治民主化口号,是希望在国共
第八章 战时中国的思想界
第二节 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
一、民主党派的抗战观
背景:
•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国内外关系的重
大变化,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 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成为 中华民族的神圣使命。
一、民主党派的抗战观
对付日本的侵略,最有效的是武装斗争。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民主党派对国共合作抗战寄予 了极大的希望。 中国在抗战中要实现民主政治。
两党之间发展自己的政治力量,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 以便在一定的时机,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
二、民主党派的建国纲领
国内影响最大的民主党派:中国民主同盟
理实 想现 的资 完产 整阶 方级 案共 和 国
阐述了民盟的民主理论观
提出了建成中国型民主的必要性及 具体措施
提出要的建国纲领
民主党派提出的政治主张主要:
三、中间路线的破产
“中间路线” 是介乎国共两党之间的政治路线
代表的是: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要求 与愿望 目的是: 利用共产党的力量来压国民党向他们让步, 同时利用国民党的力量来限制共产党的发展
三、中间路线的破产
“中间派的政治路线”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