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修订稿
扶贫领域存在问题情况汇报
扶贫领域存在问题情况汇报扶贫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然而,在扶贫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扶贫对象的识别存在一定的难度。
由于扶贫对象众多,而且他们的情况各异,因此在识别扶贫对象时容易出现漏判和错判的情况,导致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及时的支持。
其次,扶贫政策的落实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同,导致政策的落实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一些贫困地区的群众得不到政策的真正惠及。
再次,扶贫工作中存在一定的腐败现象。
一些地方政府和扶贫部门在扶贫工作中存在着贪污腐败的现象,导致扶贫资金和物资的流失,严重影响了扶贫工作的效果。
此外,扶贫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技术和人才短缺问题。
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技术和人才的匮乏,导致扶贫工作的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了一些项目的失败和浪费。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要加强对扶贫对象的识别工作。
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加强对扶贫对象的摸底排查,确保扶贫对象的全覆盖和精准识别。
其次,要加强对扶贫政策的落实监督。
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估机制,对各地区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政策的真正落地生根。
再次,要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监督检查。
加大对扶贫工作中腐败现象的查处力度,严惩扶贫工作中的腐败行为,确保扶贫资金和物资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最后,要加强对扶贫地区的技术和人才支持。
通过加大对扶贫地区的技术培训和人才支持力度,提升扶贫地区的技术水平和人才素质,确保扶贫工作的效果和成效。
总之,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解决,确保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取得实效。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
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字范文
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5100字范文最近我到宕昌、西和、康县10个村做了约一个星期的实地调研,结合陇南市大数据中心随机抽查,开了2个乡村小型座谈会,细听了一部分干部群众的意见,对精准扶贫工作,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得到了不少真实的情况。
总体看,精准扶贫工作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需要引起我们重视。
信心与决心问题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是我所到的县乡绝大多数干部群众的真实想法,这些同志对打好脱贫攻坚战充满信心,他们敢想敢干,敢于担当,已经做出了许多成绩,创造了很多经验。
但也有一些同志存在着信心不足的问题。
我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同志对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心理上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胸中还没有一盘棋的思想,工作推动力度不大。
一些同志在调研中,强调困难多一些,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少一些,因此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按部就班,少了一些勇气和闯劲。
当前,树立信心和决心,是各级干部和群众急需解决的思想问题。
我们要在几年内完成几十万人口的脱贫任务,困难很大,这是事实,但信心是最重要的,有信心才能把群众发动起来,有信心才能面对挑战。
我去的几个偏远乡镇,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资源匮乏,脱贫攻坚难度确实很大。
但一些群众讲,干部有信心,群众才会有希望。
我和一些乡村干部群众座谈时,大家经常会谈到近几年的发展,他们说,陇南的巨大变化,是克服各种困难干出来的,不干就什么前途也没有。
调研中还发现,绝大部分乡村干部,对什么时间脱贫,怎样脱贫,头脑是清楚的,采取的措施也是务实管用的。
但有的乡村干部,却是一本糊涂账。
干部群众对脱贫攻坚心中要有数,既要对困难问题有数,还要对解决办法有数。
当然方法要切实可行,措施也要跟得上去。
我去过的一个乡镇,发展条件比较好,只有几百人的贫困人口,但他们的脱贫时间却放在了两年以后,实际上,这个乡是完全有条件提前脱贫的。
对一些脱贫任务艰巨的乡来说,把脱贫时间适当放宽一点是稳妥的,但有条件、能够提前完成脱贫任务的地方,不努力争取就是认识和方法问题了。
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
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一、人口众多、贫困人口分布广泛中国人口众多,贫困人口分布广泛,贫困程度不一,扶贫难度较大。
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山区、贫困县、边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导致扶贫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
二、贫困人口素质低、适应能力差部分贫困人口由于长期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质有限,缺乏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能力,难以脱贫致富。
因此,如何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和适应能力成为扶贫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扶贫政策执行不到位在一些地方,由于干部队伍素质低、工作作风不端正、工作责任心不强等原因,扶贫政策执行不到位,导致扶贫效果不佳。
需要加强对扶贫政策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四、扶贫项目缺乏可持续发展模式部分扶贫项目缺乏可持续发展模式,有些项目一次性帮助贫困户脱贫,但缺乏长期有效的帮扶措施,导致贫困人口重新陷入贫困状态。
需要加强对扶贫项目的设计和管理,制定并实施可持续的脱贫措施。
五、脱贫标准和贫困认定标准不统一在一些地方,存在脱贫标准和贫困认定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导致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增加,扶贫工作效果受到影响。
需要加强脱贫标准和贫困认定标准的统一,确保扶贫工作的公平与有效。
六、外部环境不稳定、影响扶贫工作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稳定,如自然灾害、社会动乱等因素,会影响扶贫工作的正常开展。
需要加强对外部环境的监测和风险评估,做好应对措施,确保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社会公众对扶贫工作缺乏理解和支持一些社会公众对扶贫工作缺乏理解和支持,认为扶贫工作是政府的事情,自己无需参与。
这种观念会影响扶贫工作的开展,降低扶贫效果。
需要加强对扶贫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扶贫工作的认同和支持度。
在总结上述问题和挑战的基础上,针对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扶贫工作的效果和影响力:一、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扶贫工作的执行力。
二、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扶贫项目,建立可持续的脱贫模式,确保贫困人口能够持续脱贫致富。
浅谈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浅谈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近年来,精准扶贫政策在中国大力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实际落实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探讨。
一、问题分析1. 资金分配不均:扶贫资金分配不均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一些地区虽然人口数量庞大,但由于各种原因,扶贫资金无法充分到位,导致扶贫效果不佳。
2. 扶贫对象识别不准:精准扶贫的核心是找准扶贫对象,但实际落实中,存在一些扶贫对象识别不准确的情况,导致扶贫政策无法精准发力。
3. 扶贫产业发展不稳定:一些贫困地区在实施产业扶贫的过程中,由于市场因素、自然灾害等原因,产业发展不够稳定,无法持续带动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4. 扶贫政策与当地实际不符:因为地区、民情等原因,有些地方的扶贫政策无法贴合当地实际情况,导致实施效果不佳。
二、解决办法1. 加强资金分配监督: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扶贫资金分配的监督,确保扶贫资金按照需要分配到位。
建立健全财政绩效考核制度,对扶贫工作开展全方位监督。
2. 完善扶贫对象识别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扶贫对象识别机制,包括建立健全贫困户排查和动态管理机制,确保扶贫政策真正精准到位。
3. 多元化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发展模式,降低风险,提高产业发展的韧性和稳定性。
加强对产业扶贫项目的监督和评估,确保产业发展的稳定性。
4. 地方政策与实际结合:在制定扶贫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确保扶贫政策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增加扶贫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
以上就是对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一些探讨。
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精准扶贫政策一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本文为虚拟内容,仅供参考】。
基层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Nongjingluntan
基层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白秀珍
习近平总书记说:农村贫困人口如 余率高,使用效率不高,小额信贷率底。 岗全体干部进行结对帮扶。行业扶贫部
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 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
二、整改的措施
门要坚决落实好双重责任,既要抓好本
和前期督查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几 建促动,深入推进党建促脱贫攻坚工 和服务员,坚决落实每月必须到结对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作,加大整顿软弱涣散村级班子的力 扶户走访 ( 次以上的要求,深入开展走
#、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领导业务 度,切实增强村级组织率领贫困群众自 访,入户调查,宣传政策,开好帮扶对象
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 工作站每年乡镇安排工作经费不得少 口,主动创新思维,探索建立扶贫政策 活力、强化任务落实,集中力量攻坚克 于 ) 万元;各行政村要也建好扶贫工作 落实绿色通道,确保行业扶贫政策快速
难,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 室,明确专人专抓专管。充实工作力 高效落地。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要严
些贫困户登记信息与户籍信息不相符, 还要积极帮助贫困对象协调做好项目 可能需要产业或者就业扶贫,年轻年幼
存在按人识别贫困户的现象。普遍存在 申报、组织实施、争取信贷等具体工作, 的可能需要教育扶贫;在帮扶过程中一
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村两委掌握的 确保各项政策精准落实到户到人。帮扶 定要注重综合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
!、脱贫责任要进一步压实。进一步 合扶贫、教育、卫生、民政、建设等行业
合不够,不能集中力量抓工作推进,作 压实责任,挂点领导要把挂点联系乡镇 部门资源,对已有的产业扶贫、教育扶
农村地区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地区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地区精准扶贫是中国政府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通过精确识别贫困人口,有针对性地提供扶贫政策和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正视一些问题和挑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第一个问题是精准识别的准确性。
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数量庞大,在进行精准识别时,需要兼顾速度和准确性。
由于信息不对称、数据收集不完善等问题,会导致一些合格的贫困人口没有被纳入扶贫范围,或者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口获得扶贫资金。
为了提高识别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估的方法,包括收入、教育、健康、住房等多个指标综合考虑,同时加强数据收集和信息共享的合作,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二个问题是扶贫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在扶贫资金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可能会存在腐败现象,导致扶贫资金流失或被滥用。
为了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我们可以建立监督机制,加强资金的审计和监督,公开扶贫项目的决策和执行过程,接受社会和媒体的监督。
还可以加强贫困地区的监督和参与,通过建立村民委员会等机构,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资金落实到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口身上。
第三个问题是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精准扶贫的目标不仅是解决贫困人口的当前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贫困地区建立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实现长期的增长和发展。
由于一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水平低,技术和管理能力不足,可能导致扶贫项目的效果不佳,不能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培训和支持,帮助贫困地区发展适合本地情况的产业,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第四个问题是扶贫政策的协调性和一体化。
精准扶贫牵涉到多个部门和地方的合作,如果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和沟通平台,可能会导致政策的执行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建立起多部门的协调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和合作机制,确保政策的一体化和协同发展。
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三份
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三份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2016年8月甘肃省康乐县发生的杨改兰恶性故意杀人自杀事件,暴露出当前扶贫工作中存在识别与退出问题。
当然,瑕不掩瑜,毫无疑问,在“六个精准”思想指导下,中国扶贫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仅2015年就有15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走上正常发展道路。
但在看到既已取得成绩的同时,还需检视日常工作,在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因地制宜地改进和提升扶贫质量,更有效地完成“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脱贫任务。
那么,当前扶贫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呢?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对不同致贫原因的人口结构分析尚不精准。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大大下降,贫困程度也大为减轻。
以2010年不变价格,以农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不足2300元计,截至2015年年底,贫困人口的数量已降低到5500万左右。
根据我们2016年4-7月在江西、甘肃和安徽的村落调查,在贫困人口中:因老弱病残致贫的人口大约占40%~45%左右(在有些村庄甚至于占50%以上),因各种灾害致贫的人口占20%左右,因供子女上学致贫的人口占10%左右,因缺少劳动技能或项目扶持而仍然贫困的人口占10%左右,因其他原因而致贫的人口占5%~10%左右。
这是中国贫困人口的基本结构。
这个结构决定了精准扶贫工作顶层设计的框架格局。
只有在了解此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在国家层面或局部地区,具有精准意义地设计适用于现实需求的扶贫政策。
但在现实中,有些地区对致贫原因还不甚了解,上报的致贫结构还与实际发生的致贫结构存在差距。
因为农民的外出打工,有些村落甚至于找不到需要扶贫的“贫困人口家庭户”,留守家庭成员的主要特征就是老弱病残,这些人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劳动力,其基本生活需要子女供养或社会政策托底。
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扶贫工作的精准设计。
第二,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识别还不精准。
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争取到扶贫资金的支持或者为在后来的扶贫过程中减轻脱贫压力,存在扩大贫困户数量与比重的问题,使一些非贫困户建档立卡在贫困户中。
浅谈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浅谈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扶贫工作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政策,旨在将扶贫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然而在实施精准扶贫政策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展开讨论。
问题一:信息不对称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信息不对称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
由于贫困地区的特殊性和闭塞性,政府机构对于真正贫困家庭的情况和需求了解不够充分,导致扶贫政策的设计和执行存在很大偏差。
解决办法:加强信息收集和共享。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平台,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调研和摸底力度,深入了解当地的贫困状况、收入来源、生活水平等信息,以此为基础制定更加精准的扶贫政策。
政府与社会组织、公益机构、企业等合作,共享贫困地区的信息资源,形成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从而更好的了解贫困家庭的真实情况。
问题二:扶贫资金管理不透明在扶贫资金的使用中,因为缺乏有效监管和管理机制,导致扶贫资金流向不清晰,容易出现挥霍浪费的情况,甚至被一些官员滥用。
解决办法: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
政府可以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规范扶贫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同时加强对扶贫项目的审计和评估,确保扶贫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防止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问题三:缺乏可持续性目前的扶贫政策主要关注的是贫困家庭的短期帮扶和照顾,缺乏可持续性的发展规划,导致了贫困地区的长期贫困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解决办法:注重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
政府可通过发展产业,提高农村贫困居民的收入来源,使之能够持续脱贫,培养自身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
同时加大对教育扶贫的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培养人才,从源头上消除贫困。
问题四: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在一些地方,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力度不够,只是形式上的宣传而已,缺乏实际的措施和行动。
解决办法: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
政府可通过建立考核机制,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督促各级政府和部门把扶贫政策真正执行到位,确保政策能够真正惠及到每一个贫困家庭。
精准扶贫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精准扶贫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中国政府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许多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但是,精准扶贫实施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问题一: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评估机制精准扶贫实施中,存在一些地方乱花扶贫资金的情况,也有些地方存在虚假脱贫等问题,形成了“数字扶贫”现象。
这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评估机制,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
对策: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管和评估机制,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并及时公开扶贫成果和信息,防止出现欺诈和虚假脱贫等情况。
问题二:扶贫对象定位不准确精准扶贫需要准确地定位贫困对象,但实际情况中,由于数据不准确、政策解读不清等问题,存在一些非贫困家庭误打误撞享受扶贫政策,而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家庭却得不到及时和充分的帮助。
对策:政府应加强贫困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建立完善的贫困户信息库,加强对扶贫对象的识别和验收,防止虚假脱贫和错漏扶贫的情况发生。
问题三:扶贫措施过于单一精准扶贫实施中,往往只注重救济性扶贫,只是为困难群众提供一些基本生活保障,而忽略了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的问题,致使一些贫困地区依然处于发展瓶颈的状态。
对策:政府应该创新扶贫方法,加强对培训和技术帮助的支持,大力推进和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贫困地区战胜贫困的自我能力和发展动力。
问题四:缺乏良性的扶贫机制有些地方存在扶贫“一刀切”的情况,对于不同的贫困户采取相同的扶贫政策,导致扶贫效果不佳。
同时,贫困户在脱贫后仍无法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再次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很大。
对策:政府应该根据贫困地区的文化、产业等情况,合理确定扶贫政策和措施,建立良好的扶贫机制,为贫困户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社会保障,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贫困地区逐步脱贫致富。
总之,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推进并不断完善的工程。
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创新扶贫方式和方法,使贫困地区发生质的变化,为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不到位整改措施
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不到位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扶贫是我国的重要政策,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
然而,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贫困人口的获得感。
因此,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存在的问题1. 个别干部违规操作,挪用扶贫资金;2. 部分干部在扶贫过程中存在不公正行为;3. 部分干部在扶贫过程中存在“以权谋私”、“以权压人”等不良行为;4. 部分干部在工作中存在消极懒散、不履职尽责等问题。
三、整改措施1. 加强制度建设(1)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明确权责清单和考核机制;(2)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审计制度;(3)加强对干部岗位职责及工作纪律的教育和培训。
2. 加强队伍建设(1)加强干部教育,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2)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进行严肃处理;(3)选拔优秀的干部担任扶贫工作岗位,确保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健全监督机制(1)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扶贫工作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督;(2)加强舆论监督,及时曝光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3)加大惩处力度,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4. 推进信息化建设(1)推进信息化建设,在扶贫过程中实现信息共享;(2)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扶贫数据,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宣传扶贫政策,增强社会公众的参与感。
四、落实情况1. 制度建设方面:加强了对相关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并明确了权责清单和考核机制;2. 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加强干部教育和培训,提高了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并选拔了优秀的干部担任扶贫工作岗位;3. 监督机制方面:建立健全了监督机制,对扶贫工作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督,并加强了舆论监督;4. 信息化建设方面:推进了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信息共享,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扶贫数据,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财政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政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政扶贫是指政府利用财政资源,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和措施,改善贫困地区和群众的经济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
在财政扶贫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一、问题:目标定位不准确当前一些地方对扶贫目标的定位存在模糊不清、宽泛含糊、概念混淆等问题,导致扶贫工作难以集中精力、有针对性地开展。
对策:建立科学的扶贫目标定位机制,明确扶贫对象和范围。
要根据贫困状况、发展潜力和可持续性等指标,科学划定贫困线,并将扶贫政策和资金优先倾斜给最贫困地区和人口。
二、问题:产业扶贫不够精准当前一些地方在产业扶贫中存在投资规模大、效益不明显、风险较高等问题,导致扶贫效果不佳。
对策:加强产业扶贫的市场调研和评估,确保选取的产业具有市场需求和竞争力。
加大对扶贫产业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力度,提高扶贫对象的技能和就业能力,推动扶贫项目的发展和壮大。
三、问题:资金管理不规范当前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中存在着审批不严格、使用效率低下、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扶贫资金浪费和挪用现象频发。
对策:建立健全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制度,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和要求,并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审计。
加强对扶贫资金流向的调查和监督,严厉打击贪污挪用扶贫资金的行为,确保扶贫资金的合理和有效利用。
四、问题:政策落地难当前财政扶贫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政策落地不到位、执行情况不够透明等问题,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不明显。
对策: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提高财政扶贫政策的知晓度和理解度。
建立健全财政扶贫政策的落地机制,促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政策的全面贯彻和执行,确保政策能够真正惠及贫困地区和人口。
五、问题:监督机制不完善当前财政扶贫中监督机制建设不完善,导致扶贫资金使用和政策执行的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对策:加强财政扶贫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大对扶贫工作的检查执纪和审计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加强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推动财政扶贫工作的透明化和公正性。
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篇1通过在苍溪县的调查,结合对全省88个贫困县的比较分析,当前各地在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上积极性很高、干劲很足,但在如何更好地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从“灌”到“滴灌”上,还有六个方面的共性问题需要重视研究。
1.解决识别误差和处于贫困边缘的困难群体问题做到“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是基础。
按照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的标准识别和确定贫困户并建档立卡,既公开透明又简便易行,但在实际筛选统计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入户调查误差带来识别偏差。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农户大多有“藏富”心理,仅靠短时间的入户调查,难以对农村家庭收入完全摸清,调查统计人员对数据的采集和在对数据真实性的确认上手段有限,不一定能做到完全精准。
加之还有少数群众有争当贫困户思想,有的农户在识别前将子女与父母户口分开,导致收入微薄的老年贫困户增多;二是群众平均主义心态造成人为“漏统”现象。
部分地区评定贫困户,群众认为拿了低保再评贫困户,是“骑了双马”,部分基层工作不细致、把关不严,导致部分贫困户被“漏统”;三是处于贫困线临界值之上的农户,因病因灾极易返贫。
从抽样调查情况看,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刚迈过2736元的农户仍占到近2%,这类群体无法直接享受精准扶贫带来的政策红利,抗灾抗风险能力较弱,容易演化成为相对弱势群体。
2.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突出问题调研中发现,随着经济新常态的来临,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也出现了一些影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制约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带来“空心化”。
目前,农村人口普遍向外流动,大多数青壮年长期外出务工,农村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
劳动力的缺乏,已难以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带来“低收益”。
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粮、养猪等传统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民很难直接从传统农业中获利。
帮扶工作问题整改情况报告(优质篇)
帮扶工作问题整改情况报告(优质篇)帮扶工作问题整改情况报告(优质篇)一、引言自XX年起,我市积极开展帮扶工作,以解决贫困地区的发展难题,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帮扶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在帮扶工作的开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亟待整改。
本报告拟对帮扶工作问题进行整改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进一步提升我市帮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整改问题一:帮扶目标不明确在以往的帮扶工作中,我市对于贫困地区的帮扶目标存在不明确的情况。
这导致工作打在了“擦边球”,未能真正解决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
于是,我市决定修订帮扶目标,明确对贫困地区实施精准帮扶。
在整改过程中,我市组织鉴定专家对贫困地区的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了具体的扶贫措施,确保帮扶工作的目标清晰明确。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帮扶对象明确帮扶的目标和意义,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帮扶工作的目标明确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许多贫困地区开始针对具体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积极响应帮扶政策和措施。
这些变化为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整改问题二:帮扶手段简单单一在之前的帮扶工作中,我市主要通过资金援助的方式开展帮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整改前存在帮扶手段简单单一的问题。
一方面,过度依赖资金援助会导致资源的过度浪费;另一方面,单一的帮扶手段未能完全满足贫困地区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市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帮扶手段。
首先,加强技术援助,引导贫困地区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其自身发展能力。
其次,加大产业扶贫力度,通过发展产业,真正解决贫困地区的就业问题。
此外,为贫困地区提供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生态环保,提高贫困地区的生活品质。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市的帮扶手段逐渐多元化,不再过度依赖资金援助,更多地关注贫困地区的发展需求。
同时,贫困地区也逐渐树立了自力更生的观念,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
落实产业扶贫政策措施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几点建议
落实产业扶贫政策措施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几点建议作者:徐东升来源:《审计与理财》2019年第08期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脱贫攻坚工作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第一政治任务。
各级党員干部深刻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思想重视程度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十大脱贫攻坚政策措施总体上得到贯彻落实,但是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
特别是近几年扶贫工作审计中发现,农业产业扶贫政策措施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显著。
一、存在问题一是以发展农业产业名义给贫困户直接发钱。
名义上是发展农业产业,其实质是变相简单发钱,不具备鼓励贫困户发展长期效应。
在对H县扶贫审计中发现,2018年H县对以家庭为单位养鸡、鸭、猪等小散无特色种养户进行补贴。
2019年3月,审计组入户调查发现,大多数贫困户已经没有鸡、鸭、猪等。
该资金的投入不能产生促进发展特色优势种养业的作用,浪费了大量资金。
二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落实产业扶贫政策措施上被动应付。
在上级压力下,成立的合作社无任何经营业务,或以不具备持续发展的经营项目和主体滥竽充数,获得的财政补贴用于发钱分红。
如:H县C镇菜篮子农产品合作社将农业产业扶贫资金2.5万元直接分发给贫困户;H 县J镇某渔业产业合作社,以出租的精养鱼池作为经营主体,用年租金0.5万元分发给贫困户作为分红,经营项目和方式不具备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效果。
三是热情高干劲足,重投入轻管理,项目前期调研评估不足,投入大产出少甚至无产出。
技术培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未跟上,防病虫害、土壤营养成分检测等技术性工作不到位,导致因病虫害、干旱等原因,无产出或产出少,绩效差。
如:H县J镇某合作社,2018年发展小苷薯种植,由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种植基地没有灌溉设施,逢当年夏季干旱,秋季雨水偏多,投入的10万元农业产业奖补资金几乎没有收益。
四是以域内农业产业大户为壳,包装成立合作社,变相发钱分红。
部分乡镇村以域内形成气候的特色产业大户为主体,以贫困户入股的方式到工商部门注册成立合作社。
精准扶贫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精准扶贫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准扶贫是中国政府实施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通过精准的识别和精准的帮扶,将贫困人口一户一户精确到达,实现真正的脱贫。
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对策需要采取。
问题一:数据不准确和不完备在扶贫工作中,首先需要从庞大的数据中准确地识别出贫困人口。
由于数据信息不准确、不完备等原因,导致扶贫对象的选择不够精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数据采集和更新,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引入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
3. 加强对贫困地区的实地调研,了解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确保扶贫对象的准确性。
问题二:扶贫资金使用不规范扶贫资金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保障,如何正确、规范地使用扶贫资金,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是一个关键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审计制度,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2. 完善扶贫项目的评估和监控机制,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符合规定和要求。
3. 加强扶贫资金的公开和透明,接受社会监督,提高资金使用的公信力。
问题三:帮扶方式和手段不够精准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取相应的帮扶方式和手段。
由于封闭式的扶贫模式和单一的扶贫手段,导致帮扶效果不够显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制定个性化的扶贫计划,根据不同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帮扶方案。
2. 加强对扶贫干部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扶贫思路和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
3. 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等的合作,引入更多的帮扶资源和手段,提供多样化的帮扶服务。
问题四:脱贫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精准扶贫的目标不仅是解决当前的贫困问题,更重要的是实现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脱贫后的支持和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脱贫人口再度陷入贫困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建立健全的跟踪和评估机制,对脱贫人口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农村地区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地区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地区精准扶贫是我国实施扶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政策制定、资金使用、扶贫对象、产业发展等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政策制定方面存在问题。
一些地方对精准扶贫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容易造成政策执行不力。
对此,可以加强对政策的宣传解读,确保政策的正确实施。
政策制定时应充分考虑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细则,确保政策能够真正惠及贫困农民。
资金使用方面存在问题。
一些基层单位对于使用扶贫资金的规定不够严格,存在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裁量空间,容易造成资金被滥用或挪用。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加强对基层单位的监督,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确保扶贫资金的合规使用。
扶贫对象选择方面存在问题。
一些地方在扶贫对象的选择上存在不够科学、不准确的情况。
这导致一些贫困地区的真正贫困户得不到应有的帮助,一些非贫困户却获得了扶贫政策的支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大对贫困户的调查力度,准确了解他们的真实贫困状况,确保扶贫政策的实施对象真正符合贫困标准。
产业发展方面存在问题。
一些地方在实施精准扶贫时过于注重短期效益,忽视了长期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制定长期发展规划,着重发展适合当地的特色产业,并结合农民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关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
农村地区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政策制定、资金使用、扶贫对象选择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政策宣传、建立监管机制、加大调查力度以及制定长期发展规划等方式来解决。
只有不断完善和改进精准扶贫政策,才能真正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
试论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试论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作者:暂无来源:《经营者》 2017年第7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障弱势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近段时期我党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
精准识别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前提,是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关键内容和基础环节,精准施策是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是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的工作目标。
笔者结合基层扶贫工作实际,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分析如下:一、当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扶贫对象认定难。
现行扶贫政策规定,农村扶贫对象以农户收入为主要考核指标确定,综合考虑教育、医疗、住房等情况。
但国家扶贫信息系统家庭经济状况中只有收入项和生产经营性支出项目,没有考虑家庭支出承受能力,导致“支出型”贫困家庭(因病、因意外伤害等原因家庭开支大于家庭收入户)被人为地排除在扶贫对象之外。
同时,农村家庭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收入支出核算精准比较难,造成扶贫对象认定难。
二是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实施难。
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实施难的主要原因是扶贫对象与低保对象认定标准不一致。
低保对象的认定是按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扶贫对象是以户口本上的家庭人口核定,其家庭收入核算范围比低保对象认定的家庭收入认定范围宽泛(认定扶贫对象时,低保金、残疾人救助金、临时救助、种植业补贴、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普型养老金、优抚对象的优待金等都作为其家庭收入,但认定低保对象时,这部分收入不纳入申请人员的家庭收入)。
其次,低保标准高于国家及省扶贫线的地区(近年来,某地政府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弱势群体能够得到及时救助,特别是低保政策已实现了全覆盖,逐年提高保障标准,不断扩大保障范围,低保对象达到了应保尽保状态),所以从理论上讲,这种地区应该不存在国家级和省级贫困户。
从以上可以看出,扶贫对象范围已包含在低保对象范围内了,已实现了低保兜底。
在低保标准高于扶贫线标准的地区,提出农村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实行低保政策性保障兜底具有滞后性。
2023年精准帮扶方面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方案范文
2023年精准帮扶方面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方案范文一、引言精准扶贫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核心策略,通过准确识别贫困对象,精准制定帮扶措施,确保脱贫不留一人、不留一户,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然而在实践中,精准帮扶面临诸多问题,制约了精准扶贫工作的进展和成效。
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精准帮扶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大整改和落实力度,确保贫困人口顺利脱贫,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1.贫困线标准不够准确:当前贫困线标准仍然以收入为主要指标,忽略了贫困群体的其他方面的困难和需求。
2.信息不畅通:部分农村贫困地区信息化程度较低,存在信息闭塞、不准确、不及时的情况,影响精准帮扶的实施。
3.帮扶措施不细致:部分地方对贫困群体的需求了解不够深入,帮扶措施缺乏精准性,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浪费和帮扶效果不佳。
4.责任分工不清晰:在一些地区,各部门之间的责任边界不清晰,导致精准帮扶工作无法深入开展,责任落实不到位。
5.帮扶对象纳入问题:在一些地区,由于政策限制和管理不当,一些贫困户未能纳入精准帮扶对象范围,无法获得相应的扶持政策和帮助。
三、整改方案1.优化贫困线标准: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成本和贫困群体的需求,及时修订和优化贫困线标准,确保贫困人口能够真正得到有效的帮扶。
2.加强信息共享和传递:完善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共享,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确保帮扶工作能够有针对性和精确性。
3.制定细致的帮扶措施:通过深入调研和摸底排查,全面了解贫困群体的实际需求,制定具体、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确保帮扶工作能够真正解决贫困人口的问题。
4.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精准帮扶工作的责任分工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帮扶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和落实到位。
5.健全帮扶对象纳入机制:建立健全贫困户纳入精准帮扶对象的审核和管理制度,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户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扶持政策和帮助,避免漏扶和错扶现象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全县贫困村多在深山、库区一线,群众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用电质量不高,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到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比较突出。
从调研中了解到,一些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如燕子河镇有22个组不通公路,部分村民组依赖霍山县台区供电,村小学教学条件差,道路坡陡弯急、通而不畅,电压不稳、供电质量差,教学设备差、师资力量弱,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
桃岭乡金桥村2 0个组居住库区一线,生产生活资料相对匮乏,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难以发展产业。
(二)投入不足,持续发展能力弱。
一是资金投入难以满足群众需求。
现有的贫困村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都较差,多在深山库区一线,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成本高,且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愿望迫切,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缺口大。
扶贫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标准难以达到规范要求,影响了扶贫项目建设效益的发挥。
如贫困村扶贫资金补助每年只有50万元,只有15%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解决稍大点的工程需要,成效不显着;产业开发补助每户平均1500-2000元,可谓杯水车薪。
二是部门资金整合难。
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大多各自为阵,撒胡椒面,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互助资金量少且使用面小,发挥的作用有
限。
三是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
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土地抛荒严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持续增收能力不强。
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贫困总户数比例高。
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
四是制约产业发展要素多。
市场、技术、信息等制约要素作用明显,农技人员少,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难以推动产业发展。
精准扶贫项目难实施,扶贫到户产业需求项目零乱,小而散,一些养殖业项目属于短期效应,难以形成支柱产业。
群众“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单打独干难以发展一体化产业项目,且收入构成不合理,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比重较高,缺乏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三)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有待健全,返贫现象较为突出。
扶贫开发工作与农村其它建设项目缺乏有效衔接,工作联系、项目对接、资金整合相互之间协调不够,社会帮扶体系还未完全形成。
部门之间合力不够,不少是各自为阵,统筹协调能力弱。
部分行业、部门和单位对扶贫开发的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同,实际效果差异性也较大,存在不平衡状况。
因病因教致贫返贫现象较为突出,贫困人口脱贫与返贫相互交织,因重度残疾、重大疾病、年老体弱致贫占40%以上,如燕子河镇金冲村高血压患者多,且因中风、偏瘫使家庭贫困。
“因教返贫”的现象仍是常态,中高等教育费用在农村家庭经济支出中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贫困人口脱贫抗风险能力弱。
同时,自然灾害、市场风险致贫等也占很大一部分。
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户是病残、精神障碍和无劳动力户,基本难以脱贫。
为此,建议:
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促进产业发展。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创新资金运管机制,建立逐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规范扶贫开发互助资金管理制度,综合运用多种政策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统筹各类资源,优先解决贫困地区道路不畅通、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电力质量不高、信息化落后等突出问题。
要加快发展八大农业产业化项目,支持蚕桑等见效快、持续增收的产业化项目,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质量和综合效益。
将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劳动转移培训结合起来,科学规划、整合资源、联合共建、分步实施,解决少数发展养猪等功利产业
项目、产业项目资金分散、效益不高的问题。
探索建立贫困户参股、入股或与龙头企业、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合作发展产业项目,解决贫困户技术资金不足、产业发展单打一的问题。
二要分类指导,坚持精准扶贫。
一是做好项目精准。
集中项目资金,投入到适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薄弱、有发展前景的地区,实行连片集中帮扶。
要善于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方法,加大贫困户产业项目扶持力度,集中投入,有序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提倡贫困户与龙头企业、能人大户捆绑经营收入,促进产业到户做大做强。
二是强化精准到户。
认真开展贫困人口界定和统计工作,摸清现有贫困人口规模、分布、构成和特点等基本情况,因户制宜,分类指导,逐村逐户地制定帮扶措施,切实把“精准”落到实处。
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建立健全运作激励机制。
集中力量优先扶持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提高扶持标准,引导和鼓励发展见效快、能持续增收的好项目。
因残疾、疾病致贫或无劳动能力、劳动能力低的贫困户纳入社会保障,并与农村低保、医疗救助、危房改造、就学资助和应急救助等结合起来,确保住有所居、病有所救、学有所教。
加强教育和引导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致
贫的贫困户,激发、激活他们过上好生活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其生产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增收致富。
三是加强精准培训。
要以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为需求,与厂企联合、与就业从业相结合,点到点指导,增强实用性,解决培训大呼隆、学习大众化的问题。
四是精准配置资源。
充分用好建档立卡成果,建立社会扶贫信息供求对接平台,探索建立能人大户、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源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带动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的优惠制度,引导扶贫资源准确投向,促进社会资源精准化配置。
三要进一步完善扶贫机制,促进扶贫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完善机制。
要进一步履行领导职责,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充分发挥整村推进、结对帮扶的引领作用,调动群众参与积极主动性,多元培育社会扶贫主体,引导资金、技术和管理向扶贫村倾斜,形成帮扶与协作、输血与造血、制度建设与项目实施相结合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充实、稳定扶贫力量,增强扶贫工作统筹协调能力。
二是加大争取力度。
要紧紧抓住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加快争取生态补偿力度,让发展的成果实现共享。
加大向上级争取扶贫各项资金争取力度,明确投入重点,加强
资源整合,充分发挥资金的整体作用,给予贫困地区更加优惠、灵活的政策,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功能。
三是强化结对帮扶。
建立健全驻村帮扶机制,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帮助制订具体的帮扶规划,加强资金、项目和政策的谋划支持和对接。
帮扶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协作,统筹各项产业政策,集中力量,形成帮扶合力,真正让好的政策发挥出好的效益。
四是提高宣传广度深度。
要积极宣传推广扶贫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事业,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让扶贫事业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